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与景观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详解演示文稿课件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详解演示文稿课件
图底关系是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需要。真实环境 中有清晰程度不同的图底关系:有的清晰,有的模糊, 有时该清晰的却很模糊,该模糊的反倒清哳,不一定符 合使用要求;这就需要经过设计加以调整。
感知对象图底不分或较难区分,则形成暧昧或混乱的图 形,视知觉就会忽略不顾,或因暧昧造成的闪烁而使人 感到疲劳。此时若强制集中注意力观看,则会加重视觉 疲劳而心生厌烦。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 不仅有助于突出景观的主题;而且也符合人的视觉特点。
同的区域,界定城市与周围环境。
27
认知地图来源于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带有直觉性和形 象性。性别、年龄、经验、职业、文化、经济、活动模 式等的不同,造成了认知地图的差异。
认知地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环境的关系,确定目 标的空间方位、距离,寻找到达目标的路径,并建立起 个人对环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清晰的城市公共认知地 图,有助于市民的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
18
单纯的几何形体 容易成为图形。
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
(二)群化原则
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称为群化原 则。 邻近原则 :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 相似原则 :彼此相似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 连续原则 :按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元素被感知为整体。 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做 一个完整的图形。
26
一、环境认知与城市的意象
凯文·林奇的《城市的意象》 “公共认知地图"或“公共意象图” 城市意象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路径(Paths):运动的通道。 标志(Landmarks):具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
参照物 节点(Nodes):观察者可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 。 区域(Districts):具有共同特征的区域。 边界(Edges):边界是线性的界限,用来划分城市中不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1 2
与社会学交叉
研究环境与社会因素如何共同影响人类行为,例 如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
与地理学交叉
研究环境与空间认知、地方依恋和环境评价之间 的关系。
3
与心理学其他分支交叉
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以提 供更全面的环境-行为关系理论框架。
人工智能与环境心理学的结合
02
环境-行为关系的基础理 论
行为生态学理论
总结词
行为生态学理论认为环境与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人类的行为受到其 所处环境的生态特征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该理论强调环境中的资源、竞争和生态因子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作用。例如,一 个拥挤的环境可能会促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空间利用方式,而一个资源丰富的 环境则可能鼓励人们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冒险。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目录
• 环境心理学概述 • 环境-行为关系的基础理论 • 环境-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 环境-行为关系的应用领域 • 环境-行为关系的研究方法 • 环境-行为关系的未来展望
01
环境心理学概述
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总结词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环境对人类心理和行为 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行为影响和改变环境。
总结词
城市环境中的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人类的行为。
详细描述
城市中的文化氛围、艺术活动和社交网络等,都会对人类 的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城市中的文化活动和艺术社 区组织,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交互动和合作行为。
总结词
城市环境中的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
要点一
总结词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它经历 了从环境保护意识到人类行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转变。

教育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引言校园环境绿化是师生感官与精神的综合体验,优秀的校园绿化能体现一个大学的精神与文化。

井冈山大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性大学,校园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绿化也不断更新。

本文结合井冈山大学的校园绿化现状,用环境心理学的生态知觉理论探讨师生的行为心理与校园绿化环境的关系,为校园绿化设计提供借鉴。

2相关概念2.1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心理学前沿学科,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表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1]。

2.2大学校园景观绿化设计“校园”源于拉丁语“campo”,意指一块连绵不断的绿色场地[2],特指学院或大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传统教育出现文人园,哲学家们在露天场所公开讲学,例如柏拉图就在雅典城内开设讲堂,园内有供散步的林荫道、树木、凉亭等,这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雏形。

随着时代变迁,大学的发展,目前广义的大学校园景观绿化设计,不仅指校园户外景观范围内教学区、办公区、宿舍生活区等范围物质环境,还包括校园空间氛围、场所精神等非物质环境。

3环境心理学国内外研究概况3.1国外研究概况关于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关系的科学研究始于一百多年前,其最早的名称提出者是纽约的普洛尚斯基(ProsesJ.Gibson)创立的,知觉是一个有机整体过程,人感知到的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模式并不是一个个分开的孤立的刺激[4]。

在生态知觉理论主要有三重含义,第一:将为它的使用者群体提供便捷性,需要能方便地到达它所在的位置,因此一般人都有走近路的习惯;第二,环境对象要有明确的意义,是由环境的物质特性直接显示出周围人群所需要的功能意义,这就是场所精神;第三,要让使用者的需要得到满足,比如依靠性让使用者感受安全。

4.2.1走近路走近路习性是一种行为现象。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018年第5期现代园艺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尹晓堃(天津市市政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000)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给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景观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的地位不可忽视。

生活中涉及的植物选择都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中,运用行为心理学能够保证城市园林设计的风格和风貌更加独特。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园林设计需求。

因此,本文重点论述了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园林设计;应用人的行为心理和园林景观设计存在很大的联系,并且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园林设计师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分析了解人类的心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和解决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园林设计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能够展现出人性的发展特点。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应重点关注园林绿化材料的选用。

1行为心理学的概念行为主义心理学又叫做行为主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1913年提出“行为主体心理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便是排斥意识,把行为看作是研究的对象”的观念。

通常情况下,行为主义认为在研究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意识,还须关注行为。

行为有的展现在身体外部,还有的展现在身体内部[1]。

2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般来说,人们的性格、性别和社会角色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必要性的行为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活动,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活动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自主性行为主义是自主选择的行为,比如旅游和散步等。

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多数与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

社会性行为是指社交性行为。

比如朋友之间的聚会和聚餐等。

这样的行为在选择上比较自由,能够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相应的选择[2]。

3行为心理学在园林空间布局中的应用3.1维持稳定性以及空间的安全性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人处在单独的环境中,就会控制所处的环境,产生占有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产生这样心理主要是由于在单独占领的情况下,就会获得安全感,也便于和其他事物进行交流。

园林景观对人体心理影响的研究

园林景观对人体心理影响的研究

裹2测试者总体的各脑波平均值(uVl注:a’,p’=a1’/p1’+a27,p2’+a3’,p3’+……+an’/pn圈1脑波测定和分析界面图2—1铺装广场景观图2—2水际景观视域框取景,视域内各主要景观特征的面积占80%以上,基调树种都为绦柳(Sa『『Xmafsuda几a)与碧桃(户~几usperS^∞)I图2、3)。

2.4实验方法随机选取48位(男20、女28)公园游人作为测试者,简单随机样本满足性别比例平衡,年龄、文化层次的丰富,实验前以问卷法调查测试者基本情况。

脑波测定过程为:测试者安静闭目1m.n’后睁眼透过视域框观看所选景观1min,转身进行景观类型的切换,对应脑波的连续测定。

3结果与分析3.1不同景观对身心放松程度的差异测试者脑波平均值(Ave/uV)的大小是人体身心放松程度的反映。

由a’波的量(表2)来看,闭眼状态下的值高于睁眼,测试者在观看植物群落景观时出现得最多(37.54州),其次为水际景观(36.67斗V),在观看铺装广场时出现得最少(32.29斗V)。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植物群落景观与铺装广场景观有显著差异(p=0.0291),植物群落、水际景观与闭眼状态下的a’波均值趋于一致。

单纯的a’波量的变化并不能完全说明哪种脑波因素更占主导地位,所以以a’/B’比值为指标进一步全面解析身心落着的状态。

3种景观下对应的a’/B’的比值有极显著差异(p<0.00101)。

植物群落景观(1.18)>水际景观(1.14)>铺装广场景观(1.01)。

测试者在观看植物群落时对应身心的放松圈2—3植物群落景观围3脑波测定示意围程度最大,植物景观的绿色外貌对人体有感官舒适性的刺激,能够提高人体安定松弛的程度,身体能耗最小,脑部获得的能量高,意识清醒,直觉敏锐,利于灵感促发;水际景观的作用效果与植物景观相近,但色彩视觉刺激不如植物景观缓和,活跃性的视觉感受又促进了认知行为的发展,使人体应激性相对增强:铺装广场对人体的放松促进作用最小。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色彩与行为决策:色彩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和选择
色彩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偏好存在差异
色彩与环境感知:色彩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判断
材质感知与行为心理
材质与行为:不同材质对行为的影响
心理与行为: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材质感知:人们对不同材质的感知和反应
行为心理: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PRT FOUR
基于行为心理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空间布局: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互动性:设计具有互动性的景观元素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体验
景观元素: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元素激发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色彩搭配:根据人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景观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如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
PRT TWO
行为心理的基本概念
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心理因素: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植物选择等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的关系:园林景观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
行为心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审美体验:影响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审美体验和评价
心理需求:满足人们对自然、宁静、和谐的心理需求
行为模式:影响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为模式和活动方式
环境感知:影响人们对园林景观的环境感知和认知
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心理表现
PRT THREE
空间感知与行为心理
,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行为心理学的日渐发展,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景观设计与人的行为的密切关系,迫使其关注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文章针对景观中对心理因素应用比较模糊主观未成体系的问题,首先阐述景观设计与行为心理学的概念与关联性;提出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举例说明实际中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景观设计;应用1. 研究背景景观设计出的作品,和谐与自然,却也主要是为人服务的,为人的活动提供一个休憩或功能性的场所。

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人的行为模式,就是景观设计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与行业的兴起,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也日渐成熟,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开始日渐系统的应用于与各个行业。

2. 行为心理学与景观设计的概念阐述2.1 行为心理学的概念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华生等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种反应表现形式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他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容易察觉,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有强有弱。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在于查明环境刺激与人身体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环境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2.2 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产外空间的问题,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护卫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景观设计的目的通常是提供一个舒适的场所,提高该场所的价值。

2.3 景观设计与行为心理学的联系景观设计与行为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互相影响。

景观作为人生活在其中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

人的行为活动离不开场所,而作为为人服务的场所,只有的到人的认同,获得人的一种自觉地场所归属感,这样的场所才有价值和意义,提供这样场所的景观设计才有意义。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l 格式塔组织原则从理论上阐明了知觉整体性与形式的关 系。由于这些原则出自图形实验,运用时易于掌握、操 作和引申,对环境设计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上述原 则主要适用于二维几何图形和视点静止的三维景观,有 时难以对真实环境中的视知觉做出满意的解释;另一方 面,由于过分强调直觉,忽视后天经验和文化的影响, 因而也难以对个人和人群的知觉差异做出恰当的反映。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l 封闭原则
这类所感知到的完整图形有时被称为"主观轮廓”。达 到这种闭合的效果一般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不完整的 视觉对象在完整时呈简单形状;第二,这一简单形状具 有某种合乎逻辑的连续性。
(三)简化原则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感知对象的知觉组织所需要的信 息量越少,那个对象被感知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简 单几何形体容易被感知为图形。另外,人们在对视觉刺 激进行组织时,也喜欢采取尽量减少或简化的方式,使 之更加有序和易于理解。 l 良好完形原则: 视觉组织将组成对称、规则、简单形 态的一组刺激视为一个整体。 l 简洁原则:简洁原则为良好完形原则的深化,指知觉在 面对组织空间位置相邻的视觉剌激时,具有使对象尽可 能简单的倾向。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三、主要研究内容
l 早期的研究领域 :第一类包括环境认知、人格与环境、 空间行为以及行为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体现了行为对环 境的主动作用;第二类包括环境态度、环境评估、生态 心理以及物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对行为的 主动作用。
l 研究内容的深化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l 热点课题有:建筑环境的文化变迁、城市环境意识与环 境认知、环境一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规划与环境评 价、特殊群体的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视觉心理学与听 觉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评估标淮、空间与行为、 特殊环境设计中的行为和心理问题。

亲水行为心理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为例

亲水行为心理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为例

·23·基金课题摘 要:湿地公园是“城市的肾”,起到调节城市小环境、生态环境,净化空气,降低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碳排放的作用,更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主要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

本文将亲水行为心理做解读分析,以分析洋湖湿地公园为例说明亲水行为心理对洋湖湿地公园水环境的设计影响。

关键词:湿地公园;亲水性;行为心理学湿地公园是城市滨水景观中重要的休闲景观。

水成为一种自然媒介转为社会媒介可拉进人们的距离从而激发人们更多的社会活动,在与水的亲密接触中,各种行为的人可放开身心得到最为自然、放松和亲切的行为心理体验。

这也是近年来为何提倡绿道、蓝道等在各城市公园景观区中大力推行的重要原因。

1 亲水行为分类的设计依据,主要从几个方面来看:时代性、季节性、人群分类、观赏性与体验性第一,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水的驳岸设计和亲水的行为方式更倾向于资源节约型、生态性和人性化的角度。

新建的诸多公园中对环水驳岸的处理,由原来的高差较大变为以自然石、花木、草坪的缓坡来衔接过渡。

对水面的处理也由原来的简单挖土填湖、盲目扩大,变为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湿地水景的风貌。

第二,季节的更迭,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水系构建与人群交互亲水的多种行为方式。

例如,长沙沿江风光带,枯水期的冬天11~3月份种植油菜花开放吸引人群拍摄;到丰水期水位上涨又形成气势恢宏的江河,人们可以展开一系列生动的活动,如远眺江面、聚餐、钓鱼、游船渡江等。

第三,人群分类。

按年龄段分为三类:老年人、青年人、儿童。

而按群体分类则是:单独一人、情侣结伴、3~5人成群和5人以上群体。

第四,注重观赏性与体验性。

湿地公园中既有观赏性为主的大面积水域,又有诸如音乐喷泉、溪道等造型为主的水体来增加人群的体验性和观赏类型的多样性。

水体验设计如桥、坝、河滩,注重水体流动性等活性的展现,营造更多与水体接触的机会。

2 以洋湖湿地公园为例2.1 洋湖概要洋湖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洋湖垸片区,分湿地生态社区、湿地生态保育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区、公共服务区、湿地科教区和湿地生态走廊,绿化率高达70%,负氧离子含量比中心城区高出6倍。

环境行为学思考下的校园景观设计

环境行为学思考下的校园景观设计

摘 要 :笔者 通过对环境行 为学基本 理论与实践发展 的解读 ,分 析 了环境 行为 学与景观设 计的 内在联 系 与相 互作 用 ,以及校 园景观设计 中环境行 为学的导 向性影响 。从行 为特点分类 与景观设计 、考虑行为学 的景观各 要素表达 2 个方 面阐述 了环境行 为学思考下的校 园景观 设计特点 ,最后 结合 两者分 析 了环境 行 为学对校 园景观 设计 的启 示, 旨在 为今 后校 园的景观设 计提供理论支持 。 关键词 :环境 行为学 ;景观 设计 ;景观 要素 中 图 分 类 号 :TU986 文献 标 识 码 :C 文 章 编 号 :1007-726X(2016)01-0061-04
行 为科学
图 1 环 境 行 为 学 概 念 模 式
收 稿 日期 :2015—11-21 作者简介 :李庆华 (1981一 ),女 ,山西太原人 ,2003年毕业 于山西农业 大学 ,讲 师。
62
山 西 林 业 科 技
2016正
所 以 ,从 景观设 计 的角度 谈论 环境 行为学 ,既是 近几年 新 型交叉 学科 的研 究 趋 势 ,也 是 景观 设 计 领 域对 自身 知识 体 系 、研 究 系 统 和实 践 方 法 等 的补 充 和 完善 。在探讨 校 园景 观设 计 方 面 的问题 时 ,可将
2016年 3月 第 45卷 第 1期
山 西 林 业 科 技
SHANX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 ar.2016 Vo1.45 No.1
环 境 行 为 学 思 考下 的校 园 景 观设 计
李 庆 华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 院 ,山西 太原 030009)

心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

心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

心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心理学这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也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们的环境行为,制定更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并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一、环境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环境教育是培养人们环保意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在环境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动机激发了解人们参与环保行动的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内在动机(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往往比外在动机(如奖励、惩罚)更能持久地推动人们的行为改变。

因此,环境教育应该注重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例如,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引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欲望。

同时,让人们亲身体验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如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也能够增强他们采取行动的紧迫感。

2、认知发展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合适的环境教育课程。

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如故事、游戏等,让他们了解基本的环境概念和行为准则。

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校开展环保主题的小组讨论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究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环境知识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教育情感因素在环境教育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如对动物的同情、对美丽风景的喜爱等,可以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投入。

例如,播放感人的环保纪录片、讲述环保志愿者的故事等,都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二、行为改变中的心理学应用改变人们的环境行为是环境保护的核心目标之一。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空间层次感
通过空间布局的层次变化,使园 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人们
探索和体验的心理需求。
植物配置与行为心理学
植物色彩
植物形态
植物的色彩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 感受,如绿色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红 色则能激发人们的激情和活力。
植物的形态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如高 大的乔木可以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空间,而低 矮的灌木则可以作为空间的背景或边界。
互动性
通过设置互动性的景观设施,如水景、音响设施等,增强 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性,提高景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促进社交互动
公共空间
利用园林中的公共空间, 如广场、草坪等,为人们 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促进社交活动。
景观小品
通过设置具有话题性和互 动性的景观小品,如雕塑、 壁画等,激发人们的兴趣 和交流欲望。
标识设施
标识设施可以引导人们在 园林中的行动方向和提供 信息,增强园林的可识别 性和导向性。
色彩与行为心理学
色彩心理
不同的色彩能够引发不同的心理 感受和情绪反应,如红色通常代 表热情和活力,蓝色则代表平静
和稳定。
色彩搭配
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营造出和谐、 舒适的环境氛围,提高园林的美观 度和使用舒适度。
增强空间互动性
行为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 地理解人们在空间中的互动方式, 从而设计出更具互动性的园林景 观,增强空间的使用价值。
提高安全性
通过研究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 为习惯和心理反应,设计师可以 提前预见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 隐患,提高园林景观的安全性。
对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
强调人性化设计
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应更加注重人性化,从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 景观。

园林景观与心理健康

园林景观与心理健康

园林景观与心理健康第一部分园林景观心理效应概述 (2)第二部分园林设计要素与心理健康 (4)第三部分色彩在园林中的心理作用 (8)第四部分空间布局对情绪的影响 (11)第五部分自然元素与心理恢复力 (14)第六部分园林活动与社交互动 (18)第七部分园林景观的疗愈功能研究 (20)第八部分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建议 (23)第一部分园林景观心理效应概述园林景观与心理健康摘要: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景观的心理效应,并分析其对个体情绪调节、压力缓解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通过文献综述,本文总结了园林景观设计的最佳实践,以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

关键词:园林景观;心理健康;情绪调节;压力缓解;认知功能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生活在高密度的城市中。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的绿色元素,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可以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心理效应,包括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增强注意力以及提升创造力等。

本文将探讨园林景观如何影响心理健康,并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建议。

二、园林景观心理效应概述1.情绪调节多项研究指出,自然景观能够有效地调节情绪。

例如,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观看自然风景图片的学生比观看城市风景图片的学生表现出更低的焦虑水平和更高的愉悦感(Taylor et al., 2002)。

此外,自然环境的宁静和和谐有助于降低愤怒和紧张情绪,从而促进情绪稳定。

2.压力缓解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放松身心的空间。

接触自然可以降低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的水平,从而减轻压力(Ulrich et al., 1991)。

例如,一项针对医院患者的研究发现,病房窗户面向自然景色的患者比面向建筑物或墙壁的患者恢复得更快,需要的止痛药剂量也更少(Ulrich, 1984)。

3.认知功能自然环境对认知功能也有积极影响。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行为心理学的应用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行为心理学的应用

合考虑这些诉求, 是此次研究的重点。
度将会形成不同的空间, 设计中绿带种植的高度与道路宽度相协
调 。不 同交通性 质道路的植物 高度 日与道 路宽 度 D的 比例 关 系
1 . 1 机 动 车驾 驶 者
一般认为 l< D / H<2既具有封 闭空 间的能力 又没 有植物 的 机动 车驾驶 者 在 城市 道 路参 与 中 , 伴 随着 高 速 移动 的机 动 不 同, 车, 精 力专注于前 方 的道 路 , 安全 是其 最大 的诉 求。所 以对 于机 压迫感 … 。设计 中, 中央分车带 、 机 非分车带 、 行道树 绿带及 路侧
第3 9卷 第 3 6期 2 0 1 3年 1 2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 XI ARCHI T E C T URE
V0 1 . 3 9 No . 3 6
D e e . 2 01 3
・25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3 6 — 0 0 2 5 - 0 3
城 市 道 路 景 观 设 计 中 行 为 心 理 学 的 应 用
王 晓 勤
( 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 江西 抚 州 3 4 4 0的行为心理出发 , 研究 了不 同人群在道路绿地景观参 与过 程中的需求和禁忌 , 并以此为依据 , 分 析 了道路 景观在不 同
1 城市道路行为主体研究
蔽道路所 产生的 噪声 和灰 尘是 最重要 的。而 对于底 层 的商 铺 而
道路 景观 中的参 与人 群众 多且诉 求 各不相 同。根据 不 同的 言以城市道路开放 式 的对 接更 有利 于商 品 的销 售 。因此商 业部 居住 区部分则 以乔灌 草结合的屏蔽为主 。 交通工具 、 行驶速 度 、 空 间位置 , 大致 可 以分为 机动 车驾 驶 者、 乘 分往往是 通透式设 计 、 车者 、 非机动车驾驶者 、 人行者 、 沿线居住 者这 五个群 体。每一个 2 城 市道 路 空 间 群体 以不 同的速度 和需求 在道 路系 统 中的不 同空 间参与 城市 活 城市道路的空间 由道路 红线外 的建 筑 或 田野 , 红线 内绿 带 、 动, 所观所察及行 为活动 也各 不相 同 , 在 同一 个道 路景 观 中要综 人行道 、 车行道组成 。其 中不 同的道 路宽度及 道路绿 带 的种 植 高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当我们谈论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时,我们谈论的是人类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两个领域都的是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影响他们的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感受。

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对于我们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心理学分支。

它探讨了人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他们的环境,以及这种感知和理解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感受。

环境心理学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调查、实验等,以了解人类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感受。

环境—行为研究主要探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表现,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环境。

它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自然保护和环境污染等。

环境—行为研究不仅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还人类行为如何改变环境,以及这种改变如何反过来影响人类的行为和健康。

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研究虽然都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但它们的研究重点和目标有所不同。

环境心理学更侧重于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如何影响其行为和感受,而环境—行为研究更强调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表现。

然而,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也十分密切。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环境—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类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

而环境—行为研究则可以通过对实际环境中人类行为的观察和实验,为环境心理学提供实证数据和证据,推动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展望未来: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的结合与应用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尊重的不断加深,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两个领域有望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共同为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环境心理学家可以提供关于人类对空间、布局、色彩等方面的心理感知和偏好的研究成果,帮助设计者创造出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一、使用者场所行为心理设计(一)环境心理学特征在对于环境行为现象的研究中,通过研究环境知觉、环境认知、人的活动与空间及设备的尺度关系、空间行为学——私密性、公共性、领域、拥挤感等来把握使用者的普遍心理现象。

使用者场所行为心理设计主要涉及各种尺度的环境场所、使用者群体心理以及社会行为现象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二)行为空间与环境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和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直接活动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道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的空间;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包括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了解的空间。

1.气泡气泡是由爱德华·T·霍尔提出的个人空间的概念。

人体上下肢运动所形成的弧线决定了一个球形空间,这就是个人空间尺度——气泡。

人是气泡的内容,也是这种空间度量的单位,也是最小的空间范围。

个人空间受到人格、年龄、性别、文化、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人际距离和交往方式密切相关。

2.拥挤感和密度在人与人接触过程中,当个人空间和私密性受到侵犯时,或在高密度的情况下都会引起一种消极反应与拥挤感。

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因素包括个体的人格因素、人际关系、各种情境因素以及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容忍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密度。

3.私密性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

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

私密性分为四种表现方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

它是人们对个人空间的基本要求。

私密性的功能也可以划分为四种:自治、情感释放、自我评价和限制信息沟通的功能。

人们在空间大小、边界的封闭与开放等方面为私密性提供不同的层次和多种灵活机动的特性。

4.领域性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是所有高等动物的天性。

人类的领域行为有四点作用,即安全、相互刺激、自我认同和管辖范围。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1.现代景观设计与其开展1. 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与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基石。

2. 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的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的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的开展。

3. 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的主要因素:① 20世纪急剧变化的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②哲学与美学与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的理念;③相关科学技术的开展改变景观设计的架构;④随着学科高速开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的趋势;4. 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开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 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的唯美论、工业时代的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的多元论。

6. 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的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花园设计之一〞。

受立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假如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和终点的限制,景观空间是复始的。

线条之间的对抗、形式之间的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的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的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的的需求。

7. 丹·凯利的米勒花园:占地1 .86ha的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局部,花园、草地和林地,他用树篱、林荫道和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和草坪之间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的林荫道,道路的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的雕塑。

(2013已考)8. 美国劳伦斯·哈普林的罗斯福纪念公园。

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的四个时期与他所宣扬的“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的重要事件,用岩石和水的变化来烘托各时期的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的,引人参与的纪念园的空间特色、景观风格与罗斯福总统平易近人的个性非常吻合,从设计上摆脱了传统模式,更为尊重人的感受和参与,他用独特的造性的理念设计了罗斯福纪念园。

景观设计心理学分析

景观设计心理学分析

编辑课件
8
意境与心理学
在现代社会里,园林景观仅仅局 限于实用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 须是美的、动人的、令人愉悦的,必 须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以及人们对美好 事物热爱的心理需求。当人类在实用 功能上的需求满足了以后,就会提升 其需求层次的高度,即精神层次的需 求。营造具有意境美的景观环境就应 运而生了。
4
空间与心理学
正如人需要私密空间一样, 有时候人类也需要自由开阔的 公共空间。环境心理学家曾提 出社会向心与社会离心的空间 概念,园林景观中公共空间和 私密空间的界定也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广场要设置冠荫树, 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草坪不 能一览无余等等。这些设计思 路都是倾向于使人相对聚集, 促进心理感受。私密性可以理 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 的选择性控制。人对私密性空 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 处,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 环境。或者反映个人在人群中 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
7
实用性与心理学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 是经济实用的果树园或 菜囿,现代人虽然不一 定在延续这种传统的庭 园营造模式,但是产生 了新的实用景观营造手 段,如营造花架、果架 等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 有审美功能的景观,更 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 在庭院中自己动手园艺 操作,既可增添生活的 乐趣,又可观赏到硕果 满园的风光,获得心理 上的满足感和充实感。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以鄂东南某农村景观规划为例 郑国华
编辑课件1Βιβλιοθήκη 心理·关系编辑课件
在园林景观设 计过程中,无论是 布置一座假山或是 一个植物空间的布 局,都存在诸多的 心理学因素需要考 虑,不仅要考虑他 们的空间位置关系, 还要考虑与他有关 的人的关系,设计 师通过一系列关系 的设计来充分展示 物体最吸引人的特 征,从而控制人对 物体的感知。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可以
应用于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以下是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颜色和材料选择:环境的颜色和材料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健康和
行为。

例如,绿色的植物和树木可以带来舒适感和自然感。

蓝色的水景可
以产生放松和宁静的效果。

设计师可以选择适当的颜色和材料来解决不同
的设计问题。

2.空间规划:环境的空间规划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互动。

设计师可
以采用开放的布局来促进社交互动,或者采用隐私的布局来提供私人空间。

3.社区参与:社区参与可以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设计师可以
与居民合作,在设计中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以确保社区的满意度和
可持续性。

4.噪声和交通:环境中的噪声和交通可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交通和采用隔音措施来最小化这些影响。

5.安全感:安全感是衡量城市居住区的质量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计师可以考虑到照明、摄像头、减速带等措施,提高社区的安全感。

总之,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具人性化的城
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心理学与园林景观
摘要:本文从行为心理学的本质出发,通过其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关系的分析,
对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空间布局、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铺装与雕塑小品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园林景观
正文:
一、什么是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的。

人的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设计所创造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符合人们心理的理想的住宅花园、公园绿地、校园景观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对人的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几个方面做如下分析,希望能够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二、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1 私密性与开放性空间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

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一个人独处;②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环境,如建立几个人亲密相处的不受他人干扰的环境;③个体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

目前,设计师多采用围合的方式,不仅在私人别墅庭院,而且在城市街头绿地、居住区、城市广场上,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全封闭和半封闭的私密性空间。

在喧嚣、疲惫的大都市中,生成人们渴求的一片属于自己的清静之地,可以在其中读书、静坐、交谈、私语。

对于开放空间的设计形式就显得更为简单,如在城市广场上设置冠荫树;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不能一览无余,并有遮阳避雨的场所;居住区绿地中要尽量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观叶、观花、观果等植物品种。

这些设计思路都能够创造更多适于人大范围活动的空间。

2 安全性与稳定性空间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

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利的沟通,更能够体现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

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

如庭院围墙的内侧种植一些茂密的爬墙植物,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不易人攀爬上去;再如私人庭院里常常运用绿色屏障与其他庭院分割,既实现了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又对家人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从而使人获得领域感。

3 实用性空间与宜人性空间在许多园林景观中都有一些经济实用的空间,如果树园、草药园、科普园、专类园等。

在这些特殊的空间中,能够增加人们学习和认识大自然的机会,使参与者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

另外,也存在许多实用性场所,如冠荫树下的树坛能够提供人休息;草坪开放能够让人在其中活动;设计花园和园艺设施,使游人可以动手参与园艺活动;用灌木作绿篱既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既能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同时也能使人们接近,欣赏植物的姿态。

在现代社会里,园林景观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实用功能,还必须满足人的审美和情感的心理需求。

人的行为心理学表明,色彩,
质感,各种景观元素的搭配能够让人在无意识的审美感觉中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抓住人的这些微妙的心理审美过程,能够对怎样创造一个符合人行为需求的场所至关重要。

三、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行为心理学也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1 序列性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

在道路景观中体现颇多,园林道路应该明确其贯通性,起到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在迁回的通幽小径也有明显的规律性,向人们暗示前方别有洞天,吸引人们前进。

2 边界性园林中的边界包括分隔园林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园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利用植物可形成不同的边界意象。

边界有虚隔和实隔之分,虚隔如草坪与游路边界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机散植,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起到空间界定作用,但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实隔通常用成排密实整形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创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转换。

3 标志性标志是一种具有显著特征,易于发现的定向参照物。

人们对标志的环境意象是十分敏感和兴奋的。

植物作为标志性的景观往往采用孤植树构成视觉焦点,此类植物要具有形体美、色彩美、质地美、季相变化美等特质,观赏价值极高,特别引人入胜。

在建筑物前、桥头等位置的孤植树,具有提示性的标志作用,使游人在心理上产生明确的空间归属意识。

通过在标志一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构成园林中的特有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全园的标志。

4 集中性集中性表现在园林空间中的绿地出入口、道路起终点、区域与道路的交叉节点、区域与区域的交叉节点等。

区域的中心或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观都能够成为景观节点。

这些场所都是能够使人产生感停留。

入口起到输导人流、吸引和引导视线的作用,因此在入口的植物配置上,不宜分散复杂,宜集中简洁,视野通畅;反之,则会使人产生心理焦虑和失望。

5 区域性这里讲的区域性主要指区域性景观设计,区域性的水系,区域性的大的城市空间格局,区域性的生态网络。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区域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并占有较大空间范围的场地,景观需要设计。

既然景观是一种综合体,就要考虑如何设计生态系统的问题、如何设计社区的问题,如何体现文化含义的问题。

因此就出现了一门学科叫作景观设计学。

最早这个学科叫Landscape Architecture,它的前身称Landscape Gardening,即造园。

19世纪末工业化导致了景观设计学和职业设计师的产生,工业化的最大特点是职业的社会化,因此就产生了系统地整合这门学科的必要。

1900年,哈佛大学出现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设计学课程,应该说在此之前已有40-50年的实践经验,创始人为Olmsted,即19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景观设计,但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是1900年哈佛开设景观设计学专业,23年后又分出了城市规划学科。

这门学科是干什麽的呢?它是对土地的分析、规划、改造、管理、保护、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它是对土地的全面设计,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人如何利用土地的问题,这种景观设计决不是搞搞立面和花坛。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区域设计的统一和谐是区域设计的关键。

如设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活动区域,符合不同人的心理需求。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所在活动区域的植物就可以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观赏性强的植物,使他们容易接受并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欲。

设计老年人活动场地的植物时就要考虑老年人沉稳、安静的性格,选择有
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植物等。

四、行为心理学在园林铺装与雕塑小品中的应用
1 在园林铺装中的应用铺装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行为意象的框架。

铺装砖块的大小、色彩都和整个空间的尺度与营造的氛围有关,铺装材料的质地、纹理以及平面造型等的综合作用,也同样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驱动人的行为。

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和人的心理需求,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各种铺装形式更好的吸引人进入。

如老年人喜静,性情沉稳,好回忆往事,视觉需求中以视觉经验为主,与流行色常保持一定的距离。

2 在园林小品中的应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性景观小品往往对空间有着主导作用。

如指示牌、广告牌等都体现着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布置得当能够美化广场、展示文化、陶冶情操。

园林景观中的小品设施如阅报栏、电话亭等,直接影响着景观的形成和丰富,不论在造型上还是在色彩上都要与整个景观想协调。

照明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素之一。

在雕塑、绿化、喷泉处突出灯光产生的效果,宜通过反射、散射使色彩多样化,并使之交替,混合产生理想的退晕效果。

光源的选择要注意季节变换,冬天宜采用桔红色的光使广场带有温暖感,夏天宜采用高压水银荧光灯带有清凉感。

五、结语
目前,关于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很少,且不完善、不全面。

在国内诸多文章中,专门对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只寥寥几篇,而且其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国外的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性理论,但目前仍然处于理论层面上的应用,在实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还较少。

对于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不但要满足生态需求,更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对于前者,设计师们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精确数据和手段来实现,而对于后者,则需要设计师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发掘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生存模式,使设计与之相和谐来实现,这是十分困难并有待于大家共同解决的问题。

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写作,对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