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的设计认知1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浅析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浅析住宅是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而建造的人为空间,这种人为空间从来就包含着住宅的室内空间和住宅的外部环境空间。
随着居民的精神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从业主,开发商,亦或设计方,都越来越关注外部环境空间的品质,并出现越来越多成功的设计作品。
本文将从空间组织、绿化设计及居民的需求三个方面并结合相关实例来谈谈住宅区的环境空间设计。
一、外部环境的空间组织住区的建筑空间有其空间序列,而居住区的外部环境空间也有其秩序性,并与建筑空间序列相互制约,相互融合。
根据平面构成原理,平面构成中的要素是——点、线、面。
点是环境设计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点与空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区分。
通常由视觉决定点的视觉效果可以适用空间,同样空间的视觉效果也可适用于点。
在实际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居住区的绿化特殊性、用地环境秩序、平面构成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绿化空间的关键点、中心空间、过渡空间。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景观视觉焦点。
视觉焦点的选择应注意其在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中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运用对景作用、引导作用、吸引作用、影壁作用以及框景作用。
2.主体景观空间。
应为环境空间的功能中心与审美中心,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用途特征进行重点设计,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不同特性,成为小区的主体景观。
3.过渡景观带。
过渡景观带在居住区环境空间中同样重要,它既要和视觉焦点相呼应,又要起到与主体景观空间过渡的作用。
设计中可充分利用植物因素,注意乔、灌木在树种、颜色、树型、体量上的动感特征,以取得与主体景观空间的呼应。
4.路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区域内既要有“节点”,又要有“路径”,才能形成“场所感”。
现有的一些住宅小区的绿地系统经常是组团绿地加上中心绿地,这种做法往往过份概念化,结果形成了一块块“邮票”式的方块绿地,景观不成系统,使用效益低。
因此我们还应重视步行景观路线的设置。
这种设置应着眼于“路径”的设计,它强调了人流路线和景观的结合,使得原有的自我中心式的绿地和人的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
外部空间设计:定义概述
影响空间感受的因 素
一种物体同感受它的人之间产生 关系主要是通过视觉来确定的, 但在很多时候,触觉、嗅觉、听 觉等其它身体感官也参与其中。 甚至天气中的风、雨、日、照都 会对空间感受产生影响。
什么是外部空间
外部空间是有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 部环境,是从对自然的限定开始的, 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它与无 限伸展的自然空间不同,它是在自 然当中由“框框”所限定的空间 (“框框”就是可以创造出满足人 的意图和功能的有意义的积极空间, 是一种向心秩序的体现)。
边界
举例
紫禁城外林荫道(单一型柱列边界) 卢浮宫神庙(双重型柱列边界) 春日大社灯笼群(记号型双重边界) 婆罗浮屠塔群(记号型多重边界) 圣马可广场(双极平坦型场地) 丘伊雷利庭图(多极平坦型场地) 洛克菲勒中心广场(单极凹形场地)
什么是外部空间设 计
外部空间设计,就是为人的活动 创造有意义的外部空间(相对于 建筑内部)的技术或方法,是一 种营造人类活动空间的过程。
被营造出来的空间,质产生变化
1.建筑空间
建筑室内空间的长、宽、高对空间 的尺度感影响最大,房间的四壁产 生封闭围合的作用,底界面和顶界 面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房间的亲切行 和遮蔽性。
关于对外部空间距离问题 的总结
一般情况下,人与物体的距离在25米左右的时候,最 能产生亲切感,可以辨认出人脸和建筑的细部,这是 古典街道的常见尺度。
01
02
宏伟的街道或广场空间的最大距离不超过150米,超 过后会使建筑立面上的沟槽效果消失,透视感减弱而 接近立面。此时巨大的广场可以作为一个纪念性的建 筑的前景。当人与建筑的距离超过1200米时,就看不 到具体形象了,只能看到模糊的外轮廓线。
3. 建筑材料表面的肌理与肌理的组合
《外部空间设计》的笔记
《外部空间设计》的笔记《外部空间设计》笔记一、外部空间设计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外部空间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的设计,旨在创造一个舒适、自然、和谐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2.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愉悦的生活体验,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身心健康。
二、外部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外部空间设计应从整体出发,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同时,设计中应注重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各方面的衔接。
2.人性化: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例如,空间的大小、形状、色彩等都应符合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3.生态性:外部空间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尽可能保留自然元素,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应考虑植物的多样性、节水性和环保性。
4.文化性:设计应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使外部空间成为展示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5.功能性:外部空间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合理划分空间,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
例如,休闲区、运动区、儿童游乐区等。
三、外部空间设计的要素1.地面设计:地面是外部空间的基础,应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铺设方式。
同时,应注意地面的排水和防滑性能。
2.墙体设计:墙体是外部空间的围合元素之一,应根据周围环境和空间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造方式。
同时,应注意墙体的保温、防水和装饰性能。
3.植物设计:植物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种类和配置方式。
同时,应注意植物的色彩、形状和高度等要素的搭配。
4.水景设计:水景是外部空间设计的亮点之一,应根据空间需求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景类型和规模。
同时,应注意水景的循环和节水性能。
5.照明设计:照明是外部空间设计的辅助元素之一,应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和布置方式。
同时,应注意照明的节能和环保性能。
四、外部空间设计的程序与方法1.前期调研: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文化等条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由美国著名建筑师约翰·希尔撰写的书籍,该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深受建筑设计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喜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对于外部空间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本书中,约翰·希尔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外部空间设计的概念,他认为外部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建筑物外部的装饰和景观,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
外部空间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感受,创造出舒适、美观、实用的空间环境。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外部空间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师的责任,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约翰·希尔在书中还介绍了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他强调了设计师需要充分理解场地的特点和环境的条件,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功能,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
他还提到了外部空间设计中的材料选择、植物配置、光线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细节决定了外部空间的质量和舒适度。
通过这些原则和方法的介绍,我对外部空间设计有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也对设计师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约翰·希尔还在书中分享了许多他亲自参与设计的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外部空间,如公共广场、私家花园、商业街区等。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解读,我对于外部空间设计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于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和设计思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案例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作品,更是对于城市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它们展现了外部空间设计的魅力和力量。
总的来说,约翰·希尔的《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设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们生活环境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外部空间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对于建筑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于广大的建筑设计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也会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连载1译者序大谈空间,从世界建筑学领域来看,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
形形色色的空间概念,洋洋洒洒的空间专著,令人眼花缭乱莫知所从。
当然,这当中也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如:凯文·林奇(Kevin Lynch)根据城市景观对人们空间认知和记忆影响的调查分析,撰写了《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被称为是战后划时代的巨著,其影响迄今未减;诺博格·舒尔茨(C. Norberg Schulz)的《存在.空间.建筑》(Extence,Space and Architecture)从任何空间知觉均有意义作用,因此必须与更稳定的图式体系相对应这一观点出发,论述了人在世界上为自身定位所必需的基本空间概念,其影响仅次于凯文.林奇。
此外如克里斯托福·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关于图式语言(Pattern Language)的研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在建筑形体理论方面的创新等等,这些研究成果把建筑论、空间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空间论,文字晦涩难解,内容玄奥莫测,而且往往是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离题,从而“许多人对空间问题已经感到厌烦,他们宁愿谈‘结构’、‘体系’或‘环境’,这也不是不可理解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中,我看到了芦原义信的这本《外部空间设计》。
“这本书既包含有空间论,也包含着方法论。
作者融汇了当前世界上的空间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N空间与P空间’、‘逆空间’等一系列颇有启发的概念。
而且,更难得的是全书所引用的建筑实例均系作者本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者本人理论的产物。
因此,此书不仅可供阅读,更可作为设计实践中有价值的参考”。
1962年译者应早稻田大学建筑系邀请访日时,曾专程拜访了芦原义信先生,他一见面就很客气地问我:“您为什么要翻译我这本书呢?”上面这段话就是我当时地回答,这里我想也可作为理应对作者说明的,翻译介绍此书地目的所在吧。
外部空间设计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2021/10/10
22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空间的封闭性与墙体之间的距离有关
2021/10/10
23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外部空间的转角出现纵向缺口,从空间的封闭性 来说效果较差。相对地,在保持转角而创造阴角 空间时,即可大大加强空间的封闭性。
2021/10/10
24
37
外部空间设计
2021/10/10
1
主要内容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二、外部空间的要素 三、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四、空间秩序的建立
2021/10/10
2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2021/10/10
3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老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是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糅合黏土做成器具,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才有器具的作用。 凿了门窗盖成一个房子,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房子的作用。因此 “有”带给人们便利,“无”才是最大的作用。
2021/10/10
4
一、建筑外部空间的概念
1.外部空间的形成
空间本质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 互关系所形成的。
空间的形成外界条件—给予感觉它的人以影响
所谓空间的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者说有计划性。所谓
计划,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所谓空间的消
极性,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性的。前者是收敛的,后者是扩
散的。(N空间,P空间以及介于两者2之02间1/10的/10PN空间)
8
二、外部空间的要素
尺度 质感
2021/10/10
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浅谈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摘要:传统的中国建筑是一种筑高墙围大院的建筑,它的外部空间是冷漠的,对建筑外部空间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在美国早在19世纪中期建筑师就开始提出了“风景建筑学”把园林扩大到了城市,近年来我国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越来越重视,笔者依据学习掌握的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和从事建筑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外部空间和谐统一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街道或城市之间的中间领域,是一个有秩序的人造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民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也高。
传统的中国建筑是一种筑高墙围大院的建筑,它的外部空间是冷漠的,对建筑外部空间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在美国早在19世纪中期建筑师就开始提出了“风景建筑学”把园林扩大到了城市,近年来我国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越来越重视,笔者依据学习掌握的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和从事建筑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个人认为建筑的外部空间应该通过“天、地、风、水、光、山、物“七个方面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进行“个性”艺术的创作,而追求以人为本的“天之美”、“地之美”、“山之美”、“水之美”、“风之美”、“光之美”和“物之美”的高度和谐便是“神”之美,是入诗入画的最高精神境界。
“天之美”是指一座城市或一个社区对人的水平视线以上部分的空间环境美的艺术营造,主要由建筑物、树木、山坡或假山叠石等高大物体构成曲线丰富、层次分明的天际线与大自然的天空对话,所描绘出的一幅幅四季更替、晴雨变化的缤纷画卷,或大雨倾盆,或晴空万里,或云奔月移……让人们在现代化的都市里感受春花秋月等大自然的变化所带来的旖旎风光。
“地之美”是指建筑的总平面科学完美地布置,选择环境表现主题,利用地理位置对地面环境进行美的艺术创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
如建筑规模档次与机动车辆交通、人行道路的平衡配置及道路颜色;集中绿地与环境空间的均好性比例关系;水面与绿地的比例关系;草坪几何图形色块色带设计和品种的选择;树木翠竹四季花卉的配置;运动健康活动场地、儿童天地、雕塑小品的设置等等。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第一部分:文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1.1外部空间的形成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意识的在创造空间。
建筑家,就是在地面、墙壁、天花板上使用各种材料去具体创造建筑空间。
外部空间:外部空间首先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
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往往,建筑师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所占据的空间十分关心,这是自然的,可是,就连就连建筑没有占据的逆空间,也要同样程度的关心。
换句话说,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设计时,或再换句话说,把整个用地作为一幢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空间的积极性: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计划性。
所谓计划,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
(收敛性)空间的消极性: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无计划性的。
所谓无计划性,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从内侧想外增加扩散性。
(扩散性)日本:传统木结构住宅,庭院属于家的内部秩序,内外界限处于围墙的位置美国:独立式郊区住宅,内外界限在房屋与庭院的衔接处意大利:没有庭院,建筑直接靠着道路修建,所以内外的界限是明显地处于厚重的石墙位置。
第二章外部空间的要素1.尺度建筑物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有作用的数值是D/H小于3(D为间距,H为建筑物高),广场中的D/H在1-2之间时,空间较平衡紧凑;当D/H小于1时,建筑之间干涉过强;当D/H大于2时,建筑之间过于分离。
外部空间第一假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八十张席房间(7.2*18米)或者一百张席房间(9*18米)是日本宴会大厅的通俗称呼。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关于室外空间设计的书籍,作者通过详细介绍和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外部空间设计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室内空间融入到室外环境中,创造出一个舒适、美观、实用的外部空间。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花园设计、露台设计、游泳池设计、庭院设计等等。
每个章节都有大量的图片和图表,方便读者理解作者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同时,作者还特别注重讲解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设计概念。
阅读这本书后,我对室外空间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我认识到室外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如空间布局、视觉效果、植物配置、材料选择等等。
只有这些要素都能够得到合理的组合和协调,才能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外部空间。
其次,我对设计原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作者提到了很多设计原则,如比例、对称、重复、层次等等。
这些原则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能够有效地指导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我对如何进行室外空间设计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原则进行实际操作。
此外,我还发现《外部空间设计》中的案例非常精彩。
每个案例都是由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并实施的,能够很好地展示设计理念和效果。
通过仔细观察这些案例,我学会了如何从细节上观察和评价一个设计方案,并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师的意图和设计思路。
这对于我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非常有帮助。
最后,我觉得《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的语言生动易懂,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
即使对室外空间设计不太了解的人,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入门,并且从中获得一些设计的灵感。
而对于已经从事室外空间设计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手册,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总之,《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通过案例介绍、设计原则讲解等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设计过程,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
我相信,只要认真阅读、学习并应用这些设计理念,每个人都能够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令人满意的室外空间。
外部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空间的接触关系
D、分离关系 在这里,分离是指以第三个空间联系的两个空间,第三个空间 从而形成公共联系空间,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中介空间。 这种公共空间的表现是多样的。它的形式和朝向可与它所联系 的两个空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以表现连续接触;它可以与所连接 的两个空间的形式和尺度相同或相近,以形成一个空间上的厚重感 和韵律感。它的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完全根据它所联系的空 间形式和朝向来确定。联系空间如果足够大,则形成具有组织中心 作用的公共空间,以将周围空间组织起来。
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第一部分 认知与分析
1 认知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用自己的眼睛 观察问题,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
主要以分析思维与观察分析方法为主要 内容。
1.1分析思维
定义: 所谓的分析思维就是将认识的对象还原 至基本的构成要素,再研究各要素的性 质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此外,分析思维还体现在解决复杂问题 时先将其分解为若干可以认识的部分, 分别进行研究求解,最后再进行综合, 这也是建筑设计方法学的基本原则。
2 空间的分类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 一般认为为于建筑内 部,全部由建筑本身 所形成的空间为内部 空间。 相对于内部空间,人 们把位于室外的与建 筑和他周围的东西围 合成的空间称为外部 空间
3 空间设计方法
二.单一空间
单一空间是构成建筑的基本单位,任何复杂的建筑 空间都可以分解为单一空间,对任何复杂空间的分 析都要从单一的空间要素分析入手。
1) 图纸表达 的多样性
2)分析 图的图 式语言
3)图 解分析 的抽象 性
2.4 环境 分析 图解 应用
1) 环境设 计分析 的结构
外部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03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要素
地面设计
01
02
03
地面铺装
选择合适的地面铺装材料, 如石材、砖、混凝土等, 以增加空间的美观度和实 用性。
地面标高
通过调整地面的标高,创 造出层次感和立体感,同 时满足排水需求。
地面纹理
利用不同的纹理效果,增 强空间的视觉效果和触感 体验。
植物配置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 件和景观需求,选择适宜 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 灌木、花卉等。
人文性原则
总结词
人文性原则强调关注人的文化背景、审美需求和心理感受,使空间环境更具人文关怀。
详细描述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感受的空间。 同时,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文化元素融入空间设计中,提升空间的文化内
涵。
生态性原则
总结词
生态性原则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使空间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注重人性和生态,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外 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保护。
02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功能性原则
总结词
功能性原则是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核心,强调空间的使用价值和功能需求。
详细描述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空间的使用目的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满足人们的 日常活动需求。同时,要注重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理。
人文关怀的加强
人文关怀的加强
未来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文关 怀,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设计将更加关 注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通 过人性化的设计,营造出舒适、安全、温馨 的空间环境。
卢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
关注人的需求,体现人文精神,创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外部空 间。
功能与美学
功能优先
确保外部空间设计的功能性,满足人 们的实际需求。
美学追求
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形式美和 艺术性,提升空间品质。
历史与现代
传承历史
在设计中融入历史元素,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特色。
创新现代
结合现代技术和审美观念,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外部空间。
实用性考虑
卢原义信强调在创新的同时注重设计的实用性,满足功能需求和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确 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传承历史文化
历史保护
卢原义信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和材料选择,保 留和修复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景观。
VS
文化融合
卢原义信倡导在设计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 元素相融合,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 新,同时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
详细描述
东京中城设计是卢原义信的代表作之一,它将自然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开放且富有活 力的公共空间。设计中注重光影效果,利用植物和水景等元素,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氛围。同时,设计还考虑了城 市发展和居民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和设施。
案例二:京都站前广场设计
总结词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公共空间
他关注人在空间中的多维度体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 感受,以创造丰富的空间体验感。
动态与静态的结合
卢原义信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通过设计使空间既能满足人们动 态的活动需求,又能提供静态的休憩和观赏场所。
04
卢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东京中城设计
总结词
融合自然与现代元素的开放空间
03
卢原义信的外部空设计特点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近年来,外部空间设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外部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外部空间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让人们享受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在这本《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外部空间的设计原则、技巧和实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给读者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外部空间设计方案。
本书首先介绍了外部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作者强调,外部空间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种类的外部空间设计,如公共花园、住宅院落、城市广场等。
这些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如何将自然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搭配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
其次,本书对外部空间设计的具体技巧和方法进行了介绍。
作者从材料、植物、水景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实用且可行的设计技巧。
例如,在材料选择方面,作者建议要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如回收利用的木材、可降解的材料等。
在植物选择方面,作者强调要选择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植物,保证植物的可持续生长。
除了介绍理论知识和设计技巧,本书还通过实例向读者展示了一些成功的外部空间设计案例。
这些案例包括世界各地的传统花园、公园和广场,以及当代城市中的一些创新设计。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区对外部空间的认识和设计理念。
同时,这些案例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设计思路和灵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外部空间设计。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还能够促进人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现代都市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外部空间的设计,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室内空间的布置和装饰上。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都与外部空间的设计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合理的外部空间设计,不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还能够提升城市形象。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由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约翰·史密斯撰写的专业书籍,该书以其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深受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喜爱。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外部空间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约翰·史密斯在书中强调了外部空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外部空间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通过精心设计的庭院、花园和露台等外部空间,可以为居住者提供愉悦的居住体验,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品质和魅力。
其次,约翰·史密斯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外部空间设计原则和方法。
他强调了外部空间设计要与建筑风格相协调,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
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他展示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植物选择、材料运用等手段,打造出美观、舒适、实用的外部空间。
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我相信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约翰·史密斯在书中还对外部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他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外部空间设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未来的外部空间设计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将更多地融入自然元素,注重绿色植被和可再生材料的运用。
同时,他还强调了外部空间设计要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外部空间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
这些展望让我对外部空间设计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和探索的决心。
总的来说,约翰·史密斯的《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专业书籍,它不仅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我相信,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我会不断地借鉴和运用书中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为人们创造出更美好的外部空间。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1. 空间规划:①理解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元素,包括景观、人流、交通、功能分区和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空间规划的原则:设计者应遵循统一性、协调性、舒适性、趣味性和主题性的原则,以确保空间的连续性和吸引力。
③空间规划的流程:首先要理解项目的目标,然后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最后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2. 景观设计:①景观元素的运用:利用地形、植物、水体、建筑和装饰物等元素来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外部空间。
②景观设计的原则:强调自然美、和谐统一、人文关怀和个性化设计。
③景观设计的步骤:确定设计主题,选择合适的景观元素,进行布局和规划,最后实施设计方案。
3. 人流和交通设计:①人流和交通的设计原则:确保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人流和交通流。
②人流和交通的设计元素:包括道路、步行道、停车场、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设施等。
③人流和交通的设计策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标识来引导人流和交通流。
4. 功能分区:①功能分区的原则: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项目的目标进行功能分区。
②功能分区的元素:包括各种设施、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等。
③功能分区的策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连接来满足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
5. 建筑物与环境的互动:①建筑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建筑物的设计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
②建筑物的设计原则:强调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功能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③建筑物的设计元素:包括建筑物的形态、材料、颜色和纹理等。
④建筑物与环境的互动策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来创造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建筑物与环境相互融合。
6. 设计实施与管理:①设计实施的原则: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考虑成本效益。
②设计实施的过程: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施工和验收。
③设计管理的原则:对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确保项目按照计划进行,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处理。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外部空间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原则。
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知识
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知识建筑的外部设计是指对建筑实体和周围环境的设计。
那么,对于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何为空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空间这一词的使用是相当的频繁,因此我们对于空间这个词汇是非常的熟悉,但是如果让我们用具体的话去解释空间,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它对于相当一部分的人也是很陌生的。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空间是多义性的,以至于在我们用具体的语言为它下一个定义时,就有了较大的难度。
空间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反映空间的特有的属性,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根据空间的多种属性当中所找出一种特有属性进行概括的。
对于空间的概念其实就是有空间的实践中所转化的,这也标志着我们对于空间的认识,已经从感性到理性了。
其中变化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1)物质的存在性,这也反应了物与物两者间的关系,这也是空间关系论的起源。
(2)确实有空这一状态的存在,空间实体伦有以经验来源,也就是虚空经验所反映出的是一种超脱物体自身以外的存在。
(3)物体形态与大小大部分都有差别,物体和物体本身不可分离这一特性是广泛经验所体现出的,也是属性论的起源。
其实在对空间的理解上,中国与西方,现代与古代都是不同的。
对于空间的认知其实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人类对山洞的利用时了,原始社会的人为了躲避风雨,他们就居住在山洞里,于这天然空间就被原始人所利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学会用石头或者草木搭造出居住的场所。
对外部空间的认识外部空间其实是具有相对性的,对于所指内部其他的都是外部,假如说内部空间是实体建筑的内壁所围合成的虚空空间,那外部空间就是实体建筑的外部和周围的环境所形成的空间,其特点是流动、开敞。
以上所说是一种较为狭义的外部空间定义,而它特指的是人有目的所创造出的外部环境,比如说室外景观,是一种不同于室内空间设计的一种室外空间设计,他没有室内建筑所必需的天花板,是一种没有屋顶的室外建筑。
从广义上来说,外部空间是包含整个自然界的所有的地表形态,所以广义的外部空间可以把它当做是下移外部空间的一种无限制的延伸状态。
外部空间设计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外部空间设计一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源义信,他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全书通过四章对外部空间设计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外部空间的形成,根据一般常识来说,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所限定的。
因此,可以认为地板、墙壁、天花板是限定建筑空间的三要素。
当然,最近墙壁与天花板形成一体的曲面结构以及地面构成了原来的墙壁与天花板的地下建筑等,也有上述三要素不明显的情况。
不过,即使在进入宇宙时代的今天,考虑建筑空间时,从重力上承托人的地面,无论如何也还是必须的。
室外空间也和室内空间一样,地面的质地、纹样、高差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设计重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建筑外部空间呢?首先,它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技术。
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地,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书中介绍了意大利的空间和日本的空间,意大利的内外空间很相似,外部空间也只是比内部空间少了屋顶,内外分隔明确,而日本的内外空间则相互渗透。
第二章,外部空间的要素外部空间要注重尺度和质感。
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空间是有领域性的,但人们都不提它。
例如:在日本,不是把房间按餐室、起居室、卧室等功能区别来称呼它,而是有着按空间大小来分类的习惯。
日本式建筑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
就像日本有所谓“四张半席文学”这个名词一样,男女二人在四张半席中生活,对日本人来说,恐怕就是给予罗曼蒂克印象的沉默语言吧。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外部空间设计》一书是一本关于建筑与景观设计的经典之作。
作者以其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深刻的理论见解,深入探讨了外部空间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实践。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外部空间设计对于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也对于设计师在创作中的启发和指导。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外部空间设计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他指出,外部空间设计不仅仅是对建筑和景观的布局和装饰,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人类的生活、活动和情感需求。
外部空间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感知和体验,创造出舒适、美观、功能齐全的室外环境。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愉悦。
同时,作者还对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他强调了设计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提出了设计应该与自然环境和建筑相协调、与功能需求相契合的观点。
此外,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设计手法和技巧,如轴线、比例、材料、色彩等,这些都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实践指导。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和方法,我对于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展示了外部空间设计在不同场景和项目中的应用和效果。
他通过对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进行解读和评析,揭示了设计师在创作中的思路和方法,也展示了设计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这些案例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范例和借鉴,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设计的力量和魅力,激发了我们对于设计的热情和追求。
通过对《外部空间设计》一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外部空间设计对于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也对于设计师在创作中的启发和指导。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借鉴和运用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水平,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外部空间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案例分析
· 神性空间---北京的地坛(“天地人神”为一体的场所精 神) 中国有天 圆地方这样 一个古代的 哲学概念。 所以地坛所 有都是重复 方的母题。
· 神性空间---空间营造手法解析
小结:
通过方泽坛---神性空间的营造分析,得出外部空间的营造需 要考虑场所的空间秩序、尺度(Scale )、材质、心理 感受等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沿着棋盘式道路修建建筑时,建筑物转角成为以直 角突出到道路上的阳角。而且,如图所示,即使在创造连一幢 建筑都不修建的外部空间时,外部空间的转角也会出现纵口, 从空间的封闭性来说效果较差。相对的,在保持转角而创造阴 角空间时,即可加强了空间的封闭性。欧洲广场运用的比较多。 例2.
图A中所示有四根圆柱,圆柱之间发生了相互干涉作用,外部 空间就在这里成立,但,圆柱没有方向性,同时具有扩散性, 所以没有充分形成封闭空间。
第三章 外部空间设计程序
基地现状图
场地分析图
设计思路分析图
设计思路分析图
设计思路分析图
设计思路分析图
平面布局草图
总平面布局图
Public Accommodation
城市公共设施 尺度认知
定义
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 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 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 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 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 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 融服务等。
关于“公共—半公共—私用”这一空间层次。
• • • • •
• • • •
•
为了获得宜人、丰富的外部空间,仅仅一种 手法是不够的,需要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1:空间的延伸和渗透 如古典园林中的借景与对景都是空间的延伸 和渗透手法的运用。 2:层次与序列 要创造有秩序而丰富的外部空间,就要考 虑空间的层次。而对于运用空间就要有空间导 向,就要有序列,有高潮和过渡。外部空间的 序列通常表现为“开门见山”和“曲径通幽” 两种。 3:建筑尺度的处理 建筑作为外部环境的主体其本身的尺度必 须有适应人体尺度的过渡 4:其他 在建筑外部环境运用中,小品及雕塑的运 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贝聿铭先生 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门前的雕塑。有时, 雕塑或小品往往就是环境的主题。如雁塔广场 上的主题雕塑。等等。 总而言之,充分克服和利用一切地理条件。适 应该控件所要求的功能种类和深度,传造出空 间秩序富于变化的空间。
•
如例:在禁止汽车驶入的地方,与其树立标 志,不如设置哪怕一两步台阶,或是布置小 的水流及矮墙之类。采取这样的处理,就提 供了如下可能:即在梯级,小水面或者矮墙 内侧,在视觉上是连续的空间,同时又规划 了仅供人活动的领域。可以说这就是外部空 间平面布局的开始。
• • •
•
②用于合唱、讨论时。地面或是有高差变化, 或是背后有墙壁而围成的空间。(相对会显得集 中和突出,目的性明确,也同时会形成视觉的焦 点在空间上也就形成了方向性及收敛性) Sm的要求:平坦、无障碍物、宽阔,能巧妙过 渡到Ss的状况。 二. 1.外部空间设计要尽可能赋予该空间以明确的用 途,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 感,墙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 在外部空间布局上带有方向性时,希望在尽端配 置具有某种吸引力的内容。
•
三.外部空间的层次 在外部空间构成当中,都要考虑顺序。建立秩序的方法之 一,就是根据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空间的领域。
以学校主楼为例分析。形成了“外部的—半内部的—内 部的”这一空间序列。 如图,空间1是宽阔的,地面早有树木等。看空间2比空间1 稍窄小,地面使用了相当人工性的材料。空间3比空间2小, 由于有抢步而有了封闭性面地面使用了极为细致美观的材 料,照明也不是通常室外照明那种灯柱,采用了从前面挑出 的灯具,以内部式效果为目标。而且,在这三个空间中还大 大利用了室外家具,室外雕塑等。这样就创造出从外过渡到 内部的空间序列。
总结:只有外部空间有了目标,途中的空间才产生吸引力,
而途中的空间有了吸引力,目标也就更加突出,它们是可 以产生这样的相互作用的。 2.这里有两个实际的问题:外部空间渗透到建筑内部的设 计方法和外部空间布局中的空间大小问题。在确定空间的 大小时,要先明确他是用于何种目的的空间。是要用于单 一的目的还是用于综合的目的?
第一章 外部空间的概念与尺度认知
1.外部空间的概念 及内涵
2.设计尺度认知
1. 外部空间的概念与内涵
1)讨论:外部空间是如何形成的?(结合自己体验)
2)外部空间的概念:外部空间是从自然中限定开始的,是人为有 目的对自然划定框框的空间,与无限延伸的自然空间是不同的,设计 的外部空间更具有意义。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 -----老子
• • • • •
外部空间设计手法 1.外部空间的布局 定义:平面布局就是对该控件所要求的用途 进行分析,并确定相应的领域。 外部空间按领域可大致分类,可分为只限于 人的领域和 除了人之外也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
• • • • • • • • • • • • •
在只为人提供的这一空间里,人们是要进行种种活动 的 。大致可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姑且称之为 M 空间(Sm)和S空间(Ss)。 Sm(运动空间)可用于: (1)向着某个目的前进 (2)散步 (3)进行比赛或者游戏 Ss(停滞空间)可用于: (1)静坐,眺望景色,读书看报,等人。交谈,恋爱 (2)合唱,讨论,演说,机会,仪式, 这样分成运动和停滞来考虑空间时,二者既有完全独 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一体的情况。 Ss的要求:。 ①用于静坐、眺望景色……等时,应设置长椅、绿荫、 照明灯具、风景等。
外部空间的认知与设计
Outside Space Cognition
&
Design
主讲
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时间:2012年2月28日
我们的生活愿景……….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节选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写在开课前……..
•
• •
相对而言B中,四面个立段墙,出现了比A由封闭性的 空间,可是四角在空间上欠缺而不严谨。相对的,C中, 立起四段曲折的墙壁虽然他的面积与B相同,空间的封 闭性就大大改善,空间的严谨性和紧凑感就出来了。 第三. 在谈封闭性这个问题的时候,研究一下墙壁高度是很有 意义的。墙的高度与人眼睛的高度有密切关系。
6.(丹麦)扬•盖尔等著,新城市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日)高桥鹰志+EBS组,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美) J.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10.(英)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课程考核 (1)任选上述书目中其中一本精读,完成图文笔记(A4篇幅不 少于5页)。
(2)选择身边熟悉的场地(校园入口空间、城市公园局部等)分析 其空间特征、功能、及人在其中的行为模式。通过观察体 验,总结优缺点,最终完成改造方案。要求A2图纸不少于2张,成果 参考范图。
3.课程考核 (3) 图纸内容: ▲现状分析
▲场地分析图:比例自定,包括用地(建筑)功能分析、交通 分析、空间形态分析、街道D/H值、地形分析、人流分析、视线 分析等;
▲总平面图(含周边环境):1:500
▲重要节点放大平面 ▲竖向设计图 ▲植物配置图 ▲剖面图: 1:100(至少2个)
▲鸟瞰图、透视图:表现形式不限,宜充分表达外部空间与城 市环境的关系. ▲必要的方案图解分析:表现形式不限,宜充分表达设计的逻 辑. ▲设计说明:技术经济指标,简要的设计构思和功能说明
1.我们的必备品
攻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写在开课前……..
2.参考书目
1. 《外部空间设计》 芦原义信(日) 中国建筑出版社 2.《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交往与空间》 盖尔.杨(丹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人性场所》 克莱尔· 库珀· 马库斯等编 (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美)克莱尔、卡罗琳,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延伸:外部空间设计-----人为有目的创造有意义空间的方式。
3)外部空间构成的要素 (1)实体要素 固定要素、半固定要素、非固定要素。
(2)虚体要素
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地域文化---神话传说、名胜古迹)
思考:外部空间如何才能营造一定的场所精神??? 外部空间的设计要近可能的赋予空间明确的用途,根 据这一前提来决定的尺度,铺装的质感、墙壁,地 面的高差、植物的配置,这成为空间设计的很好的着 手途径。
图3-3
图3-3A是日本地方城市的商店街中,若尽端什么也没有
接到就是扩散性而孤零零的,这样一直向前走,空间的质 量是低略的,因为由于扩散而难以吸引人。
相反的,
3-3B如果在尽端有目的物或吸引人的内容时, 就连途中的空间也容易动人。日本浅草寺院前的商店街是 东京的名胜,在商店街宽约25米的道路两旁,并列着大排 的商店,在长约300米的道路尽端配置有观音堂,因此街道 生气勃勃。人们参拜前后在这条街上是很愉快的。
2.空间的“设计尺度”(Design Scale)概念及 “比例”的关联。
概念:设计尺度是依据场所中的人与人,或者人与空间 的感受(舒适、开敞、压抑),而设定的一定范围的设计标 准。
1)人与人之间的常用设计尺度(可参考《交往与空 间》)
何为D/H比?它和人的感受有 怎样的关系?
常用的D/H是多少?
• •
(1)在30cm高度,作为墙壁只是达到勉强能区别领域 的程度,几乎没有封闭性。不过,由于它刚好成为憩坐 或搁脚的高度,而带来极非正式的印象。 (2)在60cm高度时,基本上与30cm 高的情况相同, 刚好是希望凭靠休息的大致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