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蔡元培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蔡元培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蔡元培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蔡元培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有序、积极与实效”。

他强调个体的潜能、能力的培育、智慧的开发和自我修养。

他主张重视文学教育、人文教育,强调师生的互动,尊重个人的独特性和学习的奥秘。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1)要重视智慧的开发和自我修养。

蔡元培强调,学生应培养自己的智慧,建立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和比较全面的文化知识体系。

他认为,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

(2)要重视培养个体优秀品质。

蔡元培认为,人的素质是积累欣赏艺术美和学习经典的结果,同时强调要培养修养道德美的追求。

因此,学校应把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的课程,把培养道德素养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3)要注重师生互动。

蔡元培认为,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关心、欣赏学生,给予他们充足的认知空间。

学生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鼓励和把握做人的技巧,加强情操的提升。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二、坚持教育独立思想
蔡元培认为教育是他主张“分全国为若干大学区,
每区立一大学;凡中等以上各种专门学术,都可以设在
大学里面,一区之内的中小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社 会教育,……都由大学办理”,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 教授所组成的教育委员会主持,排斥宗教势力介入教育 等等。这也反映了当时国内教育界要求独立自办教想
蔡元培对大学的理解是“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 学府也。” 这显示出他海纲百川的宏大气度和开放心态。1917年在
北大就职演说上又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并且开宗
明义地向学生提出“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不为升官发财 而来;“砥砺德行”;“敬爱师长”这三项要求。他认为,大学为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为急务, 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 美育为桥梁的五项教育。这五项统统不可偏废,并
且是相辅相成,相融相通的。前三者为隶属政治之
教育,后两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而蔡元培尤其注 重后两者,他曾说惟世界观、美育“鄙人尤所注 重” 。
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
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人趣,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培养具备 健全人格的学生,这才是大学的最高宗旨之所在。

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5篇

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5篇

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5篇第一篇: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中国教育名家思想之北大校长蔡元培蔡元培先生在清同治丁卯年(1868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

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

在留学期间,主张勤工俭学。

1916年回国,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提到蔡元培,人人都会肃然起敬。

恐怕没有人不会不知道,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治学主张。

那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这是开一代的新风的。

蔡元培既是一名民主革命家,也是一名科学家,但是更加是一名教育家。

可以说,蔡元培是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

早年的他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而德国的教育是主张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原则的,这已经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学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准则。

蔡元培先生就深受这种学术自由思想的影响。

这给他后来进行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蔡元培早年留学德国、法国,可以说是比较早的接受西方新思想的学者。

而在德、法的大学却都是十分主张学校的自由自主的,所以蔡元培先生受到了德、法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就不难想到。

他提倡大学的实质是进行高深学问的研究的阵地。

不错的,大学,非有高楼,且有大师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大学。

大学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场所,是进行先进的文化传播的源泉,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的发源地。

对于学术,蔡元培认为学与术应该分开,教授和学生应该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主体。

并且主张文、理相容相通,反对把文、理分开的教学方法。

也就是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

当蔡元培还没有出任北大校长时,北大的教学、治学、管理是很混乱的,原因当然和北大处于动荡的首都北平因而沿袭封建思想太重有很大关系。

但是,经过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进而实行包括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教学自由的治学思想之后,北大便由一潭死水,转而展现出了一派生机,呈现出活跃和朝气,并且成为北方的民主思想的摇篮、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论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元培的“美育育德”思想,是他在教育领域中秉持并开创的一种教育理念。

本文将从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的内涵、当代价值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美育育德”思想的内涵蔡元培的“美育育德”思想,是一种将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和发掘其内在美,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人性、爱情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而言,这种教育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爱好美的培养。

蔡元培认为,爱好美是一种最基本最广泛的人类情感,通过爱好美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良好品味,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2. 文化情怀的传递。

蔡元培认为,美是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传递艺术、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涵可以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3. 良好品德的养成。

蔡元培认为,美育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品德,通过美育教育的渗透和引导,使学生养成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情操,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品德。

1. 对于教育的现实意义。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流于功利和应试教育的问题越来越严峻,蔡元培的“美育育德”思想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反思和对策。

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情感投入,以及对个人生命、社会公德等理念和价值的肯定,可以缓解教育应试化和功利性的现状,同时也能够构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体系。

2. 对于人类情感的发掘和培养。

蔡元培的“美育育德”思想强调人类的内在情感追求,尤其是对美的情感投入,这种情感不仅有助于个人心灵的修养和感受的丰富,更能够培养个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性、爱情等高尚情感的追求。

同时,通过美育教育的引导,也可以激发人类对生态环境、自然美景等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对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塑造。

蔡元培的“美育育德”思想强调了美与文化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文化、艺术、历史等的传递和学习,可以让学生建立独特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蔡元培教育思想

蔡元培教育思想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光绪年间进士,两度留学德国。

清末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教习,创办上海爱国学社和爱国女校,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

辛亥革命后,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1915年在法国发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及华法教育会,提倡留法勤工俭学。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27年后,任大学院院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

一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下面择要介绍其教育思想。

(一)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1912年4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他说:“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

”[1]他认为,“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2]1920年他发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文中,系统提出体、智、德、美四者和谐发展的主张。

他认为: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

这种教育内分四育:“(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

”他详细解释论述了这几方面教育的内容。

(1)军国民教育即体育,既是强兵富国的需要,也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须的。

(2)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有历史、地理、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包括树艺、烹好、裁缝、金工、木工、土工等实用技术)、手工等。

他认为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认真的科学态度。

(3)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他认为德育是完足人格之本。

德育的内容就是法兰西革命所标揭的自由、平等、亲爱,反映了他要以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愿望。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及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蔡元培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这与他倡导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民主社会建设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则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体需要靠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来造就。

“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抑、禁梏、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

“尚自然”与“展个性”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其间包含着对于独特性的尊重。

为什么要强调独特性呢?首先,每个人生来原本就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一样,这也是每个人的生命之所以值得无比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要求用一种模式去限制原本是丰富多彩、各具特征的个人的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对某些个体的不公正。

其次,每个人的独特性是人类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因而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各人的独特性亦即我们之间的差异性,而差异既使得合作成为必要,也使得合作成为可能;人类文化进步的动力蕴藏有个人的独特性。

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了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

五育并举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它适应了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发展的潮流。

为了切实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

他之所以要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理由是: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毕竟,宗教是有局限的,它摆脱不了宗派的狭隘性。

它与自由、民主、博爱、平等、人权等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冲突的。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

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

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

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

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

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

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

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一、追求“完全人格”与提倡“五育”并举所谓“完全人格”,又称“健全人格”,特指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的理想人格。

它与蔡元培提出的“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相配合,是其精心构建的体现中国自由主义理想追求的教育目的论。

军国民教育,即体育。

最早是由清末留日学生介绍进来的一种教育思潮,其本义无非是尚武健身、抗敌强暴。

蔡元培深知,这一教育思潮“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但他认为它对当时中国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外而言,“强邻交逼,亟图子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自外而言,“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将使军人社会,永为全国中特别之阶段,而无以平均其势力”。

即是说,无论从外御列强交逼,还是从内防军人暴政的角度考虑,都不能拒绝军国民教育的理性输入。

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

始创于美洲后流行于欧陆,并于清末输入中国的又一种教育思潮,该说“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

其主张最力者,至以普通学术,悉寓于树艺、烹饪、裁缝及金、木、土工之中”。

这一思潮由于强调了与“人民生计”密切相关的实用科技知识之传授,对于矫正脱离生活实际的封建教育和促进实业发展经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述蔡元培的主要教育思想

论述蔡元培的主要教育思想

论述蔡元培的主要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原名蔡采文,字伯和,台湾酆都县鹤山镇人。

清末民初时期著名改革家、教育家、思想家。

他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被誉为“中国教育家之神”。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其本质是实证教育。

他强调以事实科学为根本,
教育应以实际、实用为本,倡导实证教育,主张从实践出发,使学生
灵活使用真实环境,以真实社会活动为基础。

学习活动以实践经验为主,运用实践和制定准则来解决问题和实现学习效果,以问题为主线,以发展素质为中心,以实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
归纳和综合性的技术学习。

此外,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明显的社会实践概念,他认为单纯的
理论知识毫无实际意义,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检验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指导作用,解决实际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另外,蔡元培还强调“传授”和“监督”这两种教育方式,他认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应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

每种教育方式具有
其特定的优势和有效的指导方法。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用积
极的方法来开拓学生的思想,并创造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论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他提出了“美育育德”思想,认为美育是育德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怀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蔡元培的“美育育德”思想,不仅在当时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一、“美育育德”思想的内涵蔡元培在《论美育》中提出了“美育育德”的思想,他认为美育应该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才能培养出有品德的人。

在蔡元培看来,美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的体现。

在教育实践中,美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而达到育德的目的。

二、“美育育德”的当代价值1. 提高审美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更加迫切。

蔡元培的“美育育德”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怀,使学生更加懂得欣赏和创造美,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2. 培养道德情操当代社会的道德风气日益松弛,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育德”思想,通过审美的过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欣赏美的也能够懂得美的背后所蕴含的道德情怀,从而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3. 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代社会需要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而“美育育德”思想正是培养这样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美育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美育育德”思想的实践路径1. 优化教育内容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审美教育的内容和深度,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怀。

为了弘扬蔡元培的“美育育德”思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审美教育的力度,优化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领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审美素养。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总结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总结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总结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总结引导语:蔡元培少年时尊崇宋明儒学,学作八股文,为奇古博雅,17岁即中秀才,次年中举人,进士,28岁官至翰林院编修。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一 ) 蔡元培的美育教育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的中坚任务”。

他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从他看来,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

“有人我,则于现象中有种种之界画,而与实体违。

有营求则当其未遂,为无己之痛苦。

及其既隧,为过量之要索,循于现象之中,而与实体隔。

”因此,仕人我之见,泯营求之念便是从现象世界走向实体世界的关键,而美感教育的特性恰恰就在于此,他说在现象世界,人人都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不过这种情感随着人的离合、生死、祸福,利害等现象而改变,但美感教育,使人“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人进入这种境界则“已接触于实体世界观念矣”,后来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一文中,他把美感教育这种特性说得更加明确:“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

”正因为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的特性。

因此蔡元培认为:“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蔡元培的美感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受到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较深,他反复宣传美感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也显然是超阶级的、超现实的,过分夸大了美感教育的作用,主张在教育人对美感教育“应特别注重”,这些都是正确的。

以上的五种教育,蔡元培认为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然而均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的整体所缺一不可的,同时他又指出,这五种教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

蔡元培的思想总结

蔡元培的思想总结

蔡元培的思想总结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汝珍,号舫窗,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清末维新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教育界的奠基人之一。

蔡元培的思想深受西方文化和思想启发,致力于教育改革,主张普及教育、推进女子教育、强调道德教育、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培养等。

以下是对蔡元培思想的总结:首先,蔡元培强调了教育的普及和民主。

他认为教育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应该被广泛普及。

他主张推广义务教育,提倡为富裕阶层和穷困家庭孩子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他主张教育应该是民主的,不分贵贱、男女,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掘自身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蔡元培主张女子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女子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关键。

他提倡以崇尚个人独立为主旨的女子教育,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实现性别平等。

他强调女子教育要注重培养女性的理智和自我意识,倡导女性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行为。

他还主张要给予女性与男性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让她们参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决策。

第三,蔡元培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

他提倡注重学生的品行和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以塑造他们为人处世的品质和能力。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个体的人格完善和社会的和谐进步的基础,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第四,蔡元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应该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充分的自由和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学生应该多进行实践和实验,不拘泥于书本知识,通过实践探索和创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蔡元培倡导了国际主义和文化交流。

他强调西方文化和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和启发,提倡将中国和西方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一)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健全人格”。

中国旧式教育崇尚“学而优则仕”,教育的目的在于读书做官。

蔡元培先生执掌北大时,从立国立民的角度提出,新教育的目的乃是“养成健全人格”。

早在1902年,蔡元培在《师范学会章程》中就已提出,教育的宗旨在于“使被教者传布普通之知识,陶铸文明之人格”。

1915年,他在提交给巴拿马万国教育会议的论文《一九零零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又明确提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循此思想,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他要求学生要“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要“敬爱师长”,“砥砺德行”。

在1918年北京大学的开学演说词中,蔡元培又重申,“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

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由此可见,养成健全人格,是蔡元培持之以恒的教育主张。

蔡元培先生“养成健全人格”的教育主张源自于其深沉的爱国热情,他说:“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目睹外敌入侵、清廷无能,戊戌变法夭折等变乱而产生的救国必先新民、新民必先从教育着手的深刻反思,这样的反思对我们今天的大学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二)大学教育的内容为“五育并举”。

旧式的教育内容以儒家文化为主,而蔡元培先生将中国的教育放置于世界教育中来看,提出大学教育的目的既是养成健全人格,则大学教育的内容就应该“五育并举”。

1912年2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提出,民主共和国的教育方针应包括: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个方面。

“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一也。

”在谈到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蔡元培认为:“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是毛泽东同志对蔡元培先生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

蔡元培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宗旨的理论基础。

(一)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激励着有志之士不断探索救国真理,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产生的。

蔡元培,字鹤卿,号子民,1868年1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的一个钱庄经理的家庭。

此时的中国已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巨创,清帝国已由巅峰步入低谷。

蔡元培幼时因家境稍为宽裕,6岁就进入家塾,学习《四书》、《五经》。

父亲的宽厚仁慈,母亲的贤惠勤俭,给蔡元培以良好的家庭启蒙教育,于其一生影响巨大。

11岁那年,父亲的去世,改变了家庭经济状况,蔡元培开始了6年的附读生活。

先后从师同县秀才王懋脩和六叔铭恩,研习《左传》、《史记》、《汉书》、《文史通义》和《春秋》等史籍经典,攻读八股制帖,接受了系统的传统教育。

1883年,蔡元培便考中秀才。

而后两年,他在当地设馆教书,充当塾师。

1886年至1889年,应同乡徐友兰之邀,帮助他整校家藏书籍,4年里,蔡元培得以机会博览群书。

这些均对他以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

1889年,蔡元培赴杭州应举,考中举人。

次年进京应试告捷,但因故未参加殿试。

1892年,蔡元培再次进京应试,参加了殿试,被授翰林院编修。

在翰林院供职的数年里,蔡元培开始留心西学,涉猎有关介绍西方世界的文字以及西学著作译本。

甲午战争的惨败和戊戌变法的失败,深深地刺激了蔡元培。

在痛苦难眠的反思中,蔡元培意识到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主要是由于人才的缺乏。

1898年9月,蔡元培“抛弃京职,而愿委身于教育”,开始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从此投身从事新教育之事业,由封建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

1898年,蔡元培就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即校长)。

这是他从事新式教育之开始。

在服务新式教育中,他积极提倡民权思想和男女平等,宣传物竞争存的进化论,猛烈抨击尊君卑民,重男轻女等封建伦理纲常。

论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蔡元培“美育育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蔡元培,字伯廉,号伯庸,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创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也是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美育育德的教育理念,在当代依然有着深远的价值。

蔡元培提出的“美育育德”思想,首先强调了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美育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蔡元培在《论美育》一文中写道:“从人道教育和民族复兴之意义看来,美育是教育之灵魂。

基督教义中的亚当之罪祸,主要是感官;孔孟儒家之教化,主要强调君子的品格。

教育的目的在于陶造人,使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换言之,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人格修养。

而完人之美德,首在修养。

激发人格修养之源泉,就是美的修养” 可见蔡元培将美育与品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认为美育是教育的灵魂,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

“美育育德”还强调了美育和德育相结合。

蔡元培认为,美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

美育可以提高人的思维境界和审美情趣,而德育则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和品德修养。

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可以在人的身心两方面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

他在《论美育与德育》中指出:“美育之于德育是必要的,德育有资而无美,其根基缺陷太多;类之美,其德乃成之耳。

” 可见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为德育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条件,没有美的滋润,道德修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美育育德”思想强调了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蔡元培不满足于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而是希望通过美育育德,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在《论美育下篇》中提到:“美育先于一种有关精神、情感、审美论、精神艺术的学术纪律,辅以类即和集体生活中的美的因素。

” 可见他认为美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正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

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育德”思想,在当代依然有着深远的价值。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教育家、书画家、财经家、革命家”。

他主张“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理念,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人”的观点,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人蔡元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人,使人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他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建立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人。

蔡元培在他的《论教育》中强调,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情,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人”,如果一位学生只关注于知识的获取,而忽略了个人品格的培养,那么即使他有再多的知识,也难以成为真正的“人”。

蔡元培认为,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个性,给与学生充分自由的成长空间,以达到最终目的“造就人的全面素质”。

二、教育的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法蔡元培主张启发式教学法,即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

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通过启示、引导和激发学生潜能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积极地探索和创新。

蔡元培还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他主张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和批判性思考,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育的精神是独立精神蔡元培强调,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独立精神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只有具备了独立精神,才能做到真正的自主思考和创新。

蔡元培还主张,学生应该培养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发挥自己的所长,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他认为,独立思考和主人翁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四、教育的环境是学术自由环境蔡元培主张教学自由和学术自由,认为教育应该在民主、自由的环境下开展。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即实践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即实践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 教育独立思想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必须独立于政治、宗教等因素,以实现教育自身的发展。

他主张教育应为国家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繁荣富强奠定基础。

2. 全面发展教育思想蔡元培主张教育要全面发展,既要重视知识教育,又要重视道德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等。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3. 素质教育思想蔡元培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他认为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质素质、美育素质等。

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4.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蔡元培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他主张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教育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思想蔡元培强调教育要为国家发展服务,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他主张教育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二、蔡元培的教育实践1. 主持北京大学改革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全面改革。

他提出“学术至上、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打破了封建教育体制的束缚,使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最具活力的高等学府。

2. 推动师范教育改革蔡元培主张师范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民教师。

他推动师范教育改革,强调师范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素质。

3.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蔡元培认为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

他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倡职业教育要紧密围绕国家产业需求,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

4. 推动女子教育发展蔡元培主张女子教育,他认为女子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他推动女子教育发展,提倡女子教育要注重全面发展,提高女子素质。

5. 推动国际教育交流蔡元培主张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

他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教育思想和实
践对我们的启示
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们的启示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突出的教育家,他深刻地领略到人的本性,并将其融入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之中。

他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蔡元培认为,“尚自然”是指尊重自然,尊重孩子天生的天赋,他强调要从孩子的天性出发,接纳和引导孩子自然而然地发展,而不要强行刻板地灌输知识,他认为,只有在尊重其天性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另外,蔡元培还强调“展个性”,他主张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展现自己的个性,以及鼓励他们积极发挥自身的潜能,为自己的未来作准备。

他认为,只有通过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个性,才能培养出一个充满活力、有思想有行动的人才。

蔡元培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今天,我们要认真研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努力落实“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从孩子的自然天性出发,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发展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思想有行动的优秀人才。

总之,蔡元培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从其中汲取精神力量,努力落实“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出真正有思想有行动的优秀人才。

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看中国现代教育

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看中国现代教育

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看中国现代教育中国的现代教育起源于西方的教育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为中国现代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蔡元培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世界教育事业经验提供了很多启示。

今天,我们来谈谈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看中国现代教育。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是东亚现代化教育的先驱。

他的著作《中国大学之道》中,提出了“宽带文化,高举民主”的教育口号。

蔡元培主张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创造出中国式的现代教育。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授课,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格、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他提出了教育应该“自由、民主、国际、实用”,这实际上就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蔡元培还重视学校的教育环境。

他认为,学校应该给学生一个舒适、安全、美观、开放的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他提出了“以教育改变环境”的理念,认为学校建设应该是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国现代教育从20世纪初开始向欧美先进国家学习,一直到今天,不断地发展,越来越接近于世界上发达的教育水平。

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蔡元培等前辈教育家的深刻影响。

首先,在基础教育方面,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推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也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新意识培养。

此外,在支持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在投资高等教育上下了不少功夫,将高等教育看作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次,在教育技术方面,中国国家也在不断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此外,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无论是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经验还是与其他国家统筹合作,在教育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三、中国现代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虽然中国现代教育在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

蔡元培知识点总结

蔡元培知识点总结

蔡元培知识点总结蔡元培的思想理念包括了很多方面,他对学术、教育、政治、社会等领域都有深刻的见解和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蔡元培的思想和贡献进行总结,分门别类地进行阐述。

一、教育理念1. 提倡素质教育蔡元培提倡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他认为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倡导独立思考蔡元培强调学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要学会接受传统教育的知识,更要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应用。

他认为,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3. 注重人文教育蔡元培重视人文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他强调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4. 强调教育个性化蔡元培主张教育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培养,不应该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学生。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特才能和优势。

5. 倡导国际化教育蔡元培主张中国教育应该走向国际化,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他倡导推动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使中国的教育水平能够达到国际标准。

二、学术思想1. 注重学术研究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他一生都致力于学术研究,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张学者应该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不断推动学术的进步和发展。

2. 推崇综合学科蔡元培倡导学术研究要注重综合学科,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更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跨学科研究。

他认为,综合学科是推动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提倡学术自由蔡元培主张学术研究应该保持独立和自由,不受外部势力的干扰和控制。

他呼吁学者应该坚守学术道德和原则,进行客观公正的学术研究,不受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蔡元培教育思想
05级课程与教学论李雪华
2005164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教育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和倡导者.他的一生,除旧布新,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发展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辛亥革命前,他通过兴办教育进行反清革命活动。

民国成立之初,他以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身份,坚决清除教育中的封建专制主义因素,苦心规划民国教育的未来。

1917年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从自由、民主的原则出发,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其五育并举、教授治校、教育独立等思想均流传深远,影响了不止一代人。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主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语)这是对蔡先生的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

从清末的翰林到出国留学,蔡元培不仅具备了坚实的中国文化根底,同时对西方思想文化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他痛切地认识到中国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对人才的扼杀,对科举制的余毒深恶痛绝,提出将教育的目标定为“育国家之良民”,认为新教育“当解放个人之束缚,而一任其自由发展。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在他看来,教育之目的在于健全人格,这也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教育的目标之所在。

他在《一九零零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这个思想贯穿到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和实践中去。

一、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五育并举,首倡于蔡元培于1912年2月11日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后发表的著名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蔡元培与清末“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针锋相对,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五项教育。

这五项统统不可偏废,并且是相辅相成,相融相通的。

前三者为隶属政治之教育,后两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

而蔡元培尤其注重后两者,他曾说惟世界观、美育“鄙人尤所注重”(《蔡元培美学文选》)在我们这里着重谈谈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即美育。

它不仅仅包括绘画、雕刻、建筑等方面,而“凡有美化的程度者,均所在包”,所以说这是一种广义的“大美育观”。

它与上述所说的人格教育密切,人格教育强调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对人的全面的、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和塑造,这本身也是美育的方向和前提。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原理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美育论集》)他认为,在现象世界,凡人皆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这种感情随离合生死祸福利害之现象而流转,只有美感教育能够使人脱离杂念,脱离现象世界相对之感情,与造物为友。

因此,这种教育的目是在于超越现实利害,架起进入绝对自由的观念世界之桥梁。

由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以美育代宗教”,即是反对愚昧和蒙昧,提倡自由和理性,使人的感情变得纯正健康。

他认为,“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其有界表现在不仅教类众多,各教又有派别之分,而这些弊端为美育所无。

宗教不能代美育,因为“宗教上的美育材料有限制,而美育无限制,美育应该绝对地自由,以调养人的感情。

”(《蔡
元培美学文选》)蔡元培认为,美育只有从宗教的束缚中独立出来,超逸现世之观念,才能起到陶养情感的作用。

可以保留宗教中美育的价值,但却不能用宗教来代替美育。

在他看来,美育在五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可以说,“五四”后被教育界普遍接受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美育一项实由蔡元培所首倡。

二、坚持教育独立思想
所谓教育独立是指教育超然于政党,超然于教会,蔡元培在1922年3月发表的《教育独立议》一文中即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独立的思想。

他认为教育是他主张“分全国为若干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凡中等以上各种专门学术,都可以设在大学里面,一区之内的中小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都由大学办理”,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授所组成的教育委员会主持,排斥宗教势力介入教育等等。

这也反映了当时国内教育界要求独立自办教育的良好愿望。

三、“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
蔡元培主持北大的时期,胡适称之为“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蔡元培在北大进行的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改革,不仅标识着他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表明他同时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1917年,他在国立高等学校校务会上提出改革高等教育的议案,主张按文理科和应用学科来分别设置高等学校。

他用“治学”和“治术”来区别当时的两类高等学校,学与术分校,文与理同科。

他认为“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读周春岳君〈大学改制之商榷〉》)两类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不同,但地位同等,不存在高低之别。

同时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精简学校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学生自治。

这其实是借鉴了德国与美国的教育模式,在当时一扫旧制,相当地引人注目。

蔡元培对大学的理解是“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这显示出他海纲百川的宏大气度和开放心态。

1917年在北大就职演说上又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并且开宗明义地向学生提出“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不为升官发财而来;“砥砺德行”;“敬爱师长”这三项要求。

他认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人趣,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的学生,这才是大学的最高宗旨之所在。

蔡元培极力主张学术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反对学术上的门户之见,反对独尊某一学术流派的做法,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都并不予以干预。

这体现在他不仅聘请思想进步的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同时延揽了思想保守但学识渊博的辜鸿铭、刘师培等任教。

譬如教文字学,旧派学者黄侃和新派学者钱玄同同时任教,学校并不予以干预,学生可自由选课不受拘束。

他还三顾茅庐聘请了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以及尚在美国的胡适,上海的《新青年》杂志也搬进北大,使北大很快便成为进步思想传播的阵营。

在当时的北大,“为学术而学术”,“学术独立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

这一切都与蔡元培先生的学识、胸襟、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在蔡元培整顿北大的短短五六年时间内,北大改变了以前沉闷和腐败的风气,自由研究学术蔚然成风。

从表面上看,蔡元培提出“思想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似乎是不偏不倚。

但在实际上,他是要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去削弱北大封建势力的根基。

因为封建主义的旧文化、旧思想,当时不仅在北大和全国各地到处泛滥,而且还牢固占领着所有的文化、教育阵地,根本就不需要去“容”和“包”。

只有“新文化”、“新思想”在中国才刚刚兴起,才是需要对它进行“容”和“包”的。

由于蔡元培兼容和并包了新文化、新思想,终于使北京大学的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正如许德珩所指出的那样:“1917年初,蔡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力图整顿改革,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反对开倒车。

他的主张为新文化、新思想争得了合法地位,起了保护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作用。

……在蔡先生的积极推动下,北京大学气象一新,一变以前腐败沉闷的风气,成为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第8页)。

毛泽东称蔡元培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作为民国初年对我国教育界影响极深的一人,蔡元培曾经深受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中,他就深情地呼唤着中国产生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莎士比亚式的文化巨人,而他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与实践,正是这一伟大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教育史的巨人。

美国学者杜威也曾经这样评价蔡元培:“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业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

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因此,“兼容并包”思想在接纳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梁漱溟曾说,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这是十分正确的。

正是因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