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怎么区分细菌还是病毒感染
细菌性和病毒性血常规有什么不同,治疗方法
细菌性和病毒性血常规有什么不同,治疗方法细菌性和病毒性血常规的不同点与治疗方法血常规是医学上对血液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内含的指标包括了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计数,其中白细胞计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它常常可以用于预测和诊断人体的感染情况。
在感染的情况下,白细胞数量通常会增加,但是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所造成的白细胞数量的变化会略有不同,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两种情况的不同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其中有一些比较常见的细菌感染有:肺炎、脑膜炎、流行性感冒、肠胃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等。
在细菌性感染中,白细胞数量通常会升高,这是因为当人体被感染时,白细胞会奋起抵抗外来病原体,如细菌。
治疗方法细菌性感染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会杀死或抑制细菌,从而使得身体能够摆脱感染。
然而,一旦使用抗生素,就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给出的指示服用药物,否则,过量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引起细菌的产生且因此变得对药物耐受,最终导致药物失效。
另外,细菌性感染也可以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力来治疗,在此情况下,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要遵循一些卫生常识,如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等。
注意事项在治疗细菌性感染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慎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感染,过度使用会造成耐药性并可能会导致微生物的演变。
2. 饮食清淡。
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成分较多的高热量食品,这样可以使人体能够快速恢复。
3. 充分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以更快的速度排毒。
病毒性感染病毒性感染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其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嗓子痛、咳嗽、头痛等等。
在病毒性感染中,白细胞数量通常会下降,这是因为病毒会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并使它们无法工作,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使得外来病原体可以随意入侵。
治疗方法病毒性感染目前不太容易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因为病毒很难被杀死。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与用药指导价值
CHEN Ming, LI Quan, DENG Fang Jiangxi Ningdu coun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ip code, Ningdu Jiangxi 3428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 test in differentiating bacterial infection from infantile viral infection. Methods: 336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336 children with viral infection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The viral infection group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ll the children were given blood routine test, CRP test, blood routine test combined with CRP test. The CPR concentratio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itive detections with the three test methods in children of the test group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CPR concentratio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0.05). The CPR concentratio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the test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CRP in blood routin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lood routine and CR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sitive rate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and CRP examination (P>0.05). Conclusion: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 can be performed in the following ways. The positive rate of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 tes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nfantile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infantile virus infection. This method should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Blood Routine; C-reactive Protein; Bacterial Infection; Virus Infection
一分钟教会你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一分钟教会你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宝宝自打出生后,就有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妇科疾病。
一旦送往医院,最常见的就是查体之后的健康人抽血检查血常规了,这些辅满数字、又会动的检验单,却经常让我们一头雾水。
不是每一位妈妈都是学医出身,也不是每一位医生都那么细心地给妈妈逐项检查解释。
一般医生给宝宝检查回身体赶去后,会开一张“血常规”的化验单。
通过化验单上的那些数据分析怎么能看出宝宝的身体情况?同样是又怎么根据化验单来来判断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呢?血常规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什么时候做血常规化验比较准?检验结果的报告单上才检查单又能看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Q:什么时候做查血血常规化验比较准?A:取血抽查白细胞及其细胞分类是确定感染原因的最为准确最为快速的方法。
通常急性高热主要包括由感染所致,但在发热的24小时内进行血液检查不易判断感染的性质。
有时,孩子刚发热数分钟就查血,并更易察觉白细胞的增高。
白细胞增高是对细菌侵犯的一种反应。
那么,既然是“反应”大自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察觉。
这种“察觉”多指白细胞超过10×109/L(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L)。
由于每个人白细胞的正常基线不同,只有当白细胞以上10×109/L才能达到共识的“察觉”水平。
所有劳动生产率人的白细胞达到此水平的时间不同,所以感染后(一般指发热后)至少24小时检查白细胞对确定病毒或细菌感染才有帮助。
Q:在宝宝采血前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A:一般在采血前应让孩子处于静止状态,避免有剧烈运动,比如跑跳等。
激烈的运动后,应该静止15-20分钟再采血。
另外在天气比较寒冷较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温,血管保证石娥的血液循环比较通畅,这样也有利于采血。
Q:如果化验单上红细胞总数增多,青霉素是否就应该给孩子使用抗生素?A:仅凭借一个准确白血球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进行白细胞的分类。
Q:化验单上有标注箭头的项目,都表示超标了吗?A:儿童的正常值不同于成人儿童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每个阶段的正常值不同,有别于成人,而血常规化验单上才,所有参考值都是成人标准参考值,所以,家长看来有很多指标不在参考值内。
儿童呼吸道感染如何鉴别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
当孩子呼吸道感染时,经常会出现高烧不退、咳嗽和流涕等症状,部分时候还会出现咽痛和扁桃体肿大等症状。
很多家长因为分不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所以一般会到医院进行抽血化验,然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那么到底如何区分儿童是患有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还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呢?看儿童状态一般来说,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孩子的精神状态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最多是流鼻涕、鼻子不畅通,或是因为咳嗽而引起不适。
病毒感染发生后,儿童可能不活跃,但不会影响整体精神状态,仍能正常玩耍。
而由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患儿的全身症状通常较为严重,并伴有精神萎靡、昏昏欲睡、不想吃饭以及无精打采的表现。
看化验单血常规检验可以帮助判断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否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然而,很多家长却看不懂血常规化验单,并不清楚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
如果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没有明显变化或略有下降,淋巴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或正常,则通常是病毒性感染;如果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则为细菌性感染。
看扁桃体如果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那么患儿的扁桃体不会出现脓液现象,会呈现出光滑且鲜艳的红色,可能同时会出现滤泡或者疱疹。
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扁桃体上会呈现出脓性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表面粗糙且颜色为深黄。
看痰液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量通常较少,且颜色较浅,常伴随咳嗽;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会咳出浓痰,咳嗽较剧烈,且易并发肺炎,体温可能出现波动,退烧后普遍精神不佳。
看流涕现象如果是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会流出清水样的鼻涕;若是细菌性感染,则表现为乳黄色的脓性鼻涕。
看大便形状如果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其大便通常会表现为泡沫状或水样便,这些是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如果感染由细菌引起,患儿的大便可能呈稀糊状,或含有黏液和脓血,这是因为细菌释放的毒素会引发肠道炎症,并可能导致脓毒症。
看发热的时间病毒导致的呼吸道感染一般在72小时之后,发热现象便会恢复正常。
(父母必须懂的简单常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别 如何看宝宝的验血化验单
一、细菌和病毒地特点细菌特点:1:细菌是由真正地细胞构成地.2:它有自我繁殖地能力.3:体积在~微米不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被观察到.病毒特点1:不是由细胞构成地,而是由或地一个分子构成地,这个分子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膜内,因此病毒实质上是一种基因信息.2:它们不吸收营养、不呼吸、不能靠自身力量繁殖,但它们能在进入生物细胞后增殖(生物细胞包括细菌细胞和人类地细胞).所以有一些科学家对把病毒归类为有机生物持怀疑态度.因为有机“生物”就意味着有能力吸收营养,能自身繁殖.3:病毒要比细菌小千百倍,它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按照通俗地解释就是:病毒就是还没有达到细胞地结构,比细胞小得多.另外病毒因为还没有达到细胞地结构,所以不能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繁殖,只有进入到别地动物地细胞,寄生其中才能法制.病毒很多由简单地蛋白质构成.正因为病毒小,是寄存在细胞中,所以很难被杀死,现代人类还没有很好地治疗病毒地方法.所以病毒也是人类地克星.一般采取干扰素,干扰病毒地复制,或者破坏病毒地蛋白质壳.而对于细菌,人类已经找到了比较有效地方法,就是抗生素.最典型地是早期地青霉素.现在叫阿莫西林.常见地病毒有,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人得了这些病难于医治地原因了.例如非典中地象皇冠地冠形状病毒,就是很吓人地.而细菌就很多了,人体内凡是和空气接触地地方都存在细菌.一般是腔肠地地方.细菌存在有益人体地,也存在有害地,所以不能一概否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防止杀死对人体有意地,也是怕有害地产生抗体.尤其对于肠道,要维持细菌群体地平衡.二、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地差别从网上找到不少区别地常用方法,主要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发烧等症状地,列个表比较容易看:三、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地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地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地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规地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血常规地化验单地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地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地主要作用是给全身地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地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地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地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地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地.但在发生贫血地情况下,它们之间地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地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地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地数值.2、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液中地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地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地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地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地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地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地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地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地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地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地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地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地数量增多是细菌性地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地感染.3、血小板计数()我们都知道,血小板地主要功能地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地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地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地话,宝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地问题.各年龄段宝宝血液细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四、检查反应蛋白(—简称)是人体受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在人体血液中很快产生地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小时后血清中浓度开始增高,—小时达到最高峰,反复地炎症刺激可致水平持续上升.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地影响.地出现比其它急性期地反应物质早,所以对疾病地早期诊断很有帮助.当微生物培养较慢时,地检测可快速帮助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时可明显增高,升高程度与感染地严重程度呈正比;而病毒性感染或支原体肺炎时,地血清含量一般都在正常范围.一般>可考虑细菌感染.最高水平地可发生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高达,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还可以用来监测疾病地活动情况和严重程度,对观察治疗效果有很好地导向作用,特别是对抗生素地合理应用有提示性作用.当治疗有效、病情好转或缓解时,降低或消失;治疗无效时继续上升.作为一种炎症筛选指标,检测特别对不能表达症状地病人(婴儿、昏迷、痴呆病人等),有很好地提示作用.阳性,亦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和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胆石症、肝炎、痢疾、风湿热、、、结节性多动脉炎、、结核和菌苗接种等.但病毒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或弱阳性,故可作为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地鉴别指标(注意文中所指>可考虑细菌感染针对成人地,婴儿指标是,即对婴儿来说,〉就说明有炎症)有关于白细胞和感染地问题希望有助于各位和西医打交道地时候心里有底一些,我尽量用简单地话说得深入一点!首先是感染问题,大家都知道细菌,病毒会侵犯人体,会引起感染,但是临床实际上感染地范围要更广,我们指微生物引起地感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氏体、真菌等等,大家可能认为常见地是细菌,病毒等,其实其他地也和平时大家遇到地感染很有关系,比如支原体、衣原体引起中耳炎、肺炎儿科也常见(社区获得性肺炎又称非典型肺炎,呵呵,会不会吓着大家,现在地非典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有尿路感染,螺旋体地梅毒,真菌引起地鹅口疮(真菌和霉菌概念略有不同)等等,所以现在我们讲地抗生素--大家认为地抗细菌药物--在医学上学名应该叫抗微生物制剂,即包含以上所有微生物地药物(细菌药,病毒药,真菌药等等)再来就是白细胞地问题,这个问题会更专业一点,希望不会把大家看晕!血常规是临床常用地检验手段,因为比较方便、便宜、快速、简单,它能够反映很多问题,这里主要谈白细胞和感染地问题!白细胞总数地正常值,大家化验过地血单子上写着白细胞多少,后面常有正常值,我们讲各年龄段正常值是不同地,新生儿可能会到×地次方(以后地次方简略),小婴儿可以到以上,一般一周岁以内正常值上限可以在-左右(各标准值略有不同),白细胞上升,一般讲指有细菌感染(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是有很多例外情况地,下面会讲到.白细胞地分类.白细胞是有很多其他细胞组成地,各位只需要知道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也只要关心他们在白细胞总数中占地比例即可.儿童地中性和淋巴(以后以和代替)各年龄段正常值也有不同地,我们称之为两个交叉期.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天和~岁出现交叉,也就是出生-天内,血常规地和比例接近成人,大概是:(中性占白细胞总数地%,淋巴占%),-岁后又和成人一样,而中间地时间和比例是相反地(%左右,%左右).所以大家化验血常规,即使正常也会看到上升下降地箭头,因为血常规机器上地标准值一般都是成人地标准或大儿童地标准(不排除个别先进地机器).(注::是只考虑类细胞,:也可.都是大约数值)中性细胞比例上升一般讲是细菌感染引起(注意是比例),如果白细胞数大致正常,而中性数明显偏高,加上临床感染症状,可以考虑为细菌感染.比如:岁宝宝,白细胞,%.%,可考虑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上升一般可以理解为病毒感染.(注意我们地大前提是讲感染.)其他微生物可能相对更复杂,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这里就不讲了.白细胞上升是否一定是细菌感染,正常是否就没有细菌感染呢?这里就复杂了!呵呵.血常规地检验受干扰很大,比如大量呕吐,腹泻后,即使没有细菌感染,也会白细胞大量上升,这是因为水分丢失后,血液浓缩地问题,可以参考中性比例来看是否有细菌感染(所以要看比例)-例如细菌感染引起地胃肠炎,则需要仔细分析血常规.还有就是验血常规时,如果血流出不畅,用手挤压而流出血去检验,相对各数值会升高(和血液浓缩有类似).所以白细胞受干扰大.(还有仪器地问题等等).检验地时机问题,有地家长说,我一开始验地血常规正常,怎么治疗了几天反而更高了.这里有几种情况.一.部分细菌感染,血常规早期未必能表现白细胞地上升,白细胞上升也需要一个过程,可能第二天开始已经在上升了,一直到第,天复查,还是数值很高,但已经比最高峰(比如第天时)已经下降了,没有动态看白细胞地变化,就不准确.当然应该结合症状来分析治疗地效果,不单单是个白细胞地问题;二.激素地运用,部分医院喜欢感染早期短期运用激素,可以有效降体温,控制感染(相对而言).但激素运用后,白细胞会一般明显上升.三.治疗没有效果,早期可能是个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而白细胞不高,但是治疗用药不能有效控制感染,使病毒感染可以合并细菌感染出现白细胞上升,或者本身地细菌感染更厉害,所以白细胞上升.所以需要专业地分析,结合临床地症状,才能更准确一些..白细胞只能反映你验血地那时刻体内地感染问题.最理想状态下,应该是(看西医),起病,化验血常规,第二天再复查,第三天,再复查,这样每天复查,甚至可以一天几次复查,和量体温一样,每天动态观察各指标地变化,这才准确.呵呵.估计没人会肯这么干.所以又有其他检查可以结合血常规.比如反应蛋白(),有超敏和普通地.超敏更准确一些.比白细胞反应感染地情况更准确,受影响小,所以目前临床一般都是血常规和一起验(血常规还能反应其他问题).一般是小于,大于可以考虑细菌感染.超敏正常值是左右.但是也是相对准确(不展开讲了).其他比如更准确地:前降钙素,细胞因子等等.细胞因子可能是我看到地最准群地了,细菌,病毒,真菌感染非常准确,价格当然不菲,门诊不可能开展.至于培养,比如血培养,分泌物培养(痰,尿,便),脑脊液培养等等,都是来培养细菌地,一般需要-天,血培养长一些,但是目前地情况下,血培养不是很准确(展开讲又是很多),门诊比较少做.(同时血常规检验还存在个仪器误差问题)。
血常规联合CRP在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价值
血常规联合CRP在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价值赵丹;陈静【摘要】目的对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鉴别小儿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15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诊断的不同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患儿,其中实验组患儿为细菌感染,对照组患儿为病毒感染,对所有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RP检测,并对实验组患儿进行血常规联合CRP检测,而后对两组患儿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WBC)、CPR浓度以及实验组患儿阳性检测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WBC计数与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WBC阳性率和单独CRP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CRP检测的方式能够对小儿感染类型进行确认,且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年(卷),期】2018(023)002【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血常规;CRP;感染类型【作者】赵丹;陈静【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感染性疾病是指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被各类病原体侵袭而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征兆的现象,感染性疾病较为常见,其发病与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有密切联系,小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在面对外界病原体侵袭时往往容易发生感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持续发展可能会出现感染性休克、坏血症等,威胁患儿生命。
早期的诊断是治疗感染的关键,现阶段血常规为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主要参考指标,但血常规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CRP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够对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进行预测。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看懂血常规报告单,只需要明白这四项血常规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几乎只要孩子感冒发烧了去医院,都是先让去验个血,而验血结果就是医生判断是否吃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虽然原则上应该听从医生安排,但目前医疗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还是很多,有时候血常规提示没有细菌感染也开了抗生素,到底是否需要吃,还需要进一步衡量。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自己学会看,好心里有个底,也好跟医生进一步交流。
血常规怎么看?血常规上面的指标看起来很多,其实它们是由三部分组成:白细胞相关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血小板相关指标划分如下:这三部分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要怎么看呢?简单说:•如果宝宝生病感冒发烧了,需要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那么只需要看白细胞相关指标;•判断宝宝是不是贫血,只需要看红细胞相关指标;•判断机体的凝血机制,就看血小板相关指标。
因为血小板就是参与止血和凝血的,如果血小板低,可能会有一些出血止不住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危及生病。
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其实它们都是一个妈(骨髓)生的,如果三个都减少,那就是骨髓造血功能的问题,而血常规能检查的就是跟这些血细胞相关的问题,能做的参考有限。
一般给宝宝做血常规,大多就是为了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或者是否贫血,其他方面用的不多。
所以家长们主要就是看白细胞相关和红细胞相关指标,其他太专业的还是交给医生判断吧。
白细胞相关指标其实白细胞不是指一种细胞,而是5种细胞的总和,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血常规上这些细胞通常并排排在白细胞的下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这5种细胞的数量;另外一部分是这5种细胞的百分比,所以白细胞相关指标中有11种。
如下:白细胞对于人体有非常重要作用,它是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细菌或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杀灭,白细胞的功能就是抗感染,保护机体,所以化验白细胞的数量高,提示很可能身体有了炎症。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你知道怎么看吗
(二)红细胞参数的解读:如下图所示。此区域是红细胞参数的检验。红细胞的检验结果在临床上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并不会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一般情况下,如果红细胞数值大于标准数值,很有可能是患者本身就具有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还有可能是脱水造成的,一般需要配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诊断。如果红细胞参数低于了正常的参考标准,则可以诊断患者出现了贫血、失血等情况,这种情况以女性最为常见。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血常规检验报告单怎么看”的简单讲解,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读懂血常规检验报告,但是如遇特殊问题,还是需要以医生为主哦!
一、血常规检验报告单的定义和形式?
上面已经说了血常规的一些知识,其实简单点理解,就是常规的、基础的血液检查。能够对患者身体是否有感染、贫血以及存在血液性疾病等进行诊断。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化验方法。血常规的呈现方式如下图所示,主要检测的指标是血细胞的数量、百分比和体积。
二、血常规检验报告单的内容
通过对上图的观看我们可以知道,一份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主要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英文检验项目名称。第二部分是中文检验项目名称。有的医院也会将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对调,但是是不影响观看和解读结果。第三部分是检验结果。第四部分是单位名称。第五部分是对检验项目的数值参考范围。如果患者的检查结果在正常的数值参考范围内,那么就说明此份报告是正常的,无任何隐患疾病存在。但是如果检验的结果高于或者是低于参考范围,那么此份血常规报告就是不正常的,很有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存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解读整份血常规报告单的时候,如果检验的结果轻微的高出参考数值一点,并不能说明患者是患病的,因为即使是任何毛病没有的正常人去化验血常规,也有可能出现轻度结果偏规的检验报告单来看,一份血常规报告主要包括三大类的细胞,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数目以下,红细胞数目以上属于白细胞的检验。而红细胞数目以下,血小板数目以上属于红细胞的检验。血小板数目以下是对血小板的检验。下面我们再来详细解读一下不同区域的检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别如何看宝宝的验血化验单
一、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细菌特点:1:细菌是由真正的细胞构成的。
2:它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3:体积在0.2~100微米不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被观察到。
病毒特点1:不是由细胞构成的,而是由DNA或RNA的一个分子构成的,这个分子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膜内,因此病毒实质上是一种基因信息。
2:它们不吸收营养、不呼吸、不能靠自身力量繁殖,但它们能在进入生物细胞后增殖(生物细胞包括细菌细胞和人类的细胞)。
所以有一些科学家对把病毒归类为有机生物持怀疑态度。
因为有机“生物”就意味着有能力吸收营养,能自身繁殖。
3:病毒要比细菌小千百倍,它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
按照通俗的解释就是:病毒就是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比细胞小得多。
另外病毒因为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所以不能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繁殖,只有进入到别的动物的细胞,寄生其中才能法制。
病毒很多由简单的蛋白质构成。
正因为病毒小,是寄存在细胞中,所以很难被杀死,现代人类还没有很好的治疗病毒的方法。
所以病毒也是人类的克星。
一般采取干扰素,干扰病毒的复制,或者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壳。
而对于细菌,人类已经找到了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抗生素。
最典型的是早期的青霉素。
现在叫阿莫西林。
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人得了这些病难于医治的原因了。
例如非典中的象皇冠的冠形状病毒,就是很吓人的。
而细菌就很多了,人体内凡是和空气接触的地方都存在细菌。
一般是腔肠的地方。
细菌存在有益人体的,也存在有害的,所以不能一概否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防止杀死对人体有意的,也是怕有害的产生抗体。
尤其对于肠道,要维持细菌群体的平衡。
二、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别从网上找到不少区别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发烧等症状的,列个表比较容易看:三、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
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1、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如何检验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
如何检验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与感染鉴别诊断有关的问题在临床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如何检验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希望对相关朋友有所帮助。
一、经典的鉴别方法—血常规到医院就诊时,一般的验血项目是有道理的,感染类型鉴别主要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三种。
常认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为急性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升高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细菌感染”以及“白细胞总数减少或淋巴细胞提升提示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病毒感染”等,具体如下:1.白细胞提升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提升(1)感染因素:①中性粒细胞提升和白细胞总数提升可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急性细菌性感染;②白细胞减少,可能提示存在沙门菌感染、结核和布鲁菌病;③白细胞总数如果大幅度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如脓毒症某些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④另外,也可提示患者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感染情况,但较少发生。
(2)非感染因素(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也提示患者存在病理和生理方面的因素):①生理:月经期、妊娠、新生儿、分娩及心理影响等。
②病理:血管炎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白细胞下降白细胞可因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和一些如疟原虫等原虫感染而下降。
3.白细胞正常或下降同时合并嗜酸粒细胞减少一般表示存在沙门菌感染。
4.白细胞提升合并淋巴细胞比例提升一般提示患者存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急性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提升合并淋巴细胞比例提升长期持续增加,一般提示应与白血病等血液系疾病相鉴别。
6.白细胞提升合并嗜酸粒细胞比例提升一般表示可能存在结核、寄生虫、药物等因素。
7.淋巴细胞提升(1)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如水痘、百日咳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
(2)非感染因素:移植排斥反应等。
另外,使用这些指标来判断感染型并不是特异的。
但由于血常规由来已久,初筛也有其意义,我们发现因为血常规检查是最简便的,血常规检测已经成为临床判断感染类型的第一步。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区别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区别“感冒、流鼻涕、发烧”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状况,而导致这些状况的罪魁祸首就是病原体,这些病原体有一部分来自细菌,有一部分来自病毒。
所以正确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成了临床医生面对患者产生的相应临床症状时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二者的正确区分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疾病诊疗的效率和疗效,还可以进一步推进临床医学的研究,那么如何准确鉴别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变成了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么两者感染在临床上有什么区别呢?1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同病毒感染的患者以全身无力,关节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是较少有脓性分泌物分泌,例如没有流涕、无咳痰等;而细菌感染则以发烧和大量脓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
就两者的传染力而言,细菌感染的传染力弱于病毒,病毒感染具有传播快,症状明显的特点;而细菌感染的传染速度不定,可快可慢,且症状较不明显。
2细菌和病毒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抗生素对于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效果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作用;但是对于细菌,抗生素所引起的抗原抗体反应极其敏感,对于临床上细菌所引起的感染在连续使用抗生素3-5天后,一般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3细菌和病毒感染的血象表现不同就血常规表现而言,病毒感染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一般均不会升高,甚至出现下降,但是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要表现,C 反应蛋白可出现上升,但多小于50mg/L;但是当细菌引起感染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但是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白细胞常升高超过一万以上,C反应蛋白常常升高超过50mg/L。
4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不同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通常不需要额外进行任何治疗措施,约一星期左右即可自行康复,但是若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则可以通过达菲类药物来治疗,且在临床上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细菌感染需要必须要通过外界对症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才可以治愈。
临床上常见的细菌感染主要以球菌和链球菌引起的感染为主,二代头孢和青霉素类药物均对球菌类有着良好的杀灭作用,经调查研究显示,在临床上使用两种药物中任何一种进行治疗,均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如何看验血单来分辨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如何看验血单来分辨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首先,看白细胞(WBC)的数量,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10000,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
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
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不见得就一定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20000,甚至3000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其次,看化验单中的CRP。
CRP就是C反应蛋白,很多大医院都开展微量血CRP的检查。
这是一个初筛的检查,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
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
同时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
另外,CRP 还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系,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风湿热等。
第三,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疾病还在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当孩子的身体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来杀死细菌。
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应地就要升高,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我家孩子第二次验血就是中粒细胞偏高。
第四,要看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如果它低常值,说明有病毒感染。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越低,说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严重。
如果高于正常值,说明是细菌感染。
有些孩子,他们体内的白细胞总数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很高,这预示着孩子的发热会越来越厉害。
之前我家孩子也病毒发烧过,都不记得当时的报告情况了。
第五,看血小板(PLT),血小板的数值越高,说明孩子感染的次数越多。
这次孩子的血小板是正常的,姑父说很多反复感染的孩子,血小板数值都是400万、500万。
第六,看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和嗜碱性粒细胞(BASO)绝对值,它们是判断孩子是否过敏的指标之一。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鉴别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有效性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鉴别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发布时间:2021-07-22T16:35:22.8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作者:宋文辉[导读] 探究小儿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采取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择74例患儿,对照组(病毒感染患儿)、小儿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宋文辉??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164300【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采取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择74例患儿,对照组(病毒感染患儿)、研究组(细菌感染患儿),各37例,均采取血常规+CPR检测,对比检测结果。
结果:研究组WBC、CPR分别为(17.68±2.31)X109/L、(40.36±10.51)mg/L,对照组指标分别为(5.34±1.03)X109/L、(4.81±0.33)mg/L,两组差异显著;研究组WBC、CRP阳性率分别为86.49%、75.68%,对照组指标分别为2.70%、8.11%,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小儿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采取血常规+CRP检测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血常规;C反应蛋白当前小儿疾病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依照患者的病因可以分为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以及支原体感染。
而我国人口较为密集,若治疗不及时,以及导致疾病出现广泛传播。
所以对于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以及及时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我国细菌、病毒感染发病率日益呈现上涨趋势,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但早期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鉴别较为困难,从而导致绝大多数患者存在治疗不及时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且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1]。
基于此本文对小儿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采取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择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8月到2020年12月。
孩子的血常规报告,你能看懂多少
孩子的血常规报告 ,你能看懂多少1.血常规检查包括什么?(1)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检查:早期时患者的检查结果可在正常范围内,病程较长的患者检查结果会低于正常范围,严重者血红蛋白可能低于60g/L。
网织红细胞可能稍增加,但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及血红蛋白量可能降低。
(2)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检查: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会增加,尤其孩子的检查报告更为显著。
而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也会增加,发生明显的核左移。
应用激素治疗过程中,可导致白细胞数量会增加[1]。
针对重症、晚期或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尤其伴有贫血症状的患者,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减少。
(3)血常规检查中的嗜酸粒细胞检查:嗜酸粒细胞的增加多与类风湿类疾病活动一致,也可以作为激素用量指标,在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时,使用皮质激素后,可导致嗜酸粒细胞减少。
(4)血常规检查中的血小板检查:类风湿早期时,血小板计数会增加,病情发展到晚期时,血小板计数会减少。
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血小板计数也会降低。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血小板计数也会增加。
2.血常规检查可以排除哪些疾病?(1)血常规检查时,可以排除感染性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或者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等病症。
(2)血常规检查时,可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症。
血常规报告中,各项结果处于正常值对于人体健康十分重要,比正常值高或者比正常值低都可能发生不同的血液病。
如果血常规报告中,上述几项都处在健康范围中,也不能说明人体没有问题,血常规检查是最基础的血液检查,不包括消化道、泌尿系及生殖系统检查,且有些疾病不出现血常规表现。
3.如何读懂孩子血常规报告?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监测血液成分的基本方法。
当孩子生病时,医生常建议做血常规检查,可以确定病因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血常规对于判断孩子感染类别十分重要,可以辅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与用药指导价值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与用药指导价值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对小儿细菌感染和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价值以及用药指导效果。
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感染因素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细菌组和病毒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两组患者均通过单纯血常规检查、单纯C反应蛋白检查以及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和白细胞计数的检查结果,比较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细菌组患者和病毒组患者的CRP浓度为(38.72±10.99)mg/L、(5.62±0.66)mg/L,细菌组患者和病毒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18.98±3.75)×109/L、(6.76±1.96)×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94.0%(94/100),CRP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94.0%(94/100),两种方法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99.0%(99/100),联合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纯血常规检查或者单纯CRP检查,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细菌感染和小儿病毒感染在通过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后,能够明显发现小儿细菌感染的CRP浓度和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患者,且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任何单一检验,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小儿细菌感染;小儿病毒感染;用药指导小儿人群的年龄较小,身体中各个器官、组织、免疫系统的发育缺乏完善度,无法有效抵抗细菌病毒,如果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小儿人群的机体,则会使小儿人群被细菌、病毒感染,产生疾病,最常见的小儿感染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部感染[1],但是,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是不同的,细菌感染后的小儿患者体温不稳定,发病后三天内病情处于持续性加重状态,病毒感染的小儿患者的体温在持续升高,且发病急切,症状波动幅度大。
病毒细菌区别 化验单
病毒细菌区别化验单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需要通过化验血常规才可以区别出来。
细菌感染的时候会出现白细胞明显升高。
病毒感染的时候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有升高或者降低的情况。
通过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的变化也可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时会出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明显升高,如果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都降低考虑是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要选择抗生素治疗。
病毒感染时要用抗病毒治疗,如果出现发烧、咳嗽还需要对症治疗。
血常规病毒感染跟细菌感染中怎么体现,治疗方法
血常规病毒感染跟细菌感染中怎么体现,治疗方法血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指标,可用于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包括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等情况。
本文将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血常规指标变化1. 病毒感染血常规指标一般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偏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升高。
此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一般不会显著变化。
2. 细菌感染血常规指标一般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偏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偏低。
此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也可能有所增加。
二、治疗方法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一般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因为病毒性感染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辅助治疗措施,如多饮水、适当休息、药物缓解症状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HIV病毒等,可以根据症状给予特定的治疗,如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2. 细菌感染对于细菌感染,治疗方法一般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
首先需要明确细菌类型和感染部位,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需要针对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如退烧、止咳、镇痛等。
三、注意事项1. 病毒感染在面对病毒感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干燥和寒冷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2)适当饮食,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3)避免接触病毒感染的人群,保持个人卫生。
2. 细菌感染在面对细菌感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注意选择敏感的药物,并避免滥用抗生素。
(2)合理使用退烧药物,以减轻发热症状。
(3)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综上所述,血常规指标可用于反映病毒和细菌感染等情况的变化。
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感染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预防感染仍是最为重要的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都正常就bCRP偏高是什么意思,治疗方法血常规是指在临床上开展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观察血液中各种成分是否正常,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孩子发烧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血常规之专家说
孩子发烧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血常规之专家说从血常规结果区分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是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参考资料,尤其在儿科急性发热、感染性疾病诊治中,血常规检查常是区别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感染以及感染严重度必不可少的手段。
所以孩子生病后去医院看病,常常有医生建议去做血常规化验。
在儿科发热的患儿,白细胞和分类值常反映感染性炎症,也常作为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白细胞数高于正常,一般指示有感染或炎症。
但仅凭借一个白细胞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进行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
其中,细菌感染时中性细胞多增高,超过70%;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多增高,超过50%。
如果在白细胞增高的同时存在中性细胞的增高,比较符合细菌感染,应选用抗生素治疗;在白细胞“正常”或稍降低水平的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增高,比较符合病毒感染。
现医院化验单上均以成人正常值为标准,不少儿科医生也以此标准值去判断不同年龄患儿,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一些医生也常常机械地将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诊断为细菌感染,必须要结合临床症状来看。
小儿各个年龄段白细胞的数值:出生时:白细胞数(9-30)×10/L;2周:白细胞数(5-21)×10/L;3个月:白细胞数(6-18)×10/L;6个月~6岁:白细胞数(6-15)×10/L;7~12岁:白细胞数(4.5-13.5)×10/L;成人:白细胞数(3.5-9.5)×10 /L以上数值只供参考,必须还要结合临床症状。
血常规之“专家说”血常规化验属于一种辅助诊断,不是孩子一生病就必须做的检查。
“验血在感冒或流感初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的结果对治疗没有帮助,因为感冒流感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没用,即使白细胞偏高。
但如果病人的烧过个4-5天没有退下去,或者精神或呼吸愈来愈差,那时候再验血才有意义。
血常规结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准确性评价
血常规结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准确性评价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细菌和病毒患儿诊断中联合使用血常规和CRP的价值。
方法:从2020年5月-2022年5月的细菌感染患儿中随机抽取40例纳入A组,随机抽取同期40例病毒感染患儿纳入B组,对比两组白细胞计数、CRP浓度,并分析联合诊断方法的价值。
结果:B组白细胞计数、CRP浓度(6.89±0.94)×109/L、(5.32±0.37)mg/L低于A组的白细胞计数、CRP浓度(17.58±2.51)×109/L、(37.26±5.38)mg/L(t=25.225、37.459,P均=0.000);血常规阳性率83.75%、 CRP阳性率86.25%、联合诊断阳性率97.50%,血常规和联合诊断对比(x2=8.901,P=0.002), CRP和联合诊断对比(x2=6.781,P=0.009);血常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85.33%、40.00%、82.50%; CRP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89.33%、60.00%、87.50%;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98.67%、20.00%、93.75%。
血常规和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对比(x2=9.058、0.476、4.837,P=0.002、0.490、0.027), CRP和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对比(x2=5.792、1.666、1.839,P=0.016、0.196、0.175)。
结论: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在诊断中联合血常规和 CRP检验结果,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升,能更加准确地区别感染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血常规;C反应蛋白;小儿;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阳性率;诊断效能小儿由于年龄过小,身体器官功能和免疫系统都未完全发育成熟,自身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较差,导致身体极易受到病毒、细菌以及支原体等的入侵,诱发感染性疾病(肺炎等)[1]。
血常规五分类检查什么
血常规五分类检查什么我们都知道,在备孕之前,新爸爸新妈妈们会进行一定的体检,目的是来看看自己的身体是否适合生育,其中就有血常规五分类检查。
很多人对血常规五分类检查很好奇,那么血常规五分类检查有哪五大类呢,又是分别检查什么的呢?血常规五分类检查什么一、检查血常规(五分类)项目提示结果参考值范围白细胞(低)2.74.0—10.0血红蛋白(低)93110—155红细胞比积(低)2933.5—45.0平均红细胞体积(低)6080.0—99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低)19.526.0—33.0粒细胞绝对值(低)1.492—7红细胞分布宽度(低)32.837—54平均血小板体积(高)10.67.37—10.37大型血小板比例(高)47.713—43大型血小板数目(高)11130—90其他项目在正常范围二、糖化血糖蛋白5.33.8—5.8三、超声检查:肝胆脾胰肾正常四、尿液10项分析(干化学法)酸碱度(低)5五、组合肝功Ⅱ(8项)十胆功(5项)十肾功Ⅱ(6项)十血脂Ⅱ(4项)十心功Ⅱ(4项)十离子Ⅱ(8项)项目提示结果参考值范围二氧化碳(低)21.122—31总胆固醇(低)3.293.6—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1.482.03—3.1血常规五分类是什么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五分类是指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血常规可以看到你有没感染了,白细胞高证明是细菌性感染,低的话一般考虑病毒性感染。
而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结合起来可以判断是否有血液性疾病,血糖,就帮助判断有没糖尿病,而尿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的异常可以判断你是否有尿道的感染,尿蛋白,管型尿等,帮助判断有没肾炎。
血常规五分类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知道自己是否有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血液性疾病,糖尿病,肾炎,尿道感染等等的疾病,防止缺陷儿的出生,保证宝宝的健康和妈妈的健康,这样,妈妈们会很开心,一个家庭也会非常的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怎么区分细菌还是病毒感染?
答案是不能。
这就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比较忙的同学可以就此结束阅读。
国内外,很多问题是全球各族人民共同纠结的,比如面对一个咳嗽发热的病人,如何准确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一些出版时间久的、经典的医学教科书,比如2005年出版的《牛津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手册第2版》里说“感染时白细胞经常升高,例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而病毒感
染时淋巴细胞增高(但是并非总是如此)”。
关键就是括号里这句话很有意思。
10年前,
当时的我比较年轻,比较意气风发,于是经常在想:“并非总是如此”该怎么把握呢?就是说有时候这个不靠谱??!!,可是并没有更多人讨论这个,于是我当时毅然忽略这几个字。
但实际上痛苦一直延续,确实“并非总是如此”。
以前认为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传统的判断患儿是否为细菌
感染的筛查工具,但近来研究证实单独应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作为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筛查工具既不敏感,也非特异,通俗的说就是不靠谱。
因此对于患儿,不能单独应用二者来预测细菌或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此外,就算是轻度的普通肺炎患儿无需常规进行c反应蛋白指标检查;需要住院或有肺炎相关并发症的患儿应做c反应蛋白检查,结合临床可评估对治疗的反应。
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或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也不能单独或联合用以区分细菌性或
病毒性肺炎;使用这些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去区分细菌及非细菌病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难以得出一个折点标。
这一段通俗的说就是: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或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来准确区别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也是不靠谱的。
以上这些已经被国外的医生普遍认同了,因此国外医生很少为了区别病毒还是细菌,要求初诊患者检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
但是,绝大多数中国国内的医生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巨大差别,是让国外医生们大跌眼镜的。
但是为什么国内外的差别这么大呢?
首先,国内的医学教育学习总让人感觉遗憾,对待血常规的认识教育没有与时俱进,对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或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的认识过于简单、刻板。
医学老师并没有教好学生。
究其原因,从各国的疾病谱的变化来说,中国在细菌感染传染病的阴影下压抑的过久了,于是这种和细菌死磕的劲头被沿袭下来。
有句谚语,当你总觉得自己是锤子的时候,你眼里到处是钉子。
同理,当中国医生总觉得自己是抗生素的时候,他们睁开眼时,瞳孔里就条件反射的浮现出细菌的影子,把细菌揪出来彻底干掉的斗争思维是血常规检查成为必须检查以及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
可是问题在于,中国疾病的种类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非细菌感染、免疫紊乱、代谢障碍等等疾病已经成为主流。
绝大多数的呼吸道感染就是病毒引起。
从
概率上说,不要说检查血常规,就算是一个不学医的人,面对100个发热的病人闭着眼睛说他们是病毒感染的准确性不会低于90%。
相反,国外的医学理念与时俱进的合理,医学教育标准统一,反正几乎都是非细菌的疾病,血常规不查也罢。
其次,中国医生绝大部分追求名医的光环,患者醉心于立竿见影的奇效,再加上比较不堪的医疗制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生和患者普遍焦虑,医患之间的联系不忠诚,没有足够的跟踪观察时间,医患之间的复诊安排总是靠运气。
所以初诊的时候,医生就恨不得拉网检查一遍,成就一批神医;患者恨不得瞬间查出病因即刻康复,造就一个传奇。
失去了耐心的有计划的医学观察,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自然就代替人成为主角。
最后,国内外的医生面临的压力也是天壤之别。
国外的医生有完善的医疗整体服务体系,相对而言不惧怕风险,只要对大多数人有利,为了准确判断病原可以选择延时等待,等待精准的指标出现。
国内的医生,面对个人难以化解的矛盾压力,为了避免少数的风险,在有限的观念的指导下,选择集体检查、吃药。
最后的最后再说几点:
1、中国的医生道德水准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一些挣黑心钱的伎俩不体现在绝大多数中国医生的身上。
2、作为本文作者的我也是国内医学教育的产物,对血常规的认识,对细菌和病毒的区别认识也是一路跌跌撞撞,但是我有一颗渴望与时俱进的心,我们这类的医生愿意和患者一起成长,请给我们一个和谐的空间时间。
3、准确识别细菌和病毒还是有一些办法的,但是耗时费力,大多数时候还是一言难尽,以后再说吧。
4、尽管不能准确区分病毒和细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的其他医学意义还是很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