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
从小培养孩子责任感
从小培养孩子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品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和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培养孩子责任感,则是每个家长都应该重视和努力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担责的人。
1. 亲身示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举止。
因此,家长首先要做到自己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只有父母自己具备了责任感,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
比如,父母可以在家庭中分担家务、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感受到责任感的重要性。
2. 分担家务让孩子参与家务是培养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家务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孩子也应该承担一部分。
通过让孩子参与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碗等家务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同时,还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感与自我管理能力密不可分。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才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父母可以通过制定计划、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教导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4. 奖惩分明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过程中,奖惩分明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当孩子表现出色完成任务、尽职尽责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而当孩子出现责任逃避、推卸责任等行为时,则需要适当进行批评和惩罚。
奖惩相结合可以让孩子明确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之间的界限,进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培养团队意识责任感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上,也体现在团队合作中。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团队比赛等,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只有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团队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责任感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团队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结语从小培养孩子责任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父母付出大量心血和耐心。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程速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责任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一、家庭培养责任感1.树立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必须自己身体力行地展示责任感。
他们应该按时完成家务、工作和其他义务,不迟到不早退,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是责任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责任观念。
2.给予适当的责任。
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给予他们一些合适的责任。
例如,让他们负责喂猫、整理房间、和同学一起完成小组作业等。
通过承担这些责任,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形成对责任的认识。
3.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父母需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让孩子自己决定参加哪些课外活动,对于选择的活动,他们需要承担参与的责任。
这样的经历有助于他们发展独立思考和责任感。
二、学校培养责任感1.制定明确的规则。
学校应该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让学生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例如,规定学生按时到校、认真完成作业、遵守校规等。
这些规则的存在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违反规定会带来什么后果,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2.开展志愿者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责任感。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帮助贫困学生等活动,这样的经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设立班级职务。
学校可以设立一些班级职务,让学生担任班长、纪律委员等职位。
通过这些职务,学生需要负责完成一些与班级管理相关的任务,并帮助老师维护秩序。
这样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培养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一个全社会的任务。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给予孩子适当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责任感。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小学生责任意识是指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家庭、学校等场合中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并具备完成任务、承担后果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也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几种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
一、规划日常生活和学习日常生活和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提前制定一份详细的任务清单,并帮助孩子按照计划完成任务。
在完成计划时,孩子将意识到完成任务的重要性,以及未完成任务的后果。
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及其目标设置,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二、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较弱,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支持。
在家庭和学校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激励、监督”等方法帮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例如,在家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清洗碗筷、整理书包、帮助买菜等,因为这些任务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不会过分的,而且可以帮助孩子逐步提高自我管理和责任意识。
三、养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做事有计划是一个成年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养成孩子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了解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清晰的事务计划,并引导孩子学会同步完成多个任务。
在孩子养成做事计划和有目的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应注重孩子的情感表达和理解,并适当引导孩子感受责任带来的成就感。
四、营造良好的气氛孩子生活的环境对其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至关重要。
孩子在安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他们将自然地发展出责任感和积极性。
相反,家庭和学校缺乏安全、温馨和和谐的环境,孩子会面临严重的道德风险,甚至会迷失自我。
总之,家庭和学校都应该重视小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进一步塑造他们的性格和行为。
在培养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既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喜好,又应注重孩子的体验和感受,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想做、需要做什么,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责任感和积极性。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负责的一种自觉和意识。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还能为他们的人格健康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呢?以下将从教育者、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
一、教育者的责任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
以下是一些教育者可以采取的策略:1. 清晰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将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习负责,老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立一些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并且,明确违反规定的后果,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2. 培养集体责任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班级管理等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对集体的责任。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时到场、尊重他人、服从指挥等,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责任担当的意识。
3. 案例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些责任意识强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明白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也可以通过案例对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负责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家庭的责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在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家长可以采取的策略:1. 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面前应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的榜样。
父母在言传身教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孩子从他们身上学到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
2. 给孩子适当的自主和责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决定,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范围。
3. 家庭教育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一些深入沟通,让他们明白责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家规、家训的方式,让孩子在家中学会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接受责任、履行义务和承担后果的能力和意愿。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准则,还有助于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人。
一、培养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对于塑造他们的品格和行为准则至关重要。
责任意识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够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责任意识也是社会交往的基础,能够促使小学生在与他人互动中尊重他人权益,学会关心、帮助和分享。
二、教育方法和策略1. 以身作则:成年人作为小学生的榜样,应当展示出正确的责任意识和行为模范。
例如,老师要在课堂上守时、认真备课,学生家长要履行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以身作则影响小学生的行为准则。
2. 培养自主性:通过给予小学生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例如,在班级中设立一些职位,让小学生担任班级小组长、文艺委员等,让他们在担任职务的同时,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
3. 引导讨论:在班级中组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活动,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责任意识的内涵和实践。
通过讨论和交流,让他们明确责任意识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的重要性,并探讨责任意识的具体表现和行为。
4. 体验实践:组织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例如,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义工活动等,让他们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培养责任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5. 奖惩机制: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励小学生培养和表现出良好的责任意识。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奖状或小礼物,而惩罚则要根据情况适度且有针对性,不能过度或过分严厉。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责任意识1. 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和义务。
例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懂得爱护和分享家庭物品,养成良好的家庭责任感。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也在不断地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
小学生如何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的责任意识呢?本文将从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概念、培养策略等方面展开阐述。
责任意识是当代社会中最为重要和基本的道德意识之一,它是一个人成为有良好品质的人的必备品质。
责任意识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学生生活中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具有良好责任意识的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自觉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具有自律能力、积极进取的态度和责任感,做事有始有终。
1.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孩子的成长需要在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引导下,才能在追求幸福和成功的过程中走上健康向上的发展之路。
此时,家长和学校应该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使孩子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2.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学生自律能力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能有所约束和控制。
学生在自律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这个过程首先需要家长从小培养,从日常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爱整洁、爱整齐、讲卫生等。
同时,学校与家庭也要制定严格、信守的规矩和纪律,让学生养成约束自己的良好习惯。
3. 营造良好的家校氛围家庭和学校都是学生成长重要的环境,家校合作是助力小学生个人发挥潜力的重要前提。
家长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关注和爱护,消除学生的顾虑和焦虑;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积极与家长沟通,错落有致地组织学生的课余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4.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在行动过程中感受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就,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三、小结责任意识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品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从小学开始,就是关键所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品质的重要体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责任感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关键环节。
责任感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成绩。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1. 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我们要给他们适当的责任。
这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开始,例如让他们负责整理自己的书包、收拾玩具,帮忙做简单的家务等。
适当的责任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他们对家庭和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责任感。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与责任感的培养密切相关的是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
通过规则的设定,孩子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被期望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同时,明确的奖惩制度可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反馈,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制定规则和奖惩制度时,需要与孩子充分沟通,让他们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责任感。
3. 培养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是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重要一环。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家长和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时间规划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安排适量的户外活动时间等。
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明白时间的宝贵性,如提醒他们及时完成作业、准时参加活动等,逐渐让他们养成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和责任感。
4.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样重要。
通过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分工合作、互相依赖,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同时,教育孩子们珍惜集体荣誉,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他们培养责任感。
5. 倡导积极阳光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家中创造积极阳光的氛围对于培养孩子责任感至关重要。
家长要做好表率,注意言行举止,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并与孩子共同解决困难。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理解也是重要的,这将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提供良好的环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及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责任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积极性、自控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在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1. 设立明确的责任和期望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和家庭应该为他们设立明确的责任和期望。
例如,在学校里可以给予学生们一些得到认可的任务,如班级小队的值日、课堂上的组织者或是学校活动的志愿者。
而在家庭中,父母可以要求孩子们承担一些家务事,如整理房间、帮助洗碗等。
明确的责任和期望将让小学生明白自己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感与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
小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安排任务,并按照计划去完成。
学校可以做到的是通过课程安排、作业布置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而家庭则可以鼓励孩子们自主制定作息时间表,并在其中包含一些固定的个人责任,如完成作业、整理书包等。
3. 提供合适的角色模型小学生往往会通过模仿身边的人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准则。
因此,学校和家庭中的教师、父母以及其他成年人,应该积极地展示出责任感和自律的品质。
例如,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展现出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父母可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家庭中的事务并对自己的责任负责。
通过提供合适的角色模型,小学生将更容易理解责任感的重要性,并主动去模仿和学习。
4. 鼓励小学生参与集体活动集体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同时也是培养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游戏、班级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承担一定的责任。
例如,组织学生们一起策划并执行一项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和责任的重要性。
同时,家庭中的亲子活动也是培养责任感的好机会,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同制定活动计划,并让他们负责一部分的组织和执行工作。
5.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培养责任感的基础。
小学生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愿意并自觉地承担起责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在行为和决策中对自己和他人负有的责任意识。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养成积极主动的态度,并培养他们成为成熟负责任的人。
本文将提供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家长和教师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一、树立榜样和引导正确行为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们自己要积极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待工作和生活都要有责任感。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
比如,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要好好完成自己的作业,按时参加课堂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等等。
通过我们的行为和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责任感的重要性。
二、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则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则。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的学习计划,确定目标并设立奖惩机制。
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具体行动上的规则,比如保持教室的整洁,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学等等。
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规则,孩子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有明确的行动方向。
三、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是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活动中,我们可以设立不同的角色和责任,让孩子们明白每个人的责任和重要性。
同时,引导孩子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四、以自我评估为核心让孩子们学会自我评估也是培养责任感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在完成任务后,自己反思和评估自己的表现。
通过提出问题并自我回答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这种自我评估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并意识到自己的成长。
五、奖励表扬和建立积极反馈机制在培养责任感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及时发现和表扬孩子们的积极行为。
通过奖励和表扬,我们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动力,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责任感。
同时,建立积极反馈机制,及时纠正和指导孩子们的错误行为,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且愿意主动承担和履行的一种素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着重要的责任去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于家庭和他人的影响。
首先,家长应该树立榜样,自己身体力行地履行责任,教会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家庭中可以设置一些家务事,让孩子参与其中并承担一些责任,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最后,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教育他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小学生另一个重要的成长环境,也是培养责任意识的关键阶段。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首先,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生活技能教育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
其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学校要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律意识,让他们懂得在校园中的行为举止对他人的影响,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最后,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为社会、为他人付出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环境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同时,社会中的公民道德建设也很重要,社会大众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榜样。
社会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有益的活动和资源,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责任感。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共同努力。
家长、教师和社会都应该意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作为小学生,责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需要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多方面进行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观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自己首先要有责任感,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一些家庭责任,如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
父母还要在孩子做错事时,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不要纵容孩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学会承担责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整理书桌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教育在学校,老师是学生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作为学生的主要教育者,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可以通过班级卫生、班级纪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引导学生思考责任的内涵和意义。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环保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责任的价值和力量,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三、社会教育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负面价值观和行为,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社会应该给予小学生更多的正能量和引导,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教育讲座、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到社会责任的内涵,并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还可以鼓励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工作,形成合力,让小学生在全社会的关注下茁壮成长。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心和承担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心和承担能力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责任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它是一个人在行为上有所约束和自律的表现。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培养自我责任感首先,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家庭教育应该首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责任感。
家长可以要求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让他们体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他们才能在实践中学会责任。
学校教育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并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的任务负责。
同时,在纪律教育方面,学校应该建立起一套明确的纪律制度,让学生自觉遵守并承担违规行为带来的责任。
增强团队责任感除了培养个体的责任感外,培养小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同样重要。
在小学阶段,团队合作是一项基本技能,而责任感是团队合作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集体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在团队中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例如,在集体游戏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他们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活动中去。
通过这些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责任感对于集体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对团队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引导承担责任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还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承担责任,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担任组织者或者负责某个具体任务,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承担责任。
同时,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让他们意识到承担责任是一件正确和值得赞扬的事情。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主动承担责任的好习惯。
总结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合作。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小学生是一群需要培养责任意识的重要群体,他们对于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以有效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各种研究和实践经验,略述几种可行的策略。
一、模拟生活经验小学生是一个需要模拟生活经验的阶段,因为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方式和方法来处理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例如,让学生扮演“家长”、“教师”、“朋友”等角色,通过亲身参与家庭生活、同学相处等体验,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更好地理解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二、科技辅助教学小学生逐渐适应和喜欢科技的使用,借助科技工具可以通过游戏、多媒体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
教育者可以用应用软件设计各类游戏,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承担不同的责任,让他们在不断的游戏过程中体验责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三、专业课堂教学小学是培养责任感的关键时期,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中,教育者应该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情景教学、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意识。
例如在背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朗读时,重点表现出问题的责任方,并在扩展阅读中引导学生对责任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责任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亲情教育家庭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第一个方面,所以父母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与榜样的引导,教育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在家庭中要逐渐适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主动承担责任之风格,不能蛮力把她们推向不适合的环境。
五、集体形态教育与此同时,集体活动的形式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手段。
例如,校园社团、学生会、班委会等等,都是提高学生责任性和协作能力的平台。
通过成为这些组织的一员,在竞争和团结中感受责任的重要性,并在学生自己重组的环境中自然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多方位的方式来培养责任意识,让他们能在发展期成长出一个高度的责任感。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呢?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小学生合作的能力和责任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分配各种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并对小组成员的贡献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保持教室的整洁等等。
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奖励机制,激励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并将这样的习惯养成为他们的责任感。
在家庭教育中也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交流,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责任。
可以让孩子在家中负责一些小事情,如倒垃圾、洗碗盘等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在社会环境中也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让他们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社会可以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宣传,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激发他们的责任感。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社会环境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帮助他人的习惯。
只有这样,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他们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在承担任务或行动时所持有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以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一、树立榜样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我们需要树立榜样。
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大人都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行动。
他们应该在言行和行动中体现出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认真负责,让孩子们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责任感。
二、赋予责任其次,给予小学生适当的责任是培养责任心的重要一环。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组织和规划中,例如让他们负责课堂布置和管理,或者担任班级助理等。
这样一来,学生将会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重要性,逐渐培养起对任务的责任心。
三、激发兴趣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是培养责任心的有效方法之一。
当学生对某个事物或任务感到有趣时,他们更容易投入、认真,也更有动力去承担责任。
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课外活动。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更主动地承担责任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四、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只有有信心的人才敢于承担责任和面对挑战。
教师和家长在对待学生时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通过积极的沟通和支持,学生们将更容易克服困难,勇于承担责任。
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与团队合作精神是紧密相关的。
学校和家庭应该创造出团队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承担责任。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在团队中,小学生将体验到相互依赖和彼此承担责任的重要性,进而培养起责任感。
六、建立规则和奖惩机制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是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重要手段。
学校和家长应该制定一些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责任要求,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指他们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愿意承担责任并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小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视责任意识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榜样引领父母和老师都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榜样。
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行为模式。
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榜样引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父母和老师要在言行举止中敬业负责。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因为周围人的影响而养成责任感。
二、倡导自觉小学生的自觉性很差。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没有认真思考过任务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前告知明天要上的内容,并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
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三、激发兴趣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学习的时候,孩子们经常会出现学习疲劳和失去兴趣的情况。
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家长需要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对于那些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孩子,可以从寻找他们的特长入手,让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斗志。
四、奖励激励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奖励激励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孩子完成任务或者做出优秀的表现时,应该及时给予奖励,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和鼓舞。
但是,这种奖励激励方式需要注意适度,过度的奖励激励反而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
五、负面约束在适当的情况下,负面约束也是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之一。
当孩子不尽责任或者没有完成任务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负面约束。
此时,应该告知孩子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并给予应有的惩罚。
小结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责任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决定和承担的后果负责的主观感受和主动态度。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责任。
小学生处于成长期,责任意识的培养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一、注重案例教育小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对于培养其责任意识非常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小学生一些案例,让他们了解各种问题的产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
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责任的重要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去承担责任。
二、激发内在动机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不能只是简单地灌输教育,更应该注重激发他们内在的责任意识。
教育者可以从小学生内在需求出发,引导他们意识到责任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和意义,从而激发小学生自觉承担责任的内在动机。
三、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过程中,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和表扬小学生承担责任的行为,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承担责任行为的积极影响,从而形成习惯,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
四、注重实践教育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要注重理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
通过开展一些实践的活动,让小学生亲自参与,体会责任意识在实际中的重要性。
让小学生参与学校的卫生打扫,带头保持课堂纪律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具体的责任意识。
五、家校共育家长是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角色。
在家庭中,家长要从身教出发,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家长对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学校和家长也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六、引导学会承担后果在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过程中,应该引导他们学会承担后果。
让他们了解行为的后果是不可逃避的,只有主动承担责任,才能解决问题,更好地前进。
通过具体案例和讨论,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观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和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责任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一、树立正确的榜样小学生的责任感往往受到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榜样,以身作则。
我们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待工作和生活认真负责,让孩子们从我们身上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
二、培养自律能力自律是责任感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1. 制定规则和目标: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目标,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规则和目标要具体、可行,并逐步提高难度。
2. 培养良好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整理书包等。
通过坚持这些习惯,他们能够逐渐培养出自律的能力。
3. 奖惩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对孩子的自律行为进行奖励,对不自律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
奖惩要公平、合理,并及时给予反馈。
三、培养合作意识责任感不仅包括对自己的责任,还包括对他人的责任。
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培养他们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1. 团队活动: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分工合作、互相帮助。
通过团队活动,他们能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出对团队的责任感。
2. 分享与关心: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东西和知识,关心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通过分享和关心,他们能够培养出对他人的责任感。
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还需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 提问引导: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2. 鼓励表达: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方法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方法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责任意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品质,它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业方面有着积极影响。
为了帮助小学生培养责任意识,家庭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基础。
父母应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充分展示自己的责任感和恪守承诺的能力。
这意味着父母应该言行一致,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和约定,诚实守信。
同时,父母还应该给孩子合适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完成一些琐碎的任务,如整理书包、洗碗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可以逐渐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建立起自己的责任感。
其次,学校教育也扮演着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角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同时,学校还应该倡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参与学校的卫生整治和环保工作,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一些班级职务,如班长、值日生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学会承担责任。
另外,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合作提供综合性的培养责任意识的机会。
例如,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参与到一些公益项目中,如义卖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家庭之间的亲密度,还能够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和家庭还可以定期开展责任意识的培训课程,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向家长和教师传授培养责任意识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也能够对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积极引导和培养。
社会可以通过媒体和网络等渠道,普及责任意识相关的知识,培养公众对责任的关注和重视。
此外,社会还可以积极创建良好的环境,为小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责任意识的机会。
例如,可以举办责任意识培养的比赛、活动,选拔出一些优秀的小学生进行表彰,鼓励他们树立榜样,影响其他学生。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责任意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在小学阶段就培养起他们的责任感,他们才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对他们的影响。
一、树立榜样树立榜样是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步骤之一。
小学生往往会模仿身边成年人的言行举止,因此成年人需要做出良好的示范。
家长、老师以及其他成年人应该充当起榜样的角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责任感。
他们可以主动对自己的责任进行言传身教,让小学生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观。
二、培养参与感培养小学生的参与感是培养责任意识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让小学生参与到一些实际的活动中,让他们亲自去经历,并且体验到责任所带来的意义和意义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让小学生参与学校的社区志愿者活动、班级的卫生清洁等任务,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参与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将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从而培养起责任感。
三、制定规则和奖惩机制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也是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学校和家庭中,教育者应该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告诉小学生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机制,以便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
当小学生表现出责任意识的行为时,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
而当他们没有履行责任时,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是培养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团队活动,小学生将学会互相合作、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学会依靠和信任他人。
例如,在班级中组织一些团队项目或者团队比赛,让小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明确各自的责任,并且通过团队的成功或者失败来引导他们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五、鼓励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也是培养他们责任意识的有效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重视习惯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行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之一。
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会议。
来自24个国家的专家提出一个共同的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
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
跨世纪人才需要博学多才,有快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有自我发展精神,有与人协作能力等,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责任心的培养。
如果一个人没有认真负责的意识,一切都会失去基础和根本。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
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
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
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
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
责任不论大小,都属于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范围。
责任无论对人或对社会都是一种庄严的承诺。
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尽责的人,不能兑现自己承诺的人,就谈不上对别人的守信诚实和在过错面前勇于承担责任;更谈不上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未来负责。
而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开创者、建设者。
一个人的责任心表现与他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认为小学生的责任心根据其年龄特点,可以从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这几个维度,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责任心及其八项重点内容:⑴自我责任心: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⑵他人责任心: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
⑶社会责任心: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
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集体负责。
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⑷自然责任心: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
观望目前在校的学生,责任意识普遍比较薄弱。
他们是一个养尊处优的群体,享受着来自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厚爱,生活的环境优越,个人利益唯上的意识强,但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却很少思考,缺乏责任心、危机感、使命感。
尤其是部分小学生,学习不知为谁而学,总是马马虎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
甚至在青少年中,像徐立弑母、刘海洋烫伤黑熊、网吧纵火等恶性犯罪事件也时有发生。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势在必行。
那么,怎样才能落实呢?首先要究其原因。
解决问题,总要先寻找原因,因为原因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只有从问题的基本根源入手,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我们认为,造成青少年不负责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受应试思想影响,没能科学地遵循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的教育目标,而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责任心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
二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
另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诸如党内的腐败现象、受经济利益驱动,社会上一些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青少年责任心形成的重要原因。
不难看出,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影响着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人的责任心是由对责任的认识、对责任的体验、负责任的行为等因素构成,它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主体意识越强,责任心也会随之越强。
在培养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积极承担任务,主动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渗透性原则学校教育应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而习惯的养成教育与责任心的培养就构成了主宰、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
倘若缺失了这些因素,人的其他部分的成长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
由此可见,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决定了人的行为习惯与责任心培养的统摄性。
而这种具有统摄性状态的教育,又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并非依赖于独立时空而开展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认识有时还存在误区。
很多人认为:只有安排了专门的时间,习惯与责任的教育才有了现实的抓手。
这在学校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德育工作与学科教育活动在时空设置上的冲突。
其实我们所说的习惯的养成教育、责任心的培养与健康人格的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处不在,浸入到家庭、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表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真正的有效的德育,应当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完成。
3、实践性原则人的责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稳定下来的。
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是不能养成任何责任心的。
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责任心的基础,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
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对于矫正学生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可以通过以下行动达到教育目的:A、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责任心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
低年级背诵古诗文,初步理解含义;中高年级会讲解,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B、榜样激励: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了解、学习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特别是身边的榜样--优秀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的高度责任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找出他们的良好习惯,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确定努力方向(重点放在身边榜样的树立上,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教师与家长也要注意时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C、情境体验: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D、行为训练: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预定的目标,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
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
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值周生、小监督员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责任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家长科学而又耐心地培养。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在这一教育过程中,从小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是小学德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并具有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教育层次;明确的行为目标、具体细致的训练方法,且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才能真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但我们也看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总会有反复,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责任心的支撑。
责任心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通过行为来体现。
一个人具有对己对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才可能稳定持久,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