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苗事件看中国公共卫生管理问题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疫苗事件看中国公共卫生管理问题研究报告
自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件曝光以来,疫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而引发了对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问题的思考。对此进行研究,以便更好的了解疫苗事件与中国公共卫生管理问题的关联。
一、疫苗事件现状
1.自身状况
山东省食药监局发布《关于庞某等非法经营疫苗案有关线索的通告》,公布了向涉案庞某等提供疫苗及生物制品的上线线索107条,以及从庞某等处购进疫苗及生物制品的下线线索193条,共300名买卖疫苗人员,非法疫苗流向全国24个省区市。
经食药监管部门核查得知该疫苗并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运输、保存,脱离了2℃-8℃的恒温冷链,已难以保证品质和使用效果,注射后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
2.对社会的影响
山东疫苗安全事件让一些家长选择不再带孩子接种疫苗。大家的恐慌不仅停留在心里层面,还进一步影响了行为。
居住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家长们受这次事件的影响较小,他们更敢给孩子打疫苗、更倾向于谨慎地选择疫苗、更有机会带孩子去
国外打疫苗,居住环境的优越和经济上的满足给他们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农村的家长们没有这样的条件,而且此次事件中的问题疫苗主要流入了农村和乡镇,因此相对于大城市的家长,他们表示不再带孩子打疫苗的比例更大。
大家对这次疫苗安全事件的恐慌更多的来自于“后怕”和对未来的担忧,前者让大家对自己曾经注射的疫苗是否安全产生了怀疑,后者让大家对疫苗的流向、事件的追责更加重视。
二、从疫苗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
1.中国公共卫生管理监管力度缺失
相关部门存在监管漏洞,监管不到位。毒疫苗能够流向全国二十多个省,在整个疫苗的生产、流通、接种环节存在多个监管漏洞。犯罪分子挂靠有资质的单位就能借此躲避监管进行疫苗生产、运输等活动;疫苗批发企业对从业者疏于审核,有前科人员仍予以重用;制药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员工谋取私利,对外非法出售疫苗;疫苗储存、运输流通没有任何冷藏措施仍能进行;地方疾病监控部门、接种单位不经过正常渠道购买疫苗;疫苗进入卫生系统主管的疾病监控体系后,食品监管部门几乎无从监督。
2.中国公共卫生相关法律建设不完善
市场经济下,许多人为了追逐利益,违背市场规则,缺乏诚信,罔顾法律,钻法律的空子进行非法交易。执法人员监督和执法不严,对此类犯罪行为不够重视,对犯罪分子惩戒力度不够。
3.中国公共卫生医药体制不健全
药品监管体系呈现低效率且不合理局面,药品标准体系不健全,生产经营管理质量规范落实不够。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医疗服务质量差,失职渎职行为严重。存在医疗腐败现象,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等环节谋取私利等。
4.道德缺失
体现在社会主义道德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的缺失。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非法厂商、个别从医人员、医药代表和卫生部门的官员利欲熏心,违背职业道德,背信弃义,不择手段,牟取暴利。
三、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1.完善监管力度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突出重点,完善疫苗全程追溯管理制度,规定国家建立疫苗全程追溯制度,相关企业和单位应记录疫苗流通、使用信息,实现疫苗最小包装单位的全程可追溯;对包装无法识别、来源不明等情形的疫苗,要如实登记并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由监管部门会同卫生主管部门监督销毁。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2.突出法律的作用
着力完善第二类疫苗的销售渠道、冷链储运等流通环节法律制度,建立疫苗全程追溯法律制度,加大处罚及问责力度,坚决保障接种安全。加大处罚及问责力度,对未在规定的冷藏条件下储运疫苗等严重违法行为提高罚款额度、增设禁业处罚,增加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主
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的规定,并完善与刑事责任的衔接。
3.加强药品监管
药品监管应该制定更加明晰和活跃性的政策,从监管向治理转变,这也就意味着,在监管过程中国家应该向社会、市场分权,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治理框架。加强对基层药品检查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解决监管检查存在死角盲区问题。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制度并严格执行。
4.加强“三关教育”和人格发展教育
加大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端正人民群众的三关,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朝着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前进。引导人民群众形成健康、积极、向上,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结语
在中国,但凡是坏消息,大致会经历声讨、煽情、问责三个阶段。遗憾的是,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一环“问责”常会因为前两阶段模糊了方向而变得可有可无。疫苗事件引起了民众的恐慌,然而我们应该知道世界上没有能够保护每个接种者、并且对每个人都完全安全的“完美”疫苗;有效的疫苗也可能产生某些副反应,只是这些副反应大多轻微且很快消失。公众或许会有“零容忍”的想法,但事实上“零风险”不存在,风险只能被削减,但不能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