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_工艺规范及PCB设计安规原则
PCB工艺设计规范手册
PCB工艺设计规范手册
前言
本手册旨在规范PCB工艺设计,提高PCB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制造中出现的问题,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PCB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
PCB工艺设计是指设计PCB时所涉及到的具体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设置。
熟悉PCB的工艺制作流程以及常见工艺缺陷的产生原因等内容是进行PCB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
PCB设计规范
1. 尽量采用标准封装,避免过多自定义封装;
2. 控制PCB板厚,确保基板的加工稳定性;
3. 距离电磁干扰(EMI)敏感元器件的距离尽可能大,可采用屏蔽措施来减小EMI;
4. PCB铜箔外层直走线的宽度应大于内层线,一般最小不应小于0.2mm;
5. 板边固定孔的设置应符合板材规范,上下板固定孔的位置应在板的左右两侧,左右板固定孔的位置应在板的上下两端;
6. PCB设计中的焊盘应该具有适当的大小,保证它能够容纳器件引脚并得到合适的锡膏量;
7. 确保PCB设计的良好可调性和可测试性;
8. 禁止设置虚拟钻孔和小于最小钻孔尺寸的钻孔。
工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 焊盘过小;
2. 线宽线距过小;
3. 焊盘的镀层开口;
4. 焊盘容锡过多(或不足);
5. 接地电路不连续;
6. 布线不合理,导致电路噪声较大;
7. 技术文档的缺失或不清晰。
总结
PCB工艺设计是PCB设计中很重要的一步,在设计前,设计者需要考虑电路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制造性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PCB工艺的基础知识,才能设计出质量高、可靠性强的PCB。
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设计人员正确地进行PCB工艺设计,减少常见PCB制造缺陷的出现,提高PCB工艺制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PCB设计指南安规布局布线EMC热设计工艺
PCB设计指南安规布局布线EMC热设计工艺一、安规设计指南1.排放与抗干扰:设计时要遵循电磁兼容性(EMC)要求,减少干扰和辐射。
2.安全性:设计时要防止电气风险,如电流过大、电压过高等。
3.温度:要合理选择电子元器件和散热设计,确保温度在承受范围内。
4.防静电:要考虑静电的影响,采取防静电措施,避免故障发生。
二、布局布线设计指南1.分区和分层:将电路板分为不同的区域,根据功能和信号分类布局。
同时要注意分层,将信号层和电源层分开,以减少相互干扰。
2.信号传输和电源供给路径:要确保信号传输的路径短而直接,减少信号损耗和干扰。
同样地,电源供给路径也要短,减少电源噪声。
3.模拟和数字分离:要将模拟和数字信号分离,以减少相互干扰。
4.敏感元器件的布局:对于敏感元器件,要避免附近有高功率元器件或高频电路,以免干扰。
三、EMC设计指南1.接地和屏蔽:要合理设计接地,保持电路板的屏蔽性能。
2.滤波:在输入输出端口处使用滤波电路,减少干扰信号。
3.压控振荡器(VCXO)和时钟信号:尽量避免共用时钟信号,以减少互相干扰。
4.线长匹配:在布线时,尽量保持信号线的长度一致,减少信号延迟和不对称。
四、热设计指南1.确保散热:根据电子元器件的功耗和环境温度,提供足够的散热方式,如散热片、散热模块等。
2.正确安排元器件:根据功耗和散热要求,合理安排元器件的布局,避免过度堆叠。
3.电源供给:合理设计电源供给路径,降低功耗和损耗。
5.散热风扇:必要时可以添加散热风扇,增加散热效果。
五、工艺设计指南1.线宽和间距:根据设计规格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线宽和间距。
2.流程控制点:合理布置工艺控制点,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焊盘设计:合理设计焊盘尺寸和形状,以便于焊接和维修。
4.层间连接:采用适当的层间连接方式,如通孔或盲孔。
PCB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过程,上述只是一些主要指南,具体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合理的PCB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出现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PCB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指南。
PCB工艺规范及PCB设计安规原则
PCB工艺规范及PCB设计安规原则为确保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并遵守一系列工艺规范以及安全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阐述PCB工艺规范及PCB设计的安规原则。
一、PCB工艺规范1.板材选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尺寸等要求;-必须符合应用环境的工作温度范围。
2.排布与布线:-尽量减少板上的布线长度,增加抗干扰能力;-根据电路频率、信号速度等要求合理设计布线;-所有布线层之间,要合理选用必要的接地和供电是层,增强电磁兼容性。
3.参考设计规则:-依据电路功能和各器件的规格书,正确设计布线规则;-合理设置电线宽度、间隙及线距。
4.等电位线规定:-等电位线使用实线表示;-必须保证等电位线闭合,不得相互交叉。
5.电气间隙要求:-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线,必须保持一定的电气间隙,避免跳线;-电源与信号线应尽量分成两组布线;-信号线与信号线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串扰。
6.焊盘设计:-合理布局焊盘和接插件位置;-焊盘和焊孔的直径、间距等必须满足可焊性和可靠性要求。
7.线宽、间隔规定:-根据电流、信号速度和PCB层数等因素,合理决定线宽和线距;-涂阻焊层的孔内径要适应最小焊盘直径;8.焊盘过孔相关规范:-不得将NC、不焊接引脚和地板连接到焊盘;-必需焊接的引脚应通至PCB底面或RX焊盘,不得配通至其他焊盘。
二、PCB设计的安规原则1.电源输入与保护:-保证电流符合设计要求,在输入端添加过压、过流、短路等保护电路。
2.信号线与地线的安全:-信号线与地线应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干扰和电磁辐射;-尽量避免使用跳线。
3.防静电保护:-添加ESD保护电路,提高抗静电能力;-配置合适的接地网络,减少静电影响。
4.温度管理:-避免过大的电流密度,以减少热量;-根据散热要求设计散热装置。
5.安全封装:-选择符合安全认证标准的元器件封装;-避免封装错误和元器件方向错误。
PCB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
PCB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一、PCB设计原则:1.尽量缩短信号线长度:信号线越短,抗干扰能力越强,同时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的延迟,提高信号传输速率。
因此,在进行PCB布局时,应尽量缩短信号线的长度。
2.保持信号完整性:在高速信号传输时,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带宽、阻抗匹配等问题,以减少信号损耗和反射。
应尽量避免信号线的突变和长距离平行走线,采用较大的走线宽度和间距,以降低串扰和母线阻抗不匹配等问题。
3.合理划分电源与地线:电源和地线是PCB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为了降低电源线和信号线之间的干扰,应将它们相互分隔,避免交叉走线。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电源和地线的低阻抗,应采用够粗的金属层和走线宽度,并合理布局电源与地线。
4.规避高频干扰:高频信号很容易产生干扰,可通过以下方法来规避:(1)合理布局和分配信号线与地线,尽量减少信号走线的面积。
(2)在PCB板上增加电源和信号屏蔽,尽量避开信号线和输入/输出端口。
(3)采用地面屏蔽和绕线封装,以减少漏磁和辐射。
5.考虑散热问题:在进行高功耗电路的设计时,应合理布局散热元件,以保证其有效散热。
尽量将散热元件如散热片与大地层紧密接触,并增加足够的散热通道,以提高散热效果。
此外,还应根据安装环境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散热材料和散热方式。
6.设计可靠性:设计时应考虑PCB板的可靠性,包括电路连接的牢固性、电子元件的固定可靠性和抗振性、PCB板的抗冲击性等。
为了保证可靠性,应合理布局和固定电子元件,并留足够的可靠连接头用于焊接,避免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害。
二、PCB设计注意事项:1.保持走线的一致性:尽量保持走线的宽度、间距和走向一致,以提高走线的美观性和可维护性。
2.合理分配电源与地线:根据电路的要求,合理分配电源和地线,避免电源过于集中或不均匀,以减少电源线的压降和供电不稳定等问题。
3.考虑EMC问题:电磁兼容性(EMC)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根据产品的要求,选用合适的屏蔽和过滤技术,以降低电磁干扰或受到的干扰。
PCB设计之安规规范
PCB设计之安规规范安规就是产品认证中对产品安全的要求,包含产品零件的安全的要求、组成成品后的安全要求。
安规其实是中国人自己的产物,国外一般会叫成regulatory。
什么是安规?安规——最佳的英文解释应当是Production Compliance。
是指产品从设计到销售到终端用户,贯穿产品使用的整个寿命周期,相对于销售地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产品安全符合性。
这种产品安全符合性不仅仅包含了普通意义上的产品安全,同时还包括产品的电磁兼容与辐射、节能环保、食品卫生等等方面的要求。
她应当不仅仅是一种要求、一本标准、一张证书、一份测试报告所能取代或能说明的,更应该是贯穿了产品生命周期的一种产品安全责任和活动。
单纯地把安规理解为认证应当是片面的。
认证只是评估产品符合性的一种手段或过程,但是它不是必需的手段或过程。
这种符合性应当在产品设计之初予以考核,经过但不一定经过第三方通过测试,考察产品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符合性,对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风险进行评估,确保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预见或不可预见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安规通过模拟终端客户可能的使用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考核产品在正常或非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电击、火灾、机械伤害、热伤害、化学伤害、辐射伤害、食品卫生等等危害,在产品出厂前通过相应的设计,予以预防。
此安规规范适用于输入电压低于600V的弱点类设备的PCB安规设计。
第一部分安规基础知识UL与 VDE的安全标准有本质上的差异,UL规格比较集中在防止失火的危险,而 VDE规格则比较关于操作人员的安全,对于电源供给器而言,VDE乃是最严厉的电气安全标准.下面的安全件均需要有VDE and UL证书(如果到加拿大的机型还外加CUL证书):1.变压器(骨架、绝缘胶带、聚酯绝缘胶带)2.滤波器(骨架、绝缘胶带、聚酯绝缘胶带)3.光耦4. Y电容5. X电容6. PCB材质(并包括制板黄卡)7.可燃性塑胶材质(包括前面板、电源板支撑胶柱、电源板绝缘PVC、保险管座、电源线插座VH-3等)8.保险管9.热缩套管10.大容量的电解电容.11.各类线材•空间距离(clearance) / 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PCB电路板PCB设计工艺规范
PCB电路板PCB设计工艺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电子元器件的基础。
PCB设计工艺规范是为了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规范设计人员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操作和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PCB设计工艺规范。
1.设计规范-PCB尺寸规范:根据电路板的应用需求,确定最佳的尺寸和形状。
-层压结构规范:根据电路板的复杂度和布线需求,选择适当的层压结构。
-线宽线间规范:根据电流和阻抗需求,确定电路板上的线宽和线间距。
-焊盘规范:确定焊盘的尺寸、形状和间距,以确保焊接质量。
-组件布局规范:合理布置电子元器件,使得信号传输和散热均衡。
2.贴片工艺规范-引脚间距规范:根据元器件的引脚间距,确定元器件的位置和布局。
-焊膏剂规范:选择适当的焊膏剂,并控制其厚度和分布,以确保焊接质量。
-焊接温度规范:根据元器件和焊接材料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焊接温度。
-退锡规范:通过合适的退锡工艺,确保焊接点的可靠性和连接性。
3.线路布线规范-信号完整性规范:根据信号传输特性和电磁兼容性要求,确定合适的线路布线规范。
-电源和地线规范:保持电源和地线的稳定性和布线规范,以提供可靠的电源和接地。
-信号层划分规范:根据布线需求和层压结构,确定信号层的划分和连接方式。
4.工艺控制规范-正确的板材选择:根据电路板的应用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板材。
-禁忌设计规范:避免设计不合理的布线,如绕线锯齿状、封装阻挡焊盘等。
-高速信号特殊处理规范:对于高速信号,需要特殊处理,如规范的阻抗匹配、信号层堆叠等。
-容错性设计规范: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电路板的容错性。
5.丝印和标识规范-丝印的位置和内容规范:确定电路板上的标识位置和内容,包括元器件的位置和器件类型。
-标示符规范:标示电路板的版本号、日期、厂家等信息,以便追踪和维护。
PCB设计工艺规范的目的是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避免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PCB工艺设计规范
PCB工艺设计规范1. 厚度规范:PCB的厚度是指PCB板的整体厚度,包括铜箔厚度和基板厚度。
通常,常用的PCB板厚度为1.6mm,厚度小于0.8mm的为薄板,大于2.4mm的为厚板。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制造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板厚,以确保PCB的机械强度和电性能。
2. 最小线宽线距规范:线宽和线距是PCB中电路走线的基本要素。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电路的复杂性、元器件封装的引脚间距以及制造工艺的要求来确定线宽和线距。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线宽线距为0.15mm,对于高密度集成电路和高频电路,线宽线距可以更小,如0.1mm。
3.确保电信号完整性的规范:在高速信号和高频电路设计中,为了保证电信号的完整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使用合适的PCB材料、布线布局、地与电源平面的设置、阻抗匹配和信号层堆叠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延迟,尽量缩短信号传输路径,减少信号的反射和串扰。
4.元器件布局规范:元器件的布局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进行布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元器件之间的布局要合理,避免互相干扰;其次,布局要符合热分布平衡的原则,尽量避免热点集中;最后,布局要注意便于元器件的调试和维护。
5.焊接规范:PCB的焊接是PCB制造的重要步骤之一、在进行焊接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焊接方式和元器件类型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式有手工焊接、波峰焊接和无铅焊接。
此外,还需要注意焊接温度和时间,避免过高的温度和时间对PCB和元器件产生损害。
6.通孔设计规范:通孔是PCB中连接不同层电路的重要通道。
为了确保通孔的质量和可靠性,通孔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通孔尺寸应符合元器件引脚和焊盘的要求;其次,通孔布局应合理,避免通孔过多导致PCB变形和信号串扰;最后,通孔孔径和层数需要根据通孔负载和导通电流来确定。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PCB工艺设计规范,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PCB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
PCB安规设计规范(原创-绝对经典全面-玩转高压PCB设计)总结
PCB安规设计规范高压电子产品,PCB设计技巧和安规设计规范(原创总结)在电子产品的PCB 布线时,导线之间合适的电气间隙的设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合适的线间间距的设置可以防止产品工作中的各有关导体之间发生闪烙和击穿,并能顺利通过有关产品安全标准的审核。
在各种产品工业标准和安全标准中,根据工作电压和不同的应用场合以及其他因素,对导体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有着不同的规定,PCB 布线工程师往往对此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接下来就帮大家解决这一难题.首先了解下基本概念.安规常用术语1)工作绝缘(或功能绝缘) functional insulation仅为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
所定义的功能绝缘并不起防电击的作用。
2)基本绝缘 basic insulation对防电击提供基本保护的绝缘。
3)附加绝缘 supplementary insulation除基本绝缘以外施加的独立的绝缘,用以在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
4)双重绝缘 double insulation由基本绝缘加上附加绝缘组合构成的绝缘。
5)加强绝缘 reinforced insulation一种单一的绝缘结构,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其所提供的防电击的保护相当于双重绝缘。
6)一次电路 primary circuit直接与AC电网电源连接的电路。
例如:与AC电网电源连接的装置,变压器、电动机、其它负载装置初级绕组,以及与电网连接的各种装置。
7)二次电路 secondary circuit不与一次电路直接连接,而是由变压器、变换器或等效的隔离装置供电或只用电池供电的一种电路。
8)电气间隙 cl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9)爬电距离 creepage dist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见下图抽象说明.10)海拔高度 altitude设备工作所在位置相对海平面的落差。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在BOTTOM面无 大体积、太重的 表贴器件.
1、片式器件:A≦0.075g/ mm2 2、翼形引脚器件: A≦0.300g/ mm2 3、J形引脚器件: A≦0.200g/ mm2 4、面阵列器件:A≦0.100g/ mm2
· 若有超重的器件必须布在BOTTOM面,则 应通过验证.
24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四)
55mil…… 40mil以下按4mil递减,如: 36mil、 32mil、28mil、
24mil…… ▪ 器件引脚直径与PCB板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以及二次电源插针焊脚与通孔
回流焊的焊盘孔径对应关系如下表:
15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二)
器件引脚直径(D) D≦1.0mm
PCB焊盘孔径/插针通孔回 流焊焊盘孔径
2、要便于生产时插装.
3、尺寸较长的器件,长度方向 应按与传送方向一致,如图:
4、通孔焊盘与QFP、SOP、连接器 和BGA丝印间距离>10mm, 与SMT器件焊盘>2mm.
5、过孔焊盘与传送边距离>10mm, 与非传送边距离>5mm
▪ 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要易于操作和焊接; ▪ 当器件的发热密度超过0.4W/cm3时,单位靠器件引脚和本体不足充分散热,
应采用散热网、汇流条等措施来提高过热能力.
13
三、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14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一)
❖已有PCB元件封装库的选用应确认无误
▪ PCB上已有元件库器件的选用应保证封装与元件物外形轮廓、引脚间距、通 孔直径等相符.
19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六)
❖ 膨胀系数偏差大的处理
除非经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就不能选用和PCB板热膨胀系数差 别太大的无引脚表贴器件,这会使焊盘拉脱.;
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
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工艺设计规范是指在PCB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技术要求和规范。
下面是一份研发PCB工艺设计规范的示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电路板尺寸和材料选择1.1电路板的尺寸应根据应用需求和机械结构设计来确定,并与设备机械结构相互匹配。
1.2 电路板厚度应根据所需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来选择,常见的电路板厚度为1.6mm。
1.3PCB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电气性能、热性能和化学性能的高品质材料,如FR4材料。
二、布局设计2.1PCB布局设计应遵循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的原则,避免信号串扰和电磁干扰。
2.2重要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应相互隔离、分离布局,以减少相互干扰。
2.3高速信号线应尽量缩短长度,减少传输延迟和信号失真。
2.4电源线和地线应布局合理,形成良好的电源地面平面,减少电源噪声和接地回路干扰。
三、走线和规则3.1走线应尽量平直、平行,避免盘绕和过多的弯曲,以减小走线长度和导线电阻。
3.2信号线和电源线、地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避免交叉和平行布线,减少串扰和电磁辐射。
3.3走线宽度和间距应根据电流、阻抗和信号速度等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并符合制造工艺的限制。
3.4在设计复杂电路时,可以采用多层PCB布线,以提高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
四、元器件布置和安装4.1引脚数较多的元器件应尽量靠近所连接的器件,减少走线长度。
4.2元器件应按照功能和信号流向的顺序进行布置,使信号流向清晰、简洁。
4.3元器件的安装应符合焊接工艺要求,保证焊点质量和可靠性。
4.4高功率元器件应专门设置散热设计,保证电路板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
五、制造工艺要求5.1PCB制造厂商应按照IPC-A-600F电路板制造标准要求进行制造,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5.2设计团队应与制造厂商密切合作,避免设计中存在制造难度较大的工艺要求。
5.3设计团队应提供准确的设计文件和制造要求,确保制造厂商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
PCB工艺开发设计规范
PCB工艺开发设计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为PCB工艺开发设计过程提供规范和指导。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减少错误和重新制造成本。
设计规范1. PCB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和法规要求。
2. PCB各层之间的布局应遵循最佳实践。
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和干扰。
3. 确保电路板尺寸和形状适应产品要求。
遵循适当的安全余量。
4. 使用合适的材料和厚度来满足设计和产品要求。
考虑信号完整性和功耗。
5. 确保布线合理,避免信号干扰和电磁干扰。
遵循地平面和电源平面分割的原则。
6. 添加适当的通孔和过孔来连接不同层的电路。
确保连接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7. 在PCB上正确放置必要的标记,如元器件标识,引脚编号等。
便于后续维护和修改。
8. 避免过度布线和过度复杂的布线。
保持信号路径简洁直接。
9. 确保PCB外框的边缘平整,不损坏元器件并易于安装。
10. PCB设计应考虑散热需求,避免过热对元器件性能的影响。
工艺开发规范1. 在PCB设计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合适的工艺开发规划。
包括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和工具。
2. 与制造厂商紧密合作,了解他们的工艺能力和限制。
设计时应考虑制造流程。
3. 确保设计文件准确无误,包括元器件布局,封装信息,引脚定义等。
减少制造错误的可能性。
4. PCB工艺开发中的测试和检验应严格执行标准流程和要求。
确保产品质量。
5. 当PCB设计有变更时,要及时通知制造厂商,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验证。
6. 需要为工艺开发和调试预留足够的时间,确保制造和装配的顺利进行。
7. 定期评估和改进工艺开发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
结论遵循PCB工艺开发设计规范可以确保高质量的产品和生产效率。
设计人员和制造厂商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以上规范提供了指导,但具体实践应根据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调整和应用。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一.PCB 设计的布局规范(一)布局设计原则1. 组件距离板边应大于5mm。
2. 先放置与结构关系密切的组件,如接插件、开关、电源插座等。
3. 优先摆放电路功能块的核心组件及体积较大的元器件,再以核心组件为中心摆放周围电路元器件。
4. 功率大的组件摆放在利于散热的位置上,如采用风扇散热,放在空气的主流通道上;若采用传导散热,应放在靠近机箱导槽的位置。
5. 质量较大的元器件应避免放在板的中心,应靠近板在机箱中的固定边放置。
6. 有高频连线的组件尽可能靠近,以减少高频信号的分布参数和电磁干扰。
7. 输入、输出组件尽量远离。
8. 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放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9. 手焊元件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其可焊性,以及焊接时对周围器件的影响。
手焊元件与其他元件距离应大于1.5mm.10. 热敏组件应远离发热组件。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a.在风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2.5mm;b.自然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4.0mm。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额定范围内。
11. 可调组件的布局应便于调节。
如跳线、可变电容、电位器等。
12. 考虑信号流向,合理安排布局,使信号流向尽可能保持一致。
13. 布局应均匀、整齐、紧凑。
14. 表贴组件布局时应注意焊盘方向尽量取一致,以利于装焊。
15. 去耦电容应在电源输入端就近放置。
16. 可调换组件(如: 压敏电阻,保险管等) ,应放置在明显易见处17. 是否有防呆设计(如:变压器的不对称脚,及Connect)。
18. 插拔类的组件应考虑其可插拔性。
影响装配,或装配时容易碰到的组件尽量卧倒。
(二)对布局设计的工艺要求1. 外形尺寸从生产角度考虑,理想的尺寸范围是“宽(200 mm~250 mm)×长(250 mm ~350 mm)”。
PCB电路板工艺设计规范
PCB电路板工艺设计规范一、目的针对PCB板的设计,为了能够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二、规范内容一)、印制板结构1.PCB尺寸板厚应在PCB文件中标明确定尺寸,特别是部份PCB板需要与壳体配装的,必须将其误差范围写明,如USB板;目前板厚规格:0.8mm、1.0mm、1.2mm、1.6mm、2.0mm、2.5mm、3.0mm、3.5mm等。
2.PCB的板角应为R型倒角为方便单板加工,不拼板的单板板角为R型倒角,对于有工艺边和拼板的单板,工艺边应为R角型倒角,一般圆角直径为≥φ3,小板可以适当调整,有特殊要求按结构图表示方法明确标出R大小,以便厂家加工。
3.为提高机插效率,尽量将小块PCB 拼接成大块PCB,拼板要求拼成矩形且以从传板方向测量X>Y,PCB 的四个角要求倒圆角,R≥3mm(图1),以保证自动传板机构的正常工作,避免卡板造成停机或损坏PCB。
图14.工艺边4.1.元器件的外侧距边缘太近,应在传板轨道两边增加工艺边,工艺边宽度为≥5mm(设备加工最低要求)图2。
图2为保证在PCB板在过波峰焊、回流焊等时,传送轨道的链爪不碰到元器件,元器件的外侧距PCB板边缘≥5mm,若达不到则需加工艺边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4.2.若PCB板上有大面积开孔(异形缺口)与传板边(工艺边)连接处较小(小于该板的1/2的),应在开孔(异形缺口)与传板边的地方,将开孔(异形缺口)补全,以避免焊接时造成漫锡和板变形,补全部分和原有的PCB部分要以单边几点(开邮票孔)连接,在波峰后将多余部分去掉(图3)。
图3在采用邮票孔时,应注意搭边应均匀分布在每块拼板的四周,以避免焊接时由于 PCB 板受力不均匀而导致变形。
邮票孔的位置应靠近PCB板内侧,防止拼板分离后邮票孔处残留的毛刺影响客户的整机装配。
5.PCB设计尺寸贴片机:PCB设计MAX320 mm×320 mm,MIN 70mm×100mm;AI机插:PCB设计MAX508mm×381mm,MIN50mm×50mm;波峰焊:目前公司的波峰焊机宽度一般为300mm以内为宜,最宽为350mm,故PCB板宽不能超过330mm;一般原则:当PCB单板的尺寸小于50mm×50mm时,必须做拼板;拼板的尺寸不可以太大,也不可以太小,以生产、测试、装配工程中便于生产设备的加工和不产生较大的变形为宜。
PCB设计与安规
PCB设计与安规PCB的安规要求(1)交流电源进线,保险丝之前两线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6MM(?3MM),两线与机壳或机内接地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8MM(?6MM)。
(2)保险丝后的走线要求:零、火线最小爬电距离不小于3MM。
(3)高压区与低压区的最小爬电距离不小于8MM(?6MM),不足8MM或等于8MM的。
须开2MM的安全槽。
(4)高压区须有高压示警标识的丝印,即有感叹号在内的三角形符号;高压区须用丝印框住,框条丝印须不小于3MM宽。
(5)高压整流滤波的正负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小于2MM。
安规设计注意事项1. 零件选用(1) 在零件选用方面,要求掌握:a .安规零件有哪些?(见三.安规零件介绍)b.安规零件要求安规零件的要求就是要取得安规机构的认证或是符合相关安规标准;c.安规零件额定值任何零件均必须依MANUFACTURE规定的额定值使用;I 额定电压;II 额定电流;III 温度额定值;(2). 零件的温升限制a. 一般电子零件: 依零件规格之额定温度值,决定其温度上限b. 线圈类: 依其绝缘系统耐温决定Class A ΔT≦75℃Class E ΔT≦90℃Class B ΔT≦95℃Class F ΔT≦115℃Class H ΔT≦140℃c. 人造橡胶或PVC被覆之线材及电源线类:有标示耐温值T者ΔT≦(T-25)℃无标示耐温值T者ΔT≦50℃d. Bobbin类: 无一定值,但须做125℃球压测试;e. 端子类: ΔT≦60℃f. 温升限值I. 如果有规定待测物的耐温值(Tmax),则:ΔT≦Tmax-TmraII. 如果有规定待测物的温升限值(ΔTmax),则:ΔT≦ΔTmax+25-Tmra其中Tmra=制造商所规定的设备允许操作室温或是25℃(3).使用耐然零件:a. PCB: V-1以上;b. FBT, CRT, YOKE :V-2以上;c. WIRING HARNESS:V-2以上;d. CORD ANONORAGE: HB以上;e. 其它所有零件: V-2以上或HF-2以上;f. 例外情形:下述零件与电子零件(限会在失误状况下,因温度过高而引燃的电子零件)若相隔13mm以上,或是相互间以至少V-1等级之障碍物隔开,则其耐燃等级要求如下:I. 小型的齿轮,凸轮,皮带,轴承及其它小零件,不须防火证明;II. 空气载液的导管,粉状物容器及发泡塑料零件,防火等级为HB以上或HBF以上g.下述件不须防火证明:I. 胶带;II. 已获认证零件;III.密封于无开孔且体积小于0.06m 金属壳内之零件;IV.仪表壳,仪表面,指示灯或宝石,置于至少V-1等级的PCB上的IC,晶体管,光耦合器及其它小零件的外壳.2. 整体配置(1) 安全距离(沿面距离和空间距离)如果知道了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就可决定所需之安全距离.表一: 绝缘等级及各式绝缘适用情形绝缘等级适用情形操作型(OPERAATIONAL INSULATION) 介于两不同电压之零件间介于ELV(SELV)及接地导电零件间基本型(BASIC INSULATLON) 介于具危险电压零件及接地导电零件间介于具危险电压零件及依赖接地SELV电路间介于PRI的电源导体及接地屏蔽物或主电源变压器的铁心间做为双重绝缘一部分补充型(SUPPLEMENTARY INSULATION) 介于可触及导体零件及在基本绝缘损坏后有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零件间做为双重绝缘一部分双重或加强型(DOUBLE/REINFORED INSULATION) 介于PRI电路及可触及未接地导电零件间介于PRI电路及浮接的SELV电路间介于PRI电路及TNV电路间凡是人体会触摸到的部分***工作电压的决定:*量测dc电压时,任何重叠涟波之峰值应包括在内;*非重复性的突波不予考虑;*在决定空间距离及电气强度测试电压时,ELV或SELV电路的电压应视为零,但在决定沿面距离时,则须按实际电压计算;*可触及的未接地导体零件应视为接地;*若变压器之绕组或其它部份为浮接,则视为接地,并因此获得最大的工作电压;*在双重绝缘处,横跨基本绝级的工作电压值,应先将补充绝缘处短路视之,而得出电压值,反之亦然.变压器绕组间的绝缘,则先将其中一个绝缘短路,而在其它绝缘上有最高工作电压产生;*变压器两绕组间的绝缘,其工作电压应取两绕组内任2点的最大电压值,可能连接至此绕组之外加电压,亦应包括在内;*变压器绕组与其它零件间的绝缘,其工作电压应取此绕组内任一点至其它零件之最大电压值;*可取外电源的额定值.表二: 安全距离的位置及要求位置量测电压一次侧交流部份--- 接地部分电源输入电压一次侧直流部分--- 接地部分实际量测一次侧与二次侧间的电压,或实际量测对地电压一次侧交流部分---未接地可能触摸到部分电源输入电压一次侧直流部分---未接地可能触摸到部分实际量测一次侧与二次侧间电压,或实际量测对地电压一次侧部分---二次侧部分实际量测一次侧与二次侧间电压二次侧危险电压部份--- 接地实际量测电压保护装置前,火线--- 中性线/火线电源输入电压保护装置后,火线--- 中性线/火线电源输入电压桥式整流后,临近相互两点间实际量测电压注意:I. 量测时中性线,地线及二次侧RETURN须连接在一起,在连接前,请先确定电源输入端中性线及火线是否正确,以免造成中性线及火线短路发生.II. 一次侧与二次侧间所量测出来的电压若低于电源输入电压,则以电源输入电压为准.III. 沿面距离≧空间距离,沿面距离若小于空间距离,则以空间距离为准.安全距离见表三,表四,表五,表六,电路板设计见下页图集:结构设计a. 稳定度稳定度指终端系统设备不可失衡而导致使用者或维修者危险;b. 机械强度机械强度指内外壳的承受力如铁球撞击测试,落地测试,推力测试, TEST FINGER 测试,7小时烤箱测试等;c. 尖锐角尖锐角指在防止不当的设计导致人员的伤害及绝缘破坏;(3) 接地方法:a. 接地方式I. 机械式固定:不可经由塑料连接,且须有防止松动作用(如WASHER)的产品;II. 防腐蚀:指两种以上不同金属连接其电化学电位差不能>0.6V;III.接地线:至少18AWG之绿滚黄线,如果LINE/NEUTRAL>18AWG,则须使用与其同等号线之线材(AWG: AMERICA WIRE GAUGE 美国线规) ;IV. 接地螺丝/螺栓的要求:至少NO.6或M3.5V.接地螺丝/螺栓之金属固定物厚度要求:螺丝直接锁在金属板上,则金属板必须有最小2倍的螺丝螺纹的厚度,若使用NUT方式固定则无厚度要求;VI.接地螺丝/螺栓的固定扭力:最小1.3牛顿米;b. 接地确认测试25A或30A接地电流测试,时间为2分钟附注: I. 接地螺丝不可用自攻螺丝;II. 若有其它的地线,欲锁于同一螺柱上,则须用另一螺母分开固定之.(4) 开孔方式a. 顶部(带有危险电压裸露组件正上方),符合下列任一要求即可:I. 任何一方向量测,尺寸不超过5mm;II. 宽度在1mm内,长度不限;III.尺寸大小不限,但须确保外物不会直接掉入孔内而碰触到具危险电压零件.b. 侧面,符合下列任一项要求即可I. 任何方向尺寸必需<5mmII.宽度在1mm内,长度则不限III结构上采用百叶窗结构或类似的限制结构,可使外来的垂直掉落物向外偏离以避免触及产品内部裸露组件;IV.开孔位置适当,并在其投影5度角X围内,无具危险电压零件存在.C. 下方,符合下列任一项要求即可I. 无任何开孔II. 开孔大小不限,但须在下列物品下方:i. PVC ,TFE ,PTFE, TEP 及NEOPRENE 做成绝缘导体及连接头;ii. 具阻抗保护或过热保护的马达;iii. 符合防火外壳要求的内部屏障或是细目金属纲或是其余类似物;III. 若有40mm以下的开孔,但须在防火等级V-1以上的零件之下;IV. 孔大小不限,但开孔上方须设遮蔽板;V. 若为金属底壳,开孔大小及孔距均应符合相关要求;VI. 以细目金属纲做屏蔽,其纲目大小不超过2mm*2mm,且织纲金属线之直径不小于0.45mm; 总之: 外壳开孔,固然千变万化,但是以TEST PIN测试时,不可碰触到具危险电压裸露零件PCB设计安规要求1保险管的安规标识齐全保险丝附近是否有6 项完整的标识,包括保险丝序号、熔断特性、额定电流值、防爆特性、额定电压值、英文警告标识。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工艺规范,以保证PCB的性能、可靠性和可制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1.PCB板设计流程PCB板设计流程包括原理图设计、器件布局、线路布线、标准化、设计验证、文件生成和生产准备等多个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设计流程,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材料选择PCB板的材料包括基板、贴片元件、焊膏、印刷墨水、包装材料等。
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其适应性、耐久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
3.线路布线规范线路布线是PCB设计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在布线过程中,应考虑信号完整性、阻抗匹配、信号干扰、耐噪声性能等因素。
同时,还应避免线路交叉、线宽过窄、走线过长等问题。
4.元器件布局规范元器件布局是影响PCB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布局过程中,应根据电路功能、布线需求和散热要求合理安排元器件的位置。
同时,还应避免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和过度热耦合现象。
5.焊盘设计规范焊盘是焊接电子元器件和PCB板之间的连接部分。
在设计焊盘时,应确保焊盘与元件脚的匹配度,避免过大或过小。
同时,还应根据焊接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焊盘形状和尺寸。
6.过孔设计规范过孔是连接PCB板上不同层的电气信号或电流的通道。
在设计过孔时,应考虑通孔的大小、位置、形状和数量。
同时,还应避免过孔过多或过大,以避免影响PCB的机械强度和信号完整性。
7.丝印和文字标记规范丝印和文字标记是PCB上用于标识元器件、引脚和其他关键信息的印刷内容。
在设计丝印和文字标记时,应保证其清晰可读,大小适中,位置准确。
同时,还应注意不要与焊盘或其他元器件发生冲突。
8.PCB板尺寸和外形规范PCB板的尺寸和外形是根据设备安装和连接要求确定的。
在设计PCB板尺寸和外形时,应考虑到外部连接和固定设备的需求,确保PCB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良好适配。
PCB设计工艺规范
PCB设计工艺规范一、概述二、布局规范1.PCB布局应符合电信号传输、电源分离和散热等特殊要求。
2.元器件应尽量按照功能分类,并根据其引脚数和电压等级进行合理排布。
3.PCBA板边缘应保留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和装配。
4.PCB上应有足够的装配间距,以便于元器件的安装和调试。
5.控制板的高频电路应尽量远离其他板块,减少相互干扰。
三、阻抗控制规范1.对于高频信号线路,应根据信号频率计算并控制阻抗。
2.对于差分信号线,应保持两个信号线的阻抗匹配。
3.PCB的阻状变化应符合信号传输的需求。
4.使用符合工艺要求且稳定的材料和工艺来控制阻抗。
四、封装规范1.元器件在PCB上的封装应符合国际标准,如IPC-7351等。
2.封装的引脚应正确标识,并与器件的引脚一一对应。
3.封装的安装方向应正确且一致。
五、布线规范1.信号线和地线应分开布线,以减少干扰。
2.信号线和电源线应相互垂直布线,以减少串扰。
3.控制板的重要信号线应尽量短且直接。
4.高速布线应使用差分布线技术,减少串扰和信号失真。
六、焊接规范1.针对手焊和自动焊两种焊接方式,设计合适的焊盘和焊垫。
2.焊盘和焊垫应具有合适的大小和间距,以方便焊接操作。
3.焊盘和焊垫的形状、位置和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要求。
七、质量控制规范1.PCB设计应符合ISO9001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
2.在布局和布线过程中,应预留合适的测试点和测试接口,以便后续的功能测试和故障排除。
3.PCB设计应经过严格的验证和检验,确保电气性能满足要求。
4.PCB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规范进行生产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八、总结PCB设计工艺规范是保证设计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
遵循规范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错误和故障,确保PCB制造过程的顺利进行。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完整的工艺规范,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水平和竞争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要求。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工艺设计规范是指在PCB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1.PCB板材选择:PCB板材是PCB制作的基础,应根据电路设计要求和成本因素选择适当的材料。
常见的PCB板材有FR-4(玻璃纤维板)、FR-2(纸质基板)和金属基板等。
2.线宽与线距:PCB布线时,线宽和线距的选择受到制造工艺和电路要求的限制。
一般而言,线宽、线距的设计应符合PCB厂商的要求,尽量选择合适的数值,同时考虑信号完整性和阻抗匹配等要求。
3.阻抗控制:在高速电路设计中,阻抗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根据电路特性和信号传输要求,合理选择PCB板材、线宽和线距等参数,以确保阻抗匹配。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终端阻抗匹配和线路长度匹配。
4.过孔设计:PCB板设计中常用的连接方式是通过过孔实现的。
在过孔设计时,需要注意过孔尺寸、过孔通孔和过孔孔容等因素。
尺寸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PCB板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在设计中应保证过孔的合理布局和尺寸。
5.接地和分层:在高密度PCB设计中,接地和分层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地布置接地和分层层次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和串扰。
设计时需要根据信号类型和敏感性,合理地划分信号层、地层和电源层,并且合理规划信号的走向。
6.焊盘设计:焊盘设计是PCB板工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焊盘设计中,需要考虑焊盘的尺寸、形状和数量。
合理的焊盘设计可以提高元件的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7.线路布局:线路布局是PCB板工艺设计中的核心环节。
合理的线路布局可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减少信号跨越和串扰的问题。
在布局时要避免长线与短线相交,尽量采用直线布线和90度转角。
8.引脚排列:元件引脚排列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PCB板的布局和元件的方便性。
在引脚排列时要尽量避免交叉引脚和交错引脚,以减少信号干扰和布线困难。
9.文档和标记:总之,PCB板工艺设计规范是确保PCB设计和制作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
PCB设计与工艺规范
合适的布局
合理布置元器件,使得信号传 输路径短、交叉少,减少信号 干扰和失真。
选用优质材料
选择优质的基板、元器件和焊 接材料,确保PCB的导电性能 、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
可靠的接地设计
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减少 地线阻抗和地电流干扰,提高
信号完整性。
元器件布局
功能模块化布局
考虑信号流向
PCB工艺参数控制
蚀刻速率控制 阻焊油墨厚度控制
曝光时间控制 温度与湿度控制
通过调整蚀刻液的浓度、温度、流速等参数,确保铜层蚀刻速 率稳定,避免电路线宽变异。
采用精确的涂覆设备和工艺参数,确保阻焊油墨厚度均匀一致 ,防止电路在恶劣环境下出现短路或断路问题。
严格控制曝光时间,确保电路图像准确转移到板材上,避免电 路导通性能受到影响。
布线设计与规则
01
02
03
04
线宽与线距
选择合适的线宽和线距,确保 导线的导电性能和绝缘性能,
同时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导线走向
优先采用直角走线,避免锐角 和斜线走线,减少信号反射和
辐射干扰。
过孔设计
合理布置过孔,确保导线的连 通性和电气性能,同时考虑过 孔的机械强度和制作工艺。
差分信号布线
对于差分信号,应采用等长、 等宽、紧密耦合的布线方式,
差分线阻抗
对于差分信号线,需控制差分线的阻抗,保 证差分信号的传输质量。
板材介电常数
选择合适的板材介电常数,以满足阻抗控制 要求。
可生产性设计要求
定位孔设计
在PCB边缘设计定位孔,方便 PCB在生产线上的定位和固定 。
导线宽度与间距
根据PCB生产工艺能力,设计 合适的导线宽度和间距,确保 生产良率。
PCB_工艺规范及PCB设计安规原则
PCB 布局选用的加工流程应使加工效率最高。 常用 PCBA 的 6 种主流加工流程如表 2:
5.4.2 波峰焊加工的制Hale Waihona Puke 板进板方向要求有丝印标明机密
第3页
2004-7-9
Powermyworkroom
波峰焊加工的制成板进板方向应在 PCB 上标明,并使进板方向合理,若 PCB 可以从两个 方向进板,应采用双箭头的进板标识。(对于回流焊,可考虑采用工装夹具来确定其过回流焊的 方向)。
插装器件管脚应与通孔公差配合良好(通孔直径大于管脚直径 8—20mil),考虑公差可适 当增加,确保透锡良好。
元件的孔径形成序列化,40mil 以上按 5 mil 递加,即 40 mil、45 mil、50 mil、55 mil……;
40 mil 以下按 4 mil 递减,即 36 mil、32 mil、28 mil、24 mil、20 mil、16 mil、12 mil、8 mil.
器件引脚直径与 PCB 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以及二次电源插针焊脚与通孔回流焊的焊盘
孔径对应关系如表 1:
器件引脚直径(D)
PCB 焊盘孔径/插针通孔回流焊焊盘孔径
D≦1.0mm
D+0.3mm/+0.15mm
1.0mm<D≦2.0mm
D+0.4mm/0.2mm
D>2.0mm
D+0.5mm/0.2mm
表1 建立元件封装库存时应将孔径的单位换算为英制(mil),并使孔径满足序列化要求。 5.3.2 新器件的 PCB 元件封装库存应确定无误
进板方向
5.4.6
PCB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规范
PCB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规范引言在现代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PCB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规范的制定对于确保PCB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PCB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规范,以帮助读者了解PCB生产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设计规范设计阶段1.在PCB设计之前,需要明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电路图和原理图。
根据这些需求,进行合理的PCB布局设计,并考虑引脚数量、大小、位置等因素。
2.PCB设计应遵循尽可能的简洁原则,布线路线应清晰、直观,避免过多的转角和交叉,以减少高频信号干扰和串扰。
3.PCB尺寸应符合实际要求,遵循标准尺寸规范,以便在后续的制造和组装过程中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
印刷制造阶段1.PCB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产品要求,并考虑到导电性、绝缘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因素。
常用的材料有FR-4和金属基板。
2.在印刷过程中,必须确保良好的层与层之间的注册。
这可以通过使用准确的对准技术和设备来实现。
尤其是在多层PCB的制作中,对准更加关键。
3.需要合理选择印刷方法和设备。
常用的方法包括喷墨印刷、屏蔽印刷和光刻印刷。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以保证印刷质量和效率。
电镀阶段1.PCB的电镀涂层应符合产品要求,并确保良好的导电性。
通常使用镀铜、镀锡、镀金等方法。
选择合适的电镀方法和涂层材料,以提供所需的电气连接和保护。
2.电镀液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浓度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镀层质量和均匀度。
同时,对于多层PCB,还需要特别关注内层镀铜质量。
钻孔与蚀刻阶段1.钻孔是PCB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用于连接不同层的导线和引脚。
钻孔必须准确、均匀,且不损坏PCB的其他部分。
因此,使用高质量的PCB 钻孔设备和合适的钻头是必要的。
2.蚀刻过程用于去除不需要的铜层,以形成所需的线路。
蚀刻液的选择和配比需要合理,并且需要严格控制蚀刻时间和温度,以确保线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 上已有元件库器件的选用应保证封装与元器件实物外形轮廓、引脚间距、通孔直径等 相符合。
机密
第2页
2004-7-9
Powermyworkroom
1.52 1.52 2.54 2.54 1.27
1.52 1.52 2.54 2.54 1.27
1.52 2.54 2.54 1.27
1.52
2.54 2.54 1.27
机密
第5页
2004-7-9
Powermyworkroom
钽电容 6032、7343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06.3
1.27 1.27 1.27
1.52 1.52 2.54 2.54 1.27
0805
1.27
1.27 1.27
1.52 1.52 2.54 2.54 1.27
1206
1.27 1.27
1.27
≧1206
1.27 1.27 1.27
SOT 封装
1.52 1.52 1.52 1.52
钽电容 3216、3528 1.52 1.52 1.52 1.52
序 名称
号
工艺流程
特点
适用范围
1 单面插装 成型—插件—波峰焊接
效率高,PCB 组装加热次数为一 器件为 THD
次
2 单面贴装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
效率高,PCB 组装加热次数为一 器件为 SMD
次
3 单面混装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THD— 效率较高,PCB 组装加热次数为 器 件 为
波峰焊接
PCB 在布局中考虑将高热器件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5.2.2 较高的元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且不阻挡风路 5.2.3 散热器的放置应考虑利于对流 5.2.4 温度敏感器械件应考虑远离热源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 30℃的热源,一般要求: a. 在风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 2.5mm; b. 自然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 4.0mm。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降额 范围内。 5.2.5 大面积铜箔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 为了保证透锡良好,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件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对于需过 5A 以上大电流的焊盘不能采用隔热焊盘,如图所示:
0.89/35
1.27/50
1.02/40
1.27/50
1.02/40
1.27/50
1.02/40
1.27/50
1.02/40
1.27/50
2.03/80
2.54/100
---
---
B
B
过波峰方向 B
B B
图3 不同类型器件的封装尺寸与距离关系表(表 4):
封装尺寸
0603 0805 1206 ≧1206 SOT 封装 钽电容 钽电容 SOIC 通孔
件的 stand off 在 0.15mm 与 0.2mm 之间,可在器件本体底下布铜箔以减少器件本体底部与 PCB 表面的距离。 5.4.8 波峰焊时背面测试点不连锡的最小安全距离已确定
进板方向
5.4.6
减少应力,防止元件崩裂
受应力较大,容易使元件崩裂
图4
经常插拔器件或板边连接器周围 3mm 范围内尽量不布置 SMD,以防止连接器插拔时产
生的应力损坏器件。如图 5:
连接器周围 3mm 范围内尽量不布置 SMD 图5
5.4.7 过波峰焊的表面贴器件的 stand off 符合规范要求 过波峰焊的表面贴器件的 stand off 应小于 0.15mm,否则不能布在 B 面过波峰焊,若器
器件引脚直径与 PCB 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以及二次电源插针焊脚与通孔回流焊的焊盘
孔径对应关系如表 1:
器件引脚直径(D)
PCB 焊盘孔径/插针通孔回流焊焊盘孔径
D≦1.0mm
D+0.3mm/+0.15mm
1.0mm<D≦2.0mm
D+0.4mm/0.2mm
D>2.0mm
D+0.5mm/0.2mm
表1 建立元件封装库存时应将孔径的单位换算为英制(mil),并使孔径满足序列化要求。 5.3.2 新器件的 PCB 元件封装库存应确定无误
PCB 工艺设计规范
1. 目的
规范产品的 PCB 工艺设计,规定 PCB 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 PCB 的设计满足可生产 性、可测试性、安规、EMC、EMI 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 术、质量、成本优势。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电了产品的 PCB 工艺设计,运用于但不限于 PCB 的设计、PCB 投板工 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确定 PCB 所选用的板材,例如 FR—4、铝基板、陶瓷基板、纸芯板等,若选用高 TG 值的
板材,应在文件中注明厚度公差。
5.1.2 确定 PCB 的表面处理镀层
确定 PCB 铜箔的表面处理镀层,例如镀锡、镀镍金或 OSP 等,并在文件中注明。
机密
第1页
2004-7-9
5.2 热设计要求 5.2.1 高热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4. 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TS—S0902010001 <<信息技术设备 PCB 安规设计规范>>
TS—SOE0199001 <<电子设备的强迫风冷热设计规范>>
TS—SOE0199002 <<电子设备的自然冷却热设计规范>>
IEC60194
<<印制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
5.3.6 锰铜丝等作为测量用的跳线的焊盘要做成非金属化,若是金属化焊盘,那么焊接后,焊 盘内的那段电阻将被短路,电阻的有效长度将变小而且不一致,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5.3.7 不能用表贴器件作为手工焊的调测器件,表贴器件在手工焊接时容易受热冲击损坏。 5.3.8 除非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不能选用和 PCB 热膨胀系数差别太大的无引脚表贴器件, 这容易引起焊盘拉脱现象。
制成板的元件布局应保证制成板的加工工序合理,以便于提高制成板加工效率和直通率。
PCB 布局选用的加工流程应使加工效率最高。 常用 PCBA 的 6 种主流加工流程如表 2:
5.4.2 波峰焊加工的制成板进板方向要求有丝印标明
机密
第3页
2004-7-9
Powermyworkroom
波峰焊加工的制成板进板方向应在 PCB 上标明,并使进板方向合理,若 PCB 可以从两个 方向进板,应采用双箭头的进板标识。(对于回流焊,可考虑采用工装夹具来确定其过回流焊的 方向)。
本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3. 定义
导通孔(via):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 材料。
盲孔(Blind via):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埋孔(Buried via):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过孔(Through via):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元件孔(Component hole):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 Stand off: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PCB 上尚无件封装库的器件,应根据器件资料建立打捞的元件封装库,并保证丝印库存 与实物相符合,特别是新建立的电磁元件、自制结构件等的元件库存是否与元件的资料(承认
书、图纸)相符合。新器件应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工艺(回流焊、波峰焊、通孔回流焊)要求的
元件库。
5.3.3 需过波峰焊的 SMT 器件要求使用表面贴波峰焊盘库 5.3.4 轴向器件和跳线的引脚间距的种类应尽量少,以减少器件的成型和安装工具。 5.3.5 不同 PIN 间距的兼容器件要有单独的焊盘孔,特别是封装兼容的继电器的各兼容焊盘之 间要连线。
2.54 1.27
SOIC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2.54
1.27
通孔
1.27 1.27 1.27 1.27
1.27 1.27 1.27 1.27
5.4.5
表4 大于 0805 封装的陶瓷电容,布局时尽量靠近传送边或受应力较小区域,其轴向尽量与 进板方向平行(图 4),尽量不使用 1825 以上尺寸的陶瓷电容。(保留意见)
二次
SMD、THD
4 双面混装 贴 片 胶 印 刷 — 贴 片 — 固 化 — 翻 板 效率高,PCB 组装加热次数为二 器 件 为
—THD—波峰焊接—翻板—手工焊 次
SMD、THD
5 双面贴装、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翻板— 效率高,PCB 组装加热次数为二 器 件 为
插装
焊膏印刷—贴片—回流焊接—手工焊 次
确定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易于操作和焊接,原则上当元器件的发热密度超过 0.4W/cm3,单 靠元器件的引线腿及元器件本身不足充分散热,应采用散热网、汇流条等措施来提高过电流能 力,汇流条的支脚应采用多点连接,尽可能采用铆接后过波峰焊或直接过波峰焊接,以利于装 配、焊接;对于较长的汇流条的使用,应考虑过波峰时受热汇流条与 PCB 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造 成的 PCB 变形。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 或热容量相当
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十”字形连接
图1 5.2.6 过回流焊的 0805 以及 0805 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的散热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