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MSDS
常用危险化学品MSDS

常用危险化学品MSDS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目录1.剧毒化学品 (4)1.1 氰化钾 (4)1.2 氰化钠 (7)1.3 氯化汞 (11)1.4 红色氧化汞 (15)1.5 硝酸汞 (18)1.6 硫氰酸汞 (22)1.7 亚砷酸钠 (25)1.8 亚硒酸钠 (29)1.9 氯乙酸 (32)1.10 氧氯化磷 (37)1.11 2,4-二硝基苯酚 (40)1.12 五氧化二钒 (45)1.13 氯磺酸 (47)1.14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51)1.15 丙烯腈 (55)1.16 氯甲酸甲酯 (59)1.17 甲基磺酰氯 (62)1.18 2-巯基乙醇 (66)1.19 碘甲烷 (69)1.20 硫酸二甲酯 (74)2.易制毒化学品 (78)2.21乙酸酐 (78)2.22 三氯甲烷 (82)2.23 乙醚 (86)2.24 甲苯 (90)2.25 丙酮 (95)2.26 硫酸 (99)2.27 盐酸 (103)3.易制爆化学品 (107)3.28 高氯酸 (107)3.29 硝酸 (110)3.30 硝酸钾 (114)3.31 硝酸钙 (117)3.32 过氧化氢30% (121)3.33 钠 (125)4.易燃液体化学品 (128)4.34 无水乙醇 (128)4.35甲醇 (133)4.36 正己烷 (137)4.37 二甲苯 (141)4.38 N,N-二甲基甲酰胺 (145)4.39 乙腈 (149)4.40 石油醚30-60℃ (154)4.41 四氢呋喃 (157)4.42 乙酸乙酯 (160)4.43 二氯甲烷 (164)5.腐蚀性化学品 (168)5.44 氢氟酸 (168)5.45 冰乙酸 (172)5.46 氨水 (176)5.47 次氯酸钠溶液 (179)5.48 氢氧化钠 (183)5.49 甲醛 (186)5.50 汞 (191)1.剧毒化学品1.1 氰化钾1. 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钾英文名:Potassium cyanide中文别名:氰化钾;山奈钾英文别名:Potassium cyanide推荐用途:科研限制用途:不可作为药物或其它用途。
常用危险化学品MSDS

名称: 氯气chlorine分子式:Cl2分子量:70.91有害物成分:氯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高毒,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 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中文名:
化学品英文名:
2-丙醇;异丙醇
2-propanol;isopropyl alcohol
CAS No.67-63-0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
闪点(℃):?-20
引燃温度(℃):?465
爆炸下限[%(V/V)]:?2.5
爆炸上限[%(V/V)]:?13.0
最小点火能(MJ):?1.157
最大爆炸压力(MPa):?0.870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理化特性
Ph值:?
熔点(℃):?-88.5
相对密度(水=1 ):?0.79
沸点(℃):?80.3
相对密度(空气=1):?2.07
饱和蒸气压(kPa):?4.40(20℃)
燃烧热(kJ/mol):?1984.7
临界温度(℃):?275.2
临界压力(MPa):?4.76
辛醇/水分配系数:?<0.28
闪点(℃):?12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有像胶衬里钢制罐车或特制塑料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常用危险化学品特性(MSDS)

常用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乙酸Acetic Acid其它名称:中文:醋酸英文:国内危规编号:81601 UN编号:2789包装分类:Ⅱ包装标志:20熔点(℃):16.7 沸点(℃):118.1相对密度(水=1):1.05 相对密度(空气=1):2.07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爆炸上限(%):17.0 爆炸下限(%):4.0分子式:C2H4O2 闪点(℃):39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D船型:3 舱型:2G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外观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味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干粉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应急措施:057Hydrochloric Acid其它名称:中文:氢氯酸,盐镪水,焊锡药水英文:chlorichydro Acid国内危规编号:81013 UN编号:1789包装分类:Ⅰ包装标志:20熔点(℃):-114.8(纯洁) 沸点(℃):108.6(20%)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密度(空气=1):1.26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分子式:HCl 闪点(℃):无意义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D船型:3 舱型:1G溶解性:与水互溶,溶于碱液外观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激的酸味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与大事发生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热。
应急措施:057Sulfuric Acid其它名称:中文:英文:国内危规编号:81007 UN编号:1830包装分类:I 包装标志:20熔点(℃):10.5 沸点(℃):330.0相对密度(水=1):1.83 相对密度(空气=1):3.4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分子式:HSO4 闪点(℃):无意义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C船型:3 舱型:2G溶解性:与水互溶,溶于碱液外观性状: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灭火方法: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禁用水、危险特性:能易燃物和有机物接触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
~
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丙酮
)
表异丙醇
】
表三甲基氯硅烷
?
表磷酸
^
表甲酸
@
表四氢呋喃
#
表乙酸乙酯
表硫酸
]
表乙酸
表盐酸
·
表亚硫酸
&
%
表乙醇
表甲醇
表乙腈
表二氯甲烷
表氨水
/
,
表三乙胺
表五氯化磷
¥
表氢氧化钠
@
表石油醚
表三氯乙烷
"
表吡啶
?
表六甲基二硅烷。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系统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最小点火能(MJ):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主要用于制药、化妆品、塑料、香料、涂料等。
稳定性资料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常规的31种)--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常规的31种)--MSDS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危险化学品安全。
别看这个话题有点儿高大上,其实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呢!咱们可得认真对待,一起来学习一下这31种常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吧!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简单来说,危险化学品就是那些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对人体、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等危险性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范,避免接触这些危险物质。
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这31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吧!1. 氯气:这是一种有毒气体,长时间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氯气时,一定要注意通风良好,避免吸入过多氯气。
2. 硫酸:这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在使用硫酸时,一定要戴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3. 氢氧化钠:这是一种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在使用氢氧化钠时,一定要戴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4. 氨气:这是一种有毒气体,长时间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氨气时,一定要注意通风良好,避免吸入过多氨气。
5. 一氧化碳: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长时间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一氧化碳时,一定要注意通风良好,避免吸入过多一氧化碳。
6. 硫化氢:这是一种有毒气体,长时间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硫化氢时,一定要注意通风良好,避免吸入过多硫化氢。
7. 液氧:这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在使用液氧时,一定要注意火源的控制,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
8. 液氮:这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在使用液氮时,一定要注意火源的控制,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
9. 丙酮:这是一种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溶解性。
在使用丙酮时,一定要注意防止火源,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
10. 苯:这是一种有毒有机溶剂,长时间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苯时,一定要戴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常见危险化学品MSDS

危害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燃烧爆炸危险。
健康
危害
会造成眼,皮肤,粘膜之刺激,皮肤干燥;神经中枢麻醉,使人昏睡及晕眩
防护
呼吸防护:在通风不良好的场所应佩戴防化学品口罩;
手部防护:使用PE或其它耐化学品手套;
眼睛防护:佩戴耐化学品之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及身体防护:使用PE或其客它耐化学品保护用具或使用保护膏
急救
措施
吸入:立即离开现场至通风良好场所;如患者停止呼吸,须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健康
危害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油墨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重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要点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
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
4-6四氢呋喃
表1。
4—7乙酸乙酯
表1。
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
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
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
4-18五氯化磷
表1。
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
4—22吡啶
表1。
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
4—24正己烷
表1.4—25液氨。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而由于这些化学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程序。
而为了更好地保障化学品使用者的安全,也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事故,对于每种危险化学品都应该有一份相应的安全技术说明书,这就是MSDS。
MSDS全称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是一份有关化学品的安全信息的文献资料。
MSDS通常由化学制造厂商或供应商提供,其中包括有些化学品的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安全处理方法、急救措施、稳定性、危险性等内容。
MSDS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化学品安全的信息,借助于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性,更好地进行使用和存储化学品,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危险因素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损害。
那么什么样的化学品需要一份MSDS呢?一般来讲,涉及到国家有关法规的化学品,如有毒有害化合物、易燃易爆危险品、腐蚀性化学品等,都需要制定相应的MSDS文件,而有些普通的一般化学品则不需要。
为了能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MSDS所提供的信息也应该尽可能地详细和全面,下面简要介绍一下MSDS中经常出现的内容。
1. 化学品的成分:这个部分主要列出了化学品的成分信息,包括它们的化学名称以及分子式等。
这些信息能让使用者了解化学品含哪些化学成分,从而做出更好的判断。
2. 物理和化学特性:这部分MSDS会列出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其他特征,如颜色、气味、溶解度等。
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来说非常有用,能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所使用的化学品的性质。
3. 危险性:这是MSDS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详细列出了化学品的危险性质,如可能引起眼睛烧伤、致癌性、刺激性等。
使用者通过此部分可快速了解化学品的危险程度。
4. 消防措施:这部分MSDS包括了关于使用化学品时应遵守的消防措施的信息。
包括如何储存化学品、如何消除火源等。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
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
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
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
4—4磷酸
表1。
4-5甲酸
表1。
4-6四氢呋喃
表1。
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
4-9乙酸
表1。
4—10盐酸
表1。
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
4—13甲醇
表1。
4—14乙腈
表1。
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
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
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
4-24正己烷
表1。
4-25液氨
表1.4—26三氯甲烷。
常见危险化学品MSDS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急救
措施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消防
措施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急救
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丙酮
表异丙醇
表三甲基氯硅烷
表磷酸
表甲酸
表四氢呋喃
表乙酸乙酯
表硫酸
表乙酸
表盐酸
表亚硫酸
表乙醇
表甲醇
表乙腈
表二氯甲烷
表氨水
表三乙胺
表五氯化磷
表氢氧化钠
表石油醚
表三氯乙烷
表吡啶
表六甲基二硅烷
表正己烷
表液氨
表三氯甲烷
表醋酸酐。
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MSDS

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清单及安全信息卡MSDS编制:审核:批准:危险化学品清单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氢氧化钠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硫酸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重铬酸钾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盐酸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盐酸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分子式:HCl主要成分:氯化氢含量≥31%;CAS号:7647-01-0相对分子质量:36.4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危险性综述:本品不燃,具强刺激性、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接触其酸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急性中毒:慢性影响:鼻血、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燃烧性:不燃;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极限%V/V: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硫化物分别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和有毒的硫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发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可用水或砂土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地面,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可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中和处理后废弃;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耐酸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防止氯化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工具和装备;储存注意事项:远离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切忌混储;盐酸储槽应设置围堤,并有明显标志;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工具、装备;第八部分暴露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15前苏联MACmg/m3:5美国TWA:OSHA5ppm,7.5 mg/m3上限值AGGIH 5ppm,7.5 mg/m3上限值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提供充足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或酸雾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修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其它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饱和蒸汽压Kpa:熔点℃:-114.8纯燃烧热kj/mol:无意义相对密度水=1:1.19 临界温度℃:无意义沸点℃:临界压力:无意义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主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中毒: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学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方法:用氢氧化钠或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后,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中国危规编号:81013UN编号:1789IMDG页码:8183包装标志:腐蚀品包装类别:Ⅱ类包装包装方法:31%工业盐酸,通常采用硬质聚氯乙稀塑料、环氧玻璃或钢衬橡胶制作的槽罐车、船散装包装;运输注意事项: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溴以及易燃、可燃物等,不可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做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无水乙醇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无水乙醇化学品英文名:ethyl alcohol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登记号:生效日期:国家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无水乙醇99.7%64-17-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MACmg/m3:TWAmg/m3:STELmg/m3:监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分子式:C2H6O 分子量:46.07pH值:无意义熔点℃:-114.1相对密度水=1:0.79 沸点℃:78.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 辛醇/水分配系数:0.32闪点℃:12 引燃温度℃:363爆炸上限%V/V:19.0 爆炸下限%V/V:3.3燃烧热kJ/mol:1365.5 临界温度℃:243.1临界压力MPa:6.38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及用作溶剂;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7060 mg/kg兔经口;7430 mg/kg兔经皮LC50:37620 mg/m3,10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处置方法: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32061UN编号:1170包装标志:易燃液体包装类别:O52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其它法规:无水乙醇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11-83;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丙酮一、四、急救措施: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抗坏血酸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规定等法规;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过硫酸钾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过硫酸钾化学品英文名称:企业名称:广州市新港化工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274号首层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2006年10 月19 日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过硫酸钾化学品分子式:K2S2O8分子量:270.31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号过硫酸钾 1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经皮,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咳嗽及胸部不适;对眼有刺激性;吞咽刺激口腔及胃肠道,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喝大量水,催吐;立即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机氧化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气;灭火方法及灭火剂:雾状水、泡沫、沙土;灭火注意事项:没有配备化学防护衣和供氧设备请不要待在危险区;喷水以降低蒸汽危害,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个人防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环境保护措施: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清洁/吸收措施:小量泄漏:将地面洒上苏打灰,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碱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碱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5mg/m3S2O4监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无气味,有潮解性;pH值:熔点℃:无资料沸点℃:无资料闪点℃:无资料爆炸上限%V/V:密度:相对密度2.48水=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 1: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燃烧热kJ/mol: 饱和蒸气压hPa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og Poct: 粘度mPas: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剂、还原剂、照相药品、分析试剂、聚合促进剂等;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碱、水、醇类;避免接触条件:聚合危害:危险分解产物:燃烧分解产物氧气、氧化硫其他信息: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802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其他信息:吸入后:无资料皮肤接触后:无资料眼睛接触后:无资料吞食后: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无资料鱼毒性:无资料微藻毒性:无资料水虱毒性: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包装: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外理污染物一样的方法来处理污染的包装;如果没有特别规定,末污染的包装可作家庭废物对待或再循环使用;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51504包装标志:UN编号:1492包装类别:053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发布,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酒石酸钾钠1.产品/公司标识商品名称:酒石酸钾钠英文名称:Potassium sodium tartrate分子式:KNaC4H4O6·4H2O分子量:282.23CAS号:6381-59-5MSDS编号:41生效日期:2009-5-152.组分信息化学物质英文名称CAS RN 含量%酒石酸钾钠Potassium sodium tartrate 6381-59-5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燃烧爆炸危险:本品不燃;健康危害:本品无毒,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误服引起痉挛,急躁;环境危害:接触途径:由呼吸道侵入;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如果症状发展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果症状发展,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喝大量水并就医;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灭火方法:可以使用任何灭火措施;有害燃烧产物: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并给泄漏污染区域通风;;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7.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分开存放;8.接触控制和个人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无资料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一般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9.理化特性外观: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结晶.熔点℃:70-80o C沸点℃:1689相对密度水=1:1. 79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溶解性:溶于水.主要用途:本品在印刷业上制版、制镜,热水瓶工业作用还原剂;电镀工业作络合剂;医药上作缓泻剂;电讯工业上用以制晶体喇叭及话筒;化肥工业ADA脱硫剂;在玻璃或其它工业上均有应用;10.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一般条件下稳定,在热空气中稍有风化;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禁配物:11.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12.生态学信息无资料13.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14.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UN编号:无资料包装标志:包装类别:无资料包装方法:无资料运输注意事项: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包装密封、避免受潮;15.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16.其他信息无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硝酸银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硫酸汞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硫酸亚铁铵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1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酸亚铁铵1.2 化学品英文名称:FERROUS AMMONIUM SULFATE;Ammonium iron sulfate;Mohr′s salt1.3中文名称2:1.4 分子式:Fe2H8N2O4S;Fe2NH42SO41.5 分子量:392.130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2.1 主要成分:2.2 含量:2.3 CAS No.2310045-89-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3.1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3.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眼睛及皮肤接触3.3 健康危害:刺激眼睛、鼻腔、咽喉,长期接触会使眼睛变成褐色,体内沉积大量的铁会引起呕吐和胃疼、便秘、黑色大便,反复暴露会损害肝,并刺激肺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患处4.2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4.3 吸入:无资料4.4 食入:无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无资料5.2 有害燃烧产物:无资料5.3 灭火方法:选用适于周围火源的灭火剂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 应急处理: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用蛭石、干砂、泥土或类似物质吸收泄漏液,用最安全的方法收集泄漏粉末于密闭容器内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7.1 操作注意事项:无资料7.2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凉爽、通风处,避光运输:无特殊要求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 职业接触限值:美国TWA:1mg/m3,ACGIH 英国TWA:1mg/m3 英国STEL:2mg/m3以上数据均以Fe 计前苏联MAC:0.5mg/l生活用水,以Fe计中国MAC:0.3mg/l以Fe计;250mg/l以SO4-2计8.2 监测方法:无资料8.3 工程控制:无资料8.4 呼吸系统防护:选用适当的呼吸器,定期检查肺功能8.5 眼睛防护:戴防尘镜保护眼睛8.6 身体防护:穿戴清洁完好的防护服、手套、足靴、头盔,以保护皮肤8.7 手防护:无资料8.8 其他防护:无资料第九部分:理化特性9.1 外观与性状:淡绿色或兰绿色固体粉末或块状晶体9.2 熔点°C:无资料9.3 沸点°C:无资料9.4 液碱相对密度:无资料9.5 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9.6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9.7 燃烧热kJ/mol:无资料9.8 临界温度°C:无资料9.9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9.10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9.11 引燃温度°C:无资料9.12 闪点°C:无资料9.13 爆炸上限%V/V:无资料9.14 爆炸下限%V/V:无资料9.15 溶解性:无资料9.16主要用途:无资料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10.1 稳定性:无资料10.2 禁忌物:无资料10.3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10.4 聚合危害:无资料10.5 分解产物:无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11.1 急性毒性:LD50: 5900~13400 mg/kg大鼠经口;LC50:11.2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11.3 刺激性:无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12.1 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12.2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12.3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12.4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12.5 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13.1废弃物性质: 无资料13.2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13.3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14.1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14.2 UN编号:NA912214.3 包装标志:无资料14.4 包装类别:无资料14.5 包装方法:无资料14.6 运输注意事项:无资料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无资料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16.1参考文献:无;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硫酸亚铁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硫酸亚铁英文名称:IronⅡsulfate中文名称2:绿矾英文名称2:green vitriol技术说明书编码:2536CAS No.:7782-63-0分子式:FeSO4硫酸亚铁晶体分子式:FeSO4·7H 2O 又称绿矾分子量:278.05产品标准:GB10531-8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CAS No.硫酸亚铁7782-63-0制备1硫酸法:硫酸与废铁屑反应,经沉淀结晶,脱水即得到硫酸亚铁,其反应式如下:Fe+H2S04一FeS04十H2↑2钛白生产副产物:由钛铁矿制取钛白粉生产中副产物得到;技术指标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引起咳嗽和气短;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误服引起虚弱、腹痛、恶心、便血、肺及肝受损、休克、昏迷等,严重者可致死;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MSDS

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M S D S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清单及安全信息卡MSDS编制:审核:批准:危险化学品清单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氢氧化钠危险货物编号:82001资料编号:WH-01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硫酸危险货物编号:81007资料编号:WH-02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重铬酸钾危险货物编号:51520资料编号:WH-03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盐酸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盐酸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分子式:HCl主要成分:氯化氢含量≥31%;CAS号:7647-01-0相对分子质量: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类酸性腐蚀品危险性综述:本品不燃,具强刺激性、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其酸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
急性中毒:慢性影响:鼻血、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燃烧性:不燃。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极限[%(V/V)]: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硫化物分别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和有毒的硫化氢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M S D S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清单及安全信息卡MSDS编制:审核:批准:危险化学品清单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氢氧化钠危险货物编号:82001 资料编号:WH-01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硫酸危险货物编号:81007 资料编号:WH-02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重铬酸钾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盐酸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盐酸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分子式:HCl主要成分:氯化氢含量≥31%;CAS号:7647-01-0相对分子质量: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类酸性腐蚀品危险性综述:本品不燃,具强刺激性、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其酸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
急性中毒:慢性影响:鼻血、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燃烧性:不燃。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极限[%(V/V)]: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硫化物分别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和有毒的硫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发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
可用水或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地面,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可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中和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耐酸手套。
避免产生烟雾。
防止氯化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工具和装备。
储存注意事项:远离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切忌混储。
盐酸储槽应设置围堤,并有明显标志。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工具、装备。
第八部分暴露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15前苏联MAC(mg/m3):5美国TWA:OSHA5ppm, mg/m3[上限值]AGGIH 5ppm, mg/m3[上限值]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提供充足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或酸雾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修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饱和蒸汽压(Kpa):熔点(℃):(纯)燃烧热(kj/mol):无意义相对密度(水=1):临界温度(℃):无意义沸点(℃):临界压力:无意义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主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中毒: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学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方法:用氢氧化钠或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后,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中国危规编号:81013UN编号:1789IMDG页码:8183包装标志:腐蚀品包装类别:Ⅱ类包装包装方法:31%工业盐酸,通常采用硬质聚氯乙稀塑料、环氧玻璃或钢衬橡胶制作的槽罐车、船散装包装。
运输注意事项: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溴)以及易燃、可燃物等,不可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做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类酸性腐蚀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无水乙醇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无水乙醇化学品英文名:ethyl alcohol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登记号: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无水乙醇%64-17-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MAC(mg/m3):TWA(mg/m3):STEL(mg/m3):监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分子式:C2H6O 分子量:pH值:无意义熔点(℃):相对密度(水=1):沸点(℃):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辛醇/水分配系数:闪点(℃):12 引燃温度(℃):363爆炸上限[%(V/V)]:爆炸下限[%(V/V)]:燃烧热(kJ/mol):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及用作溶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7060 mg/kg(兔经口);7430 mg/kg(兔经皮)LC50:37620 mg/m3,10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32061UN编号:1170包装标志:易燃液体包装类别:O52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其它法规:无水乙醇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11-83)。
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丙酮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MSDS)抗坏血酸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规定等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