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参考
发展经济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社会财富的增长,商品和劳务的增加,即产出的增加.一般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或者它们的人均数值.经济发展:是指不发达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的发展变化,乃至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更新的伟大变革,是国民经济质的飞跃.洛伦茨曲线:是用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状况的一个方法,表示收入获得者的百分比与他们获得的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基尼系数:他是在洛伦茨曲线的基础上,计算洛伦茨曲线和对角线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与洛伦茨曲线所在的半个正方形的面积的比率.库兹尼茨倒U型曲线: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收入分配可能有恶化的趋势,以后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形势将逐渐得到改善.库兹尼茨以基尼系数衡量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基尼系数的变化表现为一条倒U型曲线.公开失业: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不充分就业:指人们工作的时间少于愿意工作的时间.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矮秆、高产、耐肥的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开来,被称为“绿色革命”.工业化: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次过程中,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资本品和提高服务的能力.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金融比率:所谓金融比率是指净金融资产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城市化: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工业化模式:指谋求发展,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的途径.发展援助:是指外国政府或国际机构,通过货币或实物形式,将资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的拨款和优惠贷款.考试大收集整理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贫穷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则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富裕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则趋于下降.自然资本---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自然资源及其所处的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产生自然资源流和服务流的存量.进口替代战略---当某些进口商品量达到可以进行国内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时,通过采取某些限制进口的政策将这一市场保护起来,利用它来建立和发展国内同类商品生产的工业.可以说是利用对外贸易所开拓的国内市场来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战略.人力资本---指后天获得的生产能力,强调人力资源的质量方面,是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工业化: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中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这种转化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贫困的恶性循环陷阱: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偏低,从资本供给看,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收入-低储蓄率-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也存在“低收入-投资引致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收入”的恶性循环.这两个循环套在一起,便形成了“越穷越没有投资形成,越没有投资形成又会越穷的局面”,这就是有名的“贫困的恶性循环陷阱”.结构主义:从经济结构方面去解读缺乏发展的原因,同时从结构改变方面提出发展对策的经济发展理论流派.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不发达国家利用什么样的经济机制才能使国民经济结构从仅能糊口的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化、多样化的以制造业和劳务为主的经济.包括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二者都强调了政府在发展中的主导权.资本宽化:如果社会总劳动力和社会资本总量按同一比例增长,因而人均资本总量不变,我们称之为资本宽化.资本深化:如果人均资本占有量不断增加,就称之为资本深化.哈罗德多马模型:由经济学家哈罗德和多马分别提出后经过整理的经济学模型,目的是解释一个国家内部的储蓄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率,通过研究三个变量:经济增长率、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增长率随储蓄率增长而增长,随资本产出比率增大而降低的结论,因此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提高储蓄率和资本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发展.金融抑制: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采取的使金融价格发生扭曲的利率、汇率等在内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人口转型:指工业化初期人口快速增长,与经济的增长相辅相成,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生率下降,人口的增长率逐渐放缓.这种人口出生率随着发展水平而呈现出“倒U型”变化的现象,被称为“人口转型”.人口红利:指在人口转型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达到顶峰,随着后面出生率的下降,会使这些未成年人成长为成年劳动后,需要供养的子女和老人相对较少,从而他们有了一个把钱花到其他方面的机会窗口,这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在未来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这种由于现期承担抚养成本而在未来有更高回报的人口现象,被称为“人口红利”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如果一项技术的采用,导致劳动的使用量相对于资本的使用量有所增加,因此资本得到了节约,劳动得到更多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增.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如果一项技术的采用,导致资本的使用量相对于劳动的使用量有所增加,因此劳动得到了节约,资本得到更多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无偏性技术进步:如果一项技术的采用,导致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比例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产量增长,我们称这种情况为无偏性技术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荷兰病: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这种初级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二元经济结构: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也是其经济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刘易斯拐点:由经济学家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非均衡发展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或某一地区不具备全面增长的资本和其他资源,因此均衡增长是不可能的.投资只能有选择的在若干部门或区域内进行,其他部门或地区利用这些部门或地区的投资带来的外部经济而逐步得到发展均衡发展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整个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进行全面地发展,主要分为:“极端性”即工业部门以同一比率发展、“温和型”即经济各部门以不同比率发展和“完善型”即个别部门优先发展先行并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按适当比例平衡增长.发展极理论:指出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一个地方或大城市聚集,形成经济活动中心:生产、贸易、金融、信息、服务、决策中心等多种职能,就像一个“磁场极”,能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主张发展中国需通过建立“发展极”,通过其的发展和带动作用来实现经济发展.土地制度: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规范人对土地所有、占有关系和土地使用制度,它反映了以土地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乡村的土地所有、占用和租佃制度.包括土地的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城市人口比重指标:是用某一地区内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是世界上公认的城市化水平标准.它的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常用的城市化高度发展状态.区位因素:是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在不同的区位上,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状况不同,从而其区位利益就具有很大差异,区位单位的布局状况也就不同.包括有:地理条件、历史变迁、社会环境条件等,这些都可以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随着教育职能的逐步演变,现教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它的作用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是培养劳动者道德价值念的最主要手段.道德价值观念是劳动者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所谓道德价值观念,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社会价值标准;二是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三是有关国家和世界的价值标准;四是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第,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智力素质的最重要途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可以把非熟练劳动力培训为熟练劳动;二是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者的能力形态.第三,教育特别是现代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创造力的关键四,教育对劳动者健康素质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特点:1、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收入差距大含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大,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内部收入差距大.2、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这是发展国家区别与发达国家的一个主要标志.3、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4、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高动力利用不充分.5、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宽;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即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1、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它是衡量一国人民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由1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率和识字率三个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以100分为总分,分数越低,则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越差.经济成长阶段的划分罗斯托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1.传统社会2.经济“起飞”准备阶“起飞”阶段4.走向成熟阶段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与物资资本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一下三个特征:人力资本投资的连续性、动态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者与投资者的不完全一致性.人力资本投资收的多方面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势1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2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3个人和家庭用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费用4用于国外移民入境的费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不充分利用的情况表现在什么地方1公开失业2不充分就业3表面上有职业有充分利用1伪装的不充分就业2隐蔽性失业3提前退休4被损害的劳动者5不生产的劳动者试述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的内容及其在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上的政策含义.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的基本思想:第一,促使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是比较收益与成本的理性的经济考.第二,使人们作出流入城市决策的,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收入差异.第三,农村劳动力获得城市工作机的概率与城市失业率呈反比.第四,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 该型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含义在于:1、发展中国家必须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平等;2、发展中国家应重视对农业的开发和农村的综合建设问题;3、消除由工资补贴等引起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在工资上的素价格扭曲,理顺价格,使发展中中家的资源配置更为合理.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1、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育有限 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规有限,地理上分散,没有形成一体化的金融网络. 3、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4、由于正金融体系不能满足发展中国家的融资需要,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存在一个与正规金融体系并行的非正规金融体.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⑴食品贡献,是指为城市产业工人为中心的非农业部门的人口提供粮食⑵原料贡献,是指为诸如食品加工、烟草、纺织、制革等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⑶市场贡献,是指农民通过购买工业部门生产的诸如化肥、农业机械等生产用品,以及日用消费品,为业部门提供广阔的农村市场⑷要素贡献,是指农民拥有的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通过各种方式向城市工业转移⑸外汇贡献,是指通过以农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外汇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其落后的原因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传统农业的技术非常落后.⑵.“贫穷但很有效率”,只是舒尔茨针对传统农业所做的着名论断.⑶.传农民对市场及价格变化的反应是灵敏的.⑷.传统农业中每个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狭小,特别是在一些人口稠的亚洲国家更加如此.5.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落后和停滞是因为它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简述改造农业的主要方法.1生产要素技术化.技术要素存在于具体的生产要素之中,不能脱离其他生产要素而独立存在.只有这全面的技术进步才能打破传统因素的束缚,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变.2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的技术化,为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创造了条件.新生产要素的引入和入量的增加,可以发挥要素技术化的外部效益.这样传统农业就无法摆脱外来因素的刺激,从而促使劳动生产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变.传统农业的转变,实质上就是建立在农业技术全面进步基础之上的生产力的质的飞跃.绿色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矮杆、高产、耐肥的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打开发和推广为特“绿色革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划时代的大事,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及诱致技术变革式的适用性. “绿色革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⑴. 新品种需要有良好的灌溉设施和管理,否则新品种的潜在增产能力就不能得到发挥⑵. 新品种需要大量施用肥料,否则也发挥不了增产潜力⑶. “绿色革命”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结构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联系中国实际,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的贫困,失业,环境污染和其他各类社会问题上.1.城市贫困化.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加之发展战略向城市倾斜,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棚区和贫民窟的数目急剧增加. 2.城市失业.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劳动力的供给已远远超过需求,造成市地区极高的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3.城市环境污染.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超前发展,交通拥挤、车辆和业的污染排放,极大地增加了城市拥挤的环境成本 4.城市的社会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社会分配不公,市民缺社会责任心,社会治安混乱,宗教、民族冲突的加剧和恐怖性犯罪率上升.对策:1.降低人口出生率.发展中国家必须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使妇接触公众舆论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并加强对青少年晚婚、晚育、性道德和节育等的宣教育.2.控制城市规模.发展中国家应当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规模,同时适当发展中等城市,并积极发展小城镇. 3.实施城市分散化计划.努力使中小城市乃至农村的工作和生活条到或优于大城市的水平,将人口从现有的大城市分散到中小城市. 4.改变偏重城市的倾向,努力促进农村社济的发展.阐述几种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的内容.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优先发展本国的工业,是一典型的内向型的战略.初级进口替代:是指从发展农产品加工部门入手,投资于非耐用消费品生产的进口替过高关税等措施限制甚至排斥进口品,建立和发展食品、服装、家电等最终消费品制造业和相关的纺织、皮、木材加工等产业,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次级进口替代:是指在继续进行对非耐用消费品替代生产的同时,开转向档次较高的消费品的替代.包括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以及定量的资本品机器设备的生产,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从事原材料的深加工.出口促进战略的两阶段:第一阶段:初级出口替代.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主要发展动密集型工业,如食品、服装、纺织业.技术简单,投入要素易获得,国际市场有需求,容易起步发展.第二阶:次级出口替代.以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致力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如机、电子、石油化工等.简述两缺口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和政策意义.内容:在利用外资条件下的积极调整,可以使两个缺口在经济增长率提高的情况下实现平衡.政策意义:1.两缺口分析强调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国内资源不足、经济结不平衡等问题,揭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积极利用外部资源是克服储蓄和外汇约束,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而效的途径.2.两缺口分析说明了经济发展过程中计划的必要性和政府调节的重要性.3.两缺口分析揭示了发中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4.两缺口分析的政策意义在于: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充分用外部资源;国家应调节引进外资的活动,制定相应的引进外资计划,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节外资的流向和构,以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应当尽快进行经济改革,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近年来发展援助的特点是什么发展援助:是指外国政府双边或国际机构多边,通过货币或实物形式,将资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受援国经济发展的拨款和优惠贷款.特征:1非营利性非商业性.2一般都包含让与成分.3援助的目的是为了援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对外援助的新特点:1.不再是为了援助而援助,而是使援助能纳入受援国的发展计. 2.援助附加的条件更多,与以往相比更加苛刻. 3.援助总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发达国家援助金额占其国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却在逐年下降,从而使发展中国家获得援助日益困难.发展中国家爆发债务危机的原因、解决方案1发展中国家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实行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盲目扩大投资,不仅使财政赤字扩大,外债额激增. 2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衰退,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致使国际货币上的利率大幅度上扬、汇率激烈波动,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支付额增加.3贸易条件恶化是发展中国家债危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4本国资本大量外逃.近年来的做法:1债务转换股权交易.在二级市场上,向私人投资者出售一些存在债务问题的发展中的商业银行债务,这些公司继而用债务国的借据来购买该国的国有资产.2以债务换取自然环境的交易.这种大多是由非政府组织努力倡导的.它们以折扣价从本地银行购人债务国的债务,然后将其转换为债务国货币,它来从事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活动.从长远来看,债务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发展中国家今后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发达国家的政策协调,也就是说要靠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央银行的政策性工具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对经济进行经常性调整.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券和银行承兑票据等,从而起到调节信用与货币供给作用的一种业务活动.狭义的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指政府债,尤指国库券.2调节银行准备金比率.3决定贴现率,即基准利率.工业化的衡量指标:霍夫曼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马尔萨斯的悲观观点人口陷阱理论的观点库涅茨等人的结论:较快的人口增长与较慢的经济增长无关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口增长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促进创新的发生.从需求看定密度的人口对生存环境造成适度压力,促使人们发明新的制度和技术来缓解这种压力.从供给方面看,只有人口达到相当数量时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涌现,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是创新的基础.。
发展经济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发展经济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社会财富的增长,商品和劳务的增加,即产出的增加。
通常使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或人均数值等指标来衡量。
经济发展是指不发达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它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的发展变化,乃至风俗惯、思想观念更新的伟大变革,是国民经济质的飞跃。
___曲线是用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状况的一个方法,表示收入获得者的百分比与他们获得的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是在洛伦茨曲线的基础上计算的,它表示洛伦茨曲线和对角线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与___曲线所在的半个正方形的面积的比率。
___倒U型曲线描述了经济增长初期收入分配可能恶化,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推进,收入分配形势将逐渐得到改善。
___以基尼系数衡量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基尼系数的变化表现为一条倒U型曲线。
公开失业是指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
而不充分就业则是指人们工作的时间少于愿意工作的时间。
绿色革命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的矮秆、高产、耐肥的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被称为“绿色革命”。
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国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的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资本品和提高服务的能力。
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金融比率是指净金融资产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城市化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
城市相应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工业化模式指谋求发展、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的途径。
发展援助是指外国政府或国际机构通过货币或实物形式,将资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的拨款和优惠贷款。
___倒U型假说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贫穷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则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富裕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则趋于下降。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不平衡增长不平衡增长理论是非均衡增长论的理论之一,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1958年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提出的,核心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即“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联系效应”理论和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原则。
不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投资,通过其外部经济使其他部门逐步得到发展的经济学说。
赫希曼从主要稀缺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的认识出发,提出了不平衡增长。
汉斯.辛格、金德伯格、罗斯托等人都主张这一理论。
创新活动次级进口替代在继续进行对非耐用消费品的替代生产的同时,开始转向档次高的消费品替代。
倒U型曲线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收入分配可能有恶化的趋势,以后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形势将逐渐得到改善。
库兹尼茨以基尼系数衡量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基尼系数的变化表现为一条倒U型曲线。
发展援助指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通过实物或货币的形式,将资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收受国的经济发展的拨款和优惠贷款。
非政府组织肤浅的金融战略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金融系统施加的旨在于鼓励,不妨碍投资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其结果却影响了金融系统的发展。
辅助部门是指直接适应主导部门的发展,或作为主导部门发展的条件而得到迅速发展的部门。
工业化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次过程中,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资本品和提高服务的能力。
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工业化模式指谋求发展,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的途径公共消费是指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盈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
公司储蓄功能分配(要素收入分配)经济学家衡量收入分配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进行功能收入分配的分析。
功能分配也叫要素收入分配,它解释的是在总的国民收入中,每一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所获得的收入份额。
要素收入分配注重的是在总的国民收入中,每种要素获得收入占的百分比,对于每个人从哪种要素收入中获得多少收入并不重视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发展经济学
19、发展极: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增长速度最快,这些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形成一种中心,这种中心就是指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一些地区和区内大城市中心。P185
那么,如何从低水平的均衡陷阱中跳出来呢?纳尔逊认为,要作一个“临界的最小努力”,即要通过大规模的投资,使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
9.简述“两缺口模型”的政策含义?P220
一国应当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应积极地利用国外资源。
应当妥善地制定引进外资计划,采取适当措施调节外资的流向和结构,保证其有效使用。
4、库兹涅茨效应:在经济增长的早期,收入分配趋于恶化;在经济增长的后期,收入分配趋于改善。这一现象被称为“库兹涅茨效应”
5、主导部门:罗斯托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有一种部门的增长决定着其他部门的增长,在所有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他通过前向、后向、和横向的联系带动其他部门。
6、金融抑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
20、回波效应:“回波效应”是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
21、扩散效应:“回波效应”也是有限度的,当“发展极”达到一定程度后,它还会产生“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因为发达地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引起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从而引起生产成本上升,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资本必然向其他地区寻找出路,这时,会出现资本技术向落后地区扩散的现象。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经济增长——仅仅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加。
经济发展——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等在内的变化。
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1977由莫里斯提出,是一个衡量一国人民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由识字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三项组成。
配第——克拉克命题(法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比起从事工业的人数将相对减少,从事工业的人数比起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又将相对减少。
经济剩余(大卫李嘉图)——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扣除付给最低工资后的差额。
“静态的插曲”——由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把经济进步视为由积累力量形成的动态模式的看法,转变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对既定资源的静态配置的特别关心。
在这一时期中,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在经济思潮中成为主流。
寻租行为——企业等寻求经济收益如利润最大化机会或政府寻求政治收益如政治局势稳定或政治关系牢固最大化机会的行为或过程。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有保证的增长率——是“与人们想要进行的那个储蓄以及人们拥有为实现其目的而需要的资本货物额相适应的”增长率,其公式可表达为:Gw= Sf /Cr实际增长率——单位时间内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它是由实际发生的储蓄率与实际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决定的。
即:G = s/C自然增长率——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允许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长期最大增长率,它反映了人口与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经济增长的关系。
公式为:Gn = Sn/Cn中性技术——指技术进步使产出水平提高了,但并不改变资本与劳动的边际替代率,即资本—劳动比不随技术进步发生变化。
起飞——指一种产业革命,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方法的剧烈变革。
发展经济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名词解释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社会财富的增长,商品和劳务的增加,即产出的增加。
一般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或者它们的人均数值。
公开失业: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
不充分就业:指人们工作的时间少于愿意工作的时间。
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矮秆、高产、耐肥的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开来,被称为“绿色革命”。
工业化: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次过程中,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资本品和提高服务的能力。
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降。
产的工业。
可以说是利用对外贸易所开拓的国内市场来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战略。
人力资本---指后天获得的生产能力,强调人力资源的质量方面,是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
工业化: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中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
这种转化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贫困的恶性循环陷阱: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偏低,从资本供给看,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收入-低储蓄率-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在需求变量:经济增长率、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增长率随储蓄率增长而增长,随资本产出比率增大而降低的结论,因此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提高储蓄率和资本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抑制: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采取的使金融价格发生扭曲的利率、汇率等在内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
人口转型:指工业化初期人口快速增长,与经济的增长相辅相成,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生率下降,人口的增长率逐渐放缓。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发展经济学: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和对策的比较,研究发展中国家在不发达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科学。
2.二元经济:传统农村部门和现代城市部门并存。
3.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的增加外,还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首先表现为农业份额不断下降。
4.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莫里斯·D·莫里斯利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等三项指标,按照百分制打分,经过加权平均得到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5.功能分配: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是微观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规模分配:个人或家庭得到的分配,体现了分配结果的公平性,是社会伦理的客观要求-是研究收入分配的重要切入点。
7.贫困线:在特定的社会、特定时间的最低的、“可接受”的经济享受水平。
8.贫困差距比率:反映贫困差距与社会总水平间的比率,但在社会分配高度不平等的情况下,PGR可能会较小,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9.起飞:起飞指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和生产方式的剧烈转变,是突破不发达经济的停滞状态,摆脱贫穷恶性循环的临界努力。
10.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农业地区,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新型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使粮食产量比过去大幅度增加。
这场种子改良运动被称为“绿色革命”。
11.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部门持续扩张,特别是制造业增长迅速,使得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而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大体保持不变。
12.无限劳动供给: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一个固定的工资水平上能得到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
13.城市化: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14.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代表着本期生产能力,并同其它互补性生产要素结合代表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等,因此大部分物质资本具有耐用性,从而有折旧问题。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外延式增长:生产技术不变,要素数量增加而引起生产总量的增加。
2.内涵式增长:要素数量不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而引起生产总量的增加。
3.全要素生产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4.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不是因为资源不足,而是存在一个多种力量的贫困循环集。
5.金融抑制:在发展中国家中,要么是利率被压低,要么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
6.金融深化:指一个国家的金融资产存量规模大、品种多、期限种类多的情况。
7.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8.自然资源租:自然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
9.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10.技术进步:狭义的进步一般是指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工具和程序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在“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如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劳动者技能。
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的作用之后, 所有其他因素作用的总和,除了“硬技术”上的进步以外,它还包括了包括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采用新的决策方法、改善资源配置方式等“软技术”方面的进步。
11.“干中学”:指在生产实践中,工人、管理者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12.中间技术:即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
13.适用技术:在确定技术选择标志时,不仅考虑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而且将技术选择与社会物质文化全面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主张一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因时因地选择和开发适宜技术。
14.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此点时由于流出人口多,原来的农业平均剩余水平减少,低于制度工资。
农产品短缺,粮食供给减少,粮食价格上升,工业品贸易条件下降,农业劳动力价值上升,致使工业工资上升,工业的扩张就可能停滞。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B北美自由贸易区布雷迪计划不平衡增长:研究的重点不是如何全面投资,而是如何集中投资于某些部门,使投资用于最佳用途上。
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革命乘数作用初级出口替代初级进口替代传导作用创新活动: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由企业家进行的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垂直(纵向)国际分工次级出口替代:在继续进行对非耐用消费品的替代生产的同时,开始转向档次较高的消费品替代。
次级进口替代城市化: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D第三世界国家对外援助大推进理论:早在20世纪40年代,罗森斯坦-罗丹在研究东欧和南欧落后地区战后工业化问题时,就提出了这个理论。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有效地促进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必须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投资,特别是基础实施建设投资。
其理论依据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不可分性”F发展经济学:就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对象,分析和研究在不发达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理论、政策和实践的经济学。
发展中国家: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取得政治独立后形成的经济不发达,面临经济发展的国家。
肤浅的金融发展战略: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队金融系统施加的旨在鼓励,而不是妨碍投资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其结果却影响了金融系统发展的情况。
抚养负担发展援助:是指外国政府或国际机构,通过货币或实物形式,将资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的拨款和优惠贷款。
非政府组织(NGO): 是指以某种社会福利目标为宗旨,从事非赢利性活动的社会团体。
反发展的经济增长:是指所有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都被资本的所有者拿走,而广大的贫苦大众的收入和生活状况却没有改变,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经济确实获得了增长,但是从扩大收入和就业来说,从人们获得福利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并没有获得发展。
G工业化: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次过程中,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资本品和提高服务的能力。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什么是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可以用GNP和GDP的增长来计算。
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直接因素(资源,即生产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 间接因素(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美国经济增长核算:丹尼森对美国1929―1948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劳动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其次才是知识增进,第三是资本投入,第四是规模经济,第五是资源配置的改善。
丹尼森特认为知识增进是长期内真实的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因素。
大推进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低下,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
发展中国家缺少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如果仅仅在个别部门进行小规模投资,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莱宾斯坦):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 起飞理论(罗斯托):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追求生活质量实现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
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
舒尔茨人力资本的形成条件: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在职培训、正规的初中等和高等教育、非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
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的途径:一个是体力上的投资,一个是智力上的投资。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1.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践。
它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问题,包括贫困、失业、不平等、资源利用等。
发展经济学旨在寻找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策略和政策。
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增长和变化。
它包括经济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创新的推动等方面。
经济发展通常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进。
3.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产出的增加。
它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进步等来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 贫困贫困是指人们生活资源的严重短缺,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的状态。
贫困通常包括经济贫困和社会贫困两个层面,如收入低、教育水平低、医疗条件差等。
发展经济学的目标之一是减少贫困,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
5. 失业失业是指处于劳动年龄但没有工作的人口数量。
失业率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
高失业率不仅会导致经济资源浪费,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
发展经济学致力于解决失业问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6. 不平等不平等是指财富、收入、机会等在社会中的不平均分配现象。
不平等可以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限制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发展经济学研究如何减少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7. 资源利用资源利用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开发和利用。
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等。
有效地利用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发展经济学研究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8.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各种资源。
常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9.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在一定资源投入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资源量。
发展经济学中的名词解释
发展经济学中的名词解释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其中包括了不少专业性较强的名词和术语。
本文将对发展经济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的关键概念。
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被视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代表了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的扩大。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增加资本投资等方式来实现。
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和进步。
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还涵盖了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福祉和生活质量。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取得平衡,以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公平分配和避免生态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
四、贫困陷阱贫困陷阱是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由于一系列不利条件的存在,使得贫困成为一种长期困扰该国家的问题。
这些不利条件包括经济结构不合理、教育水平低、医疗条件差等。
贫困陷阱使得贫困人口难以摆脱贫困状态,经济发展步伐也无法得到加快。
五、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交通运输、能源、通信、水资源、卫生保健等基本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乡一体化等。
在发展经济学中,基础设施建设常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轻贫困的重要手段。
六、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法律制度的总称。
金融体系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提供资金、分配资源、进行风险管理等。
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有助于促进经济活动和增强经济韧性。
七、不平等不平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收入、财富、机会等方面的差距。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涉及的范围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策略、发展经济政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一些相关名词的解释。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总量增加的现象。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资本积累等方式来实现。
2.发展经济政策:发展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适当的法律和制度框架、提供支持和激励措施、引进外部资本等,旨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3.经济发展策略:经济发展策略是指国家或地区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长期规划和政策。
这些策略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多个方面,旨在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方式,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4.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所具备的技能、知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资源。
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健康保健等方式来实现,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5.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投资来增加资本存量的过程。
资本积累包括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它们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6.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通过研发新的技术、工艺、产品等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的行为。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7.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是指国家或地区放宽和取消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开展自由贸易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和便利化。
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扩大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国际分工和经济增长。
8.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追求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以上是一些发展经济学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涉及到了经济增长、发展政策、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和研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广义的发展经济学是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条件下,研究农业国家如何成为工业化国家,或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
狭义的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发展中国家(Develop ing Country)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摆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纷纷在政治上走向独立,在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的新兴民族国家。
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问题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经济发展则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来经济发展的概念,既有量的内容,也有质的规定。
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等在内的变化以人为本的发展: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发展人的能力人类发展:发展不断扩大人们选择的过程,包括人的能力的形成和人的能力的运用。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与外生:内生变量:因变量,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政策因素为主)影响的变量。
现代经济增长:库兹涅茨把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现象定义为现代经济增长。
所谓现代经济增长,就是它给本国居民提供日益多样化商品的能力日益提升,这种不断提升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之上的。
①国民产出量的持续上升是经济增长的表现形式,而提供极其丰富商品的能力是经济成熟的标志②不断提高的技术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基础或先决条件——一个必要但非充分的条件。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参考)
发展经济学名词贫困性循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一低生存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一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大推进理论:大推进理论。
这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之一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nda, P. N.)提出的关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他认为,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相配套才能发挥作用。
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最小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工业化也因缺少基础设施条件而难以实现.同时,企业规模过小,企业间彼此提供的外部效应较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很低。
因此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应该采取整体推进的投资政策“起飞”理论:罗斯托以《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一书而闻名。
他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这六个阶段。
其中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
他认为,“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在短时间内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使国民经济走向迅速发展的坦途“临界最小努力”理论:1957年,莱宾斯坦在《经济落后与增长》一书中提出了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资本形成: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就给资本形成下了定义,他认为,资本形成即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交通器材、工厂及设备等各种可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资本的生产金融抑制:麦金农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问题造成金融抑制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参考)
发展经济学名词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目前在发展理论文献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
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
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
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
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
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贫困性循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一低生存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一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
发展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广义的发展经济学是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条件下,研究农业国家如何成为工业化国家,或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
狭义的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摆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纷纷在政治上走向独立,在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的新兴民族国家。
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问题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经济发展的概念,既有量的内容,也有质的规定。
经济发展则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等在内的变化以人为本的发展: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发展人的能力人类发展:发展不断扩大人们选择的过程,包括人的能力的形成和人的能力的运用。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与外生:内生变量:因变量,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经济体制中受外部因素(政策因素为主)影响的变量。
现代经济增长:库兹涅茨把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现象定义为现代经济增长。
所谓现代经济增长,就是它给本国居民提供日益多样化商品的能力日益提升,这种不断提升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之上的。
①国民产出量的持续上升是经济增长的表现形式,而提供极其丰富商品的能力是经济成熟的标志②不断提高的技术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基础或先决条件——一个必要但非充分的条件。
③为了实现新技术所固有的增长潜力,必须进行制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调整。
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而且还包括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经济学名词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目前在发展理论文献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
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
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
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
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
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贫困性循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一低生存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一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大推进理论:大推进理论。
这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之一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nda, P. N.)提出的关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他认为,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相配套才能发挥作用。
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最小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工业化也因缺少基础设施条件而难以实现.同时,企业规模过小,企业间彼此提供的外部效应较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很低。
因此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应该采取整体推进的投资政策“起飞”理论:罗斯托以《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一书而闻名。
他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这六个阶段。
其中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
他认为,“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在短时间内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使国民经济走向迅速发展的坦途“临界最小努力”理论:1957年,莱宾斯坦在《经济落后与增长》一书中提出了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资本形成: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就给资本形成下了定义,他认为,资本形成即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交通器材、工厂及设备等各种可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资本的生产金融抑制:麦金农在他的着作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问题造成金融抑制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
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利率还可能是负值,导致人们追求实物形式的积累,最终使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减少。
因此在发展中国家中,要么是利率被压低,要么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这就是所谓金融抑制金融深化:所谓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资产存量规模大、品种多、期限种类多的情况.他是与金融浅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肖认为,推行金融深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在金融深化的经济中,随着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金融资产与物质资本比不断上升:金融资产的积累将主要来自国内储蓄,从而减少了对财政收入和国际资本的依赖;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多样化将增强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优化投资结构创造条件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理论(Demographic Transition)是最早由汤普逊于1929年提出的,它试图解释19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
根据这一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段。
依此,我们判断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基本规律马尔萨斯人口陷阱:马尔萨斯关于人口问题的理论被现代经济学家命名为户人口陷阱理论"(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Trap),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人停滞不前的原因。
按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人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
他们认为,只有当投资规模足够大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人均收人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上升,在没有达到这一点之前,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增长极限论:认为在以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
城市化: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即:城市化水平二城市人口数/全国总人口数循环累积因果机制:1957年,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理论。
他认为,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当新的工业在某一地区建立起来时,该地区就业增加,总人口增多,消费需求上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会加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改善生活环境,这些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投资办厂,促进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城市和新工业不断得到发展回波效应: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 Myrdal)用“回波效应”(backwasheffect)说明“发展极”对其他周边地区的负面影响。
所谓“回波效应”,是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回波效应”使落后地区由于失去人才而进一步放慢发展的步伐。
经济迅速增长地区,由于需求扩张较快,不断拉动投资增长,投资扩大又反过来增加收入和需求,导致另一轮投资扩张,如此循环积累将使贸易也成为把落后地区的储蓄转移到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的工具.区域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经济迅速扩张地区而不利于落后地区,竞争的结果会严重影响落后地区的企业经营,甚至引起倒闭扩散效应:“回波效应”也是有限度的,当“发展极”达到一定程度后,它还会产生“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
因为发达地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引起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从而引起生产成本上升,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资本必然向其他地区寻找出路,这时,会出现资本技术向落后地区扩散的现象。
同时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减缓也有利于价格的回落,刺激落后.地区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两缺口模型:两缺口模型(Two-gap model是由钱纳里等人(见Cheneryand Bruno,1962,Chenery and Strourt,1965)提出的用以说明外援对一国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
其中心论点是,外部融资(贷款和赠与)在补充国内资源以解除储蓄和外汇短缺的困境方面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指外国资本从获得长期利润为目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对另一国家的生产部门所进行的投资。
其主要形式有:(1)购买外国企业的全部股份;(2)建立独资子公司;(3)投入资本或技术与当地投资人建立合资企业或合营企业:(4)对外国企业贷款以取得经营管理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直接投资应该至少拥有国外企业股权的25%。
西方国家规定在国外企业拥有10%以上的股份就是直接投资进口替代战略:内向型发展战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初级内向,指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不与外国进行贸易的封闭式经济发展战略:另一类是次级内向,通常称为进口替代,指利用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发展国内消费品生产来取代进口。
进口替代生产主要集中于食品加工、饮料、装、鞋类、纺织工业等消费品工业。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保护性关税和进口配额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实行保护二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一词最早是由拉尼斯提出来的,意指发展中国家用制成品替代初级产品作为主要的出口商品,以此加强本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故又称为出口导向战略。
所谓外向发展战略,指的是以出口来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换言之,外向发展战略,就是以出口鼓励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其基本思路是: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并扩大这类产品的出口,以此增加就业,提高人均收入。
由于输往国外产品的标淮较高,因此可以利用出口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
与进口替代战略相比,出口替代战略主要是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扩大出口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并有利于克服进口替代战略所带来的国际收支恶化、经济效益低下、出口萎缩和经济内向化发展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有利于纠正资源配置的扭曲状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正是由于出口替代比进口替代有上述优势,20世纪60年代开始,拉美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纷纷转向出口导向的外向发展战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在竞争市场机制不能有效率地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干预产业部门之间或某一特定部门内部产业组织中的进行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长期福利水平的经济对策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社会财富的增长,商品和劳务的增加,即产出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