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分享会笔记.doc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举个例子,对于问题的简单回答和深度回答有什 么不同?
简单回答的对象是具体事物或问题本身,深度回 答是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
简单回答的方式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和 经验做出回答,而深度回答往往依托实验验证或 者数据分析
临界点:契机(运气只能左右黑天鹅事 件发生的早晚,却不能左右它是否发生)
1、复利效应
举个例子
每天坚持写优质的公众号文章(利率),然后每天坚持发布/转发(执行 次数),突然某天被一个明星转发了(临界点),公众号的阅读量会成倍 激增。
1、复利效应
思考
想做成一件事,要找到关键利率是什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同时在没 有看到效果的时候坚持做下去,才会有可能当临界点出现时,获得 意想 不到的收获,这个跟老公说的逻辑是一样的,眼下没有变现的投入未必是 未来不会变现的。
01
02
03
选择在有利的大 概率事件上进行 持续投入,结果 一定比我们动一 下西一下的做事
情结果要好
但即使我们选择 了高概率事件, 也不意味着我们 一定会取得好结 果,因此也要接 受谋事在人成事
在天
我们要有安全备份, 防止小概率事件造成 无法挽回的损失【概 率论中有一个思想: 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 所以重要的事件、信 息必需要留有备份】
我们认知世界 的方式
透过问题表象 (what)看到 本质(why)
思考:
4、黄金思 维圈-西蒙. 斯涅克
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第一层what层面——我们要做的每件事(事情的表象) 第二层how层面——我们如何实现想要做的事情(工具和方法) 第三层why层面——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目的和目标)
什么是知识管理读书摘录学习笔记
什么是知识管理?文章吗?这篇文章是我读成甲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这本书的读书总结的笔记。
上面当时提到了,什么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要把自己所看到的,见到的,认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内化,形成一个基本规律和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行动。
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信息,问题归根结底都有其本质的一些基本规律,只要掌握那些常见的基本规律,你就能够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因为这些知识,问题都在其基本规律框架之下。
而且当时书中读到了一句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是知识?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能叫做知识。
而你平时看的书,学到的内容,如果无法改变你的行动,不能算作知识,只能算作信息。
说实话,读完这本书,是我让我今年收获最大的一本书,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该如何学习,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上面我们也提到了,知识管理就是要把自己所看到的,见到的,认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内化,形成一个基本规律和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行动。
看起来是不是感觉很复杂,不好理解呢?我们可以将其拆分成三个步骤。
知识管理的三个步骤:收集知识,整合知识,呈现知识。
这么一拆分是不是感觉简单很多了?收集知识就是我们看到的,见到的,认识到的信息。
整合知识就是将看到的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内化,想成自己的积分规律和方法。
呈现知识就是改变我们的行动。
想一想普通人的知识管理是如何做的?你是不是在微信上看到不错的文章,点击收藏;你是不是在微博上看到不错的内容,就同步到印象笔记或者有道云笔记呢?你是不是将网络上搜到的技术文章,别人分享的文章,直接mark 一下,说,稍后再读呢?你以为使用知识管理的工具将这些信息,内容保存到知识管理软件里,就叫知识管理吗?其实,这仅仅是你完成了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收集信息。
多少人是收藏了不看系列呢?就跟放在地窖的酒一样,可能到老了,自己都忘了,都不记得打开过,喝过。
放在那里的信息和内容,跟古董不一样,并不是越久越值钱,而是你得使用。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阅读笔记
1、“知道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
2、换一种角度看,衡量你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
3、有深度认知能力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时,能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加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时,能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4、记住新知识的方法最好是与原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
5、读书不仅仅要记笔记,还要记读书后的启发内容,这些启发与我过去哪些经验有关。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7、反思:发现误区,从旧知识产生新知识,检验是否掌握了新知识。
8、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第一,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写反思日记,内容可以是日常小事,小习惯入手,从思考问题的过程入手。
记录自己的情绪和和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记录事件的结果。
如1、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1)表面问题:2)实际问题:3)我错误的假设: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3、在这样一个矛盾出现、矛盾解决的的过程中,我的心理表现怎样?4、怎么解决,有什么解释?第二,把生活案例化处理:人之所以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
把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选择出来,然后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启示。
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都是一个个个埋藏启发的案例。
第三,培养些反思日记的习惯。
把一天遇到的事情进行分类,然后依据不同的分类写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9、已教为学。
10、提升学习能力的几个方法:第一,记录:如实记录过程,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记录自己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等等。
第二,定期回顾:回顾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回顾分三个层次:周/月: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如下图本月回顾中,将新的启发,新的知识,新的认识,新的问题集中起来。
第二,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第三,五年以上的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第三,付费购买下图是五年以上的回顾方法11、怎么寻找临界知识: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读书笔记《好好学习》
读书笔记《好好学习》读书笔记《好好学习》读书笔记《好好学习》1今天因为看一个视频的时候,又提到了“复盘”这个词,所以就又把《好好学习》这本书找出来,读了读和“反思”有关的一个章节。
1.关于“重读”这一阵,都会有意识地去重读一些书。
以前,我总觉得读完了也就读完了,好像一个任务终于完成了,但现在的心态不是这样了。
读完了,只是彼时彼刻的一个动作。
但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读完”,而是收获新知。
我们在某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认知理解局限。
同样一本书,同样一句话,不同的阶段读,收获自然也是不同的。
读完不是重点,读完,只是帮助你下一次重读的起点。
尤其是那些经典的好书,值得在需要的时候重新去读。
2.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书中一个小标题,写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之前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怎样去回答。
看了书中的解释之后,觉得很有道理。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可以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
由此,就引出了“复盘”。
我们假设可以怎样怎样,但结果并没有怎样怎样。
这中间有怎样的问题,下次我们可以怎样去回避等等。
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不断调整修正的过程。
3.怎样去反思?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了三种练习“反思”的方式,①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②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③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都是一个个埋藏着启发的案例,关键是我们必须有能力解读它”。
我觉得,这大概就是“以小见大”的能力吧。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一点,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失败,并不只是某一因素单纯作用的结果,它应该是各项因素的综合反映。
读书笔记《好好学习》2一、记录有句话叫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动说明了记录的重要性。
但是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我们现在说的记录并不是简单的将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而是要经过思考、整理,形成一个有组织的记录。
在你的记录过程中,应该学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易浚来源:《初中生之友·中旬刊》2017年第08期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学海真的无涯吗?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花精力去学?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作者自述我叫成甲,很多人是从“罗辑思维”(互联网知识社群)“得到”App的音频节目《成甲说书》了解我的。
在与“罗辑思维”合作的过程中,我有幸入选了“罗辑思维”评选的“中国最会学习的人”,而2016年“得到”年终盘点全年销量TOP 10的节目中,《成甲说书》占了三成。
我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除了大量阅读外,《好好学习》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背后的方法。
我主业是做景区设计咨询,2009年联合创办了北京京都风景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并担任常务副院长。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我要不务正业去研究认知思维,去运营一个知识管理的公众号,去写一本知识管理的书。
我还曾多次受邀在清华MBA、第九学院、多角度沙龙、中国惠普、埃森哲、中国人寿集团等机构团队进行演讲,做关于个人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课程和分享。
其实不管是主业、副业,我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深入思考问题,热情分享经验,激发别人潜能。
每当我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思考能给别人启发,我都觉得生活特别美好。
大咖力荐成甲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一个重度学习者为识别茫茫人海中的同类而打造的一个信物,传递的一个暗号。
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只有极少数人掌握知识变成行动的秘密。
幸运的是,成甲知道这个秘密并愿意分享出来。
——脱不花(“罗辑思维”首席执行官)这是一本写给未来中流砥柱的书。
这些人不但工作做得好,而且有创新;不在乎别人的先发优势,只研究怎么提升自我;不问目标有多难,只问自己能不能学。
成甲这本书,能帮你学习怎样学习,他说的是有关知识的知识。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作者)我们正处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拥有快速获取重要知识并能应用的能力比任何时代都重要。
成甲在书中跟大家分享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思考的角度和质量都非常棒,推荐阅读。
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摘录学习笔记
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本质主题这本书虽然书名叫:《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但是我认为这本书的本质主题,说点大白话就是:如何通过对外部的信息,生活,工作的经验的反思,内化,然后再加工,来提高我们的认知,并以此改变我们的行动。
再说白了就是三个问题:1什么是知识(文中叫:临界知识)?2如何掌握有价值的知识(临界知识)?3如何运用临界知识,提高认知,并使用“预见性认知”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什么是知识管理呢?那大家认为什么是知识管理呢?是把我们所有的知识不管通过什么形式管理起来,然后在用的时候可以很快的找到并应用吗?不,这里的知识管理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意思就是:知识管理是要把自己所看到的,见到的,认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内化,形成一个基本规律和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行动。
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信息,问题归根结底都有其本质的一些基本规律,只要掌握那些常见的基本规律,你就能够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因为这些知识,问题都在其基本规律框架之下。
简单来说,就是用常见的底层逻辑和基本规律完全就能够满足和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而,这些底层逻辑和基本规律在作者看来,被他称作为:“临界知识”。
所以,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作者将这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者定律称之为“临界知识”,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为什么是叫:“临界”呢?我认为作者之所以称之为“临界”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就能够让你达到一个临界点,可以改变你的一个临界点。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你才有可能改变,否则,你不会有任何行动。
如何掌握临界知识呢?在作者看来,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有如下几点: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我们又该如何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呢?作者讲了三个方法:1摘记更多的知识;2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3放慢速度;简单来讲就是,首先我们要储备足够的知识,在储备知识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学会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当中与旧知识形成联系,然后将两者结合,内化,加工,思考产生新的知识,知识与知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且点线成面的。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800字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800字《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800字20XX-3-19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感成甲的《好好学习》的确是本值得推荐的书。
教授如何学习的书,市面上很多,唯有这本,让我眼前一亮,对于追求方法论的我尤其适合。
书中提出了很多我从没有接触过的理论和概念,仔细思量,对学习和思考又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临界知识”,而临界知识就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规律或定律。
得到临界知识,需要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化繁为简,如切如磋,最后得到的就是可以用以应对问题的关键本质了。
说起来很抽象,但根据作者的思路和方法去发掘临界知识,这个过程也是充满收获和乐趣。
为了找到临界知识,作者建议我们从有天赋和感兴趣的地方着手,找到重要知识和原理的出处,应用5why的方法深层推导,找出根本原因,然后以点带面,逐层深化,这是寻找临界知识的基本方法。
学习前具备两个心态: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放下“习惯性防守”和树立“结硬寨,打呆仗”的思想。
养成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的习惯,行成对知识的原始收集,加工,分类。
通过反思,以教为练,刻意练习逐渐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具备了知识的储备,通过对知识的联想,启发,归纳,演绎,就强化了深度发掘临界知识的能力了。
学到临界知识,还不是任务的完成,更要在不同场景,不同时间下去灵活应用。
最后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中,提到了譬如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
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原则,安全空间等概念,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让我收获最大的,还是印象笔记的出现,今天我已经开始着手如何利用印象笔记结合生活来记录了,把生活按案例化处理,天天都有收获,都有可以记录的知识。
通过印象笔记,强化记忆素材的积累,需要用上的时候,将会成为我的第二个大脑,给我源源不断提供思考的素材,这才是我觉得这本书最有收益的地方。
《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范文
《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范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呢?这本书讲述的是思维进阶的方法,一个人最难改变的是自己的思维习惯,最难进阶的自然也是思维模式,这本书好就好在它能够把更高维度的思维模式画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为什么画了个轮廓就算好了呢?难道不能直接把更高级的思维模式整个展现出来吗?答案是:不能。
也许可以,但就算真的写出来,那我们也看不懂。
为什么?想象一下,我们给一个孩子解释成人是怎么思考一件事的,那个过程有多难?我们会怎么去教?首先面临的是大量信息不对称堆砌而成的认知不对称,我们需要让孩子常年跟在我们身边,长年累月的教导,才能够去改变他,让他变得成熟,适应成人思维,而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给孩子的,也只是思维模式的轮廓,而不能完全以我们的思维去主导孩子。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了轮廓,人们就能把它逐步清晰成自己想要的,所以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已然是非常够了。
那我们为什么要修改我们已经有的思维模式呢?修改思维模式虽然很难,可一旦完成,这对于一个人的改造可能是翻天覆地的。
一种思维模式的成型,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单在某一个方面起作用,而是可以对他的各个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改造,这就像练武之人,有的练把式,而有的人练内功,练了把式的可以一掌断石,但是练了内功的却可以翻江倒海,而好的思维模式之于我们现代人,就是内功。
所以不管有多难,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改变世界,那还是得从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开始的。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明白不懂的知识可以求助于书,于是我像是一个拿到了一个万能钥匙的人,总是试着拿这把万能钥匙去开启一切未知的锁。
有时甚至产生一种想把天下书读尽的野心,随着年龄增长,意识到自己想法的荒诞和不切实际,但是买书的习惯却已经改不掉了,以至于自己陷入了一种买了很多书,却总是看不完的尴尬局面,想看的书太多,时间总是很有限……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这个问题困扰?如果有,又是如何解决的呢?直到最近看了成甲的《好好学习》才把我体内的两个矛盾的气息揉为一股真气。
当我们悲哀“书是读不尽”的时候,利用成甲书中的临界知识之一“黄金思维圈”,反问自己:书有必要读尽吗?书有必要读完吗?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第一问题“书有必要读尽吗?”其实已经有答案了,无论你能力有多强,时间有多充裕,你都没有办法读尽天下书。
现实就是这么无情和无奈,所以我们只能去解决第二个问题“书有必要读完吗?”也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但是以我对人性的理解,书是读不完的,因为你未知的东西太多,除非你是那种没心没肺,吃饱就睡,对这个世界一点也不好奇的人。
好像这样回答不够充分和严谨,也没有给出很简单粗暴书不必读完充分理由。
不着急,咱们先搁置争议,先回答第三个问题“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一旦回答好了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非常赞同成甲的答案: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成甲举了他自己的例子,他之前每年都会读100-200本书,他认为自己这样高强度的读书,不能说没有帮助,只是有很多当时该慢下来的地方没有慢下来。
读书快,感觉都快成为了惯性,为了快而快,为了读完而读完。
其实我之所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成甲的犯过的错也是我现在正在迷茫和困惑的地方,我也是每年看很多书,也是为了读完而快读,最后是囫囵吞枣,看到那么多未读的书就会让自己莫名的焦虑起来。
即使勉强读完,也是那种:看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尴尬。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笔记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笔记推荐文章《桥》的读书笔记3篇热度:党员读书学习心得体会3篇热度:领导干部读书笔记3篇热度:复活读书心得4篇热度:读书思廉学习心得_读书思廉感悟与体会热度:《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是由成甲先生著作的一部优秀作品,当你看完之后会不禁深深地被作者深邃广播的想法所折服,下面就一起来欣赏这篇读书笔记吧!012016年10月中旬,我被“娱乐圈”的一段新闻惊艳的呆住了: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大家奔走相告:这文学界大奖终于颁给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人物,还是美国的民谣之神。
当然,震惊我的,不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剑走偏锋,而是鲍勃∙迪伦这个人。
记得当时有报道称,他的人生离大满贯只差一枚奥运金牌了!画家、音乐家、作家,音乐格莱美奖、电影奥斯卡奖、新闻普利策奖、文学诺贝尔奖……我超级好奇,这各个领域的顶级大奖,大多数人穷极一生能拿到一个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是如何做到全收入囊中的?真的惊为天人!因为,我等普通民众,好像花了很多时间读书,花了很多精力学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却也多是做到一般般,更别说成为跨学科大神了。
后来,又读到了丘吉尔的传记,才知道他原来不只是我初中历史课上学到的政治家,还是作家、演说家、战略家,也是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又一次燃起了好奇心!讲真,每次看到这样一连串跨领域的头衔,看到他们多领域都颇有建树,我就特别佩服。
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斜杠青年么?每次看到这样的人物事迹,我都自问“为啥我自己理想众多但一事无成,人家却能各个领域出色”,这是怎样的学习能力?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要把他们归因于天赋差别时,我遇到了这本书——成甲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它给了希望!02天赋纵然给了我们先发优势,但人生是一条长长的跑道,先发优势用不好的,也会成为“伤仲永”一般的遗憾;天赋稍差的,经过后天锤炼,也很有机会崛起和蜕变。
而且后者比前者更激励人心,所以,我们都喜欢听“破茧成蝶”和“逆袭”的故事。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笔记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什么是知识数据(不去阅读但存在)信息(浏览但没应用)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临界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行为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
知识与知识的不同(市场环境)知识认知数量的需求--知识认知速度的需求--知识认知深度的需求(现阶段)认知深度的不同简单认知对具体的问题或事情本身做回答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与经验做出回答往往只能用于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有深度的认知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依托于有实验验证或者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更普遍地解决类似问题,启发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
认知效率技术效率: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认知效率: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认清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我们应该学什么?执行能力(20%)专业能力结构能力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如何“读书”跳出“低水平勤奋”在新旧知识之间做出联系“知识内化”精读而不是快读学习临界知识的两个心态绿灯思维遇到别人的建议先统统接受不要急着反驳,认真思考原因在做判断以慢为快“快是结果,不是原因”之所以有些人做起事情看起来很快,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多的积累,而积累的过程需要“慢”,基础扎实才能越来越快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反思反思的三个方法反思事情本身和当时自己思路,反思的好处{(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损失规避效应’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生活案例化写反思日记反思≠总结总结: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反思: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刻意练习提升元认知(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以教为学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记录记录过程(思考过程)主动思考理解记录的前因后果定期回顾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临界知识好在哪我理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临界知识是我们的底层思维,是一种系统思考能力,短期看他可能没有积极的反馈,但从长远看,它指导我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如何发现临界知识从兴趣为出发点着手,比如喜欢心理学,学习学科重要知识,不断深挖深层次的原理,目标是改变自身原始“假设”天赋和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什么是天赋让自己感觉自豪或强大的事情如何应用临界知识这里提到了“影响力”这本书,有些基本原理是可以练习的。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_2600字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_2600字《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2600字用一天时间读完了这本在收藏夹里放了很久的书,现在习惯了每次读完都写点什么,只是想记录此时此刻的想法与心境。
成甲的这本书个人建议还是值得一读的,是本提升认知深度的书,如何提升,则需要抓住临界知识。
我大概总结了以下这些:在书中,成甲首先提出一个知识概念:只有能够改变你行为的信息才是知识,而知识与知识又是不一样的。
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知识上。
我们一生需要学习的三个级别的课程: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而通用必修课就是要掌握这20%知识中的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知道的,只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
包括第一级别第二级别的课程,上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经济学,谈判技巧、沟通方法、人资管理基础包括专业知识里的供需平衡、双因素理论、营销学中的4P等,对于这些知识我们没有达到第三级课程,思考——将这些底层的知识与我们身边的问题关联起来去思考分析挖掘最底层的结构与规律,真正的把他们变成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思考方式。
其实经济学是充斥在生活之中的,我们只是没有关注临界知识而已。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很喜欢这句。
掌握临界知识需具备两个心态三个方法三个技巧。
在掌握这些之前首先要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正如那句:听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上学期间,我总爱做各种笔记,可是完事后我都会懒的翻一翻。
朋友圈里的文章,收藏了一大把回头也没有看过几次,碎片化的学习也只是零零散散。
一年读了很多书,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你的行动改变了没有?获得了多少知识?我们需要跳出这种“低水平勤奋陷阱”。
如何跳出?管理自己的时间,多思考,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建立联系。
两个需具备的心态:1.绿灯思维,就是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应该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先去理解、倾听和沟通,积极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区别“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打破习惯性防卫2.以慢为快:结营寨,打呆仗”就是要学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寻求事物的本质,掌握关键点。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_2200字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_2200字《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2200字临界知识,才是你发现问题本质的杠杆作为读者,曾长时间陷入一种困境,感觉读了很多书却完全记不住,更别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了。
每次读书,也会认真地做笔记,认真到把自己感动,仍然什么都不记得。
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发现学习的精髓是什么。
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一书中,作者成甲指出学习的精髓是:掌握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底层规律,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再去解决问题。
如何能够掌握那些规律,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就要提到本书的一个核心概念: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是什么知识?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你定会很诧异吧?接下来我们将仔细研读本书,学习何为临界知识,如何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何为临界知识?临界知识,是“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举个例子,拿读书做笔记来说,通常是用简单的文字按照1234在本子上罗列出来。
但是近些年思维导图的出现,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并得到广泛的运用,颠覆了我们常规做笔记的方式。
为什么呢?1981年,科学家罗杰·斯佩里凭借他对左右脑分工理论的证明获得了诺贝尔奖。
根据他的理论,左脑善于分析,而右脑善于创造。
右脑也更擅长对图像的记忆。
我们发现同样是做笔记,如果你用图像的形式做出来,比单纯的文字更容易记住。
因此在要刻意记住某些内容时,辅以图像,会让你效率倍增。
你会恍然大悟,不是自己记性不好,而是没有了解最基本的规律,并用这样的规律来指导你的行动。
而这样的规律,就是临界知识。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尽可能多的发现临界知识呢?本书中,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
01. 学习心态首先要拥有“绿灯思维”。
通常针对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
很多时候,当我们发表了一个观点,而对方提出不同意见时,我们常常并不能耐心听对方讲什么,而只想着反驳。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摘抄
我的摘要:1.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
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2.有深度的认知能力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3.我们一生就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4.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5.乔布斯在生前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不是,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
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6.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
7.快速学习的前提是要能够做到:结硬寨,打呆仗。
8.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最常用的方法有三个: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9.跳跃性假设在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中,作者西奥迪尼提过一个观点:“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10.“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
”我很喜欢这个定义。
教育,不是简简单单告诉你多少新知识,而是让你学会如何重新解读旧经历,产生新行为。
想一想,我们愿意花钱去上商学院,学习别人的案例来改变自己的管理行为,那么,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编辑成案例,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呢?11.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
12.GTD是英文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是一种行为管理的方法,也是戴维·艾伦写的一本书《搞定》的英文书名。
GTD的主要原则在于一个人需要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头脑中的各种任务移出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头脑可以不用塞满各种需要完成的事情,从而集中精力于正在完成的事情。
13.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后感_1800字
用临界学问说明“得到”app 为何广为传播: a.用户价值第一:用户盼望通过付费得到优质学问效劳。 b.品牌效应:逻辑思维品牌效应推动了“得到”app 的应用。 c.规模效应:音频制作比视频制作难度低,周期短。 d.从众效应:到达必须规模后就会引发从众效应。 e.边际本钱:“得到”app 是标准化的“订阅、听书、听课”, 无售后和线下效劳,边际本钱几乎为零。
三个学习技巧: 记录 定期回忆 付费购置
第三局部.如何找到并应用临界学问: 为什么临界学问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因为: .困难现象背后都是简洁规律。
第3页 共7页
.困难现象不是简洁因果关系的叠加,而是因果关系动态影响 的结果。
如何找到临界学问 从自己感爱好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学问。 找到最重要的学问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尝试用更加根本的原理来说明这个学问。 没有说明的时候,想方法找寻或者自己缔造一个假设,并验 证 如何应用临界学问 答案就是刻意练习。 1. 刻意练习有两方面的重复: 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学问; 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学问。 2. 刻意练习必需关注两点: 抓住问题的本质进展训练; 大量地持续练习。 用临界学问构建实力 1.系统性思索: 不仅要依据接触到的现象做出反响,还要思索导致这个现象 的系统构造是什么。 2.说明问题:
第四局部:临界学问举例共享: (一)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少数越过访问量临界值的公众号,会以越来越快的 速度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达幂次分布,这就是复利效应。 怎么形成复利效应: 写高质量的文章(提高利率) 多写多发布(提高次数) 那必须会有大 V 引荐(到达临界值) 形成复利效应,到达幂次分布。 (二)概率论: *第一.为也许率坚持。 *其次.我们要有冗余备份、平安备份,防止小概率事务给我 们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数据管理的维度信息管理的维度底层规律的维度知识管理更多是具体的数据层面技巧关注的是怎样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获得的各个知识点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用思维导图增强理解?关心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关心自己的认知深度在大量具体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形成更宏观和抽象的理解在深层次上掌握普遍规律,将之前学到的繁杂的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学到的知识点怎么归类?如何快速搜索文件?第一个阶段: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经:知识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第二个阶段: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知识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来源第三个阶段: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知识深度带来认知优势的时代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深度回答是在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
而这,让我们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
在老鼠赛道中,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
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学习重点: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掉入陷阱最直接的原因是:读书的方法太原始。
2、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以教为学刻意练习记录付费购买定期回顾第一个假设:很多时候,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第二个假设: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从短期看,学习临界知识的进步速度未必是最快的,但是从长期看,用临界知识学习和思考是效率最高的。
哪些地方比较容易产生临界知识呢?那便是可信度比较高、适用面比较广的重要硬学科里,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
书分享会笔记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分享会笔记出处:此笔记来自2月26 日下午成甲的读书分享会世界上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没有独立的领域。
我们要建立多维度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临界知识。
掌握“临界知识”,可以打通多个领域。
那么什么是“临界知识呢”?临界知识就是你的知识网络中的各个点,它可以连接多个领域。
举个例子,以往你看完一本书,会做笔记摘抄,但是很长时间过后,你就忘了书中的很多内容,而你当初摘抄的笔记,不过都是些零散的知识,你很难在以后的工作或者生活中运用到。
那么临界知识就不同了,它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多个领域来帮你解决问题,你会因为比别人多一个临界知识而比他们的认知更高。
接下来,我把成甲老师的发言整理成按照各个不同的临界知识来分类。
成甲老师在公司帮助员工成长上,最大的一个方法就是黄金思维圈,也就是让员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多问自己一遍“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你可不要小看这么一步,因为别人可能就是因为多问了一句“为什么”而就和你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
所谓的黄金思维圈,就是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 what 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做的事情是什么;第二个层面是 how 的层面,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做;而第三个层面,是why,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利用黄金思维圈这个临界知识,我们会因为多问了一句 why 而更加清楚工作是为了解决什么,工作背后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你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下个月读完五本书,那你就应该多问自己一遍为什么,为什么要一个月读完五本书?你应该会回答;因为要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呀。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下个月读了五本书真的会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吗?真的不见得,读书在于精而不在多,而且读书最后是要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上的。
那么这样运用黄金思维圈以后,你就会专注于书中的临界知识,认真解析书的架构,而不是贪图多读几本书了。
我们活着的世界构建了我们认识的世界,所有的事情都是定在我的自我假设上面,我们的假设决定了我们的选择,所以我们不能给错误的事情错误的定价。
那么我们要学会对“假设”多问一句为什么。
举个例子,成甲老师曾经在网上做一个讲座,但是当时没有名气,来报名的人很少,那么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先问自己:为什么来报名的人少?是因为自己不出名吗?是因为自己没有经验吗?其实都不是,最底层,最核心的问题是因为受众无法信任讲师,因为不信任,所以不听他的讲座。
那么成甲老师是怎么解决的呢?既然问了自己为什么,就和其他忙于营销自己讲座的老师不一样了,成甲老师去研究心理学,研究如何能够让别人信任自己,最后,成甲老师的课在开课之前卖光。
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你为了一件事情,放弃了其他事情,这些你放弃的就是你的就会成本。
成甲老师说,必须放弃很好的事情才能做最好的事情,只有放弃眼前的机会才会获得未来的机会。
成甲老师分享说,自己近些年,基本不参加邀请的活动,因为付出的机会成本实在太高了,参加邀请活动的时间,他可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一书中,成甲老师
还说过一个例子,有时候下班开车回家赶上晚高峰,他通常会找个代驾,有一次代驾很好奇地问他,你完全可以几块钱做个地铁就回家了,为什么花那么多钱代驾呢?成甲老师回答说,找代驾回家,我就可以在车里办公,而且晚高峰堵车,我可以节约这部分时间,如果坐地铁或者开车,那么这段时间我就是浪费掉了,换句话说,如果自己开车或者做地铁,那么机会成本对于成甲老师就是浪费掉了可以处理工作的机会。
我们要重复做高概率成功的事情,这样我们总会赢的。
但是别做赌一把的高概率,要做就做系统上的一做就赢的。
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这样的呢?找工作时会问找到好工作的学长经验,创业时我们会问创业导师或是成功人士的经验,但是,成甲老师说,其实他们告诉我们的,都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将他们的面试的时间推迟或提前几天,有可能他就不会被这家公司录取,如果这个创业公司也推迟一段时间,他也可能不会成功,又或者说,把这些人的成功经验你都一丝不差的学来,你也未必就能成功,正如那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都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学习小概率事件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生活里本身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应该去做那些大概率成功的事情,而且重复做,最后一定会成功。
1)在读书上,慢就是快,要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越难越要学习,越碎片化越是没用。
提升认知要花慢功夫,以慢为快知道了方法就要去死磕。
2)把高期待去掉,先去做最基本的。
很多人看完一本书,觉得什么都没有学到,这里你就不能着急,你要反复地读这本书。
成甲老师把查理芒格的书《穷查理宝典》读了无数遍,买了四本,包里一本,家里一本,公司一本,车里一本,就这样,却认为只了解了皮毛。
(当然,前提必须是好书的基础上) 3)读书方法不能低效,很多人的读书方法是非常低效的,掉进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其实我们是有机会快速读完一本书的,那就是看书的书名,目录,序,以及最后的总结。
那么你就可以基本掌握了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了。
看完了这四个部分,如果你觉得这书是你需要的书,接下来,你才需要认真地读,但是也不是一页一页的读,你必须在读书的时候,联系整书,联系生活和工作,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这样,读这本书才对你有收获。
4)成甲老师每天会在早上晨修两三个小时,来反思昨天的工作,你只有反思,才能更快地更迭你的不合理工作方法,而不是等你到了出错的时候才去反思和改正,那就太晚了。
在反思上多下功夫,在看不见的地方努力才会看到竞争力。
要敢于用不一样的方法。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