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教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激励、矫正、强化、示范的作用,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范文一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
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五个大题。
题型有选择题、列举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
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32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如第20小题: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B,此题得分率只有0.56,这是由于学生对皇帝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
如第6小题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陷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一试卷剖析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教课质量检测于 2011 年 1 月 9 日结束,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共 6 页,试卷批阅完成,现进行剖析以下:一、考试目的: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在教教师的一次查核。
在查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往后教课予以增强。
在查核中,使教师认识到教课中不足之处,以及往后在教课中应当注意及增强的问题,使往后的任教更为适合,为教师教课指明方向,为此后更好的展开教课活动供给依照。
二、试题剖析:本次试题由客观题(选择、、连线)和主观题(资料剖析、简答)组成,此中客观题占 60 分,主观题占 40 分。
试题重视对期中考试此后的知识点的观察,第一、二单元知识占 24%,第三、四单元占 76%,以《整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川教版教材为命题依照。
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巧,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好离开了“死念书,读死书”的状态,娴熟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巧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两者缺一不行,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一定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好全的观察了学生的能力。
重视对基础知识观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必定难度的提升题(书籍基础知识占 67%,需要剖析思虑的知识占 33%),难易程度的掌握和比率分派较为适合,既有利于知识的稳固,也观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剖析能力。
出题方式切合了当今历史试题命题密切联系实质、答案开放性等趋向,赐予学生充足的思虑和发挥空间,调换学生的思想。
本次考试中(一)选择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可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以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查核了教课目的之一——知识目标,查核基础知识,这对教课来说有利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川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
但过去“死念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两者联合进行解答。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一、总体评价今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的命题,涵盖知识面广,重视基础,命题形式富于变化,既有常见的选择、填空题,又有材料题,还有图中学史,及问答题。
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材料等能力,难易适中,兼顾到了全体学生,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二、具体分析全卷分两种题型,即:选择题、非选择题。
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15小题,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图表、问答题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如选择题3、8、11等题,不仅涉及面宽,且命题形式新颖,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均是七年级上册后半册书的重点内容,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同时材料分析题和图中学史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如果学生平时基础扎实,此题根本不用死记硬背,一看就能很容易答出来,否则,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只知一味死学的孩子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三、今后教学措施1、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七年级上期末质量分析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报告
非统一阅卷学科
一、检测数据统计
1.全卷数据统计
2.分数段统计
二、检测结果分析
1.优势分析
2.问题分析
三. 问题综述及改进措施
1.知识方面
要求实记的知识没有记住;看书不细致,对书中细节不了解;缺少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不能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看书,在今后的教学中经常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脉络和知识网。
2.能力方面
还不具备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材料的能力;个别学生识图能力较差。
今后课堂上多设置问题,给学生思考锻炼的机会,多看地图,培养识图能力。
3.其它方面
加强课堂管理;备课做到精细;坚持记笔记,并定期检查。
加强平时的知识检测,做到及时复习,即使巩固住。
四、对本试卷的评价及建议
1.评价
本套试卷知识面考察广泛,几乎覆盖全书,重点突出;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题型多样,包括单选、改错、识图答题、史料分析等。
2.建议。
202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202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一、试卷评价本次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设计合理,难度适中,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试题涵盖了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同时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估。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表现良好,大部分题目能够正确作答。
但在一些涉及知识细节的题目上,部分学生出错率较高。
这表明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
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在解决涉及实际应用的题目时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出错率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验,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分析和判断能力部分学生在涉及分析和判断的题目上出错率较高。
这反映了部分学生在分析和判断问题方面的能力不足,需要加强思维训练和引导。
三、教学建议根据此次质量检测的试卷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涉及知识细节的内容方面。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思维训练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设置思考题、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其理性看待问题。
总之,本次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表明,学生的整体表现良好,但仍需在基础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方面加强学习和训练。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应用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一)试题分析:试卷基本情况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两个大题。
选择题25题共50分,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
从总体来看:本年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注意知识理解上的考察,注意专题的归纳,有很好的区分度。
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1、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两个大题。
选择题25题共50分,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
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2、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
3、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
4、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中的5、6、7、11小题,材料分析题的第25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2)图文并茂整套试卷共用图12幅,图片形式多样,有照片3幅、有地图2幅、有文物图4幅、人物图3幅、想象图6幅等。
如:《战国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历史时空关系。
实物图和想象图有助于引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和地图册的图片资料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但“司母戊鼎”历史实物图片不具有唯一性,干栏式房屋图、祖冲之图属于想象绘画图,不同版本差别很大,以此出题,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待商榷。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本份试卷考查的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内容,试卷题型分为选择题(20道)、填空题(5道)、问答题(2道)、材料解析题(2道)、题型齐全,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试题知识点考查全面,难易程度适中,涉及本学期所学的所有历史知识。
关于“著名战役”、“改革变法”、“行政制度”等方面的知识考查较多。
试题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能力。
二、学生成绩状况及分析1、学生成绩状况。
参加考试xxx人,最高分xx分,最低分xx 分,平均分xx分,及格人数xx人,及格率为xx%,优秀人数xx人,优秀率为xx%。
2、学生成绩分析。
成绩整体xx,平均分xx分,其中不及格xx 人,优秀学生xx人,优秀率为xx%。
三、答题情况分析第一题,选择题(1-20)每小题2分,共40分。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略第二题,填空题(21-25)每空2分,共20分21、22、23题,主要考查武王伐纣、西周定都、楚汉之争、推恩令颁布者、秦汉两朝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满分12分,均分6.08分,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察。
存在的问题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记忆混乱,张冠李戴。
2学生基本功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3.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过多。
24、25题,主要考查第二单元第12课西汉的建立相关知识与第四单元南北朝两晋时期的文化这两个内容。
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内容贴切教材。
满分8分,最高得分8分,最低得分0分。
平均分4.73分,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基础知识记忆不扎实,牢固2.错别字现象较多3.极个别学生不细心,导致答案写错题号。
第三题,问答题(26-27)共10分。
26、27题,主要考查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的知识点以及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败的主要因素。
满分10分,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2.05分,存在问题:1.个别学生对考试重视不够,留有空白卷; 2.审题不清,答非所问;3.错别字过多。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本次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本文将对本次考试试卷质量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历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试卷类型及结构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包括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占60分,主观题占40分。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主观题则涉及到了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命题思路及特点本次考试的命题思路主要围绕七年级历史上册所学内容展开,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命题特点如下:1、联系实际:试卷中选取了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唐朝的繁荣、辛亥革命等,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着重能力:试卷主观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分析、比较、评价等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深度理解和表达能力。
3、知识点覆盖全面:试卷涵盖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了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考查内容全面。
三、考试情况分析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以下问题:1、选择题部分,有些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容易混淆。
2、主观题部分,有些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存在偏差,需要加强历史分析和表达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强调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关键点,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经验总结本次考试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容易混淆。
2、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存在偏差,需要加强历史分析能力。
3、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述不够准确,需要加强表达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讲解易混淆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本文旨在对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剔除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
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本次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共25小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一学年的教科书中。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共有98人参加,最高分为90分,最低分为42分,平均分为77.36分。
优秀率为16.16%,及格率为59.18%,差生率为24.49%。
三、考分数据分析人数总分平均分优秀及格差生最高最低98人 1221分61.90分16.16% 59.18% 24.49%平均分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和及格率差距较大,对于初一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常常混淆。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较少,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初一年级参加考试的学生有人,其中70分以上的有200人,占参考人数的50%;60分以下的有80人,占参考人数的20%;平均分为68分;总体来看,考出了学生的水平。
二、试题分析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与中考试题相吻合。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综合性强,如第二大题的小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第二大题的第24小题,对丝绸之路的考查,第21小题对各学派知识的考查,第22小题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考查,都紧扣课标要求,突出重点,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
命题灵活,侧重对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部分学生得满分40分,70%的学生得分在30分左右,有一少部分学生成绩太差,得分14—18分。
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13、20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材料分析题24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失分主要是(3)、(4)小题,学生对知识学的比较死,学生能全回答正确的较少。
22题考的是秦皇汉武,学生得分多在8分左右,失分主要是(2)题和(4)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问法,很多学生产生了歧义,因而导致出错。
四、教学建议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1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本次试卷为全县统考。
就试卷内容来看,涉及单选题,列举题,连线题,材料解析问题究五部分。
试题的设计和题型比较开放,灵活,依据课本又超越课本,重点突出,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拓展水平。
对于刚接触历史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试题有一定难度。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此次考试中,七年级参考学生43人,及格31人,其中平均分67.79,及格率为72%。
三、学生答题存有问题1、课本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一些史实不能准确有效掌握,基本史实掌握不牢。
第5题考查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很多同学掌握不牢固。
同样,第15题考查的是佛教传入我国的是什么时期,也有很多同学把佛教与道教时间混淆导致张冠李戴。
而第25题考查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答案缺漏严重。
存有的主要问题有:①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审题出现偏差。
②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储备难以达不到考试要求,以至于回答问题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③知道某个知识点,但不尽详实,如汉武帝政治,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措施,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答出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很少有人答到政治方面颁布的推恩令。
④综合概括水平不强,特别是对教材的知识综合归纳不够准确、到位,教师应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这方面的要求。
2、阅读和答题技巧有待提升,语言表达与使用水平仍需锻炼。
很多学生不能概括提取有效信息,提炼观点,准确作答。
对基本史实掌握较差,表达不准确。
存有问题如下:①不能从多角度,多途径获取信息。
特别是题目中的“图片”、“材料”,有一部分学生辨认不了。
②不能准确客观地从不同角度评价历史事件。
③答题技巧欠佳。
回答问题很难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层次不清。
④联系实际使用型题目,语言组织混乱。
四、教学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和使用。
增强“基础”知识和“基础”水平的教学,教学中突出重点,多提问,尤其注意知识的落实。
处理好知识和水平之间的关系,增强课堂复习提问,做题练习巩固,即时测试,做到堂堂清。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1][1]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1][1]](https://img.taocdn.com/s3/m/bf1f512ea5e9856a5612602c.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的是我校的七年级两个班历史,共60人参加考试,及格人,最高分分,最低分分。
总体情况不是理想,特
别是未及格人数多。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及分值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总
体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难度。
基础知识全面、基本技
能落实到位,做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对所学知识只做了机械记忆,有的同学甚至记得都很少,对于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回答的同题似乎就没有办法解答,表现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问题。
另外由于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初次接触到历史科目,对于历史的考试缺乏一些答题的技巧,不能做到较好的学以致用。
四、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首先,还是要解决学生记忆的问题,争取让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基本点的记忆要基本上不出现什么问题,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比如叫学生边阅读边尝试着背诵,这种记忆方法应该比一遍一遍重复阅读直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
为以后的中考复习打下基础,其次,要努
力做到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有一个更新的突破,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历史实际问题,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不断强化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够初步了解历史和生活和社会的关系和历史和其他科目的关系。
总之,本次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的分析,总结了这次考试不理想的原因,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汲取教训,力争做得更好。
2013年1月29日。
(完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赵凤霞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题正是在去年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四种题型,即:选择、填空、判断、材料分析。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6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四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同时材料分析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
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三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许多应该记住的知识点没有记住。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概况1、分值比例:试卷涉及选择题25题共50分,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
2、知识覆盖知识实现了23课全覆盖。
涉及期中前知识:选择题共20题,40分,非选择题共14小题,37分,共计77分。
期中后知识:选择题5题,10分。
非选择题8小题,13分,共计23分。
值得商榷处:和前几年期末试卷前后各占50%相比,总体是否有些前重后轻?二、试卷特点1、注重史料的运用坚持“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选择题引用史料11处,共22分,涉及名人言论,出土文物、壁画等。
非选择题引用史料16处,共42分。
引用材料涉及史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后汉书》、《北史》等,引用史学家言论有唐德刚、梁启超、翦伯赞、钱穆、郭沫若等。
2、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考察认为“杰出人物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突出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考察。
如:秦始皇:选择题8 分+非选择题15分=23分;汉武帝:选择题6分+非选择题10分=16分;商鞅:6分;孝文帝:6分;孔子:6分。
共57分。
3、紧跟中考题型:题目有“史实与推论”8分,“历史时空”12分。
4、运用生活化情景题目创设情景有:歌曲、电视剧、课本剧、讨论、乡土历史,联系现实的问答题有:现代社会治国方略是什么。
5、图片资料丰富涉及想象图、地图、文物图、字体图、书籍图、徐州照片等较为生动形象。
6、题量充沛题目共6页,文字图片较为丰富。
值得商榷处:1、缺少原创:粘贴多,原创少。
题目多粘自“川教版2013中考题”,比如选择题和我们的期末复习选择题练习,重复了13题。
2、送节日红包较多。
考完试学生说历史试卷送了好些红包。
如29题(2)和选择题10、对错题(3)重复,送了7分红包;29题(3)和对错题(5)、历史时空(5)重复,送了2分红包;“历史时空”题:商鞅、张骞、孔子,送了4分红包;共计送红包11分。
3、区分度不够历史掌握最好的学生和掌握一般学生没有进行有效区分,应设5-10分稍有梯度的题目,以增加区分度。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精选3篇)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精选3篇)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1)一、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试卷为闭卷试题,满分为100分。
从试卷题型看,试卷分为五个大题,25个小题。
其中:第一题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第二题为简答题,共2个小题;第三题为材料解析题;第四题为分析说明题;第五题为探究题。
从考查内容看,试卷着重考查了从史前时期到秦汉时期的历史。
其中,第一、二大题侧重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三、四、五大题,则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依据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考查内容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试题的难度看,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
尤其是第三大题,依据材料,层层设问,第一问到第五问,由易到难,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分析;既突出了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总的来说,这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现为尚未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基础知识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等。
下面就各题情况做一简单分析:第一大题选择题满分4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30-36。
其中3、9、13小题错的学生最多。
第二大题简答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3-16分。
总体上较好。
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满分14分,学生一般得分在8-12分。
其中第五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做得较差。
第四大题分析说明题满分14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2分。
其中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南北方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结构截然不同?)学生在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只能写出南北方气候条件的不同特点,而不能进一步说明地穴式房屋和干栏式房屋的优点,因此都只能得2分。
(满分为4分)第五大题探究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
本题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学生的答题情况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
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引导语:从分析的对象角度来划分,分析法还可以分为,概念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等。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欢迎参考!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一、试题特点这次期末考试试题由教育局统一命题,满分100分。
从总体上以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份质量很高的试卷。
其突出有以下四个特点。
1、题型全面,符合考试要求,本套试题有五种题型:单项选择题(1—30题);填空题(31-35题);材料解析题(第36题);读图题(第37题);简答题(第38题)五种题型。
知识点考察全面,既有基础知识的再现,又有基本能力的提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可以说题型命制思想贴近中考试题。
2,注重双基,突出重点问题考查。
试题所考知识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历史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考查,内容涉及古代文化成就(31题,34题,35题);改革或变法(36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措施(37题2,3小题);少数民族的问题及边疆问题(38题);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家学派的态度(32题)等。
3,考查全面,覆盖面广。
试题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考点多,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包含了政治制度史、中外交往、文化史、边疆诸领域,试题覆盖面广,注意考查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程度。
4,试题角度新颖,贴近学生认知本套试题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时代性、科学性的特点。
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试题的情景创设上。
试题设置的情景,或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时政、名人名言、影视作品、文献资料等,体现了命题者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带考的人文思想,又体现了命题者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反映了历史学科注重史料、史实,讲究科学性的特点。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1302人,60分以上有1144人,80分以上者有838人从表格中看出不及格人数相对较多,反映出我们平时的教学侧重于培优而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忽略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分析一、试卷概述本次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长为60分钟。
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涵盖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
二、成绩分布全年级平均分为75分,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40%。
从整体成绩分布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历史知识掌握较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解题能力不强等问题。
三、试题分析选择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难度适中。
其中,第3题考查学生对朝代更替的掌握情况,第7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第12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能力。
这些题目失分较多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
填空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难度较低。
其中,第16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识记能力,第19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名的记忆能力,第22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
这些题目失分较多的学生主要是因为记忆不准确。
简答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难度适中。
其中,第27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第30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这些题目失分较多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分析能力不强、表述不准确。
材料分析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高。
其中,第34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第37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的影响。
这些题目失分较多的学生主要是因为知识运用能力不强、分析能力欠缺。
四、教学建议强化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点,要加强辨析和练习。
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包括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可以通过多做练习、多进行模拟考试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加强材料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多阅读历史文献、多进行材料分析练习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资中县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剖析一、试卷整体评论此次期末试卷,含四个大题,题型分为: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改错题、四、资料剖析题。
试卷主要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内容为依照。
着重了双基,重申了能力的观察。
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必定程度上表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试题知识覆盖面较宽,基本突出了观察教课中要点的理念。
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前半期学习的成效。
观察内容密切联系学生实质,其试题活而不乱,要修业生具备必定的概括能力、剖析能力、阅读资料的能力、开放性思想的能力。
试卷还突出了历史的学科特色。
二、本次考试的目的认识中华文明悠久的源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四川的历史,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他们的生长地;学习百家思想,进行多方面思想的教育;认识第一个封建国家秦代稳固一致的举措,对我国一致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认识丝绸之路有关内容,交流历史与将来,连结中国与世界,与现实的一带一路密切联系;检查学生对这学期书籍知识的掌握状况,从中剖析教课的得失,使此后的教课更拥有针对性。
三、本次考试的知识范围和种类:1、知识范围:七年级上册内容2、考试的题型:一、选择题(17—41题)、分值:每题2分,共50分。
二、填空题、分值:每题1分,共8分。
三、改错题、分值:每处2分,共16分。
四、资料剖析题、分值:26分。
四、能力观察全部题型学生均已见过,主要观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掌握状况。
适合观察学生剖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题目难易度状况:低、中、高档题的比率为:7:2:1。
五、各样数据统计剖析:1/31、各种类题得分状况:各种类题得分状况:第一大题的得分状况:50分—40分占10%;40分—30分占40%;30分以下占50%。
均匀分36分。
第二大题第(1)小题的得分状况:均匀分分。
第二大题第(2)小题的得分状况:均匀分分。
好多学生还改不来错误,表现的问题许多。
第三大题的得分状况:均匀分10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纵观今年初一历史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
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了广泛的历史知识。
(二)具体分析1、选择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
失分最高的是第11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封建社会了解不太清楚。
其次是第5、17题,主要是这两题不在课文正题中,没有扩展,有点偏题。
2、非选择题。
本题共有21、22、23三道大题,主要考察了齐桓公改革,商鞅变法和秦王扫六合等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21题做的不是很好,主要问题出现于学生材料分析不到位,有些古文不太理解。
特别是21题的材料二,学生不求甚解。
有的答成分封制,有的空着失分很多。
从这些题可以看出,学生做自由发挥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第23题的4个问题中,第4题学生做得不好,不能从正反两方面评价秦始皇。
有的即使评价了,但是没有做到有理有据。
3、简答题。
本题共24、25、26三题。
25题秦疆域的西边答的不好,与长城西端相混。
26题比较不错,部分同学容易把此题与材料分析的23题中的第3题相混。
(三)综合分析1、覆盖面广:20道选择题涉及1——15课的基础知识。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将历史知识与课文中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如第2题。
4、本次考试优秀率 40% 及格率 75% 平均分为73.65(四)教学反思针对此次评卷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四排山中学肖玉兰
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于20XX年1月9日结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共6页,试卷批改完毕,现进行分析如下:
一、考试目的: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
也是对在教教师的一次考核。
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
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
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
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由客观题(选择、填空、列举、连线)和主观题(材料分析、简答)构成,其中客观题占78分,主观题占22分。
试题侧重对期中考试以后的知识点
的考察,第一、二单元知识占24%,第三、四单元占76%,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
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
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
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本次考试中(一)选择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
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
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
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
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
(二)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
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题是主要丢分点。
这需要以后多加
强平时习题的练习。
(四)过程性评价没有统一的尺度,平时遇见的问题也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
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地图的识读能力不强,三国鼎立形式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
地理方位、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
一步提高。
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
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
这说明教学中仍有不足需改进。
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