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_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课时_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13: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识记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2.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3.理解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自主预习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3.影响中国的高、低气压中心1.影响机理:大气环流把和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和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2.案例、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等。
[自主诊断]1.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 )2.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程度相同。
( )3.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 )4.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最大的是印度低压。
( )5.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 )6.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 )合作探究探究点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夏威夷高压是活跃在太平洋的高压中心,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
在不同季节其中心所在的纬度位置会发生变化。
夏季高压中心气压值高,控制范围大,中心附近约位于37°N 附近。
同时其高压脊控制范围还向西扩大,我国东部沿海受其影响,气旋活动频繁。
冬季气压中心气压值低,控制范围小,中心附近约位于30°N附近。
『思考交流』1.夏威夷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2.夏威夷高压中心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3.冬季我国东部为何盛行西北季风?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归纳总结]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2.2.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
其它
极地高气压带
90° 80°
冰原气候 全年少雨 苔原气候 全年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夏季多雨
极地东风带 70°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盛行西风带
冬季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夏季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炎热、湿润
冬季
东北风 温暖、干燥
夏季
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炎热、湿润
分布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
区
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部和海南岛
跟踪训练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3题。
降水缓解酷热。 而西南季风的 形成与气压中 心密切相关。
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
岛低压。
答案
探究点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每年4~6月为印度的热季,此时的印度大 部分地区都已经热到了极点,最高气温甚 至能突破48 ℃,只能靠西南季风带来的
降水缓解酷热。 而西南季风的 形成与气压中 心密切相关。
冬季大气活动中心与冬季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大
西
副 极
亚洲高压 地 低 气
压 带
60N
太
平
亚欧大陆
洋
洋
30°N
夏季大气活动中心与夏季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60N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教案学习目标:.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并运用其解释相关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能够运用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根据相关图表准确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
【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讲解】《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结论】随着季节变化在大陆上不同性质气压系统的交替出现和大洋上气压系统强弱的变化,显著地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特别是在北半球,气压系统呈块状相间分布。
【思考】结合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冬季,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在北纬60°附近亚欧大陆上的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来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阿留申低压。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PPT课件
对气候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一 地理课件
目 录
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贰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叁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部分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大气环流
概念: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 期的平均状态。
地面 冷热不均
高低纬度间 温度差异
大气运动
成因: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 辐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意义:是形成天气的基础。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单圈环流
90N
60N 30N 0
假设条件一:
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 面运动,且不受地转偏 向力。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三圈环流
假设条件二:
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 动,且受地转偏向力的作 用。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 温暖湿润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
低温干燥 赤道附近印度洋
西南 温暖湿润
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
第三部分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 响
分布:副热带地区大陆的中西部 地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等 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 响
• 类型的判断
气温变化
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最冷(热)月气温
判断所属温度带
降水的季节分配
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以形定位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气候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加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气候现象相结合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进行分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过程中,提高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结合地图、气候资料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分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组,针对不同气候类型,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在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深化理解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气候案例,如亚马逊热带雨林、地中海气候区等,引导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其气候特征的影响,加深学生的理解。
5.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知识。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求字迹清晰、语言简练、表述准确,体现地理学科素养。
2.分析报告和短文需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3.课后练习题要认真对待,对照教材和课堂笔记,确保答题正确率。
4.提交作业时,请确保作业整洁、有序,便于教师批改和反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目标】: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并理解其成因。
【重点】:海陆热力差异的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
【难点】:海陆热力差异的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图示法动态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变化(1)“冷热不均使其动”: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在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右图:(2)“地球自转使其偏”:假设地球表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右图:(3)“地球公转使其移”:假设地球表面均匀,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提问】实际上地球表面也不是均匀的,那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新课】学生齐读课本P36第一段并完成导学案中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一.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______,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由于____________差异,大陆的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
海陆冬、夏季___________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讲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活动】(小组讨论并上台讲解)1.如图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
然后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2.从纬度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位于哪个气压带上?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是呈带状分布吗?你得出什么结论?【过渡】通过活动我们已经知道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北半球冬、夏季形成了一个个明显的高低气压中心,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气压中心的具体位置及名称。
【讨论】完成导学案中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学生自愿上台指出高低气压中心位置及名称)二.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1.阅读课本P37“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1月份2.阅读课本P37“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7月份【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在60°N附近: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2、分布7月在30°N附近: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和亚欧
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分别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 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亚洲低压
(
)
[解析]
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位于中国东
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第(2)题,B地为南亚季风区,夏 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夏季风是气 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
2.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可简单总结为:陆高切低,陆低切高。
①冬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 压)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来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 阿留申低压。
②夏季,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随
太阳直射点北移而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副热带高气压 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北太平洋高压 (夏威夷高压),在大西洋上的叫亚速尔高压。
(
)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侧重考查学生调
动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三地
纬度都在北纬30°~40°之间,冬季时受南移的盛行西
风影响,降水较多。第(2)题,耶路撒冷在地中海沿岸,
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喀布尔地处山区,海拔高,
故冬季气温较低。
[答案] (1)A (2)B
(2)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C.东北风 B.西北风 D.西南风
(
)
(3) 当图示的气压中心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C.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高中地理必修一2.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件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原理:大气环流把_____和热_量____从水一汽个地区输送 到另一个地区。
2.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__热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__和西 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 律
典型地区
亚马孙河
南北纬 流域、刚
10°之 果河流域、
间
印度尼西
亚
气候类 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草 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 带和信风带 交替控制
干、湿季 明显交替
南北纬10°~ 南北纬20°之
间
非洲中部、南 美巴西、澳大 利亚大陆北部 和南部
热带季 风气候
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
全年气温 高,雨季 集中
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 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3)寒带和高山气候
气候 类型
气候成因
纬度高,太阳辐 苔原 射弱,受极地气 气候 团或冰洋气团控
制
冰原 气候
纬度最高,太阳 辐射弱,受冰洋 气团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严寒 全年酷寒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北半球极地 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 北美大陆的 北冰洋沿岸
使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 上的叫阿留申低压。 ②夏季,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随 太阳直射点北移而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副热带高 气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北太 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
(3)亚欧大陆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为世界上最 大的大洋,海陆对比显著;而北美洲和大西洋面积相 对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对比不如亚洲明显,因此季风 现象不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冰原气候 ⑧
苔原气候
⑦
⑥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 ①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1)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
(2)大陆西部气候成因及类型
•
大陆西部气候成因主要是受气压带和风 带影响决定其气候类型。所以,沿大陆西 岸基本上是按纬度地带性规律分布,从赤 道的热带雨气候开始,向南北对称依次出 现: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 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成因与特点 简述如下:
温带落叶阔叶林
气温(º C)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1 2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降水(毫米)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 11 12(月)
3
4
5
6
7
8
9
夏季温暖.冬季漫长而严寒.
亚寒带针叶林
位于极圈以内,气流以辐合 下沉为主。终年寒冷干燥少 雨。又分两种类型: ①分布于北半球极地附近 临海的苔原气候 ,最热月均 温0℃-10 0℃; ②位于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内陆的冰原气候,各月平均 温度均在0℃以下。
温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200-400 毫米。
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2 0℃
温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2 0℃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 团控制
远离海洋, 终年受大 陆气团控 制
西风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 西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 布;
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
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 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部、 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 重大影响。 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 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 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 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其次使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
要掌握每一种气候类型,首先要从位置入手 分析形成气候的因素(因子):太阳辐射、大气 环流、地面状况。太阳辐射决定温度,大气环流 决定降水,温度和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不同的 气候类型。地面状况主要形成小气候,当然个别 特殊地面状况与大气环流结合也可能改变气候类 型的分布规律(非地带性)。 • 把十种气候类型分三大类成因进行分析:
夏威夷高压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1、分布:
时间 温度 气压 被切断气压带 北太平洋 亚洲大陆 北大西洋
1月 7月
陆低 海高
陆高 海低
陆高 海低
陆低 海高
副极地低气 压带
副热带高气 压带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 压(亚洲高压)
印度低压(亚洲 低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2、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
北半球——呈块状分布 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较小)
讨论分析:
我们揭东这边冬、夏季各 吹什么方向的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南风
(二)季风环流
1、概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 著改变的现象,成为季风。
位于北纬35°-50°大陆东 部(东亚的东部)。受季风环 流影响,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 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 受来自内陆的西北季影响,寒 冷干燥。
温 带 落 叶 阔 叶 林
(4)温带大陆内部气候成因及类型
中纬大陆内部由于受海洋影响小,气候 成因主要按大陆本身性质决定其气候特点, 总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地,全年干 燥,气温年日较差大。统称温带大陆性气候。 由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向内陆,因降水逐渐 减少,依次出现: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 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同时往北的亚 寒带针叶林气候也归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 中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两种是典型 代表。成因与特点简述如下:
西南季风 湿热 气压带、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动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不毛之地
干旱
撒哈拉沙漠
湿润
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
终年受副热带 高压控制—— 炎热干燥
受季风环流影响——夏 季高温多雨,冬季低 温少雨
2.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洋带
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
分布举例
亚马孙河流 域、刚果河 流域、印尼
地中海沿岸、非 洲和澳大利亚的 西南角、美洲西 岸等地
热带雨林 气候 地中海气 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全年受西 风带影响
西欧、美洲西 岸、澳大利亚 东南角
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上述三种气候的成因、特点、分布的分析, 只是做为案例。要求学会举一反三,具体掌世界 十种基本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与分 布地区。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 终年高温多雨
海陆 热力 性质 差异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3、比较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 类型的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气 候 特 征
气 温 降 水
气温高低
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 各月降水量的分配
(一)大气活动中心
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
有什么?
找
想
大气活动中心
形成原因
为什么?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此处分布的应该是什么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亚速尔高压
印度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此处分布的应该是什么气压带?
年降水量 降 水 各月降水量的分配 致使出现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气 候 特 征
气 温
气温高低 气温年较差
由沿海向内陆各气候的气温 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
海陆分布
4、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 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 围和差异。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 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
活动 1
请结合课本“大陆空气柱图”,思考回答 “活动”。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 原因:冬季大陆气温低,空 气冷重而下沉。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 原因:夏季大陆气温高,空 气暖轻而上升。
活动 2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
2.分别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 压带上; 图中的气压带被高低压中心切断,呈块 状分布; 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分布有重 大影响。
地处北纬10°~北纬25°大陆 东部,终年高温。受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夏西南季风,雨量 充沛;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形 成干季。旱雨季分明。年雨量 1500- 2000 毫米。
热带季雨林景观
地处亚热带大陆东部(南 北纬25°-35°)。 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高 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分布:
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
探究活动二:
阅读教材“东亚季风图”
比
风向有何不同?
想
形成原因?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对比:
东亚季风 风向 冬 季 性质 成因 风向 夏 季 性质 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南亚季风 东北季风 干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北季风 干冷
东南季风 暖湿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带状明显,且南北对称分布
成因:
a.赤道穿过中部,南北跨度相 当;b.地形比较单一,起伏 和缓;c.海岸线平直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 影响及主要气候类型
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请阅读教材42页,思考三种 气候的分布规律、气候特点、 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1)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状况
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特点 气流以辐合上 升为主 全年高温多 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 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多雨)。
地处南北纬20°~30 °大陆 内部、大陆西岸。常年受副高 或信风带控制。终年高温, 干燥少雨,年雨量不足125毫 米。
热带荒漠景观
地处南北纬30°-40° 大陆西风西岸。夏季受副 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 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位于南北纬40°-60°温 带大陆西侧。终年受西风带影 响,盛行海洋气团。终年温暖 湿润。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而 西欧为平原地形,并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使其范围较大。
洋流
地形
北美和欧洲西部气候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