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三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起”定基调
“起”句为一首诗之首句,地位很重
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 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如《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 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 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 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 诗低沉的基调。
①早年游学
⑤归隐山林 人生
二、知言——读懂诗家语
1.要有文言知识
古典诗歌用文言文写成,往往一字 就是一词,并且常常一词多义,还有 许多的古今异义词,因此,我们读古
代诗歌,要把它当成文言文理解。
《孔雀东南飞》 : 可怜体无比,阿 母为汝求。
《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泣 涕零如雨。
《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
读懂一首诗,起码要 “三知”
一、知人——了解士子的人生 “五部曲”
“论诗”应该“知人”,只有知人, 才能把握其形象、体察其感情。但中 国古代诗人数以千计,人们不可能一 一熟“知”。不过好在中国封建士子 们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相 似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早年游学
①少年壮志:写抱负,写胸襟,显 才情——宗悫、李贺、王昌龄、李白
2.“承”“起”而续
“承”句与“起”句语义接近,关 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 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 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 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登高》 的颔联为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落木”承首句中的“风急 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 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 边落木萧萧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 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 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 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 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 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与桃李混芳 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4.遭遇贬谪 这一境遇具体表现为:悲际遇,叹 穷愁,悟人生,思知音,倦官场,慕 田园,等等——杜审言、宋之问、刘长 卿、苏轼、柳宗元。
5.归隐山林 这一境遇具体表现为:厌官场,弃 功名,赏花草,游山水——陆游、陶渊 明、王维、孟郊、蒋婕
此外,特殊情况下,还有亡国之叹 。

③宦游四方

②参加科举 ④ 遭遇贬谪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作者用 冰雪衬托梅之坚毅,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 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三、知体——了解诗歌的章法
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 将绝句和律诗的章法归结为“起”、 “承”、“转”、“合”。“起”即 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 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 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 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 收束全诗的作用。
②广结朋友:写友情,写离情,抒 豪情——李白、王维、杜甫。
2.参加科举 ①科举及第:写得意,写光耀,赞 圣明——孟郊、常建、唐袁皓。 ②科举落第:写苦闷,写惆怅,叹 悲情——张继、杜荀鹤、钱起。 3.宦游四方 这一阶段具体体现为:思故乡,叹 行役,求功名,伤怀抱,表高洁,厌
战争,等等——王勃、崔浩、李白、杜 甫。
再有诗歌的语言讲究含蓄、凝练, 往往含有许多的联想意义、隐含意义, 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才能 准确地理解。
空山新雨后
表现雨后青山的空寂、旷 远,突出其静
隔叶黄鹂空好音
徒然、白白地

死去元知万事空
空虚,不包含任何东西或 没有结果的
空园白露滴(马戴《灞上秋 空旷、孤寂、荒凉,突出
居》)
其荒芜
“寒”字都有“寒冷”的 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 意思,但仅仅如此理解还
句 式
例句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
解释
Fra Baidu bibliotek
倒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 装 句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 式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
3.要懂特殊修辞
在古代诗歌中,修辞手法是最常见的艺 术技巧。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 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 方式或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
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九种:比喻、 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 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 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手法,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移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 黄而陨。(起兴)
4.妙“合”主旨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
句一出,中心就明了了,它是诗人思想 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 收束全诗的作用。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 杯”——更是在前句的基础上直抒胸臆, 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又似无可奈何 沉重一叹。一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 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全诗起 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 情落句。
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不完整,“窗”和“烟”
怎么“寒冷”呢,这里诗

人把自己此时的感受移于
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事物之上,让事物也具有 了人的触觉和感受,也更 好的表达了诗人的悲凉之
感。
2.要懂“诗家语”
鉴赏古典诗歌,要了解诗句中的一些特殊语法 现象,即所谓的诗家语。由于格律诗受到平仄、 韵律的限制,诗人在写诗时,常常采用一些倒装 句式。
3.“转”开生面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
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 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 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 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的思路,它 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转”古人也 称之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 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这一“转”避免 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 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 抓住“转”句是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