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婉约派)
宋代李清照什么派的词人_有什么代表作
宋代李清照什么派的词人_有什么代表作李清照是什么派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婉约派是中国宋词流派中的一种,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婉约”一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已经将它用于文章写作之中。
到宋代时,婉约词派逐渐兴起,李清照、欧阳修、柳永等人都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有哪些代表作《清平乐年年雪里》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 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 (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 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 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 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 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
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清照画像
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
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 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 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 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 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 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 不惜“脱衣市易”。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 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可惜好 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 李清照画像
这时传有密论列赵明诚者,有所谓“颁金”之语, 李清照被迫以所有铜器等物追随帝踪,希图投进 朝廷。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
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
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 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 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
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
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 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 不识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 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
李清照是什么派的诗人
李清照是什么派的诗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婉约派是中国宋词流派中的一种,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婉约”一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已经将它用于文章写作之中。
到宋代时,婉约词派逐渐兴起,李清照、欧阳修、柳永等人都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顾名思义,委婉语是委婉而含蓄的。
它主要用来描述和描绘孩子们的感受。
优美的文字,强烈的节奏感,朗朗上口的阅读,深受世人追捧。
此外,婉约的词作多用于抒发离别的伤感,用大量意象烘托伤感的气氛,最终层层展现诗人的伤感或孤独感。
后来学者们得出结论,雅派词的表现形式有四点:婉约优美、含蓄含蓄、交融景致、和谐声调。
以李清照前期作品为例,在她待字闺中之时作品以歌颂生活,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主基调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词藻明快,曲调清丽,再现对生活的满足之感。
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后,由于俩人经常处于别离状态,李清照的词大多抒发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其中,用了大量伤感意象来烘托出悲凉寂寥的环境,而后进一步体现自己思念丈夫之情。
婉约派词借以朦胧的意象来抒发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在用词方面十分谨慎,不会使用太露骨的词眼。
以此,来表现出词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羞之感。
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这是明代学者张震提出的。
他认为,婉约词的风格主要是芳香柔和的,而《花间词》是婉约派的代表作。
李清照的词多表达思念与情意,所以她的性格在世人的眼里是一个弱不禁风充满无限惆怅的女词人。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她对权贵、声明并不在乎,敢于向世人说出词别是一家,打破了传统老旧的思想观念。
虽然她的有些作品读起来让人感到很极端、很消极,但是我们如果从她的风格和全部作品来看的话,我们就会有一个对她的新判定。
她出生在一个正式的家庭。
她的传统观念并没有从童年就限制她,而是赋予了她独特的风格。
虽然她在国内是一名官员,但她对荣誉和财富不感兴趣,敢于与权贵斗争。
由此不难看出李清照的性格和高尚情操。
从这一点可以体现出李清照柔弱的心里却是异常的坚定,她高风亮节不仅仅体现在对于权贵,最突出的还是李清照心怀国家、心系黎明百姓。
李清照人物介绍
清照出生之时,正是王安石变法末期。一岁时,哲 清照出生之时,正是王安石变法末期。一岁时, 宗继位,改元佑年。时哲宗年仅十岁,因此由太皇太后高氏听政。 宗继位,改元佑年。时哲宗年仅十岁,因此由太皇太后高氏听政。高氏大力 任用苏轼等元阁老臣,尽废熙元新法。元佑八年,高氏卒,哲宗亲政, 任用苏轼等元阁老臣,尽废熙元新法。元佑八年,高氏卒,哲宗亲政,有“ 复熙宁、元丰之意” 次年即绍圣元年, 复熙宁、元丰之意”,次年即绍圣元年,任当初曾经背叛了王安石的章淳为 尚书左仆射,大力打击元佑党人,复行新法。苏轼作为元佑党人代表, 尚书左仆射,大力打击元佑党人,复行新法。苏轼作为元佑党人代表,自然 是首当其冲。而李格非为苏子门生,又刚直不阿,不愿依附时势, 是首当其冲。而李格非为苏子门生,又刚直不阿,不愿依附时势,是年六月 即被贬广信。明年,始返京为礼部员外郎,并把清照从老家接到汴京。 即被贬广信。明年,始返京为礼部员外郎,并把清照从老家接到汴京。到这 清照才算开始有了一段比较安稳自如的生活。然而由于格非位在“ 时,清照才算开始有了一段比较安稳自如的生活。然而由于格非位在“元佑 党人”之列, 党人”之列,因此后来宋王朝几次对元佑党人及其家属的沉重打击都忘记不 了他,清照一生几番为此身世所累并屡遭磨难,其所由来如次。 了他,清照一生几番为此身世所累并屡遭磨难,其所由来如次。 这年清照才十五岁。李格非把她接到汴京,是为了她的婚事。然而李清 这年清照才十五岁。李格非把她接到汴京,是为了她的婚事。 照一到京都,其超绝才气便有如决堤之水,一泄千里而不可遏制。 照一到京都,其超绝才气便有如决堤之水,一泄千里而不可遏制。不到一年 也就是清照十六岁那年,即以一首“如梦令”名动京华。 ,也就是清照十六岁那年,即以一首“如梦令”名动京华。 今天,我们都不得不为“绿肥红瘦”之绝妙而惊叹不已。 今天,我们都不得不为“绿肥红瘦”之绝妙而惊叹不已。
优秀宋词婉约派——李清照篇
• 《行香子》
•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体裁:词
• 《行香子》
•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体裁:词
• 《满庭芳》
• 诗人:李清照 朝代 宋代 体裁:词
• 《声声慢》
• 诗人: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 词
• 《庆清朝慢》
• 诗人: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 词
• 《多丽》
• 作者:李清照 朝代 宋代 体裁:词
优秀宋词
• 优秀宋词 — — 婉约派
• 婉约派 — — 李清照篇
• 《如梦令》
•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 词
• 《如梦令》
•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 词
• 《点绛唇》
•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体裁:词
• 《点绛唇》
•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体裁:词
• 《浣溪沙》
• 《武陵春》
• 作者 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 词
• 《醉花阴》
•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 词
• 《南歌子》
• 诗人: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词
• 《怨王孙》
• 作者 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词
• 《鹧鸪天》
• 诗人:李清照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
• 《鹧鸪天》
• 诗人:李清照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
• 诗人 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 词
• 《浣溪沙》
• 诗人 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 词
• 《浣溪沙》
• 诗人 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 词
• 《浣溪沙》
• 诗人 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 词
• 《诉衷情》
• 作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照 朝代:宋代 体裁 词
• 《菩萨蛮》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我在此整理了婉约派李清照的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婉约派李清照的诗词11、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2、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
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的孤独和寂寥。
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脑熏香,沁人心脾。
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
“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
“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
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
“瑞脑”,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
“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李清照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这次本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1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1],被翻红浪[2],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3]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4]!者[5]回去也,千万遍阳关[6],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7],烟锁秦楼[8]。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1]金猊:狮形铜香炉。
[2]红浪:红色锦被乱摊在床上,像波浪一样。
[3]宝奁:华丽高贵的梳妆镜匣。
[4]休休:罢了罢了。
形容宽容,气魄大。
[5]者:通“这”。
[6]阳关:语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被谱为琴曲,唐时盛唱,多作送别曲。
[7]武陵人远: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当他回头重新寻找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去路了。
[8]秦楼:借指自己的居处。
【赏析】本词抒写了词人对丈夫的依依惜别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非常好,但因为各种原因,夫妻双方要忍受离别和相思之苦。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离愁之苦,“日上帘钩”前五句,词人从行动、举止、精神状态等方面刻画了自己的慵懒之情:香炉已经冷了,而不去换新香点燃,被子胡乱地铺着,迟迟不肯起床,日上帘钩时才起来,连头也不想梳理了,任凭尘埃将化妆盒覆盖。
一个名门之后,大家小姐,怎么会这样呢?“生怕离怀别苦”一句点出了原因所在。
紧接着,一句“多少事,欲说还休”,将词人万种愁情,一腔哀怨的复杂心情以及怅然若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丈夫要远行了,有许多话想说,可话到嘴边,没有说出口,因而更增加了愁苦之情。
因为词人知道假如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只会给丈夫带来烦恼,所以甘愿把痛苦埋藏心底。
李清照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元曲有严密的 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 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 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 代文学之胜。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盛行于宋代。 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分为两阙。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有人认为: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子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 调。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少年时即 富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只可惜现存不多,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 作白话词的。例如:《一剪梅》《添字采桑子· 芭蕉》。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 声慢》。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国语文学史》) 林庚: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而结束这北 宋词坛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 她是唯一的一个人。她生活的时代虽在北宋南宋之间,而她的作风竟是完全北宋 的。她不愿意随着当时一般的潮流,而专意于小令的吟咏,这在词坛上更觉重要。 她的名作《醉花阴》《如梦令》。然而整个词坛的趋势,已完全走向慢调,小令 此后正如绝句,只成为诗人们偶然的点缀。诗词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 上了同一的途径。(《中国文学史》) 刘大杰: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 女作家。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同时, 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中国文学发展史》)
李清照
《渔家傲》艺术特色: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 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 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 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 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 的。
拓展——李清照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 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 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 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 不常见的字句、故实,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 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 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 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报路长嗟日暮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 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 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 用呢? 用呢? 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 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 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 态。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 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 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 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 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 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春残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试论李清照词的审美价值
试论李清照词的审美价值内容提要: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
在词的创作上,她坚持传统婉约派的观点,主张“词别是一家”(《词论》),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和情致。
在题材上,易安词以抒写个人悲欢离合的感情为主,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对其家庭和感情生活的影响。
她的词作,前期的以活泼欢快的柔美见长,而后期之作则以幽婉凄美见胜。
她以丰富而多情的情感体验,以超卓尘世的才情,创作出了大量(可惜留存仅49首)具有多方面审美意义的词作。
总的说来,易安词具有情思细腻执著、意象浅近灵巧、意境清幽婉曲、风致清雅开阔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词作带有超凡脱俗的美和悲剧色彩,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李清照词的美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李清照的词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意象意境美、语言美、画面美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意境美语言美画面美论文正文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
在词的创作上,她坚持传统婉约派的观点,主张“词别是一家”(《词论》),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和情致。
在题材上,易安词以抒写个人悲欢离合的感情为主,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动荡对其家庭和感情生活带来的影响。
她的词作,前期的以活泼欢快的柔美见长,而后期之作则以幽婉凄美见胜。
她以丰富而多情的情感体验,以超卓尘世的才情,创作出了大量(可惜留存仅49首)具有多方面审美意义的词作。
笔者将从意象意境美、语言美、画面美三方面分述其审美价值:一、意象、意境美要分析李清照词的意象、意境美,有必要首先明确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所谓意象是指熔铸了诗人(词人)主观感情的形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形象)。
它已不单是事物的客观形象,而是蕴含着主体思想情感的形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或者说,意象就是作品中的形象,它即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作品中所写的景和物,重要的是,其中的人、景、物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思。
李清照词二首
【 感 受 品 味 】
1.上片写出了今年元宵什么特点? 其目的是什么?哪些句子透露了 词人的内心什么样的感受?
2.下片写了中州盛日元宵节怎么 样的快乐情景?用的是什么表现 手法? 3.这首词上下片分别描写了今年 元宵和以往元宵的情景,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 感 受 品 味 】
②乐景哀情。 词的上片,“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 但作者所要表达的却都是哀 伤的情感。
比较阅读:赏析杜甫这首诗的情景关系。 杜甫的《绝句二首》之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诗人面对灿烂的美景,流露了迟暮飘 零,归期遥遥的感伤之情。也正因为眼前 景的勃勃生机,才使飘零在外的诗人心底 的忧伤凸现出来,形成强烈的自怜与自哀。 景与情之间的反衬关系,使诗人的感伤之 情倍感沉郁。此诗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的代 表之作。
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 仰的。对这位先贤的批评,抱怨,更突 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 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 样的情志?
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
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桂花的品格和处
境就是作者的品格和处境。她对这种品
格的自珍和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
趣的自珍和自信。
公元1107年,赵明诚 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 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 不久赵挺之因病去世。死 后三日,蔡京唆使私党弹 劾赵挺之生前有贪污之嫌 ,几至遭受灭门之祸。赵 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返 回山东青州故居,过了十 余年的隐居生活。此时, 李清照致力于学术研究和 文学创作。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 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 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 和南宋。1125年,金兵始侵北 宋,1127年北宋灭亡,44岁的 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赵明诚被 迫从北方逃难到江南,1129年 8月,赵染病身亡,同年9月, 金兵又犯南宋,孤苦的她继续 辗转流离于江南,只身经历国 破家亡的痛苦。
李清照词两首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地闲 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 《一剪梅》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 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____郭沫若
导入: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一类专门表现女 子生活和情感的传统题材,它们被统称为 “闺怨诗”。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这 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子打破了,她 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借助词作直写自 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 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这位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 的两首愁情词。
、 。
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 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
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
思国、思乡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
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 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琴棋书 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 照从小聪明伶俐,善于音律, 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 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夫妻两 人情趣相投,喜欢吟诗作对。 还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 整理。
• 薄雾浓云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
4、词人运用哪些景物 来烘托心情?
薄雾、浓云、瑞脑、金兽、 玉枕、纱厨、西风、黄花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 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诗人主要是借助了哪些意象表露这种情感的呢? 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 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 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 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 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 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 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 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 织。
而这也正是李词最值得珍视的 地方。
总结
上阕 重阳佳节 孤独凄凉 下阕 驱赶寂寞 销魂憔悴
本词借助于景物和生活中 的片段,大胆表达了女词人的 闺愁,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 寂寞与孤寂的心情。也展示了 词人多愁善感,相思情苦,弱 不禁风的形象。
写作手法
1、比喻修辞:以菊花喻人。 2、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天气、 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 花) 3、烘云托月手法:下阕以菊喻 人。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 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后期词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 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精 神很痛苦,词作也主要抒发伤时念旧 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怀 念故乡之情,《蝶恋花》流露对失陷 北方的怀念,《武陵春》写出了孤独 生活中的浓重哀怨。
古人常用花来比喻人 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 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 等,而李清照用黄花来自 比,这样的比喻有什么特 点?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原创版)目录一、李清照与婉约派二、李清照的诗词作品三、李清照诗词中的婉约特点四、婉约派其他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正文一、李清照与婉约派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1155 年 5 月 12 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代表着婉约词派。
李清照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她的词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婉约派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流派,起源于唐宋时期。
婉约派的诗词以柔美、清丽、含蓄、委婉为主要特点,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李清照的词作充分体现了婉约派的这些特点,因此她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二、李清照的诗词作品李清照的诗词作品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
这些作品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妩媚风流;后期则多抒发身世之感,感情凄苦低沉。
三、李清照诗词中的婉约特点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具有很强的婉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优美:李清照的诗词运用了大量优美的语言,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例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以及《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
2.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表现了她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例如《一剪梅》中的“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以及《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
3.含蓄委婉: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往往采用含蓄委婉的手法,表达她内心的感慨和哀伤。
例如《声声慢》中的“欲语泪先流”,以及《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
四、婉约派其他代表人物及其特点除了李清照之外,婉约派还有其他一些代表人物,如柳永、秦观等。
词宗-----李清照
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 妇也。‘言与司合’是‘词’, ‘安上已脱’是‘女’,‘芝芙草 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 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女之,即 易安也,果有文章。易安结缡未久, 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 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lú)少卿。太观元 年(1107年),即李清照嫁到赵家的第七年,她的公公赵挺之去世,李清照即 随赵明诚离开汴京,迁居山东青州赵氏故家,在这里一住十年。后来赵明诚复仕, 连任山东莱州和淄州太守多年。在这前后二十来年的时间内,李清照一直帮助丈 夫搜集、考订、整理金石文物,夫妻二人在学术上共同商讨,互相切磋。二人互 敬互爱,平等和谐。夫妻志同道合,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 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赵明诚死后不久,金兵大举南侵,李清照随着逃亡的难民离开建康,经越州,
到台州、剡州、温州,再到越州,往衢州,又经越州最后到达杭州。一路上转徙 奔波。待时局安定,在杭州定居下来时,李清照已四十九岁了。
在这家破人亡、灾难接踵而至的岁月里,李清照还遇到两件不幸的事。其一是被人诬为 有通敌之罪。赵明诚死后,有人诬陷他生前曾把珍贵的玉壶送给了金人,犯了“玉壶颁 金”之罪。李清照为了表明自己忠于国家、忠于皇室,不得不将许多珍贵的古铜器献给 了朝廷,在逃难时也一直追随皇帝銮驾之后。
另一件是在李清照孤寂之时,监诸军审计司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 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改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 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 犯有营私舞弊、贪赃虚报的罪行,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 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处二年徒刑。李清照入狱九天在亲友的营救下,得以便释 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成了南宋不少文人讥讽李清照的口实。李清照在流离失所、 孤苦无告的艰难处境中还要忍受这种封建礼教的精神迫害,再加上忧伤国难,怀念故土, 她只能在咨嗟悲叹中苦渡时光。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佳节又重阳,玉 枕纱厨, 枕纱厨,半夜凉 初透。 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莫道不销魂,帘 卷西风, 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 花瘦。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 而表达了她对故国 旧事的深情眷恋。 对故国、 声声慢》 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 《声声慢》上片 表现词人“寻寻觅觅” 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 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 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满地黄花堆积, 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简 节奏急促,情调凄婉。 明、节奏急促,情调凄婉。 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芳馨俊逸 芳馨俊逸, 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芳馨俊逸,表 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 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 之笔,真切而且自然。至于其晚期的作品, 之笔,真切而且自然。至于其晚期的作品,则可以分为两 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 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 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 沉郁悲凉了 南歌子》 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了,如《南歌子》的 天上星河转”一首可以为代表; “天上星河转”一首可以为代表;又一种则突破了妇女的 情意和感觉的限制, 情意和感觉的限制,而在意境上达到了非常健举超逸的境 界,如《渔家傲》。2、《金石录》 、 金石录》 3、易安体 、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 李词有两大特点, 体”。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 殊经历写词, 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 形象, 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 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 内涵; 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 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 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 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婉约派) • 1.从内容上看:比较深沉。 • 2.从语言形式上看:讲究词句的锤炼,较为 主重音律。 • 3.从表现手法上看:曲折缠绵。 • 4.从社会功效上看:羁限于个人生活的小圈 子,是文人,士大夫的销愁遣怀之作。 • 5.从演唱上看:情味缠绵。
李清照的词作自成一体,已形成鲜明的个性 风格: • 1.倾掳真挚情 • 2.熔炼家常语 • 3.善用白描法
李清照(婉约派)的词风
7组
一.自己组内对词风的看法
1.李清照的词大都是通过意象,叠词,数词等的运用,借物 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愁绪及对国家兴衰的看法 2.李清照的词风在南渡前后是不同的,由于环境的变迁而有 不同的风格。在南渡前,他的词比较清新,明快;而在南 渡后,他的词就比较沉郁,凄凉。尤以她的“愁”为重点, 委婉曲折,同时婉约中又不失豪放。 3.李清照的词细腻,婉转,含有一种凄凉,真挚,沉郁,伤 感的哀愁。 4.李清照的每一首词都流露出真挚的感情,有喜有忧,有愁 有痛;因为经历,才有感情,因为娇弱,才有婉约。她的 词抒发了她的生活。
二.参考资料后总结出的词风
• (李清照) • 1.词较疏放,卓然自成一家,多尚委婉曲折而又 不失豪放。• 2.词写的坦率,深沉,既无顾忌,又深永蕴积。 • 3.词自然直白,与朴素中见真情,于浅显中见深 刻。 • 4.刚柔兼济。 • 5节拍凝练而富有内涵。 • 6.叠词的运用及口语的入词,显得更加朴质晓畅; 韵脚音律的变化,赋予了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