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已经提前到来
世界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

世界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一、本文概述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与背景人口老龄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通常是65岁及以上)的比例逐渐上升,而儿童和年轻人口的比例相对下降的现象。
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生育率的下降、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更是引人关注。
过去几十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同时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形成了典型的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力市场、家庭结构等方面,都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和背景,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全球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概述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而中国和全球的人口老龄化态势在近年来均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到2050年,预计全球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将从目前的9%增长到16%,这意味着将有超过16亿的老年人。
这一趋势主要受到生育率下降、预期寿命延长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尤为突出。
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22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9%,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继续上升。
这一趋势不仅源于中国长期实行的一孩政策导致的人口结构变化,也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与此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还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回到家乡,这也给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八百里加急)2011-11-26 06:09请说说你具体的想法,和应对方案和怎么样实施?麻烦给个方案,还有去哪个网站上找关于这方面的论文,谢谢我急着需要的社会调查2011-11-30 19:11最佳答案法国经济与统计研究所16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1月1日,法国全国人口为6339.21万,其中首都巴黎人口215万,包括市区和郊区的巴黎大区人口有1149万。
统计显示,2006年法国新生人口83万,是最近20连年来诞生人口最多的年份,同年死亡53万多人,比上年有所减少,加上新增移民,全年实际新增人口9万多。
分析表明,法国人均寿命有所延长,男子平均寿命超过77岁,女子平均寿命达到84岁。
法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继续,截至2006年末,全国65岁以上的人口近1030万,约占人口总数的16%,比往年有所增加,20岁以下人口近1580万人,约占人口总数25%,比往年有所减少。
大体有以下社会因素:①人的老龄化。
因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人的寿命日趋延长,使抵达老年期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人口学通常以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别离达到10%或7%以上,就称为人口的老龄化。
这种状况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不存在的,那时人的寿命普遍较短。
19世纪70年代,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先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
②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引发了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转变,也使得供养老年人的义务部份地从家庭转向社会;工业化社会发达的生产力使得老年人和社法国经济与统计研究所16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1月1日,法国全国人口为6339.21万,其中首都巴黎人口215万,包括市区和郊区的巴黎大区人口有1149万。
统计显示,2006年法国新生人口83万,是最近20连年来诞生人口最多的年份,同年死亡53万多人,比上年有所减少,加上新增移民,全年实际新增人口39万多。
分析表明,法国人均寿命有所延长,男子平均寿命超过77岁,女子平均寿命达到84岁。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急剧加快,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也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篇1浅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摘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国情。
党的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这一战略方针和目标任务,必须准确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和新机遇。
也要围绕老龄事业发展问题,呼吁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总结相关国内外经验,深入探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对策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人,能不能有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是我们对父辈的期望,也是对我们自己未来的一个渴望。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很关心的问题。
因此,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14处直接提到了“养老”这个词,养老制度改革正式提上日程。
让所有的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让“国未富,民先老”的局面得到有效地缓解,甚至根本地解决。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以此为标准,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

2014年养老难题的现状
就养老难题的现状,与发达国家 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挑战 有着特殊的背景。发达国家都是在 基本实现现代化后进入老龄社会的, 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 而我国则尚未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提 前进入了老龄社会,属于典型的 “未富先老”。加之人口多、发展 差异大的基本国情,使得我国养老 问题更为复杂,解决的困难也更大。
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4、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6章50条
未备而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似乎很突 然,人力、物力、财力、认识和 制度等准备不足,养老保障制度 缺位严重,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滞 后,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巨大。 根据报道,中国大约有318万家 养老院提供120万张床位。这意 味着每1000个老年人只有816张 床位,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平均5070张床位。根据国家民政部数据, 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口已经达 到940万,其中城市有194万,农 村有746万。部分丧失自理能力 的人口大约为1894万人。为了应 对“未备先老”,政府需要倡导 和实现有准备的或者说有保障的 老龄化,加大基础养老设施的投 资力度,为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减 负。
表面看,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
因比较简单,即出生率下降、人口
寿命提高。但是,受社会发展的客
观因素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
老龄化的形成背景有一定区别。我
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既受到人口转
变的一般因素影响,也受到计划生
育的特殊因素影响。独生子女政策,
未来 30 年中国人口趋势 光棍潮来袭 深度老龄化

未来 30 年中国人口趋势 : 光棍潮来袭深度老龄化图片来源 / 图虫摘要1、人口预测模型的简单介绍。
Leslie 模型主要做两大方面的预测,一是利用各年龄群体的死亡率来推算下一年的人口结构,二是利用女性生育率测算每年新出生的男性和女性婴儿数量。
在测算中,我们考虑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程度女性的生育意愿的差异,也考虑了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测算使用的结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2、趋势一:最快 10 年后,我国总人口将现负增长。
我国人口数量在全球的占比也将逐步下降,印度人口数量有望在 5 年后的 2024 年超过中国。
3、趋势二:中青年加速减少,高峰时每年超千万。
未来 5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每年减少 300 万以上,在 2028 年 -2039 年间,年均减少数量将超千万。
4、趋势三:二胎影响已过去,新生婴儿很快破 1300 万。
预计今年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将降至 1400 万左右,五年内大概率跌破 1300 万。
5、趋势四:2 年后进入深度老龄化,2050 年或接近日本。
我国或在 2037 年达到日本现在的水平,到 2050 年或将与日本当时的老龄化水平相接近。
6、趋势五:结婚率继续下滑," 光棍儿 " 数量增多。
2015 年我国 15 岁以上的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 4000 万人,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最严重的一代还没有大批量进入婚姻市场,未来结婚率会进一步下降。
7、挑战和机会并存,应对措施刻不容缓。
长期人口趋势的变化,会持续对我国经济增速构成压力,其可能带来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亟需我们做出政策准备和反映。
但挑战背后,也会带来一些结构性的机会,例如老龄化对养老、医疗等相关行业的需求会增加," 光棍潮 " 会催生 " 单身经济 " 需求。
1、人口预测模型的简单介绍我们预测人口采用的是经典的 Leslie 模型,该模型是 1945 年时由澳大利亚学者Leslie 首次提出,属于考虑生物种群年龄结构的离散模型,在人口预测中也被广泛运用。
[知识]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思考
![[知识]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f86dd7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0.png)
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思考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在2000年进入了老龄化国家。
据统计,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还在以3.3%的速度增加。
尤其突出的是,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接近1000万,而到了2050年,80岁以上的老人将超过1亿,是现在高龄老人的10倍。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的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
中国老龄化进程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进程。
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约占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0000000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法国用了115年,英国用了47年,德国经过了40年,而日本只用了24年,速度之快非常惊人。
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将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速度与日本大体相同。
000000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
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
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000000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发达国家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00美元,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
相比之下,2003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000多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
《浅谈中国老龄化问题》

《浅谈中国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会性的问题。
关注老龄问题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和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中国已于xx年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影响更加重大。
加强对中国人口状况、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和精神都将带来重大的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速度快,一个是老年人口数量巨大。
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另一方面,我们将面对的是多达数亿的老年人,我国人口老龄化最快的时期老年人数增加1亿的时间只需要xx年,我国的养老金储备能够保证在xx 年内有相应的增长吗。
面对老龄化,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
但是老龄化问题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处理的好,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处理不好,则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根据我国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结合老龄工作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措施意义深远。
要建立战略整体规划,政策要配套。
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
首先。
要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
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其次,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养老制度改革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养老制度改革摘要: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本文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开展势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及其特征。
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进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种方式,以应对养老保险供不应求的社会矛盾。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制度;养老保险目录引言 (1)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增长势态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2 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展趋势呈增长势态 (1)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2)2.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2)2.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征 (2)3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3)3.1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展过程 (3)3.2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4)4人口老龄化冲击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4)4.1退休年龄改革 (4)4.2养老保险费率改革 (5)4.3调整养老金给付标准 (5)4.4加强基金管理提高基金收益率 (5)4.5多渠道筹措养老保险基金 (6)5 致 (6)引言进入21世纪,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构建社会化养老体系,已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紧迫任务。
目前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正引起全社会的热议,同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也在积极筹备。
随着中国人口年龄构造老化这一不可防止的客观现实的到来,对人口老化与社会经济开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搞清这种关系对于制定中国下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开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阶段的中国来说,正确熟悉中国人口老化发生的原因、运动的过程、开展的趋势以及将会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至关重要。
只有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好,才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全面、稳定、协调、安康地开展。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首先影响到一个社会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使工作人口赡养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进而对社会产出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分配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已经提前到来,如何养老已经成为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据报载,一些养老院床位异常紧张,甚至到了一床难求的程度,有的甚至需要等待100年才有床位。
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德国已经为老龄化问题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具有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丰富经验。
本文对德国人如何养老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期对解决中国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一、德国养老院像宾馆
一个大约20平米的房间,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台电视、一个壁橱和一个卫生间,简直是典型的饭店单间配置。
但床头安装的特殊扶手和紧急呼叫设备,说明这里不是普通的饭店,而是一个特别的场所。
这是德国的老年公寓,也称养老院。
在德国上学的时候,一天,好友艾瑞克问我,能否陪他去看爷爷。
正好没事,我就爽快答应了。
周末,艾瑞克开车带我来到养老院。
这栋老年公寓共有五层,尽管有电梯,但楼层如何住人却很有讲究: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住零层(中国的一楼),腿脚不太灵便的住一层,依此类推,身体没有任何问题、生活能完全自理的住最高层。
每层楼的进口处均设有一个类似宾馆前台的护士台,共两名护士,她们24小时在这里值班。
如果按三班倒计算,每层楼应该有六名护士,则整层楼共有护士30名。
德国养老院一般不大,床位在80-150个之间。
这家老年公寓共有100
个床位,属中等规模。
艾瑞克的爷爷住在第四层(按中国的说法是五楼)。
此时,老人家正在看电视。
艾瑞克先是礼貌地表示问候,然后把椅子搬过来,面对面和爷爷聊天。
老人似乎面无表情,没有通常中国人想象的那样,见到亲人应有的喜悦,似乎是在接待普通的客人。
不喜不悲,出乎意料的淡定。
大约四十分钟后,我们就辞别老人,离开养老院。
在回去的路上,艾瑞克告诉我,他大约每月过来看爷爷一次,忙的时候两个月才来一回。
二、德国养老院多如牛毛
德国养老院提供三餐饮食,每个楼层均设有餐厅兼咖啡室。
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到餐厅来用餐,不能自理的由护士送到房间。
如果老人愿意,护士也可以用推车把老人推到餐厅用餐。
此外,养老院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如健身房、图书馆等。
尽管德国有专门的护理保险法(Pflegeversicherungsrecht)来规定老年护理机构应具备的基础条件,但不同的养老机构还会根据自身情况添置其他不同的娱乐设施,但需要由老年人交纳额外的费用。
养老院在德国很多,共有一万二千多家。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8200万人口的德国,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养老院。
德国之所以开设那么多的养老机构,主要原因在于,德国是欧洲目前最“老”的国家,也是全世界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3%,近1900万,仅65岁以上老年人就已经达1600万。
估计到2050年,德国一半以上人口将超过50岁,1/3人口超过60岁。
“老年人如何养老”已成为德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德国现在和将来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德国养老机构多种多样,包括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其中以老年公寓为主。
在所有的养老机构中,54%为慈善组织或地方社会组织(主要是教会)所办,36%为私人养老院,公立养老院仅占10%。
私人养老院收费最高,主要对象是富人。
一般而言,私立养老院的设施更为先进、齐全,娱乐项目更丰富,护理水平更高。
公立养老院收费最低,接纳的主要是低收入阶层,因此,只具备基本的设施、提供最低标准的服务。
而慈善组织的养老院价格居于两者之间,其设备和服务处于中等水平。
由于公立养老院床位有限,而且入住的条件有严格限制,所以多数人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慈善机构或社会组织举办的养老院。
无论是哪种养老机构,政府均提供相应的补助,每个床位给予16000欧元的一次性财政补贴。
三、养老院如何收费?
每个养老机构收取的费用是不同的,其中差别特别大。
公立养老院每月收费在2000欧元左右,社会组织举办的养老院收费在3000-4000欧元之间,而私立养老院没有统一的收费范围,主要根据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来确定收费标准,同时也参考入住者的身体情况。
一般而言,生活能完全自理的,缴纳的费用在4000欧元左右。
稍微不能自理,费用略有增加。
如果完全不能自理,则费用将达6000欧元,甚至上万欧元。
私立养老机构实行分级缴费的原因是,需要对老人进行不同时间、不同程度或个性化的护理。
今年11月,我到德国旅游,拜访一对中德结合的家庭。
周末,这对夫妻带我去养老院看男方的奶奶,并告诉我,他的奶奶如果在家,退休金已经足够生活。
而进了养老院,每月的费用首先由养老金支付,这是第一级义务。
养老院每月的费用为4000欧元左右。
一般来说,普通民众的养老金不足以支付这笔昂贵的费用,除非曾经在大企业上过班,缴纳的保险较多,养老金才有可能涵盖。
一般民众的养老金在1000-3000欧元之间,有的还更少。
养老金不足以支付养老费用怎么办?这才开始了第二级义务:个人义务,即个人用存款弥补不足,存款花光了就要变卖有价证券、汽车、房产,直到房产花完了才进入第三级义务:子女义务,子女必须平摊养老金之外的养老费用。
在德国,尽管父母有责任抚养子女,但子女却不优先承担养老义务。
原因何在?关于孩子的抚养无论法律还是道义上都有着约束,但是赡养老人几乎没有。
父母把孩子供上学一直到参加工作前,都要支付每月的孩子养育金。
孩子工作后,没有义务养家,父母靠自己工作养活自己。
德国人认为,父母把孩子生下来,这是他们的主动选择,因此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子女生下来是被动的,不是他们的自我选择,所以不必优选承担父母的养老责任,除非父母的养老金、储蓄和各种财产已经被完全花光,这就是德国“养小不养老”的传统。
如果没有子女或子女没有足够的收入怎么办?国家就只好承担子女义务。
在德国,国家是子女,不是父母。
在没有子女的家庭,国家就必须承担起子女的责任,发放各种养老补贴。
补贴标准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分为三级:护理级别1:每月1023 欧元、护理级别2:每月1279 欧元、护理级别3:每月1550 欧元。
事实上,国家的救济比起子女而言,更为靠谱,因为子女的收入不见得比国家的收入更稳定。
正因为国家成为比子女更为强大的靠山,所以德国人并不寄希望于孩子。
由于有了这样的环境,少生甚至不生孩子的观念就成为了多数人的共识。
四、其他的养老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德国人67岁退休。
由于德国生活费用不高,而养老金相对丰厚,因此退休后的老年人较为富足。
到了这个时候,没有工作压力,也不需要承担抚养儿女的责任,日子过得比较滋润、放松。
一般到了75岁,德国人才开始选择如何养老的问题。
事实上,去养老院安度余生的老人只占75岁以上人口的33%,约有120万人。
多数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也就是老年人自己在家中居住,靠养老金和存款度日,他们依旧居住在自己原有的居所内,依托周边的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并提供日间护理中心和短期托老服务。
这些老人以独居为主。
德国老年人之所以选择独居,一方面是不想打扰子女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没有法律规定子女负有赡养义务。
但不能由此认为,德国人的家庭关系淡漠,子女完全不顾老人。
其实,老人独自居住,对德国人而言不过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而已。
我一位好友住在多特蒙德,几次想到中国来旅游,但始终无法成行。
他告诉我,岳母已经88岁,住在离他们20公里之外的另外一个小镇。
他们需要经常回去看看,如果发生了紧急事情,可以马上赶过去处理。
不管是青年还是老年,德国人都有固定的诊所和医生。
由于医患关系相对固定,所以医生对患者的情况非常了解,能及时、准确地给患者治疗,而不需要再进行一系列麻烦的检测。
对于老年人,诊所里的医生会随时主动提出诊疗建议,如果需要还可以推荐到大的医院治疗。
德国护理费用非常昂贵,例如全天候护理服务,每月需要大约1万欧元,只有约50万老人请得起保姆到家服务。
因此,独居的老人家里一般都安装有紧急呼叫设备,直通救护中心或医院。
因此,一旦老年人身体不舒服或突然生病,只要按一下呼叫设备,救护车10-15分钟即可赶到,随后才由医院或救护中心通知家属。
由于每个人都有医疗保险,所以子女赶到医院并不是为了帮老人交费。
另外一种形式是“社区养老”。
这种养老方式则居于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之间。
老年人搬离原有老旧住所,入住社区内居家服务公寓中,公寓整体采用无障碍化设计,另附加许多老人服务硬件设施,如电子信号器等,相比原有的住所更适宜老人养老,并且也提供相应的上门护理服务。
社区养老的其好处是,老人生活在原有的社区之内,不脱离社区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内组织老年人之间的互助。
如今,这样的社区养老形式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认可和欢迎。
为了解决养老院床位不足的问题,政府鼓励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因此,政府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三级补贴:护理级别1:每月450 欧元、护理级别2:每月1100 欧元、护理级别3:每月1550 欧元。
与养老院养老不同,只要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均有补贴,而养老院养老只有在个人和子女资金告罄的情况下,政府才提供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