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点
财政学知识点要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职能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1)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政策、预算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对财政学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进行的资金分配活动。
1、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文教支出:包括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的支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国防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行政管理支出: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
2、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购买办公用品、支付工资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资金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补贴等。
3、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以评估其可行性。
最低费用选择法:在多个达到同一目标的方案中,选择费用最低的方案。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其支出需要而筹集的资金。
1、税收税收的性质: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
主要税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如房产税、车船税)等。
2、公债公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发行方式包括公募法、包销法等,偿还方式有直接偿还、借新还旧等。
3、其他财政收入收费: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等。
国有资产收益: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股息等。
三、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
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增加支出、减税等措施刺激经济。
稳定物价: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充分就业:减少失业,提高就业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的适度平衡。
2、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
财政学考试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它是由政府提供的、用以满足整个社会无差别共同需要的产品。
主要由市场领域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生产者和劳动者个别需求的产品。
同时具有使用或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与收益上的排他性的公共产品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是指政府按照盈利原则,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产品或劳务。
是指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部分费用的方式来供给公共产品,适合混合供给的主要是准公共产品。
是指当增加一个人消费某产品时,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来承担该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这个私人企业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届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
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即完全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在就业期间向政府管理的基金缴款,该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息增值,当这个人退休后,其所获养老金来自于该基金的利息收入。
财政学考点
财政学考点第一章一:财政大三大要素:P.3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公共权力组织,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求,这决定于国家和财政产生的根源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四要素说:财政分配的形式:实物、力役、价值形式二:财政的特征:P.41、强制性:即不遵循自愿性原则,依据国家政治权力进行的强制性分配;政府行为一旦发生,参加者都要接受,无法选择:例如组织财政收入的强制性; 提供公共商品的强制性)2、无偿性:即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例如:组织财政收入的无偿性——个体(直接)无偿性;提供公共商品的无偿性——整体(间接)有偿性。
3、国家主体性:财政分配由国家主持;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三:现代财政学的三大理论基石:P.9公共商品理论;效率理论;公共选择理论。
四:公共商品的概念:P.15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
公共商品需求是垂直相加补充:特点:消费者消费的产品数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消费的商品的效用。
不可拒绝性,不可分割性,没有可分性和可加性,集体消费品五:公共商品的基本特征:P.15-161、消费的非排他性:受益对象范围广,一个人消费不排斥其他人也同样消费。
2、消费的非竞争性(公共商品的提供为什么是政府?——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在消费生产生的问题造成了两大后果:公共商品定价困难;公共商品供给困难。
P.31)1、由于私人不愿意或无能力提供,因此,公共商品领域存在严重的市场缺陷;2、市场缺陷的存在决定了公共商品领域是政府干预的核心,即纯公共商品通常由政府完全免费提供,而准公共商品则往往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
3、由于政府缺陷,公共产品的公共提供也会导致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原因: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规模是否适当;政府管理成本的大小;税收效率损失的大小。
只要政府缺陷小于市场缺陷,公共提供就是合理的。
第二章一: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进P.391、效率概念投入—产出;成本—收益效率是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通”.2、帕累托效率:是指在既定的条件下,当资源配置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使另一个人的福利受损时的资源配置状态(在不使某个人福利减少的同时,任何其他人的福利都不会增加)。
财政学重点(DOC)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一种经济行为。
2.财政的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公共性:(1)既然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所以财政就具有公共性。
(2)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那自然具有公共性了。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强制性:财政的强制性指的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为极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偿还性是和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
国家征税后,税款就由国家所有了,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支有收,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收支是否平衡或对称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就是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市场满足个人的商品和劳务。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是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代价,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财政具有三大职能,分别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等。
收入分配职能,则是为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给予补贴和救助。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出现大的波动。
比如,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他人享受该物品带来的好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其的使用。
常见的公共物品有国防、治安、路灯等。
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要。
满足公共需要是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资金。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资金的无偿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对社会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政策目标等。
四、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
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国债、收费等。
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国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等作用。
财政学考试重点
财政学考试重点财政的概念(p12):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
市场失灵的表现(P21)和政府干预的手段(P23)表现:①垄断。
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或者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条件下,信息构成商品生产、消费和营销的最敏感的神经系统。
③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④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⑤经济波动。
政府干预的手段:⑴立法和行政手段。
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⑶财政手段。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p14):私人物品:由市场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标准:一时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例如义务教育),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多出一个成本不变)。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款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
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准公共物品的分辨:(p15)准公共物品:具有不充分的非排他性或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
课本的桥梁和花园为例,桥梁: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花园: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财政的基本职能(p12):⑴优化资源配置⑵公平分配⑶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自考财政学重点知识
自考财政学重点知识一、财政学概述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财政收入、支出、审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目标、手段和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来源取得的资金,包括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是国家依法向个人、企业征收的强制性支付。
非税收入包括罚款、经营收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捐赠、补助等。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用于实现其经济、社会和政治目标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等。
财政支出必须合理配置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
四、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计划和分配方案,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具。
财政预算有助于评估财政政策的效果、调控经济、保障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财政预算按照不同的层次可以分为国家预算、地方预算和部门预算。
五、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
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收入再分配、维护社会稳定等。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水平、支出结构和预算赤字等方式来实施。
六、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指国家财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程序。
财政体制的优化是建设现代化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包括集中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七、财政评价财政评价是对财政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政府改进财政管理工作。
财政评价的方法包括财政绩效评估、财政审计、财政调查等。
财政评价能够提高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
八、财政法律法规财政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有关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它是规范财政行为、保障财政稳定和财政公正的重要依据。
财政学考试重点整理
财政学考试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2、补偿性财政政策: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3、外部效应: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收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资源配置职能:指研究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的政府职能。
5、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6、累进税: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就越高,数额越小,税率就越低的一种税。
7、公共产品: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有两个基本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8、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等价定理否定国债的经济效应。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9、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尽可能不给纳税人带来额外损失。
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
10、财政支出边际增长倾向:以MGP表示。
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11、债务依存度:债务依存度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其计算公式是:债务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12、黄宗羲定律:后人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协议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1、财政的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流向,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地区和领域的合理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1、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集体决策过程和政治市场运作的理论。
1、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购买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政府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消费性支出: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3、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财政补贴:政府对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或个人给予的资金补助。
四、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收入。
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2、税收原理: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分类:按照课税对象、税收负担能否转嫁等进行分类。
1、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公开性、年度性。
3、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
六、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支出、国债等。
3、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七、财政体制1、财政体制的概念: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导论1.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分配关系。
2.社会公众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众需要的特征:总体性、共同性(非个人)、不对称性(不付代价或少量费用)。
3.财政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剩余产品的产生——国家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财政产生了。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问题:在新常态下,国家如何执行宏观调控职能?1.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进2.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以及基本条件1.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3.市场失灵表现:4.@资源配置失效: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竞争失灵、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科斯定理)、偏好不合理、5.@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
6.公共产品含义及特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
5.公共产品的分类:7.一是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纯私人物品二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三是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四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2.免费搭车8.财政职能:a.资源配置职能(资源使用效率的两个方面):基本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b.收入分配职能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主要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转移支付;税收c.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基本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主要工具27: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3.财政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以稳定增长为核心,以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为两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问题:我国支出方式、变动、规模特殊性及原因1.财政支出分类中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如政务所需、投资所需)、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物品或服务)。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的学科,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财政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作用:财政收入是指国家的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资金和收入的总和,是财政运行的基础。
财政收入的作用包括经济调节、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社会公平与公正等方面。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国家针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税种繁多。
3.其他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性收入、财政性资金收入、国际援助和国内外借款等。
二、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从预算安排中支付各项费用的行为。
根据支出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行政性支出、公共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
2.政府支出机制与效率:政府支出机制是指政府在财政预算管理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是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可行性、合理性和公信力。
三、财政匹配1.财政收支平衡:指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其中主要包括预算平衡、结构平衡和时间平衡三个方面。
2.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状况,而财政盈余则是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状况。
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合理运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财政制度1.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收支安排和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旨在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综合税制和分类税制两种形式,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3.债务制度:债务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以解决财政缺口的制度和体系。
五、财政政策1.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发展和稳定。
财政学常考知识点
财政学常考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5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6消费的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7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8庇古税: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9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整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10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 1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1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常财政拨款,不以获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补偿,受益者得到财政的转移资金后也不需要返还给政府1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14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15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16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学复习要点
1.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2.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3.公共财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是公共财政。
32.税负额外负担:是指课说除了给纳税人带来正常的经济负担之外,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产生的不良影响。
33.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
34.出口退税:出口退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蹦过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六.税收支出的八种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
七.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是生产技术水平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的可能性。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决定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现行税收制度。
23.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国家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
24.分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25.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财政学考试整理一、单选20题,20分二、多选5题,10分三、名词解释5题,15分四、计算题1题,10分五、简答题3题,30分六、材料分析题1题,15分基本慨念1、财政:指的是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2、混合经济: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的经济。
3、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4、帕累托效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5、帕累托改善: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6、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既有的产品组合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7、基尼系数:基于洛伦茨曲线、用于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8、市场失灵: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经由市场机制和私人部门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9、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也即,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10、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水平等作出的决策。
12、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决策。
13、公共选择:政治过程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14、单峰偏好:选民偏离其最偏好的结果时,效用随之下降。
15、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
16、排他性:指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从而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17、公共地的悲剧:公共资源因其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被过度开发和使用的情形。
18、混合产品: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征的产品。
19、科斯定理:科斯指出,假定资源所有者能够分清对其财产损害的来源,并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同时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调,那么,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达成一种协议。
财政学复习重点
1.财政的含义: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解释,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中国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该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平衡)性。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垄断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③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④收入分配不公⑤经济波动政府干预手段:①立法和行政手段②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③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①政府决策失误②寻租行为③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④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财政的职能:⑴资源配置职能:①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④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⑤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
⑵收入分配职能:①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②规范工资制度。
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
③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④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⑶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①根据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平衡。
②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③通过财政投融资、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的安排,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级化。
④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的纯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财政学考点整理
财政学考点整理1 .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政治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2. 财政学的特殊视角: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3. 公共收入的内容:税收,价格或使用费,公债.4. 税收的特点:(1)无偿性(2)强制性(3)固定性5. 公共支出的分类:(一)按支出效益的时间性分类(1经常性支出,2资本支出)(二)按支出的回报性分类(1.购买支出,2.转移支出)(三)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1.行政管理支出2.国防支出3.社会公共服务支出4.社会保障支出5.经济建设支出)6. 隐性收支的定义和内容:(一)定义:不表现为收入或支出,或者有些政府收支并不反映在收支账户上的收支称为隐性收支。
(二)税式支出,公共定价,政府担保,公共管制,预算外收支和体制外收支7 帕累托效率的定义: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好的。
8 (1)交换效率我们把满足“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称为交换效率。
(2)我们把满足“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生产效率。
(3)我们把符合“生产者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与消费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称为产品组合效率。
9 公平的含义:(1.)规则公平:经济活动是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的竞争,竞争的规则必须公平。
(2.)起点公平:对于所有的社会成员来说,竞争的起点也应该是公平的。
(3).结果公平:强调生产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
10. 洛伦兹曲线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
它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
显而易见,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财政学知识点
财政学知识点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及政府如何运用这些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财政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1.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收取外债利息、出售国有资产等方式获得的资金。
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包括所得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
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等方式获取财政收入。
2.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支出。
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国防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平抑经济波动、实现社会公平等目标。
3.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平衡是指政府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的状态。
当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时,称为财政盈余;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时,称为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但长期的财政赤字会增加债务负担,对经济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4.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指税收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其中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简洁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按照纳税人的能力征收,富人应缴纳更多的税收。
效率原则要求税收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励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
简洁原则要求税收制度简单易行,减少行政成本和纳税人的负担。
5.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措施。
财政政策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6. 财政与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适度的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激发私人投资。
但过度的财政支出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上升,进而影响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增长。
财政学是政治经济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对于了解和分析政府财政行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以及深入理解经济运行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
1.市场失灵的主要变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征服决策失误,寻租行为,征服提供信q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的越位和缺位4.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5.私人物品: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6.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7.财政:从实际工作来看,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从经济角度,财政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
8.财政职能:即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9.纯公共物品只能有政府来提供:(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不同决定的。
(2)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由市场提供或者产生“免费搭车”现象,或者造成资源低效率利用情况。
(3)政府可以通过无偿征税筹集提供纯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资金,并在提供后由社会成员免费享用,从而避免了由市场提供所产生的上述问题。
10.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11.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2.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针对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的政府项目。
(2)最低成本法:针对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最低作择优的标准(3)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财政的经济(投资类)支出。
最低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教育、卫生、文化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个人之经济抑或非经济行为会对其他人之境遇产生积极抑或消极的影响,并且该影响未通过任何明显的协议得到补偿投票悖论:没有一种提案能够赢得超过其他所有提案的多数票,这意味着简单多数票规则将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这一现象称为投票悖论随着备选提案和投票人数的增加,出现投票悖论的概率会越来越高投票悖论的主要问题在于:投票的最终结果与投票顺序有关两难冲突:两种关系此消彼长的关系。
比如,你不可能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我们常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之间的矛盾,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什么是财政?什么是财政的本质?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主要体现为:一、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试述财政的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
公共性:财政具有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属性,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财政具有的共性利益集团性: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反映着参与财政分配活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排他性:指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因此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公共产品理论在回答一国“国防支出应当是多少”这一问题时有何局限性?从理论上说,一国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应当满足的条件是,公民对国防的边际支付意愿总和等于国防的边际成本。
那么,这一条件如何实现呢?或许,通过计算建造一架战机和裁剪一名军人的成本可以确定国防的边际成本,但是,我们应当如何让确定公众对国防的总边际支付意愿呢?且不说人们并没有真实反映他们对国防的真实边际支付意愿,即便有,现代国防高度的技术性本质也会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产生怀疑。
要了解国防的重要性,需要掌握关于外来威胁、军事战略和武器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而一般的居民是缺乏这些知识的。
在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依赖转嫁做出判断。
但不幸的是,这些专家有时会以一些特殊的方式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决策。
比如,各军区的将军们对国防知识很在行,但可能倾向于赞成在国防上的超过实际需要的支出;对来自一军事工业为经济基础的一些地区的议员来说可能也会如此。
瓦格纳法则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非均衡增长理论/鲍莫尔法则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做出解释。
他将国民经济部门区分为生产率不断提高和生产率提高缓慢两大类别,前者被称为进步部门,后者被称为非进步部门。
两个部门的差异来自技术和劳动发挥的作用不同,在进步部门,技术起着决定作用;在非进步部门,劳动起着决定作用。
假设两个部门工资水平相同,且工资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上升。
由于劳动密集的公共部门是非进步部门,而该部门的工资率与进步部门的工资率呈同方向等速度变化,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偏低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着进步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而增长,换言之,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哪些制度安排可用于控制财政支出的增长?一、预算监管制度,通过对财政的审批与监管控制财政支出。
二、政府采购制度,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劳务和工程的行为能够节省财政支出。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政府在给予低收入者补助时,有时采取发放食品、衣物或其他基本生活用品的方式。
比如我国传统的救灾救济计划就主要采取实物转移的方式。
政府有时并不直接想低收入者分配分配物品,而是发行只能用来购买特定物品如食物的凭证,使低收入者有权借助该凭证每月购买一定数量的食物,这种凭证通常称为食品券。
与现金补助相比,实物转移可能会限制受补助者的自由选择权,从而相应降低其福利水平。
福利依赖长期依赖于领取补助金为生负所得税政府对于低收入者,按照其实际收入与维持一定社会生活水平需要的差额,运用税收形式,依率计算给予低收入者补助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是:负所得税=收入保障数-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率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
完全积累制即完全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在就业期间向政府管理的基金缴款,该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息增值,当这个人退休后,其所获养老金来自于该基金的利息收入。
换句话说,也就是任何时点上累计的社会保险费总和连同其投资收益,能够以现值清偿未来的社会保险金给付需要。
部分积累制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
在部分积累制情况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自于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另一部分来自于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
与完全基金制和现收现付制的两种方式相比,部分基金制既保持了现收现付制下的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又能通过部分资金积累,降低现收现付制下当代人的负担与完全基金制下货币贬值的风险和资金保值增值的压力。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成本-收益分析是指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影子价格区别于现行的市场价格而采用的能够反映其实际价值的一种价格。
净现值以项目寿命各个阶段预期现金流折现现值的加和减去初始投资支出。
B为某一期的收益,C为某一期的成本社会贴现现率政府在某一项目中所耗费资源的机会成本,它应当反映等值资源在各种私人用途中所获得的回报。
计算方式按照净现值计算拉弗曲线拉弗曲线略说明:(1)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上较为少见,但理论上是可能的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的比例和数量。
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或生产部门结构)、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
简述财政收入的经济来源以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政府为了发展社会保险事业而设立的,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征集取得的专项资金收入3、国有资产收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上交利润、股息、红利、产权转让等形式取得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以资本占用费、租金、使用费等形式取得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收入4、债务收入: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身份,采取信用的形式通过举债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债务所形成的收入5、非税收入:除税收、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入、罚没收入、其他收入等6、转移性收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上解制度下形成的下级、同级财政收入或上级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基础性的制约作用)(2)生产技术水平因素(3)经济结构因素(4)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因素(5)价格因素:一是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是现行财政收入制度。
简述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生产发展的速度越快,经济效益越高,那么财政分配的数量增长也越快二、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结构。
三、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一方面,财政所能集中的财力大小,直接决定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弱,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国长期面临着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重点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有充足的财力作保障,财政就会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资,从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合理调制财政收入规模(?)1、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2、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
3、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
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
6、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
税收效率原则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它通过税收成本与税收收益的比较得以衡量。
主要包括税收的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
税负转嫁纳税人通过购买或卖出商品价格,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制结构指由若干个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系。
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纳税人在购买不动产或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以后虽然名义上是买方在按期缴纳税款,但实际上是由卖方负担。
税负转嫁有哪些类型?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税负转嫁对微观经济主体实际税收负担的影响?1、前转(顺转)。
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按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用提高价格的办法,把所有纳税款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
2、后转(逆转)。
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或劳务的供应者。
3、混转(散转)。
对一个纳税人而言,前转和后转可以兼而有之,也就是将税款一部分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另一部分转嫁给商品供给者。
4、税收资本化。
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纳税人在购买不动产或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以后虽然名义上是买方在按期缴纳税款,但实际上是由卖方负担。
5、消转(转化)。
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
实际上不转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
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市场状况、供需弹性、成本变化、税收种类、有无未实现盈利以及政治管辖范围等因素。
税负转嫁对微观经济主体实际税收负担的影响:一般地说,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需求量对价格变动越敏感,通过提高卖价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越困难;相反,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小,需求对价格变动越不敏感,通过提高价格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就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