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片段赏析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画山绣水》拓展阅读素材 苏教版

《画山绣水》拓展阅读美丽的宝天曼◎刘丽娟走进宝天曼,便走进了一个绿色海洋。
宝天曼被誉为“绿色宝库”,植物种类约占河南80%。
高峰峙立着遮天浓荫,窄谷深叠着百丈玉翠;高大的乔木如巨人伟岸挺拔,低矮的灌木似篷帐安营扎寨。
棘蔓纵横,纠缠着悬挂的葛根藤条,如蟒如索;层积落叶,滋生着蘑菇小伞,随处点缀。
撩一根箭竹,牵动蛛网一张;拔一片兰叶,惊动蜗牛收颜。
扯一扯岩上茑萝,便有花蝶野峰群飞;挪一挪沟中石头,可见大鲵鱼儿逃循。
僵立的植木,朽躯旁又有翠芽萌发;倒地的古树,腐腹中又有幼苗出拔。
漫山遍野的树木,造就出了绿色的风韵、绿色的阳光、绿色的溪流、绿色的空气……如果留意,就连我们自己也成绿色的了。
走进宝天曼,便走进了梦幻般的水世界。
沿山门拾级而上,河谷激流轰鸣,清澈碧绿;奇花异草,争芳斗艳。
飞龙瀑磅礴潇洒,玉帘瀑如银丝穿珠,合欢瀑如高歌引吭……瀑布冲刷出一个个山涧深潭,深潭中游鱼忽隐忽现,忽聚忽散。
在这里,飞瀑的水花为你洗濯,习习的山风为你抚面,湿润的空气沁你心田,绽放的花朵逗你开颜。
走进宝天曼,便走进了“探险家”的境界。
野猪岭、华石尖、攀虎崖……单听听这些名字,就一定能激起你的探险欲望。
满眼尽是林立的悬崖峭壁,苍劲的古松古柏和遍布山峦的奇花异果。
这里的“华石尖”被誉为“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峨眉之秀”。
环视四周,流云绕山,飞雾萦谷,那一条条由山底通向山顶的石阶路,似条条玉带随风飘摆。
还有那望月台、陶公台上有关陶朱公的优美传说,将古代与现代,虚幻与真实,雄伟与柔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美丽的宝天曼更加神秘莫测。
(有删改)1.文章主要从哪几方面表现宝天曼的美丽?2.选取一句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并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如绿色海洋,如梦幻般的水世界,如“探险家”的境界。
2.示例:“漫山遍野的树木,造就出了绿色的风韵、绿色的阳光、绿色的溪流、绿色的空气……”这句话运用排比,增强了语势,表现出宝天曼绿意婆娑的特点。
1。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4 苏教

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 东蓬莱人。青年时代从事过翻译和古典文学的 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一面跟 随部队转战南北,一面从事文学创作。著有中 篇小说《红石山》,全国解放后,著有短篇小 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50年代中期以后,专力进行散文写作,在当时 有相当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强调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杨朔是一位努力以自 己的体验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总是注意融入 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
所以,他的作品往往烙上了明显的时代印记。
请同学们尽情欣赏,然后 用2~3句抒情的语言来描 绘你的所见或所感。
法宝:1.运用联想和想象
2.运用修辞手法
3.运用优美的词语
4.蕴含主旨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12022/1/11January 11,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12022/1/112022/1/111/11/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2.从联想、想象入手 3.从优美的词语入手 4.从文章的主题入手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说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 说?试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讲一讲其中的某一个故事。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及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及赏析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及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译文二:空寂的终南山刚下了一场雨后,秋天的黄昏时候降临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树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打鱼的渔民下船了。
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这里。
赏析:《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维的五言律诗。
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寄情山水,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画山绣水》课文解析 苏教版

杨朔《画山绣水》课文解析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
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
(①说说课题“画山绣水”的意思。
②桂林山水总的特色是什么?)【段析】从人们熟悉的诗句入手,说明桂林山水自身的特点以及人们给桂林山水的准确定位。
【品味】引用古诗,领起下文。
“只是……并非……”点出原诗的意图,给桂林山水定位。
“清奇峭拔”恰到好处地点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指出其绝世少有。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160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段析】由虚写转为实写,概括描绘桂林碧水奇峰的美丽。
【品味】利用“瞧瞧……再瞧瞧……”句式突出了漓江山水美丽得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
画线句是比喻句,突出水碧如“最醇的青梅名酒”,使人倍感亲切,只看不喝就醉了,足显其美,令人陶醉。
概述怪石奇峰,用“瘦骨嶙峋”“千奇百怪”言其形,用“玲珑剔透”状其美;然后用两个比喻句,分别描述峰石如大象和天马的形状,细致而生动。
凭着我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
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只有桂林山水。
(③说说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段析】过渡段。
承上启下,由对桂林山水的一般描述引出下文的漓江之游,并由此抒发了自己的深刻感受。
语文苏教九年级上册四《画山绣水》

语文苏教九年级上册四《画山绣水》本课时编写:耀华中学韩教员教材剖析:«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家杨朔用诗普通的言语展现了桂林山水的诗情画意,清奇峭拔的山水风景,可谓画山绣水,显示了大自然特有的魅力。
作家交叉有关山岩的传说故事,凝聚着休息人民的情感和智慧,使读者看法到为追求美妙生活而付出牺牲的意义,懂得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发明更为美妙的未来。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掌握一些词语的含义;学习准确生动的言语。
〔2〕学习运用直接资料来丰厚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进程与方法:〔1〕诵读。
杨朔的散文很考究文采,本文写的又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文中诗普通的意境,要靠重复的诵读方能体会。
〔2〕经过对课文中风景描写的欣赏提升先生关于自然景色的审美才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态,提升对自然景色的审美才干,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直接资料来丰厚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难点:作者在欣赏优美景色的进程中交叉一些凄惨故事的意图。
课前预备:预习字词,找出有关桂林的有关传说。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誉。
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言语来描画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言语把桂林山水描画得有声有色。
明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一同去游一番桂林的山水。
【设计意图】激起先生兴味,吸引读者阅读。
二、反省预习:1、先生交流自己对作者的复杂了解。
教员做补充:作者曾说:〝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杨朔散文既有精细的笼统描画,又有浓郁的感情表达,情由景生,情形融合,构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
2、多媒体显示以下错误生字,请先生纠正错误读音。
褒贬biǎn 醇chún 攒zǎn聚嶙峋lín xún 迟吨dùn小巧剔tì透精髓suí恍惚huǎng hū恬静tián怠慢dài 两鬓bīn花白贮chǔ藏螺蛳shī山袅袅nǎo 心如刀绞jiǎo 黑黝黝yōu 崭zhǎn新【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有助于先生更好的阅读文章。
画山绣水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 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 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 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 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我们。这种奇景,古 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彩笔描绘 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写作特色二
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诗意。 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
⑴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 美的语句,小组交流; ⑵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 为什么写得好; 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请你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 除了介绍风景名胜外,还请你讲 述一些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
读后想一想,这三句话分别 用了哪些修辞?有什么好处?
第一句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 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 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 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第二句用了比喻的方法写出了奇石怪峰的千奇百 态,栩栩如生。 第三句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美。
提示:题目运用了互文 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 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 “画”和“绣”一般都 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 “画”指其中蕴涵的诗 意,而“绣”指工巧, 有华采。题目揭示了桂 林山水的特色,充满了 诗意,精致优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 总起,桂林山水的 特点。 第二部分(4-15): 分说,漓江上面的 景色和传说。
在天河流域,郧西县城东南边的石门湾山上有尊 貌似女像的山石被称作“石婆婆”,在西北部的华 盖山上也有座似男人像的山峰被称作“石公公”。 郧西人祖祖辈辈都认为这两块山石是牛郎、织女的 化身。在天河上游的河中间有块兀立的巨石叫“金 钗石”,传说是王母娘娘拔簪划天河时遗落在此的 金簪化石。郧西县城西部的悬鼓公园里还有一个如 “悬鼓”的山石,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石头,也 有传说是织女下凡洗浴时放置衣服的仙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苏教版

杨朔的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诗情 画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 “当代散文的典范”。
时代背景与地域特色
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经济恢复期,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样。 此时,文学作品成为了人们寄托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地域特色
广西桂林地区以山水甲天下著称,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漓江风光为《画山绣 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也为作品增添 了浓郁的地域色彩。
探究当代青少年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课件中阐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平、积极向上等方面。学 生应该认真领会这些精神,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式
课件中提到了多种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式,如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努力学习科学文 化知识等。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 量。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分享家乡美景或旅游经历
01
02
学生按地域或兴趣分组, 每组4-6人。
每组选一位代表,分享自己 家乡的美景或旅游经历,描 述景点特色和个人感受。
03
其他组员可以提问或补 充,共同交流旅游体验 和见闻。
04
教师点评和总结,引导 学生关注自然与文化的 联系,提升审美情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 》课件苏教版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思考与探究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课后作业与巩固练习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画山绣水》创作背景
旅游经历
作者杨朔在广西桂林游览时,被当地 的山水美景所吸引,萌生了创作的念 头。
诗情画意的《画山绣水》

诗情画意的《画山绣水》作者:来源:《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13年第09期杨朔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他是把散文当作诗来写。
散文《画山绣水》就是一首“诗”,其“诗情画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动鲜活的比喻美文中运用了不少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桂林的山水美,如“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用比喻写出了漓江水的清纯碧绿,桂林山石的千姿百态;“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用比喻表现了漓江石乳形态各异的特点。
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比喻,这些比喻使文章诗意顿生,意境深远,紧扣标题“画山绣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富有韵律的叠词美作者还运用叠词使文章充满音韵美,与“画山绣水”相互映衬,如“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一句,用“碧绿碧绿”写水之绿,用口语化的“瞧瞧”引导读者欣赏山水之美;“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用“一片一片”“晕糊糊”写出了晴天江面朦胧的梦境美;“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凤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用“绿盈盈”“萧萧瑟瑟”“袅袅”写出了山美人美;另外还有“修着修着”“累累垂垂”“斑斑点点”“黑黝黝”“一挂一挂”“阴惨惨”等叠词,这些叠词均为文章增添了诗意美。
凄婉神秘的传说美作者把山水之美与船家所述的传说有机融合,边赏景,边听故事,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情趣。
文章写了四个传说:“父子岩”的传说——父子二人宁死不为万员外赶造大船搜刮百姓的粮米,最后躲入岩洞饿死;“寡妇桥”的传说——善心婆婆种地、打草鞋,攒钱为路人建桥;“望夫石”的传说——灾荒年一对夫妇逃荒到桂林,妻子从山脚仰望爬上山顶的丈夫,最后化为了石头;“媳妇娘岩”的传说——姑娘为逃避财主逼婚,毅然跳下悬崖。
【苏教版】2017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ppt详解课件

来
新课·讲解
1.研读第一部分第3段,这段文字有什么作
用? 这一自然段是过渡段,一方面,是由对自
然景观的描写转为对自然风光背后所蕴含的
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想像的描写;另一方面,
是由对桂林山水的一般描写转为对这次漓江
之游的具体描写。
新课·讲解
2.课文第三自然段已经由总写山水景色过 渡到作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山水凝结着劳动 人民的感情和想像。可是作者并没有紧接着 写传说,而是花了不少笔墨写漓江的水色和 鱼鹰捕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玲珑剔透:
(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
湖石等)。
整体·感知
一、总写
桂林山水——清奇峭拔 漓江水色图 江上景色
如诗如画
珍
(1-3)
画山 二、分写 (4-15)
神话传说
惜
现 在
鱼鹰捕鱼图
父子岩 寡妇桥 望夫石 媳妇娘岩
凝聚智慧
绣水
创
造 未
三、总写 (16、17)
牢记过去 畅想未来
唐代著名作家韩愈曾写下千古名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
簪。” 今天我们就跟大作家杨朔一起去看看桂林吧。
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8),原名杨
毓晋,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著
有中篇小说《红石山》,长篇小说
《洗兵马》,还写了一些通讯报告、 短篇小说和诗。杨朔的创作多以散 文为主,代表作有《荔枝蜜》《蓬 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描绘桂林到阳朔的美丽景色,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 单元
画山绣水
杨朔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画山绣水全解

杨朔,原名 杨毓晋,山东 人。散文有 《荔枝蜜》 《雪浪花》 《茶花赋》 中篇小说有名 的有《三千里 江山》。
读准字音
bāobiǎn
chún
褒贬
zhù
最醇
wéi
贮藏
圩子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
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
代的美好生活。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流经桂林、阳朔, 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 公里。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 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 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 山浮水,风光旖旎, 犹如一幅
目的:写这些传说,既体现了桂林
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之意,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不要忘记旧 社会的苦难,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的写作 意图。
小组合作:每人复述 一个传说故事,看谁 复述得又准确又生动, 要求基于课文内容, 可加入适当想象。
思动思动考人考人:民:民为 的为 的什苦什苦么难么难要结要结把合把合神起神起奇来奇来美描美描丽写丽写的?的?桂请桂请林谈林谈山谈山谈水你水你与对与对那这那这些样些样旧写旧写时的时的代看代看劳法劳法。。
课堂练习
❖找出文章中的精彩语 段,读一读,感受漓 江山水的美。
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诗意。
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
⑴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 美的语句,小组交流;
⑵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 为什么写得好;
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 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 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 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 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 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神奇的物件。这种奇 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 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 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画山绣水》鉴赏

《画山绣水》鉴赏
杨朔的《画山绣水》细致而丰腴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妩媚和秀丽,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帧美的画幅:“最恬静的梦境”的漓江水、江上老渔翁捕鱼的神奇景象以及磨米山、寡妇桥等奇山怪石,一处风景,引出一个美妙动听的神话故事。
作者文笔起落,挥洒点染,语言浓丽明快,或着意浓抹,或悉心淡妆,在构思上以美写情,景情相生,把情写得更浓更美。
“色彩即思想。
”(列宾语)不但色彩可以反映被描写对象的思想意义,而且作家自身的思想倾向、美学趣味也必然表现在对被描写对象的色彩运用上。
在作者笔端,山水风光、花虫鸟兽,无一不附着着美的神韵,而这一切恰似五彩缤纷的光束,始终对准普通劳动者的心扉,即以充满着如诗如画的场景来衬托渲染人物的精神面貌。
该文以画山绣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作为画卷之间连缀的内在思想红线,作者热烈的感情充溢于画卷之中,情绪心境的色彩完全附丽在这景物的感受之上。
《画山绣水》难点分析

《画山绣水》难点分析(1)凭着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
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只有桂林山水。
这段话是从上一段话桂林山水的美难以用语言或色彩描绘出来这点生发出来的,作者说自己别开蹊径,以别样的手法来表现,写山最为感动自己的一点,也就是后面所提到的有关山水名称来历的种种传说。
“没见过一座山……没见过一条水……”这两句是“互文”,意思是说,山和水都深蕴着劳动人民的想像和感情。
“只有桂林山水”单独成为一句,用了句号,是表示强调。
(2)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
这里所写的是钟乳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创造出来的,作者一一列举,并加以描绘,用幻觉写出这里景色之神奇。
(3)本课段落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本课现在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的前三段,这是因为第一、二段都是一些铺垫的话,只是为切入中心作准备的,第三段才点明写作缘由,揭示文章的中心。
写到这里,文章才算开了头,所以三段合为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是漓江上见到的自然风光和听到的关于山岩的传说,是文章主体,不大好分割,因而合为一部分。
第三部分,是课文最后两段,是和读者对话的,属理念性的。
从结构上看,它是和第一部分呼应,深化作品内容,为全文作结的。
(4)本文运用了不少间接材料来写景,作者是怎样运用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间接材料,就是从他人那里得来,并非是作者自己直接体验和搜集到的材料。
在本文中就是船家讲的关于山岩来历的种种传说。
间接材料运用得好,可以丰富作品内容。
在本文中运用传说,让我们想见到山岩的神态,留有较大的想像空间,比具体描述要好。
画山绣水篇四

画山绣水画山绣水教学内容: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重点: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教学难点:⒈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⒉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思路: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⒉通过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及仿写的能力。
课前布置:⒈查找相关资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游资源)。
⒉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些旅游景点。
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请同学们帮我拿个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邮件,说你看看这一篇文章吧。
看了这一篇文章后,我决定,放假就直奔桂林。
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让老师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吗?(《画山绣水》)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较有名的,同学们想了解他吗?(出示杨朔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二、正课:⒈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说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桂林山水(第二段)漓江水色图(第四段)鱼鹰捕鱼图(第五段)⒉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和仿写。
【画山绣水(网友来稿)】画山绣水

【画山绣水(网友来稿)】画山绣水知识与能力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品味文章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难点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突破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
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5.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板书:褒贬,攒聚,玲珑剔透,恍惚,圩子,袅袅,黑黝黝。
点名让两三位学生注音或解释。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巡视课堂,等学生渎完课文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
摘抄优美段落并写感受

摘抄优美段落并写感受1.鲁迅《藤野先生》: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赏析:这一段文字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离去表达出的不舍和敬意。
通过描述藤野先生的神态和自己的决定,展现了鲁迅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对自己的决定充满了决心。
2.朱自清《荷塘月色》: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最早落叶的杨柳,这条路便什么也没有了。
赏析: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宁谧的荷塘世界。
作者对荷塘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荷塘中荷叶、花、柳树的细致刻画,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
3.梁实秋《雅舍谈吃》:水晶虾饼是北平天桥福来居所制,当时在天桥一带是很著名的小吃。
那时代,天桥一带是四条街——从西面数起,第一条街是专门卖吃的。
第二条街是专卖破烂什物的。
第三条街是卖估衣的。
第四条街我不记得是卖什么了,好像是各种生意的都有。
赏析:这段文字通过对水晶虾饼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平天桥福来居所制的水晶虾饼的美味。
通过细节的描绘,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北平天桥的怀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4.宗璞《西湖漫笔》:我要尽可能地抓住每一个细节,把它们深深地刻在心里,以后还要不断地回味。
比如那绿色的宁静吧,以后我闭上眼睛,那“唰唰”的响声便又在我耳边回响。
再如那荷花吧,此时我似乎依然能闻到那清新“淡淡的香呢。
赏析:这段文字通过对西湖细节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西湖的清新、宁静与美丽。
作者通过对绿色的描写、对荷花的香气和天空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美感和宁静的世界。
5.杨朔《画山绣水》:洞庭湖刮着狂风巨浪。
这时云块已经完全遮没了太阳,天空低得好像跟水面成为一体了。
除了变幻不定的风帆以外,再能被辨认出来的景物,只有一部分精力旺盛的远山了。
赏析:这段文字通过对洞庭湖狂风巨浪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惊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山绣水》写景赏析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第二段、第四段、第五段
找出这两段中(四五两段),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说说好在哪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水面平得像玻璃,把水面比作玻璃,写出了水面的平静以及水的清澈,整个营造了一种像中国水墨画的幽美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意境。
“画”字写出了漓江上的风景看着像一幅风景画一样,充满了诗情画意,人与景已经融为一体。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沉静在其中,恍恍惚惚、如醉如梦,完全陶醉了。
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
前一段作者营造的恬静的、晕糊糊的意境,就在鱼鹰出现的时候,被瞬间打破了。
“搅”字写出了鱼鹰的出现的突如其来与它的顽皮,带给人的一种喜悦与惊奇。
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
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这一系列动词的连用,生动再现了鱼鹰捕鱼的全过程,呈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
且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用笔特别的凝练,每个字都是加以斟酌,“抖”字写出了鱼鹰由迟钝悠闲的状态一转而成异常机灵,前后的神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扑”字写出了鱼鹰跳进水里捕鱼的速度之快,“搅”字则呼应前文的想象中所营造的静态漓江水色图,就在那鱼鹰捕鱼的那一瞬间,一个恬静的梦境被打破了,随之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幅富有动态美感的鱼鹰捕鱼图。
“浮”“咬”“吞”,一气呵成、文势自然流畅,写出了鱼鹰捕鱼身姿的矫健与反应的灵敏。
字字句句都是经过锤炼,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也让读者能从中读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欢与赞美之情。
你们能不能给这两图一动一静的画面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漓江水色如画图鱼鹰捕鱼如歌图
这两幅动人的图景都是作者真实游历桂林山水的场景再现吗?
第一幅是作者想象中的景,第二幅是作者的真实所见。
这又是一虚一实,虚实相生啊!
我们从刚才同学的赏析中,可以看出这两段文字确实巧施艺术技巧,在艺术技巧与自然情感间自由切换。
高水平的散文也莫过如此,在润物细无声之间,将艺术技巧演绎得出神入化,情感的流露又是无声胜有声!
在这里,我们可以初步归纳下,这两段文字中,所蕴含的美。
1、用字之美: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的使用、动词的连用2、手法之美:比喻、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3、画面之美:漓江水色图、鱼鹰捕鱼图4、情感之美:喜欢赞美3、衔接之美:前后呼应
动词连用的表达效果
按照一定的描写方式,在一句话或几句话中精选一系列动词,加以连贯性、演进性地表述,这就是动词的连用。
动词的连用,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或事物的形象,都能收到淋漓尽致、形神兼备等独特的表达效果。
首先,动词连用常用来具体细致地描绘事物的复杂情态。
比如《山中避雨》一文中:“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
”这里连用四个动词“付”“还”“辞别”“坐”,一气呵成,字字准确贴切,“付”“还”显得轻松,“辞别”显得恋恋不舍,“坐”表明找到车子的顺利。
因为他们刚刚听过一场轻松的音乐演出,这四个动词的连用便把他们当时愉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动词连用常用来刻画人物的行为特征,表现特定的情境。
比如《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一文中:“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声喊叫,趾高气扬,欣喜若狂,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
”这里先连用了两个动词短语“昂首阔步”和“高声喊叫”,接着连用了几个动词“体谅”“邀”“干”“洗刷”,写出了编辑一系列的动作行为,有明显的嘲笑意味,幽默中充满讽刺的味道。
再次,连用的动词,有时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动作、心理,进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或某种特殊的情感。
比如《风筝》一文中:“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这里“坐”“站”“瑟缩”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弟弟做风筝时的专注和被发现后的惊慌失措;“折断”“掷”“踏”形象地写出了“我”参与
对儿童的精神虐杀和戕害儿童天性的行为。
最后,动词的连用还可以用来表强调。
比如《忆读书》一文中:“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凑成”在这里是拼凑而成的意思,“写满”在此也有“凑满”之意,连用两个动词,均在强调其“凑”的意思。
所以,连用几个动词进行某一意思的强调,往往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