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污染防治_十二五_战略与政策框架_马乐宽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

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

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

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

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

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

环境保护法制尚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相对滞后。

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十二五环保规划纲要

十二五环保规划纲要

马鞍山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第一章总论................................................................................................................. - 2 - 指导思想................................................................................................................. - 2 - 编制原则................................................................................................................. - 3 - 编制依据................................................................................................................. - 3 - 规划范围和时限..................................................................................................... - 4 - 规划目标及任务..................................................................................................... - 4 - 第二章“十一五”环境保护回顾及“十二五”环境保护形势分析 ........................... - 6 - 第一节“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 6 - 第二节“十二五”环境形势分析......................................................................... - 9 - 第三章“十二五”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 11 - 第一节水污染防治规划................................................................................... - 11 - 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 19 - 第三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 23 - 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 27 - 第五节“十二五”生态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 31 - 第六节特征因子污染防治规划....................................................................... - 34 - 第七节辐射环境保护规划............................................................................... - 36 - 第八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规划....................................................................... - 38 - 第四章重点领域与重点项目................................................................................... - 43 - 第一节重点领域............................................................................................... - 43 - 第二节重点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精品(环境管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精品(环境管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2010-12-07 14:47 来源:环保部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为指导《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农业部联合编制了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巢湖和滇池8个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规划大纲”)(见附件一至八),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规划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省(区、市)具体情况,以水质改善为核心,依据各流域“十二五”水环境治理目标,制定优先控制单元综合治理方案,组织骨干工程项目并明确责任主体,协助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

请各省(区、市)参照规划大纲的要求按流域编制本辖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力争于2010年年底前完成本省规划编制工作。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王谦联系电话:(010)66556263传真:(010)66556264附件:1.《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2.《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3.《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4.《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5.《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6.《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7.《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8.《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主题词:环保流域规划大纲通知抄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局)、农业厅(委、局、办),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水务局,重庆市建委、市政管委,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国家给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本报北京12月21日讯记者陈建辉刘松柏从今天闭幕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获悉:国务院已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7大主要目标,提出优先实施8项重点工程。

《规划》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

《规划》提出,要从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等3方面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水环境质量、多种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土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监管等突出环境问题;从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推进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健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

《规划》要求,为把“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积极实施各项环境保护工程(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优先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工程、农村环保惠民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工程、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工程、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及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

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确保工程投资到位。

工程投入以企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主,中央政府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支持。

要定期开展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提高投资效益。

《规划》还明确,地方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

2013年底和2015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

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

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

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

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

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1.25•【文号】环发[2013]13号•【施行日期】2013.0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3]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环境保护部2013年1月25日附件: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目录一、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以来工作进展(二)主要问题(三)挑战与机遇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监管水平(四)强化国家及区域生态功能保护四、重点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完善法规制度(二)推动部门协调联动(三)完善生态保护政策(四)加大生态保护投入(五)加强科技支撑(六)促进公共参与附表“十二五”生态保护重点工程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加强我国生态保护工作,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以来工作进展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十一五”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综合治理措施,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态势趋缓,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现改善的势头。

国家水污染防治_十二五_战略与政策框架_马乐宽

国家水污染防治_十二五_战略与政策框架_马乐宽

中国环境科学 2013,33(2):377~383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马乐宽,王金南,王东*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 100012)摘要:为对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宏观部署提供支持,在剖析水污染防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十二五”形势,明确了“十二五”总体定位,提出了包含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在内的目标指标体系,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设计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等6项战略任务,制定了基于“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实施分级防治和分类指导的空间战略,较全面地列出了保障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从而描绘出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战略与政策框架,可为“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等工作及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战略;政策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3)02-0377-07The strategy and policy framework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MA Le-kuan, WANG Jin-nan, WANG Dong*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eijing 100012,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3,33(2):377~383Abstract:In order to support the decision-making 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we proposed a strategy and policy framework in this paper. We first clarified the connot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hen analyzed the situation, suggested the objectiv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indicators, designed six major tasks in the light of the “reducing the total amount of pollutants discharged – improving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 preventing risks” guideline, proposed a spatial system of “watershed – control area – control unit” for arranging the detailed projects, and listed the necessary policies, statutes and rules for promoting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his framework can serve as reference for planning of and decision-making 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Key words:water pollution control;the twelfth five-year;planning;strategy;policy战略作为指导全局的谋略,其研究在各个领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初期,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战略研究即已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1,2],围绕太湖[3]、滇池[4]等重点流域或区域的水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也相继展开,针对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探讨针对性的对策.在国家层面,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研究编写了《国家环境安全战略报告》,提出了保障水环境安全的战略目标和措施;2005年,召开了以“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战略”为主题的国际环境论坛,水环境战略是三大专题之一[5];2007年,启动了“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项目,2011年形成8卷的研究报告.国外单纯研究水环境保护战略的论文相对较少,主要涉及工业行业水污染控制[6]、跨界协调机制[7]、规划编制技术[8]等相对具体的问题,但其战略思想可通过其规划来体现.如美国的水环境战略规划主要是强调目标与措施的针对性,以保障清洁安全的水为目标,针对国家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和湿地等建立了详细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TMDL(最大日负荷总量)计划等针对性措施[9].欧盟2000年出台的水框架指令(WFD)强调流域综合管理的思想[10],其目标是在2015年时使欧洲水体达到“良好状态”的目的;其重点放在目标上而不是方法和标准上,这样就允许各成员国开发综合的和创新的方法来实现目标;成员国必须确定自己所属的流域以及流域内的地块,然后以6年为规划期制定流域管理规划.总体来看,由于战略研究所针对的“全局”收稿日期:2012-06-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9006)责任作者, 高工, wangdong@378 中国环境科学 33卷不同,战略具有不同的尺度:在空间尺度上,既可以针对全国,也可以针对某一流域或区域;在时间尺度上,既可以是短期(如5年)也可以是中长期;在涉及领域方面,既可以涵盖水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也可以针对某一领域的问题(如某一行业水污染控制)进行研究.因此,尽管各种研究成果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但是面对不同的“全局”,通常都需要重新分析研究.水污染防治是我国水环境保护的主战场.从“九五”开始,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即以流域为单位,以重点流域为核心,与国家“五年计划”的时段相匹配,编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五年规划,指导全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按此工作机制,在每个五年计划之初,开展未来5年的全国水污染防治战略十分必要,它可以为未来5年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乃至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宏观布局提供重要参考.“十一五”期间, 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规划到省、任务到省、目标到省、项目到省、责任到省的原则[11],明确了地方政府对当地水环境质量负责,水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环境形势均发生了变化,需要研究提出新的战略框架.为此,本文主要采用“压力-状态-响应”的分析模式[12],在深入分析水污染防治内涵和形势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时期的防治目标及指标、重点任务、空间布局、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水防治的战略与政策框架,以期为管理决策等相关部门提供参考.1“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战略定位1.1新时期下水污染防治的内涵只有深刻理解了水污染防治的内涵,才能对水污染防治的终极目标(或者说长远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确定不同时期的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因此,明确水污染防治的内涵是研究“十二五”战略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人们对水污染防治内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对水污染的认识主要还是停留在对工业污染的控制,而忽视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流域区域污染源的综合防治[13],环境保护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仍处于从属地位.1996 年《水污染防治法》第一次修订,标志着人们对水污染防治认识的极大提高:水污染防治应从单纯点源治理向面源和流域、区域综合整治发展;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向源头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发展;从浓度控制向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发展;从分散的点源治理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环境保护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逐步上升到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地位,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2006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提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等重要指导思想,深化了人们对水污染防治思路、目标、手段等方面的认识.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出发,提出了“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的指导思想,使得水污染防治的内涵中增加了水生态恢复的内容.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了“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等要求,2012年4月召开的全国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提出了“由以常规污染物为主向常规污染物与高毒性、难降解污染物并重转变、由单一控制向综合协同控制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由总量控制为主向全面改善环境质量转变”四个转变,对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更为明确和细化的要求.归纳起来,作者认为新时期下水污染防治的内涵是以所有污染物为防治对象,以工程、技术、生态、法律、经济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为途径,以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为原则,以全面保障群众健康、恢复江河湖泊生机活力为最终目标,促进2期马乐宽等: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379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中既有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有水生态恢复的要求. 1.2“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形势“十一五”期间,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2010年化学需氧量比2005年下降12.45%,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其中,与2006年相比,2010年重点流域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增加了13.4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了16.9个百分点,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指标改善了30%.同时,部分流域和区域水生态开始恢复,例如松花江流域野生鱼类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东方白鹳等珍贵水禽在松花江入黑龙江口的湿地已有稳定的种群栖息;山东淮河和海河流域59条河流实现了“有水就有鱼”.然而,“十二五”时期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部分区域水污染严重,并且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长期积累的问题开始暴露,“偿还旧账”的压力很大.据统计,重点流域2010年仍有23.4%的国控断面和13.9%的国控点位水质为劣Ⅴ类,其中辽河、黄河中上游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海河、巢湖环湖河流、滇池环湖河流和湖体属重度污染;白洋淀为中度富营养,滇池为重度富营养.二是“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艰巨,人民群众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要求更为迫切和严格,要做到“不欠新账”的压力也很大.三是随着石油化工等高污染行业沿江分布的聚集,水环境风险日益凸显,如何保障水环境安全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1.3“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目标及其指标相对于水污染的长期进程,“十二五”水污染防治仅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因此,在制定这一阶段的目标时,要立足于水污染防治的长期进程和当前形势,兼顾防治需求和可达性.从水污染防治目标约束机制来看,目前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已由浓度控制转为总量控制,最终要转为质量控制.但现阶段污染减排还难以确保环境质量同步改善[14],宜采用总量控制约束性、质量改善指导性模式,建立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并重的指标体系[15].因此,结合上述对水污染防治内涵和当前形势的分析,衔接我国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布局,作者认为“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总体定位是以总量控制为约束、以质量改善为指导、推动水污染防治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并重转变,主要目标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二是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三是水生态得以逐步恢复,四是水环境安全得到保障.据此建立“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目标指标体系.1.3.1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总量控制指标是约束性指标,应根据水质超标因子分析,选择具有普遍性、可监测、可统计、减排技术经济合理的指标.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应选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作为全局性的总量控制指标,而对于湖泊流域及水库汇水范围还要增加总氮和总磷指标,同时鼓励不同区域根据自身的主要水质超标因子选择特定的区域性控制指标.1.3.2水环境质量指标“十一五”期间主要以有机污染防治为主,在水质目标制定和评估考核时也主要关注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部分指标,对于以其他指标为主要超标因子的断面,则不能客观地反映水质的真实情况,往往出现评价结果与人们的真实感受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制定“十二五”时期的水质目标时,建议选择《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6]表 1 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以强调水质的全面改善.由于“十二五”时期是质量改善指导模式,在确定各指标的具体目标值时,不宜直接根据功能区水质要求来确定,而是要在充分分析水质改善可达性的基础上来确定.1.3.3水生态指标从水污染的需求来看,全面保障群众健康、恢复江河湖泊生机活力是长期的目标;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提出了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近期目标中也包含了水生态恢复的内容.而从当前形势和可达性方面来看,“十一五”期间部分区域水质显著改善,水生态380 中国环境科学 33卷已经有所恢复.因此,“十二五”时期的水污染防治目标应包括水生态恢复的内容,以推动水污染防治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并重的格局转变.水生态指标是指导性指标,“十二五”时期可考虑仅对水质较好、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区域提出水生态恢复要求,而不必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指标.在指标选择上,考虑到目前水生态监测能力的制约,建议可选择鱼类、鸟类等水生动植物的种数等便于计量的指标.对于水环境安全方面,由于目前难以建立便于定量化监测和管理的指标,因此在目标中仅作定性要求,在重点任务中落实.2“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任务2.1“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根据对“十二五”时期防治形势和目标的分析,确定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十二五”时期的工作重点.其中,削减总量是应对“十二五”经济增长压力、做到“不欠新账”的主要抓手,针对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实施严格的减排,可以促进一大批水体水质改善.改善质量一方面是对削减总量的补充,对总量控制指标之外的区域性特征污染物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推进水质全指标改善;另一方面,还包括对历史遗留污染的治理,体现“多还旧账”的要求.考虑到“十二五”时期水环境风险日益凸显,水污染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以往的防治成果付诸流水,而且治理的难度和成本也很大,还可能对人们的健康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防范风险、保障水环境安全也是一个重点.这样,“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构成了“十二五”时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线.需要说明的是,水生态恢复也是防治目标之一,尽管在“十二五”时期主要是从部分区域逐步开始恢复,其重要性相对前三者较弱,但也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2.2“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具体任务围绕“十二五”时期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即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主要应细化落实六项任务(图1):保障人们饮水安全、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恢复和风险防范.如果说水污染防治是一套“组合拳”,那么各项任务就是构成“组合拳”的基本招式.在水污染防治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特征,灵活运用、有机组合这些基本“招式”,构建针对性的综合防治体系.城镇污水处理防范图1 “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任务体系Fig.1 Strategic tasks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Twelfth Five-Year”2.2.1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主要是在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基础上,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活动,解决人为污染引起的超标问题,防范保护区上游及径流补给区内高污染高风险行业和交通流动源风险,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提高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应急能力,切实保障人民饮水安全.2.2.2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主要从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对超标排放和超总量排放的企业、直排干支流的化工企业、排放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量.另一方面,要提高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水平,鼓励企业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集中建设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提高企业中水回用比例,从末端上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量.2.2.3系统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充分发挥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效益;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根据2期马乐宽等: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381受纳水体功能要求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和执行相应的排放标准;加强污泥安全处置,加大污泥资源化和综合利用力度,同时不断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尤其是海河等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流域;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加强进出水的监督,注重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确保已建设施稳定运行.2.2.4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根据土地消纳能力合理确定养殖规模,以资源化利用为指导原则,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通过推行生态养殖、在重要湖库水体取缔网箱养殖等措施不断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调整种植结构和空间布局等手段,逐步减少种植业污染物产生;采用沼气池建设等资源化利用手段,解决农村粪便、生活垃圾等污染,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船舶废弃物接收站点、船舶生活污水岸上接收站点和化学品运输船舶洗舱基地建设等手段,加快实施船舶流动源污染防治.2.2.5积极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水污染防治由治理为主向治理与生态恢复并重的历史性转变因地制宜利用支流河口及河流入海口的开敞河势、回水区等自然条件建设规模化湿地,恢复河岸带植被,保障河道生态需水量,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实施退田还湖,有效保护和改善水生动物及迁徙性鸟类的生境,加强水生态监测、评估和预警,加强蓝藻水华防治,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加强水库消落区的管理,进一步强化水域清漂工作,促进水库生态系统健康.2.2.6提升流域风险防范水平增强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的工作能力和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水环境质量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强化日常监察执法,整治环境违法行为,排除安全隐患,完善环境风险防范相关技术政策、标准、工程建设规范等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和处置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物资保障体系,依法科学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3“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空间战略战略任务主要是针对水污染中的主要问题而制定的针对性措施.从水污染防治总体战略的层面来看,还要考虑这些措施如何在空间上部署.因此,空间战略也是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现水污染空间分异[17]和便于水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本文建议建立“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的三级分区体系,作为水污染防治战略任务空间布局的基本框架,并实施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如图2所示.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子单元目标、任务逐层分解落实优先单元一般单元水质维护型水质改善型风险防范型图2 “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空间战略Fig.2 Spatial strategy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Twelfth Five-Year”3.1建立分区防治体系,细化落实水污染防治任务在“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中,流域决定了产汇流以及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本格局,是最高层次的空间单元;该层面重点把握水污染防治的宏观布局,明确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和方向,协调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各行政区的防治工作.控制区边界一般是省级行政区边界与流域边界相切割而确定,该层面重点落实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和任务;而控制单元则是根据流域内不同区域具体水环境特征而划分,针对更为具体的水环境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水污染防治取得实效.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单元下面可进一步划分控制子单元.可以看出,这一分区体系既有利于遵循水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客观规律、识别不同区域的水污染特征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又有利于行政部门开展382 中国环境科学 33卷管理工作,因而具有突出的优点.3.2实施分级防治,突出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据初步统计,松花江等8个重点流域中,76.4%的劣Ⅴ类断面集中在面积占30.6%的区域.因此,“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在控制单元中,可综合考虑水体敏感性、水环境问题重要性、排污量大小、水体受污染程度、环境风险强弱等因素,进一步划分为优先控制单元和一般控制单元,实施分级防治.优先控制单元是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承担着流域总量削减、水质改善和风险防范的主要任务,要加大投入,制定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方案,力求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3.3开展分类指导,探索水污染防治新模式根据不同区域的水污染特征将其适当归类,对各类区域制定一般性的防治思路,可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有利于探索建立一些有效的防治模式.根据各控制单元水污染状况、水环境改善需求和水环境风险水平,可将控制单元分为水质维护型、水质改善型和风险防范型3种类型,实施分类指导.其中,现状水质较好的控制单元,要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重点实施水源涵养、湿地建设、河岸带生态阻隔等综合治理工程,维护良好水环境质量.现状水质较差的控制单元,可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城市水体和重点支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风险较大的控制单元,应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着力降低资源能源产业开发的环境风险,加强沿江化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提高风险防范水平.4“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政策框架从水污染防治总体战略的层面来看,如何组织相关人员和力量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需要一套有效的政策制度,因此本文进一步对“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框架进行探讨.首先,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主要涉及到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企业和公众,其中,地方各级政府是水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环保、水利等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企业要履行治污责任,公众要积极参与和监督.相应地,需要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水污染防治规划考核制度、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水环境信息共享与公开等制度,将各方力量凝聚成强大的合力.其次,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规、标准,创新环境政策,包括总量控制、饮用水源保护、水功能区管理、排污许可证、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方面,以便为环境执法提供依据,并形成一批长效机制.此外,还要注重科技研发,加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提高治污水平,因此需要出台相应的引导和鼓励政策.上述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本明确了水污染防治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可有力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5结语“十二五”时期,建议我国水污染防治建立“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实施分区、分级和分类管理,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重点实施保障人们饮水安全、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恢复和风险防范6大战略任务,完善目标责任制、部门联动及公众参与等政策制度,持续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逐步恢复水生态健康,加强防范水环境风险,推动水污染防治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并重转变,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重点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及实施工作中,建议以“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为基础,根据不同区域的水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因地制宜确定水污染防治目标,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参考文献:[1]方子云.保护水环境的战略问题 [J]. 人民长江, 1983,(5):34-39.[2]阎鸿邦.水环境保护新战略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 1994,14(5):335-340.[3]Yang S Q, Liu P W. Strategy of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inTaihu Lake and its effects analysis [J]. Journal of Great Lakes Research, 2010,36(1):150-158.[4]Chen J N, Zhang T Z, Du P F. Assessment of water pollution。

十二五我国巨资投入水污染防治

十二五我国巨资投入水污染防治

“十二五”我国巨资投入水污染防治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严循东
2012年5月19日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水利部17日联合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

“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投入预计将从“十一五”期间的3000亿元增至5000亿元。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表示,《规划》将重点流域划分为315个控制单元,其中确定了118个优先控制单元和197个一般控制单元,实施分级防治。

同时,确定了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五类项目。

“《规划》筛选了骨干工程5998个,估算投资约3460亿元。

其中优先控制单元制骨干工程项目3745个,占项目总数的62.4%。

”赵华林说。

这3460亿元中不含对丹江口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投入。

“我们将一如既地对符合中央投资方向的任务,在现有的投资渠道中继续予以支持。

根据《规划》,地方政府对辖区内水资源质量负总责。

各级政府要拓宽资金渠道,发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渠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黄微波处长说。

财政部经建司夏喜全处长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规划》实施。

目前,中央政府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直接投入一年300多亿元,比“十一五”初期30多亿元的水平提高了10倍左右。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1.01•【文号】环发[2011]129号•【施行日期】2011.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为指导和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环境保护部“十二五”规划总体安排中关于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相关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附件:“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目录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基本情况(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1、主要进展2、存在问题(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1、主要进展2、存在问题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主要目标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1、做好《环境保护法》修订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3、推动环保行政法规进程4、加快环保部门规章步伐5、积极参与其他领域立法6、大力支持地方环保立法7、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8、开展环境立法后评估9、探索环境司法保障机制10、创新环境立法模式(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1、推动现有税制“绿色化”2、完善环保收费制度3、改革环境价格政策4、深化环境金融服务5、健全绿色贸易政策6、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7、构建生态补偿机制8、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环保政策9、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10、推进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二)加大经费保障(三)建设人才队伍(四)强化培训宣传(五)扩大公众参与为指导和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环境保护部“十二五”规划总体安排中关于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框架

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框架

66%.
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统筹考虑重点流域、近岸海域、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兼顾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在“水、气、土壤”专项规划中体现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的系统集成。

以总量控制为主线,按照环境质量响应、技术可达可控、经济可承受综合分析、编制基础条件具备、保障措施可行、全面可达的总量控制实施计划
以工业污染全防全控为主攻方向,编制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以工业污染全防全控为主攻方向,编制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主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等规划,确保环境安全。

编制生态保护、农村环境整治和国际履约等规划,力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体现国家环境与健康发展要求,强化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谋划环境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监测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国家环境监管和应急能力,体现规划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先导性和引领作用。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2010-12-07 14:47 来源:环保部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为指导《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农业部联合编制了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巢湖和滇池8个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规划大纲”)(见附件一至八),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规划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省(区、市)具体情况,以水质改善为核心,依据各流域“十二五”水环境治理目标,制定优先控制单元综合治理方案,组织骨干工程项目并明确责任主体,协助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

请各省(区、市)参照规划大纲的要求按流域编制本辖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力争于2010年年底前完成本省规划编制工作。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王谦联系电话:(010)66556263传真:(010)66556264附件:1.《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2.《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3.《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4.《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5.《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6.《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7.《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8.《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主题词:环保流域规划大纲通知抄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局)、农业厅(委、局、办),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水务局,重庆市建委、市政管委,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水利部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国家给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

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

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
返回
1.优势
跨省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
新安江是我国实施跨省大江大河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的首个试点,面临着 上下游之间利益如何平衡、监测指标和标准如何制订、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如 何搭建等诸多“瓶颈”。
生态补偿机制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补偿依据、补偿要素、补偿范围、补偿 标准、补偿支付模式等内容,其中补偿标准即补偿计价是生态补偿的重点。 应从保护成本与发展代价、水环境质量有偿使用两个层面,构建不同水资源 利用方式、不同经济地区对社会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模式,建立一套污染赔 偿和生态补偿评估方法的技术规范和指标体系。
中国目前统计濒危
和灭绝的物种绝大
多数属于森林中的
野生生物种,它们
的分布区逐步萎缩
,种群数量急剧下
降。
返回
1.优势
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环 境 保 护 部 联 合相关部门开展 了全国重点生物 物种资源调查, 完成了相关物种 编目和调查报告 ,指导31个省( 区、市)开展生 物多样性评价, 生物多样性科研 和监测能力得到 提升。
❖优势
❖ 劣势
❖ 规划目标
பைடு நூலகம்❖ 机遇
❖ 挑战
•1
•2021/3/10
1.优势
总体趋势: “十一五”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 和综合治理措施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保护工作取 得明显成效,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态势趋缓,局部地区 生态环境呈现改善的势头。
1.1区域生态功能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相协调 为生态保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将生态环境监管贯穿于资源开发和
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4.规划目标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2011-4-19 11:28:19简要内容:“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包含3个大的方面:一是确定“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题,二是确定“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线,三是制定落实这个主题主线的实施战略。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主题和“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线确定后,需要以具体的行动部署来落实,这个部署就是“十二五”环境保护的实施战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这其中的“局”字深有含义,它说明人们把未来五年看作是一个有序安排的“局”,是一个经过系统构思的整体,而非任其自然的时间过程。

正因为这样,不久前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作为对我国中长期发展进行谋篇布局的纲领性文件,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各界学习和研究的热点。

“十二五”规划开篇指出:编制规划的目的是“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这说明其具有广泛和深刻的指导作用。

当前,“十二五”环境保护也在紧锣密鼓地谋篇布局。

正在进行中的3件环保工作大事——制定“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发布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就是要对“十二五”环境保护做出战略布局,对此,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南作用。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包含3个大的方面:一是确定“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题,二是确定“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线,三是制定落实这个主题主线的实施战略。

三者合起来,就构成了“十二五”时期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全面图景,即主题+主线+战略=环保新道路。

主题主线定人心■阅读提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决定了整个“十二五”规划具有“民生为重,绿色发展”的取向,是一个指导“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总体要求。

在内容全面而充实的“十二五”规划中,最核心、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论点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对今后5年和更长时间内国家发展的定位。

水专项“十二五”课题划分及进展

水专项“十二五”课题划分及进展

内部资料水专项“十二五”课题划分及进展深圳力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目录2012年课题清单 (6)主题一:湖泊 (10)项目一、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 (10)课题1:太湖流域水环境改善技术整装集成与综合治理方案 (11)课题2:东部浅水湖泊营养物基准标准及太湖达标应用研究 (11)课题3:园区化乡镇工业废水富营养物质深度削减与资源化集成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11 课题4:竺山湾农田种植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 (11)课题5:竺山湾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 (12)课题:6:低污染水生态净化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 (12)课题7: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 (12)课题8:入湖河流水质强化改善关键技术与集成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 (12)课题9:竺山湾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与功能修复技术集成研究及工程示范 (12)课题10:太湖“湖泛”与水华灾害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12)课题11:太湖流域水资源优化调度技术研究与决策平台 (12)课题12:苕溪流域农村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规模化工程示范 (13)课题13:太湖新城湖滨流域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综合示范 (13)项目二、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 (13)课题1:滇池环湖截污治污体系联合运用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13)课题2:流域入湖河流清水修复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13)课题3:滇池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控制与水源涵养林保护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13)课题4:滇池水体内负荷控制与水质综合改善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13)课题5:滇池草海生态规模修复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13)课题6:外流域补水工程水资源分配利用及湖泊水质改善技术与工程示范 (14)课题7: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总体方案与整装技术 (14)项目三、巢湖水污染控制与重污染区综合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 (14)课题1:重点点源氮磷削减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 (14)课题2:重污染河道旁路净化与河口湿地生态重建技术及工程示范 (14)课题3:巢湖湖滨带与圩区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 (14)课题4:重间歇性重污染入湖河流多源补水及污染削减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14)课题5:巢湖重污染汇流湾区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 (14)项目四、三峡水库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工程示范 (15)课题1:不同水位运行下水环境问题诊断及安全保障研究 (15)课题2:库区小流域磷污染综合治理及水华控制研究与示范 (15)课题3: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 (15)课题4:库区及上游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研究 (15)项目五、洱海水污染防治、生境改善与绿色流域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 (15)课题1:全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与工程示范 (15)课题2:洱海低污染水处理与缓冲带构建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15)课题3:入湖河流污染治理及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16)课题4:洱海湖泊生境改善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16)课题5:深水贫营养湖泊水污染防治技术与示范 (16)项目: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 (16)项目:湖泊疏浚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与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16)项目:水华蓝藻资源化利用技术与产业化基地建设 (16)项目:感知湖泊系统构建关键技术、核心传感器研发及平台建设 (16)项目:西北湖泊水污染防治共性技术及工程示范 (16)主题二:河流 (17)项目一、松花江水污染综合防治与水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及综合示范 (17)2012ZX07201 (17)课题1:伊通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研究 (17)课题2:牡丹江水质综合保障技术及工程示范研究 (17)课题3:阿什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 (17)课题4:下游沿江湿地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17)课题5:松花江石化行业有毒有机物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与设备 (17)课题6:基于水环境风险防控的松花江水文过程调控技术及示范 (17)课题7:松花江水生态风险评价与监控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18)项目二、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 (18)课题1:辽河流域重点工业集聚区节水减排清洁生产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 (18)课题2:辽河流域有毒有害物污染控制技术与应用示范研究 (18)课题3:辽河上游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18)课题4:辽河保护区水生态建设综合示范 (18)课题5:浑河中游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 (18)课题6:太子河典型工业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示范 (18)课题7:河口区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湿地生态修复保护技术集成与示范 (19)课题8:浑河上游水环境生态修复与生态水系维持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 (19)课题9:辽河源头区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研究 (19)项目三、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成套整装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19)课题1:海河北系(北京段)河流水质改善集成技术与综合示范 (19)课题2:海河北系(天津段)河流水质改善集成技术与综合示范 (19)课题3:海河南系子牙河流域(河北段)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集成技术与综合示范 19 课题4:徒骇河、马颊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19)课题5:山前带水库水源地保护与污染控制技术及综合示范 (20)课题6:海河流域河流生态完整性影响机制与恢复途径研究 (20)项目四、淮河流域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20)课题1:贾鲁河流域水质改善综合控制研究与示范 (20)课题2:沙颍河流域农业面源源头控制与集中治理耦合技术研究及综合示范 (20)课题3:淮河流域地表与地下水氮源补排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课题4:淮河流域(河南段)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课题5:淮河流域水质-水量-水生态联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课题6:淮河流域(河南)水污染控制管理与政策关键技术示范研究 (21)项目五、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1)课题1:河南丹库汇水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1)课题2:湖北汉库汇水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1)课题3:中线工程水源区重要污染源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1)课题4:东线江苏段治截导用整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1)课题5:水质水量联合调控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运行示范 (21)课题6: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保障机制研究与示范 (21)项目六、东江流域水质与水生态风险控制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22)课题1:农业集水区域水质与水生态风险控制技术 (22)课题2:工业区排水对水源型河流风险控制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22)课题3:城镇化水源集水区域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22)课题4:东深供水工程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22)项目七、河流环境流量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2)项目八、河流生态治理技术集成与平台建设 (22)项目九、煤化工等行业清洁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22)项目十、典型行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关键材料及设备产业化 (23)项目十一、河流氨氮污染全过程控制整装成套技术设备与产业化 (23)项目十二、辽河流域分散式污水治理技术产业化 (23)项目十三、灌区农业面源及退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整装成套技术与产业化 (23)主题三:城市水环境 (24)主题四:饮用水 (24)主题五: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 (25)项目一: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与污染减排管理技术研究 (25)课题1:流域水生态保护目标制定技术研究 (25)课题2:重点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和四级分区研究 (25)课题3:重点流域优控污染物水环境质量基准研究 (25)课题4:流域生态水量保障与容量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25)课题5: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与控制单元总量控制支撑技术研究 (25)项目二:国家水生态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25)课题1: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26)课题2:流域水生态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 (26)课题3:流域水生态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7)课题4:环境监测信息物联化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27)项目三: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 (27)课题1:流域非点源风险评估与总量减排管理技术研究 (27)课题2:流域水质安全评估与预警管理技术研究 (27)课题3: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体系 (27)课题4:跨境河流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 (27)项目四: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评估体系研究与示范 (28)课题1:铅、汞、砷、铬等重金属典型行业污染综合防治技术评估研究与示范 (28)课题2: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评估研究与示范 (28)课题3:水污染防治技术验证评估体系与信息服务体系应用研究 (28)课题4:国家和流域环境技术评估及推广体系研究与示范 (28)项目五: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综合示范项目 (28)课题1: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管理体系研究与综合示范 (28)课题2: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管理体系建设示范 (28)课题3:辽河流域水环境安全监控与监测体系建设 (28)课题4:辽河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智能化平台建设 (29)课题5: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实施效果评估与流域技术集成 (29)课题6:辽河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控平台 (29)项目六: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集成及综合示范 (31)太湖流域70%地区建立基于控制单元的排污许可证管理体系; (32)课题1:太湖流域(江苏)水生态功能分区与标准管理工程建设 (33)课题2:太湖流域(江苏)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与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 (35)课题3:太湖流域(江苏)水生态监控系统建设与业务化运行示范 (37)课题4:太湖流域(江苏)主要水污染物总量监控与风险预警平台构建及示范 (41)课题5: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及业务化运行 (43)课题6:太湖流域(浙江片区)水环境管理技术集成及综合示范 (43)课题7:太湖流域跨界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与业务化运行 (46)课题8:太湖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示范效果评估与湖泊型流域技术集成推广 (47)项目七:环境监测成套装备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49)主题六、战略与政策 (50)项目一、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产业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50)课题1:国家水环境安全战略若干问题研究 (50)课题2: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50)课题3:水环境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及其示范研究 (50)项目二、水污染控制财税和有偿使用政策示范研究 (50)课题1:水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政策与示范研究 (50)课题2:城镇污水处理税费价格政策及其示范研究 (50)课题3:流域水质生态补偿与经济责任机制示范研究 (50)课题4: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 (51)2012年课题清单主题一:湖泊项目一、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编号:2012ZX07101进展:2011年5月28日—29日,国家水专项办在北京召开湖泊主题“十二五”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议。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生命的源泉。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应对水污染问题,国家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水污染防治战略与政策框架,旨在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战略目标及原则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的目标是,到2020年底,全国50%以上的国土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重点河流水质明显改善,重要湖泊水质稳步提升。

为达成这一目标,制定了以下原则:1. 综合治理:以全过程、综合整治为核心,统筹水源保护、水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形成既综合也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2. 预防为主:强调防治结合,注重源头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后期治理和恢复的负担。

3. 科技先导: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高效节能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

4. 市场机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和公众参与水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的经济政策和激励机制。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明确了以下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1. 提高水污染控制能力:加强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治理,推动污染物达标排放和节约水资源。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

3. 增强水生态修复能力: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高河流和湖泊的自净能力。

4. 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5. 推进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三、政策措施和保障措施为了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措施:1. 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水污染防治工程和科研创新。

2.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手段,引导企业加大水污染防治投入。

3.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支撑,推广应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中国城镇水务十二五发展战略与主要任务摘要

中国城镇水务十二五发展战略与主要任务摘要


万方数据
3.3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升城镇水务设施效益和
技术水平
在“十二五”期间,水专项的两个主题——“饮用
水安全保障”与“城市水污染控制”都有各自的技术 难点和重点发展方向,这些需要重点发展的技术来 自于需求、来自于挑战、来自于国际的经验。
3.3.1
要实现饮用水质安全的多级屏障保护
(1)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首先,我国的湖 库饮用水水源基本是浅水型,必须要在控制浅水型 湖库的饮用水水源富营养化方面取得突破。其次, 要在开放水体水源地保护方面取得突破。再次,要 全面保护和恢复城市湿地。 (2)净水厂水质稳定达标。有机污染是我国 各级城市面临的主要水质问题,部分城市的自来 水还存在着臭和味。新的饮用水标准将在2012 年强制执行,在这之前,净水厂必须不失时机地按 照新标准进行技术工艺改造,来应对水质标准提 高的要求。 (3)供水管网建设、改造和运行安全保障。首 先,要降低管网漏失率。其次,要控制供水管网的 二次污染,这对于减少疾病的流行、百姓的身体健 康直接相关。第三,要实现多水源切换管网的稳定 运行。 (4)水质预警及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现在我 国主要的应急技术针对范围已有一百多种污染物, 但应急覆盖范围还要进一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城镇水行业的技术水平、认知能力、应对措施就 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我国的水污染应急处理技 术的适用性、经济性和设备的配套性都有待改善,更 重要的是,要加强应急供水资源支撑能力建设,包括 快速检测、快速装备、快速应对以及快速消毒处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学/工学博士
仇保兴
将增加近2亿人。与此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地下水 的过度开采,以及水生态环境的改变,可用于城镇供 水的水源地和水量都在持续减少。其次,现有水源 地的水质日趋恶化。再次,我国大多数净水厂现有 处理工艺还不适应提标以后的水质标准。最后,我 国的应急供水体系尚不完善。这些都将给我国的城 镇水务行业工作者们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另外,大多数城市的水质监测能力也非常不完 备,许多地方还缺乏必要的水质监测监管中立机构, 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缺乏针对突发性水污 染的水质快速检验、快速报告、快速应对的机制与 能力。 2.2污水、污泥处理的覆盖率尚低 我国在这方面区域和城乡发展的差距显著。迄 今为止,我国还有61个设市城市、858个县城以及 大部分建制镇没有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各地管 网建设发展很不均衡,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于污水排 放量的增长。另外,还有一项被忽视的却是极为严

“十二五”时期我国水环境保护投融资趋势预测及政策体系构想

“十二五”时期我国水环境保护投融资趋势预测及政策体系构想
用 化 肥 、 药 , 重 了农 村 水 污染 , 活 污 水 、 活 农 加 生 生 垃 圾 长期 得 不 到 妥 善处 理 , 村水 环 境 保 护 刻 不容 农 缓 。而农 村 面 源污染 又是 市场 资本 不愿 意 主动 进入
2 能 源 资源 消 耗 持 续增 加 , 体 承 载 能力 不 堪 . 水 负 荷 。工 业 废 水 处 理 有 效 监 控 的机 制 还 未 完 全 形 成, 目前 我 国主 要 污染 物 排 放 量远 远 超 过 水 环 境 自 净 能 力 。工 业 废 水 排 放 总量 大 且 相 对 集 中 , 己对 地 表 水 体 产生 了普 遍 影 响 ,对 地 下 水水 质 产 生 威 胁 。
“ 二五 ” 我 国 全 面 建设 小康 社 会 的 关 键 时 十 是 期 , 业 化 、 镇 化 进 程 将 加 快 推 进 , 础 设 施 建 工 城 基
入“ 缺位 ” “ 位 ” 象并 存 , 与 越 现 投入 不 足仍 将 是 水环 境 保 护 面 临的 主要 矛 盾 。 当前 , 要对 未来 五 年水 需 环 境 保 护所 面 l 的形 势进 行 客 观分 析 , 明确 今 后一 段 时 期 的 主要 目标 任 务 , 以此科 学 预 测 未来 投 资需 求 和融 资能 力 , 动 建 立 多 元 化 投 融 资 渠 道 , 索 推 探 解 决水 环境 保 护投融 资 缺 口的有效 途径 。
( ) 一 水环境 保 护投 融 资面 临的形 势与挑 战
设 、 态 环 境 建 设 、 会 事 业 发 展 等 蕴 藏 着 巨大 的 生 社
需求增加 , 环境 资 源压 力 日益增 大 。水 环 境 保 护所 面 临
的诸 多 困难 当 中 , 金投 人 不 足 问题 尤 其 突 出 。 因 资 此 , 观分 析 未来 五 年 我 国水 环境 保 护 所 面 临 的形 客

“十二五”规划水利发展八大目标

“十二五”规划水利发展八大目标

“十二五”规划水利发展八大目标水利部部长陈雷24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

“十二五”期间,围绕水利发展八大目标,我国将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

这八大目标是:——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

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建成。

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隐患基本消除,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立。

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0.7%以下。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初步形成,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体系基本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

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全国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

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0万千瓦。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

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基本建立。

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8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国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状况初步扭转。

——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

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基本形成,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水环境受到了严峻的污染,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进步的突出问题。

为了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国家制定了“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与政策框架,旨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二、总体目标“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水环境安全保障有力的体系,打造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水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综合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三、战略与政策1. 加强污染源控制。

制定并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标准,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污染排放监管,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缩减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2. 建立完善的监测与评估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的水污染监测网络,实现对重点水体的实时监测,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水环境评估工作,准时精通各类水污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 推行河湖长制。

通过设立河湖长制制度,明确流域内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加强流域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

同时,推动形成河湖长制“市县村落”全遮盖的格局,确保各级政府对河湖生态环境的保卫承担起责任。

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浇灌技术,降低农业水使用量,缩减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严禁非法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保卫水环境的安全。

5. 推行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

加强水污染防治技术创新研发,推广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加强科技效果推广应用,提高整个社会对水污染防治的熟识和行动。

6. 强化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水污染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力。

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分区方法与实践

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分区方法与实践

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分区方法与实践徐敏;谢阳村;王东;赵越;马乐宽;路瑞【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3(038)012【摘要】流域规划分区管理是国内外流域治理的普遍经验,为逐步改变中国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两张皮”的局面并促进两者的真正结合,阐述了进行流域规划分区的必要性和意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强化了分区、分级和分类防治的策略,构建了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的三级规划分区管理体系,提出了分区原则和方法,明确了流域、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范围及边界的划分方法,将8个重点流域划分为37个控制区、315个控制单元,确定了“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格局.同时筛选出118个重点控制单元,分为水质维护型、水质改善型和风险防范型3种类型,分类制定差异性的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方案,为未来流域的精细化水环境管理奠定了基础.【总页数】4页(P74-77)【作者】徐敏;谢阳村;王东;赵越;马乐宽;路瑞【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相关文献】1.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纲出台 [J],2.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实施效果后评估 [J], 曾思育;曾亚妮;董欣;李广贺3.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实施效果后评估 [J], 曾思育;曾亚妮;董欣;李广贺;4.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设计 [J], 姚瑞华;赵越;王东;吴悦颖;梁涛5.解读《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分区分步治理实现重点突破 [J], 王东;张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期间,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 了较为突出的成果.2010 年化学需氧量比 2005 年下降 12.45%,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 类 的 比 重 提 高 到 51.9%. 其 中 , 与 2006 年 相 比,2010 年重点流域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 类的比例增加了 13.4 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 下降了 16.9 个百分点,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指 标改善了 30%.同时,部分流域和区域水生态开始 恢复,例如松花江流域野生鱼类种群数量有所增 加,东方白鹳等珍贵水禽在松花江入黑龙江口的 湿地已有稳定的种群栖息;山东淮河和海河流域 59 条河流实现了“有水就有鱼”.
二五”总体定位,提出了包含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在内的目标指标体系,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
设计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等 6 项战略任务,制定了基于“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实施分级防治和分类指导的空间战略,
较全面地列出了保障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从而描绘出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战略与政策框架,可为“十
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等工作及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战略;政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3)02-0377-07
The strategy and policy framework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MA Le-kuan, WANG Jin-nan, WANG Dong*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eijing 100012,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3,33(2):377~383 Abstract:In order to support the decision-making 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we proposed a strategy and policy framework in this paper. We first clarified the connot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hen analyzed the situation, suggested the objectiv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indicators, designed six major tasks in the light of the “reducing the total amount of pollutants discharged – improving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 preventing risks” guideline, proposed a spatial system of “watershed – control area – control unit” for arranging the detailed projects, and listed the necessary policies, statutes and rules for promoting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his framework can serve as reference for planning of and decision-making o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Key words:water pollution control;the twelfth five-year;planning;strategy;policy
1 “十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污染防治的战略定位
1.1 新时期下水污染防治的内涵 只有深刻理解了水污染防治的内涵,才能对
水污染防治的终极目标(或者说长远目标)有一 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确定不同时期的阶段 目标和重点任务.因此,明确水污染防治的内涵是 研究“十二五”战略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人们对水污染防治内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 深化发展的过程.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于 20 世 纪 70 年代起步,但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对水污染
战略作为指导全局的谋略,其研究在各个领 现.如美国的水环境战略规划主要是强调目标与
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措施的针对性,以保障清洁安全的水为目标,针对
初期,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战略研究即已引起我国 学者的关注[1,2],围绕太湖[3]、滇池[4]等重点流域 或区域的水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也相继展开,针对 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探讨针对性的对
的认识主要还是停留在对工业污染的控制,而忽 视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流域区域污染源的综 合防治[13],环境保护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仍处于 从属地位.1996 年《水污染防治法》第一次修订, 标志着人们对水污染防治认识的极大提高:水污 染防治应从单纯点源治理向面源和流域、区域综 合整治发展;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向源头 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发展;从浓度控制向浓度 和总量控制相结合发展;从分散的点源治理向集 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转变.进入 21 世纪以来,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环境保护在国家战略层 面上逐步上升到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地位,2005 年 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 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和 2006 年召开的 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明确提出了“让人民 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从 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 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等 重要指导思想,深化了人们对水污染防治思路、 目标、手段等方面的认识.2008 年,胡锦涛总书记 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出发,提出了“让江 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的指导思想,使得 水污染防治的内涵中增加了水生态恢复的内 容.2011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 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和召开的第七 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了“积极探索代价小、 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 出环境问题”等要求,2012 年 4 月召开的全国污 染防治工作会议提出了“由以常规污染物为主向 常规污染物与高毒性、难降解污染物并重转变、 由单一控制向综合协同控制转变、由粗放型向精 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由总量控制为主向全面改善 环境质量转变”四个转变,对水污染防治工作作 出了更为明确和细化的要求.
然而,“十二五”时期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 严峻,突出表现在 3 个方面.一是部分区域水污染 严重,并且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长期积 累的问题开始暴露,“偿还旧账”的压力很大.据 统计,重点流域 2010 年仍有 23.4%的国控断面和 13.9%的国控点位水质为劣Ⅴ类,其中辽河、黄河 中上游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海河、巢湖环湖河 流、滇池环湖河流和湖体属重度污染;白洋淀为 中度富营养,滇池为重度富营养.二是“十二五” 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 然突出,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修复 任务艰巨,人民群众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要求更为 迫切和严格,要做到“不欠新账”的压力也很大. 三是随着石油化工等高污染行业沿江分布的聚 集,水环境风险日益凸显,如何保障水环境安全也 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1.3 “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目标及其指标
究编写了《国家环境安全战略报告》,提出了保 目的;其重点放在目标上而不是方法和标准上,这
障水环境安全的战略目标和措施;2005 年,召开 样就允许各成员国开发综合的和创新的方法来
了以“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战略”为主题的国际 实现目标;成员国必须确定自己所属的流域以及 环境论坛,水环境战略是三大专题之一[5];2007 年, 流域内的地块,然后以 6 年为规划期制定流域管
对具体的问题,但其战略思想可通过其规划来体 责任作者, 高工, wangdong@
378
中国环境科学
33 卷
不同,战略具有不同的尺度:在空间尺度上,既可 以针对全国,也可以针对某一流域或区域;在时间 尺度上,既可以是短期(如 5 年)也可以是中长期; 在涉及领域方面,既可以涵盖水环境保护的各个 领域,也可以针对某一领域的问题(如某一行业 水污染控制)进行研究.因此,尽管各种研究成果 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但是面对不同的“全局”,通 常都需要重新分析研究.
启动了“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项目,2011 年 理规划.
形成 8 卷的研究报告.国外单纯研究水环境保护
总体来看,由于战略研究所针对的“全局”
战略的论文相对较少,主要涉及工业行业水污染 收稿日期:2012-06-15 控制[6]、跨界协调机制[7]、规划编制技术[8]等相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9006)
中国环境科学 2013,33(2):377~383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马乐宽,王金南,王 东*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 100012)
摘要:为对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宏观部署提供支持,在剖析水污染防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十二五”形势,明确了“十
归纳起来,作者认为新时期下水污染防治的 内涵是以所有污染物为防治对象,以工程、技术、 生态、法律、经济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为途径,以 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为原则,以全面保障群众 健康、恢复江河湖泊生机活力为最终目标,促进
2期
马乐宽等: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3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