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PPT教学课件分解
合集下载
《劝学》ppt课件26张
![《劝学》ppt课件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0b0167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0.png)
➢思考:学习的方法及态度是什么?运 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学习方法 和态度
积累 坚持 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积累
对比 对比
坚持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思想上: 1.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学习可以弥补 不足,那么我们应该重视学习。 2.学习要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一。
写作上: 1.议论文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点。 2.论证一定要层次分明。 3.论证方法采用比喻论证,可以使道 理形象生动;采用对比论证,可以使 道理更加清晰。
202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 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 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 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 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 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精选读书美文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从古至今,先贤们劝告人们最多的经典佳 句还是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古往今来,天地人间,第一人品乃是读书 学习,做人要学以立德,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处 ,这些都需要靠读书 而来,这也是读书的好处,人生需要读书,还 要读好书。 读书可以增强的人知识和学问,这是人生 的第一需求,人有了知识和学问才有了谋生的 本领,有干好人生事业的基础,读书目的不仅 只是如此。
写作指导 可供选择的论述角度: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
学习方法 和态度
积累 坚持 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积累
对比 对比
坚持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思想上: 1.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学习可以弥补 不足,那么我们应该重视学习。 2.学习要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一。
写作上: 1.议论文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点。 2.论证一定要层次分明。 3.论证方法采用比喻论证,可以使道 理形象生动;采用对比论证,可以使 道理更加清晰。
202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 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 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 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 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 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精选读书美文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从古至今,先贤们劝告人们最多的经典佳 句还是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古往今来,天地人间,第一人品乃是读书 学习,做人要学以立德,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处 ,这些都需要靠读书 而来,这也是读书的好处,人生需要读书,还 要读好书。 读书可以增强的人知识和学问,这是人生 的第一需求,人有了知识和学问才有了谋生的 本领,有干好人生事业的基础,读书目的不仅 只是如此。
写作指导 可供选择的论述角度: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
《劝学》ppt课件(25页)
![《劝学》ppt课件(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f04be3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d.png)
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 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蚓无爪牙
18
2024/3/9
学贵乎勤。勤 学者,以博学 故,而致成功 之境。故君子 善假于物亦善 假于志也!
“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 读 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孔子:“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朱熹: “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子思〔儒学家〕“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
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 也,善假于物也。
2、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
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弯曲
副词作动词
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接近
2024/3/9
一词多义: 于:1、青取之于蓝
2、而青于蓝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而: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 5、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0.1《劝学》课件(共20张PPT).ppt
![10.1《劝学》课件(共20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a96d3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5.png)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积累
(对比)
坚持 (对比)
专一 (对比)
小结
是什么: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为什么
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弥 补不足
积累
怎么样:学习的方法、态度 恒心 专心
比喻论证 道理明白 具体生动 深入浅出
· 假:
·1.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动词,借助,利用) ·2.人多以书假余(动词,借) ·3.乃悟前狼假寐(动词,假装)
骐骥:良 马 驽马:劣 马 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舍:停止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刻 而:连词,表假设 镂 :雕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爪牙:爪子和牙齿 之 :定语后置标志词 上:方位名词作状语 向 上 用 :因 为 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
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 家、文学家。他虽然属于先秦儒家学派,但 是受到各家学说的影响,成为先秦诸子流派 中的集大成者。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 性是恶的,但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 人性,所以他特别强调学习。
解题
>解题:劝学,“劝”为何意?
> 劝,勉励。这个字统领全篇, 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 力学习的文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
高之博见也。
而:表修饰 须臾:片刻 所学:所十动词(学)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 也: 句末语气词 跂 :踮起脚后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 者彰。 见者远: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也:句中停顿 疾:劲疾 而 :表转折
《劝学》ppt课件26张
![《劝学》ppt课件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dd3ddb7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6.png)
2.选出加点的“而”所表示的关 系不同的一项(D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 绝江河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
作 业:
❖ 1.完成学案,归纳文言知 识点。
❖ 2.背诵全文。
劝:劝告,劝说,劝阻
——今义
解题:劝学 “劝”为何意?
劝,勉励。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 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 文章。
字音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虽有槁暴 ❖ 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吾尝跂而望矣 ❖ 君子生非异也 ❖ 故不积跬步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
学习 方法 和态 度
积累 坚持 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正面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反面 设喻
学习 要积累 (对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学习 要恒心 (对比)
虽①有②槁暴③ ,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 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④挺:直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 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参:验,检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当于“于” 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过错
辩 之、笃行之。 宋濂: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10.1《劝学》课件(共20张PPT)
![10.1《劝学》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ec2c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4.png)
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句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鞣使之然也 判断句巴
日
日
日6.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 外力的语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7.荀子《劝学》吾尝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两句用眺望远处的方式不同,那么看到的视野就不同来证明“善假于物” 的重要作用。8.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 、闻 者彰、 致千 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生 非 9.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作比喻,从反面告诚我们不重视积累,就不能到达高远的境界的两是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干里 10.荀子《劝学》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 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君子,就要 “傅 字 而 日 参 首乎 可 见 , 学 习 的 意 义 是 十 分 重 大 的
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日劝 学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 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劝”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 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第一段文意解析分论点一学习的意义
蓝草水轮直 锋利
胜于提取 寒于为之鞣绳砺
学习的意义: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比喻论证)
提高改变
靛青冰木直
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知明而行 无过。
引申推论
木 金
第三自然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 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卫 田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句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鞣使之然也 判断句巴
日
日
日6.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 外力的语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7.荀子《劝学》吾尝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两句用眺望远处的方式不同,那么看到的视野就不同来证明“善假于物” 的重要作用。8.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 、闻 者彰、 致千 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生 非 9.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作比喻,从反面告诚我们不重视积累,就不能到达高远的境界的两是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干里 10.荀子《劝学》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 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君子,就要 “傅 字 而 日 参 首乎 可 见 , 学 习 的 意 义 是 十 分 重 大 的
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日劝 学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 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劝”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 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第一段文意解析分论点一学习的意义
蓝草水轮直 锋利
胜于提取 寒于为之鞣绳砺
学习的意义: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比喻论证)
提高改变
靛青冰木直
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知明而行 无过。
引申推论
木 金
第三自然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 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卫 田
《劝学》ppt课件
![《劝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4ac48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d.png)
古今异义
劝学: 輮以为轮: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勉励/规劝、劝戒 把…做成/认为 金属做成的刀剑/金子 检查/参加、加入
特殊句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青,取之于蓝 輮以为轮
判断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 省略句式,輮以(之)为轮
01 Part 三读课文
学学》可以告已诉”和了“我学不们可哪以些已”道进理行辩?论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劝学名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作文: 随着电脑走进我们的生活,一种新的“读书无用”的观点开始在一些人中流行,
他们认为打开电脑,什么都可以查到,不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学,去记,去写。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文体不限,500字左右。
02 Part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追问: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
研读第二段
根据以上结论,四人小组合作,自列提纲,充实论 据。以学习的意义为例,请大家找出本段论述的事 物及其特点。
小结
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
03 Part
探究辩论
Teaching Innovation
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其曲中规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 作状语,当“每日”讲。
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輮:动词的使动 使…弯曲。
通假字
輮以为轮
“輮”通“煣”, 使……弯曲。
《劝学》ppt课件32张
![《劝学》ppt课件32张](https://img.taocdn.com/s3/m/3bad45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0.png)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而:表转折。
于1:从。于2: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
为:动词,根据语境译为“凝结成”。
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贰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学习可以改
变人的本性。
中绳:合乎取直的墨线。
輮:“輮”同“煣”,使动用法,用火烘烤使…弯曲。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整体感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qiè)而不舍,金石可镂
(lò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劝勉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简介
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
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先秦
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当时人们尊
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
汉宣帝刘询名讳,作孙卿,曾游
学于齐,到楚任兰陵令,死后葬
于兰陵。
荀子(前325-前235)
荀子思想
1、自然观: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利用。
舆马:车马。
利足:善于奔走。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致:到达。
楫:桨。
能水:善于游水。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绝:横渡。
生:同“性”,天性。
而:表转折。
于1:从。于2: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
为:动词,根据语境译为“凝结成”。
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贰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学习可以改
变人的本性。
中绳:合乎取直的墨线。
輮:“輮”同“煣”,使动用法,用火烘烤使…弯曲。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整体感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qiè)而不舍,金石可镂
(lò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劝勉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简介
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
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先秦
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当时人们尊
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
汉宣帝刘询名讳,作孙卿,曾游
学于齐,到楚任兰陵令,死后葬
于兰陵。
荀子(前325-前235)
荀子思想
1、自然观: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利用。
舆马:车马。
利足:善于奔走。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致:到达。
楫:桨。
能水:善于游水。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绝:横渡。
生:同“性”,天性。
《劝学》ppt课件
![《劝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8284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d.png)
文言基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 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 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 也,善假于物也。
文言基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特殊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 (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于水寒)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4.輮以为轮 省略句(省略介宾“之”)
“劝”了什么?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文章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来“劝学”的? 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课堂检测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翻译:所以木材经墨绳画过就直了, 金属刀剑靠近磨刀石上磨后就能锋利。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天赋并没有特异之处, 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所以不积累小步,没有用来到达千 里的办法。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 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 它)用心专一。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 , 字卿,战国末 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 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劝学》课件(共27张PPT)
![《劝学》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83877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d.png)
8用心一也( 专一 )
端正态度、勤奋刻苦
劝
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什么意思
课下也要勤奋刻苦 :
• 1.完成《赢在课堂》。 • 2.背诵全文。
下一节课接着学,从 今以后好好学!
第二课时:
• 劝学中的比喻论证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 在突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之后,紧接 着用了“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 ,从 科学道理和自然现象两个方面论证了 人通过学习之后,必定是后可以胜前、今 可以胜昔。这完全符合新事物( 学习后的 人)胜过旧事物(不学习的人)的唯物辩 证法思想。这个道理,今天也仍然是正确 的。因为学习实在 是可以提高人们的学问 与修养,而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由旧变新的 过程。
• 为了进一步强调学习的重大作用,作者又用了“假 舆马”、“假舟 楫”比喻来说明“善假于物”的妙用:“ 非利足”、“非能水”,却能“致千里”、“绝江河”,其 原因就在 于借助外物的作用来帮助自己,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君子之所以有学识、有修养,就在 于能借助学习来
丰富 自己的知识,修养自己的品德,
使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善假于物” 正是君子较常人高明的地方。学习既
增大,但听的人却听得很明白、清晰。
• 这 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习见
的,十分普通,但其寓义却说 明学习的显著效果——通过学 习接受前人知识,增长 才干。
学习就象人登上高处,见多识 广;而知识渊博的人就如“登高 而招”的人一样,很远的人都能 看得见他 ,也象顺风呼喊一样
,使听的人清楚明白。
“假舆马”、“假舟 楫”
知识,就达不到所谓“神明自得”
的地步,当然也就达不到远大的
端正态度、勤奋刻苦
劝
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什么意思
课下也要勤奋刻苦 :
• 1.完成《赢在课堂》。 • 2.背诵全文。
下一节课接着学,从 今以后好好学!
第二课时:
• 劝学中的比喻论证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 在突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之后,紧接 着用了“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 ,从 科学道理和自然现象两个方面论证了 人通过学习之后,必定是后可以胜前、今 可以胜昔。这完全符合新事物( 学习后的 人)胜过旧事物(不学习的人)的唯物辩 证法思想。这个道理,今天也仍然是正确 的。因为学习实在 是可以提高人们的学问 与修养,而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由旧变新的 过程。
• 为了进一步强调学习的重大作用,作者又用了“假 舆马”、“假舟 楫”比喻来说明“善假于物”的妙用:“ 非利足”、“非能水”,却能“致千里”、“绝江河”,其 原因就在 于借助外物的作用来帮助自己,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君子之所以有学识、有修养,就在 于能借助学习来
丰富 自己的知识,修养自己的品德,
使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善假于物” 正是君子较常人高明的地方。学习既
增大,但听的人却听得很明白、清晰。
• 这 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习见
的,十分普通,但其寓义却说 明学习的显著效果——通过学 习接受前人知识,增长 才干。
学习就象人登上高处,见多识 广;而知识渊博的人就如“登高 而招”的人一样,很远的人都能 看得见他 ,也象顺风呼喊一样
,使听的人清楚明白。
“假舆马”、“假舟 楫”
知识,就达不到所谓“神明自得”
的地步,当然也就达不到远大的
10.1《劝学》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0.1《劝学》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011eb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3.png)
变化
提高
变化
不可逆
木、金
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 作用: 弥补不足。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对比论证)
➢ 归纳总结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
•本文的论证思路:
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 1、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2、学习的作用
借助外物,弥补不足
借助外物,达到目标 3、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重视积累 持之以恒
专心致志
是什么 为什么
谈你的理由)
解题:
《劝学》是《荀子》的首篇,是 荀子五十岁游齐,担任稷下学宫祭酒 时,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写下的 鼓励学习的箴言。
研读任务一
听范读跟读,注意读准字音和断句,读 出节奏,找出关于学习的观点句及其关系。
字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跂而望矣 君子生非异也 故不积跬步 騏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
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 而化之”,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 理、进步。
重
回
学校正计划设立几处典型雕塑,并打造文化
情
长廊,如果让你从《劝学》中选一句话作为
境
文化长廊的名言警句,你会选择哪一句呢?
劝学 课件(共33张PPT)
![劝学 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252a1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8.png)
④ 定语后置的标志: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① 介词,从:取之于蓝
于
② 介词,比:青于蓝/寒于水
③ 介词,向,引出对象:善假于物也
四、诵读感悟
05、一词多义
① ……的人:见者远/闻者彰/假舆马者/假
者
舟楫者
② 助词,引出原因:不复挺者/无可寄托者
① 数词,一次:骐骥一跃
一
② 专一:用心一也
四、诵读感悟
第10课
一、情境导入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大家积累了哪些跟学习有关的成语、古诗文呢?
二、解题
何为“劝”?
声旁“雚(guàn)”,后简化为“又”。
形旁“力”,象古时耕地的农具耒(lěi)
之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表示执耒耕作需
要花费力气,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有勉励之义,
如励、努、勉、勖(xù)。
劝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三、知人论世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
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
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
“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
⑤而绝江河
古:特指长江与黄河;今:泛指河流
四、诵读感悟
03、古今异义
⑥下饮黄泉
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
⑦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⑧用心一也
古:因为心思;
① 介词,从:取之于蓝
于
② 介词,比:青于蓝/寒于水
③ 介词,向,引出对象:善假于物也
四、诵读感悟
05、一词多义
① ……的人:见者远/闻者彰/假舆马者/假
者
舟楫者
② 助词,引出原因:不复挺者/无可寄托者
① 数词,一次:骐骥一跃
一
② 专一:用心一也
四、诵读感悟
第10课
一、情境导入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大家积累了哪些跟学习有关的成语、古诗文呢?
二、解题
何为“劝”?
声旁“雚(guàn)”,后简化为“又”。
形旁“力”,象古时耕地的农具耒(lěi)
之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表示执耒耕作需
要花费力气,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有勉励之义,
如励、努、勉、勖(xù)。
劝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三、知人论世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
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
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
“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
⑤而绝江河
古:特指长江与黄河;今:泛指河流
四、诵读感悟
03、古今异义
⑥下饮黄泉
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
⑦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⑧用心一也
古:因为心思;
《劝学》ppt课件31张
![《劝学》ppt课件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17f2c6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7.png)
课堂小测
1.(2022年新高考Ⅰ卷)《荀子·劝学》中
“ 驽马十驾 , 功在不舍”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
必须持之以恒。
2.(2020年天津卷)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
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
3.(2020年新课标Ⅱ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学习要积累 (对比)
学习要坚持 (对比)
学习要专一 (对比)
总结全文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 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运用比喻和 对比 论证方法给我”们阐述了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 方面内容,反复阐明了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的,而 是由学习取得,并从中指出了学习的正确方法与 态度是 积累 、 坚持 、 专一 。全文以生活中常见事物和事理作 比,论证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生动活泼,说服力强。
《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 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荀子思想
孟子
荀子
宇宙观
孟子心目中的“天”是万物的主宰,并且有判别
荀子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也没有判断是 非的能力,只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与人事无
义理、是非的能力。
“ 故木受绳则直 , 金就砺则利 ”这一结论,突出学习的重 要8引.意出《义要荀。 广子泛·学劝习学不》断中省,察以而“成君 参君子 省子的博 乎结学己论而,日强,调则矣了知学习明的而意行义无。”过为喻,
(对比) 学习要专一
总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 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 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 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 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 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劝学》ppt课件18张
![《劝学》ppt课件18张](https://img.taocdn.com/s3/m/e9c723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8.png)
文本解读
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 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文本解读
可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 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 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 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文章主题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 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关键在于,它把 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 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 气。
文章主题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 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 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 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 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 深刻道理。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 、
劝学、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
写作背景
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认为, 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 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 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人性 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 “伪”。他强调学习、积累,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 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劝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文本解读
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 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文本解读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 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 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劝学》ppt课件43张
![《劝学》ppt课件43张](https://img.taocdn.com/s3/m/ac4996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3.png)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如
●如的本义是“像”。要学得像自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才 能、品行像某人,才能“比得上、赶得上”他;既然是像,说 明还不是完全一样,所以还只是“如果、假如”。又因为是像, 所以可用作描摹事物情态的形容词词缀“……的样子”。还因 为是像,所以一直在“去往、到”完全一样的路上。
像 去、到 ……的样子 及、赶得上 按照 假如、如果
虚 词
代词句首
动词句首/句中
助词句尾/句中
之 我;此;
到...去;
的; 取独; 标志、宾前定后; 不译、音节词;
●望
●“望”的本义就是“眺望、观察”。我们常说翘首以盼,仰着 头望着远处是一个“期盼”的样子,所以“望”引申为动词 “期盼、想”和作名词的“希望、念头”。人们都希望自己功 成名就,期盼着良好的“声望”。但当希望转成失望,有可能 产生负面情绪,会“埋怨”和“怨恨”,
“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可用于表示并列、承接、递进 、转折、修饰等多种语义关系。这两篇文章中的许多语句用了“而” ,诵读时注意体会这些“而”字表现的语义关系。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动词,停止。
远望 希望 观察 埋怨 农历十五 念头 声望
●见
●“见”本义“看见”。同样是看见,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方式, “见”的引申义中包括了“会见、召见、拜见”等各种各样的“见”。 看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见多总能识广,“见”就有了“见识” 的意思。而如果这些东西都被你看到眼里了,对你而言,就是它们 “出现”了。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引申义叫做“被”,表被动。
《劝学》课件(共39张PPT)
![《劝学》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549a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6.png)
2、作家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对话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先秦议论文发展的三个阶段),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学习的作用
开拓视野,使见识广博
发展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终日思不如臾之所学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
登高招,顺风呼假舆马,假舟楫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第四节是从哪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本节作者运用了十个比喻句来说理,这十个比喻句从意思上看,可以分为几层?
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 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并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跬步”、“小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累。正反对比,阐明学习必须不断积累。
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
学习的作用
开拓视野,使见识广博
发展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终日思不如臾之所学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
登高招,顺风呼假舆马,假舟楫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第四节是从哪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本节作者运用了十个比喻句来说理,这十个比喻句从意思上看,可以分为几层?
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 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并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跬步”、“小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累。正反对比,阐明学习必须不断积累。
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用
火烤)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劝 学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 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使它 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符合 圆规。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 因,是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经过了这一过 程,人性得到改变,不会再回到过 去的那种状态。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
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弧度) 符合圆规(的要求)。
劝 学
中:
(1)瓮中之鳖
内、里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当中
(3)中道而废
半、一半
(4)木直中绳
符合、适合
(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命中
劝 学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①虽:表让步连词,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gǎo,枯。 ④暴:pù,通“曝”,晒 ⑤槁暴:枯干、晒干 ⑥挺:直 ⑦者:因果复句中表提顿,可译为“…的原因” 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23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故:所以 ②受绳:经墨线量过 ③则:就 ④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⑤就:动词,靠近、接近 ⑥砺:磨刀石 ⑦利:锋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
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石(磨过)就锋利,
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他 既是一位思想家,具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 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又是一位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 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最后,他 又是一位教育家。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 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在宇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 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①君子:此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动词,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
不可以停止。”
劝 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①青:第一个意为靛青,一种染料;第二个 意为蓝色(深) ②之:代词,代指第一个“青”,它 ③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 比较,意为“比” ④蓝:一种草,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⑤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 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 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 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 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 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 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劝学
《荀子》
唐代大书法家 颜真卿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节选)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宋真宗 赵恒《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提取,但是比蓝草
(的颜色)深。
劝 学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①为:wéi,动词,形成,凝结 ②之:代词,代指 “冰”,它 ③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④于:介词,意为“比” ⑤而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劝 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 是比蓝草深。冰,水凝结 成它,可是比水寒冷。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
作者介绍
荀子(公元前313-238)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 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 后因避汉宣帝刘询之讳而 改称孙卿,曾游学于齐, 到楚任兰陵令,死后葬于 兰陵。
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 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词义已经转移了。
生词注音
中(zhòng ) 舆( yú ) 槁暴( gǎo pù ) 参省( cān xǐng) 跂( qì ) 生( xìng ) 跬( kuǐ ) 驽( nú ) 镂( lòu ) 蟮( shàn )
輮( róu ) 有( yòu ) 砺( lì ) 须臾(yú ) 楫( jÍ ) 蛟( jiāo ) 骐骥( qí jì ) 锲( qiè ) 跪( guì ) 螯( áo )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学思想的专 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一系列 观点和主张。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 荀 子 》
封 面
宋 代 刻 书 《 荀 子 》
劝 学
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勉励人们要
劝 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勉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
识,发展才能,培养
学 高尚的品德。“劝” 习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
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 成的,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 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 高人的水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①中:zhòng,两个均意为符合、适合 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③輮:róu,通“煣”,使动,(用火烤) 使…弯曲 ④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⑤其:代词,代前文的“木”,它 ⑥曲:qū,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 ⑦规:圆规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 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 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 化之”。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20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 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 术辩论等方面。其中绝大多数是他的作品,小部分是他 门人的著作。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 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 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