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中痧的种类以与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与发生机制)

合集下载

中医刮痧疗法

中医刮痧疗法
擦法要达到的目的是使热深透体内,而不是使皮肤发烫。

叩击法
手握刮痧板,以刮痧板厚边用力快 速而垂直地击打病人体表部位,给 病人一种较强烈的冲击感。 以刮痧板厚边为着力点,操作要有 节奏,一起一落击打时要干脆利索。
主要用于肩背和下肢。
刮痧的补泻手法

刮痧的补法和泻法:
补法 补法刮拭按压力小,速度慢,能激发人体正气, 使低下的机能恢复旺盛。临床多用于年老、体弱, 久病、重病或形体瘦弱之虚证患者。 泻法 泻法刮拭按压力大,速度快,能疏泄病邪、使 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临床多用于年轻、体壮, 新病、急病或形体壮实的实证患者。

痧证的表现:
痧症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 痧点明显; 痧症多胀: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 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

可以看出,痧的本义包括两个方面:
邪气侵袭是其病因; 邪气郁遏,阳气不得宣通疏泄,而致气机不畅 是其基本病机。
中医对刮痧疗法的认识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清热解毒,安神定惊 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扶正驱邪,调节阴阳

刮痧的平补平泻法
刮拭按压力大,速度慢; 刮拭按压力小,速度快; 刮拭按压力及速度适中 ——最常用,适于保健、病情较轻微、 虚实不明显者。

补法泻法的具体运用
一般应以补刮开始,再逐渐向平刮、泻刮法过渡
虚证型患者:以补刮法为主,治疗过程中在补刮的 基础上,对主要经络穴位,可以短时间运用平刮法, 以增强治疗效果。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介质 刮痧法的种类 刮痧法的操作方法与要点 常用刮痧手法 刮痧的补泻手法 人体不同部位刮痧的方法与顺序 刮痧法的不良反应——晕刮 刮痧法的注意事项
刮痧的工具

民间常用工具:铜钱、陶瓷、玉石、棉线等;

刮痧出黑痧的科学解释

刮痧出黑痧的科学解释

刮痧出黑痧的科学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刮痧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使用刮痧板或硬物在皮肤上刮擦的方式,能够刺激皮肤、激活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而近年来,刮痧不仅在传统医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同时在美容、养生等领域也备受关注。

通过刮痧的方式,人们经常能看到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或黑色的痧痕。

其中,黑痧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给人一种深层清除毒素的印象。

然而,刮痧出黑痧的原理却常常令人困惑。

本文旨在通过科学的解释,揭示刮痧出黑痧的原理,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阐述刮痧对皮肤的影响、科学解释刮痧出黑痧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刮痧的作用机制以及对黑痧的效果。

同时,这也有助于消除人们对刮痧的疑惑和误解,提高对刮痧疗法的认识和接受度。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刮痧的定义和历史,为读者提供对刮痧疗法的基本认识。

随后,我们将探讨刮痧对皮肤的影响,包括如何刺激皮肤、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最后,我们将通过科学解释,解开刮痧出黑痧的原理,并对刮痧对黑痧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刮痧出黑痧的科学解释,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刮痧对黑痧的效果,为人们提供科学合理的刮痧指导,有效地应用刮痧疗法来改善自身的健康和美容。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2.1 刮痧的定义和历史:首先介绍刮痧的定义以及其在历史上的渊源。

在这一部分中,会探讨刮痧在古代中医中的应用以及其演变和发展过程。

2.2 刮痧对皮肤的影响:接着,分析刮痧对皮肤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中,将探讨刮痧对皮肤的刺激作用以及可能引起的生理反应和皮肤变化。

同时,还会对刮痧对皮肤的影响进行科学解释和讨论。

3.结论:3.1 科学解释刮痧出黑痧的原理:在这一部分中,将探讨刮痧到底是如何让黑痧出现的。

通过科学解释,解构刮痧与黑痧之间的关系,揭示刮痧出黑痧的原理和科学依据。

刮痧基本知识

刮痧基本知识
刮痧油: 1、有润滑作用,不损害 皮肤,出痧后不留任 何斑痕 2、渗透性强,能深入到 肌肉骨骼,组织内, 止痛作用 3、疏通经络,消炎,使 全身经络通畅,精油 是有十几种中草药医 用的润滑油科学配方 而成
四、尺寸与定位
• • • • • • • 1、中指同射法 以患者中指中节屈,屈肘内测两端文头之间作为一寸 2、拇指同身寸法 3、横指同身寸法“一尺法” 食中无名小指并拢时,四个指头第二节的宽度如一尺 (三寸),食中二指为一寸半,食中无二寸 4、简便定穴法 两手虎口交叉取列缺,垂手中指尽处取风市,两肩相平 取大椎,握拳中指尽处取劳官,垂肩屈肘时,肘尽处取 章门,两耳间相连取百会
刮痧基础识
黄莹老师
一、什么是痧
1、身体代谢的废物; 2、“离经之血”,中医认为血是运行在经络里, 如果血离经叛道,跑到经络外面,不但不能滋 养我们的身体,还会破坏器官的正常工作。 “痧”就是走上邪路的坏血。 3、“邪毒”,风、寒、湿、署、燥、火为大自然 界六种气候现象,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时,才成为致病因素。 4、坏死的细胞。
九、刮痧的反应
注意事项:
1、晕倒(不省人事):刮痧中如遇到脸色苍白时, 要马上停止刮痧,使其躺下休息, 2、如遇晕刮时,玄涌全穴、百会穴,大力刮痧,人 中刺激,即可醒来 3、熬夜的人、怕痛的人或空腹时,刮痧容易倒 4、身体虚弱者(老弱病残等)
十、刮痧的顺序
从头到足(上而下)由内而外(胸部) 由阳到阴,遇有急症、热症、痛点要挂 出痧来,先刮脊背部
六、刮痧的顺序
(1)头部刮痧
刮拭头部,醒脑开窍,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疏通全身阳气。
(2)颈部刮痧
之灌 其 颈 路输 中 部 。于 精 有 脑髓六 ,直条 颈接阳 部通经 是过通 必督过 经脉,

痧的颜色辨证与治疗方法

痧的颜色辨证与治疗方法

痧的颜色辨证与治疗方法
痧的颜色辨证与治疗方法与传统中医理论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痧是由于气血不畅所引起的疾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

根据痧的颜色,可以辨证施治。

1. 红色痧:红色痧多见于阳明经络,常伴有热痛、肿胀、发热等症状。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大黄、黄连等。

2. 黄色痧:黄色痧多见于太阳经络,常伴有寒痛、肿胀、压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

3. 白色痧:白色痧多见于少阴经络,常伴有寒痛、肿胀、冷感等症状。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桂枝、红花等。

4. 青色痧:青色痧多见于厥阴经络,常伴有寒痛、肿胀、紫绀等症状。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痧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拔罐、推拿等。

根据痧的颜色辨证施治可以帮助调理气血,促进经络畅通,达到治疗的效果。

但是,针对具体病情,还需要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的辨证施治。

因此,建议患者在治疗痧的过程中,应该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刮痧PPT课件

刮痧PPT课件
❖ 刮痧疗法安全 有效,只要坚持治疗、配合 治疗、就能收到显著疗效
五)痧的概念
❖ 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 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 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 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 之一。痧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 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
下。(牛角用前后1/3)。刮身体平躺部位:背、腹部。 ❖ (2)角:刮叶前、后腺、肩周炎(多用于肩部)。 ❖ 单角:用于肩部、叶前、后腺。如肩周炎。
❖ 双角:用于背部夹击穴。(小孩子偏食、喜欢吃偏凉的东西 ,可以在背部脾胃处刮)
❖ (3)点:点按90度压下抬起,用于没有骨骼的部位,用于 人中膝眼穴
十一)选穴方法
❖ (1)局部取穴 即在受病的脏腑、器官、肢 体的部位,就近选取腧穴进行刮痧。
❖ (2)远部取穴 亦称远道取穴,即在受病部 位的远距离取穴治疗,此法在具体应用时, 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 (3)对症选穴 针对个别症状的治疗措施 ❖ (4)痛点选穴(阿是穴)
❖ 二、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各种不同的病症的治疗需要,选择具有协调作 用的两个以上的穴位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 1.补法 ❖ 具有以下特点的刮法为补法。 ❖ (1)刺激时间短、作用浅,对皮肤、肌肉、细胞有兴奋作用; ❖ (2)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能活跃器官的生理机能; ❖ (3)刮拭速度较慢; ❖ (4)选择痧痕点数少; ❖ (5)刮拭顺经脉循行方向; ❖ (6)刮拭后加温灸。
❖ 2.泻法 ❖ 具有以下特点的刮法为泻法。 ❖ (1)刺激时问长、作用深,对皮肤、肌肉、细胞有抑
❖ (1)前后配穴法 ❖ (2)上下配穴法 ❖ (3)左右配穴法 ❖ (4)表里配穴法 ❖ (5)远近配穴法

2021刮痧颜色症状对照表图片 分别是什么病症

2021刮痧颜色症状对照表图片 分别是什么病症

刮痧是现在很流行的中医养生疗法之一,刮痧后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痧,比如紫色、深红色的痧,那么你知道这些不同颜色的痧各代表什么意思嘛?一起来了解下刮痧颜色症状对照表图片~刮痧颜色症状对照表图片1红色的痧:阴虚火旺,代表血热,血燥,身体容易引发炎症,易发脾气;2紫色的痧:身体患有湿疹,有寒气进入体内,伤害内脏只在表层3紫红色:湿热、肝热4黑色的痧:寒证5紫黑色:邪气、阴虚,寒入脾心,准备生病;6颗粒状:宫寒、体寒痧的形状也可以反映毒素入骨程度小点状的痧: 小点状的痧表明毒素堆积在表皮,还没有入骨;中点状的痧: 中点状的痧表明毒素已经入骨较深,但是还没有入骨大点状的痧: 大点状的痧表明毒素堆积较多而且已经深入骨髓。

观区域1:后头颈项区是反应头部颈部问题若此区出现异型及压痛点:表示可能头痛,颈椎骨刺和增生,高血压或咽炎等疾病发生2:脊椎区---代表睡眠,睡眠质量不好3:双侧肩背区---反应肩部问题⑴若此区出现压点痛,如果有异状,则有可能有头痛,肩膀酸痛,落枕,手脚酸痛,易发酸涩,眼痛等诸症;⑵如果出现紫色痧症,看是否有风湿或已经风湿了;⑶如果大肠经的巡经肌肉过紧过硬,有红色带点,一是可能患有肩周炎,分开来说右肩出痧较重,二是说明伏案工作程度,职业病,左肩出痧说明用脑过度 。

⑴若此区出现压痛,僵硬和红点则有可能有感冒,胸闷,心肺功能不足等问题⑵心肺燥热时:晚上易口渴,易干咳;额头易长斑痘,且额头皮肤偏干;人易烦躁,公众号:理疗师大全。

严重时易出鼻血;舌头较尖,舌体偏红,亮颧骨易潮红,手心潮热,唇色偏红,易自汗(即静坐时都易出汗)⑶心肺功能偏虚时额头易有抬头纹,偏干,唇色偏淡,宗气不足,讲话虽然用尽了力气,仍然很小声,容易气喘,易得鼻炎,脸色苍白,易盗汗(即晚上睡觉时偷偷出汗) 5:脾胃区(8,9—11,12节)---反应消化问题⑴若此区出现异状,紫黑色或面压点痛和痛肿处,腰背酸痛,会因为肝功能不健全而引发的疾病。

刮痧疗法介绍

刮痧疗法介绍

刮痧疗法介绍刮痧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操作简便、易学易懂、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的特点,刮痧始于石器时代,在砭石的基础上演变、改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物理刺激疗法,长期广泛流传和应用于民间,在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刮痧又称“刮治”,古称“萎法”,发展至清代始命名为“刮痧法”,通过不断医疗实践.使其适应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不断提高,而越来越受到当今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刮痧疗法和“痧”的含义刮痧疗法民间用于治疗痧症,故称“刮痧”。

其实,刮痧非只治痧证,而可治疗内外各科诸多疾病。

“痧”的含义有二:一是指身体内在的病理性(阳性反应)反应的“痧”,谓之“痧象”;二是指刮痧刺激后表观在体表的“痧”,谓之“痧痕”。

二者“痧”的形、色有所区别。

因此,有必要先加以说明,而不致引起认识上的模糊。

先讲病理性反应的痧象。

“痧”是民间的习惯叫法。

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循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或病理性阳性反应物(具体在检查方法中论述)。

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俗称,有头粒如粟。

”是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皮肤上的一种表现。

另一方面,是指痧证,又称“痧胀”、“痧气”。

《重订广温热病》云:“夏秋空气最浊,水土郁蒸之气触人,人感受了而发病,发于夏季的,叫霉雨蒸;发于秋季的叫桂花蒸。

这些病都是水土秽气杂合而成”。

这类病临床上就会出现“痧证”的症状,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一种毒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候,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民间常常用刮痧法来治疗痧证,是因为古人认为痧证多由人体感受风、寒、湿、火或时疫之气侵袭,使腠理(皮肤汗腺)固而致密,外邪郁积体内,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致。

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

痧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无定论。

痧证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科各种疾病。

刮痧法名词解释

刮痧法名词解释

刮痧法名词解释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也被称为刮痧疗法。

刮痧是将刮痧板或其他工具沿着特定的经络或穴位进行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散瘀、调节阴阳、祛除病邪等疗效的一种手法。

下面将对刮痧法的一些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 经络: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人体内部,构筑了一个整个体内外的通道系统。

经络共有12个正经,分布于身体的不同部位,包括手足、头面、胸腹、背部等。

在经络中,有气血运行的循环,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和保持作用。

2. 穴位:穴位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也是刮痧法的施治对象。

穴位具有一定的特殊结构和生理功能,包括气血运行和营养物质的代谢等。

通过刮痧的刺激,可以疏通穴位,调节气血和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刮痧板:刮痧板是刮痧法的主要工具之一。

刮痧板通常由玉、翡翠、牛角等材料制成,形状类似于一个方形或矩形,边缘光滑。

刮痧时,通常将刮痧板按照一定的角度、力度和频率在皮肤上进行刮拭,通过刮拭的过程,起到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去除病邪的效果。

4. 病邪:病邪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的是引起疾病的外界或内因的病因。

病邪可以分为外感邪气和内伤邪气,外感邪气主要是指人体受到外界的寒、热、风、湿等环境因素的侵袭,进入人体内部引起疾病,而内伤邪气是由于人体内部的不良情绪、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5. 活血散瘀:活血散瘀是刮痧法的主要疗效之一。

中医认为,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病邪积聚在经络上,形成瘀血,从而引发疾病。

通过刮痧的刺激,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和代谢,恢复经络的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6. 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是刮痧法的主要目的之一。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疏通经络可以促进气血的流动,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调整器官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养健康的效果。

7. 调节阴阳:调节阴阳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刮痧法的一个重要作用。

刮痧者好书——《痧症指微》

刮痧者好书——《痧症指微》

刮痧者好书——《痧症指微》刮痧者好书——《痧症指微》转载自:程氏按摩分类:经络疗法痧症指微全集(之一)痧症指南:盖人得天地之正气以生成,故人身一小天地也,正气流行,邪气无由而入,故清升浊降,六气和平,如天之清,地之灵,阴阳寒署各得其正,若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重则五脏六腑受伤,轻者四肢皮毛为患,如天地不清,地之不宁,夏雪冬雷,山崩水泄之失其症,此医理之常,人人得而知之者也。

独怪迩年来,有所谓痧症者,夫医家起自务农,未闻有患痧者,如今之人感冒痧症往往治痧者,不诊脉不服药,只以手擦针挑,则应手可救,重则数日可愈,佘甚异焉,治症者曰:此邪气也。

如疾风暴雨骤寒骤热,久阴久旱,浓霜重雾,夏电春雷,或吞噎山岚嶂气,或渴饮毒浆臭水,又台猝嗅山妖水怪、禽、兽、蛇、虫、吐毒等,以及灰粪恶臭,并误食腥膻死畜,不热不时之物总谓之邪气。

邪气者,正气之贼也。

正气与邪气不同,正气与血贯通,在人头面手足周流旋绕,邪气本无隙可乘,倘坐卧当风,天冷更遭风雪,或远行饥渴,醉饱伤人,或涉水受湿受寒,房事损骨,则邪气乘之而入,与身之血气两相击搏,不能通行,瘀住凝结,既成痧症。

受痧固易,而治痧亦不难,若误用辛热汤药,痧胀亦在顷刻,而性命不可保矣。

须审其秉气厚薄,受邪轻重,地土燥湿,医药后先,及入於皮毛腠理,头面手足胸腹之不同,切勿乘危计利,迟延误人。

此既所谓之毫厘,廖以千里,可不慎欤,盖沙有七十二种,随发随治,随治随愈,外有十六种大痧症,有险有逆,治法开载於后,吾师既曰:江浙本下湿之地,又因正气薄而邪气更盛,误药杀人者,更不知如何矣。

可胜悼哉,佘未之信,适亥秋仲男某,初染伤风,随用汤药,久而不效,后以似乎伤寒,竟成漏底,一月后饮食不沾,六脉将绝,甚至唇舌焦悴,牙关紧闭,四肢不举,眼定不转,访遍医士,皆云不治,偶有相知,金兆行探问后告已无救。

金云:莫非痧症何不请奚医生来一看如何,佘曰:伤寒泻利,舌强脉绝,恐乍亦无益矣。

况病月佘,未闻有肚痛之说,痧自何来。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一、头部刮法
2.适应证
刮拭头部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作用。

可以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症。

2.适应证
刮拭面部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

主治颜面五官的病症,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

三、背部刮法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

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

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

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受术者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1.循行路线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见图8。

2.适应证
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脏腑的病症,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

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
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

2.适应证
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女性乳腺炎、乳腺癌等。

2.适应证
腹部有肝胆、脾胃、膀胱、肾、大肠、小肠等脏腑,故刮拭腹部
可治疗以上脏腑病变,如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等。

刮痧中砂的具体分类与含义

刮痧中砂的具体分类与含义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人体一定的部位反复刮动,摩擦患者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刮痧的原理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即“刮痧”疗法的雏形。
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得越厉害,发病就越剧烈,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即可以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
刮痧疗法就是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像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毛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提起刮痧,稍有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那是一种简便验廉的中医治病方法。但深入一问,有许多问题又不甚了了。刮痧的医学作用是什么?痧症是个什么病?刮痧用的主要工具有哪些?刮痧的手法有哪些?刮痧时应采取什么体位?刮痧的适应症是什么?刮痧越痛越有效,越黑越有效吗?如何正确安全地刮痧?出痧会损害皮肤吗?刮痧的禁忌症有哪些?

中医药文化养生针灸刮痧 (104)

中医药文化养生针灸刮痧 (104)
中医文化
XX坊
中国传统医学刮痧基础知识培训ppt模板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CONTENTS
目录
刮痧概述
刮痧de作用原理
刮痧常用体位
刮痧基本手法
刮痧后de处理
刮痧概述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de刮痧器具和相应de手法,蘸取一定de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de作用.因其简、便、廉、效de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de刮痧器具和相应de手法,蘸取一定de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de作用.因其简、便、廉、效de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
刮痧de作用原理
零一
舒经活络,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对体表皮肤进行刺激,舒经活络,活血化瘀.一般先刮“头部”,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气皆 聚于头达到全身气血流畅,循环加强,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痧de概念
痧de概念
一、痧是中医温病学de范畴内de病名.如:痧气、发痧、痧胀……等,依次相当于现代医学de高热中暑、胃肠痉挛、急性肠炎等之类de疾病.二、痧指皮肤表面出现de疹子.三、痧有专指麻疹之义.四、痧含有致病和秽恶邪毒之义.五、痧亦指循经走穴刮拭后,沿经穴de皮肤出现de红、花、朵、点、黑、紫、块、疱六、体内de酸性物质
痧de概念
刮痧de历史
刮痧de历史
第一阶段:远古时代刮痧法起源于神农、黄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de《黄帝内经》时代,是砭石疗法或刺络疗法之一种.第一次祥细文字记载是在汉代马王堆中出土de《五十二病方》中第二阶段:近代——第一本刮痧专著de诞生清代医家对痧症有de研究有了突破性de进展,主要标志就是由郭志遂撰写de《痧胀玉衡》———这也是第一部刮痧专著第三个阶段:经络刮痧及保健刮痧职业de形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吕季儒为代表de经络刮痧(继而全息刮痧……).在二零零三年在国家政协委员杨金生教授de推动下刮痧成为一个正式de职业(普通工种)——保健刮痧师……第四个阶段:中医刮痧师de诞生

常见痧及分类

常见痧及分类

1、冷痧:大热天自觉冷不可挡,喜欢盖被,有的全身发抖,甚至上下牙齿打战。

可点刺两肩(两肩正中最高点凹陷中)、两肩井(肩和颈的正中)和大椎颈后正中最高的椎骨下凹陷中,然后用生姜擦督脉和太阳经,冷感就会渐渐消失。

如果没有生姜,就用热水毛巾,热敷肚脐,待冷感消失为止。

2、热痧:发热无汗(不怕风的,称热痧;怕风的,是风夹痧症,要用三物香薷饮祛风发汗),使用退热药体温反而更加升高,有升至40℃以上的。

用针挑十个手指尖和脚趾尖出血。

再挑督脉从大椎起往下数十个穴。

大椎旁开三寸(以患者四个手指并排作三寸)与大椎平行往下数十个穴。

3、绞肠痧:腹痛如绞,如刀挖,十指(趾)如冰。

用针挑两天枢穴(脐旁开2寸)、脐下正中各2寸的穴位出血;脐上用拔火罐,同时在中脘处拔火罐。

再用一寸毫针刺足三里穴(温针,即以艾条火熏针尾)。

有恶心的,针挑任脉的天突、璇玑出血,可止呕。

腹泻不止的,针挑尾骶骨自会阴穴往上数三节凹陷中,每节一针,可止泻(也可治痧气引起的便秘)。

4、懵痧:昏不知人,是急危症。

有的突然发生,有的夜睡昏死,推叫不醒。

须用8号以上大针头速刺后跟或中冲穴,强刺激,促其速醒。

这种情况说明体内信息系统已经十分虚弱。

醒后请中医辨证论治,或送医院认真检查。

5、中痧:俗语说:“过了端午,气候正式入夏”,在炎热的夏季里,有些人会因为受不了高温,而出现了轻微中暑的不适症状。

如果不是水喝得太少,或是汗腺发育不良的话,平日缺乏运动的人会因为没有机会训练本身体温调节的能力,在高温下的曝晒之后,会比有运动习惯的人来得容易“中痧”,“中痧”虽然不是中暑,但是必须要特别注意以免真的中暑。

天气炎热、天干物燥,门诊中常出现一些民众,因为不耐高温而出现了体温微高、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等等的症状,这种情形并不是医学上所称的中暑,而是比较符合俗称的“中痧”。

6、一般痧症:无汗,微恶风,稍感不适,都可以挑督脉通气,并用生姜擦背部两侧的足太阳经。

如有恶心的,都可以挑任脉通阴气。

刮痧法名词解释

刮痧法名词解释

刮痧是一种古老中医疗法,通过使用刮痧板等工具在人体皮肤上施加压力及特定的手法,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缓解疼痛、放松肌肉等功效。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刮痧术语的解释:
刮痧板:刮痧时用来刮拭皮肤的工具,通常由牛角、水牛角、翡翠、玉石等原材料制成。

刮痧部位:指刮痧时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刮法和方法。

刮痧力度:指在施行刮痧时用力的大小,力度大或小会影响到刮痧效果。

拇指刮法:一种较为温和的刮法,是以拇指为主要工具,在刮痧时配合空气压迫进行操作,主要适用于治疗面部和颈部问题。

筷子刮法:是一种使用筷子对身体反复轻击、按摩的刮法,可改善局部的淋巴循环和身体亚健康状态。

拉筋刮法:是指在刮痧的同时,顺着经络进行拉伸和活动,可以增加关节灵活性和肌肉柔韧度。

正确刮痧知识点总结大全

正确刮痧知识点总结大全

正确刮痧知识点总结大全1. 刮痧的起源和历史刮痧源于古代中医,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礼记》中。

在《礼记》中记载了中国远古时期有人使用身体上的器具刮擦身体以治病的情况。

古代医家王冰在其著作《伤寒论》中也提到了刮痧的方法。

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文献中,也对刮痧有所记载,如《隋书.天文志》、《岭南采药录》、《千金方》等。

2. 刮痧的原理刮痧通过在人体表面进行擦拭,刺激皮肤,使表浅的血管扩张,导致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血运加快。

刮痧的力度和速度根据病情轻重灵活变化,力度轻与重相辅相成,速度快与慢相互配合,加快新陈代谢,排出阳气不和体内的湿气和毒素,从而起到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和调理气血的作用。

3. 刮痧的适应症刮痧主要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神经根炎、扭伤、胃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疾病的治疗。

此外,刮痧还具有改善皮肤状况,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缓解疲劳和改善睡眠的作用,因此在一些美容院也可以见到刮痧的身影。

4. 刮痧的禁忌刮痧虽然有许多益处,但也存在着一些禁忌症。

首先,对于皮肤有疹子,破溃、溃疡等病症的患者,刮痧会加重炎症,影响康复。

其次,孕妇在怀孕前三个月和孕晚期都不适宜进行刮痧。

再者,对于高血压、血液疾病、心脏病、血管炎、恶性肿瘤和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的患者也不适合刮痧。

5. 刮痧的方法刮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用刮痧板在患者身体表面进行擦拭来实现的。

擦拭的力度和速度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

一般来说,擦拭的力度要求是有效掌握擦拭的幅度和深度,要轻重缓急结合,不能过于用力,避免造成皮肤受损。

擦拭的速度也要快于一般按摩,但不可太过急促。

6. 刮痧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刮痧时,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使用消毒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要注意刮痧的力度和速度,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皮肤受损。

另外,还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和身体状态,避免在不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刮痧。

7. 刮痧后的护理刮痧后,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淤血等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无需特别担心。

刮痧中痧的种类以及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及发生机制).

刮痧中痧的种类以及含义(包括中医辨证以及发生机制).

一、刮痧疗法的种类:中医刮痧的方法1.刮痧法在中医刮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刮痧法,因为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多,而且作用也最为明显。

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

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

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

按手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1)直接刮法直接刮痧法指的就是用热毛巾擦洗已经被刮过的部位的肌肤,然后在均匀的涂抹上一些刮痧的介质,并且用刮痧的工具直接接触肌肤,这样就可以在特定的部位反复进行刮拭,一直等到皮肤下面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

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2.撮痧法根据手法又可分为夹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夹痧法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

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夹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

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

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不但手法灵活,而且还能够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施治部位,例如头痛、身体乏力以及发热等症状,都是可以通过自行施治来解决,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实用广泛的自我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由此而来。

中医刮痧培训PPT课件

中医刮痧培训PPT课件

-
25
❖不可强求出痧
❖ 初学者和初次接受刮痧者都会片面认为:出 痧越多,刮拭效果越好。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 出痧多少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无论出痧与否, 无论出痧多少,经过刮痧都可达到疏经活络、 扶正祛邪、调节阴阳、健身强体的功效。
-
26
❖ 刮痧后饮水避风
❖ 1、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 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用温开水一杯, 即可补充消耗的水分还可促进新陈代谢。
❖ 胆区:口苦、胆囊炎、结石、恶心 食欲欠佳
❖ 脾胃区:胃胀、痛、胃炎、消化不良 反酸、浮肿、体湿
-
62
❖ 肠区:便秘、肠炎、便溏、腹部胀痛 溃疡
❖ 肾、膀胱区:肾虚、腰疼、脱发、耳鸣 前列腺、尿频、泌尿系统疾病
❖ 生殖区:妇科、男科、炎症、不孕
-
63
结节
❖ 手感或刮板感觉有软的阻滞(像汽车减速带): 组织供养不足,组织纤维化,所对应的五脏六腑 有病症,依结节的大小、软硬辨别病症形成的时 间和病症轻重。
❖ 颈部有六条阳经通过,其中精髓直接通 过督脉灌输于脑,颈部是必经之路。
-
47
外膀胱 经,旁 开3寸
背部经络及分布
督脉 刮拭方向
内膀 胱经 旁开 1.5寸
-
48
背部刮痧
❖ 刮拭背部(督脉、膀胱经), 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
❖ 督脉——阳脉之海 ❖ 膀胱经——人体最大的排毒
通道
-
49
大椎穴 至阳穴 命门穴
-
21
第二部分 《刮痧实操及痧象分析》
-
22
<刮痧禁忌及注意事项>
-
23
注意事项
❖ 防寒和保暖
❖ 刮痧时应注意避风和室内保暖, 冬季房间要暖和;

(完整版)虎符铜砭刮痧基础知识

(完整版)虎符铜砭刮痧基础知识

四、刮痧的顺序、方向
后颈部
从颅底刮,分5段 • 风府-大椎; • 左右风池-肩峰; • 风池-风府; • 大椎-肩峰; 不留缝隙,全部刮到,
脉线短,徐而和
四、刮痧的顺序、方向

持砭者的位置与被刮 者成丁字形,站被 刮者的右边,刮被 刮者的左边。
全部刮到位,不留缝 隙。
四、刮痧的顺序、方向
骶尾部
4.铜砭治病层面
一、概述
在一片平的红的 痧里,开始有紫 红色的痧爆出来。
肌肤 之痧
一刮马上冒 出来,比较 平。

血肉 之痧
脏腑之痧
在很深的地方,板刮过去时有结块,刮透后,
一、概述
4. 铜砭刮痧痧象解读
1 深红色---血热,血燥
2 鲜红色---阴虚火旺
3 乌红色---寒症 5 紫色---寒入内脏
4
紫红色---寒气进入体 内,伤害内脏只在表
• 晚11点为胆经流注时间 • 肝胆互为表里
一、刮痧治胃痛
双目视物模糊
• 肝开窍于目:肝的精气通于目,肝脏 的经络又上联目系,目的视力靠肝血 濡养。
• 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肝血不足, 则视物模糊和夜盲;肝火上炎,则目 赤肿痛,畏光流泪;肝阳上亢,则头 昏目眩;肝风内动,则目斜视上吊。
一、刮痧治胃痛
一、刮痧治胃痛
第三次治疗方案 • 治疗方案同前,继续刮背 • 刮双手大肠经、肺经 • 嘱患者回去自己刮肝经。
一、刮痧治胃痛
治疗效果
• 头再无疼痛,晚上11点也未出现肚子 疼的情况
• 大便成形,大便后肛门无灼热感了。 • 刮痧后整个人很轻松,
二、刮痧治疗肩周炎
病情概要
女,56岁,原职业为厨师,左右手均因为工作重度劳损, 自己梳头困难,提重物受限。诊断为: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 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 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 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 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 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 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泛 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 的萎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刮痧疗法的种类:中医刮痧的方法1.刮痧法在中医刮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刮痧法,因为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多,而且作用也最为明显。

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侧等处。

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

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

按手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1)直接刮法直接刮痧法指的就是用热毛巾擦洗已经被刮过的部位的肌肤,然后在均匀的涂抹上一些刮痧的介质,并且用刮痧的工具直接接触肌肤,这样就可以在特定的部位反复进行刮拭,一直等到皮肤下面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

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2.撮痧法根据手法又可分为夹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夹痧法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

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夹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

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

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不但手法灵活,而且还能够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施治部位,例如头痛、身体乏力以及发热等症状,都是可以通过自行施治来解决,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实用广泛的自我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由此而来。

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

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问,造成局部瘀血;一般在局部夹揪6~1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

如果病情较重,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

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患者周身舒展。

本法适用于皮肤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二、刮痧的作用机制刮痧对人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排毒1.利尿排毒:通过痧试肾经、膀胱经等部位,并在治疗前后各饮一杯温开水,可产生良好的利尿排毒作用。

2.发汗排毒:应用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的挥发性刮痧油进行刮痧按摩,能促使毛孔开、汗液排泄,加快新代,以利用体毒素与废物的排出。

3.清除毒素:刮痧疗法的出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刺激,血管扩,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增快,吞噬作用及转运能力加强,从而加速体废物、毒素的清理。

散瘀1.舒筋通络:刮痧是消毒疼痛和肌肉紧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制为(1)刮痧能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温度升高。

(2)刮痧的直接刺激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3)紧过痉挛的肌肉通过刮痧的作用得以舒展,从而解除紧痉挛,消除疼痛。

2.活血化瘀:刮痧能促使被刮试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血流量。

祛邪1、清热解毒:提高刮试,可使体邪气通达于体表,排出体外,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2、温经散寒:刮试作用产生的温热刺激,可加速血运,使机体的毛孔开,寒邪透出。

3、消炎止痛:刮痧后出现的出痧反应形成一种自体溶血现象,称:“溶血反应”。

这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刺激机体使免疫功能提高,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三、背部刮痧的痧斑辨证法背部刮痧就一定会刮出痧斑,常见的痧斑辨证有以下几种:顺次观察痧印变化:肺、心、肝、脾、胃、肠、肾。

辨证治疗。

实热症辨证特点1.痧印鲜红而艳,属上火。

西医称为炎症2.虚症的辨证特点:痧印呈白色:气血虚,功能底下3.健康的特点;痧印为粉红色,又无斑点,立即恢复皮肤本色说明健康,或哪一个反射区健康。

淤症的辨证特点痧印紫色并伴有斑点,表明血脉循环不好,有旧病,气滞血淤。

痧印紫黑而颜色黑暗:病程已久。

如果痧印是青色既是寒症。

点状为病刚起,片状为局部有亚健康状况,疹子为局部炎症或慢性病,出现云雾为气滞血淤,血脉受阻。

手感温度:冷:寒、湿。

热:燥、上火、炎症。

脏腑器官病症反映的颜色特征1.粉红色无痧点:正常、健康色。

2.紫色:为淤症、淤血、病程以久。

3.红色:热症、实症。

4.青色:寒症。

5.白色:虚症。

四、其他分类及定义1.刮痧板分类(1)牛角类①特点与功效牛角类刮痧板临床上尤以使用水牛角为多。

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消肿;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

且质地坚韧、光滑耐用、原料丰富、加工简便;②注意事项忌热水长时间浸泡、火烤或电烤;刮痧后需立即把刮板擦干,涂上橄榄油,并存放于刮板套。

(2)玉石类①特点与功效玉石具有润肤生肌、清热解毒、镇静安神、辟邪散浊等作用。

其质地温润光滑,便于持握,因其触感舒适,适宜面部刮痧;②注意事项用完后要注意清洁;避免碰撞;避免与化学试剂接触。

(3)砭石类①特点与功效砭石采用的材质是泗滨浮石,这种石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红外辐射频带极宽,可以疏通经络、清热排毒、软坚散结,并能使人体局部皮肤增温,用于刮痧的贬石刮痧板边厚小于3mm;②注意事项因砭石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购买时需认真辨别真伪,购买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不含有害物质的砭石。

刮痧工具的材质不固定,形式多样,许多日常用具均可以作为刮痧工具使用:如铜钱、银元、瓷汤勺、嫩竹板、棉纱线、蚌壳等,现在还有了树脂、硅胶等现代材料所制成的刮痧工具。

2.刮痧油分类(1)液体类①特点与功效主要有凉开水、植物油(如芝麻油、茶籽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药油(如红花油、跌打损伤油、风湿油)等,不仅可防止刮痧板划伤皮肤,还可起到滋润皮肤、开泄毛孔,活血行气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煎成药液,根据病情选用;②注意事项刮痧油宜避火使用和保存;皮肤过敏者禁用,外伤、溃疡、瘢痕、恶性肿瘤局部禁用。

(2)乳膏类①特点与功效选用质地细腻的膏状物质,如凡士林、润肤霜、蛇油、扶他林乳膏等。

亦可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芳香开窍等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制备成乳膏剂使用;②注意事项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宜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刮痧介质,如扶他林乳膏有镇痛、抗炎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疾病疗效较好。

3.痧的分类①身体健康者,经过系统的保健刮痧,一般不会出现痧,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发热、身体轻松。

②通过出痧部位判断健康状况。

凡经络循环线路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现痧,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脏功能病变。

比如在背部膀胱经均匀刮拭,心俞穴区出现痧斑或紫痧,则说明心脏功能有异常变化,应提早保健。

③痧象可判断康复程度。

若出散痧,颜色浅淡,说明病情较轻,容易康复;若出痧较多而且点大成块,紫色血包等,说明病情较重,多次保健才能康复。

④痧症与出痧不同。

痧症是指多发于夏秋之间,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或疫疠秽浊毒气所出现的一些病症。

如头痛、发热、咳嗽、烦闷、眩晕胸闷、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手足、头面、身体肿痛、指甲青黑等,称之为痧症、痧气或痧胀。

⑤刮痧过程中,局部出现痧迹后改为轻刮法刮,使痧慢慢透发出来,以减轻疼痛,称透痧。

另外一些神经肌肉瘫痪之人,刮痧后不易出痧,不可硬刮、重刮,强求出痧,宜多刮几次,痧象自然浮现,说明病情好转,这亦称透痧。

⑥若刮下肢部位出现血包或血管浮起成串,说明静脉循环功能较差,应立即采用轻刮法逆向刮拭,并保护好皮肤,促进血液回流。

五.根据我们临床上的经验,把不出痧的原因归结为四点:一:气血不足的虚症气血不足的人因为体质较虚,身体血流缓慢,即使身体某个部位有淤滞,堵塞,刮痧也往往不容易出痧,这时候我们不要强求刮痧,刮拭的时候力度要轻,只要刮到毛孔开泄,局部发热就有治疗的效果。

二:服药过多的人不容易出痧:是药三分毒,长期的服药患者,会造成身体的免疫系统混乱,即使刮拭的部位不舒服,疼痛,也不会出痧三:脂肪较厚者:常见与重体力劳动者四:最好的一种情况:完全没有亚健康状态,全身健康的人,也是不会出痧的本疗法临床应用围较广。

以往主要用于痧症,现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

一、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病突然):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阳穴。

二、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

三、伤暑表证:取患者颈部痧筋(颈项双侧)刮治。

四、伤暑里证:取背部刮治,并配用胸部、颈部等处刮治。

五、湿温初起(见感冒、厌食、倦怠、低热等证):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腘窝、后颈、肘窝部擦刮。

六、感冒:取生、葱白各10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拄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

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七、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

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八、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约50次。

九、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

十、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

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十一、疳积:取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刮治。

十二、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

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

十三、头昏脑胀:取颈背部顺刮。

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

十四、小腿痉挛疼痛:取脊椎两旁(第五胸椎至第七腰椎)刮治,同时配用刮治腘窝。

十五、汗出不畅:取背部、胸部顺刮。

如手脚出汗不畅者,可在肘部、腘窝处刮治。

十六、风湿痹痛:取露蜂房100克,用酒浸3日后,蘸酒顺刮颈、脊柱两旁,同时取腘窝、肘部或痛处刮治,每日2次。

六.禁忌症1.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应即送医院治疗,禁用本疗法。

2.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均不能用本疗法,如初愈也不宜采用。

3.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法。

七.注意事项1.治疗时,室要保持空气流通,如天气转凉或天冷时应用本疗法要注意避免感受风寒。

2.不能干刮,工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

3.初刮时试3~5下即见皮肤青紫而患者并不觉痛者,为本疗法适应证。

如见皮肤发红患者呼痛,则非本方法适应证,应送医院诊治。

4.要掌握手法轻重,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

5.刮痧疗法的体位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有仰卧、俯卧、仰靠、俯靠等,以患者舒适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