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 章大纲考点提炼题型及解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考试版)
●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社团(1、2节)(2—4章)●1927-1937 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3、4节)(5—10章)●1937-1949 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5、6节)(11—12章)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1 、文学革命的背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新文化运动《新青年》●2、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易卜生3、文学革命的内容与成就4、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一、文学革命的背景:●(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1、诗界革命:黄遵宪“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小说的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5、白话谴责小说●(二)新文化运动:1、口号:科学与民主(赛先生和德先生)2、阵地:《新青年》●二、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一)胡适:1、《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2、《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3、《易卜生主义》介绍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
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二)陈独秀:1、《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2、《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三)周作人:1、《人的文学》“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2、《平民文学》“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
●(四)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五)其他倡导者1、钱玄同在文学革命中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2、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增多诗体,重造新韵,分段,使用标点符号等。
3、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六)易卜生: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梳理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1917-1920,新文学萌芽期;②1921-1926北伐前夕,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③1926年春-1927年冬,创作一度沉寂。
2.鲁迅的思想特点:①吸收进化论思想,摒弃“弱肉强食”的消极因素,汲取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②个性主义,汲取尼采“图强”的精神;③改造国民性问题,撕下假面,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④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后,在于创造社、太阳社进行的有关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中,加深了对现实革命斗争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思想更加圆熟。
3.简析《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①艺术表现上,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通过“狂人”形象实现两种创作手法的结合;②狂人首先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使用了现实主义方法;③作品把“反对肉体上吃人”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在狂人的疯话里,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象征性描写,产生“象外之意”。
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想意义:①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总结了辛亥革命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革命对象仍然掌权,民众依然任人宰割;②小说暗示了辛亥革命更深层次的悲剧:革命没有真正唤醒民众,真正的胜利,需要有真的革命者和觉醒了的人民。
社会意义:①作品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②“阿Q精神”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时时警戒。
5.简析阿Q的性格特征。
①雇农,无土地,因而具有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又明显地游手好闲;②受剥削欺压,却受封建正统观念统治,因而思想矛盾,一方面充塞“男女之大防”、造反该杀头的封建正统观念,一方面又调戏尼姑及吴妈,向往革命;③最鲜明的病态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夸耀过去,吹嘘虚无的未来,以自轻自贱来掩盖失败,以忘却做法宝,受压迫而不觉悟。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领会“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领会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及其意义,掌握“五四”文学社团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重点把握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五四”时期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一)识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6.文学革命论争中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7.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2.“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
3.“学衡派”、“甲寅派”。
4.“文学研究会”。
5.“创造社”。
6.“语丝社”和“语丝文体”。
(三)综合运用1.“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2.“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鲁迅(一)识记1.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2.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3.《狂人日记》发表时间和刊物。
4.《呐喊》和《彷徨》的成书情况和题意。
5.作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的《故事新编》。
6.写于1922—1926年的《补天》、《奔月》、《铸剑》。
7.写于1934—1935年的《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
8.写于1926年,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9.鲁迅杂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鲁迅的思想特点。
2.《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真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笔记
习题
复习
现代文学 史
习题
笔记
第章
现代文 学史
教材
中国
题
创作
第版
真题
现代
笔记
文学
典型
地位
内容摘要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外在改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 变化。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 运动的正式兴起。 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 两个阶段。 文学研究会标榜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创造社鼓吹重艺术的浪漫主义 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外在改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 变化。 第一个10年(1917~1927),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3考研真题和典 型题详解
11.2课后习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3考研真题和典 型题详解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3考研真题和典 型题详解
中国现代文学章节复习习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1答:(一)近代知识界的形成:知识分子角色的转换、近代报业的兴起、学会的涌现。
(二)白话的兴起:黄遵宪 (1848~1905)引俗话入诗,宣称“我手写我口”;梁启超(1873~1929) 创制了“新文体”,向着白话文迈出了第一步;裘廷梁(1857~1943)认为“白话为维新之本”,发出了“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三)文学界的观念变革: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变革,首功应归诸梁启超。
他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2答:三界革命是指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文界革命”是指在吸纳西方希腊罗马的雄辩体与英法近代随笔体的基础上,结合魏晋文章的狂放风格,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词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经典章句的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小说界革命”是这是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梁启超充满激情地夸示小说的社会功能,把自古被视为小道的卑贱文体——小说,提到“不可思议”的高度。
第二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1答:八事:一曰,不用典。
二曰,不用陈套语。
三曰,不讲对仗。
文当废骈,诗当废律。
四曰,不避俗字俗语。
不嫌以白话作诗词。
五曰,须讲求文法之结构。
(形式之革命)六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七曰,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
八曰,须言之有物。
(精神上之革命)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2答: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新月社等。
3答:五四文学革命标志着中国旧文学的终结,新文学的诞生,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首先,文学观念的全面更新。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知识点)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意义和初期新文学创作范围较大的问题如背景一般以小题考察,而比较具体的方面一般考大题。
一、背景与意义中国社会从古代、近代向现代转型,中国的有识之士几乎一致地看到: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的健强,是民族的醒悟。
因此,“五四”时期,文学被推至前所未有的地位。
“五四”文学运动有广泛的基础,即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三个变化,即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维新派为主的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真正揭开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崭新的一页,真正体现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交融的眼光,体现了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学又继承、又批判、又创新的文学发展观念。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社会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根本转型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
二、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各种维新思潮的发展,晚清文学呈现了一种繁荣局面。
晚清文学的繁荣,体现了外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
晚清文学显示了一种把文学推向现代化的趋势。
影响:1、文学观念的变化和现代性文学格局的形成,最重要体现在晚清文学明显强化和提高了小说和戏剧这两种文体的地位,明确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为平等并列的四大文体,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这种观念转变,奠定了“五四”新文学整体格局的基础。
2、对翻译文学的高度重视。
1896年-1916年,翻译外国小说800多种,林纾翻译的小说被称作“林译小说”,形成当时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繁荣了晚清当时的文学作品,对“五四”新文学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很大的影响。
3、晚清小说创作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以梁启超为代表提出小说界革命,在艺术上不成功,但因特别追求小说的社会意义,明确反对把小说看作游戏和娱乐,追求它的社会意义,这种追求实际上就是茅盾、叶圣陶等人文学研究会强调为人生服务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四大谴责小说)。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考纲重点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名词解释】(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 年成立于上海。
(2)人物:沈端先、钱杏邨、鲁迅、茅盾、夏衍、田汉等。
鲁迅在成立大会作《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是其纲领。
(3)会刊《新诗歌》。
“两个口号”论争“【名词解释】(1)在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了“国防文学”口号,胡风、冯雪峰为补救其不足,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于是出现了有宗派主义情绪的论争。
(2)鲁迅写了《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主张两个口号并存,并解释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
“左联” 文学活动【简答】(1)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与传播;(2)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3)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4)积极从事创作,鲁迅、茅盾、丁玲等都有出色的成就,同时培养了大批新作家。
茅盾小说及《野蔷薇》的艺术特点【简答】(1)小说均以恋爱为题材,通过对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生活苦闷、寄希望于爱情,而最终又只能在迷惘中盘旋的现实心理状况的描写,表现“追求“与”幻灭“的主题。
(2)艺术价值:借鉴了现代西方文学的表现方法(1)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2)运用环境氛围对人物心理的渲染烘托。
茅盾的创作成就及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贡献【简答】(1)茅盾小说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富于时代色彩,多选择表现社会的重大题材,侧重对社会做全景式摹画。
(2)结构恢宏阔大,具有纵横捭阖的宏大气势。
包含着较强的理念,显示出对社会的冷峻深刻的解剖力。
但有时也会导致其作品艺术性、形象性的不足;(3)遵循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客观地描写和再现现实生活;(4)茅盾的创作成就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茅盾的影响下,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批追随其创作风格的作家,茅盾和这些作家的创作被文学史家称为“社会剖析派小说”。
社会剖析派小说【名词解释】(1)社会剖析派小说,是在茅盾的《子夜》等作品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
我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7,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10,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11,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的意义?1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点?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17,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特点?18,“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19,分析评价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20,分析1927年-193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21,1927-1937年小说创作发展的标志?22,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23,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点?24,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及意义?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或原因)26,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不足?27,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28,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2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33,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34,试析左联的成就(历史功绩或贡献)和缺点(或历史局限性)?3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37,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38,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第二章鲁迅40,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41,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42,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3,试析阿Q性格?4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45,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46,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4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48,试论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及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社会意义?49,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其卓越的语言艺术?50,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51,简述《呐喊》《徬徨》的思想主题?52,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5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5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考纲重点
语丝社【名词解释】(1)“语丝社”创办于 1924 年,因办《语丝》周刊而得其名。
(2)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学衡派【名词解释】(1)1922 年,梅光迪、吴宓等创办《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2)“学衡派”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保守。
(3)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阵营对“学衡派”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驳。
创造社【名词解释】(1)1921 年 7 月成立手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2)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
(3)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带有浓厚的主观个人抒情色彩。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1)1921 年 1 月 4 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2)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十二人发起。
(3)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简答】(1)语丝社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它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因为:(2)《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3)《语丝》的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发表于《语丝》的。
林语堂也在《语丝》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都是现代散文大家,他们拓展了散文的文体,既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又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基本特色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繁荣了新文学的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资料题集(含标准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一、填空题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
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
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其特点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白话文,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2.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3. 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诗歌形式,以北岛、舒婷等人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
4. 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奖项之一,由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
5. 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作家。
二、填空题1.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____》。
(秋)2. 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
(红楼梦魇)3. 老舍的《茶馆》通过北京一个____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茶馆)4. 钱钟书的《围城》描绘了主人公方鸿渐在____与____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婚姻、事业)5.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____的一生。
(福贵)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D)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徐志摩2. 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C)A. 《家》B. 《春》C. 《雾》D. 《秋》3. 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的是(B)。
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孔乙己》D. 《祝福》4.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张爱玲的代表作?(D)A. 《红玫瑰与白玫瑰》B. 《倾城之恋》C. 《金锁记》D. 《边城》5. 下列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C)A. 阿来B. 莫言C. 刘心武D. 余光中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鲁迅的作品?(ABCD)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2. 下列哪些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ABC)A. 《边城》B. 《长河》C. 《湘行散记》D. 《骆驼祥子》3. 下列哪些作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BCD)A. 鲁迅B. 郭沫若C. 胡适D. 陈独秀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红色经典”系列?(ABC)A. 《林海雪原》B. 《红岩》C. 《青春之歌》D. 《平凡的世界》5. 下列哪些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BCD)A. 韩少功B. 阿城C. 贾平凹D. 汪曾祺五、判断题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陈独秀、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文学革命倡导者文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A、浪漫主义B、自然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2、五四时期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写的《荆生》是一篇()A、黑幕小说B、言情小说C、影射小说D、讽刺小说3、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A、弥洒社B、莽原社C、未名社D、沉钟社4、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A、创造社B、新潮社C、新月社D、鸳鸯蝴蝶派5、中国诗歌会是一个()A、以抗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休B、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C、以平民化为目标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D、以诗美为目标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6、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7、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A、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B、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C、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D、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8、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A、沈从文B、梁实秋C、朱光潜D、萧乾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A、茅盾B、周作人C、鲁迅D、朱自清10、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A、范爱农B、藤野先生C、作者“我”D、长妈妈11、郭沫若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是()A、人物形象鲜明B、结构严谨C、现实主义D、主情主义12、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是()A、台静农、废名、许地山、闻一多B、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冰心C、郭沫若、叶绍钧、沈雁冰、郑振铎D、周作人、郁达夫、蒋光慈、徐志摩13、张资平小说《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是()A、反对种族歧视B、反帝反封建C、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D、平民主义14、下列均属于周作人的散文集是()A、《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小河》B、《自己的园地》、《热风》、《泽泻集》C、《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谈龙集》D、《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踪迹》15、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属于前期的两本诗集是()A、《志摩的诗》、《云游》B、《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C、《翡冷翠的一夜》、《云游》D、《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16、李金发实验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诗集是()A、《尝试集》B、《红烛》C、《微雨》D、《昨日之歌》17、在《蚀》三部曲中,曾经怀有教育救国思想的人物是()A、静女士B、方罗兰C、张曼青D、王仲昭18、符合虎妞性格的某一方面的正确表述是()A、愚昧无知B、粗俗刁泼、善玩心计C、固执凶悍D、自信、自尊19、《家》的情节主线是()A、觉慧与父辈(克字辈)的冲突B、觉新对高老太爷的妥协C、觉慧、觉新、觉民等年青人的命运与封建大家庭的矛盾D、觉慧与冯乐山的斗争20、曾树生这个人物出自于()A、《雾》B、《第四病室》C、《寒夜》D、《憩园》21、曹禺剧作《日出》的时代背景是()A、“五四”前后B、30年代初期C、抗战时期D、大革命时期22、1936年,被称为“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的作品是()A、夏衍《包身工》B、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C、丘东平《第七连》D、范长江《塞上行》23、1930年初,殷夫将他1929年以前的诗作65首编为诗集,题名为()A、《放脚时代的足印》B、《孩儿塔》C、《血字》D、《我们的诗》24、沙汀创作的长篇小说是()A、《淘金记》B、《故乡》C、《春明外史》D、《围城》25、鲁迅断言“不容于满洲帝国,但我看也因此当然不容于中华民国”的小说是()A、萧军《八月的乡村》B、萧红《生死场》C、叶紫《丰收》D、吴组缃《鸭嘴崂》26、戴望舒将其1934—1945年间显示诗风变化的25首诗结集,题名为()A、《我的记忆》B、《望舒草》C、《灾难的岁月》D、《旧锦囊》27、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A、《丈夫》B、《长河》C、《边城》D、《湘西》28、小说集《传奇》的作者是()A、庐隐B、丁玲C、苏青D、张爱玲29、《种谷记》的作者是()A、欧阳山B、柳青C、孔厥、袁静D、马烽、西戎30、《漳河水》中克服了好逸恶劳等缺点的妇女是()A、荷荷B、苓苓C、紫金英D、荷荷与苓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各章核心知识点及期末考试真题解析
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各章核心知识点及期末考试真题解析目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各章重点知识整理一 (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各章重点知识整理二 (60)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108)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118)《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各章重点知识整理一绪论一、现代文学的范围与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指起于五四前夕,迄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历史,即从1917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大约三十二年的文学发展历史。
分期1917年到1927年为第一个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为第二时期,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抗战的民主的文学运动的勃兴和繁荣时期。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文学”2.“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3.“现代化的与世界文学相沟通的民族文学”4.“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三、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形式1.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主题现代作家对待现代化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主题的呈现往往充满了矛盾与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复调现象。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现代文学史课后题答案整理考研重点讲解
现代文学史课后题整理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名词解释:《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双簧信事件”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
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
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
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划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重点一、《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题型分析: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来看,《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题型基本不变,我们以11.7考试情况为例,题型大致包括以下五种题型,各题型及所占比值如下:题号题型题量及分值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第二题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第三题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第四题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第五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二、《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重点:说明:我们将知识点按考查几率及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重点、二级重点、三级重点,其中,一级重点为必考点,本次考试考查频率高;二级重点为次重点,考查频率较高;三级重点为预测考点,考查频率一般,但有可能考查的知识点。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包括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及其革命内容。
【P1,二级重点,单选】2、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产生的标志及主要内容。
【P2,一级重点,单选】3、文学革命出现的新文学社团的创社时间、主要成员、文学成就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等)【P13-P18,一级重点,单选、多选、名词】4、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及其代表社团。
【P19-P21,二级重点,单选、多选】5、鸳鸯蝴蝶派的含义。
【P26,三级重点,单选、多选】6、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含义。
【P33,一级重点,单选、名词】7、“京派”的含义。
【P46,二级重点,单选、名词】8、论语派的含义。
【P47,二级重点,单选、名词】9、“自由人”、“第三种人”的含义。
【P49,一级重点,单选】10、“七月诗派”的含义。
【P60,三级重点,单选、名词】第二章鲁迅1、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的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P76,一级重点,简答、论述】2、鲁迅的杂文的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考试重点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XXX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XXX(1879-1942)、XXX(1891-1962)、XXX(1889-1927)、XXX、XXX、XXX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XXX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新青年》反对旧道德、发起新道德;大力介绍自在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退化论。
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发蒙运动。
揭晓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XXX 率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XXX揭晓《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同一”的主张,打出口语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XXX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砥砺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百姓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晦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清楚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XXX揭晓《人的文学》,发起以工钱本的人性主义文学,对胡、XXX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XXX揭晓《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述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XXX主编,体系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我整理现代文学史大纲答案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1、了解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倡导者有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等。
②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
③文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
文体的特点:“务求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
④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裘廷梁。
2、识记《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的创刊时间1915年9月、主编陈独秀,《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3、了解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①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②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③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4、识记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5、识记1918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
6、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
①《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②白话文运动取得了胜利,各种新旧报刊相继采用白话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 章大纲考点提炼题型及解答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单选]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
[单选]“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单选]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简答]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五四”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17年至1920年是新文学的萌芽期,1921年新文学社团出现到1926年北伐战争前夕,是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1926年春到1927年冬,创作一度沉寂。
第二节鲁迅[多选]鲁迅创作于“五四”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曾分别收人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出版的《呐喊》和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的《彷徨》两本小说集中。
[单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简答]《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是外冷内热。
作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Q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夭折的无比痛惜,转化为对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憎恶、鄙视。
二是以讽抒情。
作者以讽刺手法批判了阿Q的落后、麻木和精神胜利法,鞭挞了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把总、“民政帮办”的反动实质,而其讽刺,又贵在旨微而语婉,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
三是形喜实悲。
作品展示了阿Q种种可笑的行径,未庄人的种种可笑可鄙等一出出喜剧,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我们在被那些喜剧场面引得发笑的同时,又总是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作品这种形喜实悲的悲喜剧色彩,正是作品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单选]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
[单选]“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单选]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简答]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五四”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17年至1920年是新文学的萌芽期,1921年新文学社团出现到1926年北伐战争前夕,是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1926年春到1927年冬,创作一度沉寂。
第二节鲁迅[多选]鲁迅创作于“五四”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曾分别收人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出版的《呐喊》和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的《彷徨》两本小说集中。
[单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简答]《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是外冷内热。
作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Q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夭折的无比痛惜,转化为对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憎恶、鄙视。
二是以讽抒情。
作者以讽刺手法批判了阿Q的落后、麻木和精神胜利法,鞭挞了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把总、“民政帮办”的反动实质,而其讽刺,又贵在旨微而语婉,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
三是形喜实悲。
作品展示了阿Q种种可笑的行径,未庄人的种种可笑可鄙等一出出喜剧,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我们在被那些喜剧场面引得发笑的同时,又总是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作品这种形喜实悲的悲喜剧色彩,正是作品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论述]《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
《呐喊》、《彷徨》在创作方法上,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
《孔乙己》、《明天》、《阿Q正传》、《祝福》、《离婚》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而《狂人日记》、《长明灯》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肥皂》、《兄弟》、《白光》等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
在艺术风格上,《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显示出了多样化的特点。
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如《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等)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如《高老夫子》、《肥鸟》等),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如《故乡》、《风波》、《社戏》等)。
在格式±,鲁迅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日记体)的叙述方式;《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断的方式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离婚》则主要写了船上和慰老爷家这两个场面。
这些写法,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述的格式。
在表现手法上,《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
在情节的提炼和设置方面,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与曲折,而是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性格的需要来设置和提炼情节,注意情节的深刻蕴涵。
在塑造人物方面,鲁迅注重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
鲁迅强调写岀人物的灵魂,要“显示灵魂的深”,因此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是以“画眼睛”的方式,通过眼睛这一心灵的窗户来“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
鲁迅在写人物时,还注重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掲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即使“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也能使读者看了人物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此外,鲁迅小说在塑迨人物时,还特别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来加以表现,这种环境大到时代背景,小到人物具体生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氛围,从而使作品对人物性格形成原因的揭未和对人物性格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揭示都得到了强化。
总之,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一方面大胆借鉴了西洋小说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长处,从而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单选]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补天》、《奔月》、《铸剑》和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8篇历史小说,后来一并收人《故事新编》中。
[简答]《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1)《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
“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
(2>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这是《故事新编》的又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主要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不给古人戴上光圈,不“神化”或“鬼化”古人,而是将古人当做人,寻找古今人思想感情上的相通之处加以推想和发展。
(1) 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
[单选]《野草》中的散文写于1924年至1926年,陆续发表在《语丝》上,加上出版前写的《题辞》,共24篇。
[单选]《朝花夕拾》共计10篇,写于1926年,都是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
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论述]《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朝花夕拾》中所写的事和人,往往饱含着作家强烈的爱憎,闪烁着社会批判的锋芒,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简洁的描述中分清是非,使回忆往事与批判现实融合在一起。
作为“回忆文”,这组散文基本上是追怀往事,但鲁迅行文中善于“以插曲表现大的事件”,从而在每篇中可以发现,在叙事中往往掺有杂文笔法和对现实的批判。
例如在给媚态的猫画像时,狠狠鞭挞了帮闲文人的丑态;在批判《二十四孝图》等封建读物时,作者也没忘记梢带抨击那些“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的“流言家”和“道学先生”等。
《朝花夕拾》以叙事为主,但同时穿插了议论,融入了浓厚的抒情,是叙事和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
当作者回顾往事,重提旧事时,总是撷取那些体会最深切的典型感受,以抒发内心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赋予作品以抒情、感人的力量。
清新恬淡与讽剌幽默的统一,是《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这一组回忆散文,基调是恬静明快的,读来亲切动人,但在恬静平锬的回忆中,却时时可见讽刺机锋租幽默笔调,使人咀嚼回味之余,深受启发,[论述]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成就。
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点。
如《中国人的生命圈》从“圈”到“线”到“〇”,层层推演,逻辑严密,议论深刻,并创造出了具体的形象,蕴含了爱憎之情。
从“砭痼弊”的立意出发,鲁迅的杂文塑造了—系列否定性的类型形象。
如:脖子上挂着铃铎作为知识阶级徽章领着群羊走上屠宰场的山羊(《一点比喻》)。
“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的巴儿狗(《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吸人血又先要哼哼发一套议论的蚊子(《夏三虫》),一面受着豢养、一面又预留退路的二丑(《二丑艺术》)……鲁迅对这些类型形象的塑造,融注了作者对社会的真知灼见,并且具有触类旁通的美感特征,这是鲁迅杂文突出的艺术成就。
鲁迅的杂文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善于运用联想,将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涵;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枪。
鲁迅杂文好用反语、夸张等幽默讽刺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往往三言两语就能画出敌人的“鬼脸”,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鲁迅杂文造语曲折,往往不直接得出结论,而采用比喻、暗示、对比等手段,通过叙述描画突出事物的内在矛盾,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如《现代史》。
一文表面上显得文不对题,通篇都在写变戏法,实际上是以此比喻现代史,揭露了现代统治者巧立名目、盘剥人民的本质。
语言曲折婉转,寓意深刻丰富,表现出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
第三节小说创作[单选]除鲁迅外,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还有《新潮》的作家群,即《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的作者汪敬熙,《渔家》、《贞女》的作者杨振声,《这也是一个人》、《春游》的作者叶绍钧,《花匠》的作者俞平伯等人。
[单选、多选]早在1922年,台湾就已开始出现新文学的小说创作,早期代表作有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1922年4月发表)、无知的《神秘的自制岛》、柳裳君的《犬羊祸》、云萍生的《月下》等。
其中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
到了1926年,台湾新文学中的一些奠基性的作品开始出现,小说方面主要有赖和的小说《斗闹热》、《一杆“称仔”》、杨云萍的《光临》,张我军的《买彩票》等。
[简答]叶绍钧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倪焕之》。
1928年,叶绍钧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倪焕之》,作品的问世,标志着叶绍钧不但在小说体裁的开拓上作出了新的贡献,而且,在表现生活内容的广度上也有所拓展。
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知识分子个人的人生道路与对时代社会命运的探求结合起来,在个人命运的展示中寓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从作品中不但可以观阅到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的中国历史画卷,体会时代历史的波澜壮阔,而且还可以体察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人生探求轨迹,洞悉他们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艺术表现上,虽然作品的结构安排还略嫌沉闷,各篇章的写作也不太均衡,但由于作者对作品所表现的教育题材有着丰厚的生活基础,对知识分子生活也相当熟稔,所以,作品为人们奉献的颇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单选]在小说体裁之外,叶绍钧还创作过不少优秀的散文和童话作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散文作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开创者。
其中的散文作品《五月卅一日急雨中》、《没有秋虫的地方》和童话作品《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论述]郁达夫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
(1)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多取材于自身经历或个人真实的情感体验。
敢于剖析自己隐秘的内心世界,对之进行大胆的披露和展示,是郁达夫创作很突出的一个特点。
郁达夫的创作虽有大胆的性心理披露,但他不是着意于猎奇,而是借之表示对于封建道德虚伪性的批判和对于个性解放的张扬,其积极意义要大于消极意义。
当然,作品中的颓废和没落色彩,是我们应该注意甄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