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母亲的意象

合集下载

关于母亲形象的古诗词

关于母亲形象的古诗词

关于母亲形象的古诗词凯风诗经·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苏轼·挽词柏舟高节冠乡邻,绛帐清风耸搢绅。

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

当年织屦随方进,晚节称觞见伯仁。

回首悲凉便陈迹,凯风吹尽棘成薪。

刘鹗·戏题婴儿图大儿初脱怀,小儿犹恋乳。

凯风棘成薪,母氏亦良苦。

人生襁褓中,焉识母如此?兹图用情深,人应尽为子。

“凯风”即南风,意思指和暖的风,常用来比喻母爱的温和。

《诗经》中的《凯风》一篇,可能是最早的感念母亲的诗歌之一。

其诗反复吟唱“凯风自南”,用来表达母亲的“劬劳”、“圣善”,又用“黄鸟”来代指子女,希望孝顺母亲、报答母亲。

苏轼之诗为代人挽母,尾句“凯风吹尽棘成薪”即用诗经之意。

刘鹗为元代人,也用《凯风》之意成诗,虽未戏题,亦见真情。

春晖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胡奎·题望云图何山无白云,游子心独苦。

千里万里间,见云思见母。

白云有聚散,儿心无已时。

北风何栗烈,吹裂身上衣。

母居泽山阳,倚门怀远道。

何以报区区,春晖寸心草。

杨维桢·春草轩草生西堂下,沱水含清漪。

皓发在堂上,游子今已归。

大儿佩紫绶,小儿著绯衣。

严君亲受礼,慈母旧断机。

春草承雨露,惟恐朝日晞。

愿持此日意,永报一春晖。

“春晖”即春日的阳光,孟郊《游子吟》用来比喻慈母之恩,从此成了慈母的经典意象。

孟郊作《游子吟》时并非少年,而是已经年过半百,但在母亲面前仍是一个孩子一般,如“寸草”般享受“春晖”的沐浴。

胡奎为明代人,其诗用白云聚散寄托母子的别离情境,而结句则直接用孟郊诗意。

杨维桢之诗通过描写大儿、小儿表达母爱,尾句同样用“春晖”寄托报答母爱之意。

萱草王冕·墨萱图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象征母亲平安的意象

象征母亲平安的意象

象征母亲平安的意象
1.莲花: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和高雅,同时也寓意
着“和平”、“和顺”。

因此,用莲花来象征母亲的平安是非常合适
的。

2.苹果:苹果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平安”的寓意,因此苹果
也可以用来象征母亲的平安。

3.观音:观音菩萨在佛教中是慈悲和救苦救难的化身,常常
被视为是母亲的保护神。

因此,用观音来象征母亲的平安也是一种常
见的表现方式。

4.佛手:佛手在佛教中寓意着“佛的保佑”,因此也可以用
来象征母亲的平安。

5.玉如意:玉如意在传统文化中寓意着“事事如意”、“百
事亨通”,是一种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的物品。

用玉如意来象征母亲
的平安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

这些物品都可以被用来作为装饰或者礼物,表达对母亲平安的祝福和祈愿。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母亲意象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母亲意象

宫崎骏动画中的“母亲”意象声画兼具的电影看似很容易理解,却又似乎很难懂。

直白易懂的故事情节,总会蕴含着更丰富的意义。

宫崎骏电影中的“母亲”就有多重含义。

这个“母亲”既是宫崎骏已逝母亲的形象的影射,也包含他对女性的偏爱,另外就是宫崎骏暗示的对大自然之母的敬畏。

不同于其他大量电影中习惯将男性作为主角,宫崎骏的电影主角几乎全是女性。

第一节影射的母亲形象《龙猫》或者直译是《邻居家的跳跳龙》是笔者最喜欢的一部宫崎骏的作品,也觉得是宫崎骏最温馨最充满童真的一部作品。

没有战斗,没有宝物,没有敌对双方。

有的只是姐妹,母女,父女,邻里之间浓浓的温情和可爱、与世无争的精灵龙猫,这部片子最真切地影射了宫崎骏的童年生活。

宫崎骏自幼肠胃虚弱,医生断言他活不过22岁。

因为身体弱,赛跑总在最后,因此变得自卑、敏感。

这时,母亲的关爱、肯定就是宫崎骏最大的幸福。

不幸的是,在他六岁时,母亲就因结核病病倒了,一向活泼好强的母亲却连自己翻身都做不了。

年幼的宫崎骏不懂事,还要母亲抱他,母亲只能含泪拒绝。

宫崎骏知道妈妈生病了,不能再向妈妈撒娇,于是选择扮演一个不用家人担忧的乖乖孩,就像《龙猫》里的姐姐小月一样。

《龙猫》的一副海报上,画的是雨中,龙猫和一个小女孩站在稻荷前的场景〔如上图〕。

在电影中本应该是姐姐小月背着睡着的妹妹小梅等待爸爸下班的画面,在海报上却只画了一个女孩,但这个女孩却似乎是两姐妹共同融合而成的。

穿的是姐姐的衣服,但梳着妹妹的头发,长相像姐姐又似妹妹。

片中,两姐妹的母亲和宫崎骏的母亲一样,因为类似感冒的结核病住院,成了家庭中缺席的角色,长时间住在医院。

姐姐虽然只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却在家中担起母亲的责任,照顾着父亲和妹妹,乖巧听话,压抑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而妹妹只是个四五岁的小孩,任性自然,肆意宣泄对妈妈的思念。

幼时处境相似的宫崎骏,学着像小月那样乖,心底里却希望自己能像小梅一样亲昵地和母亲拥抱、撒娇,说出想念之情。

海报中的小女孩,似乎就是年幼的宫崎骏自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象和情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象和情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象和情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一意象主要描绘了母爱的深厚与伟大,以及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牵挂。

首先,慈母手中线表达了母爱的深厚与伟大。

手中线意味着母亲用心地为子女编织出一条坚实的生活线,用自己的无私付出与努力,赋予孩子们温暖与力量。

这个意象传达出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奉献与坚定不移的支持,母爱在无声无息之间默默流淌。

其次,游子身上衣暗示了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牵挂。

游子是离家在外的孩子,身上的衣物代表着母亲为孩子穿戴整理的照顾与关怀。

无论游子身处何地,身上的衣物都保持温暖舒适,这种意象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思念和挂念,无论距离多远,母爱都如长线相牵,让孩子在外感到宽慰和安心。

总的来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象传递出母爱的伟大与深情,描绘了母亲不离不弃、无时无刻关怀与呵护的情感。

无论孩子身处何地,母亲的爱始终如一,成为孩子追求梦想与勇往直前的动力与支撑。

艾青诗选里的母亲形象

艾青诗选里的母亲形象

艾青诗选里的母亲形象
艾青诗选中的母亲形象是丰富多样的,她们或质朴,或慈爱,或坚毅,生动地展现了母亲的伟大和温暖。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艾青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劳动妇女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是一个善良、勤劳、乐观、坚强的农村妇女,她用纯朴的爱哺育了艾青,并为他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艾青对大堰河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赞美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妇女的深深敬意。

在《他死在第二次》中,艾青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母亲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痛苦。

这位母亲在儿子离世后,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助,但她仍然坚定地支持儿子的事业,为他献出了自己的全部。

艾青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母爱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对战争的残酷进行了控诉。

此外,在《北方》、《向太阳》等诗篇中,艾青也塑造了许多母亲形象。

这些母亲形象各具特色,但都充满了母爱的光辉。

她们用自己的爱和坚韧,为儿女们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成为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艾青诗选中的母亲形象是真实而感人的,她们不仅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角,更是生活中无数母亲的代表。

她们用自己的爱和付出,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母爱之歌。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恩母爱的伟大和温暖,同时也要铭记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写母亲的意象

写母亲的意象

写母亲的意象一、母亲的意象之厨房厨房啊,那可是母亲意象里超级重要的一部分呢。

每次一想到母亲,就会想到家里那充满烟火气的厨房。

母亲在厨房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那些普普通通的食材,在她手里就能变成超级美味的菜肴。

她系着那个有点旧旧的围裙,在炉灶前忙活着,锅里的油滋滋作响的时候,她就会快速地把切好的菜倒进去,然后挥动着铲子,那熟练的动作简直帅呆了。

有时候我想帮忙,她就会笑着把我赶到一边,说我只会添乱,可那笑容里满满的都是宠溺。

那厨房的灯光下,母亲忙碌的身影就是家的温暖象征。

二、母亲的意象之针线盒针线盒也是母亲意象里很经典的存在哦。

小时候衣服破了个洞,或者扣子掉了,母亲就会拿出她的针线盒。

她会坐在那个有点旧的沙发上,把衣服放在腿上,眯着眼睛穿针引线。

她的手很灵巧,那细细的针在她手里就像听话的小宠物。

她缝补的时候还会给我讲一些小故事,什么仙女用针线织出漂亮衣服啦之类的。

那针线盒就像是一个装满爱的魔法盒,母亲用它来修补我们生活中的小破损,也用它把温暖缝进我们的心里。

三、母亲的意象之自行车后座小时候,母亲的自行车后座可是我专属的小天地呢。

母亲骑着自行车,我就坐在后座上。

她总是叮嘱我坐好,然后稳稳地骑着。

我坐在后面,看着她的后背,觉得特别有安全感。

有时候路上会有颠簸,母亲就会放慢速度,还会问我有没有事。

风吹起她的头发,那画面就像一幅温馨的画。

那自行车后座承载着母亲带我去学校的回忆,去市场买菜的回忆,它就像是母亲爱的小船,带着我在生活的小河流里前行。

四、母亲的意象之老花镜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老花镜也成为了她的一个标志。

当她看报纸或者缝补东西的时候,就会戴上老花镜。

她戴着老花镜的样子有点可爱又有点让人心疼。

她透过老花镜看东西的时候,眼睛里还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怀。

那老花镜仿佛过滤掉了生活中的烦恼,只留下母亲对我们的爱。

每次看到母亲戴着老花镜认真的样子,我就觉得岁月虽然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但是她的爱却永远那么纯粹。

四十年代新诗中的“母亲”意象——以艾青、七月派、九叶派为例

四十年代新诗中的“母亲”意象——以艾青、七月派、九叶派为例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5,2018Genera.No.1642018年第5期(总第164期)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早在《诗经》中就有书写关于“才子佳人”的传统;而《楚辞》中有“香草美人”的传统,继而有李白“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莫教明月去,留着醉嫦娥。

”的《宫中行乐词八首》;杜甫《佳人》中“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的“美人”传统,而美人早已随着时间流逝而拥有一个新的身份———母亲。

“母亲”这一意象在四十年代新诗中被艾青、七月诗派、九叶诗派广泛使用,在诗人笔下“母亲”意象有哪些共性与特别之处呢?本文将对照分析。

本文将“母亲”意象分为写实意象与象征意象两类。

两者会有交叉之处,但重点有的诗句是写实有的诗句是象征,进而将其分开。

“诗人的主观情志的具象载体与客观物象相一致,或者说诗人直接用生活中的真实物象作载体,这就是写实意像”,在写实意象这一类中,我会将“母亲”意向联系诗歌文本分析,分为“母亲”在世与不在世,“母亲”是有子亦或丧子,“母亲”是子在旁亦或是子在远方,“母亲”是有夫还是丧夫,有夫的是夫在旁或是被抛弃。

从这几个现实的出发点来分析苦难的写实意象———孤独的母亲。

在苦难的写实意像———守望的母亲这一章中主要是谈论“母亲”的象征含义,黑格尔《美学》中则说“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意义”;而美国学者劳·坡林则把象征表述为:“象征的意义可以粗略的说成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

”而在“母亲”这一象征意象中,“母亲”的能指并非等于其所指。

所指远远大于其能指,“母亲”已经远远不只等于自己的母亲或别人的母亲这一确指的写实意象而是上升到了所有人的母亲(人类的母亲)或是国家层面上,表现出诗人们的家国情怀,这一普遍意义中来。

一、苦难的写实意象———孤独中的母亲母亲是我们生命成长的起点,母亲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从我们呱呱坠地时母亲将我们揽在怀中喂养母乳的那一刻起,她带给我们的安全感和饱足感将是我们一生所怀念的。

萱堂日永,兰阁风薰

萱堂日永,兰阁风薰

萱堂日永,兰阁风薰
“萱堂日永,兰阁风薰”是送给母亲或女性长辈的贺寿对联,表达儿女晚辈对其的美好祝愿和孺慕之情。

“萱堂”在中国的文化意象里,萱草是中国的母亲花,代表母亲和孝亲,《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

古时候,母亲居屋门前往往种有萱草,人们雅称母亲所居为萱堂,于是萱堂也代称母亲。

“日永”指夏至,夏天白昼长。

“兰阁”中的兰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雅、美、香,代表美好、纯洁。

“风薰”是轻风温和的意思。

“萱堂日永”应该是意指母亲一辈的人健康长寿,“兰阁风薰”意指闺女辈的女子们受到前辈的美德熏陶,得以美好成长,惠质兰心。

象征母亲的意象

象征母亲的意象

象征母亲的意象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

她们用无私的爱与关怀,托起我们的成长,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伟大的象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几个方面来探讨母亲的象征意义。

母亲象征着温暖和安抚。

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母亲总是用她们温暖的怀抱和亲切的话语来给予我们安慰。

她们像太阳一样,给予我们温暖和光明,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关爱和安全感。

母亲象征着无私的奉献和牺牲。

母亲总是把我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计较付出和牺牲。

她们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愿意放弃自己的时间和利益。

无论是在繁忙的工作中还是家务的琐碎中,她们总是默默地付出,从不抱怨。

母亲象征着智慧和引导。

母亲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导师和指引者。

她们用她们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和思考。

她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总是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给予我们正确的方向和建议。

母亲还象征着坚强和勇敢。

在生活中,母亲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总是坚定不移地站在我们身边。

她们用她们的坚强和勇敢,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

她们是我们的后盾,让我们在困难面前永远不感孤单和无助。

母亲还象征着无尽的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它是纯粹的、无私的、无条件的。

母亲用她们无尽的爱包围着我们,给予我们成长所需的一切。

她们的爱不计较回报,不计较成果,只是默默地付出和关怀。

总结起来,母亲是温暖和安抚的象征,是无私奉献和牺牲的象征,是智慧和引导的象征,是坚强和勇敢的象征,更是无尽的爱的象征。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和付出,将爱无私地传递给我们,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让我们珍惜和感恩母亲的爱,用我们的行动和关怀回报她们。

母亲节特辑古诗词中关于母亲的意象

母亲节特辑古诗词中关于母亲的意象

母亲节特辑古诗词中关于母亲的意象“凯风”:即南风,意思是和暖的风,常用来比喻母爱的柔和温暖。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诗经·凯风》回首悲凉便陈迹,凯风吹尽棘成薪。

——苏轼《挽词》大儿初脱怀,小儿犹恋乳。

凯风棘成薪,母氏亦良苦。

——刘鹗《戏题婴儿图》“春晖”:即春日的阳光,用来比喻慈母之恩如沐浴着春光。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母居泽山阳,倚门怀远道。

何以报区区,春晖寸心草。

——胡奎《题望云图》春草承雨露,惟恐朝日晞。

愿持此日意,永报一春晖。

——杨维桢《春草轩》萱草:诗经云“萱草忘忧”,而后萱草亦用来借指母亲。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王冕《墨萱图》难将寸草酬萱草,且著鹑衣拜衮衣。

——陈献章《留别诸友》北堂萱草,渐觉垂垂老。

甑釜生尘寒夜悄,添得鬓丝多少。

——俞士彪《忆母》针线:古诗文中“针线”是形容女人的常见意象,每每用来描摹母亲对子女的关爱留恋之情。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郑燮《李氏小园》身上衣裳针线旧,眼中形影梦魂长。

——林掞《狱中闻母丧》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蒋士铨《岁暮到家》白发:人到老年白发频生,这是老母的形象隐喻,也是无可奈何的岁月流逝。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黄景仁《别老母》从今白发应重绿,岁岁春来母子情。

——王彝《春草堂》身在青山里,心懸白发前。

饥来驱我去,老合抱孙眠。

——周一士《忆母》。

萱花永茂 祝福母亲

萱花永茂  祝福母亲

之 物 联 系 起 来 。其 实 时 至 今 日, ( 论语 ·为政 ) 。父母 对 _f儿
萱 草 仍 是 一 种 大 家 熟 悉 的 食 用 植 女外 出充满着担忧 和挂念 。忧愁成
物 。萱草的 花 ,作 为食物俗 称 “金 为父母 与儿女 的情感 纽带 ,而萱革
针” “黄花 菜” ,通 常被晒 干后 用 便成 为…种寄托感情的符 弓‘。”
萱 草 。
得 谖 草 , 言 树 之 背 ” 的 句 。
萱草 出现在 中国古籍记 载 中已 世 注 家 ,多 认 为 “谖 草 ” 即 “萱
有3000多年 历史 ,作为代表母 亲的 草 ” ,萱 草 可 以忘 忧 ,有 “忘 忧
意象符 号也有 千余年 历史 。客 家匾 草”之名。
额 中有 “萱 花永茂” “萱堂 延福 ”
上 ,也大量 出现了萱草的图案。
的文化传统 。 (杨宝宝 )
人 口迁 移 中 ,一 批 北 方 的 汉 族
迁居到 江西赣南 ,赣 南地 区的客家 匾额 ,时至今 日仍保 留着大量 以萱
草喻母 亲的内容。 一 方 “萱 花 永 茂 ” 匾 表 达 了
明显 的祝寿含义 ,除 了寿字纹 ,还
饰 有 抽 象 的 萱 草 纹 图案 。这 样 以
“萱” 为意象的 匾额在客 家匾额 中
是一 个很大的系列 。 “萱茂 兰芬”
意为母 亲长寿 、儿女成才 , “萱桂
南 山” “金萱永 茂”都含有 祝福母
亲长 寿之义 , “椿 萱永茂 ”则是祝
福 父母双双长寿 ……
大量 出现于 诗词 、绘 画乃至瓷器 之 寿匾仪式也 日渐衰弱 。
中。萱草 与牡丹 、飞凤 并列为 宋代

指代母亲的字

指代母亲的字

指代母亲的字
1. 母: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指代母亲的字。

它直接表达了母亲的身份和角色。

2. 娘:这个字在一些地区常用来称呼母亲,尤其是在口语中。

它带有一种亲切、亲昵的感觉。

3. 妈:这是一个更加口语化、亲昵的称呼,常用于家庭内部或亲近的关系中。

4. 萱堂:“萱”是萱草,古人以萱草作为慈母象征,借以表达对妈妈的爱。

5. 慈闱:亦作“慈帏”,“闱”指母亲居住的内室,多用于形容母亲对子女的慈爱。

6. 家慈:又称“家母”,是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

7. 高堂:指房屋的正室厅堂,后多用来对父母的尊称,因此也可以指代母亲。

这些字都承载着对母亲的尊重、爱戴和感激之情。

它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诗歌和歌曲中,表达着人们对母亲深深的情感。

无论用哪个字来指代母亲,都反映了母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借助一种意象来描述母爱100字

借助一种意象来描述母爱100字

借助一种意象来描述母爱100字母爱,是文学园地永恒的题材。

古今中外,无分种族和年龄,这份来自心底的朴素情感从未改变。

它是画纸上最温暖的色彩,是乐曲中最轻柔的吟唱,是山间汩汩的小溪,是天边弯弯的月亮……《诗经·邶风·凯风》就是这样一首歌,像一阵微风,从翠色如锦的原野吹到舞榭歌台,吹过千年时光的河。

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巧用意象诗歌首句“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以南风吹拂酸枣树开篇,把母亲的抚育比作温暖的南风,把自己弟兄们小时候比作酸枣树的嫩芽。

我们仿佛站在春天的原野上,新生的小树绿叶葱茏,那带着遥远海洋湿润气息的南风,携来阳光温暖的呼吸和云朵晶莹的泪滴。

那茅檐下的一家,母亲独自抚育七个子女,多么辛劳!她整日忙碌不休,当黎明绽开第一丝笑容,她已经采桑、喂蚕、纺线、织布;当夜晚合上惺忪的睡眼,她还在灯下缝缝补补。

孟郊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是所有母亲的缩影,她们默默地把生活的苦涩、劳作的艰辛、抚育子女的疲惫、对未来的期望……都碾碎了,压平了,缝进那细细密密的针脚里。

炎炎烈日的夏季,她在灶台旁淘米做饭;滴水成冰的冬日,她还要在河边清洗衣裳……这母爱如此质朴,如此平凡,它浸润在每一个柴米油盐的日子里,蕴含在每一滴送别的泪水中,要用什么才能寄寓这份单纯却又厚重的情感呢?诗人将目光投向新生的小树,将母亲的形象与南风相映衬,孩子们在母亲的抚育下茁壮成长,恰如春风化雨,和谐巧妙,浑然天成。

亲情是一场双向的奔赴。

不仅是接受,还有付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寒泉用清冽的泉水回馈山林的慷慨,黄鸟用清脆的鸣叫回应森林的荫蔽,子女又用什么回报母爱的深恩?“母氏圣善,我无令人”“有子七人,莫慰母心”,面对这份比山还高,比地还厚的恩情,内心除了充满不能慰藉母亲的愧疚外,还能说什么呢?元代王冕作有一首《墨萱图》:“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母亲的作文600字初中 意象描写

母亲的作文600字初中 意象描写

母亲的作文600字初中意象描写《母亲的作文 600 字初中意象描写》作文一《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总是给我带来温暖和希望。

母亲有一头乌黑的长发,那头发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样柔顺。

她的眼睛大大的,像两颗明亮的星星,每当我做错事,她用那双眼睛看着我时,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母亲的笑容是我最喜欢的。

每次我考了好成绩,或者帮她做了家务,她都会露出甜甜的笑容,那笑容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美丽极了。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发烧了,母亲一夜没睡,一直守在我的床边,一会儿给我量体温,一会儿用湿毛巾给我擦额头。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担心和关爱,那一刻,我觉得母亲就是我的守护天使。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回到家伤心地哭了。

母亲轻轻地把我抱在怀里,安慰我说:“别怕,孩子,有妈妈在。

”她的怀抱是那么温暖,让我一下子就不害怕了。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用她的爱陪伴着我成长,我真的很爱她。

作文二《我亲爱的母亲》母亲,在我的心里,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母亲的双手是那么的勤劳。

每天,她都会用这双手为我们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

那双手虽然因为操劳变得有些粗糙,但在我眼中,它们就像魔法棒一样,能把家里变得干干净净、温馨舒适。

母亲的声音特别温柔。

每天早上,她都会轻轻地叫我起床,那声音就像鸟儿的歌声一样动听。

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母亲会鼓励我,她的声音充满了力量,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有一回,我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里特别害怕。

母亲走过来,没有责备我,而是摸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只要你没受伤就好。

”那一刻,我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

又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特别紧张。

母亲在台下一直给我加油打气,她的眼神和微笑让我充满了信心,我取得了好成绩。

我爱我的母亲,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母亲的作文 600 字初中意象描写》作文一《我的好妈妈》我的妈妈就像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

妈妈的眼睛会说话。

当我考了好分数,她的眼睛里满是喜悦和骄傲,好像在说:“宝贝,你真棒!”而当我犯了错,她的眼睛里就会有一些生气,仿佛在说:“要改正哦!”妈妈的怀抱是我最温暖的港湾。

南风知我意——古诗中的“母爱”意象赏读

南风知我意——古诗中的“母爱”意象赏读

全依靠母亲的辛勤哺育。母亲生
离我们远去,与其追逐名利,不如珍
养、照 顾 弟 兄 七 人 ,至 今 还 如 此 劳
惜眼前人,不给彼此留下遗憾。
苦,让儿子如何安心?况且,兄弟们
诗歌素描
长大之后不成材,更是无法抚慰母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南
亲那颗饱受孤苦的心。于是,两千
风吹拂着酸枣树,淡淡的枣花香一
多年来,人们依然能从诗中感受到
父母在时,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古意】
悲伤时,找他们倾诉,欢喜时,与他
怜爱母亲,内心愧疚
们分享,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
这首诗把母亲的抚育之恩比作
温暖的南风,把孩子比作酸枣树的
高,回眸之时,总会看到他们提着一
盏小灯,在原地祝福、思念、等待。
嫩芽,孩子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完
时光飞逝,不经意间,许多人都
能为她养老送终,儿子的心情如泉
风。
水般寒冷。
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白
黄雀的叫声尚且悦耳动听,母
皙的双手长了厚厚的老茧,头上生
亲养育的七个儿子,没有一个人的
出如雪的白发,双目昏花,再无年轻
语言能抚慰母亲的心。
时的芳华。即使这样,寒冬之夜,她
世上有一种风,从石器时代吹
到现代,拂过眉间心上,留下难忘的
还是会身披棉衣,在昏暗的灯光下,
古意今读
□编辑/王 莹
南风知我意
——古诗中的“母爱”意象赏读
文|徐 若 央
国风·邶风·凯风
【今解】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珍惜亲情,勿留遗憾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从这首诗之后,
“ 凯风”成了母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爱的象征,诗云:

母亲意象作文

母亲意象作文

母亲意象作文
母亲,这个词对我来说,就像是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在照耀着我。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生病了,发着高烧,整个人昏昏沉沉的。

母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嘴里念叨着:“哎呀,怎么这么烫啊!”一会儿又给我倒热水,让我多喝水。

“宝贝儿,来,把这药吃了,吃了病就好了。

”母亲温柔地对我说。

我看着那黑乎乎的药水,皱着眉头说:“妈妈,这药太苦了,我不想吃。


母亲耐心地哄着我:“乖,吃了药才能好得快,等你好了,妈妈带你去买好吃的。


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我终于鼓起勇气把药喝了下去。

喝完药后,我躺在床上,母亲坐在床边,一直守着我,时不时地给我掖掖被子,还用手轻轻抚摸着我的额头。

“感觉好点了吗?宝贝。

”母亲关切地问。

我迷迷糊糊地回答:“嗯,妈妈,我好多了。


那一晚,母亲几乎没怎么合眼,一直照顾着我。

如今,我已经长大,但每当想起这件事,心里总是暖暖的。

母亲就是这样,在我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守护在我身边,给我无尽的关爱和力量。

母亲,您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永远爱您!。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赏析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赏析

母爱如手,抚慰心灵这首诗歌以其温馨、亲切的意象和语言,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感受。

在这里,诗人用“母亲的手”这一形象,来象征母爱的温暖、包容和抚慰。

这种比喻不仅使诗歌充满了情感色彩,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母爱的力量和温柔。

首先,诗歌中的“母亲的手”这一形象,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征意义。

在诗歌中,母亲的手并不是一种实指,而是一种比喻,用来表达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和关怀。

这种比喻是非常生动、形象的,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同时,这种比喻也暗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母亲愿意用自己的双手,来抚平孩子的痛苦和不安。

其次,诗歌中的“抚摸”这一动作,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

在诗歌中,“抚摸”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触碰,而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

这种交流和沟通是非常深刻、真挚的,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母爱的深情和厚爱。

同时,“抚摸”这一动作也传递了一种安慰和鼓励的信息,母亲用她的手来抚摸孩子,让孩子能够在困难和挫折中找到勇气和信心。

此外,诗歌中的“你”这个代词,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

在诗歌中,“你”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名或称呼,而是一种泛指,用来代表所有的读者和听众。

这种泛指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让所有的读者都能够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同时,“你”这个代词也传递了一种亲密和信任的情感,母亲用她的手来抚摸你,让你感受到她的爱和关怀。

最后,这首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是非常深刻和广泛的。

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力量,也让读者思考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这种思考是非常有益的,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母亲的伟大和无私,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回报母亲的爱和关怀。

同时,这首诗歌也让读者认识到,无论在何时何地,母爱都是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它能够抚慰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困难和挫折中找到勇气和信心。

总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首诗歌是一首非常优美、动人的作品。

它通过“母亲的手”、“抚摸”、“你”等形象和语言,传递了母爱的温暖、包容和抚慰,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母亲是一艘大船的诗歌

母亲是一艘大船的诗歌

母亲是一艘大船的诗歌一、诗歌原文载着我驶向大海去追寻生命的奥秘去探索世界的神奇母亲是一座高山蕴藏着万物哺育我成长强壮我的身心母亲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云游四方用她那优美的曲调颂吟着生活的美好母亲是一缕春风吹生着世界万物盈盈的步履间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母亲是丝丝春雨滋润着大地万物啊!母亲我爱您,您是我心中永远的挚爱二、诗歌解析1. 意象运用大船:将母亲比作大船,这个意象传达出母亲能够带领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的意义。

船在海上航行,象征着一种探索和前行的力量。

孩子在母亲的庇护和引领下,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奇妙之处。

高山:高山蕴含万物,象征着母亲的丰富内涵和强大的滋养能力。

母亲像高山一样,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养分,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强壮。

动人的歌:歌是一种富有情感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母亲像一首歌,带着孩子云游四方,表明母亲以她独特的魅力和智慧,让孩子领略生活的美好。

歌曲的优美曲调代表着母亲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春风:春风是生机的象征。

母亲如春风,她的到来能使万物生长,这体现了母亲在孩子生命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她的盈盈步履带来的是生命的活力,让孩子的世界充满希望和活力。

春雨:春雨滋润大地,母亲像春雨一样默默奉献,滋润着孩子的心灵和成长。

她的爱如同春雨般细腻、无声却又至关重要,滋养着孩子的生命。

2. 主题表达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母亲的爱。

通过多种意象的运用,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引领、滋养、感染和奉献等方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之情。

三、诗歌的语言特点1. 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词藻,但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意象。

例如“母亲是一艘大船/载着我驶向大海”,简单的语句勾勒出母亲的引领作用和孩子对广阔世界探索的向往。

2. 排比手法的运用诗中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如“母亲是一艘大船……母亲是一座高山……母亲是一曲动人的歌……母亲是一缕春风……母亲是丝丝春雨”,这种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从多个方面全面地展现了母亲的形象和品质,使诗歌的主题表达更加丰富和强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母亲的意象
摘要: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中母亲的“大食”形象一直颇受争议。

从象征的角度解读,并结合对美国华人家庭移民经历的研究,文章表明“大食”是母亲在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下的生存策略,是她作为华裔女性应对各种苦难的勇气和智慧的象征。

母亲这个形象是对西方殖民主义话语中东方女性刻板印象的有力颠覆。

关键词:“大食”;生存策略;象征;颠覆
汤亭亭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在华裔美国作家中最享有盛誉的一位,她的小说《女勇士》更被赞为振兴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力作。

《女勇士》是对华人移民家庭中美国出生的女儿在双重身份和性别种族压迫下的成长经历及复杂心态的生动描写。

女儿成长的困扰和与压迫社会作斗争的力量同时源于一个人的言传身教,此人就是代表着家庭权威的母亲勇兰。

勇兰是汤亭亭塑造的一个颇有争议的华裔女性形象。

在“巫医”一章中,作者用了很大篇幅描述母亲惊人的“大食”能力:只要是能让人活命的东西她都能吃下,无论那些东西多么不可思议。

这让出生在美国的女儿对华人凶残和不加选择的饮食习惯感到惊讶和反感。

作者也被认为是有意呈现与美国文明社会相对的残忍与野蛮的华人“他者”形象。

然而,当读者深入研读这部作品后却不难发现,马克辛在长大后对母亲的“大食”本领是称赞
有加的,她把母亲和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打鬼吃鬼的传奇人物相提并论“所有的打鬼英雄都样样能吃”。

①可见,这里的“吃”并非意指饮食本身,而是人的精神与外物之间某种关系的反映。

文学评论家玛丽·格拉斯强调过食物意象与语境的密切联系,她在《一顿饭的解密》中写道:“如果食物被当作密码,那么我们将会在被表述出来的社会关系模式中发现它所编码的信息。

就像性一样,进食既包含了社会成分,也包含了生物成分”。

②詹姆斯、W、布朗也提出:“胃口证实了,甚至象征了存在于主体和客体,以及自我和世界之间的空间。

”③正是由于胃口或欲望表明了距离的存在,它便孕育产生了社会意识。

一些常见的以饮食作比喻的汉语表达法就能说明问题,如忍气“吞”声、“食”言、“吃”苦等等。

《女勇士》中这种把食物置于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微观”语境中的象征用法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

以母亲为代表的华裔移民妇女除了受到白人的种族歧视,还深受中西两种文化中共存的性别压迫,处于双重的“他者”地位,她们深感压抑,这种压抑常常表现为强烈的心理饥饿感。

因此“吃”的意象就象征着一种必需。

当压迫者掌握着资源,被压迫者在生存驱使下就必须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来确饱存活。

饥饿的华裔妇女寻觅食物的斗争就成了她们寻求生存空间、确保生存发展的斗争。

一、“大食”是对物质和情感资源的支配
男权文化都强调女子对男子的服从。

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使其女性为了生存必得取悦于男性,并将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文化价值取向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将忍耐和克制奉为美德,一旦她们表现出一丝叛逆,就会被视为稳定的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受到乡规民约、国家大法的无情处罚。

所以一旦被父权社会遗弃或制裁,发疯、死亡也成为了她们必然结局。

《女勇士》中就不乏这样的例子。

勇兰与丈夫分开五年才到美国团聚。

五年间,她深知为了保家活命,肝肠之间蠢动的情感一定不能化为行为,不能像小姑那样跨越那个“空间中未曾描绘过的边界”。

她恪尽孝道和妇道,维护了家庭的和谐稳定。

勇兰的聪明之处在于,尽管在男权社会中,她仍可以在社会的要求与自身的需求之间,在他人的期望与自己的欲望所产生的紧张关系中寻求生存之地。

她进了一家妇女医专学习,毕业后在家乡行医,得到了经济独立、社会尊重,重要的是,她有了自己的身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勇兰克制欲望的能力在“坐鬼”的故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象征女性情欲的饿鬼压在她身上并威胁要将她吃掉,勇兰并未胆怯,她与饿鬼搏斗,并声称要把它下油锅炸了当早点吃。

勇兰的力量就在于她能驾驭情欲,把不利的东西化为自己的滋补以巩固自身。

移民美国后,作为少数族裔女性所经受的种族隔离和性别歧视迫使勇兰吃下更多不同寻常的东西来确保自身和家人的生存。

在20世纪五六年代的美国,尽管长达百年的排华法案已被废除,
但是历史的阴影让处于社会底层的华裔备受凌辱、迫害和制裁。

华人男子在排华情绪下成了被文化阉割的无用的男人。

勇兰只有毅然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这个在家乡受人爱戴的医生到了美国后经历了理想的幻灭、现实的挤压,沦落成了一部为养家糊口工作到油尽灯枯的劳动机器。

这位穿惯丝绸衣衫的女学者如今连首饰都不戴,以免妨碍工作;她可以在洗衣店从早晨六点半干到深夜,还学会了扛着一袋袋百磅重的大米上下楼……
折磨人的贫困让勇兰头脑里固存着节俭的观念,她聪明地利用每一种可以吃的植物和动物,因此有了马克辛饭桌上的飞禽走兽、奇花异草。

女儿并没有意识到中国人长期饱受饥荒之苦,母亲习惯了充分利用当地的条件解决家人的温饱问题,这本是一种美德,她对母亲饮食习惯的排斥其实是在疏离一种传统的力量。

能吃下这些异类的食物,需要何等坚硬的牙齿和强壮的消化系统!正是这种对困境极强的适应能力使得母亲得以养活一大家子人。

勇兰妹妹月兰的悲剧就是对勇兰最有力的映衬。

月兰美丽柔弱,是那种可爱而无用的类型。

她缺乏适应美国社会的强悍意志,最终精神错乱进了疯人院。

而勇兰在艰苦的环境中,吃苦耐劳、忍辱负重,以近乎自我牺牲的精神表现了她对家庭的责任感,使得全家人在美国扎下了根。

在种族压迫的大背景下,这个家庭的生存本身就是对压迫的最好反抗。

二、“大食”是对异己的归化
如果说母亲的特点是坚硬的牙齿和强壮的消化系统,那出生于美国的女儿的问题则是“甜牙”。

她被代表着美国富足和权力的巧克力甜饼所吸引,以为只要努力达到白人标准,就会得到主流文化的慷慨回报。

但事实证明,发糖果的人同时也是端着枪的人,任凭她再如何努力,也永远不可能被主流群体接纳。

但尽管女儿深受西方种族主义之苦,为了独立,为了挣脱父母亲的束缚,却又站在西方文化一边,与“敌人”为伍,来反抗向她灌输中国文化的父母。

生长在美国,马克辛接受的是白人的教育,从小就被灌输东方主义的思想。

种族主义者视华人为异类,认为华人用鸦片和妓女破坏了美国健康的社会和家庭生活,损害了基督教教义。

④显然,帝国主义对东方的幻想与丑化,成为马克辛将母亲构建成“他者”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