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间岛问题”和“东北工程”看中韩(朝)领土争端(一)

合集下载

中朝边境划分问题与对策

中朝边境划分问题与对策

中朝边境划分问题与对策
一、关于中朝划界主要问题
上世纪60年代,中朝开始边界划分的谈判,主要依据是《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和实际控制情况。

主要涉及以下争议:
1、吉林延边地区所谓“间岛”主权
2、长白山和天池的历史和现状
3、长白山地区划界比例
4、朝鲜在其他地区向中方做出的调整
延边辖6市2县,面积4.33万平方公里,远大于台湾省。

中国历届政府从不承认所谓“间岛”的叫法。

虽然自清末以来,延吉地区朝鲜人所占比例不少,且一直成增长势头,但无论法理还是实际管控(关键)中国均占有一定优势。

经过多轮唇枪舌战,中国获得100%的土地,协议后延吉拥有朝鲜国籍者改为中国国籍,民族定为朝鲜族。

最终协议对策如下
(一)天池:中方48%、朝方52%
(二)长白山山体:中方75%、朝方25%、
(三)作为补偿朝鲜让出实控的双目峰
因此,整个长白山划界中方获得70%。

至于那30%,去问清政府官员和“蒋总统”
黄线为1712年边界,红线为1962年线,互有进退
结论:中朝划界既参考了日清条约,又考虑到两国实际控制情况,总的比较客观。

至于双方表示由于两国友好,互谅互让不过是客气话,不要当真。

只有实力和实控才是最保险的。

中\朝存在的领土问题(图)

中\朝存在的领土问题(图)

中\朝存在的领土问题(图)(一)清时期中朝第一次勘界明朝和李朝建立之初,中朝两国边界即明确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

清代,中朝两国疆界依然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两国从无异议。

朝界河鸭绿江、图们江皆发源于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长白山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三江源头。

鸭绿江、图们江中游以下河宽水深,两国边界分明,但两江,尤其是图们江上游至江源地带,河多水浅,边界不明,源头不清,因此,屡有边民非法越境,造成边界纠纷。

为解决边界纠纷,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之命,与朝方接伴史朴权和咸镜监司李善溥赴长白山查边。

5月15曰,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

此次勘界过程中,各种纰漏层出不穷,给后来的中朝边界争执埋下了祸根。

首先,朝鲜接伴史朴权和李善溥因年老体衰,无法全程陪同,只好令手下官员和译员同去,这为后来所立碑文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

其次,穆克登系军人出身的一介武夫,对国境勘查技术和相关知识所知甚少,不仅没能找到图们、鸭绿两江的正源,更在将其后的边界立标过程完全委托于朝鲜官员,使所划边界对中国极为不利。

(二)“间岛”问题的发端以及边界问题的再起长白山一向被视为清朝发迹的“龙脉”之地。

由于进入长白山挖参、猎捕之人众多,请政府担心这些活动会断绝龙脉。

1762年始,清政府对东北实施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严禁进入长白山地区,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区成为封禁的重点地区。

后来,由于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边疆地广人稀,边备空虚,潜藏着严重的国防危机。

特别是清道光之后,由于沙俄等列强的侵略扩张,这种危机曰益加重。

这给朝鲜边民非法越境进入中国创造了客观条件。

后来,1860至1870年间,朝鲜北部地区多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民不聊生。

许多朝鲜人出于生计,冒禁非法渡鸭绿江、图们江越境,到对岸中国奉天、吉林省垦荒。

之后人数众多,开垦土地越来越多,为清政府带来诸多政治、社会问题。

后来,清政府于1867年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汉人迁移至此,后来在对待朝鲜移民的政策上也有所放松,在其“易服雉发”,准其领照纳租,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下留在中国。

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主要内容

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主要内容

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主要内容作者:郑继永[本文说明]:本报告系引用多篇文献和网络资料综合而成,不代表某种法律观点,亦不具备国家效力,仅仅是个人兴趣所作。

文中未指明出处之资料,请自行至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中查证。

出现文责问题,本人概不负责。

中国目前的版图基本确定于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时期,中国清朝政府内外交困,国际地位急剧衰退。

各藩属国或依恃外强,或与清庭决裂,原先的封贡体制分崩离析,原来在朝贡体制下被掩盖的与各藩属国之间的矛盾也纷纷浮出水面。

清朝后期,日俄势力进入朝鲜,宫廷内部的亲俄势力和亲日势力明争暗斗。

同时中朝两国之间的朝贡藩属关系此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边界的争端即源于此时。

总体来看,中朝两国边界争议主要集中在边界的划定和所谓“间岛”地区的归属上。

而所谓的“间岛”问题正是源于边界的划定和日本的介入。

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间岛”争议问题。

一、中朝边界争议由来(一)清时期中朝第一次勘界明朝和李朝建立之初,中朝两国边界即明确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

清代,中朝两国疆界依然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两国从无异议。

朝界河鸭绿江、图们江皆发源于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长白山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三江源头。

鸭绿江、图们江中游以下河宽水深,两国边界分明,但两江,尤其是图们江上游至江源地带,河多水浅,边界不明,源头不清,因此,屡有边民非法越境,造成边界纠纷。

为解决边界纠纷,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之命,与朝方接伴史朴权和咸镜监司李善溥赴长白山查边。

5月15日,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1]。

碑文[2]如下:大清烏喇總官穆克登奉旨查邊至此審視西為鴨綠東為土門故於分水嶺上勒石為記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筆帖式蘇爾通官二哥朝鮮軍官李義複趙台相差使官許樑朴道常通官金應憲(氵+憲)金慶門此次勘界过程中,各种纰漏层出不穷,给后来的中朝边界争执埋下了祸根。

首先,朝鲜接伴史朴权和李善溥因年老体衰,无法全程陪同,只好令手下官员和译员同去[3],这为后来所立碑文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

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格局现状分析优秀PTT

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格局现状分析优秀PTT

东北亚局势走向存在两 条路线的激烈斗争
东北亚一体化路线,对中日韩朝俄都有 利,可以促使彼此的合作和安全稳定。 日美韩冷战路线,最受损的将是东北亚 区域国家,而最得利的是 。所以中国 决不答应,相信日韩有头脑想自立的政 治家,也不会答应。朝鲜核问题、发射 卫星与钓鱼岛、琉球群岛问题,是中美 博弈的战略点。朝鲜核问题、发射卫星, 是迫使韩国战略转向,必须加强与中国、 朝鲜的友好关系,放弃依靠 获取对朝 战略优势的幻想。钓鱼岛问题和琉球群 岛问题,将迫使 战略转向,放弃联美 反华的幻想。
将抗议朝鲜发射中程弹道
导弹“芦洞”。另一方面,
日方也准备了“胡萝卜”,
(二) 对朝
美助理国务卿称 对朝 鲜 目标是实现无核 化
负责亚太事务的 助理国务卿拉塞尔17 日在雅加达表示, 政府的对朝 目标并 不是让朝鲜坐到对话 桌边,而是促使朝鲜 取消核计划实现无核 化。
(二) 对朝
“ 经常对朝鲜实行"绥 靖" ”
观察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上半年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下半年高调缓和,力倡合作。
的利益达到求得自保. 参加接见的朝鲜人民军军
(一)地区层面的亚太再平衡 欲将台湾纳入 在一定条件下考虑分阶段 朝鲜人民军将“彻底粉碎” 对朝鲜采取 俄罗斯的亚太战略是与其国内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的,突显了俄罗斯外交的务实性。
朝鲜人权特使将访问 磋商对朝
据 时事通讯社报道, 务院当地时间 31日宣布,朝鲜人权特使罗伯特•金将于4月3日、4 日访问 。根据日朝局长级会谈的结果,商讨日美 间今后的对朝策略。
罗伯特•金将与 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 的伊原纯一及绑架问题担当相古屋圭司等举行会谈, 并围绕朝鲜今后的动向交换意见。 共同社曾刊文 指出,在30日重启的日朝政府间磋商中, 政府软 硬兼施以期朝鲜作出让步。报道指出, 在磋商中

韩国领土争端一览

韩国领土争端一览

一、韩国的疆域概况:大韩民国是位于东北亚韩半岛的民主共和国,简称韩国(남한/南韓),首都为首尔。

其法理领土范围为整个韩半岛及附属岛屿,北边隔鸭绿江和图们江(韩称“豆满江”)与中国和俄罗斯邻接,但目前仅实际控制38度线以南的半岛部分(约占韩半岛总面积的4/9)。

韩国三面环海,西南濒临黄海(韩国又称“西海”),东南是大韩海峡,东边是日本海(朝鲜东海)。

北面隔着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

《维基百科》二:与日本:独岛之争。

据新华社电韩国国土海洋部28日宣布,韩方把独岛(日本称“竹岛”)两座山更名为“于山峰”和“大韩峰”,以彰显独岛是韩国领土。

独岛位于朝鲜半岛东部海域的郁陵岛以东大约90公里,由两个主岛和数十个小岛组成,总面积大约0.18平方公里。

三、与俄国:鹿屯岛(考虑到朝鲜半岛统一问题)鹿屯島(朝鲜语:녹둔도;俄语:Ноктундо)图们江上的一座岛屿。

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边界。

岛屿面积32平方公里。

(约12平方英里)15世纪,鹿屯岛属于朝鲜王朝。

1587年女真人在此地与李舜臣领导的守备军作战。

李舜臣被朝鲜族称为民族英雄。

图们江北部支流多次改道,鹿屯岛有时与滨海边疆区接壤。

但该岛一直在朝鲜咸鏡北道先鋒郡(今属罗先特别市)实际控制之下。

1860年俄罗斯帝国逼迫清朝签定中俄北京条约。

清朝将鹿屯岛割让俄罗斯,朝鲜王朝提出鹿屯岛是朝鲜领土,清朝割让无效。

其后朝鲜实际控制。

到1937年为止居住的都是韩人。

1937年俄罗斯强制韩人移往别地。

朝鲜于1990年与苏联签定国境条约承认了北京条约。

根据2004年东亚日报连载报导“我们的土地,我们的灵魂——到领土纷争的现场去”,鹿屯岛现在还留着明显的农田痕迹,还留着没有主人的房屋、锅、铜碗、缸的碎片。

但是两年后,俄罗斯在小岛边沿建起水坝,建设成了军事基地。

韩国一直表示该地是韩国领土。

不顾以上事实,北韩在1990年和原苏联缔结了边境条约,原封原样接受了北京条约。

中\朝存在的领土问题(图)

中\朝存在的领土问题(图)

中\朝存在的领土问题(图)(一)清时期中朝第一次勘界明朝和李朝建立之初,中朝两国边界即明确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

清代,中朝两国疆界依然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两国从无异议。

朝界河鸭绿江、图们江皆发源于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长白山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三江源头。

鸭绿江、图们江中游以下河宽水深,两国边界分明,但两江,尤其是图们江上游至江源地带,河多水浅,边界不明,源头不清,因此,屡有边民非法越境,造成边界纠纷。

为解决边界纠纷,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之命,与朝方接伴史朴权和咸镜监司李善溥赴长白山查边。

5月15曰,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

此次勘界过程中,各种纰漏层出不穷,给后来的中朝边界争执埋下了祸根。

首先,朝鲜接伴史朴权和李善溥因年老体衰,无法全程陪同,只好令手下官员和译员同去,这为后来所立碑文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

其次,穆克登系军人出身的一介武夫,对国境勘查技术和相关知识所知甚少,不仅没能找到图们、鸭绿两江的正源,更在将其后的边界立标过程完全委托于朝鲜官员,使所划边界对中国极为不利。

(二)“间岛”问题的发端以及边界问题的再起长白山一向被视为清朝发迹的“龙脉”之地。

由于进入长白山挖参、猎捕之人众多,请政府担心这些活动会断绝龙脉。

1762年始,清政府对东北实施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严禁进入长白山地区,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区成为封禁的重点地区。

后来,由于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边疆地广人稀,边备空虚,潜藏着严重的国防危机。

特别是清道光之后,由于沙俄等列强的侵略扩张,这种危机曰益加重。

这给朝鲜边民非法越境进入中国创造了客观条件。

后来,1860至1870年间,朝鲜北部地区多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民不聊生。

许多朝鲜人出于生计,冒禁非法渡鸭绿江、图们江越境,到对岸中国奉天、吉林省垦荒。

之后人数众多,开垦土地越来越多,为清政府带来诸多政治、社会问题。

后来,清政府于1867年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汉人迁移至此,后来在对待朝鲜移民的政策上也有所放松,在其“易服雉发”,准其领照纳租,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下留在中国。

论清代中朝边务纠纷与“间岛案”问题

论清代中朝边务纠纷与“间岛案”问题
清朝始终坚持“ 国有疆界 ,岂容私 越” 的强硬 立场 , 并 要求朝鲜政府对 私越疆 界者严 惩不贷 。如 朝鲜 “ 国初
时 ,吉韩 界 禁 极 严 , 国 人 民有 私 自越 江 一 步 者 ,由 两
鲜流 民的越境犯边事件导致了中朝 两国一 系列的边务
纠 纷 , 使 两 国政 府 加 强 疆 界 事 务 的 管 理 。 促
等二人 , 案引 起 了清朝 政府 的高度 重视 。事发 后 , 此

朝鲜 移 民与 中朝 边务 纠纷
立 即派员到汉城查办 , 所有人犯及地 方官吏都 受到了
相 应 的处 罚 ,国王 也 被 罚 银 2万 两 。 ’
在我 国东北地区 , 朝鲜移 民及 其越境犯 边问题是 清代 中朝关 系史上 的重要事件 。
枝兄弟三人 , 同其 他六 人 因债 务 被逼而 乘夜越 界 , 伙
入 清 人 幕 中杀 死 债 主并 掠 夺 其 财 物 。 朝 得 报 后 , 清 立
即派打牲乌喇总管穆克登等人 前往凤凰城 与朝鲜官员
会 审 。 方 先 在 凤 凰 城 审 案 ,又 到 渭 原 郡 实 地 调 查 , 双 后 中方 将 此 案 交 由朝 鲜 完 结 议 奏 。 鲜 经 三 法 司 核 实 朝
民 “ 惜 冒犯 重 禁 , 江 越 境 ” 不 渡 ,扰 疆 犯 边 。 ‘四 第 章关
鸭绿 、 图们两江 为边 界实行严 格的封禁 政策 。由于清 政府对东北实行长期的封禁政策 , 使东北疆域 形成 致 了地广人稀 . 备空虚 ,管理 失度 ,潜藏着 严重危 机 边
于朝鲜流民犯越 现象 的记载 ,在朝 鲜 的《 同文 汇考》、
《 备边司誉录》 等李朝 实录中屡见不鲜 。据统计 , 顺治 元年至康熙五十年 , 重 的犯 越案 多达 l 起 , 中 , 严 1 其 清朝派钦使赴朝会 审案多达七次。

近代中朝边界争端史略

近代中朝边界争端史略

近代中朝边界争端史略序论:近代中朝边界之形成众所周知,自AD7世纪以来,东北地区即为中国之领土,虽然历代王朝兴废不断,与周边主要邻国朝鲜的划界也屡有变更,但东北全境在总体上并无过大的出入。

在明英宗正统年间(A D1436-1449,其间朝鲜为世宗在位),始确定两国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1】,两河东南岸为朝鲜,西北岸为明。

/ ]鸭绿江和图们江均发源于长白山麓【2】。

长白山,夏世称不咸山【3】,秦汉时称单单大岭【4】,魏晋为徙太山【5】,南北朝称从太山【6】,唐时称太白山【7】,宋金际始定长白山名【8】,元明清因袭至今。

朝鲜方面称白头山【9】。

鸭绿江,汉时称马訾水【10】,鸭绿水之名始见于隋【11】,唐中期定鸭绿江之名【12】。

图们江,辽时始见于中国史书,名驼门江【13】;金朝称统门水【14】;至于明,称徒门水、阿也苦山【15】;至清代始定图们之名,又别称土门江【16】。

朝鲜一方称豆满江【17】。

时至AD1616年,努尔哈赤崛起东北,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政权。

1627年皇太极继位之初即迅速击败朝鲜,迫使其去明附金,在两国划界问题上依然循明例以鸭绿、图们二水为界【1 8】。

此后,即使发生了清朝建立,入关并统一中国等重要历史事件,中朝边界亦无任何更动,清政府的官方文件中也屡次重申了这一事实【19】,为后世提供了无可辩驳的法律依据。

由于清朝视东北为“龙兴之地”,早在入关之前即沿鸭绿江岸中国一侧修建了的具有防戍性质的东条边墙,严禁朝鲜居民越界采参、狩猎、拓耕、伐木。

然而,具备地理的人都知道,河流的中下游通常是幅面宽阔,水深流急,足以用做国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但在上游尤其是源头地段往往主流稀狭且多派分支,鸭绿江和图们江亦无外如是。

通常的说法是,鸭绿、长白二水均发源于长白山,前者在山之西,后者在山之东。

但确切的说,应该是长白山东部偏南的小白山分水岭的两侧。

鸭绿江在西,图们江在东。

鸭绿江源是由两条河流形成的。

其一为源自长白山南麓的暖江,这条河南流至小白山西麓,与另一名为建川沟的河流交汇,始成鸭绿江。

中朝边界问题

中朝边界问题

仔细分解中朝边境的争论的“焦点”,可以分为五个点,由南至北分别是:鸭绿江口、长白山、图们江正源、“间岛”,以及图们江口。

我们接下来的解读重点,就是其中的“间岛”、图们江正源,以及半岛最为关注的“长白山”附:中朝边境主要焦点示意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朝鲜边境的主要特征是“两江一山”,即鸭绿江和图们江,以及两江中间,号称两江发源地的“长白山”。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长白山,与之前我们一直在提的“长白山脉”不是同一个概念。

后者是呈连贯状态的,中国东北边境山地的总称。

而这一节我们所指的“长白山”,就是一个山头,而这个山头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中间有个由火山口积水而成了“天池”。

也就是中国所称的“长白山天池”,和朝韩所指的“白头山天池”。

如果中朝两国是由一条贯通日本海与黄海的大河所分割的,那么无论是在约定俗成的古典时期,还是精确划界的现代社会,都不会有太大争议。

河道中间的主航道就是最公平的国境线。

当然,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即使是有明确的划界原则,也还是会存在争议的。

特别是在呈喇叭状的出海口处。

中朝之间所涉及的图们江口以及鸭绿江的故事,我们之前已经分别分析过了。

应该说,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在那两个地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其中缘由不再叙述。

而中朝之间的所谓“领土纠纷”,在政治层面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两国在40多年前就已经正式签订了边境条约。

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近些年来之所以在民间成为热点,并不是由于中国的民间,有什么特别的举动(最多也就是网上发发牢骚),希望改变鸭绿江口和图们江口的现状。

而是三八线以南的韩国,在民间热炒。

如果从法理上来说,韩国对中朝鲜边境指手划脚当然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考虑到朝韩两国之间有统一的共识,并且将来半岛肯定还是会以某种形式统一的。

这些来自韩国民间的声音,难保在某一天不上升到政治层面上。

因此虽然觉得现状并无多少改变的机会,也还是做个专题,正好也通过这个案例,让大家清楚地理特征的认定,在划定国境线时的重要性。

边境之争:中朝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边境之争:中朝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边境之争:中朝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前因:《乙巳条约》1905年11月,在日本政府的逼迫下,大韩帝国政府签订了《乙巳条约》,朝鲜失去外交权。

1909年9月4日,清帝国与日本签订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界定了今中国、朝鲜边界划分。

一年前的8月19日,本驻清使阿部守太郎突然和清政府打了个招呼,声称:中韩间岛领土争端悬而未决,为保护韩国民众,于是派遣统监派员前往间岛,希望清国政府不要误判。

这一天,远在东北图们江,一队日本宪兵六十余人渡过图们江,从朝鲜进入中国境内。

图们江位置阿部守太郎正是得到这个消息,才先封住清政府的嘴。

清政府还不清楚日本人要做什么,日本人却是谋划了好久。

日本浪人组织“长白山会”为此活动数年、捏造制作的无数伪证也纷纷发出。

随后,日本成立了所谓的“日本朝鲜统监府派出所”,就设置在间岛地区。

所谓间岛其实是图们江的一块浅滩小岛,叫做假江。

1903年,朝鲜官员李范允照会清越垦局,把这里叫做间岛,说是朝鲜民众在在这里居住,妄指中国假江为“间岛”,想把这里归为朝鲜所有。

间岛问题就这样出现了。

清帝国和朝鲜一般以图们江为界,但图们江附近历来都是中朝混居的地界。

朝鲜境内发生灾情时,朝鲜人民就会跨国图们江到清国境内开垦居住。

清廷随即要求朝鲜政府将民众撤回朝鲜,但朝鲜政府却“支支吾吾”,使尽办法拖延。

再之后,双方进行了勘定边界的活动,但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

这就给了日本人运作的空间。

1905年,日本把俄国势力扫出朝鲜,和大韩帝国政府签订了《乙巳条约》,拿下了朝鲜的外交权。

日韩《乙巳条约》所以这中朝边界的商谈,也就该是日本来决定,“大韩帝国”在这场争端中不过是日本的一个棋子罢了。

“间岛问题”只是一个借口,日本意在更广阔肥沃的中国延边地区。

清政府手足无措,但是头脑还算清醒。

如果不能尽快与日本展开交涉,日本侵占间岛的情况坐实就麻烦了。

一个月后,在日本东京,清国驻日公使与日本外相围绕间岛问题展开会谈。

可是,之前的条约都有不明确的地方,而勘测也不了了之,到底怎么才能在边界谈判中占据优势呢?有人想到了!中国人修史记事,是行家里手,中朝交往数百年之久,累计的文案图册难道还不够说上一说吗?仗着资料丰富,清朝外务部姿态强硬。

中韩领土争议的真相

中韩领土争议的真相

中韩领土争议的真相:韩国学界肆意伪造历史核心提示:许多中国人所不知道的是,韩国国内掀起收复满洲故土的舆论浪潮,起因居然是一次学术会议上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对韩国学术界人士10分钟的讲话。

这次讲话的大意是,对唐朝消灭并吞高句丽,应该翻案。

韩国学界心领神会,引经据典,把已于千余年前彻底覆灭的高句丽王国说成是和现代朝鲜或古代三韩有直接的传承关系,这样高句丽历史上盘踞过的领土也就成了韩国的故土。

在这股翻案风气下,韩国又有一些人拿中朝界河说事,玩弄所谓间岛问题,同时向中国和俄罗斯提出领土要求。

间岛是韩国人对中朝界河图们江(韩国称为豆满江)以北,海兰江(韩国称为土门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的称呼。

韩国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事实上是越来越多的韩国人,认为间岛是韩国领土,为中国所侵占,韩国应收回这块土地。

19世纪末汉城郊外的迎恩门。

是1407年专为迎接中国使节所修建近年来,韩国指责别国将其领土错误标记为他国领土的事情时有发生,现在,其民间又将矛头指向中国历史地图。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民间网络团体“VANK”调查称,许多介绍中国历史的世界地图将朝鲜半岛标记为中国领土。

中韩领土争议,在更广范围和更久历史的意义上,是关于中国东北地域历史建制沿革的争议。

历览此地兴衰治乱,可见自汉以来,中国历代统一王朝兴,多自东北始;亡,必自东北肇端。

唐代亡于兵败南诏而东北失控;宋代亡于先失燕云、辽东;明代亡于先于朝鲜战争中财政破产,后于辽东屡败于后金铁骑;清代亡于甲午战争失控辽东,日俄战争沦陷东北;民国期间,国民党先是九·一八事变不战而弃东北,后是在内战中惨败于辽沈。

东北定兴亡,根本原因在于东北及内蒙地区自古以来控制着中国的战略资源、要塞屏障、关键军事工具:在冷兵器时代是战马、粮秣、铁器、塞防;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是电力、煤炭、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兵器装备工业和战略纵深。

历代中国备边,多在东北与西北。

东北至今是我国国防重点。

从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看中韩有关历史纷争

从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看中韩有关历史纷争

第40卷 第6期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V o l .40N o .62017年11月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N o v .2017收稿日期:2017051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5Y J C 880083)作者简介:王金玲(1978-),女,山东诸城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韩国语教育与比较教育研究㊂从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看中韩有关历史纷争王金玲(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 要: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的中韩历史纷争,主要体现在高句丽㊁渤海国㊁满洲和辽东地区的历史归属问题上㊂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主张这些地区的历史属于古代韩国历史的一部分,其依据是所谓的 占领说 后人继承说 和 文化继承说 ㊂这些学说不但本身自相矛盾,且不被多数国家所认可㊂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在描述中韩历史纷争相关内容时,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情绪㊂其错误的做法,只会增加两国人民之间的误会,破坏两国之间的友谊㊂关键词:韩国;历史;教科书;纷争分类号:G 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7)06-0104-03教科书反映了一国国内政治㊁经济㊁宗教㊁种族等不同群体的立场差异及相互之间的斗争与冲突,直接反映主流阶层的意志㊂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一般会存在以下三个基本倾向:第一,宣扬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叙述本国与对象国之间的冲突时,有夸大本国英雄形象贬低他国的倾向;第二,在描述对象国与第三国之间的冲突时,如第三国恰好当时也是本国的敌人,则倾向于认同对象国立场,刻画第三国的 恶行 和对象国的反抗斗争;第三,多选择有利于本国立场的文献资料㊂[1](P 43)韩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不仅呈现出以上特点,且随着其政权的交替而不断更新㊂由于一国领土与国家尊严及国家主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涉及到与领土有关的历史和现实时,各国都将坚持有利于自己国家的主张,因此,探究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有利于帮助韩国公民树立正确的中国历史观,消除韩国政府和公民对中国历史的偏见,帮助他们以正确的历史视角来看待中国历史㊂在现有韩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中,李卿㊁范红军分析了韩国历史教科书中描述中国历史内容的特色[2],赵亚莉㊁林琳探讨了六国历史教科书看待朝鲜战争的不同视角[3],臧嵘通过分析中韩历史教科书对渤海国的不同描述探讨了渤海国的归属问题[4],严志梁探讨了有关 间岛 问题[5],李花子剖析了李氏朝鲜对长白山的认识[6],张威威分析了韩国对 高句丽史 问题的评论[7]㊂本研究即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探讨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歪曲中国历史的现象㊂一纵观韩国历史,其与中国有历史纷争的时期,主要集中在高句丽(前37年-668年)和渤海国(698年-926年)时期,因为这两个国家的遗址在中国东北地区,尤其是辽东一带㊂围绕着渤海国㊁高句丽㊁长白山和辽东地区的历史归属问题,中韩两国历史学界都展开了论证分析㊂中国于2002年启动了东北工程,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东北地方史研究,东北民族史研究,古朝鲜史㊁高句丽史㊁渤海史研究,中朝关系史研究㊂东北工程引起了韩国学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㊂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对东北工程有如下描述: 韩国与中国的历史纷争始于中国政府开始的东北工程,此工程在于重新解释满洲地区的历史和文化㊂中国将曾经居住在满洲和韩半岛北部地区的古朝鲜㊁高句丽和渤海等国看作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权,主张这些国家的历史属于中国㊂为此,中国否定以前以万里长城为界限的中原国家的历史事实,试图将满洲和韩半岛地区一第40卷第6期王金玲:从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看中韩有关历史纷争带的古代史纳入中国史㊂最近还延长至万里长城的最东部黑龙江省,强化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主张㊂以东北工程为契机开始的韩中之间的历史纷争与间岛的所属问题和长白山问题相关联,已超出了学术界的历史研究范围,引起很大争论㊂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中国历史学界的东北工程一启动,便在韩国引起了轩然大波㊂但东北工程并不是针对韩国提出的,而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相关学术机构及大学联合组织的大型学术项目,旨在攻克历史上的疑点问题,丰富并发展东北边疆地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㊂在爱国主义及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之下,韩国政府及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过于敏感,不仅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将此问题写入历史教科书以教化国民㊂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情㊂中韩有关高句丽的纷争,主要体现在高句丽的归属问题上㊂韩国主张高句丽历史属于韩国历史,中国则主张高句丽政权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之一㊂韩国历史教科书中有关高句丽的描述如下: 4世纪末即位的高句丽广开土大王积极开展了对外扩张㊂西部攻破了后燕,东部使肃慎和东扶余屈服,将势力扩展到包含辽东地区在内的满洲南部地方和图们江下游地区 ;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称为 三韩一统 ,互相认为是共同命运体㊂在同一时期,中国史书上称之为 海东三国 ,认为三国是具有同等性质的集团㊂高丽时代编写的 三国史记中 也标榜高丽继承了这三个国家 ㊂有关高句丽与隋唐之间的战争,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则用了整整一页的篇幅,将唐描述成一个侵略国家: 统一中国的唐朝在初期与高句丽维持了亲善关系,但在国内政治安定以后对周边国家积极实行了扩张政策㊂高句丽为了应对唐朝的侵略,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万里长城,强化了军事力量㊂ 中国历史教科书则认为,由于高句丽是在中国领土上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其与中国王朝建立了册封与朝贡关系,是中国皇帝的臣子,而高句丽灭亡以后,其领土和遗民吸收到了中国,因此,高句丽历史属于中国历史㊂渤海国时期相当于中国唐朝时期和稍后的后梁和后唐时期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渤海历史是作为中国边疆各族的历史表述的㊂其表述时,着重强调了以下三层意思:第一,渤海是由中国松花江与黑龙江一带居住的魔羯族建立的地方政权;第二,渤海与唐朝关系密切,曾接受唐朝封号,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第三,渤海是唐朝时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中文化较高者㊂[4]韩国历史教科书‘东亚史“‘韩国史“也都提到了渤海史,而其重点表述则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渤海为高句丽遗民所建,是一次高句丽人的所谓 复国 运动;第二,中国辽东和满洲地区是高句丽人的统治地区和活动舞台;第三,渤海历史是古代韩国历史的一部分㊂[4]这些主张,在韩国历史教科书中都可以得到验证: 高句丽灭亡之后,唐朝占据了位于大同江以北原高句丽的领土,将高句丽的遗民移到了辽西地区㊂除了高句丽遗民之外,以靺鞨人和契丹人为代表的很多民族都被强制居住于此,接受唐朝的统治㊂但是以契丹的叛乱为契机,随着唐朝经济实力的衰弱,大祚荣领导的高丽人和鞨靺人在吉林省的东卯山建立了渤海国(698年)㊂ 为了进一步强化渤海历史属于古代韩国历史这一观点,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还做了如下描述: 渤海在9世纪初占据了原高句丽大部分地区,支配了历史上最广阔的领域㊂在当时中国人称之为 海东盛国 ㊂但是10世纪初,由于上层阶层的权力斗争,国力大大衰退,渤海国最后遭到契丹的攻击灭亡了,大多数的渤海遗民亡命到高丽㊂ 由此可见,在有关渤海国族源的认识上,中韩两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㊂历史上渤海国的疆域,横跨当今中国东北㊁北朝鲜以及俄罗斯三国的国境之内,这也是韩国人主张中国吉林的延吉㊁长白山和辽河流域一带属于韩国的所谓 历史 依据;但是,渤海的居民是由高句丽遗民以及靺鞨民族等构成的,韩国正史中不仅没有渤海人或其后代的任何相关记载,且截至目前为止,其对于渤海第一代王大祚荣的出身情况也尚未查明,遑论其他㊂有关大祚荣的出身问题,中国学者根据‘新唐书“的记载,认为其为靺鞨人㊂中国历史教科书也认为,建立渤海国的大祚荣是靺鞨人,与渤海和高句丽毫不相关,因此,渤海也是唐朝的地方政权㊂韩国主张满洲和辽东地区属于韩国的所谓 历史 依据则是:古朝鲜㊁渤海和高句丽等国家的遗址曾经在此㊂这就是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所持的 占有说 ,即古代韩国的某些国家一旦曾经占有过某一地区,该地区的历史便理所当然地属于韩国历史㊂据此,非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韩国史“便将满洲看作古代韩国的发源地: 我们民族在新石器时代以满洲和韩半岛为家园进行农耕㊂ 东亚出版社出版的‘韩国史“,不仅将满洲作为古代韩国的生活舞台,还把中国的辽宁一带也加进去了: 辽宁㊁满洲和韩半岛作为我们民族曾经的生活舞台,出现人类的时间㊃501㊃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11月大约是70万年之前㊂ 对此,非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古朝鲜以辽东地区和大同江流域为中心得以发展 ; 在以铁器文化为背景的满洲和朝鲜半岛地区生活着扶余㊁高句丽㊁东与㊁三韩等国家 ; 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一带占据了地盘, 在征服周围地区的同时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辽东地区 ㊂除了文字表述之外,其在有关古朝鲜㊁高句丽和渤海国的地图中,也都标出长白山㊁辽东㊁辽河流域㊁延吉等这些中国地区,以此向公民灌输其所谓的领土主权意识㊂可能由于缺乏相关文献,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中极少用文字表述长白山属于韩国,而是采取在地图中特意标注出长白山的方式,以此向韩国公民灌输长白山属于韩国的这一错误认知㊂在介绍高句丽时,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在标明高句丽的领土范围时,便特意在地图上标注了长白山和辽东省㊂统计发现,东亚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特意标注长白山的次数最多,共46次;教学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长白山被特意标注了24次;非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长白山被特意标注了19次;金星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长白山被特意标注了20次㊂另外,中国的延吉㊁满洲㊁吉林㊁鸭绿江㊁辽河等地区,也被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标注在古代韩国的领土范围之内㊂如此一来,接受过错误历史教育的韩国公民,便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掠夺了本该属于韩国的土地㊂这种错误做法,无疑会进一步加深韩国民众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妨碍中韩之间的正常交流㊂二经由以上探讨,我们不难发现,韩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在涉及中韩有关历史纠纷时,习惯性采用三种所谓的学说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第一种所谓的学说是 占领说 ,即古代韩国的某个国家或国民曾经占领过这个地方,因此这个地区的历史是属于韩国历史的一部分;第二种所谓的学说是 后人继承说 ,即一个国家灭亡之后,这个国家的部分遗民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以此来推断这个国家也属于古代韩国;第三种所谓的学说是 文化继承说 ,即两个国家缔造者的民族身份虽然不同,但是由于后一个国家的文化继承发展了前一国家的文化,因此,两个国家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国家㊂这三种学说貌似合理,但稍作分析便会发现,其不仅极其错误(如若依其所谓的 占领说 ,元代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经营及三次西征后,占领了极其广袤的土地,其疆域东起日本海㊁东海,西抵黑海㊁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济州岛便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且互相矛盾(如其所谓的 文化继承说 便与其所谓的 占领说 之间互相矛盾,其所谓的 占领说 不承认先来后到,只承认一度 占领 的所谓事实,而其所谓的 文化继承说 则有着明确的先后顺序),根本无法解决目前很多国家之间经由历史纠纷而引发的领土纷争问题㊂由是而言,韩国政府试图通过编订历史教科书来解决中韩之间经由所谓的历史纠纷而引发的领土纷争的这一做法,是极其错误的㊂高句丽历史是一个学术问题㊁历史问题,如果一旦将其演绎成古代中韩边界问题,并藉以影射今天的中韩边界问题,那么这一问题就会变得相当复杂㊂此外,经由以上探讨,我们也不难发现,韩国‘东亚史“教科书在描述中韩之间经由所谓的历史纠纷而引发的领土纷争等相关内容时,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情绪㊂在这一错误情绪的引领下,其甚至错误地将中国的延吉㊁长春等地,标注在古代韩国地图中㊂这显然是更加错误的㊂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载体,历史教科书有向公民宣传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义务㊂历史教科书如果歪曲历史,一意孤行地将带有情绪化的内容通过学校教育传递给公民,这样做的后果,势必将破坏两国之间的友谊㊂参考文献:[1]董向荣,王晓玲,李永春.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李卿,范红军.韩国教科书有关中国历史内容描述特色探究[J].历史教学,2013(7).[3]赵亚莉,林琳.六国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不同视角[J].历史教学,2009(3).[4]臧嵘.渤海国史的归属问题 评中韩两国历史教科书对渤海国的不同表述[J].历史教学,1998(6).[5]严志梁.关于 间岛 问题[J].历史教学,1997(5).[6]李花子.李氏朝鲜的长白山认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2).[7]张威威.韩国对 高句丽史 问题评论综述[J].国际资料信息, 2004(3).责任编辑韩玺吾 E-m a i l:s h e k e b a n@163.c o m㊃601㊃。

中国领土争端

中国领土争端

中国领土争端中国的疆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领土广袤的国家。

但它同样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近代以来又丧失了多处国土,从而牵扯出一系列的领土纠纷。

东北(满洲)地区白头山顶峰原来是中国国土。

北朝鲜宣称他们的领导人金日成出生在此,因而称这是“圣山”(事实上金日成出生在平壤郊区的万景台)。

1962年中共与北朝鲜签定界约,宣布白头山以南归属北朝鲜。

韩国一些人士一直向中国索要间岛地区。

间岛地区原指与北朝鲜清津、罗津接壤的一块图们江中滩地,面积仅两千余亩。

日本占领朝鲜后,允许朝鲜人来此开垦。

后随着开垦的人口增多,开垦地域也扩大到整个吉林与朝鲜交界地域。

现在韩国索要的地区主要指延边地区。

俄罗斯在近代史上是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在满清时占领了“外满洲”10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现在中国民间一直有要求收回此地的呼声。

但从现实角度看,收回可能性不大。

而且中共政府已经同俄罗斯签订新约,放弃收回此地的权利。

江东六十四屯原本是中国的领土,且俄方承认此点。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俄国将此地居民驱除到黑龙江对岸,强占此地。

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一直不承认此地为俄罗斯领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宣布放弃此地。

黑瞎子岛原先为中国领土,中东路事件中被俄国强占。

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不承认这是俄国领土。

根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获地174平方公里,当中第二大的岛屿银龙岛,因位处黑瞎岛之西北,故此全部归属中国。

俄罗斯保留大乌苏里岛(黑瞎子岛)东半部份.此外,珍宝岛等江中岛屿归属中国。

阿巴该图洲渚位于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江心主航道中国一侧的一个小岛,是中俄间有争议的领土。

面积约50平方公里,可是额尔古纳河涨潮的时候,面积就会大大缩小。

该岛于1929年被苏联实际占领,但是中国历届政府一直主张拥有其主权,是中国和苏联(包括俄罗斯)旷日持久的边界争端的一部分。

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主要内容

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主要内容

中xx边界争端的由来和主要内容xx[本文说明]:本报告系引用多篇文献和网络资料综合而成,不代表某种法律观点,亦不具备国家效力,仅仅是个人兴趣所作。

文中未指明出处之资料,请自行至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中查证。

出现文责问题,本人概不负责。

中国目前的版图基本确定于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时期,中国清朝政府内外交困,国际地位急剧衰退。

各藩属国或依恃外强,或与清庭决裂,原先的封贡体制分崩离析,原来在朝贡体制下被掩盖的与各藩属国之间的矛盾也纷纷浮出水面。

清朝后期,日俄势力进入朝鲜,宫廷内部的亲俄势力和亲日势力明争暗斗。

同时中朝两国之间的朝贡藩属关系此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边界的争端即源于此时。

总体来看,中朝两国边界争议主要集中在边界的划定和所谓“间岛”地区的归属上。

而所谓的“间岛”问题正是源于边界的划定和日本的介入。

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间岛”争议问题。

一、中xx边界争议由来(一)清时期中xx第一次勘界明朝和李朝建立之初,中朝两国边界即明确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

清代,中朝两国疆界依然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两国从无异议。

朝界河鸭绿江、图们江皆发源于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长白山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三江源头。

鸭绿江、图们江中游以下河宽水深,两国边界分明,但两江,尤其是图们江上游至江源地带,河多水浅,边界不明,源头不清,因此,屡有边民非法越境,造成边界纠纷。

为解决边界纠纷,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之命,与朝方接伴史朴权和咸镜监司李善溥赴长白山查边。

5月15日,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1]。

碑文[2]如下:大清xx總官穆克登奉旨查邊至此審視西為鴨綠東為土門故於分水嶺上勒石為記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筆帖式xx官xxxx軍官xxxx複xx台相差使官許樑xx道常通官金應憲(氵+憲)xx此次勘界过程中,各种纰漏层出不穷,给后来的中朝边界争执埋下了祸根。

首先,朝鲜接伴史朴权和李善溥因年老体衰,无法全程陪同,只好令手下官员和译员同去[3],这为后来所立碑文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

陆地边界安全问题的

陆地边界安全问题的
1.从历史上看,明清两朝,朝鲜是中国的属国。 双方都承认两国的边界在鸭绿江和图们江。但 由于当地很荒凉,双方并没有仔细勘测过边界。
2,中韩“间岛”问题。
陆地边界安全问题
一,简岛 二,间岛争端与中朝划界 三,中韩间岛之争的问题由来
一,间岛
1,间岛是中国领土 , 间岛(朝鲜语:간도) 间岛 领土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域: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之内 各国立场:各国政府,包括朝鲜和韩国都承认间岛是中国领土 间岛原名垦岛,位于图们江北岸,最初是指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和龙市光霁峪前的一处滩地。而目前,间岛是指图们江 以北,海兰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包括延吉、汪 清、和龙、珲春四县市。满洲国曾在这一地区设立间岛省,省 会是龙井。 该地区在历史上曾有过主权争议,1909年9月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 北京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又称“间岛协约”,确定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间岛为中国领土。目前,朝鲜和韩国都承认间岛是中国的领土。
二,间岛争端与中朝划界
(一)清时期中朝第一次勘界 间岛” (二)“间岛”问题的发端以及边界问题的 再起 (三)清时期中朝第二次勘界 (四)《中朝边界善后章程 中朝日“间岛”交涉与《 (五)中朝日“间岛”交涉与《图们江中韩 界务条款》 界务条款》 (六)建国后中朝签署之边界条约
三,中韩间岛之争的问题由来
3,“间岛协议”的内容
1、完全承认间岛为清国领土,以图们江为国境,在江源 地方以界碑为基点,以石乙水为分界线 . 2、开放龙井村、局子街、头道沟、百草沟,允许外人居 住及贸易 3、在图们江以北开垦的土地上,仍然允许韩民居住。 、 居住该地的韩民须服从清国法律,归清国地方官宪管辖与 裁判,与清国人同样履行纳税义务及听候其一切行政处置。 5、间岛内韩民所有土地房屋,可与清国人民财产同样受 到保护。在图们江沿岸设渡船,双方人民可自由来往。 6、将来将吉长铁路延长到延吉南境,在韩国会宁同韩国 铁路接轨 7、朝鲜总督府及其文武各员于两个月内撤离。同时在上 述通商地点开设日本“间岛”,原名“垦岛”(因大批朝鲜移民越界垦 殖而名),系图们江北岸吉林省延边地区和龙县光霁峪前 的一处滩地,自古系中国领土。清政府与朝鲜政府曾多次 勘定国界,确定该地为中国领土 。后来日本捏造所谓“间 岛悬案”,并且恶意歪曲所谓的“间岛”范围,将纵十里、 宽一里的滩地,扩大到“海兰河以南、图们江以北,宽约 二三百里,长约五六百里之地”,即中国延吉、汪清、和 龙、珲春四县地区,妄图一举侵吞这些地方。朝鲜人趁机 骚扰中国边境。 经过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多方努力,最终挫败了日本朝鲜 的这一侵略图谋。1909年9月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北京签 年 月 日中日双方代表在北京签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又称“间岛协约” 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又称“间岛协约”。 。

以史为鉴,寸土必争——“间岛问题”之历史启示

以史为鉴,寸土必争——“间岛问题”之历史启示
河 ,否 认 图们 江源 头 为石 乙水。
第 4期
崔峰 龙
等 :以 史 为 鉴 .寸 土 必 争
1 9
中朝两 国是历史 悠久 的邻邦 , 延边地 区位于我 国
东 北 东南 部 , 与朝 鲜 半 岛 山水 相 连 , 国土 毗邻 ,仅一 江之 隔。 自古 以来 ,两 国人 民交往 频 繁 ,而且 中世 纪
沿革 问题 。
定。 在 此 情况 下 ,通 过 回 顾近 代 中朝 ( 韩 )界 务 交涉
当中 日本 帝 国主 义 所扮 演 的 角色 ,一 方 面 是揭 露 和 剖
析 日本推 行 侵华 政 策 的 实相 和本 质 , 并总 结 出历 史 经 验 和 教训 ;另 一 方 面是 借 鉴 界务 交涉 当 中前人 们 的成
( 大连大学 中国 东北史研 究中心,辽宁 大连 摘
要 : 上世纪初 日 本帝 国主义为 了侵略 中国延边地 区,以 中朝边界纠纷和保护越 垦朝鲜人为借 口,捏造 了 “ 间岛问
题” ,至1 9 0 9 年中日 签 订的 《 间岛协约》标志着 “ 间岛案” 的终 结。 “ 间岛 问题” 虽然 已经过去 了一个多世 纪,但近年 来在韩 国 间岛协 约》“ 无效论”甚 嚣尘上,否认 “ 间 岛”为 中国领 土的言论 被重提 深入探 究 “ 间岛 问 题 ”之真相 ,
国间 争 议 的 问题 呢 ?其 原 因如 下 :“ 原 夫 间 岛之 位 置 ,
在 豆 满 江 之 北 长 白 山 附近 ,而 横 亘 于 满 洲 东 南 之 野 。 满 洲 东 南与 韩 国接 壤 之 一带 土 地 , 当清廷 初 起 时 ,土
著 从 龙 , 移 徙 入 关 者 大 半 ,而 长 白 山 附近 以发 祥 重 地 , 故 复严 封 禁。 于 是西 起 边 外 ,东 逮珲 春 , 皆渐 变

【doc】论清代中朝边务纠纷与“间岛案”问题

【doc】论清代中朝边务纠纷与“间岛案”问题

论清代中朝边务纠纷与“间岛案”问题2010年2月第29卷第1期洛阳师范学院JournalofLuoyangNormalUniversityFeb.,2010V oI.29No.1论清代中朝边务纠纷与"问岛案"问题韩香兰(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摘要:清代中朝边务纠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间岛"领有权问题,即对越境朝鲜人垦居之图们江以北的领土所有权问题;二是由此引发的中朝疆界划分问题.中朝两国"间岛问题"纠纷的近代后果是中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间岛协约).中日在"间岛1'4题"的交涉中,虽说中国保住了东北边疆主权,但付出了"东三省五案"等沉重的权益代价.关键词:朝鲜移民;间岛问题;间岛协约中图分类号:K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970(2010)0l一0l14—05收稿日期:2009—11—23作者简介:韩香兰(1963一),女,朝鲜族,洛阳师范学院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中朝两国边务纠纷是围绕"间岛朝鲜人"问题而展开的.本文拟从犯禁越境之朝鲜人及其"问岛问题"等三个方面,就中朝两国边务纠纷进行历史学考察和分析.一,朝鲜移民与中朝边务纠纷在我国东北地区,朝鲜移民及其越境犯边问题是清代中朝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1.犯禁越境之朝鲜人由于历史和地理的缘故,朝鲜北疆边民不断冒禁犯边,为了杜绝这种非法越界现象的发生,早在后金时期中朝就签订"江都会盟",规定两国"各遵约誓,各守封疆".I-1](p1159)清初对东北的封禁是极其严格的.特别是鸭绿江,图们江边界地区为封禁重地,不许汉民进入垦荒, 朝鲜流民更在严禁之例.对于朝鲜流民的越境问题, 清朝始终坚持"国有疆界,岂容私越"的强硬立场,并要求朝鲜政府对私越疆界者严惩不贷.如朝鲜"国初时,吉韩界禁极严,两国人民有私自越江一步者,由两国官吏处死,否亦格杀无论".['第四章然而,朝鲜边民"不惜冒犯重禁,渡江越境",扰疆犯边.'第四章关于朝鲜流民犯越现象的记载,在朝鲜的《同文汇考》, 《备边司誉录》等李朝实录中屡见不鲜.据统计,顺治元年至康熙五十年,严重的犯越案多达l1起,其中,清朝派钦使赴朝会审案多达七次.在清代,关于朝鲜人"犯边案"事件中,三道沟事件和李万枝事件特别引人注目.三道沟事件发生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是年十月,朝鲜三水郡禁断差使员伙同他人潜入鸭绿江的中国境内采参,并以鸟枪打死奉旨在三道沟绘制长白,鸭绿地形图的清朝兵丁,以及打伤驻防协领勒楚等二人,此案引起了清朝政府的高度重视.事发后,立即派员到汉城查办,所有人犯及地方官吏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国王也被罚银2万两.'事过二十余年后,又发生了李万枝等越境杀人案件.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朝鲜平安道渭原郡李万枝兄弟三人,伙同其他六人因债务被逼而乘夜越界,入清人幕中杀死债主并掠夺其财物.清朝得报后,立即派打牲乌喇总管穆克登等人前往凤凰城与朝鲜官员会审.双方先在凤凰城审案,又到渭原郡实地调查,后中方将此案交由朝鲜完结议奏.朝鲜经三法司核实后决定,除李万枝兄弟三人中依法留一人外,其余则按律处斩;而朝鲜有关地方行政当局的官吏,也分别受到了革职,流配,杖刑等不同的处罚.由此可见,朝鲜流民的越境犯边事件导致了中朝两国一系列的边务纠纷,促使两国政府加强疆界事务的管理.2.移民实边与朝鲜移民的涌入清朝定鼎中原后,视盛京,吉林为本朝的龙兴之地,对内以鸭绿江下游的"东条边墙"为界,对外则以鸭绿,图们两江为边界实行严格的封禁政策.由于清政府对东北实行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疆域形成了地广人稀.边备空虚,管理失度,潜藏着严重危机的区域.特别是道光以后,由于沙俄等列强加紧侵略扩张,东北边疆危机日益加深,急待移民实边,以加强边防.于是,清政府决定废除封禁,实行移民实边政策.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颁布《盛京东边间旷洛阳师范学院2010年第1期?l15?地带开垦条例》,废除对鸭绿江北东边道地区长达240 余年的封禁.但是清朝防务的重点乃是与沙俄接壤的吉林东部地区,因"自中俄界约订立以后,吉林东部悉与沙俄接壤毗连,珲春僻处东隅,遂成重镇."'第章换言之,东北防务的薄弱环节乃成沙俄窥视之要地.为此,1880年清政府派吴大澄到东部边境,督办宁古塔,三姓,珲春防务和屯垦事宜.同年,吉林将军铭安与督办吴大澄为抵御沙俄势力,编成靖边军驻扎于珲春,三姓,宁古塔等中俄边防要地.图们江北岸一带,也因吴大澄拟变通旧章,招民垦种之令,开始开放最后一个封禁地——吉林南荒围场,设立珲春招垦总局,下设五道沟和南岗招垦分局,正式推行"废禁山围场之旧制,行移民实边之政策."第很显然,当初清朝实行移民实边政策的主要对象是关内的汉族流民,朝鲜移民仍属严禁之例,因此清朝特"着铭安,吴大澄督饬该管官吏,约束居民,毋得越界滋事"."但因中朝两国仅为一江之隔,在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时期,朝鲜流民的非法潜入现象从未间断过,即使是在封禁最严厉的时期,因地瘠民稠,生计艰难的朝鲜边民,不惜犯禁越界进入到东北边境地区.到了同治年间,朝鲜咸北六镇重遭天灾,涌人中国东北成为不可阻挡之势,尽管清朝移民实边政策还没有适用于朝鲜流民,但它客观上为朝鲜难民非法越境提供了方便.而朝鲜政府撤销锁国令,在主观上也为朝鲜难民大批涌入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3.中朝边务纠纷与勘界成果清政府决定废除封禁,实行移民实边政策.然而,对朝鲜来说作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的朝鲜移民,若被纳入到中国国籍就意味着朝鲜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与综合国力的衰退.因此,朝鲜国王以"习俗既殊,风土不一,若因该民人等占种,便隶版图,万一滋事,深为可虑"为由,恳请"将流民刷还本国,交付本国官弁,归籍办理".对此,清政府"以示体恤",然而,这些朝鲜移民安土重迁,多不愿返回,并于1883年5月,钟城,会宁,茂山等边民合诉于钟城府使李正来,禀告"窃念敦化县,今乃新设,界限之从某至某,未及明审"."庆源西北经略使鱼允仲悉此,立即派钟城人金禹轼往"界碑"处实地勘查,并授意钟城,会宁两府照会敦化县.是年7月,该两府使正式提出无理的疆土要求.朝鲜借"移民重返"问题来制造两国的边务纠纷,提出所谓的"土门江"与豆满江并非一江,实乃两江的说法.认为两国本以"土门江"而非以豆满江为界,两江之间土地应属朝鲜所有等.1884年初朝鲜派往清朝冬至兼谢恩使金晚植,亦以上述理由要求清朝与朝鲜勘界,也由此,中朝两国围绕鸭绿江,图们江源头的边务纠纷与勘界谈判正式拉开了序幕.1885年9月至11月末,中朝两国进行了乙酉勘界谈判.参加勘界谈判的中方代表有珲春协领德玉,以及贾元桂,秦烘等;朝方以安边府使李重夏为代表. 在整个勘界会谈中,双方就土门,图们,豆满之江名是否一江,何水为图们江正源,是否有穆碑其事,若有则穆碑是审视碑还是定界碑,以及穆克登所立界碑的原址在何处和封堆是何人何时所置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的激烈辩论',但因双方意见分歧悬殊,且各执己见,最终谈判破裂.第一次中朝勘界谈判破裂后,双方就重开谈判事宜进行过多次磋商,后于1887年4月历时两个月完成了第二次边界会勘.在这次勘界谈判中,双方争论的焦点仍然是关于穆碑的位置和性质,以及确定哪条水为图们江正源的问题.关于穆碑的性质,中方主张穆碑为审视碑而非定界碑;朝方则坚持穆碑为定界碑,要求以该碑为基点划界等.二,朝鲜图谋"间岛"归属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亚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继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日俄战争等.此时的东亚政治风云大都围绕中日两国关系而展开的,而矛盾的焦点又往往聚集在中朝两国的问题上,这使得中国和朝鲜从半殖民地的位置上进一步沉沦下去,特别是朝鲜不久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但值得注意的是曾作为东亚中心的大清帝国,经中日甲午战后,国势日衰,日渐败落,逐渐丧失其朝鲜宗主国的地位,相反朝鲜则摆脱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以"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自居.于是,朝鲜政府趁中国危难之机,借助外部势力重新挑起中朝两国的外交争端,以期到达"北拓"之目的.此时,中朝两国外交争端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因"间岛"朝鲜人问题而引起的边务纠纷上,尤其是针对"间岛"朝鲜人的行政管辖权问题上,中朝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斡旋,甚至于诉诸武力.那么,"问岛问题"为什么引起中朝两国的重视,以至于外部势力的关注与干涉,这个问题首先应从"间岛"概念及其内容的实质谈起."间岛"一词,系出自朝鲜越境垦民之口.早在封禁之时,越境朝鲜垦民称我国光霁峪(今吉林省龙井市开山屯镇光昭村)前图们江中"假江"为"垦土"或"垦岛","问岛"乃"垦岛"之译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朝鲜官员李范允在给清政府有关地方当局的公文中便使用"问岛" 一词,并声称该地区应属朝鲜.李范允曾依仗沙俄侵略者的势力,图谋图们江以北的中国领土,由于中国116?洛阳师范学院2010年第1期的坚决抵制而以失败告终.但是,在日俄战后,日本守田利远在其所着《满洲地志》中妄指海兰河以南,图们江以北地区为"问岛",从而使其地理范围大大超出了原初光霁峪和假江地的范围.此后,日本人又用所谓"东间岛","西间岛","北间岛"之说,将"间岛"的范围扩大到鸭绿江北部地区.现今有些韩国人,仍沿用此种说法.此外,在中韩或中日交往史中,"问岛"一词在双方共同签署的历史文件中也时常出现,表明"问岛"称谓之影响.如上所述,在近代中朝两国的外交争端中,"问岛"朝鲜人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也是解决中朝两国边务纠纷的关键所在.换言之,如果"问岛问题"中的越境朝鲜垦民的法律地位及其行政管辖权问题得到确定,那么有关边界问题的争议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因当时国际形势和东亚局势的变化,朝鲜政府欲借此图谋其"北拓"之目的,于是,朝鲜政府乘机纵容其地方官员,在间岛地区非法设官置吏,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来制造事端.首先,如朝鲜政府唆使地方官员对图们江边界及越垦朝鲜人情况进行调查,为今后的边务交涉做准备.1897年,朝鲜政府令咸境北道观察使赵存禹,就长白山界碑和问岛地区朝鲜垦民情况进行调查.赵存禹根据调查情况绘制了地图,并向本国政府呈报有关中朝边界问题的《谈辩五条》.此外,1898年秋,朝鲜咸境北道钟城前五卫将吴三甲等,就白头山界碑,勘界事宜以及间岛朝鲜垦民丧失国籍等情况上奏国王, 请求国王下令政府与清交涉.后内务大臣李乾夏奏命咸境北道观察使李钟观,就中朝边界问题进行调查.李钟观受命后,任命庆源郡守朴逸宪,观察部主事金应龙为审查委员,就中朝边界进行实地调查等."此外,朝鲜政府在"间岛"地区单方面非法建制,设官置吏.早在1889年,朝鲜政府令平安北道观察使在鸭绿江对岸东边道地区非法设立28个面,分归江界,楚山,慈城,厚昌四个郡,将中国固有领土划归朝鲜行政区域内"p】"',并肆意挑衅,武装骚扰.如1903年8 月,被朝鲜政府任命为北垦岛管理使的李范允,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越江进入间岛地区,先后以"观察使"名义,公然传示朝鲜垦民,并擅自设约编丁,拿犯科税,甚至在图们江以北地区擅自任命管理人员,私募壮丁,组建枪队,使中朝边界地区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李范允如此强行无理,其目的在于确立朝鲜在间岛地区的行政管辖权,为与中国军事对抗做准备.对于李范允的非法行径,中国政府曾直接或通过驻朝公使许台身多次向朝鲜政府提出过严正抗议,但朝鲜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置若罔闻,明知故犯,先后多次武装越界犯边.鉴于中朝边境地区局势日渐恶化,以及为扼制中朝边境地区的混乱局面,清朝政府加强了对该地区的行政建制和军事防务,并多次击退了朝鲜军队的武装侵入.三,外国对"间岛问题"的干涉中日关于"间岛案"交涉,始于1907年8月,1909年9月双方签订了《问岛协约》.综观历时两年之久的中日两国关于"间岛问题"的交涉,双方主要围绕间岛领土归属权的问题,进行了"照会往复"等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斗争.特别是清政府,于1907年8月24日和27日先后两次照会阿部代使,明确表示中朝边界向以图们江为天然界限,本无"间岛"之名目;而日本之所以处心积虑制造"间岛问题",当然别有用心.日本主张:要谈中韩两国边界,中日两国领先预议,先求得两者意见的一致,作为勘界基础,否则不能派员会勘.pl㈣可见,日本不是不知"间岛"归属,而是借护韩民来达到兵宪于该地的侵略之目的.1.中日关于"间岛案"的交涉由于日本尚未找到间岛属韩之确凿证据,因此,一方面训令斋藤不要在间岛采取过激的行动,以免激起中国的愤怒而发生争斗;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寻觅中韩疆界的有关证据,以资狡辩.经过一番努力,日本得到了法国传教士雷知恩曾撰辑的《备忘录》,此《备忘录》是雷知恩曾奉照康熙之命测绘长自山地形的图册.但该备忘录并未正式出版,只是曾被一位德国传教士引证过其中的一段话,这句话是"图们江以北的长栅与图们江之间,设有无人地带"¨,然而这句话显然并不能帮助日本成为介人间岛之证据.因此,斋藤曾就此向政府呈文说:"引证雷知恩的《备忘录》, 有受到反驳的危险,还是不让对方知道为好".¨..'尽管如此,日本仍坚持间岛归属未定论.1907年11月2日,阿部代使照会中国外务部,一是穆碑之所谓"土门"不能解作"豆满",土门发源于穆碑之东方,流于北甑山之西,故二水合流以下应系韩国之地,该碑为有力证据,豆满以北即系争议之地;二是,韩国政府从未有和龙峪之称;三是,和龙峪通商局,光霁峪分局,西步江分局及水师与十处界碑系清政府界务未决前所设,韩方受华官压迫,屡经抗议.¨叫据此,清朝外务部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1908年1月) 复照予以驳斥:光绪八年朝鲜国王咨文礼部时,指土门江隶属吉林与咸境平安地,十三年咨北洋大臣也云吉林朝鲜以图们为界,十一年清韩双方勘界时,韩政府已承认所谓土门,图们,豆满皆指同一江,其不过音译之不同矣.且十三年会勘中,红土,石乙水会流处以下皆已勘定,韩王高宗在该年咨文礼部时也承认洛阳师范学院2010年第1期?117?此一事实,因此清廷在合流处以下图们江北的各项设置,均系查照成案辩理,华官不曾压迫,朝方亦不曾抗议.有关这些驳斥清廷皆系历史事实,且都是朝鲜政府业已承认而言,其不但铿锵有声,也使日本毫无反击之余地.因此,El本驻华公使林权助于1908年1 月15日,曾致电其外务省说明土门,豆满实为一江, 中朝两国界限未定者仅红土,石乙孰为图们江正源的报告.'一'日本政府明知中朝两国曾经有过的两次勘界,并取得了图们江确系中朝界河的结果,因此只好放弃对间岛的领土权之争.于是,1908年9月25日,日本阁议决定并依下列条件将"问岛"界务问题并入"东三省五案"与中国交涉.可见,日本之所以放弃领土权之要求,并将"间岛案"并入"东三省五案"来交涉,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间岛属韩之主张证据不足; 二是急于解决东三省五案.因之,这一阶段的中El交涉,因"间岛问题"使原日本提出的"东三省五案"具有了更加无理和复杂化的特点,且整个过程是在拿"问岛问题"及其领土主权来与"东三省五案"作特权交易.最后,经过多轮谈判,腐败的清朝政府除"间岛问题"上的领土主权外,在其它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让步,特别是在会宁铁路案问题上,并于1909年9月4日签订了中日关于"东三省六案"的条约.2.《间岛协约》的签订与得失1909年9月4日,中国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与El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签订了所谓的"东三省六案"条约.其中,《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单订一约,后称《间岛协约》.中日两国签订的《间岛协约》和《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标志着长达近两百多年的中朝边界之争与历时两年有余的中日"间岛案"交涉宣告结束.这是近代史上我国与外国列强首次签订的未割让土地的国际条约,但中国为保全间岛领属权所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其中,有关修通吉会铁路案问题是中国所丢失的权益当中影响最为深重的权益.中日"吉会铁路案"交涉始于1908年l2月,而13本酝酿修筑该路的时间可追溯至1905年9月的El俄战争爆发之前.日俄战争前,El本为了加强与沙俄在朝鲜半岛的争夺,曾计划修筑一条经朝鲜半岛延伸至中国吉林的新交通线,以此来对抗沙俄的扩张.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为运输军用物质,在朝鲜的罗南至清津,清津至会宁间修筑了军便铁路.日俄战争结束以后,13本继承了沙俄拥有的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及其沿线权益,于是,计划修筑跨越朝鲜半岛的新交通线的野心开始膨胀起来,日本企图通过吉会铁路将旅大铁路和吉长铁路以及朝鲜铁路相连,形成日本到中国的大交通线.1907年8月日本挑起"间岛案"时,日本不断提出有关吉会铁路的议案.如日本代表提出,"该铁路修筑问题是解决问岛问题的必要条件,有必要同时解决";1909年8月中日"间岛问题"谈判中,日方再一次提出吉会铁路案,为此,中方重申此次交涉中其他问题皆可商议,惟独吉会铁路问题断不可商议的主张.对此,日方代表威胁说:如不同意本提案,全部交涉的成立将毫无希望.不得已清政府在关系中国主权的问岛领属与吉会铁路权益问题上选择了前者.之所以清政府做出这种选择和让步,其理由是"东三省两强逼处,后患方长,日欲展造铁路,用意自在防俄,惟若不允其要求,延吉必无撤退警兵之望".于是,1909年9月4日清政府与日签订了《图们江中朝界务条款》,在该协约的第六款中,清政府允诺"将来将吉长铁路接展造至延吉南边界,在朝鲜会宁地方与朝铁路联络,其一切办法与吉长铁路一律办理"的决定.清政府因"间岛问题"而丧失部分重要权益,但在主权问题上却有了重大突破.第一,维护了"间岛"主权.中日"问岛案"交涉中,中国保住了对间岛地区的领属权,这是中国在此次交涉中取得的最大收获,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那么,中国为什么在对日交涉中将东三省偌大的权益拱手出让,以此来换取日本承认中国对间岛的领土主权呢?究其缘由,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统监府成立后,日本不断向中国间岛地区增兵且突发事件屡禁不止,恐若长此下去,难免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其次,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有借此侵入东北的野心,一旦清廷发祥地延吉厅失守,不用说朝廷之威信丧失殆尽,甚至还会带来招灾惹祸之嫌;再次, 甲午战争后,列强已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廷深恐会重演德占胶济之悲剧.由此可见,这是因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而被迫采取的权宜之计.第二,争得了对间岛朝鲜人的管辖权.间岛朝鲜人的行政司法管辖权问题,是中日两国在"间岛问题" 上遇到的最为赖手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它成为引发中朝日三国外交纷争的根源.在清政府看来,"无人民即无土地,其管辖权亦必不容有损"I9](p216),这就是说,如果清政府失去了对朝鲜人的管辖权,所谓的领土主权将徒有虚名.正因为这样,当日本政府决意要放弃对问岛的领土诉求时,交涉的焦点立刻转到了有关朝鲜人的"保护权"问题上.清政府认为,"该处韩民向来领垦我国土地,服从我国法律,实与他处侨民有异",因此,"在我所必争者,不仅在于领土之定界,尤当在于管辖之实权".p2】后经几番交涉,日方在确认中方若得韩民之裁判权,就将另案作出重大118?洛阳师范学院2010年第1期让步时,阁议决定了放弃裁判权.综上所述,《间岛协约》是一项不平等条约,尽管它以国际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对间岛的领土主权,但中国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是该协约条款中关于吉会铁路修展案,以及在"东三省五案"条款中所做出的让步,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东北提供了条件.[参考文献][1]自山学会编.朝鲜时代北方关系史论考[z].白山资料院.1995.[2]吴禄贞.延吉边务报告[R].奉天学务公所,光绪三十四年.[3]玄圭焕.韩国流移民史[M].三和印刷出版部,1976.[4]李澍田.清实录朝鲜史料摘编[z].吉林文史出版社,】991[5]陆洛现.1995.[6]杨昭全.1993.间岛领有权关系资料[z].韩国白山资料院,中朝边界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7]吉林省社科院编.中朝关系通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8]中央研究院.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z].台北,1972.[9]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M].上海:大公报社,1932.[10]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z].国际联合协会发行,昭和36年.[11]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满铁史资料[z].北京:中华书局,1979.[12]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Z].北京:三联书店,l957.[责任编辑伍纯初] BorderConflictsbetweenChinaandKoreainQingPeriodandJiandaoIssue HANXiang—lan(GeneralFilinge,LuoyangNormalUnwe~ity,Luoyang471022,China)Abstract:BorderconflictsbetweenChinaandKoreamainlyinvolvedissuesoftwoaspects:so vereigntyissuesoverJiandao,i.e.theterritorynorthfromTumenRiverwhereKoreanpeoplehadcrossedthebo rderandlivedthere.andsuchrelatedborderdemarcationissues.DisputesoverJiandoissueresultedinunfai rtreatybetweenChi.naandJapan(JiandaoTreaty).InthenegotiationoverJiandaoissue,Chinareservedsovereign tybutpaidheav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NBA CBA足球F1 -> 虎扑体育论坛 -> 新·开放区-> 从“间岛问题”和“东北工程”看中韩(朝)领土争端(一)登录-> 注册-> 回复主题-> 发表主题独立韩秋(主题)2008-04-02 10:56目录一:中韩领土争端的由来及历史:1. 关于“间岛”;2. 关于“东北工程”;1) 什么是“东北工程”?2) 韩国国内:“历史研究?帝国主义!”3. 从高句丽到渤海国;1) 历史上的高句丽;2) 高句丽后的渤海国;4. 从“白头山定界碑”到“间岛协约”;二:近代领土争端----从金日成到李明博:1.金日成的野心;2.纷争再起:混淆是非的韩国史学界;3.潘基文走了,李明博来了;三:中韩其他领土及领海争端;1.东海争端---苏岩礁;2.黄海争端---石油之争;四:结束语一:中韩领土争端的历史由来:1. 什么是“间岛”?名词解释:间岛1.“在吉林和龙县东北光霁峪,前本名假江,为图们江北岸滩地,清初久列封禁,光绪十一年,始准韩民纳租越垦,设越垦局董其事,韩民利其土地膏沃,渐生觊觎,二十九年,韩官李范允行文越垦局,妄更其名为间岛,指为韩领,且带兵过江,经我军极力弹压,始退事后与定善后章程十二条,其第八条曰,古间岛即光霁峪假江地,向准钟城韩民租种,今循旧办理,是仍以间岛为吉属也,日俄战后,日人藉战胜余威,踵事扩张,指光霁峪以东为东间岛和龙峪一带为西间岛,诬为中韩未定之界,且牵及长白山穆碑,(穆碑者,康熙间乌拉总管穆克登查边所立,在图们鸭绿二江发源之分水岭,光绪初韩人意图侵界,潜移其碑于长白山麓,且混指图们豆满为二江,以图们江为豆满江,以海兰河为图们江,议久未决,)迭经往返交涉,至宣统元年缔间岛协约八条,争端始息,今自黄花松沟及英额岭以东、哈尔巴岭及老爷岭以南、戛牙河以西、豆满江以北,皆称之为间岛,以介于吉林朝鲜俄国之间,商业颇为发达,农亦盛,有天图铁路横贯之,市场以局子街、和龙峪、光霁峪、头道沟、东盛街、六道沟、百草沟等处为最盛。

”-----《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2.간도,原名垦岛,“间岛”是韩国人对中朝界河图们江(韩国称为豆满江)以北,海兰江(韩国称为土门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的称呼。

“间岛”原指与朝鲜北部清津、罗津接壤的吉林光霁峪前图们江中的一块滩地,滩地纵十里,宽一里,面积两千余亩。

宋教仁在其所著 的《间岛问题》中曾详考了“间岛”一词的来历,指出朝鲜人因越垦之故,称垦种之地为“垦地”、“垦岛”,后转音而成“间岛”。

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朝鲜官员李范允行文清政府光霁峪越垦局, 称图们江江中滩地为“间岛”,并谓“此土介于一江分派之中,始由 韩民垦种”,意在据为彼土。

同年,李范允带兵过江劫掠华民,平息以后,延吉厅同知陈作彦与朝鲜边吏韩定、金命焕等订立《边界善后章程》十二条,其中第八条对所谓“间岛”问题曾明确予以澄清, “古间岛即光霁峪前假江地,向准钟城韩民租种,今仍循旧办理”。

可见,“间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章程已明确表明其主权属于中国,此时所谓“间岛”的地理位置及面积范围仅限于图们江中滩地。

清朝末年,日本觊觎该地区,制造「间岛事件」,声称中朝国界未清、间岛归属未定,又以保护朝鲜垦民为由,入侵中国延边;将间岛范围从十里、宽一里左右,扩大到「海兰河以南、图们江以北,宽约二三百里,长约五六百里之地」。

即现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地区附近六七万平方公里地域的总称。

此地区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商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但韩国人广义上讲的所谓的“间岛”并不止于此,这个虚无缥缈的地域甚至囊括了整个中国东北的全部。

他们把上面说的狭义上的“间岛”称作“西间岛(서간도)”;把中国黑龙江省东部南部包括中国十大商品粮产地富庶的三江平原在内的广大地区叫做“东间岛(동간도),把黑龙江省的朝鲜族聚居区牡丹江市附近地区叫做“北间岛(북간도)”,把除了这几个地方之外的中国东北剩下的所有领土称作“北方故土地域(满洲)(북방고토지역/만주)”,甚至把阿穆尔河(即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即现在位于俄罗斯东南部,在中俄《北京条约》里清政府割让给沙俄的2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称作“沿海州地域”,也认为是所谓“间岛”的一部分,以前以及现在应该是韩国的土地。

(上图:图1:韩国人所谓的“间岛”的详细划分)[上图:图2:韩国“收复间岛运动本部(간도되찾기운동본부)”及“北方韩民族实业本部(북방한민족사업본부)”网站首页,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韩国人心目中广阔的“间岛故土”和“间岛是我们的土地!收复回来留给子孙后代!”(간도는우리땅!되찾아후손에게물려주자!)的口号]上面的图中不约而同的都画到了“北方故土”,从图上看,它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那么,这所谓的“北方故土”究竟从何而来?它到底是不是韩民族的“故土”呢?让我们暂且保留这个问题,先来看看我们中国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吧。

2. 关于“东北工程”1)什么是“东北工程”?说到中韩两国的领土纷争,就不得不提到“东北工程”。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文化发达,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近代以来成为列强侵略扩张、争夺霸权的重要地区,而东北边疆问题就成为许多有识之士关注研究的对象,对帝国主义御用文人们炮制的企图分裂中国东北的种种谬论进行了批驳和回击。

自19世纪中期清人研究东北疆域著述《朔方备乘》问世至今,东北疆域与地方史研究已有近150年的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门学科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仅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相关研究专著约有200多种、专题学术论文达数千篇。

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几乎涵盖了有关东北疆域与地方历史的所有领域。

在地方史、边疆民族史、边界沿革史、朝鲜移民中国史、东北与周边国家地区关系史等方面有较多的建树,形成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形成了一支专业研究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边疆地区的影响尤为重大,具体到东北边疆,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还包括日本、美国,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多边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还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

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随着东北亚政治、经济地位的日益上升,东北亚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我国东北边疆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这一形势下,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别有用心地在历史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中歪曲史实,少数政客出于政治目的公开宣扬种种谬论、制造混乱,使得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研究面临诸多挑战,也给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学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了进一步维护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经中央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联合组织了大型学术项目“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并于2002年2月正式启动。

“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 为期5年,是一项跨学科、跨地域、跨部门的大工程。

该项研究旨在将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纳入学术化轨道,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深化研究。

“东北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以往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历史上的疑点问题、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和理论上的难点问题,使整体研究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化、权威性的研究成果。

该项工程的课题分为研究类(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翻译类和档案资料类三大系列。

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疆域理论研究;东北地方史研究;东北民族史研究;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史研究;中朝关系史研究;中国东北边疆与俄国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关系史研究;东北边疆社会稳定战略研究。

如上所述,“东北工程”是我国学术界一项巨大的关于东北历史及周边国家关系的研究工程。

从研究的内容以及精神可以明确看出,我国进行“东北工程”的目的无非两点:维护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东北边疆地区的发展;加强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的学术研究,促进东北边疆研究的学科建设,引起社会各界对此的重视。

但是当这件事传到韩国,在韩国的学术界和政界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2)韩国国内:“历史研究?帝国主义!”2003年12月9日,韩国古代史学会、韩国考古学会、韩国近现代史学会第17个学会在汉城历史博物馆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中国应立即停止把高句丽史编入中国历史的歪曲历史行为。

”这明显把矛头指向我国正在进行的“东北工程”研究。

随后,有韩国议员向国会提交了“敦促中国停止歪曲历史的决议案”,认为韩国政府应提出强烈抗议。

接着,韩国政府决定,将针对中国研究东北地区的古代史问题成立“高句丽史研究中心”,加强对高句丽史的研究工作。

”2004年6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试论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的署名“边众”的文章,文章提出:“高句丽政权的性质应是受中原王朝制约和地方政权管辖的古代边疆民族政权。

”这篇文章发表不久,韩国知名历史学者们的骂声如潮水般滚滚而来。

此文便成了关于中韩“东北工程”问题争端的导火索。

汉城大学教授李成圭认为:“如果古朝鲜、扶余、高句丽和渤海等历史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编成‘中华民族 ’历史的一部分,那么有可能引出韩国史只是没有被中国吸收的支流,是没能参与‘中华文明’的野蛮落后的集体历史而已等各种观点。

”而韩国汉阳大学教授慎镛厦甚至撰文称之为“‘历史帝国主义’之作。

”对韩国学术界这次“抗议”给予极大关注与支持的韩国第一大报《朝鲜日报》更是发表了所指极为深远的社论,称:“有分析认为,中国之所以这么做是要重新确认与朝鲜族居住的东北地区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制造介入北韩地区的理由,隐含高度的战略意图。

”鉴于双方在学术上的巨大分歧及逐渐扩大化的相互矛盾,2004年8月,韩国和中国外交部达成了5个项目的口头协议,内容主要是:双方的讨论和研究仅限于高句丽史问题,不将此问题升级为政治问题,而是以民间角度的学术讨论来解决。

并发表了自己的态度,称韩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对此深信不疑。

对于政府的协议,韩国学者们的指责与不满不断。

韩国西京大学教授、高句丽研究会理事长徐吉洙批评说:“这相当于是在除了首都之外的整个国土都遭到践踏的情况下,只是一味地相信侵略军的休战约定,对收复被侵略的领土想都不想。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客座教授姜友邦表示:“今年6月,在中国沈阳开幕的‘辽河文明展’明确体现出了中国作为文明的起源,打算将达到朝鲜半岛和满洲的辽河文明也偷走的意图,但韩国国内学术界对此却依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韩国执政党、国会代表及民间团体也宣称,将以“拒绝前往中国旅游”、千万市民集体签名示威等方式,抗议中国社科院再度密集发表“东北工程”新报告,扭曲古朝鲜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