[教育体制]浅谈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给教育体制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衡,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发达地区的学校设施、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更加优越,而相对贫困地区的学校却面临资源匮乏、教学条件差的情况。
这种不公平的分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前景。
2.教学内容滞后当前教育体制中的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而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3.教师队伍结构待提升教师队伍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教学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足的教师,他们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另外,一些教师也存在着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不够完善的问题,需要更专业的培训和提升。
4.考试制度的功利化当前的考试制度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教育教学变成了为了应试而应试。
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二、解决方案1.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针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应该建立统一的国家教育资源分配标准,确保每个地区的学校都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
同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和物质投入,改善这些地区的教育条件,以缩小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另外,还可以加大对学校建设和教师队伍的补助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利用度。
2.更新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应该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用性和针对性。
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谈谈你对现有的教育体制改革的看法
谈谈你对现有的教育体制改革的看法教育,乃国之根本,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
而教育体制,则是教育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框架和保障。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现有的教育体制改革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让更多的孩子有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不断投入,使得城乡教育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缩小。
这为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体制改革也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再单纯追求应试成绩。
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此外,教育体制改革还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便利。
然而,现有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较为深远。
尽管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试成绩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
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
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学校,而一些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则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学设施落后等困境。
这使得教育公平难以真正实现。
再者,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往往被视为“次等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
这导致了人才结构的失衡,技能型人才短缺,影响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要逐步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考试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变革
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变革近年来,社会发展的快速变迁促使人们对教育体制机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未来希望的基石,因此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变革也变得异常关键。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的问题出发,探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1. 教育体制的问题现行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城乡教育差距明显。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则面临师资不足、教材陈旧等问题。
其次是应试教育的问题。
当前的教育体制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下降。
再次,教师培养体制亟待改革。
现行的教师培养模式在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缺陷,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2.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必要性面对教育体制的问题,改革与变革势在必行。
首先,均衡教育资源分配是社会公平的追求。
只有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从而消除城乡教育差距。
其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
此外,改革教师培养体制也是重中之重。
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技术娴熟等综合素质,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确保优秀的教师队伍。
3.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挑战实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并非易事,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利益困局的挑战。
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着一些既得利益者,他们可能对改革的到来抱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
其次是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的挑战。
改革教育体制涉及到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的调整,对于这些方面的具体改革需要深入研究和讨论。
再次是教师培养体制改革的挑战。
教师培养体制改革需要细化各个环节的改革策略和政策保障,确保改革落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4. 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了应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教育体制的改革
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体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压力和挑战。
教育体制的改革旨在构建更加公平、高效、多元的教育体系,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
这意味着要消除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政府正在通过增加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逐步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
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新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强调探究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改革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推动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健康竞争。
同时,鼓励高校开展特色教育和国际合作,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改革旨在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职业选择。
同时,通过建立终身教育体系,鼓励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总结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有望建立一个更加公平、高效、多元的教育体系,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尽管中国的教育体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二、问题1:教育资源不均衡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都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城市学校拥有先进的设施和优秀的师资力量,而农村学校则面临师资匮乏和设施落后的困境。
(段落标题)2.1 农村学校师资匮乏农村地区缺乏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体系导致人才流失。
加强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交流和培训来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段落标题)2.2 城市与农村学校设施差异悬殊政府应注重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学校设施条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三、问题2:应试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当前,中国的教育系统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狭隘而片面的评价标准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也不利于培养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段落标题)3.1 学科门类单一化当前的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工科,而忽视了人文科学、艺术和体育等其他领域。
改革者需要推动跨学科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段落标题)3.2 考试为导向应该逐步减少对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强制依赖,鼓励多元评价方式。
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包括课堂表现、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互助合作意识,鼓励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
四、问题3:缺乏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机会中国的高等教育扩张速度快,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机会的不足导致许多年轻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段落标题)4.1 职业教育资源不足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学校的师资水平和设施条件。
同时,建立与行业接轨的实训基地,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段落标题)4.2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
建立一套完善的跨界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道路。
浅谈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
浅谈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提高我国教育体制的效益和质量,需要对教育体制机制进行深化改革。
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一些制度性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不科学、培养模式不灵活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有些地区教育资源富足,而有些地区却缺乏教育资源。
这导致了教育公平问题的存在。
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课程设置、评价制度、教师培养、校园管理等。
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的质量。
当前教育课程设置繁杂,学生往往面临着过多的学习内容,导致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效果不佳。
要减少课程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当前的评价机制主要侧重于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
要改变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力量,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养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要完善校园管理制度。
当前一些学校存在着校园暴力、违纪乱纪等问题,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要加强校园管理,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秩序。
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路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实施路径。
要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政府要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和领导,建立起科学的政策制定机制和实施机制。
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提高教育公平。
要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和评估。
教育机构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和评估标准,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从历史演变、存在问题、改革措施、效果和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景仍然光明,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我们有信心让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和有效。
【关键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背景、历史演变、存在问题、改革措施、效果、展望、重要性、必要性、前景1. 引言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一是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他们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提升社会地位。
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压力。
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体制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三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平台,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1.2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组织和管理保障。
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调控,行政管理体制能够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稳健运行,实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只有保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健康、高效运转,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论文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论文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等院校的重点关注内容。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诸多的需要改善的地方,包括教育观念、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等等方面,这些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高等院校的改革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全文如下:摘要构建一个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教育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适应和应对时代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改革适应我国的新时期发展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创新改革一、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政校不分,党政不分从高校内部来说,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由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领导职责不明晰,缺乏民主办学和科学管理、决策和监督机制,导致“政治领导过泛,行政管理过强,学术管理过弱”。
我国高等院校如何完善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既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功能,又发挥领导的行政指挥功能,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从高校外部来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由政府包办,各高校根据隶属关系分别从中央或地方政府获得不同数额的财政拨款,政府成为高等院校的主办者,导致高等教育的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界线模糊。
2、组织庞大,职责不明当前我国高校机构庞杂,运行缓慢,非教学人员大量超过教学人员,给学校带来过重的负担。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大学规模的扩大,新兴学科和专业的大量出现,使得学校一级的管理幅度成倍增加,造成了大学科层化特征愈加明显。
学校办学主体本末倒置,机关行政人员成了学校权力的核心,过多参与过程管理。
同时,有的学校的教代会和校务会,只不过是一个群众组织和咨询机构,并无实质上的权力。
简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简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特别是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走向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下面,我将简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改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教育体制主要是基于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的模式,重点是为了应对高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点和考试技巧。
但这种教育模式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只注重考试,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都很浅薄。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走向的反思,我国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改革,对课程也开始进行了调整。
2011年《中小学课程改革纲要》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重大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这次改革主要是把细分的科目进行整合,将课程划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
同时,也加大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比如要求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增强身体素质、培养集体观念等等。
二、校外教育规范化在改革之前,许多家长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去上课,以期能够在应试教育上得到更好的成绩。
但这种做法不仅让孩子们的时间分配失去平衡,还会增加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因此,我国从2018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的政策,意在减少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校外培训的比例。
规范校外教育行业包括课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查等,从源头上控制学生的参加校外培训的比例,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三、学生休息制度改革在过去,学生的作息时间都是比较严格的,一般早上六七点起床,晚上十点钟前必须熄灯,中午的午休也很短暂。
但是,随着人们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我们逐渐认识到,让学生过于紧张的作息时间对身心是不利的。
因此,我国在2005年开始推行了学生午休改革试点,并在2018年全面国家实行。
教育改革的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改革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
而教育体制,作为教育的框架和规则,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当今时代,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其中教育体制改革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在过去,教育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成为了常见的学习方式。
然而,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在知识储备上较为丰富,但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却有所欠缺。
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更加灵活、开放和个性化的教育体制。
当前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较大。
优质的师资、先进的教学设施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师资短缺、设施简陋的困境。
这不仅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也制约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发展。
其次,应试教育的倾向依然严重。
考试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优劣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素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
此外,课程设置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一些课程内容陈旧,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那么,如何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呢?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向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倾斜。
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同时,要建立健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地区和人群。
其次,要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品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2)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2)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论文篇二《浅谈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摘要: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通过学校"经济杠杆"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试行大类招生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从指导思想、方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培养体制改革,实现"嵌入式"招生培养;大类招生、逐渐放开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协调结合,实现"嵌入式"管理;"嵌入式"学科设置与建设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尝试学科与对口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管理体制、学科设置、"嵌入式"教育以高校教育为主要载体的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学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专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性的特定人才。
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体制进行了数次改革,然而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高等教育学》)结合我国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滞后性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的"滞后性",二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三是学科设置的滞后性。
这些"滞后性"因素导致高校学生培养、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对应部门无法顺畅地执行相应功能,更不能很好地实现最优化协同。
近年来,以复旦大学为前瞻的上海市部分高校大力试行大类招生制度,2011年起上海大学也将实行重大改革:高考后按大类招生,学生进校时无"专业身份",入读一年后才确定专业志愿,学校则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统一调控,这一引入"市场机制"的招生培养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的"滞后性",吹响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号角,高校教育逐步实现向"嵌入式"教育的过渡。
关于教育体制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教育体制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对教育体制进行深入思考和改革。
本文将探讨三项制度改革方向,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些许思路和建议。
1. 学校评价制度改革学校评价制度在教育体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然而,传统的学校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核心,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特长的评价较为缺乏。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改革方向:- 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综合评价、素质评价、实践成果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 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平衡考试成绩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使评价更加公正、客观。
- 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2. 教师考核制度改革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研究效果。
然而,目前的教师考核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一些问题难以解决。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改革方向:-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
- 推行多层次的教师考核制度,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考虑教师的个人特点和教育环境等因素。
- 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推动教师成长和进步。
3. 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但当前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突出,导致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改革方向:-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建设。
- 优化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减轻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效应,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 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共建,加强地区间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结论教育体制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一环。
通过改革学校评价制度、教师考核制度和教育资源配置,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为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教育体制的改革
教育体制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而改革教育体制则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探讨教育体制的改革,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必要性和有关政策,以期为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搭建坚实的基础。
一、改革背景与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体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求学生掌握更广泛和深入的知识,但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记忆和应试,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分配也存在不公平现象,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此外,缺乏灵活多样的评估和管理机制,也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二、改革方向与政策1. 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应从课程设置入手,提供广泛的课程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
此外,注重创新、实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的传授,改革应推动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引入互动式授课、研讨式学习和问题导向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促进教育公平改革教育体制必须倡导教育公平。
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
此外,完善入学机制,确保学生有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4.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职业价值重要而紧迫。
改革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改革还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薪酬待遇,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改革教育体制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改革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师资培养等。
因此,政府需要优化教育经费的分配,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其次,改革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育体制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教育体制改革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现阶段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教育体制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教育体制改革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
传统的教育体制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通过改革,可以引入更加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化。
此外,教育体制改革还有助于推动创新和社会进步。
在当今世界,创新是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然而,传统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教育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困境然而,教育体制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地区的学校设施条件差,教师素质低下,教学质量不高,而一些优质资源则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此外,传统的评价体系也是一个问题。
应试教育的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只追求分数,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素质培养。
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体制改革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教育资源分配上要更加公平合理。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
其次,要改革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考试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引入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育体制改革还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
教育应该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浅谈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浅谈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当前中国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牵涉到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从招生政策、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到教育资源配置等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若干角度展开探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
一、招生政策的改革高考是高校招生的主要途径。
当前高考制度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高考内容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分数歧视等。
我们应该考虑改革高考制度,推行多元化招生制度,如加大对中职生的招生力度、重视对社会精英人才的引进等。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方式招收学生,如按照学生的特长特色进行招生、招生名额与高中招生质量直接挂钩等等。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类似于“盲目扩张”的情况,导致大量的重复课程、冗余课程。
高校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评估,以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此外,高校应该提高对不同学生的课程设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各个学生的特长、优势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安排。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知识面的扩展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局限性。
高校应该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等重要素质。
四、教育资源配置的改革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随着高校扩招的发展趋势,部分高校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导致了高校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
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应该更加平均、精准地进行,研究和推行资源共享的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证高校教育能源和质量的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不断关注和努力。
只有不断从各个方面深入的推行改革,才能够实现高校教育体制更有效的升级,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人才储备,奠定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基础。
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思考
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体制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和创新。
新时代教育体制的方向主要包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构建公平公正的教育体制、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完善教育评估体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等。
首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新时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开始。
新时代教育体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
其次,构建公平公正的教育体制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体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新时代教育体制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扩大教育机会,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三,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的迫切需求。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要与产业紧密结合,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
新时代教育体制应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强化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加大对产业工人、技工的培训力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此外,完善教育评估体系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评估是对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一种客观评估和监控体系,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时代教育体制应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评价,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考试负担,鼓励创新和实践。
最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新时代教育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是教育的重要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新时代教育体制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创新实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新时代教育体制的方向包括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公平教育体制、促进教育与产业融合、完善教育评估体系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
教育行业中的教育体制僵化问题及改革措施建议
教育行业中的教育体制僵化问题及改革措施建议一、问题描述教育是国家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然而,教育行业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教育体制的僵化。
这种僵化现象对于学生和整个社会来说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1. 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传统的教育体制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机会实践应用和发展自己的才能。
2. 效率低下:僵化的教育体制容易使得学校成为知识堆积和考试竞争的场所,过度强调分数和排名。
这种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无法真正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导致他们仅仅追求高分而忽视真正理解与学习。
3. 不平等: 由于僵化体制下标准化评价方法难以衡量每个个体所具备的特长和潜力,这种教育体制容易造成优等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大,殊途同归。
4. 缺乏职业导向:传统教育体系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职业指导和实践机会,在就业市场中很多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并不符合实际需要。
二、改革措施建议1. 提倡全面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鼓励学校引入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帮助学生在兴趣爱好中进行深度研究和学习。
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协作能力,通过课外活动鼓励社会参与。
2.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应该提高教师待遇,并鼓励他们进行持续专业发展。
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使他们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此外,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鼓励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3. 引入综合评价体系改变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引入更加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
除了考虑学生的学术成绩外,还应该考虑他们在实践能力、创造力、领导才能等方面的表现。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并将教育的重点从应试转移到培养人才。
4. 加强与行业的联系教育机构应该与各行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在课程设计、实习安排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沟通。
中国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改革
中国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教育的改革一直是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领域,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本文将探讨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以及近年来的教育改革。
第一部分: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中国的教育体制主要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
学前教育是孩子们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在中国是义务受教育的基本阶段。
高中教育则是让学生为高考做准备,决定了他们是否进入大学的关键阶段。
最后,高等教育提供专业化培训和学术研究的机会。
然而,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高考制度过于强调分数,导致学生和家长对考试成绩过分重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此外,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更加优越,这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第二部分: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为了解决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
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为了减少高考的压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开始实行综合素质评价,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政府鼓励优秀的城市教师去农村学校任教,同时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机会。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创新和科研,并积极推动高校与行业合作,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未来的教育改革展望尽管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中国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要破除成绩至上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和素质提升。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
最后,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
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经费,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
教育改革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改革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体制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的变革、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的不断提升,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改革的挑战和机遇两个方面来探讨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改革的挑战1.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挑战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阻碍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2. 教育内容与需求不匹配的挑战传统的教育体制往往侧重于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以应对未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内容与传统教育体制的脱节,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生们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这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得不到充分培养。
3. 教育评价机制的挑战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往往过于依赖标准化考试,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和教师过度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对于真正学习的关注,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丧失。
二、创新的机遇1. 教育科技的创新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科技在教育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通过使用教育科技,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2. 教育体制的重构机遇改革教育体制是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
通过重构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机制、教师培养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可以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体系。
例如,引入跨学科、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新理念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全球教育交流的机遇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机会不断增多。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和研究,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共同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
教育学对教育体制的批判与改革
教育学对教育体制的批判与改革教育一直被视为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育体制开始受到批判。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迅速兴起,并对教育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改革。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对教育体制的批判以及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一、教育学的批判观点教育学通过对教育体制的研究和批判,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
首先,教育学认为传统的教育体制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将知识传递给他们。
其次,教育学批评传统的评估制度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应试技巧的培养,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育学主张采用综合评估方式,包括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此外,教育学对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提出了质疑。
传统的教育体制偏向于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忽视了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
教育学主张在资源分配中注重公平,通过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资助,实现社会教育的公平与包容。
二、教育学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学的批判观点促使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教师的讲授和灌输,而现代教育体制中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改革使得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其次,在评估制度上,教育改革引入了多元评估方式,如开展课堂实地考察、个人综合评估和项目学习等。
这些改革使得评估更加全面客观,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潜力。
此外,在资源分配方面,教育改革增加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建立了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教育体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三、教育学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启示教育学对教育体制进行批判和改革,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摘要: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通过学校"经济杠杆"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试行大类招生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从指导思想、方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培养体制改革,实现"嵌入式"招生培养;大类招生、逐渐放开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协调结合,实现"嵌入式"管理;"嵌入式"学科设置与建设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尝试学科与对口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管理体制、学科设置、"嵌入式"教育
以高校教育为主要载体的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学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专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性的特定人才。
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体制进行了数次改革,然而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高等教育学》)结合我国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滞后性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的"滞后性",二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三是学科设置的滞后性。
这些"滞后性"因素导致高校学生培养、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对应部门无法顺畅地执行相应功能,更不能很好地实现最优化协同。
近年来,以复旦大学为前瞻的上海市部分高校大力试行大类招生制度,2011年起上海大学也将实行重大改革:高考后按大类招生,学生进校时无"专业身份",入读一年后才确定专业志愿,学校则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统一调控,这一引入"市场机制"的招生培养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招生培养体制的"滞后性",吹响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号角,高校教育逐步实现向"嵌入式"教育的过渡。
"嵌入式"这一新的现代名词源于一种执行独立功能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其核心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因为有限的存储空间及市场需求产生的软硬件协同的codesign设计方法,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所有带数字接口的设备都涉入其中,包括电子芯片、器件、存储器中的软件等,软件代码紧凑化。
(《嵌入式应用与开发》吴延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高校教育时间上的有限性与空间上的局域性要求高校教育在坚持毕业生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就业体制基本策略下,强调"软硬件协同"进行改革,进入"嵌入式"教育的时代,这一教育时代的特点就是以经济建设社会需求为导向,平衡高校硬件管理体制与软件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使其既相对执行独立功能又达到相互协同,从而实现高校教育系统的最优化。
高校实行大类招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学校"经济杠杆"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进行"嵌入式"教育,大类招生既体现了专业的市场化,又满足了学生的专业需求,实现招生体制的最优化。
学生不受专业局限的视野,第一年全部接受通识教育,充分了解各专业特点,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学校则根据专业水平、师资力量等测算出各院系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招生人数极限,当申请某专业的学生人数高于这一极限时,进行择优录取。
当申请某专业的学生人数低于极限人数即全部录取,若选择人数过低,该专业甚至可能面临淘汰。
对一些较为冷门需加"保护"的基础学科,学校则启动"经济杠杆",通过全额奖学金等方式鼓励更多优秀学生入读。
在招生体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高校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一触即发。
在社会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强调利己主义和主体意识;受西方文化与道德观念影响,
心理生理仍处于发展期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冲击和偏激价值观的同化。
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必须具备人本性与开放性两大特点,对传统培养模式的"滞后性"进行改革和创新。
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三个主要方面,"嵌入式"教育模式改革就是要结合时代特征,以人为本,从指导思想、方法、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从教育的指导思想上,要推行以学生为本,废止传统的家长式和保姆式;从教育方法上,要推行因材施教,形式多样化教育,废止传统的居高临下式的说教;从教育方法的结构上,从说理传授为主指导学生逐渐形成学生的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管理,从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人生规划。
高校"嵌入式"的管理体制主要强调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结合,最优化处理行政管理效率化目标与学术管理学术性传统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虽然目前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考虑了市场经济影响的因素,领导体制、投资体制等均呈多元化趋势,高校实现企业化管理,健全大学董事会、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但是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主要体现为强化官本位意识、忽略学术主体作用,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界限模糊、分工不清、相互阻碍。
大类招生改革环境下逐渐放开高校办学自主权是实现两者协调嵌入的前提,是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嵌入式"管理体制就是要在充分协调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运作模式。
(《论构建和谐的高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
"学科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知识领域,是高校及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学科设置与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的重要联络点,在高校教学实践中,许多专业老师都意识到课程设置、专业参考书等学科设置方面与当今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毕业生曾出现"零饱和"状态,即所学非所需。
从学科设置的角度来说,"嵌入式"教育模式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导向论也是我国现代高校就业体制的基本策略,学科设置与市场企业需求的脱轨是我国高校学科设置的主要问题,学科设置中"企业实习"课程设置比重的提高与"实习基地"的创立与推进将更有利于高校专业性教育目的的实现,在"一主多元"制的办学模式指导下,尝试大类招生制度下学科与对口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定向培养,大胆创新,这一"嵌入式"模式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也有极大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矛盾。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嵌入式"模式的大力推进不仅有利于学科自身的发展与成熟,同时以市场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术研究避免过于理论化,增加了实用性,并直接或间接转化成生产力,提高了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的功效性;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可以缓解合同制为主的编制管理竞争机制造成的压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减少学科科研的盲目性与消极心理,更及时全面地把握学科动态和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并通过考核制度的完善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试行大类招生,率先实行"嵌入式"高校招生体制教育改革,最终实现高校根据市场自主调节各学科的招生规模这一远期目标,以市场所需求的"人才"社会价值定位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结合的教育手段实现学生教育主体、形式、目标的"嵌入式"培养,同时,完成在此基础上高校管理、学科设置"嵌入式"改革,在管理体制、学科设置、个性培养相对高效化独立运营的基础上,加强三者之间的协作,在坚持高校管理体制调控、规划与服务的基础上,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辅导员以学科为纽带,以学生培养为目标达到相互协同,从而实现高校教育系统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9.
[2]吴延昌.《嵌入式应用与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周执平.《论构建和谐的高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J].职业圈No.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