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2.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电流和电路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电流和电路》教案
c.短路
4、电路图
(1)元件符号
(2)练习:6.图甲是玩具电风扇的电路图,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
7.手电筒的电路图
8.画出所示电路的电路图
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引入
巡视学生,指导学生设计一个小灯泡发光的电路,掌握学生活动的情况。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电流是怎么形成的?(2)电流方向是怎么规定的?(3)指出刚才所连接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板书设计
§5.2电流和电路
1.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构成
(2)电流的方向
2.电路的状态:
(1)通路
(2)断路
(3)短路
3.电路图
(1)元件符号
(2)画电路图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课题
二、电流和电路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授课人
郝冬雪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和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2、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学生画图,到黑板展演
练习画电路图
学生练习
激发学生思考,把学生带入学习气氛中,从生活走向物理。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能经历成功的喜悦。同时了解学生连接电路的情况、为引出电流、三种电路状态打基础。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的自学能力,并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教师的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理性的认识
教学
环节
电流和电路教案(全章) 人教版〔优秀篇〕
一、电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重、难点:●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器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学习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1、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是因为。
2、原子由和组成,其中带正电,带负电。
二、课前展示从小学的自然课中,你知道哪些有关电学的知识?三、创设情景: 1.观看“怒发冲冠”、插图“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展示汇报:1.摩擦起电带电体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经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两种电荷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3. 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电路的搭建和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形成。
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难点:1. 电流的测量方法和使用电流表的技巧。
2. 电路的搭建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用电器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演示文稿或黑板。
学生准备:1. 学习电流和电路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实验报告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荷和电荷移动的知识,引出电流的概念。
2. 探究电流的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的形成。
3. 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演示文稿或黑板,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4. 学习电流的测量方法:教师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5. 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电路,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作业布置:1. 根据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总结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和断路。
六、教学过程(续):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7.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实际应用,如家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全章) 人教版
一、电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重、难点:●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器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学习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1、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是因为。
2、原子由和组成,其中带正电,带负电。
二、课前展示从小学的自然课中,你知道哪些有关电学的知识?三、创设情景: 1.观看“怒发冲冠”、插图“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展示汇报:1.摩擦起电带电体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经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物体带上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两种电荷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0792.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河北省鹿泉市上庄镇中学任聚恩一、设计思想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流和电路”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
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器材1.电教器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源,开关,小灯泡,小电动机,小门铃,导线,铅笔,橡皮,金属钢笔帽,塑料笔杆,硬币。
(以上器材均为两人一套)三、过程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电流和电路》教学案
WORD格式可编辑电流和电路1、教材分析《电流和电路》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的第二节,本节内容属于电学基础知识,其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
从教材地位上讲是电路的入门知识。
电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过去是放在力学学习之后。
但是“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
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
一开始在“想想做做”这个栏目提出:“怎样连接才能控制灯泡发光?”然后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是能够接受的,而且也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一闭合开关,灯亮了,门铃响了,电动机转了),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获得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控制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简单的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的的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4、教学资源:电教器材: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电动玩具、电路示教板。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3篇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2. 理解并可以绘制简单电路的电流分布图;3. 可以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4. 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数目。
- 电流方向:电流的正方向由正电荷到负电荷,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 电流的测量单位:安培〔A〕。
- 电流的连续性:电路中的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是连续的。
2. 电流分布图:- 电流的分布取决于电路的连接方式。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保持不变。
-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3.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中保持不变。
- 根据欧姆定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可以通过公式 I = V/R 计算。
4.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教学步骤:1. 引入电流的概念,介绍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
2. 结合电流分布图的绘制,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电流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分布。
3. 介绍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计算方法,讲解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4. 介绍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计算方法,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5. 练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计算题稳固所学的电流计算方法。
6. 总结和回忆所学知识点,强调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
教学手段:1. 演示实验:通过演示电路中的电流分布和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2. PPT:利用多媒体展示电路图和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流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才能。
4.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展计算和分析,稳固所学的电流计算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和答复,检查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熟练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会根据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并选择器材并进行实验,从而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新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探究结论的正确性不做评价。
新教材更突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2、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实验仪器:小灯泡多只(不同规格)、电键、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等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激智启疑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灯泡就会发光。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并联电路电流值之间什么关系呢?安排学生可以先初步实验,并先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什么关系。
二、开放思想、大胆猜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猜想: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
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课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
建议: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使学生不怕重复,不厌其烦,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
感觉这样写不太合适,个人认为应该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可改为:实验探究法、类比法、讨论法(本节课引入电流的形成是类比水流的形成)
3、引入课题中要求学生:你想知道有关电的哪方面的知识?
这样提出问题很好,但是一定要设计好过渡语言,因为学生很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你必须把它拉到你要讲的主题上来。
4、在:“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中你注明了三次动手连接,我不清楚你是怎样安排的,我觉得应该是一次实验:学生回答需要那些仪器之后,你给出仪器让他们实验,要求小灯泡发光,小门铃发声,小电机转起来。
讨论探究中: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这个问题很好,我觉得还以讨论并学生同时观察实验:各个元件的作用,哪些是不可缺的。
从你的设计中我看不出板书中各元件的作用是在哪个阶段讲的.
5、在讲“电路图”时,我觉得老师一定要有板书正确的电路图起示范作用。
6、在●板书设计
条件:“闭合时有电流”可改成“有电源且电路闭合”,如果是书上原话可不改。
6、因为是竞赛课,我建议可以做一个教师用的演示板挂在黑板上的。
学生实验完之后,让学生上台把他的电路图连好,提问其他同学是否有不同,用以说明电路的形成。
另外还可以利用此实物引入电路图:比如在连接实物图时我们先设计一个电路图,该如何画?学生自行设计之后教师再规范示范。
0752.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 电流和电路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三.电路图为了方便研究电路,电路中的各部件用各种符号来代表(看书P104页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电路中的元件就是电路图。
学生按照黑板上实物图画电路图教师点拔课堂小结:1.电路中电流的方向;2.电路的组成;3.电路图的画法。
学生试画,然后与P103页图5.2-7乙图相比较。
学生总结画电路图的方法:A.从电源正极开始画直到电源负极;B.元件位置安排合理,分布均匀,不要将元件画在拐角处。
C.整个图形要呈长方形。
通过自我评价找到画电路图的技巧。
课堂练习课内练习:1.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
课外作业:1、水在水管中流动形成水流。
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方向移动形成。
2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A和另一个验电器B,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分别接触它们上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A内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个现象可知,验电器B原来带电,电流方向是从流向。
3.下图反示电路中,开头处于图示状态时,电灯(填“亮”或“不亮”),这时的电路叫;如果不小心把A、B两接线柱用导线接在一起,则会造成 .4、如图所示,画出了几种常用元件及其在电路中的符号,请你在图中元件对应的空白处画出该元件的符号。
5.关于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B.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C.在电源外部,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D.用电器是将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6、下图所示的电路图中,正确的是()7.下图所示是电铃、开关、电池的连接情况,请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板书设计5.2电流和电路1.电路的三种状态:短路、开路、通路。
(1)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2)电流是有方向的:正极→用电器→负极。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一要有电源,二要有使用电器工作的闭合电路。
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的电流路径。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3.电路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3篇
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3篇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⒈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⒉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的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⒊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难点是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教学准备:演示用器材:教学电流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活动挂图。
学生用器材: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电流是什么?①复习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②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
(板书课题)③教师提问: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④教师讲解: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
电流同水流一样也有大小,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
板书:电流。
⑤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
回忆,回答思考、回答认真听讲、领会阅读、思考电流定义的引出不必太复杂,用水流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①教师展示电流表实物,告知学生通常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A。
②让学生观察学生用电流表,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回答教材P72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⑴—⑸条。
③教师检查探究结果,然后利用电流表活动挂图再次演示电流表的读数。
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使用说明”和观察教材P73图13—36,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电流表的连接,并画出相应的电流图,教师巡视指导。
⑦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电流表的连接然后进行示范,强调注意事项。
2022年人教版物理《电流和电路》精品教案
15.2 电流和电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在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区分通路、断路和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2.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标准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
2.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根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平安操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能区分通路、断路和短路。
【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如图,演示板上有一个小灯泡,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小灯泡能持续发光?怎样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新课教学一、电流〔1〕电路中必须有电源;〔2〕闭合电路。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在电源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3.电流方向的规定: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讨论:金属导体中大量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关系?结论:在金属导体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电子带负电,因此电子的移动方向正好与规定的电流方向相反。
讨论:电路中电流的方向结论:电源有正、负两个极,在闭合电路的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总是从正极流向负极,而在电源内部,则是由负极流向正极,如下图。
【拓展延伸】能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电荷都叫自由电荷,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中的自由电荷是正、负离子。
物理学中规定,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一致,根据此规定,在酸碱盐水溶液中电流的方向是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则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就与自由电子(带负电荷)的实际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教案2新人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文田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教案(2)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设计探索性实验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废电池的介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对电流及电路等有关概念的认识。
[教学难点] 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探索、创造。
[教学器材]小灯泡、灯泡座、导线、开关、发光二极管、小电动机、电池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引入课题设问讨论问题:(1)为什么电饭锅通上电就能煮熟米饭?(2)为什么电灯能发光?筛选本节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其他电的知识,以后将逐步学到。
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电学知识。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电流的形成学生实验(1)讨论提示实验警钟(即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并且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三次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小门铃发声,小电机转起来。
讨论探究,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从而产生电流的概念。
计算机投影演示演示、点拨学生思路。
观看、讨论、猜想。
了解电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需要的条件。
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
电流的方向播映动画演示实验启发问题:水流有方向,马路上的人流有方向,电流有没有方向?动画演示实验介绍。
观看演示实验,及动画。
探究电流的方向。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类比能力半导体二极管(投影介绍)动画演示介绍半导体、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课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二上)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课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二上)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十分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激发学习爱好,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
本节课的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体会和已有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连接一个最差不多的电路。
而后慢慢地让学生认识简单的电路,连接简单的电路,绘画简单的电路图,为今后的电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差不多情形分析: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会有一个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过程。
学生通过连接实际的简单电路,认识到正确地画电路图,为今后的电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电流,明白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明白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明白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看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看和探究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差不多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爱好,体验解决物理咨询题的欢乐。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适应。
五、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对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只能通过可观看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截了当感受的信息。
因此,电流的形成是本节的难点。
关于知识,一样来讲明白了就会了,然而关于技能,〝知〞和〝行〞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距离,因此电路图和电路的对应关系,即〝依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和〝依照电路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难点。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2022年人教版物理教案
第2节电流和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和方向的规定。
2、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3、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通过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
二、过程与方法1、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2、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
2、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判别通路、短路和断路。
【教学难点】电路的短路及其危害。
【实验准备】教师用:简单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电池(2节)、开关、小灯泡及灯座、电子门铃、小电机、若干导线。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诱思【播放视频】2008年3月13日下午5点47分左右,位于南京学府路的东南大学老校区动力楼(4层)突然发生大火。
受大风影响,火势较大,将动力楼第四层基本烧毁,过火面积近千平方米,虽无人员伤亡,而东南大学10个实验室被烧毁,多年学术资料毁坏.【设疑】火灾原因查明:火灾的元凶是导线“短路”所致,何为短路呢?认真观看视频【板书课题】第二节电流和电路(设计意图: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通过时事新闻事件,从事物的反面让学生感受电路故障的危害的同时,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一)电流【想想做做】实验:怎样使小灯泡持续发光?(1)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如何使一盏小灯泡发光?(2)如何控制灯泡的亮与灭?(3)请同学们将这个电路连接好。
【实验警示】(1)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2)开关要能控制灯泡,且连接时开关是断开的!(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用导线将电池、开关、小灯泡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体会电流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1)
一、电流和电路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难点:1、知道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2、能认识、使用电路图。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小灯泡、门铃、电源、导线教学课时:2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前面无相关内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给出小灯泡、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后两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看谁最快最好!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问题:你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由有什么疑问?教师:刚才我们实际上安装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其实收音机、电视机、冰箱、照明……这些看是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成的,让我们走进神秘的电的世界吧!进行新课:1、电流与电路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录像(电子运动)(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从录像可知,要出现电流,还需要:电池、发电机这样的电源;灯泡、电动机这样的用电器;导线的连接;开关的控制。
(2)、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画图时……画实物麻烦又不清楚……2、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学生观察“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学生动手:对照刚才的电路,画出电路图教师更正、规范如下:3、电源和用电器:要产生不断的电流,就需要一定的装置提供能量来维持……录像(电源)(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如电池、发电机电源提供的电能哪去了:……录像(用电器)(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如电灯、风扇把电能转化成我们所需的能量。
4、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讨论: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常见的导体有哪些?绝缘体有哪些?结论:观看录像(导体),总结结论。
第二节《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二上)
第二节《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二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看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明白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他们善于摸索、勤于动手的学习适应.
2.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差不多组成.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看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类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干电池、小灯泡、导线假设干、开关、小电动机、音乐门铃、半导体二极管、发光二极管
●教学过程
●小结
本节课我们要紧学习了以下内容:
1.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的.
2.有电源,同时电路闭合时才有电流.
3.会连接简单电路.
4.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5.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难点:电流的形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教学关键】
实验是学习电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节中,对电流、电路和电路图的认识都是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前提的,因此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连接电路,组织讨论。
【教学策略】
设计思想:新课程标准体现重兴趣培养,重过程探究,重思维训练,重知识应用的思想。
为实现这一理念,突破本节重难点,达成本节学习目标,我将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通过让学生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
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学方法】
教法构想: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电路组装、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教学器材】
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电池、小灯泡、小开关、导线等若干。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
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
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
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
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