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的时代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is text was added by using code. “山寨
文化”的时代意义
姓名:庄义曼学号:1201002217 专业:计算机技术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可谓异常踊跃,真乃“两会精英各显神通”。
最近,倪萍委员的“山寨观”的提案又引起网友们热议。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代表、委员提案踊跃,网友们讨论也热烈。共同关注两会,关心中国发展,成为两会的闪光点。
倪萍委员的“山寨观”的提案为何会惹起热议呢?因为倪萍认为,山寨“全是盗版,全是剽窃,全是胡说八道”。她坚决反对“山寨文化”,要从法律上和行政上采取手段,立法制止,同时从舆论上给予制止。
这种绝对化的观点,引起“山寨迷”的痛斥也很自然。
艾君对“山寨”、“山寨产品”以及引发的“山寨文化现象”的观察和辩证思索,有一段时间了。“山寨文化”的发展起源于普通民间,在发展中被社会所接受,被政府所包容,因而这种文化自然会冲击着人们意识观念中的传统思维模式和道德观念,促进产品的革新进步和时代的变革。
对于这种文化现象的起源、发展、产生背景和意义艾君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山寨现象”起源背景:“山寨现象”的产生是与改革开放大背景相关联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许多高科技、民营科技企业以及一些乡镇企业都有“山寨”发展的痕迹--
“山寨”原含义是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势力范围,有着不被官方察觉或者不愿管辖的意味。当“山寨产品”出现后,因为概念的因素人们往往会与“黑工厂”、“地下工厂”生产的“三无”产品相联系。实际非也。
“山寨”作为产品的代名词而被社会认可和炒作,并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是与广东民间IT业发展相关联的,即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其主要表现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实际“山寨产品”的起源和发展地并非仅仅广东。这种现象在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20多年前已经很流行。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山寨”名词给以界定,也没有形成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文化现象被讨论。
我们给“山寨产品”下个定义,那就是“山寨产品”,实际上是处在市场培育期的发展中国家,由一些有智慧头脑型的民间人士,为满足那些受消费能力限制、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品的群体对某种欣赏的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的消费欲望,或者因为市场存在着的一种固有的产品因为长久没有创新和换代,而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快速、满足平民、适销对路、具有多功能性低价位”的品牌产品。
而“山寨文化”则是指山寨产品从策划、创意到加工制造,以及推向市场过程中,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社会上所形成的一种被社会广泛关注,或者引起争议的文化现象。
“山寨现象”出现和产生的背景是与改革开放大背景相关联的。
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走“科教兴国之路”,提倡“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走多种经营之路”,“搞活城乡贸易”,倡导“科技攻关热”,培养“科技能手”、“致富状元”等大政方略。这为“山寨主”的产生和“山寨产品”发展提供了环境。
随着国门敞开,国际旅游和交流的增多,一些产品的进口,以及非法走私品的钻孔而入,中国人看到了许多梦里都没有见到过的产品,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品无论式样和功能都让人眼馋,但价格太贵只能望而生畏。那时,我们经常听到“外国的月亮也是圆的”这句话。实际上说明那时的中国的确太落后了,觉得发达国家的一切都很新鲜。
艾君记得80年还读中学时,台湾的亲属带来一块“双狮牌”手表,不仅能防水还有日历。许多同学很是羡慕。而那个时候,大多数同学带的都是国产“北极星”,功能式样很简单。记得那个时候,同学们就议论为何不跟人家学?做成防水有日历多好。实际,这些想法也就是模仿、复制和改良。
国人需自强。“向科技进军”、“向现代化进军”,“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是那个时期最响亮的口号。不懂?没见过?就要谦虚向别人学习、向别人看齐。然而,许多高科技产品价格太高,技术转让费也昂贵。可那时的中国国力太弱,钱太少了,卖不起。难道这是理由?如何办?只有自力更生。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那个年代多少有志者,包括民间科技能手,为国家补上了科技不足、资金不足这一难题。采取的方式,就是研究、仿制、改良和创新。他们为中国的民间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八十年代,尤为典型的“山寨”大本营就是“温州的日用小商品”、“河北白沟的皮制品”、“青岛级墨路小商品”等,以廉价、实用、时尚著称,实际多为仿制品和复制品,但迎合了当时老百姓口袋还没有鼓起来的生活所需,为我国的商品流通和发展开了先河。
艾君记得1992年,一位温州的个体老板找我,在介绍自己产品时说,“绝对实用,代表国际潮流。”原来,他去美国考察发现一款很实用的家用方型的小电器,回来后与朋友们研究了几个月,终于试验成功,并根据国人的审美和需求进行了一些改进,方型改为圆形,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性能。当时艾君很佩服他们的这种思维意识和创造力。现在看来,实际这就是目前人们所讲的“山寨产品”。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大多数高科技、民营科技都有目前所讲的“山寨”痕迹。过去的电脑的组装、电视机的组装、铅字打印机等,其本身就是最大的“山寨产品”。实际上。至今许多大型有自己品牌的电脑厂家还有“山寨”痕迹。为何?你想过吗?电脑的脑子这个最核心的部分“CPU”都不是自己本厂生产的就无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可言。
笔者在1991年前后,业余时间曾经帮助过北京亚都加湿器的市场推广策划。“亚都加湿器”的董事长何鲁敏先生就是最典型的“山寨王”。他是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因为1985年赴日本理研钢机株式会社做访问学者2年。发现了“加湿器”这种高科技产品,回国后,1987年创办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进行科技改良和攻关,终于仿造、研发、制造出我国第一台“空气加湿器”,不仅弥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科技空白,还为我国的提高生活质量开了先河。至今艾君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