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4 表内乘法(一)第4课时 乘加 乘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8例5,完成教科书P58“做一做”和P59“练习十二”中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运算。
2.经历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问题意识。
3.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并进行乘加、乘减之间的改写。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智慧游乐园吗?在这个游乐园里我们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
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解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这些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58例5旋转木马图(先隐藏坐了两名同学的旋转木马)。
师:仔细观察课件展示的图片,每个转盘上有几个人?(3个人)
师:一共有多少个人?你能列算式解答吗?
【学情预设】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9(个);乘法算式:3×3=9(个)。
师:看来大家真的很聪明,都做对了。这些题既可以列成加法算式,也可以列成乘法算式。那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列成乘法算式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它们的加数都相同”。
师:说到了关键之处。像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新课一开始,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乘加。
课件出示教科书P58例5情境图。【教学提示】
要让学生准确清晰地说出图意,写出算式,说明理由。
(1)看图提问。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观察出情境图中相关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但由于此图与以往学过的看图列乘法算式有所不同,所以在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图意时,还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述的简明性和完整性。
【设计意图】学生是在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乘加的,他们已有了这方面的知识经验,但这种经验是模糊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其不同之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不仅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尝试列式。
师:你能根据题意,利用手中的学具(小棒)和同桌一起边摆边列出算式,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吗?
注意一人摆,一人列算式。学生摆教师指导。
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上来边摆边说说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利用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乘加算式,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预设1:因为每个木马上的人数不相同,所以用加法计算:3+3+3+2=11。
预设2:将人数相同的用乘法计算,再加上人数不同的:3×3+2=11。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3)认识乘加。
师:这两道算式都能计算出旋转木马上的人数。你们觉得哪道算式更简便呢?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说3×3+2简便些。
师:看来,在一道加法算式中,只要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就可以先用乘法来表示,然后再加上剩下的加数(不同的数),这样就变成了一道什么算式?
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乘加)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摆小棒的方法理解算理,列出算式,从而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目
的。
2.教学乘减。
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上来展示一下。
【学情预设】学生在刚才边摆边列算式的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上述两种方法,而且还可能会出现3×4-1=11(板书)。如果没有学生用到此方法,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确实没有,教师可以直接出示此方法。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展示想法。
师:哦,明白了。你们的意思是说,因为前3个木马上都是3个人,所以我们就把第4个木马上也想成3个人,就是4个3,列式为3×4;但是这样就多加了1个人,所以还得把多加的那1个人减去,是这样吗?
师:你们能给这个算式也起个名字吗?
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乘减)【教学提示】
在观察情境图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摆小棒或画点子图等方法表示对情境图的理解。
师:大家真聪明,学会举一反三了,这可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乘加、乘减。(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乘减的算理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出示了这一算法后,通过让学生多次叙述这一算理,以加深对这一难点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3.理解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在计算乘加、乘减的算式时,都是先算的什么?
【学情预设】乘法。
师小结:对,计算乘加、乘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板书)。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牢记。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刚才的计算过程,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P58“做一做”第1题。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桃子)这里准备了一些桃子,你们能帮忙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吗?请把算式写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列式情况:
4×3+1=135×3-2=13
3×4+1=133×5-2=13
此时,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还应该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算理,从而熟练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和课前的看图列式相对应,让学生通过练习明白今天所学是以往所学的一次拓展延伸,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完成教科书P59“练习十二”第1题。
师:老师想看看大家的计算能力怎么样。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快速地算出这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教科书P58“做一做”第2题和P59“练习十二”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4.完成教科书P59“练习十二”第4题。
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思考怎样解决题目所给出的问题。
学生观察、列式,全班交流。5.完成教科书P59“练习十二”第5题。
师: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的眼力,下面哪个图形中涂色的方块个数多?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是怎样学习本课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渗透、总结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提示】
在汇报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每组上、下两个算式,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教学提示】
提醒学生解决问题时,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