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内业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园林苗圃各区域如何规划设计

园林苗圃各区域如何规划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生产用地的区划1.作业区及其规格生产用地面积占苗圃总面积的80%左右,为了方便耕作,通常将生产用地再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
所以,作业区可视为苗圃育苗的基本单位,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作业区长度依苗圃的机械化程度确定;作业区宽度依圃地土壤质地与地形是否有利于排水确定,并应考虑排灌系统的设置、机械喷雾器的射程、耕作机械作业的宽度等因素;作业区方向依圃地的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形状等情况确定。
小型苗圃一般使用小型农机具,每一作业区的面积可为~1hm2,长度可为50~200m。
大、中型苗圃一般使用大型农机具,每一作业区的面积可为1~3hm2,或更大些,长度可为200~300m。
作业区的宽度一般可为40~100m,便于排水的地形与土壤质地可宽些,不便排水的可窄些;同时要考虑喷灌、机械喷雾、机具作业等要求达到的宽度。
长方形作业区的长边通常为南北向。
地势有起伏时,作业区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
地形形状不规整时,可划分大小不同的作业区,同一作业区要尽可能呈规整形状。
2.各育苗区的设置苗圃生产用地包括播种繁殖区、营养繁殖区、苗木移植区、大苗培育区、采种母树区、引种驯化区(试验区)、设施育苗区等,有些综合性苗圃还设有标本区、果苗区、温床区等。
播种繁殖区为培育播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
播种育苗的技术要求较高,管理精细,投入人力较多,且幼苗对不良环境条件反应敏感,所以应选择生产用地中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区域作为播种繁殖区。
人力、物力、生产设施均应优先满足播种育苗要求。
播种繁殖区应靠近管理区;地势应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如是坡地,则应选择自然条件最好的坡向。
营养繁殖区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生产区。
营养繁殖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并需要精细管理,一般要求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段作为营养繁殖区。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方案 (2)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方案背景介绍园林苗圃是指进行花卉、果树和苗木的生产和培育的场所,其重要性在于为城市景观的绿化提供物质支撑和保障。
而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则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化的品质和效果,因此,本文就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和提出建议。
规划设计流程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其基本流程如下:1.前期调查和分析:对规划区域进行地形地貌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分布和用地计划等人文环境的综合调查和分析,以形成全面的规划设计基础。
2.设计方案的选择和调整:针对调查和分析结果,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并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和评估,以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3.方案的详细设计和制图:对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制图,包括栽培基础设施的设计、花坛和庭院的布局等。
4.施工图设计:对详细设计和制图结果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和绘制,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施工质量。
5.监理和验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并进行规范性验收,以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和预期效果的实现。
规划设计要点1.地形分析与景观融合: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根据规划区域不同的地形地貌,制定相应的绿化方案,并将其设计和改造为适合城市环境的园林苗圃,以充分展现自然与城市环境的和谐与融合。
2.分区设施规划:根据不同的栽培需求,将园林苗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栽培设施的建设设计,以达到科学、高效、合理的栽培目标。
3.设计有机系统: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推行园林苗圃的有机种植,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能源节约:利用新能源、节能灯等技术和设备,实现园林苗圃的节能和减排目标,满足城市绿化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
5.质量管理:对命名品种、病虫害防治、品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都需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
经常进行植物性状、发根容量、营养状况、株型和抗病能力的检查并纪录以保证苗木出厂合格。
结语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方案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的质量决定了城市绿化质量和美观程度,本文从规划设计流程、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城市绿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苗圃规划设计

苗圃规划设计苗圃规划设计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苗圃的生产效益和功能,需要进行苗圃规划设计。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苗圃规划设计范例:一、项目背景我所在的地区是一个农业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合苗木生长。
然而,现有的苗圃规模较小,布局不合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为了提高苗圃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需要进行苗圃规划设计。
二、规划目标1. 扩大苗圃规模,增加苗木种植面积。
2. 优化苗圃布局,提高工作效率。
3. 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
4. 增加苗木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5. 提供相关培训和服务,促进苗木产业发展。
三、规划内容1. 扩大苗圃规模:当前苗圃占地面积为100亩,计划扩大至500亩。
这样可以增加苗木种植面积,提高苗木产量。
2. 优化苗圃布局:将苗圃分为几个功能区,包括苗木种植区、技术服务区、培训区和展示区。
通过合理的布局,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便利性。
3. 引进技术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包括自动喷灌系统、温室大棚、苗木生长点控制系统等,提高苗木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
4. 增加苗木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增加苗木品种,包括果树苗、花卉苗、造林苗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5. 提供相关培训和服务:苗圃将提供相关培训和服务,包括苗木种植技术培训、园艺设计咨询等,帮助客户解决苗木种植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收益和效益。
四、规划实施1. 土地整理:扩大苗圃规模需要进行土地整理工作,包括土地平整、排水系统建设等。
2. 设施建设:根据规划内容,建设苗木种植区、技术服务区、培训区和展示区的相关设施。
3. 引进技术设备:根据实际需求,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苗木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
4. 增加苗木品种:引进新的苗木品种,并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增加苗木供应渠道。
5. 培训和服务:招聘相关专业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对苗圃的规划设计,可以扩大苗圃规模,优化布局,提高技术设备水平,增加苗木品种,提供相关培训和服务,促进苗木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苗圃的规划设计

第一章苗圃的规划设计第一节前期准备工作与生产用地的区划原则一、前期的准备工作:踏勘、测绘、土地调查、病虫害调查、气象资料收集。
二、生产用地的区划原则:1、耕作区是苗圃中进行育苗的最基本单位,首先应把它规划好。
一般情况下,采用南北方向栽植,这样使苗木受光均匀,有利于苗木生产。
跟椐规划设计图的要求。
什么地方盖管理房,什么地方建温室、大棚、以及排水沟的走向,灌溉系统的铺设等一系问题。
根据以上这些进行规划。
2、苗圃规划的标准是根据机械化程度的高低来决定的。
如机械化程度高地块的长度就应该长一些,这样便于机械化作业、随着道路等也应适合宽一些,便于机械的进出。
首先要看懂设计图,理解规划设计人员的意图,再看排灌水是否合理,电气系统、堆肥点、机井或湖唐是否与沟,路的走向有冲突等。
排水沟的坡度设计应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六之间为好。
3、生产用地整理的要求:第一次种植前应深翻土地30公分左右,根据土壤的团粒结构,地表的平整度来做畦与垄的宽与窄长与短的选择,灵活掌握,如青岛地区岭坡地区较多,坡度过大的地块应修成梯田式作业区,坡度较小的地块应挖高填低或增加排水沟形式整平地型,总之一句话就是圃地内不能出现明显的积水。
第二节育苗区的配置一、育苗区的区划原则:通常可分为;1、繁殖区:(1)播种区(2)营养繁殖区(3)引种训化区2、移植区3、大苗区4、母树区5、温室大棚区6、防护林带二、各区的功能:繁殖区是培育苗木的关键区域,应选择圃地内自然条件最有利的地块,要求背风向阳、土质好、灌溉方便,必要时可做适当的土壤改良或架设高阴棚遮阴等工作。
移植区是由繁育区中的苗木移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的区域,因这个区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可设在土壤条件中等的地块,要求大而平整的地块,依照苗木的不同习性进行合理安排,成片种植,乔灌木达配,常绿与落叶树间作、集中管理、工厂化生产、为培育优良苗木打好基础。
大苗区是主要培育成品大苗的区域,从移植区移到此区进行培养,进入该区的苗木出圃前不再进行移植,应按要求直接定植,因大苗培育年限较长,占地面积大,可直接培育到工程需要规格的大苗,初次定植的苗木较宽松,通风透光性都很好,可在树下进行套种,做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
园林苗圃内业规划设计内容

园林苗圃内业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1、生产用地规划(1)播种区培育播种苗的区域,是苗木繁殖任务的关键部分。
应选择全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有利的地段做为播种区。
(2)营养繁殖区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区域,与播种区要求基本相同。
(3)移植区培育各种移植苗的区域,由播种区、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进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则应移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
(4)大苗区培育植株的体型、苗龄均较大并经过整形的各类大苗的耕作区。
在大苗区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不再进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较长。
大苗区的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可以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建设。
2、辅助用地设置苗圃的辅助用地(或称非生产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的房屋占地等,这些用地是直接为生产苗木服务的。
(1)道路系统设置一级路(主干道):是苗圃内部和对外运输的主要道路,多以办公室、管理处为中心。
设置一条或相互垂直的两条路为主干道,通常宽6—8m。
二级路:通常与主干道相垂直,与各耕作区相连接,一般宽4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10cm。
三级路:是沟通各耕作区的作业路,一般宽2m。
(2)灌溉系统的设置苗圃必需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水分对苗木的充分供应。
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
水源:主要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类。
提水设备:现在多使用抽水机(水泵),可依苗圃育苗的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抽水机。
引水设备:有地面渠道引水和暗管引水两种。
明渠:即地面引水渠道。
管道灌溉: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使用方便之处。
(3)排水系统的设置排水系统对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多而集中的地区更为重要。
排水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两种,目前采用明沟较多。
(4)防护林带的设置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应设置防护林带,以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创造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生态环境。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方案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方案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为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一处优美舒适的植物苗圃,为市民提供优质的苗木和花卉。
二、位置选择本项目计划选址在市区的边缘地带,便于市民前来购买苗木。
同时,选择具备良好交通条件的位置,方便货物的运输。
三、规划设计1. 苗木展示区将苗木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展示,如花卉区、果树区、灌木区等,便于市民寻找所需的苗木。
在展示区域内设置舒适的休息区,供市民休闲观赏。
2. 种植区在园林苗圃内设置种植区,用于种植和培育苗木。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要求,精心设计种植区的环境和设施,保证苗木的生长和品质。
3. 管理区设置管理区,用于苗木的管理和养护。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对苗木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保持苗木的良好状态。
4. 客户服务区为方便市民购买苗木,设置客户服务区。
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市民选择合适的苗木。
同时,设置快捷的收银台和包装区,方便市民付款和带走购买的苗木。
5. 设施设备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苗木的质量,园林苗圃需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如灌溉系统、肥料供应系统、温室等。
同时,在展示区和管理区设置合适的座椅和遮阳设施,提供良好的休憩环境。
四、环境保护在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优先选用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五、市场推广园林苗圃在开业前需进行市场推广。
借助传媒和互联网的力量,进行广告宣传。
同时,与周边的花卉市场和园林景区进行合作,扩大知名度和客源。
六、管理运营园林苗圃的管理运营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苗木的品质和服务的质量。
同时,定期对园林苗圃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七、总结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一处舒适美丽的植物苗圃,提供市民优质的苗木和花卉。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苗圃的环境和服务达到最佳水平。
苗圃建设规划方案

苗圃建设规划方案为了促进城市的绿化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科学和可行的苗圃建设规划方案。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苗圃建设规划方案,详情如下:一、规划目标1.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通过苗圃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丰富城市植被种类:苗圃应种植多种植物树种,并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丰富城市的植被种类,打造多样化的城市绿化景观。
3.提供生态服务功能:苗圃规划应注重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防风固沙、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苗圃管理机制:规划中应考虑苗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科学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确保苗圃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运营。
二、规划内容1.选址选择:苗圃的选址应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要,选取交通便利、空气和水质良好、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段,保证苗圃的正常生长。
2.苗木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苗木品种。
应种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不同类型的植物,以提供多样化的植被景观。
3.设施建设:规划中应包括苗圃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苗窖、温室、浇水设备等,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条件。
4.治理措施:针对苗圃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虫害防治、水肥的合理使用等,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苗圃的健康生长。
5.生态环境保护:在规划中应注重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消耗和破坏环境。
6.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苗圃管理机制,包括制定管理规定、培养管理人员和技术团队、建立信息统计和监测系统等,确保苗圃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三、实施步骤1.确定规划目标和内容:明确苗圃建设的目标和内容,规划苗圃的具体功能和建设方案。
2.选址选择和环境评估:进行选址选择,对选址进行环境评估和所需设施的规划设计。
3.种植和设施建设:选择适宜的苗木品种,进行种植和设施建设,确保苗圃的健康生长。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以及建立相关介绍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以及建立相关介绍一、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一)、踏勘由设计人员会同施工和经营人员到已确定的圃地范围内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访问工作,概括了解苗圃地的现状、历史、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病虫草害等,同时包括周围的环境,自然村的情况等以及改造各项条件的初步意见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二)、测绘地形图平面地形图是苗圃进行规划设计的依据。
比例尺要求为1:2000~1:500;等高距为20~50cm,与设计直接有关的山、丘、河、沟、湖、井、道路、桥、房屋、高压线等地上物都应尽量绘入。
对圃地的土壤分布和病、虫、草害和有害动物情况都应标清绘出。
圃址测量:1、圃址范围内及其外部相关的道路等地段应进行地形测量。
2、测量时应将土壤与病虫害分布区域的界限标人地形图。
3、地形图测量比例尺为1:2000~1:500。
(三)、土壤调查根据圃的自然条件、地势及指示植物的分布,选定典型地区,分别挖取土壤剖面,观察和记载土壤厚度、机械组成、pH、地下水位等,必要时可采样分层进行分析,弄清圃地内土壤的种类、分布、肥力状况和土壤改良的途径,并在地形图上绘出土壤分布图,以便合理使用土地。
圃地土壤调查:圃地采用土壤剖面调查,一般可按1~5hm2设置一个剖面,但不得少于3个。
剖面长1.5~2m,宽0.8m,深至母质层(最浅1.5m)。
每个剖面都要记载下列因子:1、剖面位置及编号(用草图示位)。
2、海拔、坡度、地下水位。
3、按层次记载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结持力、石砾含量、植物根系分布及整个剖面形态特征等,并确定其土壤的土类、亚类、土种名称。
圃地土壤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区划,并根据需要提出土壤改良工程项目。
(四)、病、虫、草害和有害动物调查主要调查圃地内的土壤地下害虫,如金龟子、地老虎、蝼蛄、金针虫、有害鼠类、深根性杂草情况。
圃地病虫害调查:采用挖土坑分层调查。
样坑面积1.0m×l.0m,坑深挖至母岩。
圃地面积在5hm2以下挖5个土坑;6~20hm2挖6~10个土坑;21~30hm2挖11~15个土坑;31~50hm2挖16~20个土坑;50hm2以上挖21~30个土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苗圃内业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生产用地规划
(1)播种区培育播种苗的区域,是苗木繁殖任务的关键部分。
应选择全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有利的地段做为播种区。
(2)营养繁殖区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区域,与播种区要求基本相同。
(3)移植区培育各种移植苗的区域,由播种区、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进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则应移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
(4)大苗区培育植株的体型、苗龄均较大并经过整形的各类大苗的耕作区。
在大苗区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不再进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较长。
大苗区的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可以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建设。
2、辅助用地设置苗圃的辅助用地(或称非生产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的房屋占地等,这些用地是直接为生产苗木服务的。
(1)道路系统设置
一级路(主干道):是苗圃内部和对外运输的主要道路,多以办公室、管理处为中心。
设置一条或相互垂直的两条路为主干道,通常宽6—8m。
二级路:通常与主干道相垂直,与各耕作区相连接,一般宽4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10cm。
三级路:是沟通各耕作区的作业路,一般宽2m。
(2)灌溉系统的设置苗圃必需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水分对苗木的充分供应。
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
水源:主要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类。
提水设备:现在多使用抽水机(水泵),可依苗圃育苗的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抽水机。
引水设备:有地面渠道引水和暗管引水两种。
明渠:即地面引水渠道。
管道灌溉: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使用方便之处。
(3)排水系统的设置排水系统对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多而集中的地区更为重要。
排水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两种,目前采用明沟较多。
(4)防护林带的设置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应设置防护林带,以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创造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生态环境。
(5)建筑管理区的设置该区包括房屋建筑和圃内场院等部分。
前者主要指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种子贮藏室、工具房、宿舍、车棚等;后者包括劳动集散地、运动场以及晒场、肥场等。
四、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成果资料
(一)绘制苗圃规划设计图
1、绘制设计图前的准备在绘制设计图时首先要明确苗圃的具体位置、圃界、面积、育苗任务、苗木供应范围;要了解育苗的种类、培育的数量和出圃的规格;确定应有建圃任务书,各种有关的图面材料如地形图、平面图、土壤图、植被图等,搜集有关其自然条件、经营条件以及气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等。
2、园林苗圃设计图的绘制在各有关资料搜集完整后应对具体条件全面综合,确定大的区划设计方案,在地形图上绘出主要路、渠、沟、林带、建筑区等位置。
再依其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确定最适宜的耕作区的大小、长宽和方向,再根据各育苗的要求和占地面积,安排出适当的育苗场地,绘出苗圃设计草图,经多方征求意见,进行修改,确定正式设计方案,即可绘制正式图。
正式设计图的绘制,应依地形图的比例将道路沟渠、林带、耕作区、建筑区、育苗区等按比例绘制,排灌方向要用箭头表示,在图外应列有图例、比例尺、指北方向,同时各区应加以编号,以便说明各育苗区的位置等。
(二)园林苗圃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设计说明书是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文字材料,它与设计图是苗圃设计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图纸上表达不出的内容,都必须在说明书中加以阐述。
一般分为总论和设计两部分进行编写。
1、总论主要叙述该地区的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并分析其对育苗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相应的改造措施。
(1)经营条件
①苗圃位置及当地居民的经济、生产及劳动力情况;
②苗圃的交通条件;
③动力和机械化条件;
④周围的环境条件(如有无天然屏障、天然水源等)
(2)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
②土壤条件;
③病虫害及植被情况;
2、设计部分
(1)苗圃的面积计算;
(2)苗圃的区划说明;
①耕作区的大小;
②各育苗区的配置;
③道路系统的设计;
④排、灌系统的设计;
⑤防护林带及篱垣的设计;(3)育苗技术设计
(4)建圃的投资和苗木成本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