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成员学习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组成员学习材料

基于童谣的小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俞晓婷

在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我们通常习惯于用讲诚信故事、说理等方式,来阐明诚信是一种有利于人际和谐与社会稳定的优良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指出诚信行为的崇高性,或指出不诚信将会有哪些后果。笔者认为,这种诚信教育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极易拔高诚信品质,而丧失其生活基础,使诚信成为一种被仰视的美德,而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落实;二是教育方式往往不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厌烦,自然也不乐意接受。总之,远离生活的诚信教育,其效果必然不尽人意。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既是对他人承诺的践行,也是对自我要求的体现。对他人的承诺包括遵守纪律、规则,信守承诺,强化时间观念,养成尊重、真诚的人际交往品质等;对自我的要求包括勇敢坦率、承担责任、认真与单纯等品质。“童谣”是为儿童喜爱并相互传唱的所有的有音律节奏的歌谣,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无乐自诵的童谣,也包括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几乎每个人都在咿咿呀呀的童谣中度过了童年。[1]“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指用童谣的形式表现、描述诚信行为和诚信教育内容,让儿童在传唱这类童谣中体悟诚信内涵,实践诚信

行为。本文将童谣引入诚信教育,探讨基于童谣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新途径,旨在使诚信教育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所喜爱的教育方式。

一、童谣的特性及其在诚信教育中的价值

1.童谣的快乐性:使诚信教育乐趣无穷

童谣是能让小学生体验快乐的文学样式,主要基于它的生活性、音乐性与儿童性。生活性指童谣的创作是基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和解释,朴素而真实,没有过于华丽的词藻,也无深刻的哲理,却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生活温情,贴近真实生活中的儿童。音乐性即童谣具有均匀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顺口悦耳,琅琅上口,不仅表现在节奏的运用上以及合辙押韵上,也表现在重章、叠句、叠词的运用上,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便于儿童记忆。儿童性即童谣以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的语言和情感描述儿童天真稚气的生活状态,使得儿童对童谣有天生的亲近感。

将一些枯燥的说教式的行为规范用童谣来表述,能使小学生乐于接受。如黑柳彻子所著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讲到,校长先生为了让学生慢慢吃饭,多咀嚼,编了一首简单的饭前儿歌:“好──好──嚼啊/把吃的东西/嚼啊,嚼啊,嚼啊,嚼啊/把吃的东西……”

[2]孩子们觉得很有趣,并把吃饭当作一种好玩的咀嚼游戏,这比起不停地唠叨“要细嚼慢咽”、“吃饭不要说话”等命令式的规矩,更能

让孩子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因此,将诚信内容和诚信行为规范编成童谣教给小学生,不仅能使学生在享受优美的韵律过程中懂得哪些是诚信行为,哪些是不诚信行为,而且还能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所学内容的暗示,而感受不到过多的说教、命令的痕迹。

2.童谣的行动性:为诚信教育导行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不够成熟,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与他们的道德认知不一致。对小学生来说,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从道德认知角度进行教育,这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3]因此,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对诚信涵义的深刻辨析和理解,而在于行动上体现诚信,在于其日常行为之中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童谣具有行动性的特征,童谣中的语言多是具体的、富有动感的句式,问题的脉动流畅、运动,没有大段心理方面的细腻描写,在词汇的使用上也是以名词和动词为中心,集中表现事物在如何变化、人物在如何行动,因此能对小学生的行动起到引导作用。如童谣《小闹钟》。[4]

小闹钟,跑得急,滴滴答答不停息。

小闹钟,真诚实,从来不会把人骗。

小闹钟,最守信,每天叫我早早起。

小朋友,应学它,诚实守信人人夸。

以小闹钟的每天辛勤工作,为人们准确报时、每天准点叫醒小朋友的行为来告诉小朋友,诚实守信就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从不偷懒,也从不欺骗。被拟人化了的小闹钟成为小学生的一个榜样。3.童谣的闲暇性:使诚信渗入闲暇生活之中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

对德性精神的理解。[5]诚信教育若不能走进学生的闲暇生活之中,则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诚信行为仅表现在课堂,做给教师看,课上一套,课后另一套,学校一套,家里另一套。

童谣是儿童闲暇生活的重要部分。由于童谣的节奏感很强,总能看到小学生在课间念着童谣玩拍手、丢手绢、跳绳、跳皮筋等游戏的时候,不仅享受童谣的韵味,也使游戏活动更加具有音乐性和热闹感。孩子们还会在课间自己创造童谣,如将流行歌曲改编,将语文课本上的诗词改编,加入自己创造性的理解。因此,童谣本身就是小学生的一种游戏和娱乐。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创编幽默有趣而又健康向上的诚信童谣,则能使诚信渗入小学生的闲暇生活中去,让他们享受高雅、愉快的休闲娱乐,逐渐认可诚信的生活方式。

4.童谣的文化性:形成诚信氛围

文化具有巨大的行为导向作用。童谣是一种儿童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儿童世界的价值取向。当前原本淳朴的童谣已被异化,“校园灰色童谣”的流行已成为人们较为关注的事,许多反映不诚信行为的童谣已成为学生中的一种时尚,如:

考场风光,

千里纸飘,万里眼瞟。

望教室内外,风景甚好。

交头接耳,互打手势,

欲与考官试比高。

这种童谣的流行会在校园里形成一种消极的、轻视诚信的氛围,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但一味取缔并不是一个好方法。我们不妨利用童谣的“文化性”特点,以绿色诚信童谣取代灰色童谣,这样就有助于诚信氛围的形成。

二、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策略

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目标为:使诚信教育生动活泼,让小学生在快乐中理解诚信内涵,接纳诚信观念,践行诚信行为。

如何在现实教学和闲暇活动中运用童谣,形成可以操作的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策略体系呢?

1.利用童谣理解诚信内涵

要使小学生理解诚信内涵以及它们的价值,自然不宜用抽象讲解的方式,而应使其直观化、生活化。利用童谣理解诚信内涵的具体方法有:

(1)将诚信规范编成童谣进行教学

诚信规则比诚信内涵、理念更加直观,也具有行为指导性。但纯粹进行诚信规则的教学很容易陷入说教、灌输的形式,将诚信规则编成童谣进行教学,则不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童谣《拍手谣》[6]你拍一,我拍一,文明礼貌我做起。

你拍二,我拍二,他人东西动不得。

你拍三,我拍三,借来东西及时还。

你拍四,我拍四.勤学守纪要牢记。

你拍五,我拍五,各种作业做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不懂装懂羞羞羞。

你拍七,我拍七,课间活动不相欺。

你拍八,我拍八,环境卫生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团结友爱永长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