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_清华大学第二版_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匡桂平整理)第一章概论一、名词解释用所给定义解释以下术语(请在每个术语前的划线上标出正确的定义)。
1.广域网:A2.城域网:D3.局域网: C4.无线传感器网络:B5.计算机网络:G6.网络拓扑:H7.ARPANET :E8.点对点线路:F9.Ad hOC网络:I10.P2P:JA.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B.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
C.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的网络。
D.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E.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F.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G.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H.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I.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J.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二、选择题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通过什么设备来实现。
BA.通信子网B.路由器C.城域网D.电话交换网2.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什么技术高度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
CA.交换机B.软件C.通信D.自动控制3.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CA.10MbpsB.100MbpsC.2GbpsD.10Gbps4.网络拓扑对网络性能与网络________有很大的影响。
A.造价B.主从关系C.结构D.控制关系A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什么技术。
BA.InternetB.接入网C.局域网D.分组交换6.当通信子网采用什么方式时,首先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起逻辑连接。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络》(第四版)谢希仁第1章概述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1-03.试从多个⽅⾯⽐较电路交换、报⽂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较适⽤于信息量⼤、长报⽂,经常使⽤的固定⽤户之间的通信。
(2)报⽂交换报⽂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率⾼,可以多个⽤户同时在⼀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易见的。
以报⽂为单位进⾏存储转发,⽹络传输时延⼤,且占⽤⼤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对实时性要求⾼的⽤户。
报⽂交换适⽤于传输的报⽂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络⽤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电报⽹。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率⾼,⽐报⽂交换的传输时延⼩,交互性好。
1-06.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较。
讨论其异同点。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独⽴的协议栈的概念;⼆者均采⽤层次结构,⽽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层功能⼤体相似。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下⽽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运输层、应⽤层、表⽰层和会话层;⽽TCP/IP具体分五层:应⽤层、运输层、⽹络层、⽹络接⼝层和物理层。
严格讲,TCP/IP⽹间⽹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程序不算TCP/IP的⼀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层直接使⽤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减少了⼀些不必要的开销,提⾼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 只考虑⽤⼀种标准的公⽤数据⽹。
TCP/IP ⼀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的互连问题,并将⽹际协议IP 作为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部分课后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部分课后习题含答案1. 课后习题一答案:a) 网络边缘即指连接着终端设备的那一层网络,它是网络的边界部分,负责处理终端设备与网络的通信。
b) 网络核心即指网络中承载着传输数据的主干部分,它是网络的中间部分,负责路由数据、转发数据以及进行网络调度。
2. 课后习题二答案:a) 局域网(LAN)是指在较小的范围内,由某个组织或机构所拥有和控制的一组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它通过局限范围内的高速物理介质连接,并保证了较低的传输延迟和更高的带宽。
b) 广域网(WAN)是指覆盖较大地理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它通过公共或专用的通信链路来连接不同地域的网络。
WAN通常由多个LAN组成,并使用路由器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3. 课后习题三答案:a) Huffman编码是一种变长编码方法,它根据信源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布来构造编码表,使得出现概率较高的符号获得较短的编码。
这样可以有效地压缩数据,减小数据传输的带宽。
b) 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错误检测方法,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一位校验位来判断数据中的错误。
奇偶校验位的值取决于数据中1的个数,使得数据的总位数为奇数或偶数。
接收方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和校验位的奇偶性来判断数据是否出现错误。
4. 课后习题四答案:a) 延迟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它包括传输延迟(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间)、传播延迟(数据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所需的时间)和处理延迟(数据在网络设备中处理所需的时间)。
b) 吞吐量是指网络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它可以用字节/秒或位/秒来表示。
吞吐量取决于网络的带宽和网络的利用率。
5. 课后习题五答案:a) 虚拟专用网络(VPN)是利用公共网络(如互联网)来构建的一种安全的私有网络。
它通过加密和隧道技术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使得用户在公共网络上可以安全地访问私有网络资源。
b)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多个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
它能够根据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来选择合适的路径,并进行数据转发。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冯博琴)

4.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问题?
答:为了保证计算机间及网络间方便、快捷的互连互通。
5.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
1)
2)
3) 物理结构:通过通信线路、通信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连成一个整体 逻辑结构:在网络协议控制下进行信息传输 主要目的:资源共享
6. 说明在公用网络以及私用网络中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哪些功能?
答:
服务于企业的网络
? 资源共享
? 提高可靠性
? 节约经费
? 通信手段
服务于公众的网络
? 访问远程信息
? 个人间通信
? 交互式娱乐
7. 什么叫耦合度?按耦合度的不同如何区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计算机系统?
2. 说明为什么在网络中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CCP?
答:在网络中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CCP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通信功能从主机中分离出来,以减轻主机的负荷。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网络上各主机间的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它们组成的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
3. 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试述这种层次结构观的特点以及各层的作用是什么?琴)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分为一下四个阶段:
1)
2)
3)
4)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Internet时代
各个阶段特点参加课本。
答:通信控制处理机构成的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或骨架层,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主机负责数据处理,是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它们组成了网络的资源子网,是网络的外层,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没有通信子网,网络不能工作,而没有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传输也失去了意义,两者合起来组成了统一的资源共享的两层网络。将通信子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使之变成社会公有的数据通信网,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B6. C7. A8. D9. B10. A二、填空题1. 分组交换2. 物理层3. 虚电路4. 数据链路层5. 网络层6. 数据包7. 传输层8. 应用层9. TCP/IP10. HTTP三、简答题1. OSI模型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是一个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成七个不同功能层的概念模型。
每个层在进行通信时,只需要考虑与该层相邻的上下两个层之间的通信细节,而不需要关心其他层的具体实现。
这样分层的设计旨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物理层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在物理层中,主要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传输媒介上传输比特流,并确保传输的可靠性和速度。
3. 虚电路是一种通信方式,其特点是在通信前需要建立连接,并且传输的数据包按照建立连接时分配的路由进行传输。
虚电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控性,但建立连接的过程较为复杂,且传输时会有一定的延迟。
4. 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化为数据帧,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对数据进行分组和重新组装,以及对数据的流量控制和传输控制。
5.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网络层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并进行数据的分组和重组。
IP协议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6. 传输层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通信。
传输层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数据包进行序列化、分组和重组,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TCP协议是传输层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7.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
应用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和提供相关的服务,例如HTTP协议用于在Web中传输超文本。
8. TCP/IP是一组用于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它是互联网的基础。
TCP/IP协议族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9. HTTP是一种应用层协议,它是在Web中传输超文本的主要协议。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
1.A2.D3.C4.B5.G6.H7.E8.F9. I 10.J 二、选择题。
1.B 2.C 3.C 4.A5.A6.B7.B8.D9.A 三、判断对错。
1.N 2.Y 3.N 4.N 5.Y 6.Y 7.Y 8.N 9.N四、问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答: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的广泛使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主机-终端系统的用户减少,现代网络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过局域网连入城域网,而城域网、广域网之间的互联都是通过路由器实现。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 结构的Internet ;ISP 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 0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 nternet (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 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复杂而又重要的学科,谢希仁教授所著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更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
书中的课后习题对于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一、物理层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它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而协议的范围更广,可以涵盖多个层次。
规程更侧重于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规则,而协议则是对通信过程中各种规则和约定的总体描述。
3、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包括源点、发送器、传输系统、接收器和终点。
源点产生要传输的数据,发送器将源点产生的数字比特流转换为可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传输系统用于传输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比特流,终点接收数字比特流并进行处理。
二、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封装成帧是为了在链路上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便于接收方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透明传输是为了确保数据中的控制字符不会被误解释为帧的边界。
差错检测是为了发现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比特差错,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要发送的数据为 1101011011。
采用 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 P(X)=X4 + X + 1 。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首先,将生成多项式转换为二进制:10011。
然后,在数据后面添加 4 个 0,得到 11010110110000。
用这个数除以 10011,得到余数为1110。
三、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
A. 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B. 利用通信设备和帮助计算机实现异地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软件系统C. 将计算机与其他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B2. 在计算机网络中,「协议」是()。
A. 双方各自对自己表示的理解的统称B. 双方对彼此要求的统称C. 参与通信双方所要共同遵循的规则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C3. 「网络拓扑」是指()。
A. 网络中的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B. 网络中的设备之间的逻辑连接方式C. 网络中不同设备的排列方式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A4. 在计算机网络中,「互联网」是指()。
A. 全球范围内的所有网络的集合B. 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网络C. 家庭或个人内部的网络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A5. 「IP地址」是用来()。
A. 标识互联网上的终端设备B. 标识一个网络C. 标识一个计算机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A二、填空题1. 计算机网络中,「URL」的全称是__________。
答案:统一资源定位符2. 在计算机网络中,「HTTP」的全称是__________。
答案:超文本传输协议3. 在计算机网络中,「DNS」的全称是__________。
答案:域名系统4. 计算机网络中,「FTP」的全称是__________。
答案:文件传输协议5. 在计算机网络中,「TCP」的全称是__________。
答案:传输控制协议三、简答题1. 请解释「OSI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
答:「OSI参考模型」,全称为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概念框架,用于理解和描述计算机网络中不同层次的功能和关系。
该模型分为七层,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作业:第一章:2,3,8,12,13,14,21,22,24第二章:1,2,4,5,6,10,13,16第三章:3,4,6,7,8,10,13,15,18,20,27,28,30,31第四章:1,2,4,5,7,9,10,11,15,17,21,24,29,32,35,37,39,(44,45)第五章:1,3,9,10,17,21,24,30,34,45,46第六章:2,3,6,7,8,13,14,19,20,22,23,(24,31,32)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1-3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 P1第二段,三种网络各自提供的服务及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技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完整的报文分割成较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后,就构成了分组。
分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发送分组,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后进行重组,这就是分组交换技术。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的优点:适用于连续传送大量数据;缺点:电路建立连接时间长,线路利用率低。
信息传输延迟小,就给定的连续路由来说,传输延迟是固定不变的。
信息编码方法、信息格式以及传输控制程序来都不受限制,即可向用户提供透明的通路。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线路使用率高;缺点:是延迟长。
分组交换的优点:分组动态分配带宽,且对网络逐段占用,提高通信线路使用效率。
分组独立选择路由,使结点之间数据交换比较灵活。
分组大大压缩结点所需的存储容量,也缩短了网络延时。
较短的报文分组比较长的报文可大大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传输可靠性。
缺点: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较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当网络通信量大时,这种时延也可能会很大。
同时,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习题1-0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因特网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方式,使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习题1-0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能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P3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习题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1. 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本文将按照《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的章节顺序,逐一解答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知识。
2. 物理层2.1 课后习题答案1)答案: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将比特流变为物理信号,并通过物理媒介进行传输。
主要协议有物理层接口、码元的波特率和比特率等。
2)答案: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式有两种,即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基带传输是指直接将数字数据流进行传输,如以太网;宽带传输是指通过调制解调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如电视信号。
3. 数据链路层3.1 课后习题答案1)答案: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并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主要协议有以太网、令牌环网和点对点协议等。
2)答案: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纠错码和检错码。
纠错码可修正少量错误的比特,如海明码;检错码只能检测错误的比特,如奇偶校验码。
4. 网络层4.1 课后习题答案1)答案: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和路由选择。
主要协议有IP协议和ICMP协议等。
2)答案:子网划分将一个大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络,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数据传输和管理。
子网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使得同一子网内的主机通信速度快,而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速度慢。
5. 运输层5.1 课后习题答案1)答案:运输层的主要任务是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主要协议有TCP协议和UDP协议等。
2)答案: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具有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错误恢复等功能;UDP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
6. 应用层6.1 课后习题答案1)答案: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高层,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1-13客户服务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客户服务器方式是一点对多点的,对等通信方式是点对点的。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对等连接也需要知道对方的服务器地址。
面向用户的PC机,每台客户机都可以与其他每台客户机实现"平等"对话操作,共享彼此的
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组网的计算机一般类型相同,甚至操作系统也相同,这种网络方式灵
活方便,但是较难实现集中管理与控制,安全性也低。
7、按企业和公司管理分类:
(1)、内部网:一般指企业内部网,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
(2)、内联网:一般指经改造的或新建的企业内部网,采用通用的TCP/IP作为通信协议,
一般具备自己的WWW服务器和安全防护系统,为企业内部服务,不和因特网直接进行连接。
(3)、外联网:采用因特网技术,有自己的WWW服务器,但不一定与因特网直接进行连接的
网络,同时必须建立防火墙把内联网与因特网隔离开,以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
(4)、因特网:因特网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国际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结合多
4、按通信方式分类:
(1)、点对点传输网络:数据以点到点的方式在计算机或通信设备中传输,在一对机器之间
通过多条路径连接而成,大的网络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第1章概述(P2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1.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于发展影响最大。
A. OCTOPUSB. APPANetC. DATAPACD. Newhall2.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从()的观点而来的。
A. 广义B. 用户透明C. 狭义D. 资源共享3.在计算机网络中处理通信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是()。
A. 通信控制处理机B. 通信线路C. 主计算机D. 终端4.目前,实际存在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采用()。
A. 总线拓扑B. 环型拓扑C. 网状拓扑D. 星型拓扑5.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网络的()。
A. 拓扑结构B. 控制方式C. 作用范围D. 传输介质6.在一个部门、机关、学校等范围内组建的网络是()。
A. 局域网B. 企业内部网C. 帧中继网D. 分组交换网7.如果要将一个建筑物中的几个办公室进行连网,通常采用的方案是()。
A. 互连网B. 局域网C. 城域网D. 广域网8.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公共传输介质上的拓扑结构属于()。
A. 星型结构B. 环型结构C. 总线型结构D. 树型结构9.具有中央结点的网络拓扑结构属于()。
A. 星型结构B. 环型结构C. 总线型结构D. 树型结构10.标准化组织的主要工作目标是()。
A. 召集会议B. 协调关系C. 统一技术名称D. 制订协议标准11.如果在通信信道中传输1比特二进制信号的时间为0.5ms,则信道的传输速率为()。
A. 2Mb/sB. 2kb/sC. 4 Mb/sD. 4 kb/s12.在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是()。
A. 双绞线B. 光纤C. 同轴电缆D. 无线信道13.当通信子网采用()方式时,首先需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起逻辑线路。
A. 线路连接B. 虚电路C. 数据报D. 无线连接14.()是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可以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过程。
A. 采样B. 量化C. 调制D. 解调15.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信号时必备的设备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2009-12-14 18:28:04)转载▼标签:课程-计算机教育第五章传输层5—01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
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发送方TC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数据块,视为无结构的字节流(无边界约束,课分拆/合并),但维持各字节5—09端口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端口要划分为三种答:端口的作用是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
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0~1023.标记常规的服务进程;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标记没有熟知端口号的非常规的服务进程;5—10试说明运输层中伪首部的作用。
答:用于计算运输层数据报校验和。
5—11某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然而继续向下交给IP层后,又封装成IP数据报。
既然都是数据报,可否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哪些功能UDP提供了但IP没提提供答:不可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IP数据报IP报承担主机寻址,提供报头检错;只能找到目的主机而无法找到目的进程。
UDP提供对应用进程的复用和分用功能,以及提供对数据差分的差错检验。
5—12一个应用程序用UDP,到IP层把数据报在划分为4个数据报片发送出去,结果前两个数据报片丢失,后两个到达目的站。
过了一段时间应用程序重传UDP,而IP层仍然划分为4个数据报片来传送。
结果这次前两个到达目的站而后两个丢失。
试问:在目的站能否将这两次传输的4个数据报片组装成完整的数据报假定目的站第一次收到的后两个数据报片仍然保存在目的站的缓存中。
答:不行重传时,IP数据报的标识字段会有另一个标识符。
仅当标识符相同的IP数据报片才能组装成一个IP数据报。
前两个IP数据报片的标识符与后两个IP数据报片的标识符不同,因此不能组装成一个IP数据报。
5—13一个UDP用户数据的数据字段为8192季节。
在数据链路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送。
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IP数据报片说明每一个IP数据报字段长度和片偏移字段的值。
答:6个数据字段的长度:前5个是1480字节,最后一个是800字节。
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是:0,1480,2960,4440,5920和7400.5—14一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十六进制表示是:06 32 00 45 00 1CE2 17.试求源端口、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
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发送给客户使用UDP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解:源端口1586,目的端口69,UDP用户数据报总长度28字节,数据部分长度20字节。
此UDP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给服务器(因为目的端口号<1023,是熟知端口)、服务器程序是TFFTP。
5—15使用TCP对实时话音数据的传输有没有什么问题使用UDP在传送数据文件时会有什么问题答:如果语音数据不是实时播放(边接受边播放)就可以使用TCP,因为TCP传输可靠。
接收端用TCP讲话音数据接受完毕后,可以在以后的任何时间进行播放。
但假定是实时传输,则必须使用UDP。
UDP不保证可靠交付,但UCP比TCP的开销要小很多。
因此只要应用程序接受这样的服务质量就可以使用UDP。
5—16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不使用编号是否可行为什么答:分组和确认分组都必须进行编号,才能明确哪个分则得到了确认。
5—17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收到重复的报文段时不予理睬(即悄悄地丢弃它而其他什么也没做)是否可行试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理由。
答:收到重复帧不确认相当于确认丢失5—18假定在运输层使用停止等待协议。
发送发在发送报文段M0后再设定的时间内未收到确认,于是重传M0,但M0又迟迟不能到达接收方。
不久,发送方收到了迟到的对M0的确认,于是发送下一个报文段M1,不久就收到了对M1的确认。
接着发送方发送新的报文段M0,但这个新的M0在传送过程中丢失了。
正巧,一开始就滞留在网络中的M0现在到达接收方。
接收方无法分辨M0是旧的。
于是收下M0,并发送确认。
显然,接收方后来收到的M0是重复的,协议失败了。
试画出类似于图5-9所示的双方交换报文段的过程。
答:旧的M0被当成新的M0。
5—19试证明:当用n比特进行分组的编号时,若接收到窗口等于1(即只能按序接收分组),当仅在发送窗口不超过2n-1时,连接ARQ协议才能正确运行。
窗口单位是分组。
解:见课后答案。
5—20在连续ARQ协议中,若发送窗口等于7,则发送端在开始时可连续发送7个分组。
因此,在每一分组发送后,都要置一个超时计时器。
现在计算机里只有一个硬时钟。
设这7个分组发出的时间分别为t0,t1…t6,且tout都一样大。
试问如何实现这7个超时计时器(这叫软件时钟法)解:见课后答案。
5—21假定使用连续ARQ协议中,发送窗口大小事3,而序列范围[0,15],而传输媒体保证在接收方能够按序收到分组。
在某时刻,接收方,下一个期望收到序号是5.试问:(1)在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中可能有出现的序号组合有哪几种(2)接收方已经发送出去的、但在网络中(即还未到达发送方)的确认分组可能有哪些说明这些确认分组是用来确认哪些序号的分组。
5—22主机A向主机B发送一个很长的文件,其长度为L字节。
假定TCP使用的MSS有1460字节。
(1)在TCP的序号不重复使用的条件下,L的最大值是多少(2)假定使用上面计算出文件长度,而运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使用的首部开销共66字节,链路的数据率为10Mb/s,试求这个文件所需的最短发送时间。
解:(1)L_max的最大值是2^32=4GB,G=2^30.(2) 满载分片数Q={L_max/MSS}取整=2941758发送的总报文数N=Q*(MSS+66)+{(L_max-Q*MSS)+66}=08+682=90总字节数是N=90字节,发送90字节需时间为:N*8/(10*10^6)=秒,即分,约1小时。
5—23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100。
试问:(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个字节的数据(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3)如果主机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4)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
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
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解:(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70到99,共30字节的数据。
(2)确认号应为100.(3)80字节。
(4)705—24一个TCP连接下面使用256kb/s的链路,其端到端时延为128ms。
经测试,发现吞吐量只有120kb/s。
试问发送窗口W是多少(提示:可以有两种答案,取决于接收等发出确认的时机)。
解:来回路程的时延等于256ms(=128ms×2).设窗口值为X(注意:以字节为单位),假定一次最大发送量等于窗口值,且发射时间等于256ms,那么,每发送一次都得停下来期待再次得到下一窗口的确认,以得到新的发送许可.这样,发射时间等于停止等待应答的时间,结果,测到的平均吞吐率就等于发送速率的一半,即8X÷(256×1000)=256×X=8192所以,窗口值为8192.5—25为什么在TCP首部中要把TCP端口号放入最开始的4个字节答:在ICMP的差错报文中要包含IP首部后面的8个字节的内容,而这里面有TCP首部中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当TCP收到ICMP差错报文时需要用这两个端口来确定是哪条连接出了5—26为什么在TCP首部中有一个首部长度字段,而UDP的首部中就没有这个这个字段答:TCP首部除固定长度部分外,还有选项,因此TCP首部长度是可变的。
UDP首部长度是固定的。
5—27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最多为多少个字节为什么如果用户要传送的数据的字节长度超过TCP报文字段中的序号字段可能编出的最大序号,问还能否用TCP来传送答:65495字节,此数据部分加上TCP首部的20字节,再加上IP首部的20字节,正好是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65535.(当然,若IP首部包含了选择,则IP首部长度超过20字节,这时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将小于65495字节。
)数据的字节长度超过TCP报文段中的序号字段可能编出的最大序号,通过循环使用序号,仍能用TCP来传送。
5—28主机A向主机B发送TCP报文段,首部中的源端口是m而目的端口是n。
当B向A 发送回信时,其TCP报文段的首部中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是什么答:分别是n和m。
5—29在使用TCP传送数据时,如果有一个确认报文段丢失了,也不一定会引起与该确认报文段对应的数据的重传。
试说明理由。
答:还未重传就收到了对更高序号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