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公司DNA的四个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构公司DNA的四个要素
Gary Neilson Bruce A. Pasternack Decio Mendes
就像4个核苷酸的序列决定了DNA分子的物种特性一样,如果用DNA来比喻公司独有的特征,一个实际组织也由4个基本要素--结构、决定权、动力、信息组成,它们通过无数种组合方法,形成组织的独特性。
虽然公司和DNA的比喻关系在讨论中鲜有提及,但我们认为这种比喻为高级行政人员提供了一个实际的框架,使他们能分析诊断问题、发现潜在能力、更改公司的行为。
通过这个框架来检查公司体系结构、资源和伙伴关系的各个方面,管理者可以更容易地看到什么在起作用,从而理解其原因并决定如何应变。
组织:结构的层次是怎样的?由几个层次组成?每一层有多少直接报告?
在理论上,公司做出结构上的选择来支持战略(比如说,围绕消费者、产品或地理的业务单元的决定),但在实际中,一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意图经常不相匹配。
最常见的就是,公司内有权有势且高效率的高层管理者,在战略计划上增加了整个组织的臃肿和冗余。
最常见的妨碍战略执行力的结构性问题是,存在过多的管理层,每一层有过多的人员但直接报告又过少。
如果以图表描述出来,这种结构就像是一个沙漏,中间层的宽度较窄。
通常,这是由决定权的不明确与前进动力的混淆造成,这种结构会给公司带来麻烦。
如果公司处于这样的境况,那么我们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
整,最明显的结构改变就是减少层数和增加宽度,也就是给每一位经理增加直接报告的数量。
通过削减和重新配置管理人员及基层人员,不仅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支出,公司的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都将得以提高。
决定权:谁决定什么?有多少人参与决定的过程?一个人是如何失去或者得到制定决策的权威?
决定权指定谁拥有做出什么决定的权威。
明确的决定权能给组织带来生机,并且明白无误地指出责任在哪里。
明确的决定权还使得管理层的宽度变宽和层数变少,意味着支出的减少和决策行为的加快;不明确的决定权比浪费时间还要糟糕,是业绩不达标的罪魁祸首。
某金融服务公司的职员指出,这种问题在公司的高层中非常普遍,“在这里,职责被有意地弄得混淆不清,因而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没有参与的借口。
”
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决定权的混淆不清,但它们并非全都是主观故意的。
例如,一家大型企业某一个业务单元的管理机构升级为总部管理机构,并要复核公司内所有业务单元的运行决策。
这种角色的改变,要求管理机构的每个级别都要负责做出更重大的决策,这让习惯于亲自参与单元内部运作的行政人员很不适应。
CEO和COO 仍然宁可亲自参与,干预细节决策,而不愿放权让普通经理来完成。
与此同时,他们却忽视自己的本职,比如关注特别的战略计划、长远的业务决策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为公司的官员们创建一种机制,使他们能够委派业务单元的普通经理做出决策,成立一个执行委员会来负责复核业务单元的决策。
这种结构和机制使得有效的授权成为可能。
动力:每个员工都有什么样的目标、动机和职业选择?员工取得什么样的业绩才会被奖励?如何鼓励员工?鼓励他们干什么?
员工通常不会有意地去做无用功,也不会企图破坏公司战略,他们只会理性地对自己所见和所被给予的作出反应。
如果组织的动机和信息流程令员工费解的话,那么他们对公司前景和战略也将一片茫然。
比如,一家消费品公司,对员工的评价有从1~10个等级。
80%的员工获得9~10级的评级,所有的人都皆大欢喜。
但这样却导致了真正优秀的员工失去前进的动力。
普通员工认为自己干得还不错,但实际并非如此;很多不合格的员工因为组织给予他/她胜任的评级,而得以留下。
这些都削弱了公司的执行力:无法通过业绩评级来区分员工贡献的大小,公司也就无法将重要信息反馈给员工,包括执行战略以及员工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再比如某某技术公司的新任CEO认为执行委员会在投资要求上立场不够强硬:每位成员都赞同别人的投资要求,以便自己的投资要求也能被别人赞同。
这位CEO希望,有一个更具辨别力的机构能根据价值来判断投资提议的优劣,因此他引入一种新制度来改变局面:要求每位执委会成员拿出100万美元的个人贷款,用于购买公司股票(这笔贷款由公司担保,这样每位成员都能以低息借入)。
与赠送股票不同的是,这种制度让成员们把自己的个人财富用于风险投资,使其利益与其决策紧密相连。
如果投资决策失误,他们很可能失去这笔钱或者还债的能力。
有了这种促使其认真权衡投资要求的动力,委员会变得更加强硬和有效率。
几次会议过后,每位成员都在会议上提出经过反复研究的投资提议,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他/她的提议就会被委员会否决。
信息:衡量员工业绩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调整行动?如何培训员工?预期和过程如何沟通?谁知道什么?谁又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如何从拥有者传递到需要者手中?
在公司里,确保有明确的决定权以及鼓励员工应用这些决定权,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信息。
确保有大量可靠的信息可供利用,并能在公司内部顺利流通,一直是现代公司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也是保证公司有良好业绩和竞争优势的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2002年,一项对113家《财富》1000强企业在1996~2000年经营和财政业绩的研究显示,股东分红最高的公司比其它公司都更加注重管理和加强与消费者、供应商、员工之间的互动。
我们也经常发现信息和业绩之间存在联系。
几年前,一家农场的董事会开始关心起公司的运行效率。
由于只有总部对维护成本负责,农场经理毫无节制地增加开支,基本数据显示其开支远远高于其它独立农场。
后来,公司及农场管理机构共同制定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式:把每一个农场都变成一个独立业务单元。
该模式实施以后,农场经理不得不跟进新的信息--特别是独立农场内反映设备成本的损益表。
经过重新设计后,组织运行的效率得以提高,仅仅在第一年,公司的股价就猛涨了48%。
此外,信息流通不仅降低成本,还能更有效率地分配稀有资源。
以刚才的那家农场为例,它的农田都有一个大约15天的最高收割期,但在这15天内可提供的加工能力却是有限的。
农场经理在调整收割和加工行动时,主要根据历史数据做出计划,但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变化。
如果农场经理根据具体参数对加工设备进行招标,那么将极大地提高公司的效率。
根据市场做出的决定,能比中心计
划者更好地分配稀有资源,而且通过采取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天气、作物成熟情况的实时变化来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