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娟 读《图像学研究》

合集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全国高校首届微课大赛新疆区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全国高校首届微课大赛新疆区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全国高校首届微课大赛新疆区赛获奖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8.29•【字号】新教高[2013]14号•【施行日期】2013.08.29•【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全国高校首届微课大赛新疆区赛获奖名单的通知(新教高〔2013〕14号)有关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教培〔2012〕7号)和我厅《关于组织教师参加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新教高函〔2013〕9号)精神,经高校推荐、专家评审、网络公示,“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新疆区赛评选工作已结束。

经我厅审核并公示,现确定新疆大学邓皓东等10名教师获新疆区赛一等奖;新疆财经大学朱黛娜等22名教师获新疆区赛二等奖;新疆财经大学闫国疆等89名教师获新疆区赛优秀奖;新疆医科大学等4所高校获优秀组织奖。

其中,推荐获得新疆区赛一等奖的作品参加全国比赛,推荐新疆医科大学和新疆教育学院参评全国比赛优秀组织奖。

具体获奖名单请见附件。

高校微课大赛是一项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旨在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的教学技能竞赛,获奖作品通过网络面向全国高校及师生免费开放共享。

请各高等学校高度重视此项赛事,认真组织,广泛发动,积极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附件:1.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新疆区赛一等奖获奖名单2.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新疆区赛二等奖获奖名单3.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新疆区赛优秀奖获奖名单4.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新疆区赛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2013年8月29日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

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李政道先生的艺术情怀

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李政道先生的艺术情怀

【科学与艺术】Science and Art《粲》 中国自立更生建造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主要用来进行粲粒子研究,作品由李政道设计、计算机作图。

《日月山》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画,以现代画法重演大汶口新石器时代的雕刻“日、月、山”,象征着人类将自然现象的客观性与人们了解的物理规律的主观性统一起来的愿望。

这幅画成为超高能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画。

《无尽无极》 中央美院原院长吴作人画,已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标志。

《核子重如牛,对撞新生态》 李可染画,画中两牛角相峙似乎是完全静态的,但蕴含在画中的巨大能量是显而易见的。

李可染说,他一生所作的画都是和平的,这是他第一次描绘斗争和矛盾,以表现人类征服自然的决心。

《超弦生万象》 李可染画【科学与艺术】Science and Art《流光》 吴冠中画,李政道与吴冠中切磋后,用一首诗来解释《流光》:“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最简单的因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它们结合在一起,光也不能留时间,流光—流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大鹏》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画家刘巨德从庄子《逍遥游》中得到启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青天”,以展翅之白鹏象征宇宙,作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1998年“宇宙的过去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画。

作者简介:冯士超 镇江市原副市长夏 炎 《科学中国人》副总编辑、首席记者《三维朱雀》 鲁晓波画《晓阳辐射新学光》 李可染画《创天》 中央工艺美院原院长、著名画家常沙娜教授以她擅长的敦煌飞天笔法,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物质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创天”主题画,该画气势宏雅、寓意深刻,以“妙手托出星云展,艺境创天万物生”,来表现人类对物质和宇宙奥秘的探索。

《雷神引高能》 常沙娜画《雷神引高能》(二) 常沙娜画《格》 1987年5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成立后首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图案(“格”字由李政道书写,含格物致知之意,其背景是并行计算机的线路图)。

【doc】图像在戏曲传播中的价值——以“临川四梦”的插图为考察对象

【doc】图像在戏曲传播中的价值——以“临川四梦”的插图为考察对象

图像在戏曲传播中的价值——以“临川四梦”的插图为考察对象第31卷第1期2010年2月中国戏曲学院JournalofNationalAcademyofChineseTheatreArtsV oI.31.No.1February,2010图像在戏曲传播中的价值以"临川四梦"的插图为考察对象王省民摘要:戏曲插图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情况,尤其是当时戏曲情况的最可靠的形象资料,它为我们提供了古代社会的许多重要信息.将图像传播引入到我们的戏曲研究中,不仅为我们理解古代戏曲演出提供细节和画面,也能够让读者重新回到明清时期的社会场景之中. 关键词:临JII四梦戏曲插图图像传播戏曲艺术是以文字,语言,音乐,动作等媒介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彩的市井社会生活,而把这种市民的生活百态通过平面造型的形式加以表现的,就是明清戏曲文本中流行的插图艺术.插图艺术在明代中后期进人繁荣兴盛阶段,插图本成为书坊刊印的一个潮流,几乎达到了无书不图的地步,这就是明清盛行的插图传播.我们以"临川四梦"的插图传播为例来审视一下这种传播现象,看看图像传播在明清繁荣的景象及其文化价值.一,戏曲插图系统地诠释了戏曲文本的内涵明代插图艺术最为繁荣,书籍的插图内容极为丰富,图书并称,图文并茂,互相说明,相得益彰,书有多广,图就有多广.到了明代中后期,戏曲插图大量涌现,明代的戏曲插图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对于理解戏剧作品具有重要作用.明代的戏曲插图不仅对研究明代戏曲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为我们研究明代社会提供了可靠而又形象的资料.有关"临川四梦"的插图,至今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有关"临川四梦"图像传播的论文一篇也没有, "临川四梦"插图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仍然不为人们所认识,这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本文对钱南扬校点的《汤显祖戏曲集》(简称"钱本")中的插图进行初步的分析,想探究一下"临川四梦"插图是如何系统地诠释戏曲文本的内涵.钱本采用臧懋循刊刻"玉茗堂四种曲"中的插图,其插图能够代表明代戏曲插图的风格,其中《牡丹亭》,《紫钗记》的插图人物生动,山水如诗,描绘精细,用笔潇洒,体现了万历后期杭州徽化画风;其他两梦是以景物为主,人物为辅,完全属于杭州派的画风.在钱本中,《牡丹亭》插图有三十五幅,覆盖全剧出目的将近三分之二,重要出目大都有插图.与爱情有关的出目共三十四出,插图有二十八出,插图集中在杜丽娘与柳梦梅出场的出目中,言怀,怅眺,谒遇,旅寄,玩真,耽试,闹宴,榜下,硬拷等出插图表现柳梦梅的有才华,有抱负而又重情义;训女,惊梦,寻梦,写真,闹殇,冥判,魂游,遇母,闻喜等出插图表现杜丽娘的痴情,执着和勇敢;幽媾,婚走,如杭,圆驾等出插图表现杜柳二人生死相随的爱情;延师,诘病,忆女,骇变四出插图以陈最良和杜母为主角,也与杜丽娘有关.与战争有关的出目共九出,七出有插图,为杜柳爱情提供背景,使全剧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色彩.这些插图与每一出的标题有关,插图紧紧围绕着标目的主要内容来构思,三十五幅插图较系统地诠释《牡丹亭》文本的内容,插图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牡丹亭》中的插图,艺术地再现了戏剧作品的内容,人物活动的场景富有层次感,人物形象也生动逼真.所绘房屋,楼台,花草,树木,山峦,江河等景物,都井然有序.刻工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繁简的处理,使物象的远近,虚实,刚柔,动静诸感觉得到形象化,立体化的表现.这些插图通过塑造生动可视的图画形象,将戏剧语言艺术转换成视觉语言,让读者对戏剧作品有更直接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在钱本中,其他三梦也有大量插图.《紫钗记》共三十六幅图,插图覆盖全剧出目的三分之二,这些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牡丹亭》传播现象与古典戏曲的传承;项目编号:08WX52.作者简介:王省民,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研究资源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传播学与古代文学.94?第31卷第1期王省民:图像在戏曲传播中的价值插图紧紧围绕李霍爱情线索来构思.谒鲍述娇,堕钗灯影,托鲍谋议,得鲍成言,回求仆马,花朝合卺等八出插图表现李益向霍小玉求婚,终成良缘的全过程;春闱赴洛,杏苑题名,荣归燕喜,门楣絮别等五出插图表现李益与霍小玉成婚之后两度短暂分别的情形;女侠轻财,高宴飞书,边愁写意,泪展银屏,移参孟门,泪烛裁诗,开笺泣玉等七出插图表现李益与霍小玉的相思之苦;婉拒强婚,冻卖珠钗,哭收钗燕,怨撒金钱,晓窗圆梦,花前遇侠,剑合钗圆,节镇宣恩等八出插图表现李益被卢太尉逼婚,霍小玉在家苦等的情形,幸有黄衫客伸手援助,两人终于得以团圆.节镇登坛,权嗔计贬,雄番窃霸,河西款檄,计局收才,节镇还朝等八出插图为李霍爱情提供背景,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插图都是戏曲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个画面串连起来构成完整的故事,文字和插图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诠释戏曲文本的内容.这些插图常常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道具来表现故事情节,紫玉钗就是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插图的社会背景,周围环境,用具摆设,服装打扮和生活气氛都渲染得生动逼真,使人如身临其境.《南柯记》共三十五幅插图,差不多覆盖全剧出目的五分之四.前十出写现实世界与蚁国的故事,有九幅插图,点出淳于棼与瑶芳公主姻缘的来历.梦幻故事从《引谒》出开始,插图表现国王招见淳于棼的情景.《之郡》写淳于棼与公主前往南柯赴任, 插图表现录事参军前来迎接的场面.《玩月》插图表现淳于棼和公主登台赏月的情景.《闺警》插图表现公主养病之际,探子报告檀萝正发兵来犯.《围释》插图表现檀萝太子与公主在城门上下对话的情景.《召还》插图表现淳于棼相送,公主回京的情景.《芳陨》插图表现国母到郊外迎接公主回朝, 不料却迎来公主的灵柩.《还朝》插图表现淳于棼还朝封为左相的情景.还有许多插图,就不一一列举了.三十五幅插图完整地展现淳于棼梦里梦外的人生:从初选为驸马到出任南柯太守,从励精图治到为人所妒,从与公主赏月到敌国的入侵,从与公主的生离死别到权势的丧失殆尽,从梦幻的破灭到醒后的大彻大悟.这些插图为我们描绘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完整地展现了淳于棼的南柯一梦;这些插图打破了现实世界和梦幻世界的界限,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情境性的构图诠释了整部戏剧的主题; 这些插图增强了戏剧作品的表现能力,扩大了戏剧作品所不能企及的内容和方面.《邯郸记》共二十八幅插图,全剧为三十出,差不多每一出有一幅插图.全剧由《人梦》插图开始, 到《生寤》插图结束,构成一个完整的梦幻故事.郑振铎对这两出插图作过精辟的分析:"我最爱的是两幅,一幅写的是卢生刚由吕翁手中接到了枕头, 坐在旅舍榻上,正要睡下去.他的马在旅舍外立着,旅舍的招旗在空中飘拂着.这是他将入梦之时.再一幅写的是他的马还依然的立着,旅舍的招旗还依然那样在空中飘拂着,什么都是一样,只有卢生这时却正从梦中醒来,欠伸着,欲挣扎的坐起. 那样的迷乱惊诧的神情呀,真欲流动在纸与木版之外了,虽然作者不过用了寥寥的几笔来写0"在整个梦幻故事中,赠试,骄宴,外补三出插图表现卢生刚刚步入仕途的情形,先是崔小姐赠银助卢生赴考;继而卢生春风满面地在琼林宴上题诗;后有卢生衣锦还乡与夫人相聚.凿郏,望幸,东巡,西谍,大捷,勒功等出插图再现卢生两次建立奇功,得到天子赏赐的情形,既有卢生视察开路工程,指挥民工紧张劳作的场面;也有卢生率兵追击番将的壮丽图景;还有卢生派人在天山石崖上勒功的特写.死窜,备苦,召还,极欲等出插图表现卢生的极乐极苦,极喜极悲.既有发配到鬼门关时的凄惨情景,也有沉醉于翠华楼中的热闹场面;既有流放途中险遭老虎吞噬的恐惧,又有朝廷突然大赦的惊喜.在着力表现卢生之外,还穿插了崔氏的喜怒哀乐,《闻喜》描绘了崔氏得知卢生立大功的欢喜;《织恨》再现了崔氏受连累时的悲戚.夺元,虏动,边急,飞语,谗快,功白,杂庆等出插图交待卢生大起大落的政治军事原因,反映了复杂的宫廷斗争.正如沈际飞所言:"邯郸生忽而香水堂,曲江池,忽而陕州城,祁连山,忽而云阳市,鬼门道,翠华楼,极悲极欢,极离极合,无之非枕也……临川公能笔毫墨渖,绘梦境为真境,绘驿使,番儿,织女辈之真境为卢生梦境."(2)戏曲文本的传播决定了插图的表现对象不能离开剧情,《邯郸记》插图多定格于戏曲表演中的某一动作,通过戏曲演出中的一个场面或人物一瞬间的定格来表现每出戏的主旨,展现故事情节.这样,通过图像与文字相互印证,共同诠释了戏曲文本的内涵.戏剧作品为插图的构思提供了依据,插图的创作是一个对戏剧作品捕捉,深化,提炼的过程.钱本的"临川四梦"以多达一百三十四幅的插图作品将四部戏曲文本的丰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还一一落实为具体的可视形象.一幅幅插图通过传情达意的情景描绘为戏剧文本作了生动而形象的注脚,插图与文本相互解释,相互阐发,大大地扩展了戏剧的情景内涵.钱本的插图,用笔挥洒自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特点鲜明,既传达出原着精髓,又无处不在荡漾其艺术再创造的激情.钱本插图场面开阔,构图多变,犹如一个个电影画面,真95?《戏曲艺术》2010年2月实,生动,形象地将故事情节及其发生的场景表现出来.这些插图组成一个个形象系列,较为系统地诠释了戏剧文本的内涵,帮助各个时期的读者更好地理解戏曲的故事内容,尤其是有利于在文化水平较低的市民阶层中进行广泛的传播.在明代中后期阅读大众化的趋势之下,戏盐插图作为更为有利的传播方式, 发挥了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其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留给读者的印象更为深刻.如果我们无视这些插图在戏曲信息传播方面的功能,我们就不能真正理解"临川四梦"的文本传播.二,戏曲插图体现了明代图像传播的艺术风貌明代戏曲插图是白描(线描)插图的复制品.我们研究戏曲插图应该按照白描规律来研究它,看其画面构图,人物布局,人物造形,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线描特点,节奏感,装饰性,意境情调,绘画风格,与当时画坛的关系,与当时社会的关系等,才能更正确地认识戏曲插图的艺术价值.④"临川四梦"插图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无论是线条的运用,还是构图的手法或者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处理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图像传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文选取钱南扬校点的《汤显祖戏曲集》,黄仕忠校点的《牡丹亭》和王文衡绘制的《明刻传奇图像十种》中的插图,分析"临川四梦" 的图像传播及其艺术手法.黄仕忠校点的《牡丹亭》是以怀德堂本为底本,其插图与暖红室汇刻传奇"临川四梦"中所附录的《牡丹亭》插图相同.《明刻传奇图像十种》署名吴门王文衡,收录了"临川四梦"插图八十二幅,其中的《南柯记》,《紫钗记》插图与钱本相同,《牡丹亭》,《邯郸梦》插图则借鉴明代山水画的构图手法,以远山,江河,湖泊,花木和亭台楼阁等为背景,创造具有诗意的画面来烘托剧中的人与事,代表了明代后期戏曲插图的艺术风格.如《牡丹亭》的十三幅插图,幅幅结构细致,人物眉目明晰,毫发人微,配以亭榭回廊,湖石水波,花草树木等,创造了不同的环境氛围,烘托了剧中人的种种遭遇,再配上富有诗意的曲词来点明寓意,可谓别出新意.王文衡本插图有的注意场面描写,有的则着重人物的安排;有的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画面简洁空阔;有的则追求画面细致的刻画,不放过一丝一发,在多样中求得统一的效果.画者所绘的山水亭阁,树木花草,院落内外布置得宜,陈设雅致,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所绘的人物或雍容大度,穿戴华丽,或身材窈窕,婀娜多姿,生动自然,各具特色.从线条艺术看,"临JII四梦"插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插图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有其自身的形96?式美和抒情写意功能,画家在运笔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使线条自身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姿态,表现了画家的个人情趣.《牡丹亭?冥判》插图以画云层来描写想象中的空间,画中五个人的位置,上下左右分布均衡,画面布局很稳定,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画云层的弧线和地面上的横直线,方格线共同构成用线手法上的多样化,使人感到画面庄重而不呆板,地狱森严而不恐怖.《牡丹亭?婚走》插图将线条艺术与插图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画面用各种活跃的线条表现人物和环境,流线型表现流动的河水,曲线和弧线表现高山和飘浮的雾气,画面还以倾斜的动感和波涛起伏的造型来表现快速行进在波涛中的小船,创造了杜丽娘与柳梦梅急遽离开的气氛,各种线条的运用使读者感到画面活跃而有生气.《紫钗记?春闱赴洛》出插图,画面以树为中心,左右两边人物形成了对称构图,李益与霍小玉四目相对,脉脉含情的目光象流动的水波在荡漾.画面中的河水采用横式网波笔法,远山采用不规则的弧线造型,这些横式的水波线与竖立式的人,树造型交织在一起,使画面产生一种形式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节奏感.④以上插图体现明代戏曲插图的艺术风貌:以阳刻单线勾勒为主,且用线曲多直少,风格多种多样,用线手法变化多端."临川四梦"中的插图善于借助线条来塑造各种形象,人物,景物和周围环境都是通过线条来表现,其插图也十分重视线条的抒情表意功能,一根根线条传达了画家丰富的思想与情感.徐扶明在谈到《牡丹亭》的插图时说,这些插图,画面饱满,点划严谨,一丝不苟,富丽堂皇.各种景物,描绘极工.尤其室内景物,往往装点各式图案花纹,人物多具有古典美,衣褶线条流畅柔软.(8)从构图艺术看,"I庙JiJ四梦"的构图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写实的,又有想象的;既讲究对称,又富于变化;既有单面独幅的,也有双页连幅的;既有热闹非凡的,也有冷淡清静的,不一而足.《牡丹亭? 惊梦》的构图就很有特色,画面划分为做梦与梦境两部分,梦境在左上角,表现柳梦梅折柳请杜丽娘题诗共赏的情景;做梦在右下角处,表现杜丽娘伏案沉睡的情景,以对角构图的形式出现.画面采用工整,严谨的线条和写实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和房屋内外的景物,让读者感受到杜丽娘处在一种严谨, 刻板的生活氛围之中.《牡丹亭?魂游》的构图,整个画面的透视点集中在杜丽娘的鬼魂处,抓住了读者的视点.杜丽娘的鬼魂在上与两个人在下的均衡构图,主次分明,通过人物的姿势,动态和神情,表现了阴风起时众人惊讶的情景.∞明代戏曲插第31卷第1期王省民:图像在戏曲传播中的价值图中人物与背景的安排有时不受时空的限制,不以逼真为上,而是塑造感觉的真实,构图灵活多变. "临川四梦"的一些插图正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有的插图采用俯视或仰视的角度来构图,以散点透视手法来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重视虚实空间的有机构成.背景的处理有时繁复细密,有时简洁明朗,有时两者结合,富于变化.《邯郸记》中有一幅"捕鱼图",画家采取以左右构图为主,以对角,上下相呼应为辅的混合构图形式来进行布局.左边构图中有远山,捕鱼船和匆匆赶路的行人,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右边构图中以深山和民房为重点.以右方的民房与左边的渔船,行人为表现主题,三者相互呼应,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地带;左上的远山和右下的山岭民居形成对角形式,画面符合"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的传统构图法则.《南柯记?引谒》出插图描述蚁王在朝堂上接见淳于棼的场景,以画中的皇帝一组人为中心,下方两组文武官员,三组人物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布局.蚁王的端严威仪,右相的殷勤引见,淳于棼的诚惶诚恐,周弁的热情道贺,还有其他各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画面上方有云层环绕,使读者感到是虚拟世界中的一番景象.以上插图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巧来进行创作,使插图艺术朝着有利于感情传递的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代文人画的艺术风貌.在"临川四梦"中,插图将房屋,家俱,花草,树木,山石和人物等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新的视觉符号,通过这些视觉符号来传达种种情感的,审美的,象征的甚至是深层结构的心理意义,来满足受众审美的,心理的需求,从而实现戏曲插图的传播功能和审美功能."临川四梦"自从问世以来,就为金陵,新安(即徽州)和武林(即杭州)等地的书坊所看重,各个时期的画家和刻工都纷纷为之刊刻传播,所绘插图也各具特色."I临川四梦"插图风格多种多样,主要体现了金陵,新安和武林等地的插图风格,是明代后期戏曲插图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万历以后戏曲插图的艺术风貌,在明代戏曲的插图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戏曲插图折射出图像传播的文化价值具有传递思想情感功能的戏曲插图,作为视觉传达的文化符号,它们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传递视觉信息的必然产物,在符号传播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戏曲文本借助于图像元素,会使戏曲文本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将图像传播引入到我们的戏曲研究中,不但可以为我们理解当时的戏曲演出提供细节和画面,也能够让读者重新回到明清时期的社会场景之中,因而,戏曲的插图传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1.戏曲插图反映了古代戏曲演出的真实场景明代戏曲插图为我们提供了明代社会的许多重要信息,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和戏曲艺术的重要的图像资料.周心慧研究明代戏曲版画时说:"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浣月轩刊《新销蓝桥玉杵记》……剧共三十六出,配图三十六幅,皆双面连式.前序称'本传逐出绘像,以便照扮冠服.'可见戏曲版画的功用,并不仅仅在于从审美角度来提高图书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也是梨园搬演的图释指南.这样就更易理解不少早期的戏曲版画,在人物造型上为什么宛若舞台演出的写真,身段,动作无不毕肖了."@赵春宁认为《西厢记》插图也是梨园搬演的图释指南:夸张美化了的艺术造型,写意性的动作身段,精心刻画的服装,化妆和舞台背景等,无一不为舞台演出提供了很好的启迪和借鉴.郑振铎也指出:"盖戏曲脚本之插图,原具应用之意也."'应用之意"即包括对舞台演出的指导,为演出提供服装,造型,道具等借鉴,是戏曲演出的样板.我们再看看"临川四梦"插图,画面组织上大都是根据舞台场面来构图的,如室内室外不分,人物之间的距离过于接近,梦境与现实中的人同时出现,现实人物与神界人物能够直接交流等等,都是根据舞台场面来创作所留下的痕迹."临川四梦"插图的创作者有时借用戏曲舞台的艺术语言,用一两件常见的屏风,书案,桌椅,绣花床,帐蓬等作为主体的衬托物,这些物件刻画也是比较精细,工整, 并且可以随意挪动,以不遮挡主体人物为目的.正是与戏曲演出形式密切关系,使明代的戏曲插图在表现形式和审美意识上获得相得益彰的视觉魅力. 戏曲插图弥补演出传播之不足,能将戏曲信息传播到演出无法到达的地方.戏曲插图不宜表现事物和情节发展的流动的过程,而往往是瞬间的定格式的艺术再现.人们在观看戏曲插图时能够从中体验到一种近于观看戏曲的感受,插图就有如戏曲中的"亮相",在最为精彩处停下来,凝固住,让欣赏者叫好,凝神聚会地细细品味其中的绝妙.这一刻停得要恰到好处,强烈地吸引住欣赏的人,并引发出多样的联想.插图为静态的画面,往往表现戏曲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某一场景,是人物活动过程中的某一定格.从"临川四梦"中的插图看,这一定格不是随意选取的,而是与每一出目有关,大多数插图都是对出目的诠释.一个个场面,一个个定格画面,组成了一个个形象系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部戏剧,引导读者按照绘画者的意图去认识当时的社会,认识人们的生活情状.许多戏曲插图都非97?《戏曲艺术》2010年2月常实用,有的甚至是当时的伶工从事戏曲表演的舞台艺术指南,所以戏曲插图不仅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中国戏曲史的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戏曲插图的考察发现,对于有着典型舞台特征的戏曲艺术来讲,相应的刊本插图在不同时期对舞台表演艺术有着或多或少的展示.因此,深化对明清叙事文学刊本,尤其是文学叙事与图像叙事关系的深入研究,有着重大意义.2.戏曲插图推动了戏曲文本的广泛传播戏曲插图必须在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和创作,可以说戏曲插图在骨子里面深深地受到了戏曲。

《视觉艺术的准则和价值:与昆廷·贝尔的通信》中的文化与美学研究

《视觉艺术的准则和价值:与昆廷·贝尔的通信》中的文化与美学研究

《视觉艺术的准则和价值:与昆廷·贝尔的通信》中的文化与美学研究发布时间:2021-09-13T03:36:20.20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月第13期作者:戚雪芹[导读] 《视觉艺术的准则和价值:与昆廷·贝尔的通信》是针对贡布里希题为《艺术史与社会科学》的讲稿中的主要论点而展开的通信的合集戚雪芹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 201100摘要:《视觉艺术的准则和价值:与昆廷·贝尔的通信》是针对贡布里希题为《艺术史与社会科学》的讲稿中的主要论点而展开的通信的合集。

贡布里希在《艺术史与社会科学》中,为艺术中的准则的存在作了辩护。

他提出:作为技巧发展史的艺术史与文明所承认的价值密切相联。

社会科学研究者要探索和解释艺术史和艺术社会学,必然要考虑现存的准则,哪怕只是根据这一准则来选择材料,以检验其理论。

关键词:视觉艺术;准则;价值;艺术社会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西方主流艺术史的研究理论向着福柯的后结构主义转型;研究方法向着超越方法论的方向转型;同时,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又引发了对艺术史传统问题的挑战。

E.H.贡布里希坚持人文主义的价值排序,认为只有致力于表达人类的审美体验和思想情感,并以可理解的视觉形式传达给观者的艺术,才值得被浓墨重彩地书写,进入人类艺术史的圣殿。

他相信,我们可以写出一部带有进步倾向的艺术史。

同时他也相信,无论艺术的历史如何发展,总是.需要有一个价值上的目标作为创作和评判标准。

《理想与偶像》是E.H.贡布里希有关价值及其在人文学科中作用的一部最著名的论文集。

通信中的观点可以做如下总结。

第一封信(昆廷对恩斯特寄送讲稿的回应)中,昆廷对恩斯特的论点表示了质疑。

昆廷的观点可以概括为:艺术史并不能被视为由杰作、大师组成的历史,这种艺术史结构不适用于所有民族、国家。

我们甚至不能将自己文化中关于艺术的概念及认识套用到其他文化中;绝对的评价标准是不存在的,不同时代,人们的认知会改变;在艺术的评价标准中,艺术与金钱的关系往往是复杂的、变化的。

参考文献注录规则

参考文献注录规则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 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如:[M/CD]—光盘图书(monog‎r aph on CD–ROM);[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 se on magne‎t ic tape);[CP/DK]磁盘软件(compu‎t er progr‎a 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 se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 onic‎bulle‎t in board‎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1.3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每条参考文‎献只与一个‎序号相对应‎,当文献题名‎等内容相同‎而仅页码不‎同时,可将页码注‎在正文中的‎指示序号后‎。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末‎尾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 普通图书(包括专著、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上‎(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 昂温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 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 吕启祥,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7] 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G].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177-178.[8] 公(论文库)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9] 张永录.唐代长安词‎典[K].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0] 张加铨,关景时,程鹏.常用药物手‎册[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37.b.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 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11]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12]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13] 闵周植.‗东方美学的‎前景‘笔谈: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16-18.c.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4]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d.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15]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e.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1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f.档案[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17] 叶剑英委员‎关于安平事‎件调查结果‎的声明:1946-09-09[B].中央档案馆‎.[18] 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的报‎告:1958-12-11[B].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全宗252‎,目录1,卷宗57):65-67.g.古籍(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19] 沈括.梦溪笔谈[O].元大德九年‎茶陵刊本.北京图书馆‎珍藏.[20] 杨炯.杨盈川集[O].民国8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刊刻本.[21] 纪昀.纪文达公遗‎集卷十六[O].清嘉庆年间‎刻本.[22]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O].明抄说集本‎.朱文钧藏.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i.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23]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24] 王家益.1995年‎湖南省交通‎肇事逃逸案‎件[G]//公(论文库)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j.电子文献对于载体为‎―DK‖、―MT‖和―CD‖等的文献,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识]换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包括[DB/MT]和[CP/DK]等);对于载体为‎―OL‖的文献,除了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识]换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以外,尚需在对应‎的印刷版著‎录项目后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电子文献‎的网址. [25] 刘江.假如陈景润‎被量化考核‎[N/OL].新华每日电‎讯,2004-03-12(7)[2004-04-04]./ccnd/mainf‎r ame.asp? encod‎e=gb & displ‎a y=Chine‎s e.[26]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 /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27]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英文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01128‎777.2[P/OL].(2002-03-06)[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 p/zljs/hyjs-yx-new .asp? recid‎=01128‎777.2& leixi‎n=0.[29]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http://www.china‎i /perio‎d ical‎/qbxb/qbxb9‎9/qbxb9‎9 0203‎.对网上文献‎的引用,在网上可以‎省略作者和‎题名等信息‎,但印刷在纸‎张载体上的‎应作完整著‎录。

学摄影必读的40本书

学摄影必读的40本书

学摄影必读的40本书1980年以来翻译出版的西方摄影理论书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这是一个真理,爱摄影也是一样,当你了解技术以后,你需要的就是补充自己的理论和想法了。

推荐40本1980年以来翻译出版的西方摄影理论书,和我一起学习吧~《摄影社会空间》《西方摄影文论选(修订版)》《视觉文化读本》《论摄影》《同时——随笔与演说》《明室》《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摄影与社会》《摄影的哲学思考》《视觉艺术鉴赏》《观看之道》《看》《摄影》《摄影简史》《纪实摄影》《落差》《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西方早期摄影与明信片上的中国》《摄影与摄影批评家》《表征》《霍克尼论摄影》《影像艺术批评》《美学与摄影》《摄影的精神》《图像证史》《视像的霸权》《游客凝视》《世界摄影史》《摄影思想史》《出龛入龛》《百年彩色摄影》《世界摄影大师传记丛书》《摄影100关键词》《摄影圣典》《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象新生代》(阮义忠中国摄影出版社,1990年出版)作者: [台湾] 阮义忠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年:1990-3页数:253装帧:平装ISBN:9787800070525 内容简介摄影——这一门历时仅仅一个半世纪的艺术,正以其真实且税利的特质,展现出无比的见证性和伦理性,且暗示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愈来愈多的摄影工作者也用心经营出本身独特的风貌。

本书作者阮义忠参阅了数十年欧美摄影书刊及专辑,对当代诸多新锐摄影者的创作理念与风格作深入的探讨,写成这本涵括17位摄影者的摄影专辑,而与以前所著的《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一书合成连贯的系列。

全书笔调亲切活泼,引文与叙说相间,倍能显现摄影者的胸襟、素养和观点。

明晰的文字与精选精印的图片,适足以令读者了解罗逊柏格、尤斯曼、索德克、贝里、吉卜生、威金、德巴东、弗孔……等探索影象新境的历程。

20190315书摘何星亮《文化人类学调查与研究方法》

20190315书摘何星亮《文化人类学调查与研究方法》

20190315书摘何星亮《⽂化⼈类学调查与研究⽅法》/曲拾⽇上篇⽥野调查⽅法第⼀章导论⽥野调查 field study,field work,field search•指研究者以⼈类社会⽂化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实地考察,以科学⽅法为⼿段,以收集第⼀⼿资料为主要⽬的,了解某⼀社区、某⼀群体或某种社会⽂化现象的活动和⽅法。

•参与观察 participant-observation•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结构型问卷:问答式;⾃由选择/⾮结构型⾮问卷)•特点:长期性;参与性;深⼊性•功能:认识;解释;预测•始于摩尔根,形成于马林诺夫斯基第⼆章⽥野调查的基本原则与类型•原则: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参与性;尊重性。

•类型:1.综合调查•专题~•典型~•个案~;2.有/⽆理论假设的调查;3.有/⽆问题取向的调查;4.⼀点/多点调查;5.历时性/共时性调查。

第三章⽥野调查的选题与设计•选题应注意的问题:1.应以前⼈的调查研究为起点;2.避免⽆价值的重复调查;3.注意课题的特⾊性;4.可⾏性•调查⽅案的撰写:1.名称⽬的;2.内容对象;3,调查⽅法;4.理论和假设;5.地点时间;6.⼈员分⼯及责任;7.研究经费;8.器材。

•调查提纲的设计:1.综合调查提纲:基本情况介绍;物质⽂化;制度⽂化;精神⽂化;2.专题调查提纲:深⼊+细致;因素分析法+理论分析法;3.问卷设计。

第四章⽥野调查的⽅法•进⼊⽥野1.准备阶段:选择调查点(有特⾊/有代表性/有特殊关系/前⼈著名社区);熟悉调查点情况;撰写详细提纲和设计调查表格;熟悉有关理论与基础知识;2.开始阶段:政府⽀持;到达乡县了解情况;选居住地;3.调查阶段:了解当地社交礼仪与禁忌;⼊乡随俗尊重当地⼈;注意个⼈形象设计;观察要细;访谈要深且有技巧;倾听当地⼈关于政治和现实问题的意见;资料收集;调查的时间;•参与观察法1.特点:⽬的性与计划性;直观性;可重复性;2.类型:全参与和半参与的观察法;标准化、半标准化和⾮标准化的观察法;连续型和⾮连续性的~;•深度访谈法1.特点:双向性;灵活性;2.类型:结构型/⾮结构型;集体/个体;直接/间接;3.程序:访谈前:提纲或粗线条的问题、选准访谈对象、时间、地点和场合;访谈阶段:接近-提问-听取回答-引导和追询;整理补充资料阶段;•问卷调查法1.特点:统⼀性;灵活性;匿名性;量化性;2.结构:问卷信填表说明;问答表;编码;结束语;3.问卷设计:逻辑程序:研究课题-理论假设或命题-概念-变项-指标;原则:适应性;单⼀性;客观性;逻辑性;简明性;适量性。

图像学视角下的《祝福》

图像学视角下的《祝福》

第43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3第2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2,2023图像学视角下的《祝福》舒 沛1袁2(1.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2.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湖北黄石 435003)〔摘 要〕 鲁迅是文学史上的巨匠,也是美术家、收藏家。

观其文学与美术经历,不难发现图像对其影响颇深,图像的影响也渗透到了鲁迅的文学写作中。

其文学作品热衷于采用图像式语言进行表达,还借鉴了诸多图像的表现手法,这使得其作品更具视觉化的感染力。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图像学为视角,对其小说《祝福》的情节细节、语言风格、叙事空间、创作原则等方面解读,关注其对图像表现手法的借鉴,可以发现鲁迅在小说写作中实际贯彻着其对于图像艺术的审美倾向。

〔关键词〕 鲁迅;图像学;小说〔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130(2023)02⁃0054⁃07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3.02.008 鲁迅不仅是文学家与思想家,也是美术的收藏家与推广者。

少年时期他便体现出对于绘画的兴趣,不仅十二岁就开始接触版画,还广泛搜集画谱收藏和影写。

其笔下论及美术的随感、杂文、序跋有一百多篇,甚至在致友人的书信中论及美术也十分常见。

晚年时期鲁迅更是积极译介美术论著、倡导木刻版画、开办艺术展览,这都体现了他对图像艺术的热爱与重视,而这些有关图像的经历也影响到了鲁迅的文学写作,鲁迅的小说作品《祝福》有着较强的画面感与视觉性,这些画面感与视觉性是其语言的风格,也是其将有关图像艺术的审美观念贯彻到小说写作的结果。

其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语象设置的色彩安排、叙事空间的布局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着图像艺术的表现手法。

因此,透过鲁迅的图像经历以及对图像艺术的审美看法,能够以图像学角度对其小说作品进行创新性分析的尝试。

浅谈对书画认识的心得体会——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异

浅谈对书画认识的心得体会——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异

艺术教育•170 浅谈对书画认识的心得体会——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异内容摘要 书画这门艺术,给于让我学到、看到、了解到一些其他专业的机会。

艺术的门类虽多,但它们在骨子里是相同相通的。

关键词 书画;书画形式;研究一切的爱好学习都是兴趣使然,早先是对国画颇有兴趣,书法到时很晚才热爱上的。

因为总觉得它没有丰富的颜色,没有所谓的形象的美与丑之分,没有像油画一样的空间感、透视感。

但慢慢的,开始发掘书画是有它自身的趣味性的。

我学习书画的粗浅感想和体会是:会写字不等于掌握了书法艺术,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书法的技法和知识,才能从一般实用写字提高到以观赏为主的书画艺术创作高度。

学习书法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书法首先是从临帖开始。

既要临古人帖,拜古人为师,也要临现代人的帖。

但是,为主的应临古帖、名帖。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纵向取古,横向取今”。

通过学习过程当中渐渐摸索,在学习方法上和认识上都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在学习史论上。

无论是学习哪一个画种。

想要了解它,必首要了解这门画种的历史。

才明白这是学习的基本素质。

通晓中外美术史,不仅仅是好像背几个单词,把对某个画家或画派的几句特征性的描述可以流利的说出来。

意思是不只是停留在大脑单纯的记忆上,而没有全然“消化掉”。

我们学习美术史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要“贯通”。

懂得和明白本行业的方法论。

这里说的方法论事对“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一种学问。

是对于历史一代一代的,系统性的研究。

对于我们当下研究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在学习史论上,都应当要从近古忘远古学。

比如,对于国画的史论研究,最好是从清、明理论的研究再上述到元、宋的理论的研究。

我们需要这样学习的原因就是哟中学习“古人学习古人”的研究方法。

也就是对于古人或某一流派,他们的“研究方法”再进行研究。

这是我最受益的。

因为在以往学习史论的时候。

自己对学习史论的目的性就是想着要了解从古至今的艺术的演变过程而已。

康娟 读《图像学研究》

康娟 读《图像学研究》

(三)尝试从图像学角度解析扬· 凡· 艾克《阿尔诺 芬尼夫妇像》
•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常 作为写实主义的杰作而被 提及,然而其图像内容是 植根于中世纪天主教婚姻 制度中一些观念的象征意 义的。根据天主教教规, 婚姻是由男女双方相互承 诺且立即完成的一种圣礼。 在徽章学中相互牵手被认 为是一种信任,画面中男 女主人公间的牵手已经超 越了对自然界牵手这个动 作的再现,这是一种对天 主教教规有关婚姻制度中 承诺观念的再现。
当然,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也受到 了质疑,比如图像学不考虑造型艺术的特 殊功能,即凭借它的造型表现因素去创造 审美意义的功能,库布勒评价他的图像学 是以管窥豹,但是仍然承认他的方法重要。 今天看来也许重要的不是他的方法,而是 他的每篇文章的杰出性,这些文章把我们 带进一种古典的气氛,展现出一种仿佛在 柏拉图的哲学中看到的那种境界,我们无 言以对,只能称它们为绝美。
评价与感悟
珀尔曼如是说: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规定 了这样一条明确划分级别的路线:从原始的视 觉经验——它是世俗的和人人都能得到的(形 式与母体)——通过阐述文本的所指事物—— 可看作博学卓识者的稳定的但是特权的领域 (故事与预言)——最后到在既定文化中盛行 的“象征主义价值观”,将形式与观念(内在 意义或内容)相联系。最后这个层次是演绎推 理力所不及的,只能通过学者的突然的直觉飞 跃,或者说神的启示才能达到。
艺术史研究
形式主义
图像学
强调研究艺术作品 材料、技术和风格
强调探讨艺术作品 内容、意义及相关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沃尔夫林、巴赫霍夫
瓦尔堡、潘诺夫斯基
图像学
• 图像学最早由19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E.马莱提出,而最有 影响的研究者便是《图像学研究》的作者欧文· 潘诺夫斯 基,他在《视觉艺术的意义》一书中认为对美术作品的解 释分三个层次: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发现和解释艺术图 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称图像志分析; 解释作品的更深的内在意义或内容,这称为图像学分析即 潘氏所谓象征意义。

阅读推广视域下主题图像的特征及价值再发现

阅读推广视域下主题图像的特征及价值再发现

阅读推广视域下主题图像的特征及价值再发现陈雪娟(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211815)摘㊀要:赋予图像积极㊁深刻的主题性,是改变读者对图像 浅阅读 认知的有效解决之道㊂据研究,人类右半脑主导图像认知以及想象力㊁创造力,负责灵感与直觉思维,因此,重视以图像创新创造能力为主的右半脑开发至关重要㊂文章采用跨学科分析法,对图像学㊁出版学与图书情报学展开交叉学科的深度聚焦,并对主题图像采取SWOT 分析和PEST 分析,研究探讨阅读推广视域下主题图像的特征及价值再发现,目的是引导读者创新和创造思潮,为促进社会文化演进启迪智慧㊁拓展思想维度及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理论参考㊂关键词:阅读推广;主题图像;图像阅读;创造创新力;价值再发现;浅阅读引用本文格式:陈雪娟.阅读推广视域下主题图像的特征及价值再发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4(1):45-49.Rediscov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heme Imag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ding PromotionCHEN Xu-juan(Nanjing Audit University,Nanjing㊀211815,China)Abstract :Giving images a positive and profound theme i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changing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shallow reading of images.According to research,the right hemisphere of the human brain dominates image cognition,as well a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responsible for inspiration and intuitive thinking.Therefore,it is crucial to attach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ght hemisphere,which focuses on image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The article adopts an interdisciplinary analysis method to deeply focus 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aspects of imaging,publishing,and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WOT and PEST analysis are used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rediscovery of theme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ding promotion.The aim is to guide the germination of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ideas among readers,inspire wisdom,expand ideological dimensions,and 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inpromoting social and cultural evolution,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Key words :reading promotion;theme image;image reading;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value rediscovery;shallow reading㊀㊀文字出现之前,文化的演进先从图形㊁图像开启㊂自从有了文字,图像开始让位给文字㊂图像以表意为主,文字多为叙事,要想表达深刻的思想,简单的图像难以企及㊂因此很长时间以来,熟谙文字的运用成了文化阶层的象征㊂但这并不表示图像都是浅表的,能表达深意的图像有时深奥得超出想象,比如达㊃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㊁梵高的‘向日葵“㊁纽曼的‘安娜之光“㊁毕加索的‘梦“以及波洛克的‘Number.17A“ 这些流芳百世的绘画艺术珍品均为图像表达,却往往价值连城,激发无数人热烈追捧甚至为之痴迷与疯狂㊂这些现象都展现出图像艺术的无穷魅力㊂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再没有哪国文字比汉字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㊂古人惜字如金,当文字无法诠释心中想要表达的深意时,图像再次受到垂青,与文字互为补充,构筑成文化的两种核心表达方式㊂随着元宇宙全媒体读图时代的到来,表明大众文化的新扩展日趋成熟,图形图像和影视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内容㊂然而,图像化阅读的无限扩展是否会造成阅读的泛娱乐基金项目:中国图书馆学会2022年阅读推广重点课题 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路径 (YD2022A04);2022年江苏省图书馆学会课题 元宇宙时代从 全真阅读 到 全人教育 的阅读推广创新机制研究 (22YB02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高校图书馆服务经管学科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提升 (22CJ0410)2024年1月第42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大学图书情报学刊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an ,2024Vol.42No.1化与乏营养化?这引起了业界的无限忧思㊂在资讯爆炸的全媒体读图时代,图形图像与影像无限丰富着我们的视觉文化㊂而视觉文化本质上是一个在视觉符号的表征系统内展开的视觉表意实践,它蕴含了许多隐而不显的体制㊁行为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1]㊂海德格尔所说的 世界被把握为图像 [2]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取向,可见性成为当代社会和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故而当代文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 可见性 资源的争夺[3]㊂同时,研究表明,人体的右半脑负责想象与创造,掌管音乐㊁韵律与图象功能[4]㊂因此,激活以掌管图像为主的右半脑能使人拥有更好的创新力与创造力㊂图像更易于带给受众有效互动,这在接受知识灌输为主要学习模式的中国教育界来说,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教育盲区㊂故而,重新审视以主题图像为主导的图像学㊁出版学与图书情报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在阅读推广领域的深度介入,对全民整体文化素质提升尤其是对年轻人创新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已成为学术界刻不容缓的重大命题,这便是本研究的出发点与创新要点所在㊂在当代,科学研究已经进入跨学科发展的大科学时代,而主题图像的阅读推广涉及图像学㊁出版学与图书情报学等几个不同的学科领域㊂以往文献对(主题)图像的技术生成和解构研究由来已久,如周宪指出,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中,存在着主流文化㊁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三种亚文化[5],而主题图像属于视觉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在视觉功能上起主导作用;赵昊发现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紧密配合党的生产劳动政策,刊载了240余幅(组)生产劳动主题美术图像,对当代创作在主题选择㊁风格表现以及作品传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6]㊂朱清时强调,教育的旨归 是人类精神与灵魂的培植,激发学习的兴趣是重中之重 [7],而主题图像的阅读恰恰有利于激发年轻人的阅读兴趣㊂陈春声指出, 培植人的创造力应从图像中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博大,思想更加深刻,心灵能够容纳更多的矛盾,实现自我的超越 [8]㊂管宁指出, 文化是否贫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媒介,即以怎么样的审美法则和审美精神去进行创造 [9]㊂但鲜有文献对主题图像创意在阅读推广中所展现的不同于普通阅读推广的价值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㊂笔者认为,图像学㊁出版学㊁图书情报学之间是相互依存㊁相辅相成㊁相互促进的关系㊂三者均属于文化领域的重要构成要素,缺一不可㊂由此,刘雪立㊁赵俊玲通过探讨学术期刊和论文跨学科强度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得出 图书情报学领域论文和期刊的跨学科性越强,越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力 [10]㊂这正是我们进行阅读推广的要旨所在㊂1㊀主题图像阅读的多视角分析SWOT分析可以使复杂的信息清晰化,能够剔除庞杂信息的干扰,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略主题图像阅读的意义,有利于读者对主题图像阅读进行全面㊁系统㊁准确的把握并节省大量查阅文献的时间;PEST分析从宏观上介绍图像的作用,分析涵盖领域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图像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㊂1.1㊀图像阅读的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由于主题图像在表现力上生动形象㊁直观易懂,配色丰富多元,在描述事物方面常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可读性强,读者接受度高;内含的隐性信息能给读者带来文化内视的理解空间;能够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㊂比如影视剧‘觉醒年代“,是一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剧,以影视的方式书写对现代中国产生划时代影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程,深受观众的好评㊂这相较于‘五四运动史“‘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历史书籍,更引人入胜,因此读者更愿意选择图像化阅读进行历史学习,其他科目亦然㊂(2)劣势(Weakness):主题图像阅读最大的弱点是对读者想象力的限制㊂同样一张图像很有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容易造成对图像的误读或误判,无法精准表达出图像作者的真实意图;由于图像是静态的呈现,所以图像阅读不能解释逻辑和阐述变化;图像阅读会淡化读者对文字阅读的自主能力㊁展开联想的能力及深入思考的能力㊂(3)机会(Opportunity):在大数据时代,图像识别必不可少,数字图像识别将会进一步普及和完善;医学图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㊁远程医疗㊁放射治疗㊁人工智能等方面仍然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契合十四五规划要求,通过图像㊁影视等向国际宣传中国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文化自信,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㊂这些都是主题图像面临的机会㊂(4)威胁(Threats):对于数字图像识别,需要面对诸多挑战,比如如何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如何利用超大规模数据等;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结合的研究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较高的医疗水平和专业能力强大的医学人才;图像阅读会强化读者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在理论研究领域缺乏深度支撑,容易造成读陈雪娟:阅读推广视域下主题图像的特征及价值再发现者对书本和现实的偏离等㊂1.2㊀图像阅读的PEST分析(1)政治(Politics):主题图像展现的往往是主流文化构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能激发读者接受思想政治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题图像可以有效引导当代青年的政治方向,有利于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政治财富以及发扬其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主题图像向他国介绍和推广中国的优秀文化和得到实践检验的正确的国家体制,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声誉与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㊂(2)经济(Economy):主题图像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以广告㊁海报㊁插图㊁漫画形式展现的主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㊂就创作者来说,富有创意的图像能吸引观者的注意,起到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可以带来显性或者隐性的经济收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㊂比如宋代,处于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高度繁荣期,绘画的发展和兴盛促进了社会的繁荣㊂另外,图像在计算机多媒体㊁大数据㊁医学㊁工程㊁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㊂(3)社会(Society):主题图像能记录社会历史的真实写照与演进过程,如赫赫有名的‘清明上河图“,全面展示了北宋汴京城的社会场景,以及当时的社会习俗和风情㊂在当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微信朋友圈㊁微博㊁QQ等发布的各式图像,对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人际交往和知识信息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㊂而通过主题图像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可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㊂(4)技术(Technology):在当代教育中,图像教育仍是主流,图像技术在绘画课㊁多媒体教学中不可或缺;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数字图像在航空航天㊁建筑工程㊁生物工程等方面都具有广泛应用;在医学领域,各种人体医学影像㊁中医人体经络图等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发展,为人类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带来了无尽的福祉㊂2㊀主题图像的特征2.1㊀时代性与艺术性随着读图时代的演进,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逐渐僭越了以文字为主的印刷文化,图像符号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主导力量之一[11]㊂主题图像首先通过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元素来表达,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㊂比如国家倡导全民阅读㊁乡村振兴㊁全球瘟疫大流行等背景下的文化引领㊁灾难教育等均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㊂其次,图像均具备一定的艺术性,优质的主题图像是艺术与文化的融合,而艺术是我们进行文化内视的外在表现,它可以触碰到我们真实内心中私密而柔软的部分,可以连接我们的情感与情绪,让我们产生奇妙的心理变化,或产生共鸣或触发灵感㊂图像学意义上的视觉文化业已成为人们建构并确认自己身份认同的主要途径㊂2.2㊀思维创新创造性几乎所有的图像都是创造性的产物,不进行创作就没有图像的生成,但良好的创造需要与众不同的求异思维,这就对我们右半脑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实践机会㊂右半脑的充分激活能使人创造出富有深意的主题图像,而主题图像作品同样能使人脑洞大开㊁深受启发,甚至带来创新创造的无限灵感㊂因此,吸取图像艺术性的优点,再赋予图像契合主题的创造创新力,对于帮助读者克服浅阅读带来的思想惰性㊁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㊁引导高品质的主动阅读意义重大㊂2.3㊀知识传播性与主题性主题图像看似简单,实则暗含深意,其知识传播性随其 所见即所得 的特点得以彰显㊂主题图像常以海报㊁插画㊁漫画㊁图像小说等形式出版,或张贴于公共场所,或印刷于书本册页,或喷涂在台历挂历㊁书包文具㊁文化衫㊁旅行箱及交通工具上进行知识传播与普及,其显示出来的知识传播性强调知识的广博㊂主题图像往往是进行主流文化的传播,它有别于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及精英文化的批判性,强调的是思维深度的揭示与主题的引领,因此,主题图像的出版属于主题出版的范畴㊂2.4㊀思想价值导向性与学术创造的高度相融性主题图像创意设计是对文化传播的深层次再思考,对文化具备强大的解读能力,需要进行价值挖掘与内涵揭示,阐明图像的价值旨归,这对培养读者的元素养㊁视觉素养与核心素养起到良好的阅读导向作用[12]㊂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与思想提炼,能形成读者情绪的共鸣与理性的认知,为学术创造打开新的研究视角㊂因此说,主题图像具备思想价值的导向性与学术创造的高度相融性㊂主题图像还具备不同文化阶层受众的普适性与传播便捷性以及思维延展性等特征㊂以上主题图像特征,宣示了以主题图像为代表的阅读推广模式的确立㊂故而,我们如果对主题图像引导得法,定位得当,非但不会陷入浅阅读的误区,还能促进读者综合阅读能力㊁人文素质㊁视觉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同时开总第201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4年第1期拓读者的视野㊁触发读者的创新创造力㊂3㊀主题图像在阅读推广视域下的价值分析3.1㊀在阅读推广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主题图像阅读能极大地扩大阅读群体,是将阅读推广进行快速普及的优质载体㊂主题图像创意创新赋能阅读推广是阅读推广工作者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㊂当下,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在此背景下,中国图书馆学会大胆开拓创新,开展全国范围内的主题图像创意活动,从中涌现出一批高品质厚内涵的图像成果,为图像类阅读推广工作开创了全新局面㊂2018年和2020年,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㊁广东粤图之星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两届 图书馆杯 主题图像创意设计作品征集活动[13],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近五万名读者和馆员围绕阅读㊁知识㊁图书馆等核心元素展开联想与创意,极大地调动了参与者的思考力与创造力,该活动将全民阅读活动推向高潮,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㊂同时,主题图像使得阅读推广形式更加丰富多元且富有时代气息㊂由此,主题图像在引领阅读导向和助推读者主体地位大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㊂3.2㊀对视觉素养和元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自20世纪60年代起,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在北美和澳洲受到关注㊂约翰㊃霍丁(John Hortin)认为, 视觉素养包括读写(理解和使用)图像的能力,并从图像视角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即视觉化思考 [14];保罗㊃梅萨里(Paul Messaris)进一步强调了 视觉素养不同于文字读写能力,只有掌握了视觉修辞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传播,视觉素养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可以通过 教 实现从较低视觉素养向高层次视觉素养的进阶 [15];周宪认为, 今天图像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塑造我们的观念和价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今图像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更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5]㊂主题图像因其主流文化的特征,从认知角度对视觉素养的提升意义是显性的,并常常带来阅读主体的补偿性解读,有着文字阅读难以触及的特殊功能㊂因此,主题图像对视觉素养和元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㊂3.3㊀打破思维定势,拓展思维向度,提升读者创新创造力陈寅恪先生提出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The spirit of independence,the idea of freedom),这句话是针对研究学术和价值取向来说的㊂陈先生教导我们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个性与独立的意志㊂能不能打破固有思维的定势㊁有没有思想的创造㊁有没有反常识的发明,是年轻人是否具备自我精神成长的重要标志[16]㊂而培植创新创造能力应从主导图像的右半脑开发做起㊂主题图像源于脑海中的构图与构建,由其主导下的思维不同于普通的线性思维,是富有空间感和立体维度的,它能拓展思维的向度㊂基于此,提升全民绘图㊁绘画能力有着前瞻性的深远意义,它将对创造㊁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㊂3.4㊀加速文化传播与社会交往在阅读推广的所有载体中,主题图像是最易于被推广的㊂主题图像因其直观性,可实现入眼即化甚至瞬间秒懂;因其简单朴实㊁平易亲和,不易使人产生排斥情绪,故普适性极强;因其传播依据阅读主体的文化认知,可以收到恰到好处的阅读效果;因其传播不分国籍,具有无国界性,能实现无障碍式文化交流,故可实现跨地域甚至跨国界的快速交流与传播,并有利于人们的社会交往㊂故而,阅读推广工作应厚植图像的文化内涵,嵌入社会核心价值观,使读图时代的阅读推广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引领优秀文化的健康走向㊂而主题图像出版常常是主题出版的精准细化,具有出版学意义上明确的文化导向职能㊂因此,主题图像比文字在阅读推广中具有更为直接的吸引力,能较快引导读者进入阅读状态,实现快速的文化传播,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交往与繁荣㊂3.5㊀促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图像不简单,图像阅读也绝非浅阅读㊂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引导阅读,在阅读中挖掘图像的内涵与价值,进行意义重构与主题定位,引领积极健康的文化走向㊂主题是图像的灵魂,其蕴含的思想性㊁导向性和创造性可赋能阅读推广,得到1+1大于2的乘数效应㊂因此,赋予图像积极㊁深刻的主题性,是改变读者对图像浅阅读认知的有效解决之道㊂我们不仅应正视主题图像的当代价值,更应充分认识到读图时代的到来是文化转向的必然,让主题图像更好地解构并建构良好的阅读表达,彰显主题图像的核心价值,使社会文化更好地服务大众㊁阅读更好地得以普及㊁优秀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促进交叉学科的相融相生以及 图 文 互通的辩证统一,从而推动感官体系与认知体系的日臻成熟与完善,以达成促进全民阅读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的良好愿景㊂陈雪娟:阅读推广视域下主题图像的特征及价值再发现4 结语通过对主题图像阅读进行跨学科研究,以及SWOT分析和PEST分析得知,虽然文字阅读具有增强语言能力㊁提升写作和思维能力㊁培养人的专注力等诸多好处,但 一图胜千言 ,再精简的文字阐述也难以做到图像表述的简明扼要和易于理解㊂图像的语言魅力可以使读者从一幅静态的图像中,读出其背后动态的故事㊂随着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图像的运用更为广阔,政治㊁经济㊁社会与技术各方面都广为应用,在文化创新㊁教育㊁国际交流㊁医学㊁多媒体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㊂优质的主题图像对人类右半脑开发的锻炼意义是显性的,对激发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意义重大,因此借助图像进行文化引领与导向,是进行阅读推广最为高效可行的方式㊂赋予图像主题性相当于给图像贴上了意义的标签,因此,阅读推广工作者应充当挡在良莠不齐的资讯前方的盾牌,有责任廓清读者的认知边界,避免产生对图像的误判㊁误读或恶意利用㊂因为同样的图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㊂读图不能代替文字叙事,更难以穷尽文字所能表达的深意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图像与文字的交互表达来优化语境,增加文化叙事的层次感与丰满度,在文化中吸取主题图像阅读的优点㊂阅读的核心要义不是知识的简单堆叠,而是由阅读带来绵延不绝的思考与思维提炼,从而促进我们认知与精神的无限延展㊂我们应当厚植图像的文化内涵,充分重视主题图像的当代价值,善用图像,用好图像,推广优秀的主题图像作为时代精品,涤荡灵魂㊁品味情感㊁拓展思想维度,助力阅读推广㊁增益智慧,从而让阅读回归高尚文化的属性,这正是我们阅读工作者的应尽之义㊂参考文献:[1]林峰.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功能的困境与超越[J].云南社会科学,2017(5):179-184.[2]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899.[3]陈玉明.短视频视域下视觉文化的转向与隐忧[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3):58-59.[4]神秘莫测的四维空间[J].科技信息(山东),2011(7): 6-15.[5]周宪.视觉建构㊁视觉表征与视觉性 视觉文化三个核心概念的考察[J].文学评论,2017(3):17-24. [6]赵昊.抗战时期‘解放日报“生产劳动主题美术图像研究[J].美术,2019(9):107-112.[7]回宇.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8]陈春声.信仰与秩序:明清粤东与台湾民间神明崇拜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9:248.[9]管宁.当代视觉文化与视觉审美的转向[J].社会科学战线,2012(6):141-146.[10]刘雪立,赵俊玲.图书情报学期刊和论文的跨学科强度与其学术影响力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32(3):411-417.[11]郭建娜.视觉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9.[12]陈雪娟.主题图像创意在阅读推广中的路径研究以 图书馆杯 主题图像创意成果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2(3):17-22.[13]设计师之家资源库[EB/OL].[2018-10-26]http:///news/id/35.html. [14]陈阳.从 项目式学习 到 具身学习 :融媒体语境下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的教学创新[J].教育传媒研究, 2020(2):36-41.[15]唐明.聚焦意义建构的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16]李栋.理解㊃诠释㊃行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作者简介:陈雪娟,女,馆员㊂收稿日期:2023-06-13(责任编辑:司光昀)总第201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4年第1期。

图像化阅读策略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图像化阅读策略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图像化阅读策略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作者:顾倩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第12期随着国际社会对阅读能力的日益重视,掌握阅读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具备思维能力的标志。

策略教学观则认为阅读能力是整体性的,阅读时读者的原有知识与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而构建文章的意义模式。

熟练的读者运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灵活的策略去建构文章的意义模式,监控正在进行的理解,并在理解出现困难时改变策略。

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调整策略,因此,阅读是积极的过程。

阅读能力的发展是读者形成阅读策略理解文章的过程。

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National Reading Panel,简称NRP)回顾并分析了1980年~2000年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从符合分析标准的200多篇研究中归纳出16种阅读策略,大致有“预测、概括、串联、自我提问、文本解构、推论、理解监控、图像化、批注、统整、找出重点”等,“图像化”在其中受到普遍关注。

一、图像化阅读策略的理论研究1.概念辨析图像化(Visualize/Sensory Imagery),可译为可视化、感官意象。

《简明中外文论辞典》认为图像化的深层实质是信息表达和接受上的感觉化。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对“图像化”作出了如下解释:“图像化”是包含在“直观化”之中的概念,它也是一种直观的充实,但不是直接的、原本的充实,而是借助于图像进行的充实。

在这个意义上,“图像化”也就意味着“想象表象或图像意识”。

但“图像化”不同于“图像”,“图像”是一个名词,而“图像化”则代表一种动态的进程。

“图像”仅仅代表将信息转变为可以用视觉或触觉能感觉到的景象或影像,或是指各种图形和影像的总称,而“图像化”则是将各种复杂多变的信息,用视觉或触觉来“感知”,再以“图像”的手段去表达内容,是在人脑中直接反映的一种进程。

“图像”只是形式,而“图像化”才是内容;“图像”是孤立的单个画面,而“图像化”则是由单个画面联想到的整个系统。

图像意识的现象学

图像意识的现象学

中国现象学网标题: 图像意识的现象学子标题: 专题研究作者: 倪梁康日期: 05月07日网址: http://www.cnphenomenology.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31摘要: 胡塞尔本人认为,事实发生的现象学必须以本质描述的现象学为基础。

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则否认这一点。

谁的看法更接近真理,这是一个需要由每个人自己来决定的问题。

我在这里所想做的仅仅是:尽可能如实地再现胡塞尔的图像意识现象学研究的本来意图和本来面目。

欧洲近代哲学留给现代思想的一个众所周知的难题是:主客体关系以及相关的二元思维模式,这个模式在其他的古代文化中(包括在古希腊的文化中)都没有出现过。

在黑格尔综合形而上学与科学的努力失败之后,许多思想家都在寻找新的替代模式。

例如威廉?洪堡在黑格尔时代便试图从原始语言的分析中找到前主客体关系的状态;布留尔则选择了原始思维作为研究对象[2];卡西尔竭力从原始神话中找到非对象思维的真实起源;海德格尔也是采取回溯的方式,希望在古希腊的存在范畴中把握克服主客体关系的关键。

还有皮亚杰,他认为通过对儿童早期的心理发生的观察研究可以理解人类思维的历史展开。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除了这种发生研究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努力:如果我们撇开弗洛伊德等人的无意识心理学分析解释以及其他种种实验不论,那么现象学也提供了在这个大合唱中的另一个乐章,例如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他们便打算通过对视觉艺术的考察来发现非对象化、非客体化思维的精妙所在。

另一位现象学家胡塞尔也带有这个趋向。

  但是,胡塞尔的主要意图在于:把主客体关系最终回归到意识的原初结构和原初发生上。

他把主体和客体最终还原为意向活动和它构造的意向相关项。

他对意识的描述分析不仅开创了狭义上的现象学,即意识现象学,而且也开创了广义上的现象学,即现象学运动。

从胡塞尔1900年发表突破性著作《逻辑研究》至今已有整整一百年的历史。

《图像学研究》经典读后感有感

《图像学研究》经典读后感有感

《图像学研究》经典读后感有感《图像学研究》是一本由(美) 潘诺夫斯基著作,武汉郑州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设法。

《图像学研究》精选点评:●未读完●先扫了一遍,越来越喜欢扎利斯夫斯基了●配图质量再高点就好了●隔行如隔山●强推!潘诺夫斯基的六篇图像学讲义,由前图像志-图像志-图像学的三阶段理论讲到,从文艺复兴的基本精神出发,以具体实例说明了古典母题和主题在首诗发展和演变,无论是皮耶罗的倾向心理还是巴洛克时期人们的精神紧张,都有相当有趣的实证,且附以大量书目,值得一读再读。

(虽然翻译毛病很多,但是不影响阅读。

)●很有启发!●除了作者开阔的图像阐释格局,更直观的震撼来自文面汪洋恣肆的脚注、曲折迂回的展开、洞幽入微的评述,学究不失通达,史论不失哲思。

尤其丘比特以下新柏拉图主义三章,堪称艺术的灵性与哲学的理性交融楷模,提香那部分也相当提香让人喜欢。

种种错译瑕不掩瑜,期待精印精译。

●可惜英译本似乎错误颇多●譯文雖有瑕疵,瑕不掩瑜。

考據縝密周詳,觀察力敏感犀利。

美術史由潘氏始而獲得學術尊嚴。

范先生長序和潘氏導言值得一讀再讀!●好。

难。

啃。

《图像学研究》读后感(一):翻译问题不小集中看了第4章“盲目的丘比特”,有45处错误,有大有小,已经贴到豆瓣笔记里了。

由于这一章的前10页我没有去刻意查对,所以估计还有更多错误漏掉了。

另外,潘氏抄录了大量与意大利语文献,限于时间精力和学力,我把这一部分也全部忽略了,里面应该也会有些问题。

全书共6章,据第4章的勘误情况,全书需要勘误的地方估计有数百处,希望叙尔热雷县此书的修订本有所改善。

其他章节我不执意看了,没时间。

这本书本人比较喜欢,喜欢型式一个东西的较理想方式就是使它更完美。

http://book.douba/subject/6059208/annotation?sort=time《图像学研究》读后感(二):时间老人(评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美术创作并不是单纯要复兴古典类型,而是试图将古典题材与基督教精神相综合,使用最广泛一种综合方法是对古典图像的再解释。

《基于深度学习的阿尔巴斯绒山羊面部识别研究》范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阿尔巴斯绒山羊面部识别研究》范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阿尔巴斯绒山羊面部识别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阿尔巴斯绒山羊作为我国特有的山羊品种,其外貌特征的研究对于遗传育种、疾病诊断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人工识别方法存在主观性、误差大等局限性。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阿尔巴斯绒山羊面部识别技术,实现对山羊面部的精确、快速识别。

二、深度学习与阿尔巴斯绒山羊面部识别深度学习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工作方式,使计算机能够从大量数据中自动提取特征并进行分类、识别等任务。

在阿尔巴斯绒山羊面部识别中,深度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取山羊面部的关键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从而实现对山羊面部的精确识别。

三、数据集与预处理为了训练深度学习模型,我们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包含阿尔巴斯绒山羊面部图像的数据集。

数据集应包含不同年龄、性别、角度和光照条件下的山羊面部图像,以保证模型的泛化能力。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我们需对图像进行去噪、归一化、裁剪等操作,以便于模型的训练和识别。

四、模型构建与训练本文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阿尔巴斯绒山羊面部识别的模型。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我们需根据山羊面部的特点设计合适的网络结构,如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等。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使用大量的山羊面部图像作为训练数据,通过反向传播算法不断调整模型的参数,使模型能够从图像中提取出有效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为了验证模型的性能,我们在测试集上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阿尔巴斯绒山羊面部识别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

与传统的人工识别方法相比,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更快地完成识别任务,并且具有较低的误差率。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模型在不同年龄、性别、角度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模型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方向。

六、讨论与展望虽然基于深度学习的阿尔巴斯绒山羊面部识别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基于灰度变换的图像隐藏方法探讨

基于灰度变换的图像隐藏方法探讨

基于灰度变换的图像隐藏方法探讨
薛凯娟
【期刊名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卷),期】2006(016)02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已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介绍了基于灰度变换的图像隐藏算法,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图像隐藏方法.
【总页数】3页(P220-222)
【作者】薛凯娟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1
【相关文献】
1.灰度变换在图像隐藏领域的应用 [J], 薛凯娟
2.基于灰度变换及边缘检测的脑地形图像识别算法的研究 [J], 陈新磊
3.基于灰度变换与两尺度分解的夜视图像融合 [J], 朱浩然; 刘云清; 张文颖
4.基于混合灰度变换Retinex的视网膜图像增强 [J], 宛楠;张义
5.基于图像灰度变换的OTSU阈值优化算法 [J], 娄联堂;何慧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anny边缘暗色化的水彩画模拟绘制

基于Canny边缘暗色化的水彩画模拟绘制

基于Canny边缘暗色化的水彩画模拟绘制葛照君【摘要】水彩画的模拟绘制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水彩画模拟绘制的效果,文中通过分析和研究传统水彩画绘制特征和基本绘制技法,确定水彩画模拟绘制的步骤:边缘提取和暗色化、水彩颜料自由扩散、流动图案产生、纸张纹理融合.提出一种基于Canny边缘检测和八邻域加权平均扩散算法的水彩画模拟绘制方法.利用形态学运算来实现水和色彩相互作用产生的流动图案,最后提出基于像素级的融合算法来实现纸张的纹理效果.从实验效果来看,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和执行效率.【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9(042)008【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水彩画;模拟绘制;Canny边缘检测;八邻域加权平均扩散算法;流动图案;图像融合【作者】葛照君【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73-340 引言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非真实感绘制发展迅速,其在智能模拟、艺术领域、社会领域、娱乐领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统水彩画作为以“水”和“彩”为特点的画种,水和色彩构成了水彩画语言的基础,借助水和色彩的相互作用,使画面产生独特的具有活泼的、偶然的、诗一般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意境。

由传统水彩画的特征及绘制方法不难总结出非真实感水彩画的绘制目标:从艺术角度需要模拟出水彩画柔和、光亮等艺术特征,从绘制角度来看需要绘制出边缘的暗色化、颜料自由扩散、流动图案以及不同的纸张纹理产生的不同绘制效果。

为了模拟出更好的水彩画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anny边缘暗色化的水彩画模拟绘制方法。

利用八邻域加权平均扩散算法来实现水彩颜料的自由扩散效果,利用形态学运算来实现水和色彩相互作用产生的流动图案,最后利用基于像素级的融合算法来实现纸张的纹理效果。

水彩画模拟绘制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水彩画模拟绘制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for simulation drawing of watercolor paintings1 Canny边缘暗色化边缘暗色化是水彩画模拟绘制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实现边缘颜色比内部颜色要深的特征效果。

基于背景估计和对比度补偿的退化古籍图像二值化算法

基于背景估计和对比度补偿的退化古籍图像二值化算法

基于背景估计和对比度补偿的退化古籍图像二值化算法冯炎【摘要】古籍是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由于年代久远及保存不当,古籍退化严重.为促进古籍的保护和传播,更好地揭示古籍所记载内容,对退化古籍图像二值化的研究迫在眉睫.拟设计一种二值化算法来解决古籍图像存在的污渍重、对比度低等问题.首先对古籍图像做迭代平滑运算估计古籍背景,然后用所估计的背景对古籍进行对比度补偿,最后通过参考文献中的二值化方法对补偿后的古籍进行二值化处理,从而分隔文本和背景,并用实验对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该算法优于ICFHR2014国际会议获得第一名的Mesquita的算法.【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34【总页数】5页(P105-109)【关键词】对比度补偿;背景估计;古籍图像;二值化【作者】冯炎【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拉萨8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43古籍图像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数字图像,其复杂程度远甚于普通图像。

古籍图像处理和其他图像处理技术一样,是当今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热点。

为提高古籍图像的质量,人们研究了大量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中最重要的预处理步骤就是分离古籍图像的前景和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起,图像分割就以其在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也吸引了很多研究人员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

古籍图像分割具有相当的难度[1,2]。

目前,还在不断提出的方法主要集中于解决普通图像的分割问题,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古籍图像分割难度还很大。

古籍图像中所提供的字符信息往往含有大量噪声。

由于边缘和噪声在频率域反映为同是高频分量,对这样的图像进行分割的结果常常把噪声当作字符而分割出来,从而给真正字符的分割带来困难。

图像二值化算法一般可以分为全局阈值法和局部阈值法。

全局阈值法是用单一的阈值将古籍图像的像素点分成字符与背景两类,如 Otsu[3]算法,利用图像的灰度直方图选择一个阈值,使得两个类内的方差尽可能的小,类间的方差尽可能的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文中潘诺夫斯基将关于图像意义研究的核心阐释分为三个 层次,潘氏为此绘制了一幅更为明确的表格来说明这个问题
对格的理解:
艺术品 | |——有关围绕我们的自然世界的知识 | ①前图像志描述:面对一件艺术品,描述和列举我们所看到的画面中的各种事物,但是无 做任何联系与解释,只须做艺术形式方面的描述。 | |——有关艺术品中主题知识,艺术家创作主题直接或间接来源的知识 | ②图像之描述:将艺术品中的主题与其它形成此主题的因素联系起来 | |——有关主题的象征意义的知识和艺术家创作资源解释的知识 | ③图像志解释:识别艺术品中主题的深层次(象征)的意义 | |——有关艺术家极其创作的艺术品的历史文化特征知识,例如政治的、宗教的等 | ④图像学解释 | |——探析艺术品为何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被呈现极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原因
当然,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也受到 了质疑,比如图像学不考虑造型艺术的特 殊功能,即凭借它的造型表现因素去创造 审美意义的功能,库布勒评价他的图像学 是以管窥豹,但是仍然承认他的方法重要。 今天看来也许重要的不是他的方法,而是 他的每篇文章的杰出性,这些文章把我们 带进一种古典的气氛,展现出一种仿佛在 柏拉图的哲学中看到的那种境界,我们无 言以对,只能称它们为绝美。
艺术史研究
形式主义
图像学
强调研究艺术作品 材料、技术和风格
强调探讨艺术作品 内容、意义及相关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沃尔夫林、巴赫霍夫
瓦尔堡、潘诺夫斯基
图像学
• 图像学最早由19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E.马莱提出,而最有 影响的研究者便是《图像学研究》的作者欧文· 潘诺夫斯 基,他在《视觉艺术的意义》一书中认为对美术作品的解 释分三个层次: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发现和解释艺术图 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称图像志分析; 解释作品的更深的内在意义或内容,这称为图像学分析即 潘氏所谓象征意义。
• 观察这幅画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是我现象, 由窗口射进来的光线可知图像描绘的这场婚礼的 时间是白天,而烛台却点着一只蜡烛,显然这只 燃着的蜡烛并非起实用目的必有其它涵义。在西 方不仅在婚礼中,通常在一般的宣誓仪式中都需 要点上一支蜡烛。在希腊和罗马的婚礼仪式中, “婚礼之烛”等同于“婚礼”,所以画面中燃烧 蜡烛是有其象征意义的,而这仅仅通过形式主义 是很难解释的。 • 潘诺夫斯基曾将扬· 凡· 艾克的绘画称作为“变相 的事实”,结合了中世纪的象征主义与现代的写 实主义,前者很好的隐藏于后者之中。扬· 凡· 艾 克图像中的真实并非是对自然再现的真实,而是 对中世纪宗教观念的再现,且将这种再现以生活 化写实图像的方式呈现。
(一)读导论
• 《图像学研究》共有6章,除了导论,每一章都是 图像学方法运用的案例。而导论阐述的是方法论, 给出了一般性的原则,这就是图像意义三层的解 释理论。 • 导论部分一开始潘诺夫斯基用“熟人脱帽致意” 的故事的向我们阐述了前图像志、图像志、图像 学的内涵与区别,用直白的方式解释了这一系列 晦涩难懂的定义。 • 熟人的脱帽致意,首先从形式的角度,我们可以 看到若干的细节,比如色彩、线条、图案。然后 我们把这些细节当做事件来对待感知,这便超越 了形式,我会对这个事件做出反应,觉察出他的 心情是好是坏这便是前图像志阶段。
著作背景
• 1915年潘诺夫斯基发表《丢勒的艺术理论》,文中表明, 他既不喜欢与艺术品和艺术家关系不大的美学,也不能接 受沃尔夫林关于形式发展独立于表现意义之外的看法,由 此看出潘诺夫斯基反对完全强调艺术本身的形式主义,提 倡注重作品内涵的图像学研究在此初见端倪,这为此后在 图像学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1926年他担任新建立的汉堡大学的第一位艺术史教授,与 校内的哲学教授卡希尔和校外瓦尔堡图书馆的瓦尔堡与扎 克斯尔往来密切,与瓦尔堡圈子的交往,使他考察了观念 与图像的关系,在一本论证严密的著作《十字路口的赫尔 库勒斯》里,他把古典主题的各种演化解释成哲学观念变 异的征象。这种解释法即图像学方法,后来这种方法在本 书中得以发展,并使他在艺术史领域赢得了卓越的地位。
• 图像学源于19世纪在欧洲美术史研究领域里发展起来的图 像志研究,当时图像志是艺术史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它所 关心的是艺术客体的主题内容以及题材背后延伸的深层喻 意,从而自然减少了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风格的关注, 在这一点上同传统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背道而驰。早期的图 像志研究基本都是宗教内容的,进入20世纪后图像志的研 究领域不断扩展,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日益密切,进而发展 成为一种蓄势取代传统艺术史研究方法的新方法:图像学
简言之,图像学含蓄的提出了一种艺术 创造的模式,这种模式令人想起从抽象的神 性王国到具体化的物质世界的新柏拉图主义 的体系。图像学的解释方法做了反向的仿效: 从个别的和明显的事物上升到统一的本质的 事物。 潘诺夫斯基的研究成果标志着图像学一 个新的历史阶段,“他将图像学从一种辅助 性的研究手段擢升为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术 部门,不仅在实践上做出了大量的成绩,而 且从理论上对图像学作了相当完备的阐述” 。
作者简介
• 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年3月 30日—1968年3月14日), 美国德裔犹太学者,著名 艺术史家。在图像学领域 做出了突出贡献,影响广 泛。 • 潘诺夫斯基反对沃尔夫林 的形式自律原则,主张在 思想观念、哲学风格之间 建立联系,认为风格的发 展是与哲学、文化发展趋 向一致的。
• 如果我们了解脱帽致意是西方特有的行为方式,是中世纪 的遗风,他们通过摘下头盔向对方表示友好,我们便知道 这一动作所表现的涵义,这种将眼见画面与传统习俗、文 化联系的行为我们称为图像志阶段。 • 此外,阅历丰富的观察着还会看出这位脱帽者个性的东西, 也就是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而这些个性是由他所处的 民族、社会、教育、经历等决定的,这就是图像学阶段。 • 之后,潘诺夫斯基用同样的方法解析了如何将经常出现在 文艺复兴时期画面中的人、青铜、植物、石块、动物等这 些形式上升到图像学层面。可以说潘诺夫斯基的论证由小 见大,通过列举生活,进行简单论证,然后再回到艺术史 中,使人容易明白。
评价与感悟
珀尔曼如是说: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规定 了这样一条明确划分级别的路线:从原始的视 觉经验——它是世俗的和人人都能得到的(形 式与母体)——通过阐述文本的所指事物—— 可看作博学卓识者的稳定的但是特权的领域 (故事与预言)——最后到在既定文化中盛行 的“象征主义价值观”,将形式与观念(内在 意义或内容)相联系。最后这个层次是演绎推 理力所不及的,只能通过学者的突然的直觉飞 跃,或者说神的启示才能达到。
(三)尝试从图像学角度解析扬· 凡· 艾克《阿尔诺 芬尼夫妇像》
•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常 作为写实主义的杰作而被 提及,然而其图像内容是 植根于中世纪天主教婚姻 制度中一些观念的象征意 义的。根据天主教教规, 婚姻是由男女双方相互承 诺且立即完成的一种圣礼。 在徽章学中相互牵手被认 为是一种信任,画面中男 女主人公间的牵手已经超 越了对自然界牵手这个动 作的再现,这是一种对天 主教教规有关婚姻制度中 承诺观念的再现。
(二)读第五章新柏拉图主义运动与米开朗基罗
在本章节一开始,潘诺夫斯基首先在形式与母体上介绍 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瓦萨里曾说:“米开朗基罗具 有极强的记忆力,只要看一眼别人的作品,就能完全记住。 他用这种方法借用他人的作品而又不被察觉。”潘诺夫斯 基在母体上解析了米开朗基罗受皮耶罗的影响。他列举了 不同作品中的细节来论证这个观点。 此外潘氏用很大的篇幅来解析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图像学 意义,不同的形式背后蕴含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与内涵。本 章中潘氏提及了米开朗基罗的奴隶像旁边通常有一只雕刻 粗糙的猴子,在潘氏看来猴子在这里有着特殊的伦理涵义, 猴子在这里是人类恶行的象征,在新柏拉图主义者眼中猴 子是有着罪恶的低等灵魂,奴隶是被物质束缚的人类灵魂, 类似于带着罪恶的猴子的低等灵魂,因此猴子通常出现在 奴隶题材的雕塑中,而这一形象是有象征性的。这部分给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我以后通过图像学角度解析某 一意向起了指导性作用。
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的人文主题 Studies in Iconology:Humanistic Themes in the Art of the Renaissance
【美】 欧文· 潘诺夫斯基 著 戚印平 范景中 译
14级美术理论 康娟1421010593 2014年12月
图书简介
• 《图像学研究:文艺复 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 (主编冯俊)是《上海三 联人文经典书库》之一, 书中包括了皮耶罗两组 绘画中的人类早期历史、 时间老人、盲目的丘比 特、佛罗伦萨与意大利 北部的新柏拉图主义运 动、新柏拉图主义运动 与米开朗基罗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