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昭传》《武昌九曲亭记》文言文专项训练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②。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陂陁:不平的样子。
②褰:卷起裤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B、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委:归,付C、子瞻杖策载酒杖:手杖D、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姑:暂且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B、譬之饮食杂陈于前C、往往留宿于山上D、一旦大风雷雨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蟹六跪而二鳌B、往往留宿于山上而相泣于中庭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王语暴以好乐D、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其如是,孰能御之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汇编)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②。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陂陁:不平的样子。
②褰:卷起裤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B、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委:归,付C、子瞻杖策载酒杖:手杖D、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姑:暂且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B、譬之饮食杂陈于前C、往往留宿于山上D、一旦大风雷雨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蟹六跪而二鳌B、往往留宿于山上而相泣于中庭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王语暴以好乐D、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其如是,孰能御之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武昌九曲亭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脾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材料二:子瞻迁于齐安③,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东日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于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倘祥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①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
张梦得在离所西南筑亭,苏就命名为“快哉亭”,苏撤作《黄州快哉亭记》。
《武昌九曲亭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武昌九曲亭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武昌九曲亭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②,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
②陂陁(pō tuó)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③褰裳:提起衣服。
19.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剧中的意思:(4分)(1)子瞻杖策载酒(2)酌酒相劳(3)然将适西山(4)西山之胜始具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B.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2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武昌九曲亭记阅读题含答案
武昌九曲亭记阅读题含答案武昌九曲亭记阅读题含答案武昌九曲亭记①(宋)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③,陂拖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豁。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日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④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 ①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载,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
②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武昌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
④洒然:惊异貌。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绝:隔绝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易:轻视C.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D.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席:坐10.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 .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事情,阐发了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于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的气概。
《醉翁亭记》《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
②迁:贬谪。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⑤寓:寄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野芳发而幽香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往来而不绝者绝多生怪柏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辍耕之垄上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战则请从2. 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文言文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成都2022年高一下期末)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润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袖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其,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④赏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造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熟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
②陂陁:高低起伏,倾斜不平的样子。
③乱流:横渡江水。
④褰(qiān):撩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B.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C.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D.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改官,一指平调,二指升迁,三也指降职。
《武昌九曲亭记》练习教师版
《武昌九曲亭记》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易:容易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显现D.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委:归,付B(换取)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适.忘反适:悦乐B.然将适.西山适:到C.子瞻杖.策载酒杖:手杖D.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姑:暂且C(动词,扶杖。
“杖”是动词,“策”是名词)3.下列各纽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兹欲以.成吾亭耶B.行于.松柏之间譬之饮食,杂陈于.前C.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 )A.①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②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②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D.①羊肠九曲而获少平②风云变化,林麓向背B(A①写古木。
C①写江水。
D①写山路,②不是写的心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原文“不知其久也”)B.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C. 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
D. 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A(是子瞻自己并不觉得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7. 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 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武昌九曲亭记素材
武昌九曲亭记①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③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注】①此文作于元丰五年,当时苏氏兄弟贬官黄州与筠州已经三年。
②陂陁(pō tuó):不平坦。
③蹇(qiān)裳:提起衣服。
③洒然:惊异的样子。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仰瞻陵阜,旁瞩.溪谷瞩:注视,观望。
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验证,证明。
D.斥.其所据,亭得以广斥:开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知其.久也其.皆出于此乎B.而姑寓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C.不足以.席宾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相携徜徉而.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3分)A.扫叶席.草 B.子瞻杖.策载酒C.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本文看,苏轼善处逆境,能通过遨游山水,结交朋友来自得其乐,冲淡与化解通常贬谪必然造成的度日如年的痛苦。
《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
《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武昌九曲亭记[宋]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②,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
②陂陁(pōtuó)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
③褰裳:提起衣服。
19.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剧中的意思:(4分)(1)子瞻杖策载酒(2)酌酒相劳(3)然将适西山(4)西山之胜始具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B.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2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6分)(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武昌九曲亭记节选答案]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
[武昌九曲亭记节选答案]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一:武昌九曲亭记阅读题含答案武昌九曲亭记①(宋)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③,陂拖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豁。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日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④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 ①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载,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
②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武昌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
④洒然:惊异貌。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绝:隔绝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易:轻视C.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D.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席:坐10.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 .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事情,阐发了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于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的气概。
高中语文14武昌九曲亭记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武昌九曲亭记一、基础知识错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迁.于齐安迁:迁居B.子瞻每至其下,辄睥晲..终日睥睨:斜着眼看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显示,呈现D.乘渔舟乱流..而南乱流:横渡江水解析:选A。
迁:左迁(贬职)之意.错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A.扫叶席.草B.子瞻杖策.载酒C.闻子瞻至,幅巾..迎笑D.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解析:选B。
A.席: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席。
C.幅巾:名词用作动词,裹着幅巾。
D。
庐:名词用作动词,居住。
错误!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 )A.①陂陁蔓延,涧谷深密②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①风云变化,林麓向背②穷山之深,力极而息解析:选B.B项,①说的是寺院的名字。
错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解析:选A。
是苏轼自己不觉得到齐安很久了。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高中语文文言文二 模考练习 翻译+答案解析--武昌九曲亭记
文言散文知识梳理知识点1.“记”类文章的由来“游”是一种和人类社会相始终的活动。
早在有文字记录以前,人们便口耳相传着伏羲、女娲、炎帝、黄帝、舜、大禹等奔走九州的游踪。
夏、商、周以来,诸侯朝见天子与诸侯间的会盟,士人的游学、游说,以及熙熙攘攘的商旅,其乐融融的郊游,使得先秦的旅游舞台颇不寂寞。
旅游实践形诸文字,关于旅游的片段记述也就产生了,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孔子所赞同的理想生活状态,也应该是当时春游的真实写照,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抒写春游的散文文字。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涉江》)屈原在这里描绘的是凄苦的行旅历程,借景写情,融情入景,情与景的交融和谐不就是后世的游记作品着力营造的境界么?知识点2.游记的分类:记事描景《登泰山记》、抒情类《小石潭记》、言志类《醉翁亭记》、说理类《石钟山记》知识点3.景物描写相关知识梳理:1.角度:(1)形状、声音、色彩(2)远近、俯仰(高低)、内外(3)动静、虚实(4)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2.作用:(1)交代游览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2)介绍游览的进程(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思想(5)衬托人物心情。
知识点4.游记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基础);议论、抒情(升华)。
知识点5.文段形式的鉴赏:包括鉴赏手法和语言两个方面。
手法的鉴赏:1.结构层次:文章(文段)的思路、线索、顺序,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抒情(直接、间接抒情) 、议论、说明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象征、反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动写静、虚实相生、详写略写等语言的鉴赏:1.遣词造句:词语句子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的表达效果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对偶、反复等3.语言风格:准确、简洁、周密、平实、清晰、生动、流畅;清淡朴素、绮丽华美,直白率真、含蓄蕴藉,沉郁苍凉、豪迈刚劲等温馨提示1:阅读方法总结:四何:何人、何景、何情、何理。
【高中文言文阅读】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①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武昌九曲亭记苏哲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①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不知其久也。
在这一点上,在松柏山上旅行的人休息时间会减少,而在松柏山上旅行的人休息时间会减少。
倚着奇石、树荫和茂密的树木,俯瞰着河流,仰望着陵墓,望着山谷,望着风云的变化,望着森林脚下的背影,一切都在四处游荡。
展馆里没有足够的客人,但几乎没有废墟。
旁边有几十棵古树,都在几百米左右。
你不能用斧头。
每次子湛走到他下面,他总是整天低头看着他。
如果遇到大风和雷雨,拔出其中一个并谴责它,展馆就会变宽。
子展和他的客人在山上看着它,笑着说:“我想成为我的亭子?”于是他们一起去露营。
亭子完工了,西山的胜利开始了。
子占是最幸福的。
昔余少,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②裳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覆盖世界的快乐是无限的,而快乐是健康的快乐。
当一个人感到满意时,什么都不能改变。
他对此感到厌倦,并嘲笑它。
例如,如果饮食很杂,一个应该是饱的,另一个应该是烂的。
谁知道得失呢?然而,他是值得在中东和不负责任的外面,他的姑姑住在燕埠。
子展开心的原因也是。
【注】①陂?(pōtuó):不平的样子。
②褰(qiān):卷起裤脚。
4.以下句子中带点单词的错误解释为(3分)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b、子展的策略是携酒乘渔船南下。
《武昌九曲亭记》阅读题及答案
《武昌九曲亭记》阅读题及答案《武昌九曲亭记》阅读题及答案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①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②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③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拓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注】①子瞻:即苏轼。
②乱流:横渡江湖。
③一旦:一天。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力极而息极:穷尽B.子瞻杖策载酒杖:拐杖C.然将适西山适:到,往D.辄睥睨终日睥睨:斜视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一鼓作气,再而衰B.不可加以斤斧以故荆轲逐秦王C.其旁古木数十吾其还也D.为之怅然夫晋,何厌之有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无一字具体描写九曲亭,重在描写苏轼游览武昌诸山之乐。
B.第二段叙述重建九曲亭的经过,强调了苏轼纵情山水的旷达情怀。
《醉翁亭记》《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醉翁亭记》《武昌九曲亭记》,完成15~18题。
(共12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
②迁:贬谪。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⑤寓:寄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野芳发而幽香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往来而不绝者绝多生怪柏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辍耕之垄上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战则请从2.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北宋苏辙《栾城集》)【注】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B.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C.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D.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迁,一般分为平调、升迁、降职。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4 武昌九曲亭记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武昌九曲亭记一、基础知识错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迁.于齐安迁:迁居B.子瞻每至其下,辄睥晲..终日睥睨:斜着眼看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显示,呈现D.乘渔舟乱流..而南乱流:横渡江水解析:选A。
迁:左迁(贬职)之意。
错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扫叶席.草B.子瞻杖策.载酒C.闻子瞻至,幅巾..迎笑D.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解析:选 B.A。
席: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席。
C.幅巾:名词用作动词,裹着幅巾.D。
庐:名词用作动词,居住。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A.①陂陁蔓延,涧谷深密②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①风云变化,林麓向背②穷山之深,力极而息解析:选B。
B项,①说的是寺院的名字。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解析:选A.是苏轼自己不觉得到齐安很久了.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高中文言文阅读】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苏辙《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①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并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①扩散,涧谷深密。
中存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密松枥,萧然韵致,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落,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坐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存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漫步而上时。
穷山之浅,力极而息,扫叶席草,暴疾相劳,意适忘反。
往往用膳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无人知晓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从子瞻游,存有山可以尼里,存有水可浮,子瞻未尝不褰②裳先之。
存有严禁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清风泉石之上,撷林卉,滚涧虚,酌水而尝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备注】①陂?(pōtuó):不平的样子。
②褰(qiān):划破裤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b.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杖:拄,撑c.其小皆百围千尺,不容予以斤斧提:施予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易:改变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整体表现子瞻“乐意山水”的一组就是(3分后)①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②幅巾迎笑,相携漫步而上时③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④倚怪石,廪田木,俯瞰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⑤有山可登,有水可浮⑥亭变成而西山之胜始具有,子瞻于是最乐。
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
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武昌九曲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篇描写武昌九曲亭文言散文。
出自《栾城集》。
它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
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并不消沉。
这篇题...武昌九曲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篇描写武昌九曲亭文言散文。
出自《栾城集》。
它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
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并不消沉。
这篇题记便是记述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由来,阐发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的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其中也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意绪。
它的构思很有特色,既抓住建亭的事实特点,更突出苏轼的思想性格。
以下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欢迎参考学习!《武昌九曲亭记》文章阅读: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昭传》《武昌九曲亭记》文言文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2007年宁夏卷)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
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
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
猛精锐士,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 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
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军
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 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
朱昭厉声叱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
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 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
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
朱昭不幸坠入沟
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
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②。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陂陁(pō tuó):不平的样子。
②褰(qiān):卷起裤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委:归,付
C、子瞻杖策载酒杖:手杖
D、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姑:暂且
6、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B、譬之饮食杂陈于前
C、往往留宿于山上
D、一旦大风雷雨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蟹六跪而二鳌
B、往往留宿于山上而相泣于中庭
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王语暴以好乐
D、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其如是,孰能御之
8、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B、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以适意为悦”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
但文章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
C、文中有二乐:一乐是“幅巾迎笑”“倘佯”山水、“不知其久”;二乐为营亭坐观,俯视旁瞻远山近水,“风云变化”。
D、文中写景浓笔挥洒,给人以一种郁郁苍苍、气势奔流的动态美;写人,以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给人以一种劲操清芬的动态美。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2)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三)课内文言语句翻译: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6、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