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审美意识名词解释
![舞蹈艺术概论审美意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9f4f7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5.png)
舞蹈艺术概论:审美意识名词解释一、舞蹈艺术概论1. 舞蹈艺术的定义舞蹈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体动作、音乐和空间等元素进行表达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身体的运动、姿势和舞步,以及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传达情感、思想和意境,是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2. 舞蹈艺术的分类舞蹈艺术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舞蹈动作和风格,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
3. 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舞蹈艺术自古至今在世界各地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不同文化的舞蹈形式都有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舞蹈艺术也受到了宗教、民俗、戏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
二、审美意识名词解释1. 审美意识的概念审美意识是指个体对美的敏感和鉴赏能力,是对美的感受、认识和评价的主体心理过程。
在舞蹈艺术中,审美意识决定了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欣赏程度和艺术价值的认知。
2. 审美标准审美标准是对美的认识和评价的规范和准则,是在特定文化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美的认知模式。
在舞蹈艺术中,审美标准包括了舞蹈动作的优美和精准、音乐与舞蹈的和谐配合、舞蹈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等方面的要求。
3. 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指人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
在舞蹈艺术中,观众通过欣赏舞蹈作品,会产生愉悦、感动、震撼等不同程度的审美情感,这些情感体验也是舞蹈艺术作品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4. 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提高其对美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从而推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在舞蹈艺术中,审美教育对于培养观众的欣赏能力和舞蹈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5. 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指人们对美的评价和认识的结果,是对美的尊重与推崇,是对艺术作品的认可和肯定。
在舞蹈艺术中,观众、评论家、艺术家等审美主体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来评价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形成了对舞蹈艺术的多元化认知和理解。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总结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4d6e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0.png)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总结第一章:舞蹈的定义和起源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节奏和空间表达情感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人类生活的早期阶段,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世界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探索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舞蹈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定义和起源。
第二章:舞蹈的基本元素舞蹈的基本元素包括身体动作、节奏、音乐、空间和时间。
身体动作是舞蹈的核心,通过不同的动作方式和技巧,舞者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节奏和音乐则为舞蹈提供了感性和情感上的支持。
空间和时间则决定了舞者在舞台上的位置和动作的顺序。
第三章:舞蹈的类型和风格舞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和风格,如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和街舞等。
每种类型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巧要求。
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舞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和艺术表达形式。
第四章:舞蹈的表演和欣赏舞蹈的表演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舞台表现力。
通过不同的舞蹈表演形式,如独舞、群舞和合唱舞等,舞者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观众在欣赏舞蹈时,可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五章:舞蹈的教育和培训舞蹈的教育和培训是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训练,舞者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舞蹈教育也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第六章:舞蹈与社会舞蹈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传达出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带来丰富的娱乐和文化体验。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舞蹈也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舞蹈艺术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舞蹈类型和风格,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舞蹈的表演和欣赏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观众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舞蹈的教育和培训是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舞者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舞蹈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传达出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带来丰富的娱乐和文化体验。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5bc92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9.png)
舞蹈艺术概论第二章舞蹈得艺术特性第一节舞蹈形象就是直观得动态性得形象舞蹈得艺术特性就就是舞蹈形象就是一种直观得、动态性得形象。
它具有:1、直觉性:舞蹈形象就是一种直观得艺术形象,它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得视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得。
2、动作性:舞蹈形象就是一种不停流动状态得直觉形象。
舞蹈动作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
3、节奏性:舞蹈得动态形象就是一种具有节奏性得动态形象。
分为: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4、造型性:舞蹈就是一种动态得造型艺术。
包括:人体动作得姿态与舞蹈得构图第二节舞蹈艺术得内在本质就是抒情性抒情性——舞蹈最重要得内部艺术特征,就是舞蹈得内在本质属性、就是舞蹈艺术得一个主要审美特征,这就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决定得。
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得各种情感与情绪得动作称为表情性动作。
分为面部表情与身段表情舞蹈就是一种抒情性得艺术,舞蹈擅长于抒情,但并不等于说不能用舞蹈得艺术手段表现比较复杂得故事情节与人物之间性格得矛盾冲突。
我们认为“在抒情中叙事”与“在叙述中抒情”就是情节性舞蹈与舞剧结构比较理想得艺术表现方法。
舞蹈中得情感就是体现着一定思想内涵得情感,而舞蹈中所蕴含得思想则就是充满了感情得思想。
第三节舞蹈就是一种综合性得艺术综合性:舞蹈就是与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手段与艺术类型有着密切得关系,所以它就是一门综合性得表演艺术,集时间性、空间性为一体。
小结本质属性方面来瞧,舞蹈得艺术特性就是它得抒情性;而从舞蹈艺术展现方式来瞧,舞蹈得艺术特性则就是它得艺术综合性。
舞蹈得艺术特性就就是:以人得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具有节奏性与造型性得直观得动态得舞蹈形象,表现人得情感与思想,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得一种艺术。
第三章舞蹈得社会功能第一节舞蹈得功能作为艺术之一得舞蹈,在社会生活中所应起到得作用与影响,就是舞蹈得功能。
《舞蹈艺术概论项目》课程标准
![《舞蹈艺术概论项目》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03c25e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3.png)
《舞蹈艺术概论项目》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舞蹈表演专业群学生二、课程性质《舞蹈艺术概论》是舞蹈表演专业群的一门平台课程。
本课系统介绍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对舞蹈艺术本体的观照,研究舞蹈艺术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舞蹈的艺术特点,培养其对一般理论问题分析辨别和论述的能力。
使学生在掌握各舞种特性的基础上,了解舞蹈艺术的一般共性;在纵向梳理史实的同时,具备横向比较、综合评价的能力。
三、学时与学分(一)学时分配(一学年课程72课时)(二)学分为“4”个学分(每周2节课)四、课程设计思路1、从各种艺术审美特征的比较和舞蹈艺术的本体来看舞蹈的特性2、从六大方面分析舞蹈的功能3、舞蹈的分类原则和方法4、不同种类舞蹈的艺术特征5、舞蹈语言的构成6、舞蹈表演的审美规范和要求7、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舞蹈艺术观,基本具备观察艺术文化现象、分析艺术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鉴赏中外不同趣味的艺术品,体会不同民族的审美特征、审美理想与追求,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与品味,进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五、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舞蹈艺术概论是舞蹈艺术专业群的一门平台课程,为舞蹈课程提供必备的知识准备,为专业的发展打下基础;(二)职业技能目标通过舞蹈艺术概论的学习,理解舞蹈艺术概论的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明确理解学习舞蹈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舞蹈艺术发展发生的规律;(三)素质养成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艺术观,基本具备观察艺术文化现象、分析艺术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鉴赏中外不同趣味的艺术品,体会不同民族的审美特征、审美理想与追求,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与品味,进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六、课程的内容与要求七、实施建议(一)课程立足于理论的培养,通过讲解与鉴赏交叉进行的模式,使得学生学会感受和评价艺术,提高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力,并在之后的舞蹈专业成长路途上得到提高。
(二)本课程采用理论学习与课堂欣赏、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一体化训练式教学模式。
舞蹈艺术概论全书归纳
![舞蹈艺术概论全书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237211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c.png)
舞蹈艺术概论全书归纳
《舞蹈艺术概论》全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引言:介绍了舞蹈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舞蹈的特点。
二、舞蹈的历史:介绍了传统舞蹈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代舞蹈的发展历史,涵盖了古典、现代和流行等多个不同时期的舞蹈。
三、舞蹈艺术的类型:分类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舞蹈,如民族舞蹈、古典舞蹈、现代舞蹈、芭蕾舞等。
四、舞蹈的表现形式:介绍了舞蹈的表现形式,如舞者的姿态、动作、音乐、舞台布置等。
五、舞蹈表演的技巧:介绍了舞蹈表演中的技巧,包括舞者的表现方法、舞台礼仪、表演技巧等。
六、舞蹈教学的概念:介绍了舞蹈教学的基本理念,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七、舞蹈艺术的发展:介绍了舞蹈艺术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变化,以及近年来舞蹈艺术的发展趋势。
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4dc2e9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e.png)
名词解释1.表演性动作:指具有描绘人的情感,展现人的思想,刻画人的性格功能的舞蹈动作。
这类动作具有一定类型性和概括性的艺术特点。
2.舞蹈造型性: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
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美感形象,必须通过提炼和美化了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符合造型艺术审美规范要求的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出来。
舞蹈造型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一是指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即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和相对的静止画面,亦称舞蹈构图)。
3.民间舞: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
4.模仿论:这是艺术起源中最古老的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
他们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只是由于模仿的对象不同,所用的媒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艺术种类。
有一些人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模仿许多事物,而另一些人则用声音来模仿。
舞蹈者的模仿则只用节奏,他们借姿态的节奏来模仿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
5.巫术论:是现代西方最占优势的一种艺术起源的理论,为不少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家和文艺理论家所赞同。
这种理论创始人为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
他提出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限,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因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魔法巫术,祭祀礼仪等活动。
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其主要的内容。
6.舞蹈意境:在舞蹈作品中,已经过提炼美化的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结合其他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情景交融,并能引发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
7.舞蹈题材: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
是舞蹈编导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
8.舞蹈主题: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
9.舞蹈环境:舞蹈作品中特定的空间与时间,是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和舞蹈情节事件发生的具体生活场景。
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c65d9635a8102d276a22f56.png)
⑥宣传教化、团结群众
《百兽率舞》体现了舞蹈的教育功能,特点一是以舞蹈的特性和人的特性决 定的,从古至今从未消失,人的根本性意识就是他有自娱意识。
①独舞:又叫单人舞,是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 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 的独立的舞蹈作品;
另一类为舞剧和大型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独舞演员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有较高的表演技巧和
较强的刻画人物的能力。通常由具有较高艺术表现力的演员担任。
②双人舞:由两个人(通常为一男一女)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 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 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的一个主题的舞蹈。一般亦可分为两类:一 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群舞:凡六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
⑤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 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⑥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从古代乐舞到今天的各民 族的民间舞蹈中,歌舞一直是占有重要位置的艺术样式。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 又善于叙事,能表现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舞蹈的概念
舞蹈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 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艺 术。
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a54b908844769eae009ed89.png)
舞蹈艺术概论1舞蹈语汇舞蹈语汇是构成舞蹈语言材料的总称,它包含了一切具有传情达意的舞蹈动作(含舞蹈姿态、步伐、技巧等)组合,以及舞蹈构图、舞蹈场面、舞蹈中的生活场景等等。
各个民族和各个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如芭蕾舞、中国古典舞、各个流派的现代舞,以及各个民族的民间舞等)都有各自的舞蹈语汇系统。
因此,舞蹈语汇是进行舞蹈创作和舞蹈研究的非常重要的基本资料。
2舞蹈思维是艺术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具体思维方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舞蹈动作、舞蹈语言作为材料和手段来进行思维。
3舞蹈交响乐章结构按照交响乐的乐章结构方法,以凝练、概括、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和情感的结构方式。
4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相对。
和审美主体处于审美关系中,是被审美主体欣赏的客观对象。
5影响舞蹈发展的内部因素:指在舞蹈的内部推动舞蹈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不同时代的舞蹈之间的影响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之间的影响。
6舞蹈时空交错结构打破现实时空的自然顺序,讲不同时空的场景,按照一定艺术构思的逻辑,进行交错衔接组合来表现人物在不同时空环境中的行动的结构方式。
7舞蹈动作产生(来源)的主要途径1,是对人的各种自然形态的生活动作和情感动作进行艺术的概括和美化2,是对自然界中花、鸟、鱼、虫和各种景物的动态形象的提炼和加工3,是对人体内在动作潜能的深入挖掘和高度发挥4,是根据人体动律的发展变化繁衍初人们所需求的舞蹈动作。
8舞蹈评论:根据一定的艺术原则和美学思想对社会生活中的舞蹈现象(舞蹈作品、舞蹈家的艺术生活、舞蹈艺术思潮、群众性的舞蹈活动等)进行赏析、鉴别、评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9审美情趣即人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的通称。
审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善、恶、美、丑属性所引起的主观的不同情感状态的反应。
审美趣味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某些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喜好和偏爱。
审美情趣是形成人们审美理想的基础,而审美理想又制约和引导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10舞蹈综合性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836ad77c1cfad6195fa788.png)
舞蹈艺术概论第二章舞蹈的艺术特性第一节舞蹈形象是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
它具有:1、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的。
2、动作性:舞蹈形象是一种不停流动状态的直觉形象。
舞蹈动作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
3、节奏性:舞蹈的动态形象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动态形象。
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4、造型性:舞蹈是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
包括:人体动作的姿态和舞蹈的构图第二节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是抒情性抒情性——舞蹈最重要的内部艺术特征,是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主要审美特征,这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决定的。
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动作称为表情性动作。
分为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舞蹈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舞蹈擅长于抒情,但并不等于说不能用舞蹈的艺术手段表现比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性格的矛盾冲突。
我们认为“在抒情中叙事”和“在叙述中抒情”是情节性舞蹈和舞剧结构比较理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舞蹈中的情感是体现着一定思想内涵的情感,而舞蹈中所蕴含的思想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思想。
第三节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综合性:舞蹈是与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手段和艺术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集时间性、空间性为一体。
小结从舞蹈的外化形态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舞蹈形象的直观动态性;从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它的抒情性;而从舞蹈艺术展现方式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则是它的艺术综合性。
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具有节奏性和造型性的直观的动态的舞蹈形象,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第三章舞蹈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舞蹈的功能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在社会生活中所应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是舞蹈的功能。
舞蹈艺术概论教案
![舞蹈艺术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1c57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f.png)
舞蹈艺术概论教案
教案名称:舞蹈艺术概论
教学目标:
1. 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2. 掌握舞蹈艺术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1. 舞蹈艺术的定义和分类
2. 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的训练
4. 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5. 舞蹈表演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舞蹈视频或展示舞蹈图片,引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的训练,包括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训练
4. 欣赏:观看经典舞蹈作品的视频,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舞蹈表演,让他们实践所学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资源:
1. 舞蹈视频和图片
2. 舞蹈教学辅助材料
3. 舞蹈教学器材和场地
教学反思:
1. 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鼓励学生多参与舞蹈艺术活动,拓展舞蹈艺术的视野和经验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过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其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身体协调和表现能力。
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7aabc9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c.png)
融合多种舞蹈元素和表现手法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创新性 ,反映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
02
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
古代舞蹈艺术
01
02
03
原始舞蹈
起源于劳动、祭祀、战斗 等生活场景,具有模仿性 和象征性。
宫廷舞蹈
古代帝王将相享乐时跳的 舞蹈,具有礼仪性和规范 性。
民间舞蹈
反映古代人民劳动、生活 、爱情等主题的舞蹈,具 有多样性和地域性。
格和创新性。
舞蹈艺术的风格与流派
古典舞蹈
民族舞蹈
古典舞蹈注重规范的动作和优雅的气质, 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控制力,如芭蕾舞等 。
民族舞蹈源于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 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如 中国舞、印度舞等。
现代舞蹈
街舞与流行舞蹈
现代舞蹈追求自由、个性和创新,打破了 传统舞蹈的束缚,强调舞者的内心情感和 自我表达,如当代舞、爵士舞等。
舞蹈可以通过动作、造型和表情等表演手段,将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戏剧的魅力和感染力
。
舞蹈、音乐、戏剧的综合艺术表现
舞蹈、音乐、戏剧的互补性
舞蹈、音乐和戏剧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特点,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可 以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例如,在舞剧中,舞蹈、音乐和戏剧可以相互 融合,共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
动作捕捉和数字化技术可以精确记录和分析舞蹈 动作,为舞蹈创作、教学和排练提供更加高效和 准确的工具。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促进了舞蹈艺术的传播 和交流,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舞蹈艺术。
未来舞蹈艺术的展望与挑战
全球化与本土化
创新与传统
舞蹈艺术概论(全套课件)
![舞蹈艺术概论(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126ecc76c66137ef0619a1.png)
的。舞蹈美是一种集功利性、审美性为一体的 一种形势美。 二、在研究舞蹈功能时,应建立的观点: 1、大舞蹈观念(广义):广泛存在于人们中 间的集娱乐、美育、锻炼等作用为一体的舞蹈。 2、舞蹈具有精神解放的功能。正因如此,它 赋予舞蹈一种新的生命力。 3、它可以派生出许多新的学科。舞蹈和其它 艺术相结合,派生出其它的舞蹈艺术。例:水 上芭蕾、冰上芭蕾,它们都是舞蹈与体育相结合 的。
上身袒裸,腰系羽毛带状裙,后垂羽尾,赤足,通身
装扮为鸟的形状,舞蹈动作姿态完全一致。
铜贮贝器盖纹饰的装扮以及模拟鸟兽的动作和造
型,是古代人们狩猎生活的反映。这些舞蹈可能就是 群众集体跳的表现劳动获得胜利和丰收后的欢乐喜悦 情绪的一种抒情性的舞蹈。
一、原则、方法: 划分舞蹈种类的原则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
⑴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可分为: 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新创舞。
①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 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 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 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 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1、舞蹈是一种生命形 式的跃动。
明代乐律学家朱 载堉在《乐律全书 •·吕律精义》中写 到: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
朱载堉首创了舞学的概念,将舞从乐 中提升出来,使舞蹈成为了一门独立的 学科,并加以重视和研究。
在人类语言发展的同时,古希腊哲学 家曾说:舞蹈是以手势讲话的艺术。
目的来择定的。既然我们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舞蹈 艺术的特性,把握它的艺术发展规律,以使舞蹈创 作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在社会生活中起更大的 积极作用和影响,所以,我们采用从各种舞蹈客观 存在的本质区别和它们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等特点,来进行舞蹈类别的划分。 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 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说明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dd087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a.png)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说明第一章:舞蹈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舞蹈艺术概论的第一章主要介绍舞蹈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了解舞蹈艺术的起源,追溯舞蹈的历史发展,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形式和特点。
同时,还将讨论舞蹈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并介绍一些舞蹈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第二章:舞蹈的基本要素在舞蹈艺术概论的第二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舞蹈的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包括舞蹈动作、舞蹈姿势、舞蹈节奏和舞蹈表达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舞蹈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并增进我们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三章:舞蹈的风格和流派第三章主要介绍舞蹈的风格和流派。
我们将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舞蹈风格,并探讨每种流派的特点和特色。
通过对这些舞蹈风格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拓展我们对世界文化的认知。
第四章:舞蹈教育和舞蹈训练舞蹈艺术概论的第四章重点探讨舞蹈教育和舞蹈训练。
我们将了解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
同时,我们还将深入探讨舞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身体训练、灵敏度培养和技巧训练等。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舞蹈艺术。
第五章:舞蹈与身体在舞蹈艺术概论的第五章中,我们将研究舞蹈与身体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了解舞蹈对身体的塑造和训练作用,探讨不同舞蹈形式对身体能力和表演能力的要求。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身体在舞蹈中的表现力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身体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舞蹈与音乐第六章主要研究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我们将探讨舞蹈与音乐的配合和协调,了解舞蹈和音乐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不同类型音乐对舞蹈的影响和舞蹈音乐的演变。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舞蹈和音乐的共同语言和表达方式。
第七章:舞蹈与戏剧在舞蹈艺术概论的第七章中,我们将研究舞蹈与戏剧的关系。
我们将深入了解舞剧、舞台剧和舞剧等舞蹈与戏剧形式的融合,探索舞蹈和戏剧在创作和表演中的交互作用。
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的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682ae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7.png)
舞蹈艺术概论舞蹈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是一种以经过加工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的一门独立的艺术品作。
舞蹈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表现力: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姿势、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
舞者需要运用身体语言来传达作品的内涵,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2. 情感美:情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舞蹈作品通常表现了人类在情感方面的喜怒哀乐,通过舞者的表演,观众可以感受到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变化。
3. 节奏感:舞蹈通常与音乐相结合,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姿态和音乐节奏相互协调,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4. 技巧性:舞蹈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技巧性。
舞者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掌握各种舞蹈技巧,如芭蕾舞的踢腿、转体等,以完成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5. 创新性:舞蹈艺术要求创作者在选取舞蹈题材和主题上标新立异,突破传统束缚,寻求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以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舞蹈作品。
6. 想象力和审美意象:舞蹈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象。
舞者和编导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艺
术加工,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舞蹈形象。
7. 交融性:舞蹈艺术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戏剧、音乐、绘画等,实现艺术的交融与互补,从而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总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身体表现力、情感美、节奏感、技巧性、创新性、想象力和审美意象以及交融性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舞蹈艺术独特的魅力。
2024舞蹈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2024舞蹈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7b04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7.png)
2024舞蹈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2024年舞蹈艺术概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舞蹈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动作、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充满节奏感和美感的特点,以及独特的肢体语言和动作编排。
2.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舞蹈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风格和表现形式各异,如古希腊的古典舞、中国的古代宫廷舞和印度的卡塔克舞等。
3.舞蹈的基本元素和技术:舞蹈的基本元素包括身体动作、空间位置、节奏和音乐等。
舞蹈技术则是指舞者在表演时所运用的身体技巧和动作层次的掌握。
其中包括肢体的柔韧性、力量控制、平衡稳定性和表情能力等。
4.不同类型的舞蹈:舞蹈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风格进行分类。
例如古典舞是一种优雅而形式化的舞蹈,现代舞注重抽象表达和身体的自由运动,而民族舞蹈则强调地域和民族文化的特点。
5.舞蹈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舞蹈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塑造身体形象和增强自信心。
同时,它也是人们展示个人才华、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的一种方式。
在社会层面上,舞蹈是文化交流和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6.舞蹈的创作和演出:舞蹈创作是指舞者、编舞者和导演根据特定的主题和想法设计动作和形象的过程。
演出则是舞者将创作成果呈现给观众的过程。
7.舞蹈批评和欣赏:舞蹈批评是对舞蹈作品进行艺术性和技术性评价的过程,而舞蹈欣赏则是观众在观看舞蹈时体验和感受到的情感和思考。
8.舞蹈教育和培训:舞蹈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培训使学生掌握舞蹈技能和提高艺术水平的过程。
舞蹈教育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艺术发展,还能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9.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舞蹈与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相互影响和交织,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艺术表达。
10.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舞蹈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和文化活动,还具有严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舞蹈艺术概论
![舞蹈艺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951638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4.png)
什么是舞蹈艺术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经过提炼典型化、组织节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比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狩猎、耕作等、战斗操练、性爱活动的模仿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精神世界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是审美的愉悦性和审美的功利性的统一;舞蹈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审美特征:1、从各种艺术形式所使用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的比较中来考察舞蹈与其他艺术不同的审美特征;2、从审美主体观众对不同的审美客体各种艺术作品的感受特点的比较来看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审美特征;3、从各种艺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方式和手法的比较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舞蹈的艺术特性:1、直觉性2、动作性3、节奏性4、造型性其中,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三类;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其创造性的劳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审美情感的渗入2、典型化的提炼创造3、运用专业技巧创造美的形式舞蹈的空间运动线可分为:斜线对角线、竖线纵线、横线平行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等五种;斜线:一般表现有力的推进、并有延续和纵深感,长于表现开放性,奔驰性的舞蹈;竖线:具有强劲的运势,使观众产生直接逼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长于表现正面前进的舞蹈;横线:一般表现缓和、稳定、平静自如的情绪;圆线:给人柔和、流畅、匀称和延绵不断的感觉;曲折线:给人活泼、跳荡和游动不稳定的感觉;舞蹈画面造型,一般可分为: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棱形等基本图形;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着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1、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2、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3、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待和展现剧情的任务;舞蹈在古代社会的功能:1、舞以达欢2、祭祀与祈祷3、交流、交谊和择偶4、健身、习武、象功5、教育劳动教育、战斗与狩猎教育、礼仪教育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功能:1、自娱自乐、抒发情怀2、交流情感、增进友谊3、增强体质、延长青春4、欣赏愉悦、陶冶情操5、了解社会、认识世界6、宣传教化、团结鼓劲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仪式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舞蹈有三种:一,按风格特点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二,按表现形式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三,按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方法分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审美实践的需要:1、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审美形态之一的舞蹈,无疑,人类的劳动生活是它最主要的起源,模仿、巫术等从其根本来说,它们也都是从属于劳动的;2、人类为了生存、发展,为了和自然斗争以取得食物,也为了抵御不同部落的侵袭,壮大自己部族的力量,繁衍人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3、就是舞蹈起源于人类表现情感和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的需要;4、舞蹈还起源于健身和战斗操练的需要;5、劳动综合论,简单的概括就是: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造型艺术,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发展中劳动生产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审美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发展的外部因素:1、经济对舞蹈发展的影响2、政治对舞蹈发展的影响3、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对舞蹈发展的影响舞蹈发展的内部因素:1、不同时代的舞蹈之间的影响2、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的相互影响舞蹈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人物的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感物而动、直抒胸臆2、缘物寄情、托物言志3、造事表情、构景抒怀4、宣叙并重、情景交融舞蹈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形象;是舞蹈编导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舞蹈题材的选择也有以下一些规律和特点:1、舞蹈题材的选择应有强烈的动作性;2、舞蹈题材的选择应富有激动而饱满的感情;舞蹈主题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又叫主题思想;一部戏剧式结构作品包括: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尾声等部分;心理结构形式,大致有以下特点:1、以作品人物的心理活动作为安排人物的行动,展开情节、事件的贯串线,其目的是为了更充分更深入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2、突破了传统结构形式的“顺序性”结构原则和表现方法,而以人物主观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作为进行结构的依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舞台时空的局限,并采用正叙,倒叙、回忆或闪回等手法;3、在舞剧创作中,一般不采用分幕的布局,而是一气呵成的多场景连续更迭,或者说,心理结构的舞剧,常常采用独幕的样式;4、在客观地表现作品人物心理活动的同时还可以插入作者主观的思想意识活动,直接表现出作者的主观评价;作品的结构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结构要服从显示主题、塑造舞蹈形象的需要2、结构要完整、和谐、统一3、结构要适应不同舞蹈体裁的要求4、结构要尊重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就舞蹈动作形态和舞蹈动态与生活反映关系看,舞蹈动作可分为具象性动作和抽象性动作;舞蹈作品中舞蹈语言的一般规律:1、舞蹈语言要形象化、性格化2、舞蹈语言要感情饱满、凝练集中3、舞蹈语言应当新颖多样4、舞蹈语言应有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舞蹈作品里内容美和形式美通常表现为如下关系:1、美的内容同美的本质相联系,是美的存在的基本方面,所以它处于主导地位;2、美的形式是美的具体感性形象,构成舞蹈美的外在特征,它极大地影响美的内容的表达;3、美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因为舞蹈艺术是一门形式感很强的视觉艺术,所以形式美在舞蹈的创造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中国舞蹈表演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以情带舞,以舞传情;动而合度,形变神真;技艺结合,引人入胜;风采独具、意韵长存;舞蹈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使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2、内容的主导作用,首先可以从创作过程中看出,一般来说,创作一个作品时,总是先有了一定的内容,然后才有用来表现这些内容的艺术形式;一定的形式,总是适应着一定内容的需要而产生,并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3、内容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任何时代艺术新形式的产生,首先是由于表现新内容的需要,只有当新的生活题材、新的主题向舞蹈家提出新的要求时,一种新的舞蹈形式才会产生;4、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因素,它反过来可以给内容以积极的影响,形式对于内容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舞蹈创作的本身看,作品形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内容表达得好坏和艺术感染力的强弱,以及社会作用的大小;5、从舞蹈发展的过程看,同内容比较,形式的变化要缓慢得多,它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历史继承性;6、艺术形式还有相对的独立的审美价值;总之,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过来给予内容以积极的影响,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舞蹈作品的内容:舞蹈作品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和作者对其主观的评价;由题材、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等要素组成;舞蹈情节:在情节舞和舞剧中,人物的生活和时间的演变发展过程,由一系列能够显示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时间过程所组成;舞蹈环境:舞蹈作品中特定的空间与时间,是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和舞蹈情节事件发生的具体生活场景;舞蹈氛围:舞蹈作品中所表现出特定的情调与气氛;舞蹈结构:舞蹈作品中塑造人物、表现感情、安排情节的组织和布局;是展现作品的内容、塑造舞蹈作品的艺术形象、创造舞蹈组品意境的重要手段;构成舞蹈作品内容美的要素是真与善,是真与善的统一;构成舞蹈形式美的三个方面:即物质材料、造型手段、基本规律;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单纯齐一、对称均衡、对比变化、新颖特意、多样统一;美的形态分为四类十型,即:优美舒柔、欢畅,壮美雄壮、崇高,悲壮美悲壮、悲哀、喜剧美滑稽、讽刺、幽默、诙谐;根据舞蹈艺术的特性和实际,可以分为五类十二型:即优美类的秀丽舒柔、欢畅热烈;壮美类的雄浑刚健、伟岸崇高;悲壮美类的壮怀激烈、悲痛哀婉;喜剧美类的滑稽、讽刺、幽默、诙谐;古拙技艺美类的古拙朴实和技艺超绝;舞蹈的内容美:是舞蹈作品所反映和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的真与善的统一,是舞蹈作者审美理想的形象体现;舞蹈的形式美是一种可直观可感的舞蹈动态美,是按照舞蹈艺术符合规律性及目的性的发展,所创作出来能够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舞蹈语言人体动作、姿态、造型、构图等的美;舞蹈形象的创造的审美特征:1、舞蹈形象的创造,要具有直观动态性;2、舞蹈形象要具有典型性;3、舞蹈形象要有情感性;4、舞蹈形象要具有审美性;舞蹈形象:是运用舞蹈家的人体为物质材料,以有节律的动作过程和姿态,创造出的一种能够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饱含诗情、富于乐感、能给人美的享受的飞舞流动的形象;舞蹈形象是构成舞蹈作品的核心,是舞蹈审美活动的主要对象;舞蹈思维:是艺术思维在舞蹈创造中的具体思维方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舞蹈动作、舞蹈语言作为材料和手段来进行思维;舞蹈意境的结构层次表现为:景—情—形—象—境;景:即舞蹈作品的特定时空,是舞蹈作品中引发人物动情的外部环境;情:是舞蹈的原动力,亦是舞蹈作品人物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形:即人体的外部形态;象:就是形的凝练与升华,它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人物的个性,是饱含人物内心激情的外部形态,是姿态造型和运动过程组合有序的动态形象;境:在一部舞蹈作品里,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舞蹈意境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1、情景交融、如诗如画;2、虚实相生、物我和一;3、内涵丰富,给人启迪,引人思考;舞蹈形象离不开我们对舞蹈形式结构中的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和动觉形象的审美感知;视觉器官包括色彩、线条和形状三个部分;舞蹈的内在形式化结构类型:1、舞蹈的情节结构;2、舞蹈的情感结构;3、舞蹈的心里结构;4、舞蹈时空顺序结构;5、舞蹈时空交错结构;6、舞蹈散文诗式结构;7、舞蹈时空流动转换式结构;8、舞蹈交响乐章结构;9、舞蹈情感色块结构;外在的形式化表现方法:1、直接表现法;2、间接表现法;3、综合表现法;根据人体的构成,动作分为五类:即头部动作、上肢动作、下肢动作、躯干动作和全身动作;舞蹈动作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1、是对人的各种自然形态的生活动作和情感动作进行艺术的概括和美化;2、是对自然界中花、鸟、鱼、虫和各种景物的动态形象的提炼和加工;3、是对人体内在动作潜能的深入挖掘和高度发挥;4、是根据人体动律的发展变化繁衍出人们所需求的舞蹈动作;丰富舞蹈动作的途径和方法:1、继承我国极为丰富的民族舞蹈文化遗产;2、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舞蹈文化;3、以生活为源,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组合是舞蹈动作组合的简称,它是由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连接在一起的称谓;舞蹈语汇是构成舞蹈语言材料的总称,它包含了一切具有传情达意的舞蹈动作含舞蹈姿态、步伐、技巧等组合,以及舞蹈构图、舞蹈场面、舞蹈中的生活场景等等;舞蹈语言包含和涵盖了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或者说舞蹈语言就是它们所组成的,不过它们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它们要具有一定的传情和达意的表达功能,或要具有表现某种抽象精神内容和一定的象征功能,或要具有以此物比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比喻和寓意功能;从舞蹈语言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大致可分为舞蹈单词舞蹈动作、舞蹈语句舞句和舞蹈段落舞段三个层次;舞蹈语言应遵循的审美规范的原则:1、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2、发挥舞蹈创作主体的独创性;3、运用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舞蹈构图应遵循的要求:1、舞蹈构图要服从和适应舞蹈作品的内同的要求;2、舞蹈构图要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出发;3、舞蹈构图要衬托和展现舞蹈作品所规定的环境;4、舞蹈构图要符合艺术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丰富和加强舞蹈构图能力的方法:1、向生活学习、向美丽的大自然学习;2、向各种造型艺术学习;3、向世界和我国着名的经典、优秀的舞蹈、舞剧作品学习;4、向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的构图学习;圆L表示是社会生活,圆E表示是舞蹈家的情感;圆L 和圆E相交而形成的扁圆形C,即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和舞蹈家主观情感的结合统一的部分;方框F代表舞蹈形式规范,它是扁圆形C和圆形L中的F1和圆形E 中的F2的相加;这就是说舞蹈形式规范要求在客观社会生活统一于舞蹈家主观情感C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发挥舞蹈家的艺术想象创造力,生发出新的生活、情感内容F1和F2以使C更加充实丰满;按舞蹈的艺术特性,一般把舞蹈作品分为抒情性舞蹈情绪舞、叙事性舞蹈情节舞和戏剧性舞蹈舞剧三大类;其中,抒情性舞蹈情绪舞又分为情绪型的抒情舞、意境型的抒情舞、技巧型的抒情舞;戏剧性舞蹈舞剧又分为戏剧性舞剧、交响性舞剧、戏剧性交响性相结合的舞剧;舞蹈演员创造形象的三个层次:大体要经历形象的积累——形象的感受——形象的创造,这样一个既艰难而又充满创造喜悦的历程;舞蹈表演:舞蹈演员在舞蹈艺术的时间和空间中,以自身的不断流动的人体动作姿态和表情,按照舞蹈编导的艺术构思和具体编排进行二度创造,塑造艺术形象,完成舞蹈组品创作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周代著名的歌颂“武王伐纣”此军事行动的乐舞是( 雅乐 )。
7、王国维在论述意境创造的图景时提出两种方法,即( 写境 )和( 造境 )。
2、舞蹈艺术的社会审美功能是审美的(功利性 )和( 审美性 )的统一。
8、舞台美术一般包括( 灯光 )、( 服装 )、布景、道具、音响等。
13、(巫术论)的创始人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表情论起源于表现人的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理论,首先提出该理论的是(列夫.托尔斯泰)。
14、在印度音乐当中,(拍子)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5、(主题)是指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
16、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用力特点上,一方面讲究( ),要求动作的松紧结合;另一方面讲究动作的连贯性,要求( )。
填空题:
1、芭蕾是一门古典艺术,萌芽于( 意大利)、成长于(法国)、成熟于(俄国),盛行于全世界。
2、从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 抒情性)。
3、(对称 )和( 平衡 )是人体动作的基本规律和法则,也是我国对艺术的一种传统审美标准。
4、节奏的作用是( )。
5、( 意境 )指的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28、(舞蹈的内容美)是指舞蹈作品所反应和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的真和善的统一,是舞蹈作者审美理想的形象体现。
29、舞蹈美的形态可以分为五类十二型,舞蹈《小溪 江河 大海》属于( 优美)类。
30、19世纪下半叶,欧洲浪漫主义芭蕾走向衰落,“复兴芭蕾”的历史使命落在(俄国)肩上。
31、印度舞蹈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文明时期),以出土的青铜女舞者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为佐证。
36、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可把舞蹈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47、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48、舞蹈动作可以分为( 具象性动作和抽象性动作)。
49、影响舞蹈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舞蹈之间的相互影响。
21、运用舞蹈形式手段塑造舞蹈形象的方法主要有(直接表现法、间接表现法、综合表现法)。
22、舞蹈就其艺术功能而言,大体可以分为(抒情性)舞蹈语言和(叙事性)舞蹈语言。
23、“情动於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出自于(《毛诗序》)。
32、由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剧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33、舞蹈演员创造形象的三个层次指:(形象的积累——形象的感受——形象的创造 )。
34、1950年,(欧阳予倩)首次提出“中国古典舞”。
35、舞蹈形象的审美特征包括(直观动态性,典型性,情感性,审美性)
36、舞剧的创作,主要的两个方面是需要( )。
42、1979年,9月-12月,在(李正一)老师的主持下,围绕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召开了三十六次研讨会,会议制定了今后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43、在中国古典舞身韵当中,由呼吸带动躯干做上下直线运动的训练是指( 提沉 )。
44、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拧倾”,主要是针对( )的训练。
45、戏曲艺术形成于(清代中期)。
简答题
1、 舞蹈作品中,舞蹈语言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a舞蹈语言要形象化、性格化;b舞蹈语言要感情饱满、凝练集中;c舞蹈语言应当新颖多样;d舞蹈语言应有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
2、 什么是劳动综合论?
答: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审美实践,是劳动生产、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审美需要。
9、1970年,剧目《火鸟》的编导是( 莫里瑟.贝雅尔 )。
10、舞蹈艺术的物质载体是( 人的身体 )。
11、舞蹈的社会作用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舞蹈功能的充分实现需要以( 审美 )为中介。
12、模仿论是艺术起源中最古老的理论,起始于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人物是( 亚里士多德);
性爱论来源于“音乐舞蹈起源于性的冲动,起源于恋爱”,由英国著名学者,进化论的奠基人( 达尔文)提出。
3、 如何掌握和丰富自己的舞蹈语言。
答:
4、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哪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
思考题(要求语言流畅、观点鲜明、有自己的见解。)
1、人们生活中为什么不能没有舞蹈?
2、在21世纪,我国舞蹈的历史走向是什么?
24、《霓裳羽衣舞》属于那个朝代?( 唐代)。
25、( 舞蹈 )和( 音乐 )、诗歌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26、构成舞蹈艺术内容美的要素是( 真与善),是二者的统一。
27、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写,其五个结构层次表现为:景 --(情—形—象—境)。
37、根据舞蹈艺术的特性和实际,舞蹈美的形态大致有( 五)类。
38、舞蹈艺术的造型性包括(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 )和(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
39、以艺术的展示方式,艺术可以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40、构成舞蹈形式美的三个方面是:(物质材料,造型手段,基本规律)。
41、我国掌握的最早的舞蹈形象的资料,是1973年秋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 舞蹈纹陶盆)。
17、舞蹈形象的4种审美特征包括( 直观动态性,典型性,情感性,审美性)。
18、至(西周)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了专门的乐舞机构
19、(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性的的发展。
20、就舞蹈动作的形态和舞蹈动态与生活的反应关系来看,舞蹈动作可分为(具象性动作)和(抽象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