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范苑声家的动人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英雄范苑声家的动人故事
爱国父母子范苑声李国彝范光陵
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名校野寨中学的一角,坐落着钟灵毓秀的”范园“”。
学校创办人、民国元老范苑声及夫人世界桂冠诗人李国彝长眠于此。
他们早年或从政为官,或治学育人,曾飘泊台湾和天涯海角,但最终魂归故里,融入家乡热土,实现叶落归根之夙愿。
范氏在潜山是著名家族,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后代。
范苑声夫妇是爱国怀乡、抗日英雄,诗书传家的典范,子女均培养成才,一女两男范一陵,范光陵,范又陵为博士,另三男范晋,范融,范诚是硕士及专家。
范苑声先生曾当选台湾“模范父亲”世界诗人大会World Congress of Poets 桂冠文学家Laureate of Letter 及国际书法家金奖. 美国名誉经济学博士. 他大半生从政,但要求子女从事科学,学术及文化,尤其是孝经及孔子哲思. 他多年來先後携長子范光陵与胡適先生,国学大师钱穆,五四运动大师及两岸名人张大千,白崇禧,苏雪林,林语堂,张道藩,严家凎,徐悲鸿,孙多慈,孙立人,于右任,何应欽,陈诚,作家无名氏,李品仙省主席,176师先後任谭何易师长及李本一师长等相见. 并共同推动抗日,振兴中华文化,东方文艺复兴,孔子孝经及四书五经等. 当年176师两位师长及官兵都很喜欢那时的小朋友范光陵. 范光陵在重庆南温泉小学时飽受日本轟炸之苦,范光陵在安庆保卫战抗日时,跟随父亲多次为176师官兵及社会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演讲及朗诵孝经,中庸或论语之名句。
李国彝先生1993年获美国“世界模范母亲”奖,美国名誉哲学博士. 蒋介石之次子蒋纬国上将,馬英九主席和美国名人陈香梅称“范伯母”,执礼甚恭,国民党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陈立夫称赞“一家模范,万世光荣”。
她又与巴金同当选世界七大百岁作家.。
她多次配合蒋宋美龄为抗日呼吁及募捐,为176师的抗日而致敬。
1988年6月他长子范光陵准备带海峡两岸四十年來第一个团从台湾來大陆时,压力很大,有些人要殺他. 母亲对儿子范光陵说:
”儿子,我爱你胜过我的生命,但为了民族大义,死,你也要去!”
一九八八年六月十八日范光陵冒死带两岸破冰第一团回到了祖国,受到盛大热烈欢迎. 那时大陆仍然贫穷,教育文化尚未起飞,不像今天努力成为世界GDP第二之大国。
野寨中学背倚天柱,面临潜河,依山就势,曲径通幽,风景如画。
秋风时节,行走范园,但见繁华摇落,清风阵阵,雀鸟飞鸣,更显出肃穆宁静。
耳边回响起他们的长子,中国首次世界诗人大会主席,中国电脑之父,世界文艺复兴人,两岸破冰之旅领头人范光陵院士Dr. Fan kuanling吟其所创新古体诗:
“天柱秋色老,范园日影新;
野中书声长,微云潜山情!”
民国元老范苑声,一生一世三个梦
范苑声Fan Yuan Sheng(1901—1990),字抒棠,潜山槎水镇乐明村人。
先生生前有3个“梦”:一是强国梦,建学校培养青年才俊;二是开发梦,让天柱山成为世界品牌;三是团聚梦,盼两岸统一,人民团聚。
他考取公费生在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留学时,担任学生会会长,并担任孙中山先生助理. 也曾因爱国抗日, 被日警拘押苦刑不曲。
学成回国後在南京国民党总部负责农民事务,并推动民生主义。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
“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
1941∼1947年,先生任安徽省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当时省会在安庆,他便是最高军政长官。
为表彰与他並肩抗日的,由谭何易,李本一等名将领导的国军176师的功绩,他倡议修建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创办私立景忠中学。
抗日烽火中的176师,曾两次参加抗日里程碑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及武汉、安庆保卫战等著名战役,时有“要吃鬼子肉,除非176”民谣,但自身伤亡极惨重。
1943年9月,范先生披肝沥胆,在军方和各地乡绅及领导支持下,艰辛收集到985具烈士遗骸,安葬在天柱山麓、潜河之滨的野人寨。
随后,为抚养烈士遗孤,培养青年成才,又筹资建校护陵,亲任校长。
他从“景仰忠烈,觉悟后生”中,提炼出“景忠成人”4字作为校训。
1949年以后,校名几经更迭,成为今日的名校野寨中学,既是抗日英烈墓园,又是培育英才的省级示范高中,而且两岸文物收藏之丰富,比之国际各中学之水平,亦可排名居前。
如今,校园左边一处山冈上,苍松翠柏掩映着浩然亭、忠烈祠和烈士公墓。
公墓碑名,为国民党桂系政要白崇熹所题。
2013年10月26日,野中建校70周年之际,抗日将士纪念塔建成,塔身两面分别镌刻着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铁农、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题词。
野中纪念堂上更有蒋介石,陈香梅,Dr. Natica Angilly 等国内外名人题字. 更有范苑声先生家族捐赠他生前收藏珍贵文物古董. 他长公子范光陵院士首创之诗意油画美术馆. 以及世界第一个孝経碑.
在天柱山西关寨石壁上可看到“万岳归宗”4个气势雄浑的石刻大字,这便是范先生1942年夏亲笔所书。
天柱山如今已是世界地质公园,但当年荆棘狼藉,一片蛮荒。
范先生预见这是一处可以造福桑梓的宝山,并筚路蓝缕成为开发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范先生多次登山,称赞“风景奇胜,有温泉,有古迹,有寺庙,有蕴藏物产,可谓千峰叶翠,绮丽清幽。
”1942年,先生组建了“天柱山开发委员会”,自任主任委员,特聘原安徽省长李品仙为名誉主委。
在较短时间内,一方面集众之智,谋划编制开发的前景蓝图;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修成从野寨到良药坪的环山马路,建成茶亭数座。
后由于战事频繁,开发时断时续,终致心愿未遂。
入台后,任国民党终身立法委员及经济委员会主席的他,依然惦念天柱山开发。
多次书录当年登山旧作,借以移情寄思:
皖公高出万山巅,此日登临势耸然。
一柱擎天惊虎啸,群峰影岳浑龙眼。
仙人桥畔迥孤鹤,良药坪前试酒泉。
南岳云烟收眼底,移神逸事话当年。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欣闻天柱山获批国家风景区,当年遗憾之心,转化为欣慰之情,先生不禁手舞足蹈,开怀畅笑。
诚如给家乡亲友信中所云:“家乡经济建设,面目全新,令人惊喜!天柱山开发成崭新面貌,踏进国际观光区,尤使声心向往之,真可谓达成声之愿望也。
”久别故园,怀念乡土,郁郁乡愁浓似酒。
在他主修的台湾《潜山县志续编序》中有言:
“未能回乡,先见乡人,亦为憾事,饮水恩源,叶落归根,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皖山苍苍,潜水泱泱,隔海西顾,低徊彷徨……”故乡山水之恋,故土人情之亲,游子失意之惑,如床前明月之光,使人难眠。
爱乡更爱国,先生在给亲友信中云:“回国观光,与乡亲父老青年子弟团聚,是声一贯仰望,弟个人已风烛残年,经已分嘱海内外儿女,绝不能忘本,尽量提高爱乡爱国观念……国家统一之时,就是我们欢呼团聚之日,余日望之。
”年至耄耋,赤诚之心不改,带着这一有待实现的愿望抱憾九泉,令人唏嘘!”
百岁诗人落叶归根夫妇共为学子示范
2012年春日,享年108岁的李国彝Guo-I Lee 在沪驾鹤仙去,遗言“中华文化,两岸一家”。
她的遗骸安葬于野中,与已长眠在此的夫君合冢范园。
潜山县举行了公祭仪式,挽联曰:
'“从世界回归故里,是安徽俊士,华夏贤良,寰球圣母;
自民国跨越诗歌,为文坛宿将,和平使者,教育精英。
”
她生于合肥,父亲早逝,童年在母亲周少卿膝下破蒙。
由于当年社会重男轻女,9岁才进私塾,但天资聪颖,好学上进。
报考女中时,精于国文但未学过数学的她,硬是靠自学和恶补,顺利入读。
3年后去当时省城安庆求学,母亲把省吃俭用积攒的30块“袁大头”给做盘缠,并叮嘱要报考师范科,可不交学费。
安庆女中校长意识到这是个可雕琢的优秀女孩,鼓励改读普通科,并决定由学校资助。
毕业后她和3个同窗结伴从安庆顺江而下,在运煤货船货舱里苦闷7昼夜远赴天津。
命运常垂青历经磨难的人,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名校北京中国大学商学系。
因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加之长得秀丽端庄,一时有“大学之花”美誉。
1930年,范苑声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及明治大学学成回国后与她结婚。
两人相濡以沫60年,度过金钻石婚姻。
作为新古诗运动启蒙人之一,她有诗集15部。
离别故土六十年後,他回到中国. 2005年在泰山举行的中国首次世界诗人大会上,她与季羡林、高占祥同获“世界桂冠诗人”称号。
她诗曰:
“诗人四海来,欢聚说汉唐;
泰山清风高,不及友情长。
”游三峡时她当场写道:
“昔日多少滩,而今皆平坦;
一去一甲子,爱国在心坎。
”
李国彝曾和范苑声笑谈长寿秘诀:
一不挑食,“瓦缶胜金玉,园蔬逾珍馐”,吃的清淡,以蔬为主,但不忌鱼肉,不偏食,吸取各种营养;二多活动,正常起居,生活自理,“人老要坚强,凡事自己忙,虽然少人管,生活不彷徨”;三要开朗,学会忍耐,看得开,“淡泊如水,情不破碎”,“恬淡以明志,心平以致远”;四善用脑,凡事多思考,“无事多读书,心广少烦恼”,手不释卷自然乐在其中。
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3个朝代的盛衰枯荣,历经沧桑,老人感受到的只有海阔天空和波澜不惊。
“老窗暑长风,空山云飘扬;
人生几幕戏,心平自然凉。
”对她而言,一切不过过往烟云。
中国电脑之父振兴文化要天柱山走上世界
范光陵院士,精神矍铄,看不出一点老态。
2013年野中校庆时,他上台即席演讲,一句“我的名字是”欢迎光临”,引得场下大乐,原来他在拿自己名字调侃,立刻爆出“欢迎光临!欢迎光临!”的声浪。
因开创中国三大诗派之一的“新古诗”,被尊为“桂冠诗人”;因首创中文“电脑”一词及召开中国所有第一次各类电脑会议,创设了中国第一个电脑系,电
脑研究所及电脑科,写了世界第一本中文电脑书,被誉为“中国电脑之父”;范光陵院士与坦丁,达芬奇同被国际上称为世界文艺复兴人Rensissance Man,与吴冠中、赵无极,范曾同为当代中国十大画家,与中国铁路之父詹
天佑、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同列为八年级教科书参考资料上的中国电脑之父,并获得诺贝尔奖三次提名。
在演讲中,范博士常说:
”我们赤条条而来,裸体而去,唯一能留下来的身后之物只有我们修下的各
种功德。
我们不能长生不老,在这苦短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多行善,多宽恕,
多感恩; 视能力大小多替别人着想,多为故乡、社会、国家、民族、世界做
无私的奉献.”
范光陵院士就践行中国梦,一带一路,两岸一家,孔子哲思,孝经,小范中
庸与振兴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展示了他的精美绘画“和平与纯洁油画系列PEACE AND PURITY OIL PAINTING SERIES”在国际受到了高度评价。
他又在管理方面卓有建树,被称为“企管大师”。
而被冠以三冠才子美誉。
他撰有60多部著作,还是诗意油画家,一生徜徉于科学、文化、社会之间,一往情深地眷顾故乡,创造了无数神奇,书写着诗意人生。
1983年,在一次音乐创作发布会上,范博士朋友,”阿里山的姑娘”一歌作者邓禹平因病临时不能作诗,音乐家林二,作家陈薇,原南投县长,现为台湾最高副领导人吴敦义便请他代作一首”台湾蘆山小夜曲“。
本来“不常”吟诗的他,只好赶鸭子上架,然而这首诗却受到热捧。
从此,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竟一发不可收,既写古体,也写新诗,还写英文诗。
范博士认为古体诗对平仄对仗过分考究,限制了普及与发展,他提倡“新古诗”,并身体力行。
新古诗不尚平仄,只讲二、四句末字押韵。
他主张诗应以情意为主,规则要简单,这样不论中国人或外国人,写起来都不觉得很难。
虽不少学者表达了不同意见,但其观点毕竟自成一家,且在国内及世界大有影响,成功了新古体诗派。
1990年纽约召开2000人参加的世界诗人大会,范博士被推为首席主讲人,是华人首次享此殊荣。
他与夫人国际名画邱绣陵,子女中,当年在网络流传的“灯塔与烛火“小作家,今日的心理谘商大师范代希博士,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得青少年文学奖,并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雷洁琼亲自颁奖的范培希大学讲师,即席朗诵根据《白蛇传》创作的英文长诗《吾子,吾子》,不少人流下了热泪。
演讲结束时,全场起立,排队请他签名的两小时没完。
后来有人将此诗改编成诗剧,在纽约、旧金山、罗马及巴黎等地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他通过文学新生了生命。
笔耕不辍,像一个青年,蓬勃而怀抱梦想,将易朽的人生奉献给不朽之艺术。
他是学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用尽心血,德艺留芳,给世界带来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1988年,他冲破重重障碍,率领两岸间40年来首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大陆。
他作了一首诗记录这次破冰之旅:
“海峡四十年,历史一瞬间;
相思如雨丝,落入长江去。
”
2011年,在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遗骨魂归故里仪式中,范博士代表台湾人民写作并宣读公祭文: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刘公就是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甲午战争时台湾割让让我们尊敬的刘公伤心过世,今天我们的台湾永远不能再分出去!”
“无边帆影远,载得多少情;
海峡长风长,长击两岸心。
”
范博士将一幅他亲自创作的诗意油画赠送给刘铭传后人刘学宣会长。
油画上,一片红色天空
下,两只海鸥在茫茫大海上展翅飞翔,飞向祖国怀抱!
秋至已过,野中门前河堤上,垂柳萌芽,几树梅花点点。
夕阳西下,平静河面上,天光物态,相映生辉。
天柱在望,范园在前,先贤的故土情愫令人怦然心动。
怀乡作为一缕乡愁,永远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情结。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诗句飘过了心头……
范光陵也在安徽省安庆市之潜山野中范園,与亲友子弟范培顺,黄文俊,肖剑,涂李华,华瑛等跪在父母,野中徐汉夫校长及历屆师生们创建的世界第一个孔子孝经碑及176师纪念碑前,含泪唸了一首他写的新古体诗”一生”:
花果飘零一生,老迈终得回家.
苦杯长饮不醉,残梦振兴中华.
潜山之天柱山是古代中国四大名山之一之南岳,潛山人文汇翠,今非昔比. 范光陵梦中也想到在天柱山召开世界诗人大会及世界文化大会,重振古南岳文风及旅游观光身价。
范光陵希望长眠于汉代的古南岳-故乡天柱山下,为他的父母守灵,并永恒做一个中华文化老农夫。
(部分文字摘自储北平)
当年台湾最高领导人到台北范府拜访范苑声,左为李国彝及长子范光陵,孙女范培希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野寨中学创建世界第一个孝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