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趣味成语故事三篇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三篇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634237551810a6f424864f.png)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三篇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篇一:【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协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协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协助,就出来全力协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协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篇二:【天下无双】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追究,避居赵国。
他听说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去邀请。
但两人不肯来见。
他打听到毛公藏在赌徒中,薛公藏在卖酒人家,便去寻访,终于结识了两人。
平原君知道后,说:“以前听说信陵君为人天下无双,今天看来他行为荒唐,徒有虚名!”信陵君说:“既然平原君耻笑我,那我该离开这儿了。
”平原君知道说错了话,向信陵君谢罪。
信陵君名望更大了。
这时秦国出兵攻魏。
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回国。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5d2f11e518964bce847c1e.png)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
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
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
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十篇】
![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0d492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8.png)
【导语】精彩的成语故事,对于孩⼦们来讲,不仅可以掌握⼀些简单的成语,同时,孩⼦们通过故事,还可以把握很多成语的意义。
下⾯是分享的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全【⼗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李下 从前有个书⽣,出门去看望朋友。
⼀路上,湖光⼭⾊,令⼈赏⼼悦⽬。
第⼆天早上,他经过了⼀⽚⽠⽥,⽠⽥⾥结了许多⼜⼤⼜甜的西⽠。
忽然书⽣被⽠藤绊了⼀下,鞋⼦掉在了⽠⽥⾥,他想俯⾝去捡鞋,⼜怕别⼈疑⼼⾃⼰在偷⽠,他只好光着脚⾛出去,宁可把鞋丢在⽠⽥⾥。
⼜⾛了⼀程,他⼜来到了⼀棵树下,由于⼀只脚⾛路不⽅便,书⽣只顾看脚下,没有注意到头上的树枝,帽⼦⼀下⼦被挂歪了。
他想伸⼿去改正⾃⼰的帽⼦,⼜怕别⼈疑⼼⾃⼰偷李⼦,他只好歪戴着帽⼦继续上路,宁可李下不正冠。
所以说⽠⽥李下,各避嫌疑,就是这个典故。
⼈们把容易发⽣嫌疑的地⽅叫做⽠⽥李下,把难于解释明⽩的嫌疑叫做⽠李之嫌。
2.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望梅⽌渴 东汉末年的⼀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进时,路上缺⽔,⼠兵们都很⼝渴,快要⾛不动了。
曹操见⼠兵们⼜热⼜渴,纷纷舔着⼲裂的嘴唇,⼼⾥⾮常着急。
曹操让⼠兵们到处去找⽔,结果都空⼿⽽回, 这时,曹操忽然计上⼼来,他驱马驰往⼭头,然后回头⼤声向⼠兵们说,“前⾯有⼀⼤⽚梅树林,那⾥的梅⼦很多,⼜酸⼜甜!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坡,马上就要到梅林了。
” ⼠兵们听了,好像已经吃到了梅⼦,⼝⽔直流,不再感到⼝渴了,⼀齐争先恐后地向前⾏进。
后来望梅⽌渴这个成语故事⽤来⽐喻愿望⽆法实现,只好⽤空想来加以安慰。
3.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闭门思过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个知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化⼈们做善事,以礼让解决纠纷,平息诉讼。
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当太守。
有⼀次,他出去巡⾏,经过了⾼陵县,看见兄弟两个⼈为了争夺⽥产⽽⼤打出⼿。
韩延寿见此情景,⼗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贯推⾏的礼义教化的巨⼤嘲讽。
精选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精选四字成语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30c1489b6648d7c0c74609.png)
精选四字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精选四字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闻鸡起舞】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方战斗。
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
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
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
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
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
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都成为有名的将军。
公元308年,晋怀帝任命刘琨做并州刺史。
那时候,并州被匈奴兵抢夺杀掠,百姓到处逃亡。
刘琨招募了一千多个兵士,冒着千难万险,转战到了并州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晋阳城里,房屋被焚毁,满地长着荆棘,到处是一片荒凉。
偶然见到一些留下来的百姓,已经饿得不像样子了。
刘琨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
他命令兵士砍掉荆棘,掩埋尸体,重新把房屋城池都修复起来。
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
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猜疑。
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
刘琨把流亡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
不到一年时间,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刘聪攻破洛阳之后,西晋在北方的兵力大多被打散了,只有刘琨还在并州一带坚持战斗。
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后,派人封刘琨为大将军,要他统率并州的军事。
那时候,汉国大将石勒,占据了襄国(在今河北邢台西南),集结了几十万大军,想夺取并州。
刘琨南面有刘聪,北面有石勒,前后受敌,处境困难到了极点。
可是刘琨没有害怕,没有退缩。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10篇)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cd89e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8.png)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经典成语故事:鱼⽬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他买到了⼀颗⼜⼤⼜明亮的珍珠,经常独⾃把玩,从不让别⼈看。
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颗⼤“珍珠”,也珍藏起来。
后来,他们俩得了同⼀种病,医⽣说要⽤珍珠粉配药。
他们只得拿出各⾃藏着的珍珠。
医⽣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注释]珠:珍珠。
[提⽰]⽐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2.经典成语故事:杯⼸蛇影 西晋时,⼀个叫乐⼴的⼈请⼀位朋友来家⾥喝酒,朋友看见酒杯⾥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
乐⼴知道后,⼜把这⼈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张⼸的倒影。
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喻因疑虑⽽引起惊恐和担忧。
3.经典成语故事:不寒⽽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肠毒辣。
他在上任的第⼀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的两百多个犯⼈的处罚。
那些犯⼈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
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
⽼百姓知道了都浑⾝打颤,⼗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提⽰]不因寒冷⽽发抖。
形容⾮常恐惧。
4.经典成语故事:愚公移⼭ 传说,古代有个⽼⼈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和王屋两座⼤⼭,⾛路很不⽅便。
他决⼼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
有个叫智叟的⽼头,认为不可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死了有孙⼦,⼦⼦孙孙没有穷尽,这⼭却不会再长⾼了,终有⼀天会被挖平的。
” [提⽰]⽐喻做事有顽强的毅⼒,不怕困难。
5.经典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只⼤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
它张开贝壳,⼀只鹬鸟闪电⼀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样刺⼊贝壳。
河蚌⽴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
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时,⼀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5篇)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a5385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9.png)
【导语】成语故事是中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整理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经典成语故事:名落孙⼭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孙⼭的才⼦,他为⼈不但幽默,⽽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就给他取了⼀个“滑稽才⼦”的绰号。
有⼀次,他和⼀个同乡的⼉⼦⼀同到京城,去参加举⼈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的倒数第⼀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那位和他⼀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先回到家⾥,同乡便来问他⼉⼦有没有考取。
森⼭既不好意思直说,⼜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贤郎更在孙⼭外。
”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第⼀名。
⽽孙⼭在诗⾥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般考取的举⼈。
他这⾸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榜上的最后⼀名是我孙⼭,⽽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的后⾯。
” 从此,⼈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
2.经典成语故事:天涯海⾓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学家。
他⼆岁时就死了⽗亲,不久他的母亲⼜死去。
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过活。
韩会有⼀个嗣⼦(愈次兄介之⼦,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成,排⾏⼗⼆,所以⼩名叫⼗⼆郎,年纪此韩愈⼩⼀点。
后来韩会四⼗⼆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个⽉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岁,⼗⼆郎也很⼩。
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世。
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郎两个⼈,零丁孤苦,没有⼀天离开过。
韩愈⼗九岁时⾃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年的时间中,只和⼗⼆郎见过三次⾯。
当他正打算西归和⼗⼆郎永远⽣活在⼀起的时候,不幸⼗⼆郎就在这时死去了。
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篇“祭⼗⼆郎⽂”,叫建中备了⼀些时下的物品从⽼远的地⽅去致祭他。
简短的成语故事【优秀7篇】
![简短的成语故事【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2bf22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f.png)
简短的成语故事【优秀7篇】简短的成语故事篇一1、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单在燕国乐毅将军攻齐时,运用计谋成功逃到即墨城,被即墨城推举为守城长官。
燕国还在继续侵占齐国的土地,田单利用反间计,离间燕惠王与乐毅的感情,用燕兵割齐兵的鼻子激起齐兵的士气收复齐国的失地。
2、十步芳草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
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
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很大人才。
3、沧海桑田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4、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朽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了如指掌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6、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7、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趣说经典之成语故事
![趣说经典之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4e112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5.png)
趣说经典之成语故事一、画蛇添足咱先来说说“画蛇添足”这个有趣的成语。
从前啊,有几个人得到了一壶酒,这酒就这么一壶,几个人都想喝,可怎么分呢?有人就提议说:“咱们来比赛画蛇吧,谁先画好这蛇,酒就归谁。
”大家一听,觉得这主意挺新鲜,就都同意了。
于是这几个人就开始画蛇啦。
有一个人画得特别快,不一会儿就把蛇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就想喝,可他看其他人还在埋头苦画呢,心里就有点得意忘形了。
他想啊:“我这么厉害,不如再给蛇添上几只脚吧,这蛇有脚肯定更酷。
”于是他就开始给蛇画脚。
这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
他看到第一个人还在画脚,就一把抢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这是多此一举啊!”然后就美滋滋地把酒喝掉了。
你说第一个人冤不冤?本来胜券在握,就因为自己自作聪明,多干了没必要的事儿,结果到手的酒就飞了。
这“画蛇添足”啊,就是用来形容那些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人。
二、掩耳盗铃再来讲讲“掩耳盗铃”。
有这么一个小偷,他盯上了一户人家门口挂着的大钟。
这大钟可值钱了,小偷心里就痒痒,想把它偷走。
可是这钟又大又重,怎么弄走呢?小偷想了个办法,他想把钟敲碎,然后一块一块地拿走。
于是他就找了个大锤子,开始敲钟。
“当——”这钟声可响了,小偷吓了一跳。
他怕别人听到钟声过来抓他呀,就赶紧捂住自己的耳朵。
他心里想:“我听不到钟声了,别人肯定也听不到了。
”然后就继续敲钟。
结果呢,当然是很快就被主人发现抓住了。
这小偷多愚蠢啊,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就可以让钟声消失,就像他以为自己看不到、听不到的事情,别人也一样看不到、听不到似的。
所以“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就是说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以为自己可以掩盖住事实,其实只是在骗自己罢了。
三、刻舟求剑有一个楚国人啊,他要乘船过江。
这人呢,身上带着一把宝剑,这宝剑可是他的宝贝。
他坐在船上,看着江景,正美着呢,突然一个不小心,宝剑“扑通”一声掉进江里了。
船上的人都喊:“你的剑掉下去了!”这楚国人呢,不慌不忙,他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
简单趣味成语故事10篇
![简单趣味成语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99a9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c.png)
简单趣味成语故事10篇1.简单趣味成语故事篇一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2.简单趣味成语故事篇二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3.简单趣味成语故事篇三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4.简单趣味成语故事篇四无价之宝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5.简单趣味成语故事篇五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10篇
![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227c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c.png)
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10篇1.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2.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熟能生巧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十分善于射箭,当时的人都明白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敬佩。
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便骄傲自满起来。
一天,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
一箭射出,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
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并要求他再来一次。
这时有个卖油的老头正从那里经过,看了后,却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但是手法熟练些罢了!”陈尧咨听了,不禁大怒,喝道:“你这老头有什么本领,竟敢藐(miǎo)视我?”老头回答:“我哪里敢藐视你,我只是从几十年的斟(zhēn)油经验中,明白做熟了的事情,便会找出窍门来的道理。
”说着,便从他的油担上取下一个葫芦,葫芦口上放一枚方孔铜钱,然后打了一勺油,高举油勺往葫芦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条线似的穿过钱孔进入葫芦中。
油倒完了,把铜钱拿起来给大家看,钱孔周围竟没有一丝油渍(zì),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
老头微笑着对陈尧咨说:“我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听了,一声不响便掉头走了。
之后的人便根据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用来说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办法来。
3.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画蛇添足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他们准备把一壶祭祀用的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
精彩又搞笑的成语故事【10篇】
![精彩又搞笑的成语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60fa5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7.png)
精彩又搞笑的成语故事【10篇】1.精彩又搞笑的成语故事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
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
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
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
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
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
现在你可以放心了!”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2.精彩又搞笑的成语故事班门弄斧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
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
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7f11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e.png)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1.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2.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自相矛盾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
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坚固的盾牌。
”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
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三买椟还珠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
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
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
”[注释]椟:盒子。
[提示]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4.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四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
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注释]滥:蒙混。
充:冒充,凑。
竽:古乐器名。
[提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5.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五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有趣的经典成语故事大全【七篇】
![有趣的经典成语故事大全【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53ef7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9.png)
【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分享的有趣的经典成语故事⼤全【七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有趣的经典成语故事:⾃相⽭盾 楚国有个⼈在集市上既卖盾⼜卖⽭,为了招徕顾客,使⾃⼰的商品尽快出⼿,他不惜夸⼤其辞、⾔过其实地⾼声炒卖。
他⾸先举起了⼿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上好的材料⼀次锻造⽽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什么锋利的⽭也不可能戳穿它!⼀番话说得⼈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拿起了靠在墙根的⽭,更加肆⽆忌惮地夸⼝:诸位豪杰,再请看我⼿上的这根长⽭,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呀,⽭头特别锋利,不论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戳穿!此番⼤话⼀经出⼝,听的⼈个个⽬瞪⼝呆。
过了⼀会⼉,只见⼈群中站出来⼀条汉⼦,指着那位楚⼈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论什么⽭都不能戳穿;⽽你的⽭⼜是锋利⽆双,⽆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
那么请问:如果我⽤你的⽭来戳你的盾,结果⼜将如何?楚⼈听了,⽆⾔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楚⼈说话绝对化,前后⾃相⽭盾,不能⾃圆其说,难免陷⼊尴尬境地。
要知道,戳不破的盾与戳⽆不破的⽭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
因此,我们⽆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满说绝⾛极端。
【篇⼆】有趣的经典成语故事:掩⽿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
有⼈趁机跑到范⽒家⾥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吊着⼀⼝⼤钟。
钟是⽤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偷⼼⾥⾼兴极了,想把这⼝精美的⼤钟背回⾃已家去。
可是钟⼜⼤⼜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偷找来⼀把⼤⼤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声巨响,把他吓了⼀⼤跳。
⼩偷着慌,⼼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们我正在这⾥偷钟吗?他⼼⾥⼀急,⾝⼦⼀下⼦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
推荐给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三篇】
![推荐给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6775e749649b6649d7471f.png)
推荐给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三篇】【篇一】亡羊补牢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
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
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篇二】玩物丧志见于《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春秋时,卫懿公是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
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
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极大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因为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
搞笑的成语故事
![搞笑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933be2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b.png)
搞笑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从前有几个人比赛画蛇,有个人最先画好啦!嘿,他可倒好,非得显摆一下,给蛇画上脚。
旁边人就说啦:“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嘛!蛇哪有脚呀!” 就好比一个人已经穿得很帅气了,还非要戴个夸张的大帽子,这不就是画蛇添足嘛!2. 叶公好龙叶公那家伙,天天说自己多么多么喜欢龙,家里到处都是龙的图案。
结果真龙一来,吓得他屁滚尿流!哎呀呀,这就像有些人嘴上说喜欢宠物,等真的养了又嫌麻烦,这不是叶公好龙嘛!3. 掩耳盗铃有个二傻子想偷铃铛,怕响,就捂住自己耳朵去偷,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听不见了呀!这简直跟有些同学考试作弊,以为盖住自己的试卷老师就发现不了一样,真是掩耳盗铃啊!4. 刻舟求剑有个人坐船,剑掉水里了,他不赶紧捞,却在船上刻个记号。
等船靠岸了再找剑,那剑还能在那呀!这就好比丢了东西不去原路找,却在别的地方瞎转悠,可不就是刻舟求剑嘛!5. 狐假虎威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别的动物,这多狡猾呀!就像有些小不点仗着自己有个厉害的哥哥姐姐,就在外面耀武扬威的,不就是狐假虎威嘛!6.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还混在乐队里充数,这胆子也太大了吧!这不跟有些学生在合唱里只张嘴不出声一样嘛,滥竽充数呀!7. 买椟还珠有人买了珠宝,结果只喜欢装珠宝的盒子,把珠宝给还回去了。
这多傻呀!就好像有人买了好看的书,只喜欢书的封面,不看内容,这不是买椟还珠是啥!8. 揠苗助长有个急性子的农夫,嫌禾苗长得慢,就把它们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死啦!这不就像有些家长,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想让孩子一下子成才,这不是揠苗助长嘛!我的观点结论是:这些成语故事真的是超级搞笑又有趣,能让我们在笑的同时明白好多道理呢!。
必看的成语故事【三篇】
![必看的成语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ab7dfd80eb6294dd886ce2.png)
必看的成语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必看的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一】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
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
蜀国国君生性贪婪,秦惠王听说后想讨伐他,但是通往蜀地的山路深涧十分险峻,军队没有路可以通往蜀国。
于是秦军雕凿石牛,把许多贵重的东西放在牛的后面,号称为“牛粪”。
用来送给蜀国。
蜀国国君贪图宝物,就劈开山路填平谷地,派了五个大力士用来迎接石牛。
秦惠王率领军队紧随其后,从而导致蜀国毁灭蜀国国君死了,因小利失去国家而被天下的人耻笑。
附肤落毛的成语故事【篇二】
晋朝时期,贾坚,善于射箭。
烈祖听说他的箭术高超想亲自试验他,就牵一头牛放在百步的地方,让贾坚射它。
贾坚说:年轻时可能射不中,现年老正好可中,就射一箭,刚好擦背而过,再一箭贴肚皮而过,附肤落毛。
第三箭正中牛心。
大煞风景的成语故事【篇三】
唐朝诗人李商隐很有才华,他的诗揭露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现实及官场腐败。
他在《杂纂》中列出大煞风景的事情,如“清泉濯足,花
上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这些都是当时让人扫兴的事情。
经典有趣的成语故事【三篇】
![经典有趣的成语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63e8030066f5335a8121e2.png)
经典有趣的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经典有趣的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冬日可爱】冬日才可爱?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其实,之所以“冬日可爱”那是有来历的,据《左传》记载:晋襄公死后,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婴儿,他母亲就找大臣赵盾论理。
赵盾担心秦国会出兵干预,结果还是引发两国战争。
赵盾独断专行引起大夫贾季的不满。
狄国侵犯鲁国,赵盾便叫贾季去责问酆舒。
酆舒便吐槽赵盾道:“赵盾的爹是冬日之日,这小子是夏日之日。
”由于这个槽吐得比较含蓄,后来杜预注解《左传》时在此处补充道:“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让赵盾受到了二次伤害。
后来,“冬日可爱”渐渐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惨绿少年】“惨绿少年”里的“惨”,通“黪”,指色彩暗淡。
惨绿,浅绿,指服色,并不悲惨,如同现在的很酷,也并无残酷之意。
“惨绿少年”本意是指穿着淡绿衣服的少年,后也指衣着讲究的少年。
“惨绿少年”出自张固《幽闲鼓吹》,它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唐代宰相刘晏的女儿嫁给了礼部侍郎潘炎,他们的儿子潘孟阳出任户部侍郎。
母亲不太看得起儿子,说他才干不够,无能这个高位,总有一天要惹事。
儿子不服气,说同僚都跟自己差不多的料,谁也不比谁强。
母亲不信,于是叫儿子请了他的同僚回家吃饭,并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看这些少年。
看完了,放下心来,说果然都不是特别出色之人,独独又问,"末座惨绿少年何人?"原来是补阙杜黄裳。
潘夫人感叹,"此人器宇不凡,将来必然成为一代名相。
"这个惨绿少年杜黄裳果然争气,后来荣登宰甫,一反过去朝廷对藩镇的软弱姑息,力主"以法度整顿诸侯",在不长时间内即讨平西川、夏绥诸处叛乱,令唐之威令,几于复振,这就是的元和中兴,而唐宪宗都说全是杜相的功劳。
杜相虽然在政治上态度强硬,但在生活上却雅澹宽仁,修养极好。
所以惨绿少年一词用来指风度翩翩、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71675aec3a87c24128c45e.png)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三篇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篇一:【弄巧成拙】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
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
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
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仅仅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
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
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
”说着,把画撕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老生常谈】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光其喜爱天文。
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逐步有了小名气。
日子一久,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飓耳里。
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趣味成语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经典趣味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
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看待事物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看外表,不看本质。
上面的这个成语故事《买椟还珠》,讽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人。
告诫人们做事应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
做事不能只看表面,更要注意内容,否则只能舍本逐末。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最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
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
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