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素质自测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汕头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素质自测试
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题目:一个数(0除外)除以(1/5),这个数就( )
A.扩大5倍
B.缩小5倍
C.不变
答案:A
2、题目:一个数(0除外)除以(1/10),这个数就( )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不变
答案:A
3、题目:两个数相除,商是50,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倍,商是( )
A.500
B.5
C.50
答案:B
4、题目:两个数相除,商是12,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到原来的(1/3),商
是( )
A.36
B.4
C.12
答案:A
5、题目:两个数相除,商是12,如果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不变,商是( )
A.24
B.12
C.6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4分)
A.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B. 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平行
C.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D. 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答案:ABC
2.下列哪些数能被2整除,也能被5整除?(多选)(4分)
A. 10
B. 15
C. 25
D. 30
答案:AD
3.下列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多选)(4分)
A. 圆形
B. 平行四边形
C. 等腰三角形
D. 梯形
答案:AC(注意:这里假设梯形不是等腰梯形,否则梯形也可能是轴对称图形)
4.下列哪些运算符合交换律?(多选)(4分)
B. 减法
C. 乘法
D. 除法
答案:AC(注意:减法和除法在一般情况下不满足交换律)
5.下列哪些选项是方程?(多选)(4分)
A. 3x + 5
B. 2y = 10
C. 4 + 2 = 6
D. 5z - 3 = 8
答案:BD(注意:A只是一个表达式,C是一个等式但不含未知数,所以它们都不是方程)
三、填空题(每题3分)
1.题目:计算24×5时,可以先算20×5=(____),再算4×5=(____),最后
把两次乘得的积(____)和(____)相加,得(____)。
答案:100;20;100;20;120
2.题目: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瓶墨水大约有60(____)。
教室的空间大约有150(____)。
答案:毫升;立方米
3.题目:在(____)里填上“>”“<”或“=”。
25×4(____)24×5 100×0(____)100+0 2×2×5(____)2×5×2 答案:=;<;=
4.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它的长是10厘米,宽是(____)厘米。
答案:5
5. 题目:与10相邻的两个数的和是(____)。
答案:20
四、解答题(每题8分)
1、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底的(1/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
平行四边形的底为12厘米,高为底的12,即12×12=6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底×高=12×6=72平方厘米。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
2、题目: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底的(1/2),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
三角形的底为12厘米,高为底的12,即12×12=6厘米。
三角形的面积S =12×底×高=12×12×6=36平方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
3、题目:一个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2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梯形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
梯形的上底为8厘米,下底为12厘米,高为5厘米。
梯形的面积S =12×(上底+下底)×高=12×(8+12)×5=50平方厘米。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
4、题目: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15米,宽是长的(2/3),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
长方形花坛的长为15米,宽为长的23,即15×23=10米。
长方形花坛的面积S =长×宽=15×10=150平方米。
答:这个花坛的面积是150平方米。
5、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5厘米,高是底的(2/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
平行四边形的底为15厘米,高为底的23,即15×23=10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底×高=15×10=150平方厘米。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50平方厘米。
五、综合题(每题10分)
题目:
五(1)班有40名同学,其中25名同学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18名同学参加了语
文兴趣小组,有10名同学两个小组都参加了。
请问:
1.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有多少人?
2.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同学有多少人?
3.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同学有多少人?
答案:
1.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有25−10=15人。
解释:因为25名同学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但其中有10名同学两个小组都参加了,所以需要减去这10名同学,得到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数量。
2.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同学有18−10=8人。
解释:因为18名同学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但其中有10名同学两个小组都参加了,所以需要减去这10名同学,得到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同学数量。
3.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同学有40−(25+18−10)=7人。
解释:首先,25名同学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18名同学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但其中有10名同学两个小组都参加了,所以实际参加小组的同学总数是25+18−10=33人。
然后,从总人数40人中减去这33人,得到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同学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