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的主要考点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十九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十九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十九章第十九章曹禺曹禺(1910-1996):是30年代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出现的一位大师级的剧作家。

他所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家》等经典剧目,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在中国的观众中扎根,中国的现代话剧从此走向成熟。

第一节从《雷雨》到《原野》一、《雷雨》1.《雷雨》的社会价值:《雷雨》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它展现了下层妇女被离弃的悲剧;上层妇女个性受压抑的悲剧;青年男女得不到正常的爱情的悲剧;青春幻梦破灭的悲剧;以及劳动者反抗失败的悲剧,等等。

而这一切悲剧都是浓厚的封建资产阶级家长专制的结果。

从而控诉了社会的不公。

2.《雷雨》的生命编码哲理意蕴a,郁热,它不仅是戏剧发生的自然背景,同时暗示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

但这种欲望与追求却被一种人所不能把握的强大力量所压抑,因而造成巨大的痛苦。

由此引发出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的性格,病态的挣扎,引起人们心灵的震动。

3.蘩漪的性格与命运蘩漪出身于一个旧式家庭,她的成长时期又适逢五四时代。

旧式大家庭使她懂得琴棋书画,但五四时期的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又影响着她,于是她便成了一个具有一些新思想的旧式女人。

新思想使她不满于周朴园的专制,但旧教育又使她走不出这个家庭。

正是这种新与旧的冲突使她的性格逐渐发生变态,她与周萍乱伦的爱就是这种变态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对周朴园的一种扭曲的反抗)。

周萍是如果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是一个敢于负责的男人,蘩漪也许就会变成一个勇敢执着的人,与周萍一起冲出周家这个牢笼,可是她没想到周萍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只是一个冲动脆弱的人,做了违背道德传统的事,除了懊悔就是逃避。

周萍的始乱终弃,迫使蘩漪不得不进行绝望的、疯狂的报复。

这报复也是一种爱,一种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终于造成一个大悲剧。

通过这个悲剧使我们看到蘩漪那火一般的性格:爱你能给你温暖,恨你能把你烧毁。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
曹禺





参考资料: 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田本相、刘一军:《苦闷的灵魂》 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 浙江文艺出版社; 《曹禺研究资料》,中国戏剧出版社; 李 扬:《现代性视野中的曹禺》 钱谷融:《<雷雨>人物谈》
第九讲
曹禺
一、生活道路与其创作: 曹禺(1910-1998)——“中国的莎士比 亚”。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 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苦闷的童年;小戏迷; 父亲万德尊曾任大总统黎元鸿的秘书, 生母产他之后得产褥热三天后去世,继母 酷爱戏剧,曹禺也就成了一个小戏迷。

“我写的是‘一首诗’,而不是‘社会问题剧’”, “《雷雨》对于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 我对于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第二,作者的本意是要表现宇宙的残忍、人间世 的冷酷。“宇宙正象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
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主题:还原、凸现一种原始的生命欲求;残酷 地表现“郁热”状态下人的困苦挣扎和最终失败。

创作意图: 第一,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渲泄,是作者 寂寞、痛苦之情的抒发,因而,并非预先定下了 一个明确的主题。 “我想通过一个家庭的毁灭,表达自己一种复杂 而原始的情绪,表现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 在这斗争的背后,也许有一个主宰,它就是上帝 或说是命运。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它太宏 阔,太复杂。我总觉得有一种汹涌而来的感情, 催动着我发泄长期压在心头的愤懑。”
五、《日出》
金八

黑三 翠喜 小东西
张乔治
社会即像动 物界的食物 链,有余和 不足是相对 的。
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 (1937)(合称《生命三部曲》);《北 京人》(1940)、《家》(1942)。 1949年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 195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后又有《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 (1961)《王昭君》(1978)等剧作。 【黄永玉《给曹禺的一封信》:“我不喜 欢你解放后的作品,一部也不喜欢,你失 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

曹禺雷雨知识点梳理

曹禺雷雨知识点梳理

曹禺《雷雨》知识点梳理《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是著名的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通过揭示上海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展现了封建道德与个体自由的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困境。

以下是对《雷雨》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析。

1. 时代背景《雷雨》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0年代的上海,这是一个充满了黑暗与腐败、动荡不安的时代。

上海当时被外国列强侵占,社会阶级固化,封建道德压迫和个体自由的冲突日益激烈。

2. 剧情概要《雷雨》主要讲述了晓红和雷峰两兄妹与周朴团之间的情感纠葛与命运悲剧。

晓红为了逃避逼婚,与自己并不爱的丈夫周朴团结婚,但之后她与雷峰陷入了一段禁忌的恋情。

在反复的纠葛中,晓红最终选择了与雷峰共同离开。

然而,命运的残酷使得他们的爱情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3. 人物形象曹禺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展示不同社会阶层和人性的缺陷。

•晓红:晓红是一个受封建道德束缚的女性形象,她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使她最终走向了悲剧。

她的形象体现了个体追求自由与封建道德束缚的冲突。

•雷峰:雷峰是一个冲动而狂热的年轻人,他对晓红的爱情使他忽视了现实的考量,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雷峰的形象体现了个体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周朴团:周朴团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的代表,他对晓红的束缚和控制使她无法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周朴团的形象体现了封建道德的压迫和社会阶级固化的问题。

•周秀云:周秀云是周朴团的妹妹,她是一个独立、聪明的女性形象。

她与雷峰之间产生了情感纠葛,但最终选择了放弃。

4. 主题思想《雷雨》通过对晓红和雷峰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道德束缚和个体追求自由之间的冲突。

曹禺通过这个故事探讨了个体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困境,以及社会对个体自由的压制和侵犯。

他呼唤人们要敢于追求自由、正义和真爱,同时也反思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对个体自由的限制和束缚。

5. 艺术手法曹禺在《雷雨》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剧本更加生动和具有冲击力。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
曹禺





参考资料: 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田本相、刘一军:《苦闷的灵魂》 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 浙江文艺出版社; 《曹禺研究资料》,中国戏剧出版社; 李 扬:《现代性视野中的曹禺》 钱谷融:《<雷雨>人物谈》
第九讲
曹禺
一、生活道路与其创作: 曹禺(1910-1998)——“中国的莎士比 亚”。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 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苦闷的童年;小戏迷; 父亲万德尊曾任大总统黎元鸿的秘书, 生母产他之后得产褥热三天后去世,继母 酷爱戏剧,曹禺也就成了一个小戏迷。

“我的丑八怪,这十天你可害苦了我,害苦 了我了!疼死了我的活冤家,你这坏了心的 种,(一面说一面昏迷似地亲着仇的颈脖、 面颊)到今天你说你怎么能不要我,不要我, 现在我才知道我是活着,你怎么能不要我, 我的活冤家……”

焦大星:“千万不要走。你做的,我都忘 了,虎子对不起我,我也忘掉”,甚至 “只要你在这儿,我可以叫他(指仇虎)来, 我情愿,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你…… 可以跟他——”
“闷”: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一种生命 热力的被郁结——一种持续的紧张——“狂 躁”:一种超常态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 态的压抑——“疯狂”地毁灭、瞬间的闪 亮——“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 地冒一次,什么都烧个干净!”
“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 “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 我什么也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 的!” “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 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的。”“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 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 “我有精神病。”
2、命运观——第九条好汉是“雷雨”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26章 曹禺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26章 曹禺



《雷雨》的内在精神实质就是人类永无止境地试图挣脱莫可名状的困惑、
恐惧和宣泄痛苦、愤怒情绪。这样,剧作从人物的肉体受难上升到对精神 受难的拷问,由此进入新的境界--它把一种具体的苦难上升到人本原性的 存在困境,而现实冲突成为对整体的人的存在困境的曲折反映。


二、《雷雨》的人物形象
1.周朴园形象分析 1.1周朴园的基本性格是专制。作为一家之长,他要求其他家庭成员绝 对服从他的权威。早年他也是封建“家庭秩序”的牺牲品,有过挣脱封 建家庭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对侍萍他是有真情的,

一切,如雷雨般爆发,对周萍的万般柔情瞬间转化为极度的憎恨,最终导
致周家所有冲突的总爆发。她撼动人心的地方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她生命 底层掩藏着的活力,在温良文弱背后时刻郁结着的"蛮性"。 Nhomakorabea
三、《雷雨》的艺术成就
《雷雨》在取得了戏剧艺术在文学性和舞台性上的高度统一 。 1.高度集中的戏剧冲突。剧作在帷幕拉开时矛盾已经濒临一触即发的前

4.富于象征性的背景设计、整体戏剧氛围的营造、抒情色 彩浓烈的戏剧语言等都使《雷雨》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第三节 《日出》和《原野》

一、《日出》
《日出》,四幕剧,创 作于1935年,连载于巴 金、章靳以主编《文学 季刊》1936年第1卷1至4 期。同年11月文化生活 出版社出版。
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日出》

3. 诗化的戏剧特质。首先表现为剧作强烈的情感性。曹禺
曾说: “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
。同时,《雷
雨》的创作由外向化戏剧转向内向化戏剧,也大大增强了 剧作的诗性特质。戏剧内向化即并不一味追求矛盾冲突的 表面化和激烈性,而是更重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通过 剧中复杂的内心冲突集中地表现对社会和人性的剖析。

第十五章 曹 禺

第十五章 曹 禺

1933年完成其处女作四幕现代话剧《雷雨》。其后 又接连发表了《日出》、《原野》、《蜕变》、 《北京人》、《家》等,解放后又完成了《胆剑 篇》、《王昭君》等剧作。
时至今日,当代读者已经能更多地从文化、美学的现代性角 度,理解曹禺戏剧创作中的现代性内涵,探讨其中所展现出 来的对现代人生存命运的关注、对人性深彻的洞察力、对文 化传统的超越与反叛以及艺术观念的先锋性。这些特质,构 成了曹禺剧作得以在今天依然被读者(观众)广泛接受的重要 前提。
《原野》在曹禺剧作乃至整个中国现代话剧史上都 是一个“异数”,它是对中国传统乃至五四及整个 30年代的戏剧观念、规范和模式的挑战,也是对切 合于五四“社会问题剧”和30年代无产阶级戏剧运 动的现实主义批评范式的挑战。
《原野》(《原野》导读)是一出三幕剧, 讲述的是主人公仇虎的复仇历程及最终走向 精神毁灭的悲剧。
戏剧主人公陈白露是沦落风尘的高级交际花。 然而,剧本所着力表现的,则是她的诗人般 的爱好,天性中犹存的天真,在救“小东西” 时表现出来的善良、勇敢、机智与侠义,在 与周围各色人等接触中的脱俗、高雅与骄傲 及其应对之不乏冷静。陈白露及其死,是 《日出》中感伤的诗。
按戏剧创作一般的结构要求,中心人物和事 件应该贯穿始终。但是曹禺作为一个敢于艺 术探索的作家,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突破常 规,“用片段的方法”和“多少人生的零碎 来阐明一个观念”,在似断实联,似散实聚 的结构艺术中实现了创作意图,这显示了他 的独创性。“《日出》结构的卓越之处,正 是在于它用不事张扬的结构深刻地表现了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
“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 有,我只要你说—你要我。”她就是这样一个敢于 大胆释放自我的女性。繁漪陷入对周萍的爱中不能 自拔,疯狂的情欲燃烧着她,使她本来就不安分的 灵魂、被压抑的生命力更加灼热,最终引起近乎疯 狂的“雷雨式”的感情大爆炸。

现文史笔记(曹禺)

现文史笔记(曹禺)
三幕话剧,曹禺的唯一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主人公仇虎
《北京人》
既是一部旧社会秩序灭亡的赞歌,又是一曲投向光明,向往新生活的礼赞。运用象征手法“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的”。主人公曾浩、曾思懿、曾文清、愫方。
《日出》
四幕话剧,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日出”象征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社会应当被光明的社会所替代。深刻在人们心中的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主人公陈白露、小东西、方达生。
陈白露
性格复杂,她的人生哲学是享乐主义,曾经青春、纯真。“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
蘩漪
《雷雨》中雷雨式的人物。“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其典型意义:通过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揭露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激起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本崭新的时代内容。
《原野》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
作品名称
内容
曹禺
万家宝
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有动作性、抒情性等特点
《雷雨》
曹禺的成名之作,“五四”以后出现的第一部多幕话剧。通过家庭纠葛和劳资冲突揭露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和其必然崩溃的悲剧命运
周朴园
表面仁厚、正直、有教养,隐藏着暴戾、刚愎自用、冷酷无情、虚假伪善。曹禺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 曹禺

中国现代文学史 曹禺
四、《原野》、《北京人》
《原野》:蛮强生命毁灭的悲剧。现实的复仇 与人物灵魂挣扎的复仇之间的矛盾,将生命臵 入另外一种环境进行观照和思考。属于心理的 悲剧。以仇虎复仇在道德、情感、伦理、欲望 等多方面的矛盾来表现和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 舞台的表演性。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 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 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 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 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 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 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 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 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剧照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 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 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 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 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 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 狱般的黑暗。曹禺通过这种对比鞭挞了那个
潘虹饰繁漪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在大家庭的束缚下,她要追求幸福,就表 现出一种不正常的反抗形式,和名义上 的儿子周萍发生乱伦关系。她把一切希 望都寄托在和周萍的关系上,这种关系 是封建专制下一种畸形的产物。一个心 性孤傲的明慧女子最后只能指望周萍这 个涝不起来的救命稻草是不可能获得永 久幸福的,这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1988年,曹禺与巴金在一起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 开始了戏剧生涯。在导师 张彭村指导下,在易卜生 戏剧《娜拉》、《国民公 敌》中扮演娜拉等角色而 崭露戏剧才华。 1928年 中学毕业保送南开大学政 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 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毕 业进入清华研究院。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天才的戏剧家曹禺
繁 漪 肖 像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4——曹禺《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4——曹禺《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4——曹禺《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第九章曹禺简析《原野》的思想和艺术特点1937年曹禺写的三幕剧《原野》是作者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思想:1、它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2、仇虎受了旧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认为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种非理性的复仇观念,使他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之所以走上个人复仇的道路,是农民小生产的意识决定的。

艺术:1、作品渲染仇虎内心的恐惧与内心的谴责,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如他逃进森林时,产生的种种幻觉和内心的恐惧。

2、现代主义手法,如森林的阴森。

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

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表现在:1、如《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2、地点集中:故事在周公馆展开;3、人物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为明线;周、侍暗线,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

人物性格鲜明:《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蘩漪、陈白露、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

语言的个性化表现在:1、人物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2、《北京人》里的含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就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的发展;3、《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词,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

简析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

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11级现当代专题5 曹禺

11级现当代专题5 曹禺

“原来在戏剧的世界中,还有另 外一个天地”,在《三姊妹》 “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 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 有灵魂的人,不见一般惊心动魄 的场面。结构很平淡,戏情人物 也没有什么起伏发展”,“他教 我懂得艺术上的平淡”。 契诃夫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 在平凡的生活中写出生活的诗意 “生活的戏剧”或“生活化的戏 剧”。
5.剧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即“大剧场”
演出)以职业化和营业性 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 余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 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走向成 熟期的标志 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面世 特殊贡献:达到了文学性 与舞台性、艺术性与欣赏 性的高度统一。
6.广场戏剧时期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话剧再次向“广场戏剧” 倾斜,并出现了三次高潮。 一是抗战初期,救亡演剧队(抗敌演剧队) 街头 剧、广场剧、活报剧、茶馆剧、游行剧、谐剧 《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 二是抗战中期,“解放区” 秧歌剧:《兄妹开 荒》、《夫妻识字》 民族新歌剧:《白毛女》 以及《赤叶河》、《刘胡兰》
五、曹禺话剧在创作中所受到的 外来文化的影响
1. 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2. 希腊悲剧的影响 3. 莎士比亚的影响 4. 易卜生的影响
5. 奥尼尔 的影响
6. 契诃夫的影响
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雷雨》的序幕中就有在教堂做弥撒
的合唱场面,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 《雷雨》表现“迷惘人生的罪与罚” 《日出》表现“灵魂的毁灭与再生” 《原野》表现“人与人的极爱与极恨” 《北京人》表现对“原始野性的呼 唤”。 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也都浸透了基 督教的人文意识,如原罪情结、忏悔 意识等。
他们大力提倡非营业性质的爱美剧(爱美,即 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16章)【圣才出品】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16章)【圣才出品】
3 / 16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睦家庭的表象压抑着妻儿的个性需要,将他们视为统治对象加以严格管束。 (2)剧作对周朴园色厉内荏的脆弱内心和孤独与幻灭的人生处境也进行了深刻的描
摹。 (3)剧作着力渲染了周朴园对“前妻”侍萍的“怀念”。可见,周朴园对侍萍的确存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3 章 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
13.1 复习笔记
一、曹禺的生平及创作道路 (一)作家简介 曹禺(1910~1997),原名万家宝,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代表作 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二)生平经历 1.幼年即随继母进入戏院听中国传统戏剧,为他将来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1922 年,进入南开中学,不久参加南开新剧团。 3.1928 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后又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4.1933 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诞生,翌年由巴金推荐,在《文学季刊》上发表, 立即引起世人瞩目。 5.1936 年,《日出》的问世再次引起强烈反响。 6.1936 年,曹禺受聘于南京国立剧专,同年创作了他的第三部重要剧作《原野》。 7.1940 年,标志着作家第二个创作高峰的代表作《北京人》问世。 8.1942 年夏,曹禺成功地将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改编成多幕剧,并将其搬上话剧 舞台。 9.抗战胜利后,他还创作过多幕剧《桥》(1946,未完成)和电影剧本《艳阳天》(1947), 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0.新中国成立之后,曹禺先后创作《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
有深深的愧疚和沉痛的回忆。 (4)曹禺并非简单地将周朴园塑造成纯粹的反面人物,而是有意识地寻找人物性格中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的主要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曹禺的主要考点

曹禺的主要考点1、《雷雨》在曹禺乃至整个现代话剧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关键点:①永恒的艺术魅力源于超越社会政治和历史时代的人性与命运关注;②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爱恨交织的繁漪、冷酷专制伪善的周朴园);③严谨的戏剧结构和激烈的戏剧冲突;④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典范。

2、从《日出》、《原野》到《北京人》,看曹禺剧作的新发展和新追求;关键点:①《日出》:横断面的描写;“日出”的双重象征;②《原野》:题材从城市转向农村,表现人性挣扎扭曲的痛苦;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原野”的双重象征;③《北京人》:以平实内敛的笔触描写封建大家庭的精神破产;“北京人”的双重象征。

3、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及意义。

关键点:①重视氛围情境的营造(曹禺戏剧情境的一贯特色,三点);②话剧的诗化倾向(将戏剧作为诗来写,全身心的投入;浓郁的情感色情和主观因素);③戏剧艺术手法的非凡才华(严谨的结构与激烈的戏剧冲突;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曹禺概述】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

其剧作有着沉郁幽深的主题意蕴,精巧紧张的戏剧冲突,丰满独特的人物形象,蕴藉深厚的戏剧情境,抒情诗般的戏剧美感。

尤其是其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无不显示出其独特的戏剧风格和卓越的悲剧艺术才华,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都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曹禺既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又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

【《雷雨》】《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及代表作,也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戏剧在一天的时间里,两个舞台背景内集中展现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纠葛,既揭示了封建家长专制制度造成的人生悲剧,从封建家庭的毁灭预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又从关注人类自身命运和复杂人性的角度出发,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人物的灵魂,使这部剧作超越社会政治和时代历史,上升到对人性和命运的双重思考。

一、《雷雨》的卓越艺术成就首先在于它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其中有不少堪称现代文学史中的经典。

曹禺

曹禺

五、曹禺剧作的命运
2.曹禺话剧的超前性 .
“序幕”与“尾声”:宗教氛围;深化主题;从未 序幕” 尾声” 演出 剧作家的剧本本来就是作为舞台演出的脚本而创作 的,修改是否意味着原作不适合舞台演出?如何看 修改是否意味着原作不适合舞台演出? 待剧本与舞台实况演出的关系? 待剧本与舞台实况演出的关系?
曹禺的女儿万方祭奠父亲
汉语言文学院`
路翠江
第十九章 曹禺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雷雨》 日出》 原野》 1.《雷雨》、《日出》、《原野》、 《北京人》解读 北京人》 2.曹禺创作的艺术成就和风格个性 2.曹禺创作的艺术成就和风格个性 3.曹禺文学史意义的理解 3.曹禺文学史意义的理解
第十九章 曹禺
一、生平、创作、思想 生平、创作、 二、作品解读
一、生平、创作、思想 生平、创作、
40年代,创作多幕剧《北京人》, 改编巴金的《家》。
1988年,曹禺(左)与 挚友巴金在一起。
一、生平、创作、思想 生平、创作、
解放后,曹禺长期担任北 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主要 作品为历史剧《胆剑篇》 (1961年)和《王昭君》 (1978年)。
一、生平、创作、思想 生平、创作、
“横断面式的结构”,写平 凡与常态,具有纪实性的特 点,开放、真切、自然。 主题:批判“损不足以奉有 余”的不合理社会。
(二)《日出》 日出》
对比手法:上层与下层—— 环境、灵魂;陈白露自己, 过去与现在。 人物形象:陈白露和李石清 的复杂性、内心的激烈冲突。
小东西之死
陈白露的交际花生活
陈白露与方达生
曹禺《雷雨》与古希腊悲剧之因缘及对悲剧 艺术的发展⊙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 曹禺对奥尼尔悲剧观念的接受与扬弃 ⊙ 契诃夫戏剧在平淡人生中铺叙产生魅力 莎士比亚精巧的开头、雄浑的结尾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九章曹禺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九章曹禺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九章曹禺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曹禺的生平和戏剧创作概况,了解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及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重点掌握《雷雨》、《日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周朴园、蘩漪、陈白露等人物形象要准确把握。

《北京人》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也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概况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1922年,曹禺考人南开中学,参加《国民公敌》、《娜拉》、《悭吝人》等戏剧的演出。

1928年,进人南开大学,1929年转学清华,专攻西洋文学,大量接触新文学及西方戏剧家作品。

《雷雨》、《日出》:1933年曹禺完成处女作《雷雨》,1934年7月经过巴金的推荐发表于《文学季刊》。

《雷雨》是五四以后出现的第一部多幕话剧,也是曹禺的成名作,初步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剧作感人的艺术魁力。

1936年,曹禺又创作了以30年代初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

《雷雨》和《日出》在戏剧主题的挖掘、情节安排、人物塑造、技巧运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具有开拓的意义。

这两部戏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的成熟。

《原野》:创作于1937年的三幕剧,是曹禺创作中唯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剧中的主要人物有仇虎、焦母、金子等,作品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使作品的神秘色彩加浓。

抗战时期的剧作:《黑字二十八》、《蜕变》、《正在想》、《北京人》、《家》、《桥》,翻译高尔斯化绥的《镀金》和莎士比亚的《柔密欧与幽丽叶》。

《正在想》是根据尼格里的《TheRedVellefCoat》的大意改编的独幕剧。

《蜕变》描写了一所医院在抗战时期的种种腐败现象,塑造了专员梁公仰和医生丁大夫这两个爱国志士形象。

《北京人》描写了旧中国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如何从盛极一时到逐步走向衰落和崩溃的结局,突出地揭示了这个家庭中祖孙三代的矛盾冲突以及不同的命运。

曹禺雷雨知识点总结

曹禺雷雨知识点总结

曹禺雷雨知识点总结1. 剧情概述《雷雨》的主要情节以强大而冲突的家族纷争为主线,以三个女性角色为中心,揭示了旧时代女性在家族、社会和情感方面的种种压抑和矛盾,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悲惨。

李衢、周云舒、冯翠岚三家,响应其因婚姻纠纷而拉开的恩怨纠葛,最终导致了杀人、悲剧,暗示着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幸命运。

2. 作品语言曹禺的《雷雨》中充满了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通过对话语言的铺陈和人物性格的丰富刻画,创造了一个富有现实感的戏剧世界。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朴实的生活气息,这种语言风格的深入人心,使得观众更容易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感受到剧中情感的真实和强烈。

3. 作品氛围《雷雨》所描绘的氛围是一种深沉、压抑、悲愤交加的气氛,这种气氛能够让观众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苦难和挣扎。

在剧中,冯翠岚的悲惨命运、周云舒的不幸婚姻以及李衢的纠结情感,都为气氛的营造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 作品人物《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十分丰满,他们的性格特点各异,有的痴心不改,有的心机深重,有的善良忠厚,有的偏执狂热,这些多样的人物形象组成了一出精彩的戏剧。

曹禺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展现出了封建社会中不同人物在面对压抑和困苦时的不同选择和命运。

5. 作品主题《雷雨》通过对家族、社会和爱情的深刻揭示,探讨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幸命运,反映了旧中国社会中的人性悲剧和社会弊端。

曹禺通过这些主题的探讨,让观众在感受剧中人物的遭遇和命运的同时,也对古代社会的黑暗和落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6. 作品风格曹禺的《雷雨》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和浓厚的历史气息,其优秀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使得它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同时,作品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情感冲突,也为观众带来了一次次精神上的震撼和内心深处的触动。

7. 作品影响《雷雨》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于中国话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圣才出品】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圣才出品】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13.1复习笔记一、曹禺的生平及创作道路(一)作家简介曹禺(1910~1997),原名万家宝,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二)生平经历1.幼年即随继母进入戏院听中国传统戏剧,为他将来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1922年,进入南开中学,不久参加南开新剧团。

3.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后又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4.1933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诞生,翌年由巴金推荐,在《文学季刊》上发表,立即引起世人瞩目。

5.1936年,《日出》的问世再次引起强烈反响。

6.1936年,曹禺受聘于南京国立剧专,同年创作了他的第三部重要剧作《原野》。

7.1940年,标志着作家第二个创作高峰的代表作《北京人》问世。

8.1942年夏,曹禺成功地将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改编成多幕剧,并将其搬上话剧舞台。

9.抗战胜利后,他还创作过多幕剧《桥》(1946,未完成)和电影剧本《艳阳天》(1947),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0.新中国成立之后,曹禺先后创作《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王昭君》(1978)等剧本。

(三)评价1.《雷雨》、《日出》这两部剧作的诞生,不仅标志着曹禺个人戏剧创作生涯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开端,从而一举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其剧作有着沉郁幽深的主题意蕴,精巧紧张的戏剧冲突,丰满独特的人物形象,蕴藉深厚的戏剧情境,抒情诗般的戏剧美感。

3.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无不显示出曹禺独特的戏剧风格与卓越的悲剧艺术才华,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都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他既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又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

中国现代文学史 曹禺共3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 曹禺共39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国现代文学史
曹禺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的主要考点1、《雷雨》在曹禺乃至整个现代话剧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关键点:①永恒的艺术魅力源于超越社会政治和历史时代的人性与命运关注;②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爱恨交织的繁漪、冷酷专制伪善的周朴园);③严谨的戏剧结构和激烈的戏剧冲突;④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典范。

2、从《日出》、《原野》到《北京人》,看曹禺剧作的新发展和新追求;关键点:①《日出》:横断面的描写;“日出”的双重象征;②《原野》:题材从城市转向农村,表现人性挣扎扭曲的痛苦;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原野”的双重象征;③《北京人》:以平实内敛的笔触描写封建大家庭的精神破产;“北京人”的双重象征。

3、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及意义。

关键点:①重视氛围情境的营造(曹禺戏剧情境的一贯特色,三点);②话剧的诗化倾向(将戏剧作为诗来写,全身心的投入;浓郁的情感色情和主观因素);③戏剧艺术手法的非凡才华(严谨的结构与激烈的戏剧冲突;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曹禺概述】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

其剧作有着沉郁幽深的主题意蕴,精巧紧张的戏剧冲突,丰满独特的人物形象,蕴藉深厚的戏剧情境,抒情诗般的戏剧美感。

尤其是其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无不显示出其独特的戏剧风格和卓越的悲剧艺术才华,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都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曹禺既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又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

【《雷雨》】《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及代表作,也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戏剧在一天的时间里,两个舞台背景内集中展现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纠葛,既揭示了封建家长专制制度造成的人生悲剧,从封建家庭的毁灭预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又从关注人类自身命运和复杂人性的角度出发,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人物的灵魂,使这部剧作超越社会政治和时代历史,上升到对人性和命运的双重思考。

一、《雷雨》的卓越艺术成就首先在于它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其中有不少堪称现代文学史中的经典。

1、繁漪:这是剧中最具艺术光彩和精神震憾力的人物形象,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个性最鲜明、最丰满生动的女性形象之一。

曹禺是深爱这个人物的,在他在看,繁漪是一个“有着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之斗”的女性。

在她身上,有着那种“爱走向极端便是恨”的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这种爱恨交织的极端个性,是一个在生活环境与生命激情的长期矛盾中压抑到极点的女性所迸发出来的全部力量,是为了反抗生活和命运的最凄厉的呼号,剧作在倔强和脆弱、冷静与冲动、疯狂与清醒等矛盾的统一中凸现其内心的挣扎。

繁漪这个形象之所以具有震憾人心的审美效果,就在于她既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历史施加于个人的沉重,又让人真切地看到富于个性的“这一个”自身的性格弱点,是双重的精神悲剧。

2、周朴园:他是《雷雨》整个悲剧的制造者和承受者。

曹禺在塑造这个人物时,着意刻画他外在的冷酷、专制和伪善。

周朴园贯穿全剧的思想就是要维护封建家庭秩序,保证自己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为维护一个体面、和睦的家庭的表象而压抑着妻儿的个性需要,将他们视为自己的统治对象。

同时,作为一个资本家,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又暴露出其冷酷贪婪的本性。

另一方面,剧作对周朴园色厉内荏的脆弱内心和孤独的人生处境也进行了深刻描摹。

曹禺在塑造这个形象时,并未将他简单地写成纯粹反面的人物,而是有意识的寻找其性格中“理智和情感”不完全一致的侧面,充分展示了这个人物为整个封建传统所塑造、所伤害,又反过来代表这个封建传统来实现统治的人生悲剧。

此外,《雷雨》还塑造了其他充满个性和神采的人物形象,比如周萍的懦弱与胆怯,他是封建家庭培养出的一个性格畸型儿,可以被看作是周朴园形象的一个补充;侍萍母女则是剧中最善良无辜的牺牲者;鲁贵是一个趋炎附势、不知羞耻的小人。

鲁大海的形象在剧作略显单薄,他既是周朴园当年犯下罪恶的铁证,又在后来与周朴园的劳资纠纷中扮演了一个有正义感的劳工代表形象,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社会底层人民遭受到来自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两方面压迫的悲惨遭遇。

二、《雷雨》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是通过严谨的戏剧结构和强烈的戏剧冲突来表现的。

全剧符合“三一律”的结构方式,将30年的时间浓缩到一天,空间集中于两个舞台背景来展现。

曹禺描写了一个由封建宗法家庭转化而来的资产阶级家庭,和一个在社会动荡时期重新组成的下层家庭,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层面的社会现实,以及不同层次的人物关系。

两空贯穿三十年的恩怨纠葛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思想矛盾,全剧的八个人物之间无一不有冲突,其中又是周朴园和侍萍的矛盾冲突为主线。

此外,剧作家采用“回溯法”的方式,从“现在”的矛盾上溯到30年前的恩怨。

“现在”的恶果是“从前”周朴园种下的祸根引起。

流畅的情节和交织的矛盾冲突网络,大大加强了剧作的思想艺术容量,加之渗透在作品中的紧张、郁闷的内在情感基调,将全剧凝聚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更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三、《雷雨》为中国现代悲剧艺术提供了典范,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形成的标志。

中国传统悲剧多以伦理善恶方式构成。

,双方力量悬殊,彼此不构成激烈的对抗,弱者往往表现为被环境或一两个恶人逼入绝境,缺乏主动挑起矛盾而引发内心挣扎的悲剧模式。

《雷雨》受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全剧弥漫着宿命的悲凉气氛息,似乎所有人物都无法逃开命运的掌控。

《雷雨》又像是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周萍与繁漪都为自己的性格缺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并把周围的人一起推入悲剧的深渊。

同时,《雷雨》又有社会悲剧的痕迹。

正是周朴园抛弃了侍萍才导致三十年后所有悲剧的爆发,阶级与等级的差异触动了社会领域最为本质的矛盾冲突。

剧中人物的悲剧,并不完全在于其个人,而是他们相互联系,共同演绎着生存的悲剧。

剧中人物相互纠结,与他们构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矛盾关系,其中任何一对矛盾的出现或激化都有可能因为和其他矛盾的纠葛而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

【从《日出》、《原野》到《北京人》,看曹禺剧作的新发展和新追求】一、《日出》:1、形式创新与思想内容:《日出》是继《雷雨》之后问世的一部四幕部,它在题材和形式上与《雷雨》都有很大的不同,体现着剧作家努力超越已有成就的探索精神和卓越才华。

曹禺认为《雷雨》“太像戏”了,在技巧上“用得过分”,因此,他决定舍弃在《雷雨》中所用的结构,而在《日出》中采用了“横断面的描写”,一改过去高度压缩紧凑的结构模式,通过“片断的方法”展现不同人物各自生活面貌,使观众对当时的社会人生产生整体的印象。

《日出》以旅馆里一间华丽的休息室为背景,通过交际花陈白露耳闻目睹了当时大都市的种种丑恶现象,将社会各个阶层众多的人物、事件整合成一个特殊的典型,反映出那个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中血淋淋的世态惨象。

其中既有官僚买办资本家对劳动群众的压榨欺凌,也有资产阶级内部奢靡腐化和尔虞我诈,同时还充满了一群小人物为求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场面。

2、“日出”的双重象征意义:在曹禺看来,“日出”象征着那个“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即作者理想中的光明社会。

对社会和人生深感失望的陈白露选对死在日出之前,让太阳留在幕后,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追求。

她的死无疑是对那个腐朽黑暗的社会的无声反抗和控诉。

在曹禺有潜意识中,“日出”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这就是对一种美满爱情和一个理想的家的企求。

在《日出》的表层结构下,还潜藏着一个关于家的故事。

陈白露在与不同的男性交往的过程中寻找能作为自己感情依托的一个家,但她却始终只能留在旅馆,带着对家的渴求、带着深深的绝望和看不到日出惆怅离开这个世界。

正是这种从心灵深处不自觉地设置出的一条暗线,使《日出》没有成为一幅简单的世态漫画而更具内涵、更耐人寻味。

二、《原野》:1、题材及表现手法上的继承与创新:(1)在《原野》中,曹禺的视线首次从都市转向农村,对社会的悲剧性认识又跃入一个更高的层面。

但这部剧作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展示旧中国农民受恶霸压迫、觉醒并起来反抗的过程,而在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进一步揭示。

剧作所表现出人性挣扎扭曲无法遏制的痛苦恰恰是贯穿于曹禺创作中的精神主脉。

(2)《原野》中,曹禺将象征的手法运用得愈发得心应手。

从那些具体的意象,如丑陋的巨树、仇虎身上的镣铐,到有如“原野”一般抽象的意象,都给了观众无尽的思考与感受的空间。

不过,与之前剧作不同的是,《原野》采用了非写实的表现形式。

作者不刻意追求细节的真实,而更醉心于主观的外化,通过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境来使“潜在情绪戏剧化”、“内在精神舞台化”。

全剧弥漫着诡异而奇谲的气氛,抽象化的环境设置和扭曲变形的人物形象正来自于曹禺对表现主义戏剧的借鉴与化用,借助独白、衬白和梦景来描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情绪,则进一步加重了恐怖紧张的气台氛围。

2、“原野”的双重象征意义:一方面,就本来意义上说,“原野”本该是一个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所在,是原始生命的象征。

正是在这片原野中产生了亿虎,有如矗立在原野的巨树。

但另一方面,一旦这种原始生命力失控,它便会反转过来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原野”成为禁锢着巨树的地方,成为仇虎走不出去的黑森林。

在这里,“原野”对人的心灵的无形压抑和禁锢远远超出了《雷雨》中有形的“家”而无所不在。

三、《北京人》:1、新的突破:以平实内敛的笔触描写封建大家庭的精神破产:在《北京人》中,曹禺再次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将笔触深入到封建大家庭内部腐朽陈滞的生活。

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他放弃了在《雷雨》中戏剧性地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和封建家庭毁灭的方式,转而以平实内敛的手法关系了一个“极盛一时”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细腻地刻画了几代人命运的磨难与消耗,在彻底否定封建宗法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同时,从封建精神破产的角度对封建文化思想做了整体的剖析和批判,使《北京人》呈现出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强烈的历史纵深感。

2、“北京人”的双重象征意义:一方面,它是以那名机器匠和袁氏父女为代表的理想中的“北京人”;另一方面,它又是以曾皓、文清为代表的现实中的“北京人”,以及瑞贞、愫方等处于转变中的一代。

如果说前一种“北京人”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体格上的强健有力和精神上的自由无拘,那么这后一种则表现为体格上的软弱乏力和精神上的僵死禁锢。

3、《北京人》的艺术特点:《北京人》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人物之间不展现极端对立的矛盾,外在的戏剧动作比较平缓冲淡。

剧作由故事链串联起来,事件之间没有绵密的联系,只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家务琐事的闲谈中,融入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貌似平静的生活画面下涌动着性格和情感的较量,具有内敛而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了含蓄蕴藉又精巧隽永的审美境界。

《北京人》整体氛围的成功营造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简约凝练、世俗人生意味十足的戏剧语言、散发着浓厚老北京地方特色的舞台布景和大小道具,既增添了剧作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也处处点染出一个浸润在烂熟的文化氛围中,正在走向溃散的封建大家庭的沉沉暮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