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拓展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叶永和毛予菲住进北京东城区东四八条胡同后,爷爷叶圣陶应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一职。

初到北京,他换了一册日记本,在封面上题了四个字,“北游日记”,可见他是准备游个一年半载,就回上海的。

但没想到,爷爷展开教材编写工作后,忙得一塌糊涂,整个后半生都在北京度过了。

爷爷来北京的第三年,我出生了。

因为他太忙,我们的相处并不多。

后来总有人问我:大教育家叶圣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实在总结不出条条框框的法则来。

倒是小院里的那张八仙桌,像个临时课堂,留下了很多琐碎的记忆。

一大家人每天都要围着八仙桌吃晚饭。

首先,入席要讲规矩。

爷爷和奶奶先坐,小辈们再依次坐下。

后来孙辈越来越多,几个小的只能轮流上桌。

爷爷在八仙桌上教我识字。

印象最深的是在冬天,北京烧炉子,屋内暖和些。

爷爷一回家就换上棉袍,在八仙桌前坐定,掏出几张识字卡片——他将用过的台历裁成方纸,拿红色的毛笔写上字,教我认。

爷爷建议,在饭堂的电话旁放一块小黑板,让我在接到电话后,用粉笔记录通话内容,留言给其他人看。

爷爷时刻关注着黑板上的各种小字,遇“佳作”一则,还会在饭桌上表扬一句。

爷爷的意思是,让我们在生活细节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

当然,爷爷不总是好脾气,他也有严厉的时候。

有一次,我急匆匆地扒拉了两口饭,放下碗筷蹦跶着离开,不小心“咣”的一声摔了门。

爷爷“噌”地起了身,厉声叫住我,“重新关一次门”。

结果他越严厉,我就跑得越快,躲到了北屋,不肯出来。

爷爷吃完饭,跑去北屋,揪着我的耳朵,一字一句地要求我,“把门再关一次”。

我只能老老实实、轻手轻脚地,又关了一次门。

这些零零碎碎的生活日常,就是爷爷的“教育”。

他总在细枝末节的地方严厉苛刻,跟我们较劲儿,却从不列什么书单,也不过问我们的成绩。

1968年,念初一的我去陕北延安插队,姐姐叶小沫已经到了黑龙江依兰,爸爸去了河南“五七”干校,一家人南北东西,互通消息全靠写信。

即便如此,爷爷每次回信,都要先一一挑出错别字,发现用法不当的词,还要仔细分析一番。

七年级下册语文14课笔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14课笔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七年级下册语文14课笔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教育家叶圣陶的一些事迹和思想。

文章首先介绍了叶圣陶的家庭背景,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

叶圣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于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

接着,文章讲述了叶圣陶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

他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提出了“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主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还提出了“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文章还介绍了叶圣陶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他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究活动。

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文章总结了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贡献。

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他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贡献,了解到他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影响。

这篇文章也鼓励我们在学习和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理解文章的标题(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理解文章的标题(解析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群文阅读小标题,大作用——理解文章的标题本文的标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和文章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考点解读】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是近几年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联系全文理解标题《××》的含义。

⒉.标题是否能用《××》替换?(或:哪个标题更好?>3.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技法点拨】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可采用以下方法:1.理解标题的双关义。

有些文章的标题语义双关,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是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是大目标化成小目标﹐各个击破,取得最后的成功。

⒉.把握标题的象征义。

有些文章的标题具有象征义,要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共同点进行分析。

3.寻找文章的文眼。

有些文章的标题透露着文章的情感主旨,要围绕文章的主题来分析。

如《秋天的怀念》,题目中的“怀念”就是文眼,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标题常见的作用:1.点明写作的对象,如《邓稼先》《济南的冬天》。

2.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或背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中心,如《纪念白求恩孙权劝学》。

4.充当全文的线索,如《散步》。

5.语带双关,如《再塑生命的人》。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如《窃读记》。

【真题演练】(一)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朱成玉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

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

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

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

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 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 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 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 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 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我国 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 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 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 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
理解积累典雅的双音节词
繁碎 ——繁密细碎 修润——修改润色 • 商酌——商量斟酌 • 遵嘱——遵照嘱咐 • 违理——违背情理 商讨——商量讨论
• 3、 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 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 耳。”
•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 常想到他的业绩。”
•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 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 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 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 己严。
• 第五部分(第9段):怀念叶圣陶先 生,提出向他学习的语文主张。
•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 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 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 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 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 不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研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研读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文章开篇言简情挚,写听到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那“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在作者的感受里,是悲上加悲的,接着回忆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在他领导下编写课本。

这之前对叶圣陶的认识是通过读新文学作品,及前辈对他立德为高的评价,联想《论语》对君子的定义,作者切实感到“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总论。

接下来,作者回忆了与叶圣陶交往中的一些事。

第一个方面写“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先写了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的一件事,就是叶圣陶给他的文章描标点,让他受了教育。

接着详细叙述自己同叶圣陶修润课本时发生的事。

叶圣陶是苏州人,写作时坚决要用普通话,可是自己觉得没有把握,便请作者帮他修润,作者感于前辈的恳切,就遵嘱直接改了,但若一两处叶老认为可以不改,反要去再征得作者的同意。

这两件事,写出叶圣陶对人对事的态度,既谨严认真又诚恳谦逊,教人不由生出敬重的感情。

接下来又叙述了叶圣陶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一些言行。

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留给作者的印象是深刻的,温暖的。

譬如他去看望叶老,老人家要一送再送,要穿门越阶,鞠躬致谢,直到目送他上路,才转身回去;叶圣陶晚年已不能起床,对来访者还是要举手打拱,连声致谢。

更让作者感动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去拜访叶圣陶不遇,第二天就接到叶圣陶的信,信中叶圣陶为不得见深表悔恨,又从留言地址推测他境遇窘困,而感到悲伤难过。

在那个特殊年月,叶圣陶对作者这样一个落魄的人如此情重!怎能不叫他感念至深呢?第二个方面回忆叶圣陶先生不仅有为人宽的一面,还有严的一面,那就是律己、正心、修身。

他不仅做人这样,在做学问和使用语言上,也是一丝不苟,能以身作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 (共33张PPT)

写作技法示例: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 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 有得”
参考批注:这里既是引用也是对比 (反衬),引用孔子的话来衬托叶先 生知行合一和为人师表的高贵品质, 同是也以孔子求而不得的遗憾与叶先 生“偏偏做到了”形成委婉的对比, 体现叶先生对做人和治学的高标追求 和不朽业绩。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 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 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 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 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 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 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 严格要求自己。
待人厚
会上发言
律己严
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3、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 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 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 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琐响亮的鞭 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4、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 益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对于 “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仅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 人民的悲哀。
示例4: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 我帮他修润。”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 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 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 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示例5: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 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语言描 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 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 待人厚。
这里既是引用也是对比反衬引用孔子的话来衬托叶先反衬引用孔子的话来衬托叶先生知行合一和为人师表的高贵品质生知行合一和为人师表的高贵品质同是也以孔子求而不得的遗憾与叶先同是也以孔子求而不得的遗憾与叶先生偏偏做到了形成委婉的对比生偏偏做到了形成委婉的对比体现叶先生对做人和治学的高标追求体现叶先生对做人和治学的高标追求和不朽业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三叶
事圣
张 中

行先


1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学习叶圣陶先 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 的语文观点。
精选ppt课件
2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 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 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 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 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 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 “杂家”。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 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 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 《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 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 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 中行作品选》六卷。
精选ppt课件
5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 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 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 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 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 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精选ppt课件
6
预习检查
1、注音
简明扼要 è 沾溉 zhān gài
师表: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商酌:指反复仔细地商量。
自顾不暇: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精选ppt课件
8
师表: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商酌:指反复仔细地商量。 自顾不暇: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 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大约半年之后,我写完了《中国文法要略》的上卷,送给圣陶先生审阅,那时候他已经把家搬进城里了。后来开明书店设立成都编译所,就设在圣陶先生家里。圣陶先生一直在主持《中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后来又跟宋云彬先生合编《国文杂志》,他邀我给这两个刊物写稿子。我的《文言虚字》、《笔记文选读》、’《中国人学英文》以及《石榴树》(即《我叫阿拉木》)的译文,或全部,或部分,都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发表的。因为送稿子到圣陶先生那里去,也就常常留下来,一边说着话,一边看圣陶先生看稿子。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赶不上圣陶先生。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3.总结要领:
(1)不动口,不指读,不回看。
(2)抓关键,放细节。
(3)关注注释、旁批等。
(4)准确概括。
4.再次略读课文。
四、总结所学,课堂反馈。
运用略读的方法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回答问题:文章写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阅读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阅读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

可是一拖延就三个月过去了。

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

写什么呢?这有困难。

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

但纪念文是还要写。

为了不重复,打算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

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

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人教部编版(新)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人教部编版(新)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颠沛流离diān pèi: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zuò: 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读文 感知叶圣陶:
略读文本,尽量在五分钟内读完课文(本文2000字左右)。
1.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感受在作者的笔下,叶圣陶是一个怎样的人? 2.思考:本文从结构层次上看,可分为五个部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布置作业
1.学习了本文后,叶老先生关于写文章 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 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 些修改。
2.完成本课练习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名人名言:
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涂 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没意 思。
——叶圣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待人宽。 第四部分(第6-8自然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 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先生的语文主张: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 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本文写作特点: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 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 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__学科信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__学科信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
叶圣陶先生 二三事
叶圣陶 先生
1 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 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 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 他说,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 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 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 哪些事例进行说明?
描标点Biblioteka 待人修改文章厚恭送客人
给文章描
真诚复信
律己 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作者对叶圣陶先生也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仔细品读, 读出深情的赞美。
•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叶圣陶先生可贵在“待人厚,律 己严”,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 “待己厚,律人严”,我们现实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你如 何看待这种情况?
谢 谢 欣 赏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 深厚而感动。
•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 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 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 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 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 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3 理解先生的苦心
•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 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 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 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课件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 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 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 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 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 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 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
(4)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 shāng zhuó( 商酌 )性的意见。
(5)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 来,谦虚而 kěn qiè( 恳切 )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6)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 diān pèi liú lí( 颠沛流离 ),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 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7.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4 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 IP 核数量近 1 800 万左右。(删去“到”) B.杨绛先生文学水平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把“水 平”改为“作品”) C . 今 年 传 奇 欧 美 音 乐 界 小 提 琴 家 耶 胡 迪 ·梅 纽 因 100 周年诞辰。(在“今年”后加“是”) D.5 月 21 日,世界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在江苏昆 山落幕,使中国羽毛球女队击败韩国队卫冕成功。(删去 “使”)
“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 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 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 “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 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 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9.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课件

二 下列句子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 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 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 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6分钟)
自学检测一(6分钟) 1、“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第1自然段的 “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1)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 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 说是“双层的悲哀”。 (2)“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 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当堂训练:(15分钟)
一、看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叶老师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huì rén bù juàn( 诲人不倦 ) 2.从共同xiū rùn( 修润 )课本的文字开始。 3.只提一些shāng zhuó( 商酌 )性的意见。 4.近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 lóng(朦胧 )的。 5.“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léi zhuì( 累赘) 又别扭。 6.而且是变tuō tà( 拖沓 )无理为简洁合理。 7.努力求完美,并且yǐ shēn zuò zé ( 以身作则 )。
课堂小结(1分钟)
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时间很长,对他的 事了解也很多,但作者仅选取了他“待人厚”和 “律己严”两方面的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 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__以_小__见__大__,凸显出人物 的_精__神__风__貌____。
当堂训练(15分钟)
一、理解句子的含义:“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 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 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 的苦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结构梳理
叶圣陶先 生二三事
修改文章 待人厚 送客
复信 主张“写话”风格 律己严 重视“简洁” 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作文做人 鞠躬尽瘁
拓展延伸
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
精神品质:本文所叙及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
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
全力专注于事业。
除此之外,从此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 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 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 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
事情:
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
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
甚至要描清点
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
“文革”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
关心朋友们的安危
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
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 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 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29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 》(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 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张中行通过记叙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修养和作风,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文章首先介绍了叶圣陶先生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事的原则,即“待人厚,律己严”。

接下来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

这些事例包
括:第一件是关于茶水的事,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道,体贴周到;第二件是关于听差送客的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格,严谨认真;第三件是关于稿费退还的事,同样展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甚严、严于律己的品质;第四件是关于校对稿件的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这些小故事通过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在写作上,本文采用了平实自然的语言,朴素无华地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几件小事的记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修养和作风,让人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
力。

同时,文章中还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如“他讲完一段,轻轻说一声‘完了’,不拘泥于形式”、“我知道他这是讥刺我,于是回答说:‘我不是来要饭的,也不是来要菜的,是来要用的。

’”等,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总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中的佳作,通过对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的记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重和缅怀之情。

文章语言平实自然,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手法运用得当,让人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用:有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 本文入选七年级课本时,因篇幅过长, 被编者删 去了一些段落,请你阅读下 面的段落,看看它们分别 适合放在文 中的什么位置,并写出自己的理由。
文段
•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 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 和自我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 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 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 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 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 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事。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 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 力量 会比 “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 争取不愧于屋漏。



张 中 行
先 生



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 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49 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 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
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一、二、三、
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
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样一
个了不起的人物,当他去世之后,人们想起他,会 忆起哪些往事呢? 让我们在张中行 先生的文字中去了解叶圣陶先生。
• 张中行xing,原名张璇,学名张
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 (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 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 究。 •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 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 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 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 《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 等。 •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 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
• 1.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事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待• (1)叶先生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 人 (2)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

律• (1)主张文风要平易自然。
己• 严
(2)特别强调重视语言的“简洁”。 (3)以身作则,零碎方面同样认真。
• 2.文章描写的事件都是叶先生工作或生活中的 一些小事,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事来写?
此段应放在哪个位置,并写出自己 的理由。
• 应放在文中第5段之后,
• 从内容上看,这一段讲的是叶圣陶先生“待人 厚”的事例,
• 而第一句中写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 次表现得更为突出”,“还有”可见这一段是 承接上文写的,在此之前已经列举了事例, “更为突出”可见这一 事件比前面的事件表现 其“待人厚”的程度都要深。
示例: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而力有未 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 品析:“偏偏”一词,放在“却”这个表示转 折的关 联词后,用在动词“做到”前面,表示 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 理相反,按常理讲孔老 夫子都认为“虽心向往 之而力有未能的”,别人一定更难以做到。而 事实与常理相反,突出了先生“躬行君 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 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看出 大节。作者从自己所熟知关于的叶圣陶先生的 事情中进行选择,最终 选择了这些生活或工作 琐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写使人物形 象更加真实动人,更能引起普通读者强烈的情 感共鸣。
3.文章第2段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 么作用?
• 内容:第2段运用一些名言来概述叶圣 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méng lóng léi zhui bièniu tà
tiē
• 朦胧 累赘 别扭 拖沓 妥帖
huì
• 诲人不倦
• diān pèi • 颠沛流离
chǐ
不耻下问
zuò
以身作则
字词补充
è
zhān gàixiá rǒng
• 自顾不暇 冗长
1、诲人不倦
3、颠沛流离 5、自顾不暇
• 本文表现了叶老严以律己、宽以待 人的品格及对叶老的去世的悲伤。
小结
•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叶先生 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表现 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 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阐 述叶先生“写话”主张,表达了对先 生的悼念之情。
拓展延伸
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 凉地带。
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 人、逸人、至人、超人”。
• 叶圣陶(1894-1988), 名绍钧,字圣陶,江苏 苏州人,著名作家、著 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 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后,积 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 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 等著名的短片小说,技 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 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 拓荒者。
• 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 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 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 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 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 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 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 主张。
rùn shū zhuó kěn

• 修润 生疏 商酌 恳切 譬如
主张,这种风格特别重视() • “写话” ,“简洁”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 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 道门, 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 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 这段话写先生送客人出门的场景,全句直白如 话,甚至没有一个形容词,只是把先生送行时 的一系列行动直白地描 画出来,“走过三道门, 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鞠躬”“口说 谢 谢”“看着”能让读者看到一个谦恭有礼的先 生。
• “完全”对妥帖一词起限制作用,其严谨的态度 自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 话回答)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 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 特别重视“简洁”。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 让 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 及了格。”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 举 例说说。
这时离世,写出了作者听闻此消息的震惊。
• “罩”是笼罩之意,“罩”字写出了叶圣陶
先生在除夕之时离 世带给作者巨大的悲哀,这 种悲哀把整个心都占满了,痛苦悲伤之情难以 形容。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 前面几个短语隔开,读时语速便不由自主 地放慢,再加上“往矣”两个字,表现出 作者的无奈、沉痛和悲哀。又突出先生过 世之后我对他的怀念之切。先生的 “往” 与 “我”的“常常想到”并列在一起, 更显现出先生给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1)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 品析:“特别”一词修饰“重视”, 突出 叶先生对文风 “简洁”的重视程 度,也可见其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
(2)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 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 帖决不放松。
• 品析:“同样”一词说明先生不仅重视以上所讲 的文风问 题,写作中的细小的方面也毫不放松, “不……决不”更补写 认真的程度,
6、词义辨析
2、不耻下问 4、以身作则
朦胧 曚昽 蒙眬
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章来纪念他,希 望自己和 其他拿笔写作的人,能够像叶圣陶 先生一样以身立德并践行他的文学主张。
• 2.初读 课文,叶 圣陶先生 给 你 留 下 了 怎样的印象?
• 他具有高尚的品德。他待人厚,无论是在 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待他人都谦虚恳切、 彬彬有礼、尊重有加;他律己严,在文字 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以身作 则、鞠躬尽瘁。
• 1.请你朗读并品析第1段,作者说“心 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 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你还可以读 出哪些深层意味? 文中还有类似的含 义丰 富的语句,也找出来做品析。
第1段品析:
•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 息, 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 音也把他 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 “双层的悲哀”:
• 一层是先生的去世,
• 另一层是先生在这样 一个合家团聚、喜庆欢
乐的气氛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因此更加悲哀。
•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 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 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 层的悲哀。
• “万”字写出了作者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在
2.文中一些语句中副词的运用增强了句子的 感染力,试着找出这样的句子来进行品析。
• 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 状态特征的 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 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 念。你在学习 的过程中,可以先找出句子 中主要的动词或形容词,然后看它前面的 修饰语,把这个修饰语去掉再读一 读,你 就会发现副词的表达效果了!
“写话”与本文的文风
•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是— —“写话”。
•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 旦所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 写话的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 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说像话还不 够,其实就是“话”。此外,还特别重视 “简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