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练习题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题§1 绪论1.填空题土地利用规划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组织。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包括:系统工程理论、控制理论、弹性理论、功能分区理论、精明增长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

2.选择题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为( d )级规划.A 2B 3C 4D 5E 6我国于( b )年设立国家土地管理局。

A 1956B 1986C 1978D 19962005年7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是启动,本次修编工作的首要原则是( c )。

A 保护环境B 可持续发展C 严格保护耕地D 退耕还林3.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人类有目的地对土地进行干预活动。

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保护。

2)人地协调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形成某种动态平衡关系,为了维持这种平衡,防止人类活动造成环境突变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灾难,就必须不断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3)景观生态学理论:4.简答题简述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a、土地用途管理,就是对一定区域范围土地的使用性质、用途的转换进行管理。

b、土地利用结构管理,就是对各类土地类型的数量及比例结构进行管理。

c、土地利用布局管理,就是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空间关系进行管理。

d、土地利用程度管理,就是对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水平进行管理。

e、土地利用效果管理,就是对土地利用产出水平、集约化水平进行管理。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a、宏观调控b、微观调控: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规划农村集镇与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乡镇企业土地利用规划5.论述题论述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历程。

P16§2 土地利用原理1.填空题土地利用最主要的原理有以下几个:地域分异原理、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生态经济原理等。

中心地理论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他提出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形成。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土地利用规划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学科,它涉及土地资源的评估、规划、设计、管理与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试题,检验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是:A. 提高土地产出B. 保护生态环境C.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A. 合理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排他性原则D. 公平性原则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B. 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C. 测量土地的面积D. 计算土地的价值4.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包括以下哪项?A. 地形地貌B. 土壤类型C. 人口密度D. 气候条件5.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三区三线”是指:A.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线B. 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及生态保护绿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绿线、城市开发边界绿线C. 农业区、生态区、城镇区及生态保护黄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黄线、城市开发边界黄线D.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蓝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蓝线、城市开发边界蓝线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15年D. 20年7. 下列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规划实施应严格遵守规划内容B. 规划实施过程中不需要调整C. 规划实施应考虑地方实际情况D. 规划实施应进行监督管理8.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影响D. 文化影响9.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占补平衡”原则是指:A. 占用多少土地,就要补充多少土地B. 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C. 占用基本农田的,可以补充非耕地D. 占用建设用地的,可以补充农业用地10. 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A. 规划编制阶段B. 规划审批阶段C. 规划实施阶段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是土地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

8355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3

8355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3

1.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

A 、15万亿B 、17万亿C 、20万亿D 、13万亿2.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 之比。

A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B 、城市人口增长率C 、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D 、农业用地增长率3.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 、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 、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4.城镇体系规划是测算 的重要依据。

A 、建筑用地B 、居民点用地C 、城市用地D 、非农业建设用地5.居民点规模具有 和用地规模。

A 、建筑规模B 、人口规模C 、居民点形态D 、规划区规模6.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

A 、城市建设用地B 、城市建筑面积C 、城市行政辖区用地D 、市区用地2004年1月江苏省专业证书后教育考试8355土地利用规划学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横杠内。

7.居民点布局形式大体有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和。

A、四边形式B、集中式C、自由式D、直线式8.劳动力和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

A、资本B、生产资料C、土地D、交通9.当土地被投入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

A、物质载体B、物质条件C、重要资产D、生产资料10.具有肥力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

A、土壤B、土地C、载体D、生产资料11.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着作用。

A、载体B、基地C、地基D、操作场所12.编制和实施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C、国土规划D、城市规划1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1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人民政府批准。

A、县级B、市级C、省级D、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15.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土地利用规划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C. 陆地和内陆水域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2.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3.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

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A. 90%和20%B. 90%和30%C. 70%和10%D. 90%和10%4.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B.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7.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8.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C.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D. 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有关部门审批实施,就具有()A. 控制土地利用效应B. 行政效应C. 监督土地利用效应D. 法律效应10.不宜作为水库库址的是()A. “肚大口小底平”地形的地区B. 集水面积大的地区C. 喀斯特地貌地区D. 占用部分农田地区11.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反映()A. 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B. 耕地利用程度C. 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D. 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益12.不是土地利用分区基本依据的是()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 土地评价C. 自然社会经济资料D. 单位和个人用地需求1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手段分()A. 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B. 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C. 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D. 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14.不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土地利用评述内容的是()A. 土地利用成绩B. 土地利用问题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D. 土地利用分区15.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范畴的是()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 土地估价C.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D.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二、判断题(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基本农田不单指“高产稳产”农田,还包括必须保留的中低产田。

土地利用规划学练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练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一、多项选择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2.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方法有 ( BCD )A 断面法 B土宜法 C综合法 D模型法3.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 ( ACD )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B土地资源利用分析C土地质量评价 D土地需求量预测4.土地利用分区可分为( AD )A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B 土地需求量分区D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C土地资源利用分区5.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D)A杜能 B 韦伯 C 克里斯塔勒 D 寥仕6.目前国外比较适用的城镇布局理论有( ABC )A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B门槛理论 C带形城市理论 D气候理论7.居民点规模是指居民点的大小;一般地讲具有(ABCD)A人口规模 B用地规模 C活动规模 C辐射规模8.交通运输方式有(ABCDE)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E管道运输10.一般土地整治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E)A水土流失地的整治 B盐碱地的整治 C风沙地的整治D沼泽化土地的整治 E红黄壤综合整治11.编制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须遵循那些原则(ABCD)A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和符合美学原理C系统内动态平衡、系统外环境相协调D因地制宜、以人为本12.简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那些原则(ABCD)A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B因地制宜原则C综合效益原则 D逐级控制原则1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BCD)A保护环境 B土地总供需综合平衡C利用结构的优化 D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微观规划。

14.依据规划的对策、范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包括(ABCD)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其利用分析B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用地需求预测C土地供需分析和结构优化 D规划方案实施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ABCDEF)A地租与地价理论 B土地区位理论 C持续利用理论D生态经济理论 E人地协调理论 F系统工程理论16.耕地生态经济动态检测预警机制的内容包括(ACD)A.警义B.警魂C.警兆D.警度17.遥感技术普遍运用于土地调查制图和检测中是由于他具有哪些优点(ABCD)A.覆盖广B.宏观性强C.快速、多时相D.信息丰富18.土地利用动态检测具有哪些特点(ABCD)A.检测成果多样性B. 检测体系层次性C.技术要求的区域性D.技术手段的综合性19.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方法有(ABCD)A.经济分析法B.综合平衡法C.因素分析法D.计划演算法21.规划方案实施计划的编制原则是(ABCD)A.全面安排,远近结合B.集中力量,突出重点C.实事求是,切实可行D.动态监测,完善规划22.土地利用规划图整饬工作的主要内容有(BCD)A.指南针B.图廓C.比例尺D.图名及图签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占0.5分,共10分)2.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土壤。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

A 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B 开发、保护、整治和分配C 利用、分配、整治和保护D 开发、利用、分配和保护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A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B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C 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D 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4、()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

A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B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C 土地用途分区D 土地利用控制指标5、土地用途分区的依据主要有()。

A 土地自然条件B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C 土地利用现状D 以上都是6、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A 统计分析法B 对比分析法C 动态分析法D 以上都是7、建设用地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节约集约用地B 保护耕地C 优先保障工业用地D 符合城市规划8、耕地保护规划的重点是()。

A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B 提高耕地质量C 控制耕地减少D 以上都是9、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

A 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 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C 土地整治对环境的影响D 以上都是10、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不包括()。

A 法律保障B 行政保障C 技术保障D 经济保障11、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般根据()确定。

A 规划区域的大小B 规划的精度要求C 规划的用途D 以上都是1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A 耕地保护专项规划B 土地整治专项规划C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D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13、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方式不包括()。

A 问卷调查B 听证会C 专家咨询D 行政命令14、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作用不包括()。

A 为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持B 便于规划成果的管理和更新C 为土地执法提供依据D 直接决定土地的用途15、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答:一、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

二、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分布在地球各个不同位置的土地,占有特定的地理空间,地球公转和自转等产生的地质结构的作用下,各种土地形态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三、整体性,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四、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长在土地上的生物,不断地生长和死亡,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及其他化学物质,不断地被植物消耗和补充,这种周而复始的更替,使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土地再生性。

土地的再生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某一阈值时,土地的再生性就会丧失,土地资源即被破坏。

五、多用途性,土地资源根据各类土地质量状况的不同而具有多少不等的多用途性。

六、社会性,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占有过程,一方面形成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另一方面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答:一、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二、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三、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为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或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一、政策性二、整体性三、兼容性四、折中性五、动态性4.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哪些内容?答:一、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或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

二、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三、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其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doc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doc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一、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计划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布局土地质量评价城市化水平建筑密度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城镇体系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城市规模土地承载潜力土地质量二、填空题部分:1、人们通常把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的土地。

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国家领土是指,、、,;国土资源一般包括;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土地资源是;土地资产是指。

3、土地具有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和。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又;既是,又是;既是,又是。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包括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16、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按规划的深度可分为、、;按区域性质分为;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题
=(100 万人×240kg/人)/(30000 kg/hm2×2.5) =0.32 万 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
=1.632 万 hm2+0.70 万 hm2+0.32 万 hm2 =4.984 万 hm2
3、耕地与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某地预测到 2020 年本地人口将达到 100 万、人均粮食占有量 500 kg,预测到 2020 年本地粮 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 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 6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 标为 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 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 3,规划年将粮食 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 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答: (1) 求耕地需求量:
2、耕地需求量预测 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 100 万,人均粮食占有量 680 kg,蔬菜占有量 240 kg,预测 到 2020 年 本 地 粮 食 作 物 平 均 播 种 单 产 将 达 到 15000kg/ha , 蔬 菜 平 均 播 种 单 产 将 达 到 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 2.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 外)播种面积调整到 7:3,粮食自给率为 9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解: 求耕地需求量:
=(100 万人×160kg/人)/(30000 kg/hm2×2)=027 万 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
=1.67 万 hm2+0.42 万 hm2+0.27 万 hm2 =2.36 万 hm2 2)求居民点用地 城市居民点用地=(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均用地指标) =100 万人×65%×90 m2/人 =0.585 万 hm2 村镇居民点用地=(村镇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1.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 、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 、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2.城镇体系规划是测算 的重要依据。

A 、建筑用地B 、居民点用地C 、城市用地D 、非农业建设用地3.居民点规模具有 和用地规模。

A 、建筑规模B 、人口规模C 、居民点形态D 、规划区规模4.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 集中配置的场所。

A 、建筑物B 、构筑物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5.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 的人口数量的下限。

A 、特大城市B 、大城市C 、中城市D 、小城市6.地球表面积是个 。

A 、可变数B 、常数C 、未知数D 、已知数土地利用规划学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横杠内。

7.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的高低。

A、价值B、地租C、成本D、劳动产品8.把土地资源分为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的依据是。

A、地形特征B、利用特征C、植被特征D、气候特征9.土地的自然供给量是指。

A、地球表面积B、地球上陆地面积C、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地面积D、除了现实技术条件下无法利用土地以外的陆地面积10.土地报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递减。

A、土地总报酬B、土地边际报酬C、土地临界报酬D、土地平均报酬11. 的数量是人均占有粮食数量的重要条件。

A、耕地总面积B、人均耕地C、粮食总产量D、农用地数量12.土地垦殖系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

A、农用地B、可垦殖利用土地C、耕地D、果园面积13.林地复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C、木材消费量D、已利用土地面积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

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C、用地规模和布局D、粮食问题15.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试题样卷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试题样卷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试卷B
一.名词解析(每题4分,共20分)
1、人口预测
2、基本农田
3、土地整理
4、土地利用结构
5、土地用途管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利用规划按任务可以分为、和三类。

2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包括地租地价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等。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

4. 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将土地分为、和三类。

5.土地需求量预测前要进行人口预测、、和作物单产预测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需要搜集哪些资料?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限规定?
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的内容?
5.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6.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的内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试述进行人口预测的主要方法?
2. 简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土地利用规划试卷

土地利用规划试卷

土地利用规划试卷一、选择题1.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什么?A. 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B. 推动乡村振兴C. 保护生态环境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2.下列哪个是土地类型分类的原则?A. 生产功能B. 自然条件C. 土地用途D. 土地区位答案:C3.城市用地规划中,一般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A. 住宅用地B. 工业用地C. 农业用地D. 商业用地答案:C4.下列哪个部门主要负责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管理?A. 国土资源部B.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C. 环境保护部D. 城乡规划部答案:D5.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A. 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公示等B. 立项、咨询、编制、审查等C. 确立任务、调查研究、编制方案等D. 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答案:C二、填空题1.土地利用规划中,采用的主要指标是______答案: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生态环境指标等2.2020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______个功能区答案:93.土地分类主要分为______主要类型答案:74.土地利用中的______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答案:城市用地5.土地利用规划应该与______相协调和统筹答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三、简答题1.解释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平衡、分类指导、保护优先、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以综合平衡为例,这意味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考虑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比如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利益,确保不会偏重某一方面而导致其他方面的损失。

2.请阐述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它可以合理调配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一、选择题1.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涉及以下哪些领域?A. 土地资源管理B. 土地评估和评价C. 城市规划与设计D. 经济学和政策法规E. 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F. 土地使用管理与监测2.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什么?A. 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B. 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效益C.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D. 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E.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城市品质3.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常用方法?A. 土地调查与监测B. 土地评估和评价C. 土地利用变更许可D. 土地利用计划与设计E. 土地利用制度与政策4.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 土地利用分类与分区C. 土地利用控制和指标管理D. 土地利用环境保护E. 土地利用管理与监督二、判断题1. 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长远性、指导性和约束性。

2. 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3.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

5. 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修订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合法程序。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土地利用分类与分区的目的和作用。

2. 什么是土地利用控制和指标管理?请列举几个常用的土地利用控制和指标管理方法。

3. 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有何区别和联系?四、论述题请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注:本试题为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每题答案字数不限,但要求清晰、简明,论述准确、完整。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练习题(总复习)绪论1-16页单项选题题1,从(b)看,土地是其承载作用的固体物质。

2A生态学观点B工程建设角度C农业生产角度D经济学角度2,从本质特征上看,(c)的本质是肥力,即为植物提供生产条件的能力。

3A土地B土地资源C土壤D国土3, 说土地资源具备非再生性,是因为(c)5A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不断地被植物消耗B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回复C水土流失造成土地丧失松散的土层,裸露处坚硬的基层D土地会随着人类的不断使用而逐渐耗竭4,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c)11 A兼容性B折中性C政策性D动态性5,土地利用规划微分决策的积分是(a)12A动态性B兼容性C折中性D整体性6,1986年以来,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d)13A农业土地利用B农场内土地C规划区域(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农地D规划区域(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多项选择题7,土地资源的特性有(abcde)4A面积的有限性B整体性C再生性与非再生性D多用途性E社会性8,土地资源的功能有(cde)6A能量供应功能B社会功能C植物生产功能D土地的生态功能E土地的建设城建功能9,从生态角度看,土地的功能是(ace)7A支撑功能B生产功能C养育功能D建设功能E净化功能10,当前在我国,根据规划目的和任务不同,一般将土地利用规划分为(acd)14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城市规划C土地利用详细规划D土地利用专项规划E园林规划11,以下(bce)属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14A基本农田保护规划B耕地规划C园地规划D土地复垦规划E林地规划填空题12,在现在和不远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能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土地称为()。

13,()是指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

314,归某一国家主权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称为()315,从事生产活动的当事人给他人或社会带来的无法由市场价格体现的利益或损失是()16,()又称作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产。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总4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一、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计划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布局土地质量评价城市化水平建筑密度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城镇体系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城市规模土地承载潜力土地质量二、填空题部分:1、人们通常把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的土地。

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国家领土是指,、、,;国土资源一般包括;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土地资源是;土地资产是指。

3、土地具有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和。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又;既是,又是;既是,又是。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包括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练习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练习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作业一、填空题1.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37%。

根据诺瑟姆曲线,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的阶段。

2.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其的总和。

3.时间、、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

4.交通运输用地的空间特性表现为狭长形状和,不能被任何地间隔,需要通过和占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

5.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包括、、、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论等。

6.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

7.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土地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9.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的性质和作业,可分为、、。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

11.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效益原则指的是土地利用要谋求、、三效益的统一。

12.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指的是和之间的矛盾。

13.在我国实际工作中主要按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

1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指标体系建立之后,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般常用特尔斐法确定。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或调整,以达到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的目的。

16.我国目前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的分类体系为、土地适宜等和三级组成。

17.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的制作多采用平台相关软件和工具。

18.土地复垦的基本原则是。

19.土地复垦方案编制附图包括:、和。

20.多元回归预测法是对预测对象与相关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主导影响因子,并建立预测对象与主导影响影子的。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1. 迈阿密模型是根据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来估算生物生产量的方法,经常用于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其公式为:( )。

A BC D2. 运用人口自然增长法预测未来人口时,公式 中,α指的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B 出生率C 死亡率D 人口机械增长率 3. 耕地复种指数的公式,正确的是( )。

土地利用规划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习题

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 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 有量160 kg ,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 15000kg/hm 2, 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 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 2,城市化 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 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 2和80m 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 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2.某地201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 械增长率为16%0,人均粮食占有量 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 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 标分别为125m 2和96m 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1) (2) (3)(4)3 •下表为某县2010-202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填出期内减少、期内增加和规划面积的数据:表1各类土地综合平衡表单位:hm 2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 4.5%0、年机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20年 15000kg/hm 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 2,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 ,调出蔬菜10万t ,该地区的粮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 耕地需求量;居民点用地需求量?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2)填写土地利用结构表:表2 土地利用结构表4.下表为某市2010—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平衡表,应用所学知识完成 下列各题:5.下表是某省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有关评价指标和权重, 方法,填写空白表格并选出最佳方案,写明评价过程。

单位:公顷 备注: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 hm 2。

养殖水面为600 hm 2。

(2)计算规划年有关指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率;林地覆盖率;退耕还林率;退耕还湖率;耕地退化率;如养殖水面保持不变,则水面利用率是多少?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 则复种指数是多少?(1)填空:(a — Z )表3各类用地综合平衡表lOOOOhm 2, 应用综合评价表4各供选方案评价指数值统计表表5供选方案评价系数表表6供选方案评价加权系数及综合系数表6.下表为某市2010—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平衡表,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按照规划期内的有关条件完成综合平衡表:退耕还林率0.025%、退耕还湖率0.012%、退耕还牧率0.005%、耕地退化率0.008%、耕地保护率86.27%;建设占用耕地146公顷,其中居民点占用57、独立工矿占用46公顷、交通占用33公顷、特殊用地占10公顷;农地整理增加耕地85公顷、园地25公顷、林地18公顷;土地开发增加耕地56公顷、园地45 公顷;村庄整理增加耕地系数12%;独立工矿用地复垦增加耕地85公顷;交通用地、特殊用地复垦净增耕地系数分别为8.6%和86.6%;表7各类用地综合平衡表单位:公顷备注:农用地播种面积为12500公顷;养殖水面为600公顷;水利建筑用地786.35 公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学练习题一、概念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16.城市规模:指一定区域内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17.土地资源: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18.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19.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20.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现状各类型面积的比例关系、在总面积中的比重及在空间组合格局。

21.土地用途管制:为了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目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规则,并据此对各类土地利用和对各利用区域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引导,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行为及方式。

22.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内或国家中,由不同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23.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4.城市规划区:按《城市规划法》,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二、填空1、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土壤。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法律意义上的土地。

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指整个地球表面;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是指整个地球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国家领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层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上面的空气空间;国土资源一般包括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山区资源、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包括水面在内的地球表面积;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某个国家的人民赖以生存的场所,又指这个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国土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各种资源之首;土地资产是指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3、土地具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和景观功能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有用性。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创造出新的土地。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美学价值。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动成果,而是自然产物。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仓库。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土地纯收益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土地级差地租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地租和利息率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在大地水准面上水平投影面积;劳动力和土地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生产力要素,又是生产关系即土地关系的客体;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又是巨大的社会资产;既是土地物质,又是土地资本。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包括人类根据土地质量特性开发利用土地和利用土地,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合理配置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土地利用的微观设计。

16、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规划的深度可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17、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数量比例关系。

18、根据地价与土地用途之间关系,后把位于和接近城市中心区土地规划作商业用地。

19、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杜能、韦伯、克里斯塔勒、寥仕。

20、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1、土地综合平衡受制于社会经济综合平衡,是其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具体体现;土地数量有限性与土地需求增长性构成土地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

22、土地数量有限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客观必要性;土地可更新性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

23、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无机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规划学是一门预测变化的科学,规划应理解为给出行动的的过程。

24、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片沙漠是自然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系统工程= 传统工程+系统观点+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

25、人类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的目的在于获取最大效益和最佳服务;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土地特性和用地要求的协调上。

26、按照逐级控制原则的要求,应当首先进行关系全局的具有控制作用项目的规划,然后再进行土地利用细部规划。

27、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2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土地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其核心内容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控制性等特性。

其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

2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包括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30、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报国务院审批。

31、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社会发展阶段,宏观上是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分配制度的改善,微观上是指居民生活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活效果的综合提高。

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吉尼系数。

32、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依据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33、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依据是区域土地及其相关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的布局、保障人民生活与社会安定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状况、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

3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将居民点布置在生产区的地形上方,主导风上风向和河流流向地的上游。

35、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小,是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

36、基本人口是指直接参加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人数;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7、土地垦殖率= 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100%;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土地利用率= 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土地农业利用率= 农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人口密度= 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单位土地纯收入= (产品总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

38、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综合预测三类;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趋势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

39、劳动平衡法一般运用于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未来人口预测。

40、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对土地质量相对于各种可能土地用途的综合评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为土地利用决策、科学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本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