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提出 和发展
• 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 六五计划开始《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增加“社会更加和 谐”这一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
• 4、三种机制形成,协调三种机制(政府机 制、市场机制、社会运行机制)成为社会 治理新课题。
• (二)突出的经济发展成就与尖锐的社会 矛盾问题
• 1、突出的经济发展成就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以近 1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3000美元,外汇 储备世界第一,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 等……
•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 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 基本内容
• 1、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 3、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 4、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 • 5、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想 •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
• 2、尖锐的社会矛盾问题
• 在经济建设成就之大超乎人们的预想的同 时,社会问题之多也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这“两个想不到”是在中国加入发展的关 键时期——工业化中期阶段之后开始集中 显现的。
• 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前工业化时期(1949年—1972年)按照我们上述工业化指数标准,1972年我国的工业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形成 了一系列制度,为推进社会建设,实现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提供了制度 保障。
• 1.教育制度 • 2.劳动就业制度 • 3.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4.社会保障制度 • 5.社会管理制度 •
二、 中国进入社会建设 为重点的新阶段
• 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 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 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 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
• 中国出现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并存,即工 业化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工业化中 期的产业升级阶段和工业化后期的结构转 型阶段并存。三个阶段并存,是空间和时 间维度的压缩。中国用了30年时间,大约 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程。这种 特点给发展带来诸多难题。
• 3、两个焦点问题变化,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成为新焦点。从改革 开放初期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到现在收入差距过大;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商品短缺到现在的公共产品短缺。
社会的根本标志。
•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 (9)恩格尔系数50%; • (10)成人识字率85%; •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 (12)婴儿死亡率31%; •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 (15)森林覆盖率15%; •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 征
• 1、两个转变同步,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 构转型同步进行。
• 中国的发展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典型特点, 是两个转变的同步进行,即在经济体制上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同时, 在社会结构上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 2、三个阶段并存,发展时空压缩。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二、中国进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点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 提出
• 1、社会建设的含义及其地位 • 社会建设的含义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政治、
• 左:滁州南谯区姑塘村农民新居
右:步入小康社会的江苏昆山
• 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 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 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
•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 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化指数接近30,因而将我国前工业化时期的结束年定在1972年。 • 2.工业化初期阶段(1973年—1994年) 从我国工业化指数超过30开始到工业化指数达
到50为我国的工业化初期阶段。 • 3.工业化中期阶段(1995年至今)1995年我国工业化指数超过50,进入工业化中期阶
• 我国2008年人均GDP为3266.8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 比此前专家学者的普遍预测提前了两年。
• 2012年中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均GDP为6100美元。
•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 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较系统地阐述了构建“和谐 社会”理论 ;
• 十七大进一步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 会建设进行全面部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