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
上海市高考卷语文(2006-2010)(春、秋季)(附答案)
上海市高考卷语文(春、秋季)(附答案)2006年春季高考——2010年春季高考2006年上海春考语文试卷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8分)扇,自古以来为引风纳凉之物。
千百年来除使用价值之外,小小的扇中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的精华,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
扇面的丹青墨宝值得珍藏,扇骨的精工细雕成为艺术。
舞台上,演员一扇在手,或进或退,或开或合,瞬息万变,活灵活现。
建筑中,“扇”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还被古典园林的漏窗所吸收,成为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花墙小景,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文化魅力。
我国的扇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
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扇应该是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的扇子,有竹扇和羽扇两种。
虽然出土的竹扇是2000多年前的遗物,但其制作已相当精良。
中国的扇仅从材料而言,就有羽扇、竹扇、纨扇、蒲葵扇等。
传统的扇多为圆形,故称“团扇”。
扇面上采用书法,据文献记载,以“羲之书扇”流传最早。
唐代在扇面上的绘画,已有实物出土,而且在唐代绘画中也有所反映。
到了宋代,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扇面成为画师创作的天地,加之皇帝对书画扇面的重视,扇面艺术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
仅以《宋人画册》中百幅小品为例,其中纨扇面就有60余幅,而且这些扇面,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开创了将绘画艺术融于方寸的“小中见大”的新局面,咫尺千里,雄浑壮阔。
后来,又有以突出某一局部来代替全景的“边角”之景,如夏硅的《烟岫林居图》。
取材中也有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昆虫禽鱼,它们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如宋徽宗赵佶的《枇杷山鸟图》,运以精心,出以妙笔,具有一种独特的情趣。
因此,宋代的扇面,已成为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扇面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被继承、发扬、光大,实际上已脱离了扇的实用功能,而创作出艺术化的扇面形状的绘画作品,被历代书画爱好者作为精品珍藏。
上海语文高考卷2006年-2009年答案
试卷上海语文高考卷2006年2009年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2006年上海语文高考卷中,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未在试卷中出现?()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巴金2. 2007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的古诗文阅读题中,下列哪首诗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A. 《登鹳雀楼》B. 《凉州词》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 《望岳》3. 2008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的现代文阅读题中,下列哪篇文章的作者来自台湾?()A. 《荷塘月色》B. 《故都的秋》C. 《我与地坛》D. 《听听那冷雨》4. 2009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的作文题目是:()A. “握住你的手”B. “我心中的那片绿地”C. “我们的名字叫_______”D. “品味生活”A. 水滴石穿B. 画龙点睛C. 指鹿为马D. 画蛇添足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2006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的作文题目是“我想握住你的手”。
()2. 2007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的古诗文阅读题考查了《论语》。
()3. 2008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的现代文阅读题中,文章《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
()4. 2009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的作文题目是“品味生活”。
()5. 2006年至2009年上海语文高考卷中,每年都会考查到鲁迅的作品。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2006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的作文题目是“_______我想握住你的手”。
2. 2007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的古诗文阅读题考查了《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
3. 2008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的现代文阅读题中,文章《我与地坛》的作者是_______。
4. 2009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的作文题目是“_______”。
5. 在2006年至2009年的上海语文高考卷中,鲁迅的作品《_______》曾作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2006年上海语文高考卷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的立意。
上海2006年高考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我爱我家1单位就是一个团队,爱单位如爱家:每个人都有一个家。
家,给人们快乐;给了人们亲情;给了人么温馨,单位就是家。
父母、兄弟朝夕相拥、有说有笑,身心健康,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不管任何情况下都团结一致,共同应对。
与人为善,建成团结互助的团队: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应和报答帮助过我们和伤害过我们的人。
这样才到处阳光灿烂。
古人云:人齐心,泰山移。
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对于建设好一个组织、一个单位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显而易见,以一当十并不难,我们的社会太强调英雄,总在强调“以一当十”,但是,难的是以一当十。
因为“以一当十”只要最大程度的发挥一个人的潜力就行了。
而以一当十则不同,它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十个人的潜力,而且要使这些潜力朝着一个方向使劲。
那么什么,什么是团队?团队有点像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能够用具体的事物来衡量,可以因势而变、随器成型,团队是拥有一个共同目标,能够用最理想的状态来面对和解决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和困难的群体。
单位之间的竞争最终是对人才的竞争。
对单位而言,一个个人才就像一颗颗晶莹圆润的珍珠,单位不但要把最大最好的珍珠买回来,而且要有自己的“一条线”,能够把这一颗颗零散的珍珠串起来,共同串出一条精美的项链。
如果没有这条线,珍珠再大都是一盘散沙,它们起的作用不过是以一当十的匹夫之勇。
那么,这条线是什么呢?就是能把众多珍珠凝聚在一起,步调一致,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团队精神。
团队协作模式对个人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成员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能力,有时甚至比成员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
一个人靠一种精神力量生存和发展,因他的理念决定他的生存状态。
一个单位也是如此:无数人的个人精神,融会成一种共同的团队精神:这是一个单位兴旺的开始。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6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
浦东新区2006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注意: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为奥运福娃寻根①奥运福娃脱胎于惠山泥人阿福吧?从阿福的憨厚,到福娃的活泼,能看出时代的变迁。
艺术造型虽然大不相同,在审美的文化心理方面(说白了就是爱娃娃),二者之间却显现出一脉相承。
所谓传统,这就是了。
所谓推陈出新,这就是了。
????②福娃而有五个,何也?妙哉,正好扣着五福。
五福之说,出自商朝贤人箕子,载于距今三千年前《尚书·洪范》篇末。
哪五福?箕子说,一是寿福,能享高龄;二是富福,能享宽裕;三是康宁福,能享平安;四是攸好德福,能享善报;五是考终命福,能享天年。
以上五福,古今中外圆颅方趾之人,除极少数咬姜喝醋的矫情者而外,莫不歆羡。
????③同时五个福娃还对应着奥运五环,又语言化为“北京欢迎你”这五个字,就更妙了。
较之落选的张牙舞爪的龙,和濒临灭绝的熊猫,实属胜远,值得捧场。
我更看重奥运福娃所表征的五福观念,正是华夏先民对和平和幸福的憧憬。
今日国人应该大声宣告,我们歆羡并追求这五福。
???④想起五十年前,读杨朔写朝鲜战争的一部小说《三千里江山》。
那上面有个细节深深感动我。
团长武震在北朝鲜山间一座老宅院内,仰脸发现屋梁写有汉文对联一副:“应天上之三光,备人间之五福。
”武团长悟到朝鲜的先辈也追求和平与幸福。
我想五福观念能够远播朝鲜,或许与箕子封于朝鲜有关系吧。
五福观念传三千年而不衰绝,远播邻国,深沁民间,真是文化奇迹。
????⑤尤可异者,1980年四川新都马家乡战国墓出土的一方铜印,印文上半部中心是开明族徽;下半部有两人携手的图像,相携的两手化为刻有三星图案的玉版。
两人的肢体构成门框,三星在门楣上,而壶(“福”的谐音)在门洞中。
春秋战国之际,蜀国仍属于“西南夷”,然已向慕《诗》、《书》文化,有此铜印作证。
后人以蝠易壶,蜀中大户人家门上有绘蝙蝠五只的,也是“五福临门”的图语。
上海2006年高考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复习资料目 录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
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逻辑判断与加工的能力。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003年第一季度五城市GDP 情况图例题:根据所给图回答问题:1.2003年第一季度GDP 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A.1个B.2个C.3个D.4个 (解答:C )2.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是正确的?200400600800100012001400京津沪渝穗城市累计数(亿元)024681012141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Ⅰ.2003年第一季度五个城市的GDP总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Ⅱ.2003年第一季度广州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北京Ⅲ.2002年同期重庆的GDP总量也是第五位A.ⅠB.Ⅰ和ⅢC.Ⅰ和ⅡD.Ⅰ、Ⅱ和Ⅲ(解答:A)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考查目的和内容第二节选词填空的题型和解题技巧一、常见题型分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去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的假酒案。
A.不止正确耸人听闻 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 C.不只准确骇人听闻 D.不止准确骇人听闻分析3.C(搞清词义,结合语境。
上海2006年高考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一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
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
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
中心商务区往往因集中了城市的高标准建筑而具有城市标志的作用。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和解析(全国卷II)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语文(黑龙江、吉林、内蒙、贵州等)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1页。
考试结束后,交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嘉奖誓死如归奏效越俎代疱B.慰籍弱不经风整饬历久弥新C.真谛既往不咎小憩举步为艰D.体恤提缩挈领端倪磬竹难书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须彪炳千古。
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B.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C.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呤人乐观。
D.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地图与理论模型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
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
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
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
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
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
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
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是什么?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
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么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
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
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
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
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
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
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
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
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
宝山区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试卷高考模拟卷高三下册沪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宝山区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试卷高考模拟卷高三下册沪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宝山区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不得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6分)什么是现代城市文化的试金石顾土①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最扣动心弦并且令我念念不忘的,是城市的阅读状态。
当我身处地铁车厢,满目都是正在阅读的男女老少,尽管车速飞快,尽管乘坐的时间短暂,但他们人人手捧一本书,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②在美国大都市、小城镇,最让我留恋的是遍布各个角落的书店。
这里的书店,不像是赢利的场所,看不出交易的动机,找不到焦躁的气息,因为厚厚的地毯、悠闲的咖啡角、宽大的沙发、舒展的空间,甚至整洁清香近在咫尺的厕所,都使你觉得不能不坐下来静静地阅读一整天。
③看一座现代城市的文化高低,看一个居住群体的现代文明程度,标准是什么呢?--阅读。
只有通过阅读状态,才足以洞彻一切。
④诗书传家久,虽说是我们历来信奉的传统,但在过去的时代,多数人是文盲,绝大多数人胼手胝足,终年忙于劳作,诗书阅读只属于少数人。
而现代的社会,义务教育是基本,所有人都可以阅读为标志,所以,现代城市文化,人人阅读就是基础,大家都爱阅读也就成了起码的标准。
⑤当一个城市所有人都可以识文断字后,当一个群体拥有了大量闲暇时间后,除了工作需要、赚钱需要、生存需要而简单阅览外,多数人对情趣阅读、知识阅读,依然毫无兴致,将阅读还只是停留在简单致用的层面上,这个城市的文化实在说不上是现代城市的文化。
现代城市的文化,已经不再是基本生存状况的反映,不再是少数人的酬唱、抒怀、记事,也不再是“言之不足,歌之舞之咏之蹈之”,更不是信息传布、文件传达、景物解说、聊天交友,而是多数人的一种高层次阅读。
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乘飞机和火车,周围的人不是聊天、打牌,就是吃吃喝喝;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养神、睡觉、翻阅新闻纸,成了普遍的景致,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上海2006年高考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 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宇,渎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证券 蜷伏 甲醛 怙恶不悛 B.酗酒 畏葸 旭日 嘘寒问暖 c.纰漏 毗邻 譬如 匹夫之勇 D.不啻 鞭笞 踟躇 持之以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殄灭 蛰伏 口讷 声名鹊起 B.稗官 尺牍 佝偻 竭泽而鱼 c.发轫 惶悚 凑和 恣意妄为 D.松弛 亲睐 岑寂 义愤填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今年 1 月 1 日,中国 26 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2)“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仍在修复当中。
(3)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病。
A.馈赠 日前 该 B.捐赠 目前 该 C.馈赠 目前 本 D.捐赠 日前 本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 的专业课程。
”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力, 他就以权力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
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 的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 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 等乒乓器材。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问题。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2006上海市部分区县高三语文调研测试卷
2006上海市部分区县高三语文调研测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06.4(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18分)①作为“人”学的儒学,要树立起以“仁”为至德的理想人格的标准,引导每个人追求成为一个理想的人,必然要有这样一个前提: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价值。
那么,儒学是否肯定独立的人格价值的存在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而且可以说,整个儒学体系就表现为一个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的仁学体系。
只是儒家所理解的人的价值,主要是指道德价值,把道德价值看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
因此,他们对“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人类所特有的道德现象着眼的,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也就成了完美的道德人的追求。
②在夏商西周时代,上帝宗教神学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犹如西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一样。
人们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看成是上帝意志的产物,神支配着每一个人的命运。
在这种观念的统治下,除了虚幻的“神”的价值,根本谈不上任何个人的地位与价值。
至孔孟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关系的大变革,人的思想观念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人们在对自身力量的反思中开始发现自己的价值,提出了神“依人而行”、“吉凶由人”等观念。
从孔子开始,则完全把视线由天神转向了人自身,孔子充分肯定了独立人格的存在,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成就自己的仁德。
这一肯定确定了儒家在认识人格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③儒家独立人格的觉醒,首先表现在“志”的问题上。
孔子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在孔子看来,“仁”的境界并非深远莫测、高不可攀,而是人人都有能力达到的,“匹夫”之“志”不可夺,“志”即是每个人的价值之所在,只要能“立志”、“行志”、“守志”,对个人意志有坚毅的执著,便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达到理想人格的标准,亦即达到“仁”的境界。
孟子也和孔子一样主张“尚志”,并解释“尚志”即是行仁义,他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行仁德的能力,即所谓“人人有贵于己者”。
200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 卷(第1—4页)和第II 卷(第5—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 (共66分)考生注意: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I 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II 卷第23题和第26题为分叉题,各分为A 、B 两题,A 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考生解答,B 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考生解答。
但考生可任选一题。
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 题计分。
相对原于质量: H —1 C —12 N —14 0—16 Mg —24 S .32 C1—3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
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A .用木材作燃料B 。
用液氢替代汽油C .开发风能D .开发地热2.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B .乙酸的分子式C 2H 4O 2C .明矾的化学式KAlSO 4·12H 2OD .氯化钠的电子式Na3.科学家发现C 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 50、C 70、C 120、C 540等它们互称为A .同系物B .同分异构体C .同素异形体D .同位素4.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A .发现新物质B .合成新材料C .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 .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5.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2-乙基丙烷 B.CH 3CH 2CH 2CH 2OH 1-丁醇C 、间二甲苯 · Cl ·· ·· · · · CH 3CH 3CH3-CH -CH 3 CH 2 CH 3D . 2—甲基—2—丙烯二、选择题(本题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教育最新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D)A.啜泣层峦叠嶂嗑碰义愤填膺B.辑拿额手称庆坍塌班师回朝C.秸秆大有稗益赘述披肝沥胆D.摩娑厝火积薪巨擘见风驶舵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上海2006年高考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试题每周练之五十五(2006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一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
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
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集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集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西、河南、陕西等地区) (2)200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内蒙、贵州、云南等地区) (10)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1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25)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3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40)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48)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55)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6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67)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74)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8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8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95)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10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08)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 (11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高三”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试”,都付笑谈中。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广西、河南、陕西等地区)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06上海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doc
2006上海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律在答题卷上答题)班级学号分数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9分)尽管网络文学利用传统文学走向式微、互联网快速普及的契机而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它在对传统文学实施“格式化”的同时,也使自己置身于一个期待认可的共时性平面上,导致自身知识谱系和意义模式的“合法性悬置”。
互联网上的汉语文学诞生于1991年,这一年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在北美创刊,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中文网站。
从那时到今天,中文网络文学走过了10年时光,但它自身至今仍处于“命名焦虑”期。
无论在理论批评界还是在网络写手眼中,对于什么是网络文学,究竟有没有网络文学,怎样才算网络文学等,都存在诸多争议。
以《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互联网上一举成名的台湾写手痞子蔡认为,还是等到网络文学更多元化之后再来界定它为好,“如果现在一定要一个定义,那应该是在网络时代出生的写手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暂时被简称为网络文学。
”有人说:“网络文学就是新时代的大众文学”,也有人认为“网络文学”是一个难以成立的伪概念:“文学产生于心灵,而不是产生于网络,我们现在面对的特殊问题不过是:网络在一种惊人的自我陶醉的幻觉中被当作了心灵的内容和形式,所以才有了那个‘网络文学’”。
还有人说文学“取决于它自身的叙述和表现,同其物化的载体(媒介)形式——不管是纸质书刊还是电脑网络——并无必然联系。
”一件事物的命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甄淘和疏瀹过程,任何强制企图或焦虑心态都于事无补。
事实上,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今天,已经浮出历史地表的网络文学的“在场确证”正在舒缓这种“命名焦虑”。
如果说世界华语网络文学诞生于海外学子的家国之思,中国本土的网络文学则生成于众声喧哗的BBS。
由于网络契合了文学的自由本性,网民的游戏心态又切中文学的娱乐因子,因而文学走进网络或网络介入文学,自然就有了本体论的逻辑依据。
2006年高考上海卷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市)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三部分,共10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Part A Short ConversationsDirections: In Part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1.A.On March 2. B.On March 3. C.On March5. D.On March 8.2.A.At a cinema. B.At an airport.C.At a railway station. D.At a stadium.3.A.Old castles. B.Hunting games. C.A seaside holiday. D.An adventure.4.A.By bus. B.By underground. C.On foot. D.By bicycle.5.A.Go to the movies. B.See a doctor. C.Get some fruit. D.Stay at home6.A.Car seller. B.Policeofficer. C.Detective. D.Reporter7.A.Funny B.crazy. C.Amused. D.Pleased8.A.They’d better not go riding. B.Riding a bike is a great idea.C.It’s not good riding in the rain D.They can go riding half an hour later9.A.There won’t be enough cups left. B.They’ve got pl enty of cups.C.They’re buying what they need. D.They’ve got enough food for the picnic.10.A.He’s unable to finish his homework B.He can’t give the woman his computer.C.He’s to remove the virus. D.He’s infected with some disease.Part B PassagesDirections: In part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youwill be asked three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11.A.Some engineers. B.The landlord of the pub.C.The former employees. D.Some customers of the company.12.A.Three years ago. B.Five years ago. C.Lastyear. D.This year.13.A.Why a company lost its customers.B.Why a company went out of business.C.How a company went from bad to worse.D.How a company got out of its difficult situation.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report.14.A.Physics. B.chemistry.C.English Literature. D.Media Studies.15.A.More than 144,000. B.About 147,500.C.7.5% of all the test takers. D.4.6% of all the test takers.16.A.Few students avoid harder subjects.B.Each subject has the same level of difficulty.C.Some subjects are more difficult than others.D.Pupils are important to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Part C Longer ConversationsDirections: In part C, you will hear two longer conversations. The conversations will be read twice. After you hear each conversation, you are required to 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heard. Write your answers on your answer sheet.Blank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Complete the form. Write ONE WORD for each answer.Blanks 21 through 24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Complete the from. Write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for each answer.Grammar and VocabularyDirections: Benea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B,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25.—It’s atop secret.—Yes, I see I will keep the secret you and me.A.with B.around C.among D.between26.Black holes not be seen directly, so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them is a tough task.A.can B.should C.must D.need27.Send my regards to your lovely wife when you home.A.wrote B.will write C.have written D.write28.A typhoon swept across tiffs area with heavy rains andwinds strong as 113 miles per hour.A.too B.very C.so D.as29.I made so many changes in my composition mat only I could read it. To else, it was hard to make out.A.none B.everyone C.someone D.anyone30.A dozen ideas were considered the chief architect decided on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2006年高考上海考试试卷
2006年高考上海考试试卷物理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本大题中第l、2、3小题为分叉题。
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
一律按A类题计分.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A.如图所示,一束β粒子自下而上进人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后发生偏转,则电场方向向,进人电场后,β粒子的动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左增加【分析】由图可知,β粒子(带负电)所受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右,故电场方向向左。
由于电场力作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粒子在电场中动能增加。
【高考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易错点】有的学生不清楚β粒子的电性,电场方向判断错误。
在动能判断中会受粒子重力的干扰,得出动能减小的结论。
事实上本题中微观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备考提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常会将典型的判断、轨迹判断、能量的变化等结合起来综合进行定性考核。
2A.如图所示,同一平面内有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1和2,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b两点与两导线共面,a点在两导线的中间与两导线的距离均为r,b点在导线2右侧,与导线2的距离也为r.现测得a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则去掉导线1后,b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方向.【答案】B/2,垂直两导线所在平面向外【分析】:根据安培定则可知,1、2 两导线在 a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都为B/2。
而2导线在a、b 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等大反向,故去掉导线1 后,b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 ,方向垂直两导线所在平面向外。
【高考考点】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易错点】:磁场的叠加时容易将方向弄错。
易将安培定则与左手定则混淆。
【学科网备考提示】:矢量的叠加观点是贯穿高中的重要思想方法。
也是高考的重点。
3A.利用光电管产生光电流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的正极应接在端(填“a”或“b”);若电流表读数为8 μA,则每秒从光电管阴极发射的光电子至少是个(已知电子电量为l.6×10 -19 C)【答案】a ,5×1013【分析】:要使电子加速,应在A极接高电势,故a端为电源正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
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
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
中心商务区往往因集中了城市的高标准建筑而具有城市标志的作用。
像上海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商贸区,多以高层、超高层的写字楼、酒店或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为主,在控制策略上,应以色彩的调和为主。
商业区常常以商业街或商业广场等形式出现,其色彩一般是城市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应该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商业区所应采取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
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
而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
但国内很多城市的商业区经常存在广告过多、过于杂乱的通病,相对而言,欧洲城市的商业区则要“安静”得多。
传统地方文化保护区是城市地方历史和传统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保护地方人文环境和发扬其特色的重点所在,因此需要格外仔细地分析研究和慎重操作。
对于确实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性建筑,外立面应以保护性清洗为主,尽量保留其原有的材质和色彩,绝不应盲目翻修粉饰,整旧一新。
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但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
只有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并在研究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条例,才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此进行有力的指导和管理。
1.作为城市面貌的重要信息之一,城市色彩可以反映城市的______________。
(2分) 2.根据文意,对“城市色彩”研究对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城市的色彩基调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B.城市每处重要建筑的外观色调应如何决定c.怎样使城市的整体环境色彩调和美丽宜人D.一个城市是否有可能形成特定的色彩基调3,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提到欧洲城市的商业区时用了“安静”一词。
请推断“安静”的原因。
(4分) 5.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
(22分)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
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
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②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
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
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
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
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
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
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
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最纯真、也最伟大。
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
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
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
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⑤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
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
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
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
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
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
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
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
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
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
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井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⑦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
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
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
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
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
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
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
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6,课文中涉及到得五四新文化运动得重要人物有___________(除本文提及外)。
(1分)7,作者认为冰心是“世纪的见证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2分)8,五四运动中的“猛将”与“非猛将”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
(3分)9,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③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
10.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
(3分)11.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12.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4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
(5分)13.(1)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2)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3)___________,朝露待日睎。
(汉乐府《长歌行》)(4)___________,洛阳盛衰之候也。
(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5)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6)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
(曹雪芹《红楼梦》)(7)仓禀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四)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
(8分)[黄钟] 人月圆张可久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
(1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