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教案:纸圈变变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片变变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片变变变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纸片变化的过程。
2.能够了解纸片变化的原因。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纸片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重点:1.理解纸片的变化过程。
2.探究纸片的性质和变化原理。
教学准备:1.多张不同颜色的纸片。
2.水杯。
3.喷壶。
4.棉签。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孩子回忆在前几天的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请孩子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什么是纸片?纸片有哪些不同的颜色?纸片能做哪些形状?3.引入今天的课程: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观察纸片发生的变化,看看纸片会变成什么样子。
二、观察纸片变化的实验(20分钟)1.分发纸片:给每个孩子分发一张纸片,并让他们自由使用纸片。
2.孩子们观察纸片:请孩子们观察纸片的特点,并描述它们的颜色、形状等。
3.将纸片放在水中:将每个颜色的纸片放入水杯中,观察纸片在水中的变化。
4.讨论观察结果:引导孩子们描述纸片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并探究纸片为什么会变化。
三、探究纸片变化的原因(20分钟)1.引导讨论:通过观察纸片的变化,引导孩子们思考纸片变化的原因。
2.实验探究纸片的性质:给每个孩子一张纸片和一只棉签,让他们用棉签在纸片上画上水。
观察纸片的变化。
3.讨论观察结果:引导孩子们讨论纸片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并引导他们发现纸片的吸水性。
四、总结和展示(10分钟)1.小组汇报:让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探究纸片变化的实验。
2.整理纸片实验记录:引导孩子们整理纸片实验的观察记录和自己的发现。
3.总结课堂内容:和孩子们一起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纸片的变化过程和吸水性的原因。
教学延伸:1.孩子们可以尝试用其他液体或物质进行实验,观察纸片的变化。
2.孩子们可以利用纸片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发挥创意想象力。
《变变变的故事》《水和纸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的探索》第六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纸圈及其特性;2. 学习纸圈的制作方法;3. 探索纸圈的神奇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圈的基本特性,学会制作纸圈;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纸圈神奇变化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制作纸圈的方法和纸圈的神奇变化;难点:观察和分析纸圈变化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剪刀、胶水、彩笔;学具:每人一份纸张、剪刀、胶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神奇的纸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制作纸圈:教师讲解并示范制作纸圈的方法,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纸圈;3. 观察纸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浸泡、揉搓等;4. 分析纸圈变化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纸圈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六、板书设计纸圈的特性:可塑性强、吸水性好、容易变形;纸圈的变化:浸泡、揉搓、折叠等;纸圈的变化原因:纸张的特性、水的作用、力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纸圈,并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描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纸圈的制作和观察变化环节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2. 学生拓展: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类似的圈状物体,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教学内容教材的章节为《科学的探索》第六章第二节,本节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纸圈及其特性,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纸圈的概念,以及它的可塑性强、吸水性好、容易变形等特性。
第二部分是学习纸圈的制作方法,主要是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纸张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纸圈。
第三部分是探索纸圈的神奇变化,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浸泡、揉搓等,并尝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大班艺术活动纸圈变变变教案反思

一、活动名称:大班艺术活动《纸圈变变变》二、活动目标:1. 感知纸圈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制作纸圈,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1. 纸圈材料: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
2. 辅助材料:画笔、颜料等。
3. 音乐、投影仪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纸圈,引导幼儿观察纸圈的特点,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制作纸圈:教师教授纸圈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自己喜欢的纸圈。
3. 纸圈变化:教师展示纸圈的变化,如:纸圈变鸟、纸圈变花等,引导幼儿观察、想象。
4. 创意表现: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纸圈进行创意表现,如:纸圈拼画、纸圈贴画等。
5. 作品欣赏: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五、活动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活动过程,强调纸圈的变换和创意表现。
2.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3. 教师反思活动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4. 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发挥创造力,大胆表现自己。
六、活动准备(续):4. 环境布置:设置一个宽敞的工作区域,确保幼儿的安全。
5. 经验准备:幼儿之前接触过简单的纸工活动,了解基本的剪切和粘贴技巧。
七、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纸圈的制作,并展示自己的创意。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致观察能力,在制作过程中保持纸圈的完整。
八、活动步骤:1. 纸圈制作:教师展示制作纸圈的基本步骤,包括折叠、剪切和粘贴,引导幼儿自行操作。
2. 创意发展: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可以用纸圈变成什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
3. 装饰与完善:幼儿使用颜料、贴纸或其他材料装饰自己的纸圈作品。
4. 作品分享: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向大家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5. 集体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作品的创意和纸圈的变化,培养幼儿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九、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剪刀和胶水时,教师需确保幼儿的操作安全,避免受伤。
大班艺术教案:纸圈变变变

大班艺术教案:纸圈变变变简介教案名称:纸圈变变变适宜的年龄:3-5岁大班幼儿制作材料:各种颜色的纸圈、粘合剂、剪刀、彩色笔制作时间:20~30分钟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大班幼儿将能够: - 提高手工制作的技能与能力 - 增强色彩搭配的能力 - 通过将纸圈嵌套提高其他空间感知 - 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由纸圈制作的彩虹图案,询问幼儿们是否知道如何制作。
2.点拨创意:老师用彩虹图案向幼儿展示一些纸圈的制作方式,强调单个纸圈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3.讲解技法:老师演示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纸圈,插入、嵌套、粘合、叠加、组合等多种方法,让幼儿了解纸圈的多样性。
4.实践环节:让幼儿们尝试使用各种纸圈进行制作,可以尝试制作小动物、花草、水果等主题,老师可以给出互相交流、参照、借鉴的建议。
5.分享交流:在完成制作后,老师可以展示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鼓励幼儿分享制作经验,并相互欣赏彼此的作品。
6.组团协作:老师随机分配幼儿,每组幼儿共同制作出自己的主题,鼓励他们在互相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合作创作完成一个更为完美的作品。
7.评估总结: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指导每一位学生,并对教学进行概括总结。
知识技能点1.纸圈制作2.色彩搭配3.纸圈的嵌入感知4.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效果1.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兴致盎然、积极参与,在制作中因看到了变化而激发出创意、因看到了色彩而加强了色彩感知能力、因相互合作而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
2.在教学中,孩子们利用纸圈,可以模拟自然中的各种图案,增加他们对于自然的观察和绘制的能力。
3.通过教学中对于纸圈的制作,孩子们可以使用副手和主手,锻炼双手的协调性,逐渐提高手工制作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也可以发现纸圈制作可以变化出很多个性化的作品。
注意事项1.在使用剪刀、粘合剂等手工制作材料时,老师需要注意幼儿的安全及卫生问题。
2.在每位幼儿制作完成后,积极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借鉴,提高他们的合作性和管理能力。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特性和制作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2.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同伴分享实验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纸圈的制作方法,观察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纸圈变化的原因,培养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纸张、剪刀、胶水、颜料等制作材料。
2.实验记录表、投影仪、PPT等辅助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引导幼儿观察纸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2.邀请幼儿谈谈对纸的印象,了解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制作纸圈1.教师示范制作纸圈的方法:将纸张剪成长条,用胶水将两端粘合,形成一个圆环。
2.邀请幼儿分组制作纸圈,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完成制作。
(三)实验观察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同的纸圈,分别浸泡在清水和颜料水中。
2.引导幼儿观察纸圈在清水和颜料水中的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四)分析与讨论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幼儿发现纸圈在清水中不变色,在颜料水中变色的原因。
2.教师简要介绍纸张的吸水性,让幼儿了解纸圈在清水和颜料水中变化的原理。
(五)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一个用纸圈做成的“魔法棒”,邀请幼儿发挥想象,用纸圈制作各种神奇的道具。
2.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纸圈特性的认识。
2.邀请幼儿谈谈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培养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评估幼儿对纸圈特性和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关注幼儿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纸圈和实验观察,让幼儿了解到纸张的特性和吸水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状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实验,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
2024版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神奇的纸圈》。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纸圈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圈的基本性质,知道纸圈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形状。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圈的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的纸圈教具一套,展示用的纸张、彩笔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神奇的纸圈,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神奇的纸圈教具,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这个纸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觉得它为什么会这么神奇?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纸圈的折叠方法和变化过程,引导幼儿观察纸圈的变化。
示范操作,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折叠纸圈,体验神奇的变换。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纸圈的折叠和变换。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其他幼儿给予掌声和鼓励,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纸圈的其他用途和有趣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鼓励幼儿回家后尝试用纸圈进行创意制作。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内容:纸圈的性质和特点折叠方法与变化过程纸圈的其他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圈制作一个创意作品,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创意,完成一个独特的纸圈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了纸圈的神奇性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纸的奥秘,了解纸的其他性质和用途,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大班艺术活动纸圈变变变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艺术活动纸圈变变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折纸圈的基本技能;2.提高学生观察和认知能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3.训练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折纸教材和折纸工具;2.教室需要整洁、安静;3.学生需要准备好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可以通过演示一些有趣的纸折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了解到折纸是一门很有趣的艺术形式。
在介绍完折纸艺术后,老师可以对今天的活动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活动内容、目标和流程等。
第二步:展示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纸折作品,比如纸鹤、纸船、纸风车等,并简要介绍每个作品的折法。
第三步:讲解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纸圈的折法和制作过程。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的纸,在纸张上面按照图示的方式对折,将得到一个三角形。
然后,将三角形的一个顶角往下折,对折痕进行压实,并将纸张翻转。
接着将三角形的底部往上折,对折痕也要进行压实。
最后将两端的小翼往里面折,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漂亮的纸圈。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纸圈,老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好一张正方形的纸,然后按照讲解所说的方法,把纸圈制作好。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和纠正,让他们掌握纸圈的制作技巧。
第五步:比赛在学生熟练掌握纸圈的制作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纸圈比赛中。
比赛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出规则,比如限制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出尽可能多的纸圈;或者比赛谁能制作出最大、最小、最漂亮的纸圈。
第六步:总结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让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纸圈的经验和心得。
在总结中,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建议,为今后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引导者。
我在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对学生制作纸圈的过程进行指导和评判,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片变变变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片变变变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形态的变化与力的关系。
3.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
4.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为“纸片变变变”,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纸的特性,探索折叠、弯曲、撕裂等动作如何改变纸的形状,并尝试用纸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教学准备:1. 各种颜色和大小的纸片。
2. 剪刀、胶水、画笔等工具。
3. 展示不同形态纸制品的图片或实物。
4. 安全教育: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教师展示一些由纸制成的不同物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 探索活动:分发纸片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地折叠、弯曲、撕裂纸片,观察并描述纸片的变化。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当你用力折叠纸片时,纸片发生了什么变化?”3. 创作环节:鼓励幼儿利用手中的纸片和工具,创作自己的纸制品,如纸飞机、纸船、纸花等。
教师在旁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4. 分享与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和其他幼儿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由纸制成的物品,进一步加深对纸特性的理解。
2. 进行环保教育,引导幼儿理解纸的来源(树木)以及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教学总结:本次“纸片变变变”科学活动,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索,了解了纸的特性以及力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了解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幼儿的作品和分享,评价他们对纸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3. 反馈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如使用剪刀的情况。
4. 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特性,知道纸可以弯曲、折叠。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发现纸圈的神奇变化。
3.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纸圈的神奇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纸圈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白纸、彩笔、剪刀、胶带、直尺、圆规。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保证学生活动空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引导学生观察纸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1.实验一:制作纸圈(1)教师示范制作纸圈的方法,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2)学生分组制作纸圈,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成果,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2.实验二:纸圈的神奇变化(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纸圈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变化呢?(2)学生猜测,教师记录猜测结果。
(3)教师示范纸圈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纸圈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3.实验三:探究纸圈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3)教师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纸圈变化的原理。
(三)巩固拓展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纸圈,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形状纸圈的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纸制作各种形状的纸圈,观察它们的变化。
2.家长协助孩子记录实验过程,第二天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纸圈的神奇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科学知识。
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完成纸圈的制作。
2.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纸圈》,主要详细内容为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纸圈的性质和特点,探索纸圈在游戏中的各种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圈的基本性质,能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纸圈的变化。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圈的变化规律,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表达、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神奇的纸圈、范例、教学课件。
学具:剪刀、胶水、画笔、彩色纸、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神奇的纸圈,引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说说对纸圈的了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纸圈的变化,让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学具,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4. 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小组内交流操作心得,讨论如何将纸圈变成不同的形状。
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幼儿评价、学习。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纸圈变化规律3. 空间想象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圈创作一幅画,要求至少包含三种不同的纸圈形状。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纸圈的性质和特点,培养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纸圈的变化规律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1. 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材料的性质,如木头、塑料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庭中尝试用不同材料创作,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纸圈的变化规律,空间想象力。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与展示。
大班艺术教案详案纸圈变变变

大班艺术教案详案 - 纸圈变变变教学目标1.认识剪纸艺术,了解其发展历史和地域特点;2.学会剪纸基本技巧,提高手工制作能力;3.通过制作纸圈变变变,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剪纸艺术概述–剪纸的定义和历史发展–剪纸在不同地域的风格和特点2.剪纸基本技巧介绍–剪纸刀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剪纸基本工具的使用–剪纸技巧:直线、曲线、弧线、折线等3.制作纸圈变变变–制作所需材料:彩纸、剪纸刀、胶水–制作步骤:1.折叠彩纸成为一个类似圆形的扇形,将纸折叠成若干等分扇形,在圆心处留出少量预留部分,用剪刀将纸从扇形的边缘开始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2.将每段可动的部分向中心折叠,用胶水黏在圆心处;3.将纸扇展开,拉开可动的部分,变幻不同的造型。
教学步骤1.上手示范:教师现场展示剪纸工具和基础技能;2.讲解剪纸艺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种类、地域特点和流派;3.实践演练:提供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学生认真学习剪纸基础技巧,并尝试制作一些基本的形状;4.引导创新: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和创意,设计自己的剪纸图案,并辅导他们制作纸圈变变变。
教学方法1.演示示范法:老师在黑板上或纸上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跟着操作;2.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合作,让他们有机会组队讨论和分享经验,从中学习更多;3.创新推广法:通过互动体验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1.个人评价:让学生在制作中逐渐提高技能和创作能力,从而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信;2.互评评价:提供互相学习和互相评价的机会,让学生之间互相协作,激发对彼此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尊重和欣赏;3.总结评价:老师可以从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并针对不同方面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教学扩展1.剪纸艺术的应用拓展:–小型绘本、贺卡、明信片等纸质艺术品制作;–剪纸展览和创作比赛;–创意手工作品制作比赛等。
2.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关注传统文化,加强对剪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力度,提高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片变变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片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让幼儿了解纸片的特性,学会通过不同方式改变纸片的形状。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通过不同方式改变纸片的形状。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纸片形状变化与力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纸片若干张(不同大小、厚度、颜色)。
2.纸巾、剪刀、胶棒等工具。
3.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纸片有什么特点吗?它有哪些用途呢?生:纸片很薄,可以用来折纸、画画、做手工等。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盒神奇的纸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吧!2.探索活动(1)纸片对折师:我们来试试将纸片对折。
请大家拿出一张纸片,沿着中心线对折,然后展开。
生:纸片上出现了一条折痕。
师:你们发现了吗?纸片对折后,折痕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
(2)纸片撕贴师:我们试试将纸片撕成不同的形状。
请大家拿出一张纸片,随意撕出喜欢的形状。
生:撕出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
师:现在,请你们将这些撕下的纸片拼贴在一起,看能不能组成新的图形。
生:拼贴出了房子、汽车、小鸟等图形。
(3)纸片变形师:现在,我们来试试用不同的力改变纸片的形状。
请大家拿出一张纸片,用手指轻轻按压,看纸片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纸片凹陷下去了。
师:再用力的按压,看纸片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纸片破裂了。
师:我们发现,用不同的力按压纸片,纸片的形状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轻按会使纸片凹陷,用力按会使纸片破裂。
师: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知道了纸片可以发生很多有趣的变化。
现在,请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创意作品吧!生:展示撕贴、拼贴、变形的作品。
4.拓展活动师:除了我们刚才尝试的方法,你们还知道哪些可以改变纸片形状的方法呢?生:可以用水浸泡、用火烧、用剪刀剪等。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试这些方法,看看纸片会发生什么变化吧!生:尝试水泡、火烧、剪裁等方法,观察纸片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片变变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片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明确纸片的材料来源和多样性。
2.观察纸片的形态、颜色、质地的变化。
3.能够动手制作简单的纸片。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前置知识无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了解幼儿对于纸片的认识,并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体会纸片的特点与用途。
游戏名称:纸片QQ教师让幼儿坐成一个圈子,依次将一张纸片夹在两人间,既不能落地也不能掉落,直至到最后2人之间夹住的纸片成功抢夺,此为胜利。
教师在游戏这个过程中可以辅导幼儿注意夹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问询幼儿汇总每个幼儿夹纸的方式不同,纸片颜色有何区别。
2. 体验环节教师给幼儿展示环节中提前准备好的纸片材料,指导幼儿在场所自行获取同类纸品,同时引入纸片的来源多样化,可以是卷纸、黑白印刷纸、包装盒纸、彩印纸等,让孩子们广泛认识不同来源的纸片。
接着,通过询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注意纸片的不同形态,颜色、质地等,题目库可以包括如下三个问题,引导孩子探寻、发现和结论:1.同类纸片在颜色、用途和原材料造成的特殊功能有何区别?2.在手工制作玩具的过程中,纸片是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纸片要如何保持玩具的长久性和美观性?3.在家庭生活中,纸片的应用也是繁多的,如何对待使用过的纸片,如何将它们转化为有用的物品,呼吁大家对环境保护进行思考等。
3. 实践环节让幼儿将手里拿到的纸片进行简单的剪裁、折叠,以体验纸片的可塑性。
1.题目名称:挑战“折纸飞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允许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手工制作一架纸片飞机。
教师指导幼儿如何选择合适的纸张,如何剪裁和简单折纸,如何设计组装飞机。
允许幼儿进行多次尝试,让他们评价及改进自己手工制作的每一个环节。
2.题目名称:纸片小朋友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他们自己的纸片小朋友。
教师向幼儿介绍常见的纸片小朋友类型,并向幼儿提供模板提供参考,孩子们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形象,各自动手制作。
大班科学纸片变变变教案(通用11篇)

大班科学纸片变变变教案大班科学纸片变变变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纸片变变变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纸片变变变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识螺旋形,发现粗细会影响纸条长短的变化。
2.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1.一人一把剪刀,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2.螺旋形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操作:认识螺旋形1.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帮圆纸片变成长条形。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顺着圆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认识螺旋形。
(1)圆纸片变好了,你觉得圆形变成了什么?(蜗牛壳、棒棒糖)小结:对了,这个和小朋友说的蜗牛壳差不多,它从中间往外,一圈一圈,越变越大,就变成了螺旋形。
(2)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圆纸片是怎么变成螺旋形的?小结:顺着圆的形状从外往里一直剪,剪的时候一边转纸片一边剪,就能剪出螺旋形。
二、第二次操作:变长长的螺旋形幼儿剪完展示作品,让幼儿观察、提问:螺旋形有什么不同?(长短不同)为什么同样大的纸片剪成的螺旋形会不一样长?(粗细不同)提问:让你剪出一条长长的细细的螺旋形你会怎么剪?老师小结:一条长长的螺旋形要细细的剪,剪的时间长一点,不要剪断。
三、第三次操作:1.观察并讨论如何变出长长的螺旋形。
2.提出比赛要求,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螺旋形,评出冠军。
4.观看PPT5.我们刚刚认识了螺旋形,那我们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和螺旋形差不多的形状?(螺丝玩具、螺丝钉、电话线、电灯)总结:原来,在同样大的纸片上,小朋友在剪的时候,剪得越细,螺旋形就会变得越长。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时用其他形状的纸片剪出螺旋形。
大班艺术活动纸圈变变变教案反思

大班艺术活动纸圈变变变教案反思1. 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纸圈变变变活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艺术活动,通过剪纸和折纸的组合,让幼儿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并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对一次大班纸圈变变变教案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2. 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2.2 活动过程1.导入:播放与纸艺相关的音乐,引发幼儿对纸艺的兴趣;2.讲解纸圈变变变活动的规则和步骤,示范如何剪纸和折纸;3.分小组进行活动,每个小组一名教师指导;4.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进行纸圈变变变的创作;5.展示和分享成果,鼓励孩子们互相欣赏和赞赏。
2.3 教师角色•引导者:引导幼儿理解活动规则和创作方式;•观察者:观察幼儿的表现和进展,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鼓励;•记录者:记录幼儿的创作过程和成果,为后续教学反思提供参考。
3. 活动反思3.1 教学效果这次纸圈变变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了出色的创造力,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出形象各异的纸艺作品。
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他们在剪纸和折纸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专注和细致,进而培养起观察力和耐心。
3.2 存在的问题然而,在这次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活动前的导入环节欠缺一些趣味性,没有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部分可以选择与纸艺相关的故事或视频,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进入角色。
其次,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个别指导不够,导致一些孩子的创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个别适应性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活动时间过短,有些孩子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自己的作品。
下次活动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创作空间。
3.3 改进方案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方案:•导入部分:寻找与纸艺相关的故事、视频或图片,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引发幼儿的兴趣;•教师指导:针对孩子们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多的个别指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活动时间:适当延长活动时间,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创作空间和时间。
大班艺术活动纸圈变变变教案反思

幼儿反馈情况
幼儿对纸圈造型的创意表现 幼儿对纸圈变变变的兴趣程度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喜爱程度和感受
幼儿作品展示
介绍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 进步
分享幼儿对活动的感析幼儿作品中的创意和亮 点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 点
针对教师自我反思的改进建议
提升教学技能:通过参 加培训、观摩优秀教师 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增强互动性:增加 与学生的互动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注重评价反馈:及时 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不断反思总结:定期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结经验教训,不 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 法和策略。
对未来类似活动的建议
增加互动环节:通过游 戏、问答等方式增强与 幼儿的互动,提高幼儿 的参与度和兴趣
多样化材料:提供多种材 料和工具,让幼儿能够尝 试不同的创作方式,培养 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 年龄段和能力的幼儿,提 供不同难度的活动,让他 们能够在自己的水平上得 到发展
强化教师指导:加强对教 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 师的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为幼儿提供更好的艺术教 育
汇报人: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幼儿兴 趣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 标
教学方法是否需要改进或调整
自身表现是否满意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学生参与度是否高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需要改进的地方
纸圈变变变教案的设计需要更加完善,增加更多的创意和互动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需要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纸片变变变》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纸片变变变》教学目标:1. 了解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纸的变形原理。
3. 能够运用纸的变形原理设计出创意作品。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生能够掌握纸的变形原理。
3. 学生能够动手设计创意作品。
教学准备:1. PPT 资料。
2. 纸片和其他材料(剪刀、胶带等)供学生动手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纸的奇妙变化体验!你们能想象纸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吗?2. 提问:你们了解纸的性质吗?纸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认识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轻、薄、柔软、可折叠等。
化学性质:可燃烧等。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通过 PPT 呈现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进行解释。
2. 介绍纸的变形原理:纸的变形原理主要有折叠、卷曲和剪切三种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改变纸的形状和结构,使纸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纸片和剪刀等工具。
2. 让学生自由发挥,使用纸的变形原理设计创意作品。
可以是纸艺品、简单的机械结构,也可以是纸的变形装置等。
3.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创意作品,并分享设计过程和心得体会。
2. 让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建议,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总结各组作品的特点和优点,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变形原理。
2. 帮助学生认识到纸的可塑性和创意性,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将今天设计的创意作品制作成作品集,并写一段简短的自我评价。
2.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资料,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和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本堂课强调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纸的变形装置,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详案:纸圈变变变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详案:纸圈变变
变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生活在农村中的孩子,周围有许多丰富的自然资源。
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资源,引导幼儿动手操作,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变废为宝。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涂色纸圈、毛线、小石子、高粱杆、饮料瓶、烟盒、安全剪刀、白乳胶、透明胶带、双面贴、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孩子们,今天活动室里有变化吗?这些漂亮的装饰都是用纸管下脚料-纸圈做成的。
你们也来做一做吧。
二、我来试一试
1、出示纸圈瞧,这些漂亮的纸圈
2、幼儿动手老师:你想做什么呢?快来试一试吧。
(1)小伙伴之间可以互相合作。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
三、比比谁做的好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比一比谁做的好.
四、拍照留念幼儿手拿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
活动延伸:幼儿玩滚球游戏
活动反思:
农村的幼儿没有大城市幼儿那些花花绿绿的玩具,他们拥有的是大自然的赐予。
山山水水、花鸟鱼种,这些朴实无华的事物,孕育了幼儿纯洁美好的心灵。
这次活动,我让幼儿利用熟悉的纸圈,进行创作。
并且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平等参与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自由表达和创作的乐趣!。
大班科学纸片变变变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纸片变变变教案通用经过深度优化后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纸片变变变》,内容主要涉及三个部分:是纸片的认知,是纸片的变形探索,是创意纸片艺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纸片的基本特性。
2.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并实践纸片的各种变形方法。
3. 培养观察、动手、创新的能力,以及合作和分享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纸片的特性和基本变形技巧。
难点:如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纸片艺术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类型的纸片、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片、剪刀、胶水、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带来的纸片,并讲述纸片的来源和特性。
2. 纸片认知:通过观察、触摸不同纸片,让学生感知纸片的质地、颜色、厚度等特性。
3. 纸片变形探索:教师示范如何折叠、剪裁纸片,学生跟随尝试,观察纸片的变化。
4. 创意纸片艺术:基于对纸片的了解和变形技巧,学生进行创意纸片艺术创作。
5. 作品分享: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纸片特性 + 变形方法 + 创意制作七、作业设计1. 描述纸片的特性,并思考如何通过变形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2. 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以及如何将纸片艺术化。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对纸片有了深入的了解,创作过程中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但同时,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时,仍过于依赖教师的示范,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九、拓展延伸1. 组织纸片艺术作品比赛,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2. 邀请家长参与,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运用纸片进行创作,培养观察、动手、创新的能力。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实验。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纸张的弹性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张的弹性,知道纸张可以通过折叠、扭曲等方式改变形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纸圈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纸圈的制作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纸张的弹性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纸圈的变化,学会制作神奇的纸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张、剪刀、神奇的纸圈实验视频。
2. 学具:每人一张白纸、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神奇的纸圈实验,引发幼儿兴趣。
(2)请幼儿观察纸圈的变化,引导幼儿讨论:纸圈为什么会弹起来?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纸张的弹性原理,引导幼儿了解纸张可以通过折叠、扭曲等方式改变形状。
(2)教师示范制作神奇的纸圈,讲解注意事项。
3. 动手操作(15分钟)(1)幼儿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独立制作神奇的纸圈。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2)教师点评幼儿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2)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纸圈,还有哪些物品具有弹性?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纸张弹性原理3. 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神奇的纸圈,并观察其弹性。
2. 答案:(1)将纸张剪成一个长条形。
(2)将长条形纸张扭曲成圈状。
(3)用双面胶固定纸圈的两端。
(4)用手轻轻挤压纸圈,观察其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神奇的纸圈表现出浓厚兴趣,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讲解纸张弹性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艺术教案:纸圈变变变
设计意图:
生活在农村中的孩子,周围有许多丰富的自然资源。
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资源,引导幼儿动手操作,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变废为宝。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涂色纸圈、毛线、小石子、高粱杆、饮料瓶、烟盒、安全剪刀、白乳胶、透明胶带、双面贴、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孩子们,今天活动室里有变化吗?这些漂亮的装饰都是用纸管下脚料-纸圈做成的。
你们也来做一做吧。
二、我来试一试1、出示纸圈瞧,这些漂亮的纸圈2、幼儿动手老师:你想做什么呢?快来试一试吧。
(1)小伙伴之间可以互相合作。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
三、比比谁做的好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比一比谁做的好.
四、拍照留念幼儿手拿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
活动延伸幼儿玩滚球游戏活动反思:
农村的幼儿没有大城市幼儿那些花花绿绿的玩具,他们拥有的是大自然的赐予。
山山水水、花鸟鱼种,这些朴实无华的事物,孕育了幼儿纯洁美好的心灵。
这次活动,我让幼儿利
用熟悉的纸圈,进行创作。
并且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平等参与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自由表达和创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