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
流动的颜色说课稿
流动的颜色说课稿流动的颜色美术说课稿(精选3篇)流动的颜色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析《流动的颜色》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使用水彩颜料,体验色彩融合变化的初始课。
新课标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应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
根据这一教学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教学重点)情感目标:感受吹画活动及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抽象绘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力目标:吹画后,能展开想像,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情境法、启发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上,我将指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作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详细阐述)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低年级学生想像力丰富,表达方式大胆,学习兴趣持续时间短,动手探究能力不强等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故事激趣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昨天,老师听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接着,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叫乐乐的小朋友调好颜色正准备画画时,被他的朋友喊出去玩,忘了收拾桌上的颜料。
这些调皮的颜色跳出来,在纸上欢快地跑来跑去,一不小心,红色和黄色撞到了一起,“天啦!”蓝色看到后尖叫起来,立刻跑去扶它们,蓝色为什么会尖叫?扶它们时又发生了什么呢?【设计意图】运用谈话法导入,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自然地进入课堂状态。
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把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藏在故事的情境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求知的欲望。
(二)初步尝试,探索发现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自己调颜色滴在纸上,先尝试用一种颜色吹,然后再换一张纸,用红黄蓝等颜色吹,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观察、总结自己的发现,找到故事的答案。
二年级流动的颜色的教案
二年级流动的颜色的教案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音乐等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流动的颜色教案,希望能帮到你。
二年级上册流动的颜色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颜色互相流动、相融的游戏,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调配规律。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搅拌、流淌、吹等方法发现色彩规律,并能够通过想象将偶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颜色的丰富多彩,通过观察色彩的有趣变化,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滴、吹、流等方法使色彩通过流动互相融合。
教学难点:在动手尝试中发现并认识色彩的变化,在游戏中找出色彩调配的规律。
三、教学策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趣味的色彩游戏,动手让颜色流动起来,进而发现色彩调配的规律,并学习和尝试具有创意的作画方法,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其艺术表现力。
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自我感悟、尝试、发现与创造,可以采用“感悟发现——动手尝试——探究方法——欣赏创意——联想创造”的教学策略。
首先创设“打翻调色盘”的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展开联想,并通过观察和演示初步了解色彩相融后产生的独特画面效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进行有趣的混色实验,感悟并发现色彩调配的规律;接下来通过对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通过尝试与实践学习滴、吹、流等具有创意的作画方法;之后再对作品的进一步欣赏,大胆联想、自由添画,使随意而为的作品更加丰富具有表现力;最后在学生大胆创作的基础上,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作画创意方法,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画时会用到哪些颜色呢?(欣赏课件)小美在画画时,一不小心将颜料瓶打翻了!这些调皮的颜色在纸上欢快地跑来跑去,一不小心,红色和黄色撞到了一起,“天啊!”蓝色看到后尖叫起来,立刻跑去扶它们,蓝色为什么会尖叫?扶它们时又发生了什么呢?2.感悟发现: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我们就来动手试一试。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流动的颜色人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颜色混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颜色混合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三原色混合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原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颜色混合原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美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流动的颜色》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原色的概念以及颜色混合的原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有几个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错,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颜色混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三原色和颜色混合的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了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尝试运用不同颜色进行创作,感受色彩流动的美;
4.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流动的颜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艺术感知: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感知和识别三原色及其混合后的颜色变化,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
2.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掌握颜色混合原理的基础上,运用色彩进行自由创作,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艺术表现力;
美术二年级上册《流动的颜色》教案
水彩颜料彩笔、油画棒、多媒体课件、图画纸、调色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
新授课
四、学生创作
五、展示学生作品
六、小结
检查用具的摆放,稳定情绪
我们总会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心中所想,其实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可以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来:剪、贴、摆、拼……当然也可以“吹”出来。
1.教师将三原色颜料滴在图画纸上然后用倾斜画面、吹等方法使颜料流淌。
请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2.观察照片中的人物都用什么方法作画的。
总结出作画步骤?(先用嘴等材料吹画,然后根据你的想象添画成各种形象。)
3.欣赏教师搜集的绘画作品及教材中的范画激发创作思维。
1.学生尝试自主创作
2.学生观察吹后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添画,使其构图、情节更加丰满。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互相评价。
通过看、想、等方法想象出不同的画面。
通过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绘画水平,提高审美体验
通过评价他人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体验成功的喜悦。
流动的颜色
红黄蓝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重点,掌握了流动的颜色的内容
课题
1.流动的颜色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
能够根据吹画之后效果巧妙地添画。
学生稳定情绪,摆放美术用具。
认真倾听
观察教师示范
学生尝试色彩调配,并注意观察色彩的变化。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流动的颜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三原色的基本概念,掌握三原色两两相调的混合方法,能够通过颜色调配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流动颜色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原色的概念及其相互调配的原理。
2. 流动的颜色效果的制作方法。
3. 学生自主创作,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三原色的基本概念,学会两两相调的混合方法,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流动颜色效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感知颜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水粉颜料、画纸、画笔、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流动的颜色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知颜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三原色的概念及其相互调配的原理,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本知识。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颜色调配,观察三原色两两相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创作环节: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流动颜色效果,进行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原色的基本概念和颜色调配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流动的颜色》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创作一幅流动的颜色作品,要求运用三原色调配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效果。
2. 写一篇关于《流动的颜色》的学习心得,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颜色调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知颜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
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认识颜色之间的混合关系。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意绘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颜色的分类、颜色wheel。
2. 颜色混合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颜色混合的变化。
3. 创意绘画:利用流动的颜色,进行创意绘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颜色混合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流动的颜色进行创意绘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颜色卡片、颜色wheel、画纸、画笔、水杯、颜料等。
2. 学具:学生自带水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颜色卡片,引导学生认识颜色,并讲解颜色的分类和颜色wheel。
2. 讲解:教师讲解颜色混合的原理,并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颜色混合的变化。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颜色混合实验,并尝试运用流动的颜色进行创意绘画。
4.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颜色混合的重要性和运用色彩进行创意绘画的技巧。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尝试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创意绘画,并拍摄照片记录过程。
2.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自己在颜色混合和创意绘画方面的收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给出建议和意见,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颜色混合和创意绘画方面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教学拓展1. 举办色彩主题展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一起展出,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审美能力。
二年级上册《流动的颜色》教学教案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流动颜色中的美,提高对色彩艺术的欣赏水平。
4.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创作过程,鼓励学生将个人情感融入作品,发展学生的情感表达与交流素养。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互相欣赏、借鉴,共同完成作品,提高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和流动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颜色混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颜色混合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颜色在水中混合的基本原理。
其次,学生在进行颜色流动技巧的实践操作时,我发现他们在技巧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专项练习,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让大家一起分析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有时候讨论主题可能偏离了课程内容。为了提高讨论的有效性,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明确讨论主题,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确保他们的讨论能够围绕课程内容展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颜色混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颜色流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1课 流动的颜色(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课流动的颜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交流,引导学生了解三原色的基本知识,学会调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掌握调色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善于发现美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三原色的基本知识,学会调色技巧,创作一幅流动的颜色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感知颜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流动的颜色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颜色,让学生初步感知流动的颜色。
2. 学习三原色知识(1)讲解三原色的概念:红色、黄色、蓝色是三原色,它们是所有颜色的基础。
(2)演示调色过程:以红色为例,将红色颜料与水混合,让学生观察颜料在水中扩散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颜料与水的比例对颜色的影响。
3. 动手实践(1)发放绘画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流动的颜色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交流与展示(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和心得。
(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颜色搭配、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三原色的重要性和调色技巧。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关于流动的颜色的作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三原色的基本知识,学会了调色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原色的认识和调色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三篇】流动的颜色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理解色彩的变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生将颜色调到适合的浓度。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等管状材料一根,毛笔,水罐,铅画纸,玻璃球三个,小抹布一块。
2、教师除需要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还需准备几张范作(每小组一张)。
教学时间:40分钟流动的颜色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欣赏范作,交流讨论: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找到本次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使下一阶段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发展阶段: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总结的方法做一次范画,让学生明白使颜色流动的条件——调好颜色是关键。
学生练习调色(告诉学生在调色时,只能用一种颜色),小组总结怎样调色,调到什么水准在纸上吹最合适。
鼓励学生大胆吹画,分别调出红、黄、蓝三色,滴落在纸上吹画。
3、探索阶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获小组作品,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交流观察到的色彩变化情况,教师协助学生一起总结流动的颜色。
其思妙想做一做,对画面实行添加,使其构图、情节更完美,也可根据画面效果实行裁减。
除了吹画的方法,你还能想出什么样的方法,让三个好朋友一起玩耍,拿出三个玻璃球,想一想,做一做。
4、收拾与整理:学生将作业放在通风的窗台或地面晾干,保持作业整洁。
然后,用抹布擦净桌子,最后将水罐及毛笔洗净。
流动的颜色二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
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实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水平和抽象思维水平。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独具创意的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
独具创意的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创意,发现颜色的魅力,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爱美之情和艺术修养。
【活动对象】本次活动适合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参加,旨在通过色彩的流动和变幻,带领孩子们感受色彩之美,发现色彩的独特魅力,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的新颖性和创新性;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和感性认识。
【活动步骤】一、了解主题老师先展示一些文化名城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们获得有关思维刺激,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其中的情景。
接着,老师介绍本次活动主题《流动的颜色》,并告诉孩子们我们将要通过绘画表达这个主题。
二、引导素材处理老师给出几个主题的图片,让学生们借助主题图片,选择需要的颜色和用途,为绘画做好思想准备。
孩子们要自己选取自己喜欢的颜色素材,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再由学生们经过选择和创造,来准备好自己的颜料。
三、绘画创作1. 给学生准备好画纸,让他们用颜色涂抹,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2. 按照孩子们创作的结果,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和讲解,让孩子们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作品;3. 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并使用画笔在纸张上进行手绘边框和描摹细节,让作品更加出彩。
四、评价作品老师在完成作品之后,进行集体评价和各自点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更准确的认识和自我提升的信念。
同时,老师也要聪明地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建议,以鼓励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的精进和提高。
【教学方法】1.以美术教育为主线,基于情景式独创主题;2.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策略,重点突出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教师应事先通过教具和教材等方式来准备课程;2.知识点讲解:简介流动的颜色概念,介绍“流动”的基本定义;3.布置课堂任务,带领学生体验和思考不同颜色之间的流动性。
【教学效果】面向小学二年级的美术教育,在艺术走独创、表现走自由的今天,能够通过这次《流动的颜色》美术活动,更加全面和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年龄敏感性和想象能力,开拓与去拒绝,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们对各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喜爱和认识。
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3篇
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3篇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篇1噼里啪啦教学目的:1、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认识鞭炮,了解鞭炮的形状和颜色。
3、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能均匀的在一定范围内涂色。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1、录制好的鞭炮声音,各种形状的鞭炮图片。
2、幼儿操作材料,油画棒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播放放鞭炮的声音,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我们会在什么时候放鞭炮?"二、欣赏讨论1、播放幻灯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鞭炮?幼儿讲述讨论鞭炮的颜色,形状。
2、你看见过什么样的鞭炮?三、示范涂色1、出示操作材料上的鞭炮:这串鞭炮漂亮吗?为什么?2、教师示范涂色的方法(1)从左往右涂。
(2)从上往下涂。
(3)先涂边框,再涂中间。
3、幼儿临空练习涂色方法,学习握笔姿势。
4、放幻灯片,幼儿欣赏涂色作品。
四、幼儿涂色操作幼儿完成自己的鞭炮涂色,教师辅导能力弱的幼儿。
五、欣赏品议1、展示幼儿作品,幼儿欣赏。
2、引导幼儿从颜色和涂色两方面来进行评价。
六、结束部分整理物品,自然结束。
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篇2教学设计背景《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
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
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鼓励幼儿对太阳的认识有个性化的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我设计了本节美术活动《我给太阳穿新衣》。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太阳的多种画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太阳。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幼儿观察太阳的多种画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太阳。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我给太阳穿新衣》、太阳公公不同的形象,小鸟、小猴、长颈鹿图片、水彩笔、画纸。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流动的颜色》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流动的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感知无常的流动颜色2.能够模仿自然界的流动颜色3.能够使用丰富多彩的素材创作流动的颜色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流动色彩来感知颜色的魅力和多样性2.通过模仿和创作来表达颜色的流动感教学难点1.培养探索、创新、自学、合作等能力2.提高孩子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教学准备1.画纸2.颜料3.毛笔4.水杯5.湿毛巾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自然界中色彩的变化,比如太阳落山时天空的变化、树叶在风中飘动时的颜色变化等。
2.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流动的颜色,引导他们想象流动的颜色会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第二步:感知流动的颜色1.让学生观察水流、云彩、瀑布等自然界中的流动颜色,让他们感受颜色的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流动颜色,分析画家使用了哪些技巧,如何表现流动的感觉。
3.学生可以模仿画中的流动颜色,用水彩或色粉画出自己的流动颜色。
第三步:创作流动的颜色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颜料和画笔,尝试创作不同形式的流动颜色,如瀑布、河流、落叶等。
2.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形式的色彩组合,创造独特的流动颜色。
第四步:展示分享1.让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2.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思考题1.流动的颜色在自然界中有哪些表现形式?2.你觉得自己的作品中有哪些元素能够表现颜色的流动感?3.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流动的颜色更加有感染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感知自然界中流动的颜色,并能够模仿和创作表达出颜色的流动感。
通过多种素材的运用,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课上所学融入到生活中,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美好的事物。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一、教学目标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技巧,学会运用颜色搭配和流动效果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增强学生对色彩美感的感受与表现能力。
实践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学会团队合作,通过合作完成色彩流动作品的创作。
1. 理解并掌握颜色流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想过颜色也是有生命的呢?它们不仅静静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且还能在我们的画布上“流动”。
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中的《流动的颜色》。
让我们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感受颜色的魅力,理解并掌握颜色流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颜色的流动。
颜色的流动,其实就是不同颜色的混合与交融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就像我们用水彩笔画画时,不同的颜色相互接触,它们会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色彩。
这就是颜色的流动性。
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感受颜色的流动特性。
准备一些基础颜色(如红、黄、蓝等),以及调色盘或调色板。
让同学们自由地将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颜色混合的规律,理解颜色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有些颜色混合后会变得更深或更浅,有些颜色混合后会形成新的颜色。
通过这些观察,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颜色的流动现象。
接下来让同学们想象自己是一位小小的调色师,尝试调配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颜色流动的奇妙之处。
同学们会发现即使只是简单的混合几种颜色也能创造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对颜色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实践操作环节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如何运用流动的颜色进行创作。
这将进一步巩固他们对颜色流动原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将提升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初步掌握颜色流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为接下来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混合不同颜色的能力,体验色彩美感通过实践混合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色彩混合的美感,提高学生对色彩混合的热情和兴趣。
二年级美术上册《流动的颜色》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调颜色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活动,拓宽艺术视野。
五、作业布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套水彩颜料和画纸。
2.各小组根据教师的要求,讨论并实践以下问题:
a.三原色相互混合后能形成哪些新颜色?
b.水彩画的基本技巧有哪些?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创作?
c.如何控制颜色流动,使画面更加美观?
3.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年级美术上册《流本章节《流动的颜色》的学习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颜色的基本组成,包括三原色(红、黄、蓝)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混合,形成的新颜色。
2.学会使用水彩颜料进行绘画,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湿润、渲染、叠加等。
3.通过实践操作,探索颜色流动的原理,感受色彩变化带来的视觉冲击。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运用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创作一幅以“流动的颜色”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要求作品色彩丰富、富有创意,展现出颜色流动的美感。
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2.观察生活中的色彩,选择一个场景或物品,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注意运用所学颜色混合原理,使作品色彩和谐、富有层次感。
提交时间:下周三下午放学前。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指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拓展其创作空间;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流动的颜色-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流动的颜色-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流动的颜色是什么,知道颜色的变化和流动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
2.能够感性认识流动颜色在艺术中的应用,用不同颜色材料制作作品。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材料
颜料、水彩纸、刷子、水杯。
三、教学过程
1. 知识讲解
1.流动的颜色:指颜色的变化和流动产生的效果。
2.艺术中的流动颜色:艺术家们利用色彩的变化和流动,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创造出艺术美。
2. 实践操作
1.预备:老师向小朋友展示不同的颜料,让小朋友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
2.实践操作: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颜色,将颜色涂在水彩纸上,倾斜纸张或利用刷子让颜色产生流动效果。
3.作品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一起欣赏和讨论。
3. 思考讨论
1.提问:你们制作的作品中有哪些颜色的流动变化最美丽?
2.讨论:小朋友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试着分析和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展现。
四、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和表现情况。
2.评估小朋友在课程讨论中的发言质量和表达能力。
3.对完成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给予肯定和改进意见。
五、教学扩展
1.培养小朋友的绘画能力和表现能力,可以多进行素描、水彩等方面的教学。
2.让小朋友进行艺术作品欣赏并学习名家的作品,在认识美和提高艺术修养方面更为有益。
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
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色彩强烈对比带来的视觉美感,深入了解对比色知识;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生动有力的笔触,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回忆、探究、分析、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对比色知识和使画面产生动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对比强烈的色彩带来的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色创作富有动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和运用对比色。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创作一幅有动感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还会有动的感觉吗?教师总结:我们一起来探究色彩“动”起来的秘密,揭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对比色(一)对比色的概念1、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色彩给你欢快、有节奏的感觉?(红色、黄色、绿色等)2、出示色相环,引导学生找一找色相环中哪些颜色对比强烈?(红-绿,黄-紫,蓝-橙)继续追问:这些色彩在色相环中距离是怎样的?(180°)3、讲解对比色的概念:色相环中,每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为对比色。
如红-绿、蓝-橙、黄-紫互为对比色。
(二)感受对比色1、作品中的对比色多媒体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桥》,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这幅作品中,画面色彩给你什么感受?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运用这些色彩进行表现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画面色彩夸张,充满动感,画家运用了补色以及冷暖差别大的色彩。
画面中相邻的颜色都运用强烈对比的色彩,不同冷暖、深浅的色彩交替使用。
2、生活中的对比色我们已经感受了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同样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的对比色,那回想生活中存在哪些对比色?教师总结:玩具、游乐场、红绿灯、民间彩塑环节三:实践练习,运用对比色1、提出问题:要想表现一幅具有动感的画面,你认为如何用色最合适?教师总结:运用对比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的明亮鲜艳从而产生动感。
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
【导语】美术教学可以更⼤限度地解放学⽣的思想,激发学⽣的能动性,提⾼学⽣⾃⼰解决问题的能⼒。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术在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就让学⽣只去追求科学理论,艺术情感同样重要,共同提⾼才是⼀个全素质的⼈才。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美术《流动的颜⾊》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美术《流动的颜⾊》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彩强烈对⽐带来的视觉美感,深⼊了解对⽐⾊知识;运⽤强烈的对⽐⾊和⽣动有⼒的笔触,创作⼀幅富有动感的画⾯。
【过程与⽅法】 学⽣在回忆、探究、分析、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对⽐⾊知识和使画⾯产⽣动感的⽅法,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对⽐强烈的⾊彩带来的表现⼒,学习运⽤对⽐⾊创作富有动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对美术学习产⽣持久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理解和运⽤对⽐⾊。
【难点】如何运⽤对⽐⾊创作⼀幅有动感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环节⼀:设置情境,导⼊新课 教师出⽰图⽚,并提出问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对图⽚进⾏去⾊处理,再次引导学⽣观察并提出问题:还会有动的感觉吗? 教师总结:我们⼀起来探究⾊彩“动”起来的秘密,揭⽰课题《让⾊彩动起来》。
环节⼆:欣赏作品,探究对⽐⾊ (⼀)对⽐⾊的概念 1、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彩给你欢快、有节奏的感觉?(红⾊、黄⾊、绿⾊等) 2、出⽰⾊相环,引导学⽣找⼀找⾊相环中哪些颜⾊对⽐强烈?(红-绿,黄-紫,蓝-橙) 继续追问:这些⾊彩在⾊相环中距离是怎样的?(180°) 3、讲解对⽐⾊的概念:⾊相环中,每个颜⾊对⾯(180度对⾓)的颜⾊为对⽐⾊。
如红-绿、蓝-橙、黄-紫互为对⽐⾊。
(⼆)感受对⽐⾊ 1、作品中的对⽐⾊ 多媒体展⽰《威斯敏斯特⼤桥》,引导学⽣欣赏并思考问题:这幅作品中,画⾯⾊彩给你什么感受?作者运⽤了哪些⾊彩?他是如何运⽤这些⾊彩进⾏表现的? 学⽣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画⾯⾊彩夸张,充满动感,画家运⽤了补⾊以及冷暖差别⼤的⾊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流动的颜色》教案(一)设计理念:通过观察发现---实践验证---交流探索---再发现系列贯穿的活动,流动的颜色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了调色的方法及两种颜色的调和会产生第三种颜色等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的主观探索为本,如调色让学生实践后总结,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调色应怎么样调,再如老师提问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时发生了什么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主动观察发现色彩交融后的变化,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提问到除了吹画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三个好朋友一起玩耍,从而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如学生让蘸色的玻璃球在纸上滚动的游戏。
学习目标:1、了解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认识色彩的变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生将颜色调到适合的浓度。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等管状材料一根,毛笔,水罐,铅画纸,玻璃球三个,小抹布一块。
2、教师除需要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还需准备几张范作(每小组一张)。
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欣赏范作,交流讨论: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找到本次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使下一阶段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发展阶段: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总结的方法做一次范画,让学生明白使颜色流动的条件——调好颜色是关键。
学生练习调色(告诉学生在调色时,只能用一种颜色),小组总结怎样调色,调到什么程度在纸上吹最合适。
鼓励学生大胆吹画,分别调出红、黄、蓝三色,滴落在纸上吹画。
3、探索阶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获小组作品,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交流观察到的色彩变化情况,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
其思妙想做一做,对画面进行添加,使其构图、情节更完美,也可根据画面效果进行裁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导语】美术教学可以更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术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就让学生只去追求科学理论,艺术情感同样重要,共同提高才是一个全素质的人才。
以下是网络整理的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色彩强烈对比带来的视觉美感,深入了解对比色知识;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生动有力的笔触,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回忆、探究、分析、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对比色知识和使画面产生动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对比强烈的色彩带来的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色创作富有动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和运用对比色。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创作一幅有动感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还会有动的感觉吗?教师总结:我们一起来探究色彩“动”起来的秘密,揭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对比色(一)对比色的概念1、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色彩给你欢快、有节奏的感觉?(红色、黄色、绿色等)2、出示色相环,引导学生找一找色相环中哪些颜色对比强烈?(红-绿,黄-紫,蓝-橙)继续追问:这些色彩在色相环中距离是怎样的?(180°)3、讲解对比色的概念:色相环中,每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为对比色。
如红-绿、蓝-橙、黄-紫互为对比色。
(二)感受对比色1、作品中的对比色多媒体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桥》,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这幅作品中,画面色彩给你什么感受?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运用这些色彩进行表现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画面色彩夸张,充满动感,画家运用了补色以及冷暖差别大的色彩。
画面中相邻的颜色都运用强烈对比的色彩,不同冷暖、深浅的色彩交替使用。
2、生活中的对比色我们已经感受了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同样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的对比色,那回想生活中存在哪些对比色?教师总结:玩具、游乐场、红绿灯、民间彩塑环节三:实践练习,运用对比色1、提出问题:要想表现一幅具有动感的画面,你认为如何用色最合适?教师总结:运用对比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的明亮鲜艳从而产生动感。
2、布置作业: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画。
3、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环节四:展示评价,分享对比色作品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价要点:谈谈你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主要用了哪些对比色?你是如何表现的?同学们的作品中,你认为谁的画面最活泼、色彩对比烈?环节五:小结作业1、总结回顾对比色的相关知识。
2、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色。
【篇二】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一、教材分析《流动的颜色》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使用水彩颜料,体验色彩融合变化的初始课。
新课标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应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
根据这一教学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教学重点)情感目标:感受吹画活动及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抽象绘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力目标:吹画后,能展开想像,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难点)二、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情境法、启发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上,我将指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作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详细阐述)三、教学过程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低年级学生想像力丰富,表达方式大胆,学习兴趣持续时间短,动手探究能力不强等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故事激趣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昨天,老师听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接着,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叫乐乐的小朋友调好颜色正准备画画时,被他的朋友喊出去玩,忘了收拾桌上的颜料。
这些调皮的颜色跳出来,在纸上欢快地跑来跑去,一不小心,红色和黄色撞到了一起,“天啦!”蓝色看到后尖叫起来,立刻跑去扶它们,蓝色为什么会尖叫?扶它们时又发生了什么呢?【设计意图】运用谈话法导入,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自然地进入课堂状态。
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把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藏在故事的情境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求知的欲望。
(二)初步尝试,探索发现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自己调颜色滴在纸上,先尝试用一种颜色吹,然后再换一张纸,用红黄蓝等颜色吹,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观察、总结自己的发现,找到故事的答案。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因此,我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尝试,得到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颜料加水过多颜色就会太淡,水太少就会吹不动,以及两种颜色流在一起后会变色等规律,由于这一发现,学生很快明白了故事中蓝色尖叫的原因是看到红色和黄色撞到一起变成了橙色;扶它们时发生的变化是:扶红色的手变成了紫色,扶黄色的手变成了绿色。
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呢?运用课件展示:当这些颜色发现自己变色了,正感到疑惑时,乐乐回来了,“呀!好漂亮、好神奇的颜色呀,我要给它取个名字——流动的颜色”(板书课题),乐乐说完便把其它的颜色也吹到纸上,玩了起来,真是美极了,我要把它们变成一幅幅漂亮的美术作品。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的年龄特征,以故事贯穿课堂教学,通过创设的情境,及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迅速投入到课堂中去。
(三)作品欣赏,启发联想1、作品欣赏教师及时问道:乐乐画了些什么?同学们,你们想看看这些作品吗?自然地进入作品欣赏阶段。
看:《和谐家园》、《缤纷海洋》。
通过这些作品带给学生巨大的惊奇和莫大的兴趣。
【设计意图】好的范图就好比一块引路石,帮助学生及时进入角色。
2、启发联想欣赏完乐乐的作品之后,课件展示:乐乐向大家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吗?学生观察后回答:“吹了之后添画的”。
课件继续展示:乐乐还吹了很多作品,想考考我们,看,这幅可以添画成什么?有的说可以添画成大树,有的说可以添画成怪兽……当学生对吹画的作业一时想不出能添画成什么的时候,通过课件转动作业的角度,再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想像。
当学生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时,我利用课件把乐乐的添画作品展示给他们看,让作品与学生的想像产生共鸣。
刚才这幅,乐乐把它添画成了花瓶,这幅添画成了……【设计意图】这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教师示范教师根据今年中国。
常德“桃花节”的盛大活动,即兴创作《三月桃园》。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中国常德首届“桃花节”为创作题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再通过直观的演示法教学,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种直观感受与体验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取代的。
当学生欣赏完乐乐的作品,感受了老师创作的全过程之后,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时马上进入第四个环节。
(四)快乐作画,展示评价首先让每组同学,相互观察、讨论自己的画面,看看流动的颜色像什么。
然后让学生确定是自己一个人作画,还是和同学合作,大家可以自由选择。
在学生创作的同时播放儿童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把作品贴到我设计的作品展示评价板中,然后采用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在这个阶段,运用讨论法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去观察,体会、发言,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完成精美而神奇的作品。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师简单地小结今天的学习情况后,用课件展示,美国画家波洛克用滴流的方式创作的特色作品以及中国画家利用喷水、撒盐、实物压印等方式创作的精美作品,让学生了解到作画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善于探索、尝试就能创造出更精彩更神奇的作品。
【设计意图】最后设计的“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使教学达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美术课的板书应将文字与画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板书:流动的颜色吹—→想—→添画【篇三】小学二年级美术《流动的颜色》教案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
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导入阶段: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
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二、课堂教学: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