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欧洲外交革命:18世纪50年代,英法普奥为各自的霸权利益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战争,对欧洲国际力量的分配和国家关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普法同盟瓦解,法国与世仇奥地利修好;英国背弃了奥地利,与其对头普鲁士结盟。

欧洲出现了以英普为主和以法奥俄为主的两大对立集团。

两大集团形成后,“七年战争’爆发。

⏹普法战争:1867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组成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同盟,初步实现了德意志名邦的统一。

南部的巴伐利亚等四邦,由于法国的阻挠,仍处于同盟之外。

普鲁士王国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导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在色当战役中大败法军,俘虏法皇拿破仑三世,法军的战败投降,激怒了法国人民。

9月4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路易·波拿巴统治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新政府,资产阶共和派取得了政权。

1871年2月与普鲁士签订《法兰克福和约》草案,答应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给德国,赔款50亿法郎。

通过这次战争,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法国则最终导致了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这次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埋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权利法案》: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利,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形成和发展起来。

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标志着漫长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布列斯特和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俄国原出于协约国一方而继续作战,为了退出战争,巩固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谈判,最终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订的停战协议。

这个合约对于苏俄来说是屈辱的,他是苏俄丧失了大量领土和自然、经济资源。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世界现代史是指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至今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见证了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巨大变革。

以下是一些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名词解释: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 1914 年至 1918 年,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战争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

战争的双方分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

同盟国主要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协约国主要包括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等。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它也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促进了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

二、十月革命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三、巴黎和会1919 年 1 月 18 日至 6 月 28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处理战败国的问题。

然而,巴黎和会实际上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制裁,引发了德国的不满和复仇情绪,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四、经济大危机1929 年至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大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银行破产等。

它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严重衰退,也促使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五、罗斯福新政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被称为罗斯福新政。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一)】1、泰罗制(泰勒制):美国工程师泰罗提出的生产管理和工资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在美国及西欧国家流行。

其基本内容是: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标准操作方法”;严格地挑选和训练工人;实现差别工资制,不同标准使用不同工资率;实行职能式管理。

泰罗制的普遍推行,给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带来了根本的变革,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亚洲被压迫的人民觉醒起来,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

其中的重大事件有: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905-1908年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虽然亚洲各国的革命都失败了,但它唤醒了亚洲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追求自由民主的意识。

3、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东南欧各国为争夺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属地而发生的两次战争。

1912年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结成反对土耳其的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反土耳其战争。

如而起很快战败,它在巴尔干的领土几乎丧失殆尽,被迫求和。

由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终于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

同时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很快于1913年6月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以保加利亚、土耳其为一方,向塞、希两国发起进攻,挑起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结果保加利亚战败求和,失去了马其顿的大部。

战争大大计划了东南欧各国之间的矛盾,同时由于土耳其人的加入,大大超出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成为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温床。

4、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政策。

1921年3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收制,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实行产品交换,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2、世界经济大危机和法西斯势力
分 兴亡 (1929—1945)

两 (二)二战后至今:

阶 1、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20

世纪90年代初)


2、世界格局的新变化(20世纪90

年代初—今)


1、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1917—1929)
(1)一战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②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二)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 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副线)
②二战后初期:
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 成。
(二)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 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副线)
③50~80年代: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苏联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 营分化。
中国在经历各种挫折之后,在 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探索出一条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0——70年代初) ③经济“滞涨”和
美、欧、日三足鼎立
(4)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和 第三世界的兴起
①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②第三世界的兴起和殖民体系的崩溃 ③亚洲经济的发展
2、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今)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3)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区域
(4)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和第三 世界的兴起
(1)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②美国的霸权政策和
两极格局的形成 ③美苏争霸
(2)二战后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①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汇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因发生在1917年俄历10月得名。

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1917年2月,俄国爆发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同年4月,列宁从国外回国,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在广大群众中积极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并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了四月示威、六月示威和七月示威。

七月示威失败后,1917年7—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准备武装起义的方针。

9—10月间,革命形势完全成熟: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士兵暴动和各民族地区的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10月10日(公历10月23日),布尔什维克党举行中央全会,通过列宁提出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起义。

占领各重要据点,并与次日凌晨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同时,10月25日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宣布政权归苏维埃。

次日,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奠定了苏维埃政权胜利前进的基础。

从1917年俄历10月到次年2月,各地起义纷纷胜利,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它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四月提纲”:1917年4月16日,列宁从瑞士回国,第二天,在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会议和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联席会议上先后宣读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提纲。

4月20日在《真理报》上发表,史称“四月提纲”。

提纲明确指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制定了“过渡”的方针和策略。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徐学强整体史观亦称全球史观,它是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对西欧中心论的批判不断深入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历史观或者说史学流派。

它是着重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的宏观史观。

整体历史观(全球历史观)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观点可概述如下:1.从全局(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历史的发展都受到其它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其它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

2.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按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基本理念划分人类历史发展的时期。

3.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基本方面。

只讲纵向发展,不讲横向发展以及横向发展对纵向发展的影响,就无法说明民族历史或地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过程。

根据以上观点我将世界近现代史作以下概述:一、世界潮流中的西方政治现代化历程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⑴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688年进行了“光荣革命”,1689年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用一系列的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这一制度一直为英国沿用,并不断得到完善。

英国建立起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所效仿。

⑵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制⑶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经过反复斗争,到1870年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后一直实行共和制。

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⑷俄国: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沙皇专制君主政体,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才建立起苏维埃人民政权。

(5)日本: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掌权后重新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近代天皇制;1945年后在驻日美军的干预下确立了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现代天皇制。

(6)德国:1871年完成统一后,实行统一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7)德国、日本、意大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度建立起法西斯统治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道路①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道路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实行的是政党政治、公民自由的体制,同时以较为健全的代议制度,即议会政治制度作为实际上的保证。

【概括】世界近现代史

【概括】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为世界近代史;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

•结果:君主立宪制确立。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影响:世界近代史开端。

•启蒙运动(17—18世纪)•背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

•内容: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神学,宣扬自由和平等。

•思想家特点:1)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2)孟德斯鸠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政府;3)卢梭推崇民主制的共和国。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原因:英国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基本进程:1)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独立战争开始;2)1776年7月4日,颁布《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3)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结果:《合众国宪法》:1787年确立美国的联邦制度。

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

•法国大革命(1789—1915)•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革命进程:1)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2)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3)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专政;4)1804年拿破仑建立拿破仑帝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

《法国民法典》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新法典时参考的蓝本。

•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产生的条件:1)君主立宪政府提供政治前提;2)世界市场扩大3)圈地运动开展;4)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5)英国发达工场手工业。

•重大发明: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开辟了“蒸汽时代。

火车、汽船。

•影响:1)成为世界工厂。

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2)阶级关系变化,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3)加速城市化的进程,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874——1889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主要要求开设国会、减轻地税和修订条约。重要代表人物是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大隈重信等人。在政府的残酷镇压和分化瓦解下,最后以失败结束。自由民权运动在日本首次向国民推广了民权和革命思想,并促使法定地价和买卖地价完全分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欧洲现代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称之为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战争。1912年10月,巴尔干半岛民族国家由于土耳其拒绝其民族独立要求,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国与土耳其交战,战争的结果是结束了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封建统治,土耳其丧失了除色雷斯以及伊斯坦布尔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地。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土耳其、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为另一方,在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挑唆下,于1913年6月开战。战争的结果是保加利亚失败,丧失其在马其顿以及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至此战争结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加剧了巴尔干半岛的国际紧张局势,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1.铁幕演说: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的演说。

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象希特勒及其同伴。

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2. 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3月12日由杜鲁门提出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具体内容是: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帮助他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

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阐述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其影响将不仅是东方,还将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

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它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4.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由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来的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

从大背景讲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一个表现。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美国的经济援助,使世界特别是欧洲恢复到正常经济状态,以保持稳定与和平; 2 强调美国的政策不反对任何国家和主义,只反对饥饿、贫穷和混乱; 3援助倡议和具体方案应该首先来自欧洲;4. 要求欧洲国家联合提出一个总体方案,作为美国援助考虑的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2

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2

延债声明:30年代初美国为缓解经济危机而颁布的、解决一战欧洲国家战债的外交宣言。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加重了世界各国经济与财政困难,美国为了使其在一战其间向欧洲国家的贷款能顺利回笼,在欧洲国家的要求下,于931年6月20日,由美国总统胡佛发布《债款延付宣言》,提出延迟欧洲国家偿付债务、赔款和救济款的时间一年。

但是该项政策只是短期内缓解了欧洲国家赔付战债的压力,并没有阻止欧洲各国财政状况的恶化,也没有解决战债与赔款问题。

田中奏折:20年代日本右翼政府武装侵略中国以及南亚而确定的政治方针。

1927年日本出现金融危机,一战后相对稳定时期结束,日本右翼政府与垄断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策划了侵略中国的《对华政策纲要》,并将会议决策上报天皇,即《田中奏折》。

奏折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这一侵略公式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华战争以及对外侵略的指导思想。

史汀生主义:美国面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为维护门户开放政策而提出的远东政策。

面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的既成事实,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于1932年1月7日向中国及日本政府发出外交照会,提出美国不承认日本对中国东三省任何事实上的军事占领,不承认任何中日两国政府缔结有损美国在华利益的协定。

但在补充说明中,美国同时提出它无意与日本争夺在满洲的权益,只要协定不损害美国利益,它就不加干涉。

史汀生主义只是美国向世界表达了其维护和平的意愿,但却缺乏制止侵略的决心与行动,它只是在道义上划清了与侵略者的界限,但是却默认了日本的侵略行为。

李顿调查团:国联为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而派出的调查小组。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向国联提出申述,要求其解决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军事侵略。

1932年1月,国联成立以英国人李顿为首的国联调查团,赴中国调查。

10月初,国联发表调查团报告书。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世界现代史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世界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时期,各国金融寡头为获取更大利润、掠夺别国财富而进行的实力较量。

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

这次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

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军事实力占压倒优势。

2.《凡尔赛和约》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镜厅开幕。

6月28日,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签订《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凡15部分,440 条。

其主要内容:1 领土条款。

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对比利时放弃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萨尔区由国联管理15年,期满后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萨尔区煤矿所有权归法国。

石勒苏益格经公民投票确定其归属(1920年6月15 日公民投票结果,北部归丹麦,南部仍属德国)。

波兹南地区和西普鲁士大部分让与波兰。

但泽(即格但斯克)成为国联管辖下的自由市,该地关税权、对外关系及保护侨民权属波兰。

上西里西亚、阿伦施泰因(即奥尔什丁)和马里安维尔德尔经公民投票决定归属(上西里西亚归属问题造成20年代初德、波之间争端。

据1922年5月德波条约规定上西里西亚工业地区由德、波各占有一部分)。

德国放弃尔译梅梅尔,今克莱佩达),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 年3月国联将该地委任立陶宛统治)。

2军事条款。

德国陆军限于10万人,须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士兵须12年,军官25年方能退役。

取消参谋部,最高司令部职权限于行政事务。

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舰队只有战舰和轻型巡洋舰各6 艘,驱逐舰及鱼雷艇各12艘,禁止建造潜艇。

还禁止拥有军用飞机、陆海军航空设备、坦克、重炮、化学及有毒武器。

历史学考研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历史学考研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现代史考研名词解释拿破仑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

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

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明治维新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

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

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

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

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西进运动北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爆发前后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扩张、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

美国独立后阻止移民西进的敕令,来自沿海地区和欧洲的移民涌向西部。

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出现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

1890年,西进运动正式结束。

西进运动使美国的领土增加到建国时的3倍以上,扩大了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基本资源,对美国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普法战争德国完成统一的第三次王朝战争。

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的邦国在法国支持下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

俾斯麦积极准备用兵法国。

1870年7月,战争爆发。

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很快就转移到法国境内。

9月1日,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

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1870年年底,德意志西南部的4个邦国加入“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终于实现统一。

开明专制 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代史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确立、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

它以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在前一时期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蓬勃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在先进国家取得胜利,资产阶级专政确立。

在后一时期中,“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西方资产阶级随之由进步的阶级变为反动的阶级,而无产阶级日益壮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是由于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而封建制度阻碍它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而要求通过革命来解决。

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障碍。

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从封逮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西欧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策源地。

十七世纪初,英国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关系不断增长,资产阶级以及同资本主义经济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要求取消封建制度的束缚,农民和城市平民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压迫,而斯图亚特王朝竭力维护封建制度。

这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终于在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革命是在资产阶级与大土地所有者新贵族结成联盟领导下进行的,因而有较大的保守性,在革命过程中出现了封建王朝复辟,到1688年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

十八世纪晚期,法国资本主义工业比较发达,而波旁王朗的封建统治束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法国保存着封建等级制度,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处于对立的地位,要求推翻封建制度,矛盾的激化,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革命不仅推翻了波旁王朝,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欧洲其它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开始的时候爆发,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对革命起了领导作用,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2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2

世界现代史复习1.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发生在俄国的一次民主革命,因为是俄历二月,故名。

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由于军事上的指挥失当,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3月3日,首都彼得格勒的士兵和工人起义,逮捕沙皇政府官员,罗曼诺夫王朝就此结束。

二月革命后,工人和士兵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而资产阶级则成立了临时政府,造成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发表的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提纲。

因发表时间为四月,故名。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

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四月提纲》提出了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第二个阶段。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饿历10月25日)。

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苏俄政府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合约。

该合约规定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赔款60亿马克给德国。

德国战败后,苏俄政府立即撕毁此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使新生苏俄政权赢得了巩固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列宁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

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

他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

凡尔赛条约1919年协约各国在巴黎签订的对德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先从宏观来讲一讲。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阶段划分,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近代和现代史则以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分水岭。

对近代史而言,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因此,世界近代史是一个人类社会的转型时期。

其转变的基本特征有三:一为经济方面,由闭塞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转化;二是法治取代人治,建立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以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三是公民取代臣民,人民得以参与国事,拥有法定的权利与义务,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

近代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个阶段是手工工场时期(17、18世纪)这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亦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是反封建斗争十分激烈的阶段,在力量对比上,封建和封建之前的社会制度仍有极大优势。

不过资本主义力量依靠自己的活力,发展很快,到这个时期之末,已经能够和封建势力相抗衡了,而且显示了必将胜利的势头。

第二个阶段是蒸汽时代,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时间是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

正是在这个阶段,欧洲与亚洲不少国家发生社会转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如德国、意大利、俄国、奥匈帝国、比利时、日本等。

而且,它们和原来的英国成了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把世界联成一气。

与此同时,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独立运动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历史潮流。

当然,那时历史的主流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革命。

第三阶段是进入电气时代。

因为电气时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所以在近代史中只用“进入”二字。

世界现代史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界标,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917年至1945年和1945年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思想、主义
1 人文主义
2 考迪罗主义
3 甘地主义
4 杜鲁门主义
5 麦卡锡主义
6 撒切尔主义
7 保守主义
8 自由主义
9 修正主义
第二次法令、法案、法典
1 南特敕令
2 至尊法案
3 权利法案
4 《拿破仑法典》
5 《宅地法》
6 租借法案
第三次计划、方案、文件、政策
1 施里芬计划
2 《四月提纲》
3 “十四点计划”
4 新经济政策
5 道威斯计划
6 “马歇尔计划”
7 蒙巴顿方案
8 “新边疆”政策
9 三环外交
10 新思维外交
11 星球大战计划
12 战时共产主义
13 新东方政策
14 “第四点计划”
第四次宣言、誓言
1 《人权宣言》
2 《独立宣言》
3 《共产党宣言》
4 大西洋宪章
5 《贝尔格莱德宣言》
6 网球场宣誓
7 《联合国家宣言》
第五次历史人物
1 但丁
2 马基雅维利
3 闵采尔
4 马丁·路德
5 乔治·华盛顿
6 圣马丁
7 玻利瓦尔
8 康德
9 黑格尔
10 费尔巴哈
11 孔德
12 达尔文
13 斯宾塞
14 尼采
15 弗洛伊德
16 亚当·斯密
17 墨索里尼
18 杜鲁门
19 艾森豪威尔
20 戴高乐
21 阿登纳
22 耶利尔·边沁
23 约翰·密尔(穆勒)
24 马尔萨斯
25 何塞·马蒂
第六次组织、政党、同盟
1 第一国际
2 第二国际
3 印度国大党
4 青年土耳其党
5 卡蒂普南
6 神圣同盟
7 三皇同盟
8 三国同盟
9 三国协约
10 国际联盟
11 第三国际
12 联合国
1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4 华沙条约组织
15 欧洲联盟
16 团结工会
17 布什尔维克
18 孟什维克
19 正义者同盟
20 共产主义者同盟
第七次战争、战役、---战、会战
1 胡格诺战争
2 滑铁卢战役
3 七年战争
4 萨拉托加大捷
5 戊辰战争
6 英布战争
7 日俄战争
8 美西战争
9 不列颠之战
10 斯大林格勒会战
11 阿拉曼战役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
13 莫斯科保卫战
14 马恩河战役
15 索姆河战役
16 凡尔登战役
17 日德兰海战
18 无限制潜艇战
19 阿亚库巧战役
第八次政变、事件、危机
1 光荣革命
2 热月政变
3 五月流血周
4 米勒兰入阁事件
5 萨拉热窝事件
6 “鲁尔危机”
7 “啤酒馆暴动”
8 国会纵火案
9 日本“二二六”事件
10 珍珠港事件
11 敦刻尔克大撤退
12 柏林危机
13 反党集团事件
14 “8.19”事件
15 波兹南事件
16 匈牙利事件
17 七月流血事件
第九次运动
1 文艺复兴
2 清教运动
3 宪章运动
4 亚洲的觉醒
5 “非洲独立年”
6 不结盟运动
第一0次改革
1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2 哥穆尔卡的改革
3 新经济体制改革
4 “布拉格之春”
第一一次和约、条约、公约
1 奥格斯堡和约
2 安政条约
3 布列斯特和约
4 《洛桑条约》
5 《凡尔赛和约》
6 《四国条约》
7 《五国海军条约》
8 《九国公约》
9 洛迦诺公约
10 非战公约
11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 《埃维昂协议》
13 破石洞条约
1 巴布教徒起义
2 俄国1905年革命
3 二月革命
4 十月革命
5 第三次科技革命
6 苏丹马赫迪起义
1 维也纳会议
2 巴黎和会
3 华盛顿会议
4 万隆会议
1 维也纳体系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 雅尔塔体系
4 《乌托邦》
5 《九十五条论纲》
6 加尔文教
7 清教
8 《四月提纲》
9 魏玛共和国
10 国际纵队
11 冷战
12 纽伦堡审判
13 普拉特修正案
14 巴布教
15 人民宪章
16 “铁幕演说”
17 多洛雷斯呼声
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1 思想、主义9 第一天29
2 法令、法案、法典 6
3 计划、方案、文件、政策14
4 宣言、誓言7 第二天32
5 历史人物25
6 组织、政党、同盟20 第三天20
7 战争、战役、---战、会战19 第四天36
8 政变、事件、危机17
9 运动 6 第五天23
10 改革 4
11 和约、条约、公约13
12 起义、革命 6 第六天27
13 会议、和会 4
14 体系、其它17
合计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