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备古诗文:己亥杂诗.doc
己亥杂诗全部古诗315首
己亥杂诗全部古诗315首其一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其二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其三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其四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竟平澹,二分梁甫一分骚。
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六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其七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
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别西山。
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其九别翠微山。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
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其十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出都。
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
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其十一唐碑额有近百字者。
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
君恩彀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其十二掌故罗胸是国恩,小胥脱腕万言存。
他年金鐀如收采,来叩空山夜雨门。
其十三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
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其十四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其十五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
读到嬴刘伤骨事,误渠毕竟是锥刀。
有弃妇泣于路隅,因书所见。
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
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
其十七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
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其十八吾女阿辛,书冯延巳词三阕,日日诵之,自言能识此词之旨,我竟不知也。
词家从不觅知音,累汝千回带泪吟。
惹得而翁怀抱恶,小桥独立惨归心。
其十九道旁见鬻戏术者,因赠。
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
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累到十枚时。
其二十过市肆有感。
消息闲凭曲艺看,考工文字太丛残。
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己亥杂诗
悟诗情
课堂作业
5、同学们:你还知道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中的其它诗句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料理空山颇费才,文心兼似画家来。 矮茶密緻高松独,记取先生亲手栽
悟诗情
课堂总结
析古诗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 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 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 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 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 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 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 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 国才有希望。
新知讲解
解诗题
己亥杂诗
诗题:诗人经过江 苏镇江镇时,恰逢 举行祈祷玉皇、风 神、雷神的庙会, 有道士请他撰写文 字,他借题发挥, 写下了这首名诗。
新知讲解
hài己亥
读准字音
shì 恃
sǒu 抖擞
新知讲解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 生气:指朝气蓬勃的 局面。 恃(shì):依靠。 诗的大意:
知作者
新知讲解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 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 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 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辞 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 诗》。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 请而写的祭神诗。
悟诗情
课堂作业
1、找出诗中的成语: “万马齐喑”和“别具一格 ”。
己亥杂诗古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古诗龚自珍导语:《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己亥杂诗古诗龚自珍,欢迎借鉴!原文己亥杂诗诗人: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上。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诗人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诗人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我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己亥杂诗全文-315首
己亥杂诗全文-315首拼音:[jǐ hài zá shī]《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共315首。
《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220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收录,五年级上册有另一首,八年级下册还有一首。
基本信息•作品出处:龚自珍全集•文学体裁:七言绝句•创作年代:乙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全诗数量:共315首作品原文(共315首)1.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2.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3.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4.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余不携眷属仆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
)5.浩荡离愁白日斜⑵,吟鞭东指即天涯⑶。
落红不是无情物⑷,化作春泥更护花⑸。
6.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7.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
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8.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别西山)9.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
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别翠微山)10.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
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出都。
)11.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
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母段驯,中国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段玉裁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亥杂诗》诞生了。
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
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他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
龚自珍《己亥杂诗》多用象征印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编辑本段名篇选析己亥杂诗(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
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己亥杂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己亥杂诗体裁:诗题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作者:名字:龚自珍年代:清代描述:辛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
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翻译: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原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译文: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即是其中一首。
赏析二:艺术特色“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到处是一种沉闷气氛。
这里用典。
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
”“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结束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
“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
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ppt课件
拓 展
己亥杂诗(其五)
延
[清]龚自珍
伸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虽辞官却仍关心国家命运,愿为 国效力的爱国热情。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己亥”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己亥年是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 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诗 人47岁,因厌恶仕途而辞官南归,并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315首七言 绝句,题为《己亥杂诗》。
诗句分析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百姓民不聊生
万 马 齐 喑
诗句分析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 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 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 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 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 生进退两颠簸”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从古诗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书写指导:“亥”,注意两撇的长度,第一个撇 稍微长一些,第二个撇稍微短一些。 “哀”容 易与“衰”混淆,书写时要注意辨析。
理解诗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人材 一作:人才)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 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说说本课学习的三首古诗的异同。 不同:前两首诗都是南宋诗人所写,后一首是 清代诗人写的。《示儿》写的是诗人临终遗恨,因 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伤;《题临安邸》写的是诗 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己亥杂诗》写的是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心疾 首和对社会变革的热烈期盼。 相同: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
关于六年级语文己亥杂诗的知识点
关于六年级语文己亥杂诗的知识点关于六年级语文己亥杂诗的知识点《己亥杂诗》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六年级语文己亥杂诗的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2,生气:生机勃勃的局面或指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这里指生机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沉默不语。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6,究: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8,重:重新。
9,抖擞: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翻译】己亥杂诗龚自珍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生机勃勃,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老天爷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
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赏析】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人教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
悟诗情
拓展提高
3、赏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 才”这一传诵久远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 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 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 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 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 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 呼唤未来。
只有狂雷炸响 般的巨大力量才能 使中国大地发出勃 勃生机,
新知讲解
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万马齐喑:所有的 马都沉寂无声。比 喻人们沉默不语, 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诗的大意: 然而社会政局毫无 生气终究是一种悲 哀。
新知讲解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
知作者
新知讲解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 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 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 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他以 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 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 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 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 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 请而写的祭神诗。
己亥杂诗
新知导入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 绝句,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 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 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 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 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 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导入语
新知导入
读古诗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新知讲解
古诗今译:
要使这么大的中国重新 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 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 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 的人才。
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诗三百首,初中古诗,抒情,志向,抱负,早教,最美,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译文及注释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释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有用(2856)没用(851)下载古诗文网,查看更多翻译参考资料:1、傅璇琮.《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426-429页赏析二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
秋季(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自然界的统治者。
振作。
暗指当 政者。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清朝八股取士制度作,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
方式,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秋季(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诗的后两句:“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 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不满,因此 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 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 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 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家祭 乃翁 熏陶 杭州 己亥 有恃无恐 不拘一格 悲哀
秋季(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诗句的停顿、语 调、重音等,读出节奏的和谐之美。学习时,先借 助插图和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 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背景资料,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 情感。
秋季(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秋季(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 一年,作者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 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 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 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诗歌集中反 映了诗人高度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表达了他对清朝政 府腐朽统治的不满,以及对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 气.//恃风雷 , 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 擞. , 不拘/一格//降人. 才. 。
秋季(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诗。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己亥杂诗》原文:龚自珍(清朝)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简介:《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其次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际、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给予自己的身世之感;其次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绽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忱和不甘孤独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珍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己亥杂诗》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长,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际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解释: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心潮不平。
2、浩荡:无限。
3、吟鞭:诗人的马鞭。
4、东指:东方故里。
5、即:到。
6、天际:指离京都遥远。
7、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8、花:比方国家。
《己亥杂诗》赏析: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简单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假如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六年级语文必背古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小学必背古诗1.《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2.《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7.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8.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5.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7.《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己亥杂诗大全
己亥杂诗大全涵养德性文行天下诗文书画走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大全清朝龚自珍点校黄会元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
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本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写成了三百一十五首短诗,并总命名为《己亥杂诗》。
它是近代著名的大型组诗,以诗人的一生经历为主线,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时弊,表达其反对侵略、呼唤变革的思想和对未来的憧憬。
风格是雄奇与哀艳并存。
本文就谈谈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
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
龚自珍《己亥杂诗》多用象征影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己亥杂诗大全清朝龚自珍1.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2.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ppt课件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 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实在让人心痛。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 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意】我劝天公重新振作 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 人才降临世间。
《已亥杂诗》中,诗人奉劝老天重振精神,不 拘一格地降下大批有用之才,挽救垂危国家的千 古名句是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人在“哀”什么呢?其实,这首诗每 一句都在写诗人“哀”什么。我们现结合注 释从字面上理解这首诗。
“哀”没有“风雷”般的改革。
“哀”“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哑了,这是一种 比喻的说法,比喻整个大清国一片死气沉沉。
“哀”缺少人材,因为没有人材,才呼唤人材。
“哀”有人材不会用,之所以建议“不拘一格”, 就是因为现实中条条框框太多。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 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 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 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 要学的这首诗。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杂诗 [Βιβλιοθήκη ]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示儿》 悲痛中有所期盼
《题临安邸》 悲愤中讽刺权贵 《己亥杂诗》 哀叹中呼吁改革
爱国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 陆游悲痛中有所期盼,体会到了林升悲愤中 讽刺权贵,听到了龚自珍哀叹中呼吁改革。 三首古诗都表达了共同的主题:爱国。我们 能深深的感受到三位诗人对自己足下的土地 爱得深沉。
《己亥杂诗》小学
《己亥杂诗》小学篇一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篇二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篇三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篇四
己亥杂诗
作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己亥杂诗龚自珍翻译和原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翻译和原文己亥杂诗龚自珍翻译和原文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己亥杂诗龚自珍翻译和原文,欢迎阅读参考!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
[2]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3]吟鞭:诗人自己的马鞭,这里吟鞭指向,指诗人所去的方向。
[5]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6]落红:落花。
[7]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75己亥杂诗
小学必背古诗75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5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6关雎(关关雎鸠)《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7蒹葭(蒹葭苍苍)《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78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79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0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3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84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5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小学必备古诗文: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依靠。
4.喑:哑。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究: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帝。
8.重:重新。
9.抖擞: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
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