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景观中雨水生态净化技术

合集下载

雨水净化的简易方法

雨水净化的简易方法

雨水净化的简易方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水资源的短缺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在水资源管理中,雨水的收集和净化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易且有效的方法,用以净化雨水,确保其安全可用。

一、收集雨水收集雨水是进行雨水净化前的第一步。

首先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安装雨水收集设备,如屋顶、管道或集水坑等。

下面是一些简易的收集雨水的方法:1. 建立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屋顶的坡度和排水系统,将雨水导入收集容器中。

可以在屋顶设置雨水收集槽,通过管道将雨水引导至储存容器中。

2. 设置开放式水体:在室外场地或花园中建立一个开放的水体储存系统,如蓄水池或水井。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场地和需要大量雨水的情况。

3. 足够大的储水桶:对于小规模的雨水收集,可以选择安装一个足够大的储水桶。

这样可以确保在降雨期间还有足够的容量储存雨水。

二、雨水净化方法雨水收集后,并不直接可饮用或用于其他用途,因为雨水可能含有微生物、污染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因此,需要对雨水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以下是几种简易的雨水净化方法:1. 滤网过滤:使用细密滤网过滤器,将雨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去除。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但对雨水净化效果有限,无法去除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

2. 活性炭过滤:将雨水通过活性炭滤料过滤,以去除异味、有机化合物和部分重金属。

活性炭对于消除雨水中的异味非常有效,但无法去除微生物和细菌。

3. 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照射雨水,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和细菌。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简易且有效的雨水净化方法,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但对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差。

4. 高级过滤系统:使用多级过滤系统,如沉淀、沙滤、活性炭滤料和紫外线消毒等结合,以获得更高效的雨水净化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彻底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细菌和化学污染物,确保净化后的雨水质量安全可靠。

三、合理利用净化后的雨水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减轻对传统自来水的需求,降低水资源消耗。

建筑工程中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是我们地球上宝贵的水资源之一。

在建筑工程中,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已经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通过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装置,雨水可以被收集起来并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农业灌溉、景观水景、厕所冲洗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一、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屋面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雨水收集的主要来源。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将屋面的雨水导入集水设备进行储存和处理。

这些设备包括屋顶排水管道、雨水斗、雨水篦子和雨水蓄水箱等。

1. 屋顶排水管道屋顶排水管道是将雨水从屋顶引导到下水道或集水设备的管道系统。

这些管道通常位于建筑物的下方或者墙壁内部,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走。

2. 雨水斗雨水斗位于屋顶的低洼位置,用于集中收集和引导雨水流入下水道或集水系统。

雨水斗的设计应当合理,保证雨水能够顺畅地流入。

3. 雨水篦子雨水篦子位于雨水斗的入口处,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杂质,防止污染下水道或集水系统。

4. 雨水蓄水箱雨水蓄水箱是储存雨水的容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材质和容量。

蓄水箱应保持干净,并安装过滤装置,以确保蓄集的雨水的水质符合要求。

二、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地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通过地面的排水系统来收集雨水。

这种系统通常适用于户外的景观区域和道路。

1. 排水沟排水沟是一种用于收集地面雨水的沟渠。

它可以沿着道路或者园林区域进行布置,将雨水引导到统一的集水设备。

2.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通过植物来处理和利用雨水的方式。

它通常是一个设计精美的花坛,利用植物的根系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这不仅可以减少雨水的排放,还可以美化环境。

三、雨水利用技术一旦雨水被收集起来,我们还可以将其用于多个方面。

1. 农业灌溉雨水可以被用于灌溉农田或者植物园,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

这种利用雨水的方法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同时减少农业用水的成本。

2. 景观水景雨水可以被利用来充实花坛、湖泊、喷泉等景观水景。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雨水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雨水利用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内涝现象,减轻污水处理压力,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因此,规范雨水利用工程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二、概述雨水利用是指收集城市屋顶、道路、庭院等建筑面和地面上的雨水,进行蓄存、净化和利用,以满足城市绿化、景观水体、环境冲刷、灭火、建筑施工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等一系列用水的质量要求。

本规范旨在规范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雨水利用设施的分类1.屋面雨水利用设施包括屋面雨水收集系统、蓄水系统、蓄排系统和净水系统。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由雨水收集管道、雨水收集箱等组成;蓄水系统主要由蓄水池、雨水调蓄池等组成;蓄排系统主要由蓄水池、雨水收集箱、蓄水管、蓄水动力泵等组成;净水系统主要由过滤器、沉淀器、消毒器等组成。

2.地面雨水利用设施包括路面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系统、雨水湿地系统等。

路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由路面铺装、雨水收集井、雨水收集池等组成;雨水花园系统主要由花园植被、排水设施等组成;雨水湿地系统主要由湿地植被、湿地地貌、湿地排水系统等组成。

四、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原则1.综合利用原则雨水利用工程应当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采取综合利用、多功能设计原则。

2.分级利用原则雨水资源的不同质量和量级,应逐级利用,如优先利用于景观水体、生态冲刷、灭火等无需净化的场所,次级利用于工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净化的场所。

3.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雨水利用工程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雨水利用工程设计要求1.雨水收集屋面和地面的雨水应通过管道、井、池等设施进行收集,并输送至蓄水池或者直接利用。

2.雨水蓄存设计储水池的容积应根据城市的降雨量和利用需求确定,要求蓄水容积充足,且能够保证水质的稳定。

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滞水池系统施工工法

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滞水池系统施工工法

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滞水池系统施工工法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滞水池系统施工工法一、前言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滞水池系统是一种建设在城市绿地中的水管理系统,旨在减少城市雨水径流量,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滞水池系统的特点如下:1. 绿色环保:采用生态滞水池作为雨水收集和处理设施,能够净化雨水,保护水源和水生生物。

2. 多功能性:生态滞水池系统可以用作景观绿化、雨水收集和蓄存、地下水补给以及雨水排放控制等多种功能。

3. 灵活性:生态滞水池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调整,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绿地项目。

4. 技术先进:生态滞水池系统采用先进的雨水管理技术和设备,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三、适应范围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滞水池系统适用于各种城市绿地项目,特别是公园、广场、道路绿化、住宅小区等。

它可以解决城市雨水排放和水资源过度利用的问题,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绿地质量。

四、工艺原理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滞水池系统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雨水收集:通过排水管道将降雨的雨水引入生态滞水池中进行收集。

2. 预处理:在生态滞水池进水口设置格栅、沉砂池等预处理设施,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和固体颗粒。

3. 滞水和沉淀:雨水在生态滞水池中停留时间延长,使得其中的悬浮物能够沉降下来,同时通过湿地植物的作用进行水质净化。

4. 蓄水和回灌:将经过处理的雨水存储在生态滞水池中,可以用于绿地灌溉、地下水补给,或者进行次生处理后回灌到道路排水系统中。

5. 排放控制:控制生态滞水池系统的排放流量,确保经过处理的雨水满足排放标准。

五、施工工艺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滞水池系统的施工工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地面准备工作: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场地无障碍并符合设计要求。

2. 排水系统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排水系统管道的铺设和安装。

景观补水方案

景观补水方案

景观补水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的土地利用也呈现多功能化的特点。

城市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城市地表的大面积非透水覆盖,城市景观缺乏水源补给,补水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景观补水方案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法。

一、雨水收集与利用雨水是城市景观补水的重要水源之一,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补充水源,还可以减轻城市排水负担。

常见的雨水收集与利用方式包括建立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以及雨水回用系统等。

1.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雨水进行灌溉的景观设计手段。

通过设计合理的水景布局和植被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降雨水量,达到补充景观水源的效果。

同时,雨水花园还具有美化环境、改善空气湿度等功能。

2.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是指通过建立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供景观灌溉使用。

一般包括雨水收集管道、贮水池等设施。

在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城市地形、降雨量等因素,合理规划设施的容量和布局,以确保收集到足够的雨水。

3. 雨水回用系统雨水回用系统是指将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于景观灌溉或其他用途。

通过对雨水进行净化、过滤等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水质,确保灌溉水源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二、循环水利用除了利用雨水外,循环水利用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补水方案。

循环水利用是指将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于景观灌溉或其他用途的技术。

它不仅可以减少用水量,还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1. 黑水处理系统黑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将家庭或办公楼等建筑中产生的黑水(指厕所、厨房等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的系统。

通过采用生态处理池、植物过滤床等技术,可以将黑水转化为灌溉水源,并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2. 灰水处理系统灰水处理系统是指将生活中产生的洗手间、浴室等灰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的系统。

灰水处理系统一般采用滤池、生物处理池等设施,通过除去含有机物和微生物的灰水,从而达到净化水质、节约用水的目的。

景观规划中的水生态综合治理策略

景观规划中的水生态综合治理策略

景观规划中的水生态综合治理策略水生态综合治理是一种新兴的治理方式,旨在通过对景观规划中的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控和管理,保护水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治理方式涉及到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水环境的监测、治理和修复等方面,是一种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治理方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生态综合治理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和策略。

一、景观规划中的水生态保护策略景观规划是将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一种规划方式。

其中,必须充分考虑水生态系统的保护。

景观规划中的水生态保护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合理规划水资源景观规划中的水生态保护应考虑到水资源的短缺性和不可再生性,通过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和评估,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建立水生态保护区在景观规划中,应设立相应的水生态保护区,对水生态环境进行积极的保护。

该保护区应包括湖泊、水库、河流、河口等水域,并应根据所处区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保护措施。

3、加强水环境监测加强水环境的监测是水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对水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掌握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水生态环境。

4、加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加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是水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景观规划中,可通过采用节水型园林设计、建设人工雨水花园、改善城市绿化等方式,节约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损耗。

二、景观规划中的水生态修复策略水生态修复是指对因人类活动而遭到污染或破坏的水环境进行人工或自然修复,以恢复其原有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景观规划中的水生态修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择恰当的修复方式在景观规划中,选择恰当的水生态修复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水生态修复方式可分为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两种,而在选择时则需要根据具体的修复对象和修复目的,综合考虑两种方式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修复工作。

2、通过植被修复恢复水质植被修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水生态修复方式。

雨水生态化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雨水生态化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p o eto f trrs u cs c lgc lwae — s vn r tcin o e e o re -e oo ia tr wa a ig-c n r lo oleo in a d u b n waelg。rd cn h o d o r a o to fs i r so n ra tr o e u ig t ela fu b n
21 0 1年第 O 期 9 总第 1 9 5 期




No 09 ・ 2 1 01
F j n Arhtcu e& C n tu t n ui c i t 水 生 态 化 利 用 在 城 市 景 观 设 计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s we n r a me ts s e ,r d cn t r p l to n p o ig u b n e o o ia n i n e t c n b c iv d A e l n e ra dte t n y tm e u i g wa e o l in a d i r v n r a c l g c le v r m n a e a h e e . u m o h at a d h v t lu b n l n s a ei o e s r h a mo i u e eo m e to n s a e h e p e n h a u a n io m e t i r a a d c p st n u et e h r n o sd v l p n fl d c p -t ep o l ,a d t e n t r l v r n n .Co s q e t a a e n e un一
生 态环境 。雨水 生 态化 利用 理 论和 技术 , 中有 雨水 渗透 技 其 术、 雨水贮 留技术 、 雨水收集技术 、 雨水 回用及 处理技术等相关

雨水净化的简易方法

雨水净化的简易方法

雨水净化的简易方法一、雨水净化的重要性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但由于环境污染的影响,雨水中常常含有各种有害物质。

因此,进行雨水净化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二、传统的雨水净化方法1. 筛选通过筛网将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过滤掉,如树叶、纸屑等。

2. 沉淀将经过筛选的雨水储存在一个容器中,静置一段时间,使悬浮在水中的细小颗粒沉淀到底部。

3. 过滤将沉淀后的雨水通过滤网或过滤器进行再次过滤,以去除水中的细小颗粒和悬浮物。

4. 消毒使用消毒剂或紫外线等方法对雨水进行消毒,以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三、简易的雨水净化方法传统的雨水净化方法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但对于一些简单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易的方法进行雨水净化。

1. 自然净化将收集到的雨水暴露在阳光下,经过自然曝晒和气候作用,一部分有机物质和细菌会被分解和消除。

2. 沉淀过滤使用一个简易的沉淀池,将收集到的雨水倒入池中,静置一段时间,让大颗粒杂质沉淀到池底。

然后,通过一个简易的过滤器,将水从池底取出,以去除细小颗粒物。

3. 煮沸消毒将经过沉淀过滤的雨水倒入一个容器中,进行煮沸消毒。

煮沸能够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水的安全性。

4. DIY过滤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自制一个简易的过滤器。

使用一些常见的材料,如砂石、活性炭、棉花等,制作一个层层过滤的装置,将雨水通过过滤器,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四、雨水净化的应用领域雨水净化不仅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和饮用水的净化,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1. 农业灌溉经过适当处理的雨水可以用于农田的灌溉,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

2. 城市景观绿化收集和净化雨水后,可以用于城市的景观绿化,如公园、花坛等。

这不仅可以节约自来水资源,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

3. 工业用水一些工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雨水净化可以为工业提供可持续的水源。

4. 地下水补给将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渗井等方式注入地下水层,可以增加地下水的储量,维持地下水的平衡。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水源治理与保护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水源治理与保护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水源治理与保护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给城市的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水源治理与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景观水源的重要性景观水源是城市园林绿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为公园、花园和其他绿化项目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扮演着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源的重要角色。

此外,景观水源还能够吸纳雨水和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的风险。

2. 景观水源的问题与挑战然而,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景观水源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建设导致了大量地表铺装,使得雨水无法渗入土壤而形成了大量的雨水径流。

其次,城市园林绿化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带来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最后,城市的高密度建设也给景观水源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带来了压力。

3. 景观水源的治理与保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和保护景观水源。

首先,我们可以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植物浇水、地面冲洗和其他非饮用水用途。

其次,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农药和化肥使用规范,确保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定期检测水体和土壤的质量。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湿地和河道保护区来保护景观水源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高景观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4.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景观水源管理如今,先进的科技手段也为景观水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机会。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景观水源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同时,采用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和生物过滤系统,可以有效净化景观水源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5.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除了上述的措施,提高公众对景观水源治理与保护的关注和参与也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向公众普及景观水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并促使他们采取合适的行动来保护景观水源。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保护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进行景观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介绍景观设计中的一些常见生态保护措施,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植物选择与配置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是营造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

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我们应当选择本地和当地适应性强的植物。

这些植物在当地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下生长繁衍,能够更好地维持生态平衡,并为城市环境提供氧气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

此外,植物的生态位和相互作用也需要在设计中被考虑。

通过植物的高矮搭配、不同树种的交错种植以及植物与建筑物的协调配置,可以形成各种生态系统,满足不同动植物的生存需求,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保护水环境和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收集并利用雨水。

通过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装置,可以降低城市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用水效率。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水生态系统来净化污水。

人工湿地、湖泊和河流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提高水质,为城市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同时,生物多样性也可以通过此类措施得到促进和保护。

三、减少土地开发和绿化面积增加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不仅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因此,景观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土地开发,并增加绿化面积。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留出更多的空地用于植被的种植和自然景观的保护。

此外,城市中的建筑物和街道也可以进行绿化。

建筑物外墙的垂直绿化、街道两侧的行道树和公园绿地的建设,都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品质和生态价值。

四、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在景观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应考虑生态保护的因素。

使用可再生和环保材料,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化学品和材料,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此外,应优先使用节水、低能耗的技术设备,如节水灌溉系统和太阳能照明设施,以提高景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效益。

建筑学中的建筑节水与雨水利用原理

建筑学中的建筑节水与雨水利用原理

建筑学中的建筑节水与雨水利用原理建筑节水和雨水利用是当前建筑学中的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节水和雨水利用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建筑学中的建筑节水和雨水利用原理,并探讨这些原理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

一、建筑节水原理1. 低流量设备使用:通过采用低流量的设备,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可以减少建筑用水量。

这些设备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了用水的浪费。

2. 循环利用水资源:建筑中的废水可以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如采用灰水回收技术,将洗澡水、洗衣水等经过处理后用于冲厕、浇灌等。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

3. 蓄水设施:通过设置蓄水设施,如水池、水箱等,可以收集和储存雨水或废水,用于冲厕、浇灌等非饮用水需求。

这种方式既减少了对自来水的依赖,又能够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二、雨水利用原理1. 雨水收集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建筑屋面的雨水收集起来。

收集系统包括屋面排水系统、雨水收集装置、沉淀过滤装置等。

这样可以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农田灌溉、绿化景观等用水需求。

2. 雨水过滤与净化:收集的雨水需要经过过滤和净化处理,以去除悬浮物、杂质、细菌等。

常见的雨水过滤和净化技术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确保收集到的雨水符合使用标准。

3. 雨水储存与利用:经过处理的雨水可以储存在地下水库、水箱等设施中。

在需要用水时,可以将储存的雨水用于农田灌溉、景观水景、清洗等用途。

这样既能够节约自来水资源,又能够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三、建筑节水与雨水利用的应用案例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该项目是建筑节水和雨水利用的典范。

通过精确控制用水设备的流量,合理使用雨水和灰水,以及设置生态池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实现了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2. 柏林国际会展中心:该建筑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并将其用于冲厕、灌溉等非饮用水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大幅度减少了自来水的使用量,实现了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原理,通过设计与植物、土壤和水资源互动的绿色空间,以促进雨水的下渗、净化、蓄积和利用。

以下是对雨水花园在这些方面的作用进行解释:1.雨水下渗:雨水花园通过采用透水性材料和适宜的土壤质地,促进雨水的快速下渗到土壤中。

植物根系的渗透性和覆盖也有助于稳定土壤,并为雨水提供更多的下渗通道。

这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和降低洪水风险。

2.雨水净化:通过自然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雨水花园可以净化和处理雨水中的污染物。

植物吸收和利用雨水中的养分和污染物,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土壤活性层过滤颗粒物等,使雨水净化,降低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

3.雨水蓄积:雨水花园在设计中考虑了雨水的聚集和储存。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将雨水引导到储存设施,如雨水桶、雨水池、地下储水槽等。

这些储存设施可以在降雨时收集和存储大量的雨水,供稍后使用,如灌溉植物、冲洗马桶等,降低对供水系统的需求。

4.利用雨水资源:雨水花园可以帮助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搜集和储存雨水,可以供给绿化、灌溉、清洗等非饮用用途。

这有助于减轻城市对地下水和表面水资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5.生态系统服务:雨水花园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生态服务。

它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的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此外,雨水花园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和空气质量,减少热岛效应。

通过雨水花园的设计和应用,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低洪水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它还提供了美丽的景观和宜人的城市空间,赋予公众更多的公共绿地和社区活动场所。

雨水花园详解

雨水花园详解

在东面,一条两英尺宽的豌豆砾石通道在视觉上连接了雨水花园的两端,这个 通道使游客们可以观赏水流经由落水管和排水沟渠倾斜而入雨水花园的景观。
这个雨水花园虽然只有两千平方英尺的面积,但它收集并净化了从三万平方英 尺的屋顶、停车场及沥青场地汇聚而来的雨水径流。像这样的落水管将水从其 他区域导流入雨水花园来。
目前,我国针对雨水花园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 中在雨水花园的规模、结构和组成上 ,而对雨水 花园中植物的功能及植物选择原则、设计方法等 方面的研究还较薄弱。这导致在雨水花园的设计、 实施阶段,设计师往往难以清晰地回应各方对植 物生长状况和净化效果等方面的疑问,一定程度 上制约了我国雨水花园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推广 应用。因此,针对雨水花园中植物选择原则与设 计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 践意义。
1.3 审美与环境教育 植物是雨水花园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它能够 使雨水花园充满生机和美感。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植物 本身的形态、线条、色彩、质地、尺度等特征,对不同 植物进行艺术性地搭配,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植物景观效 果,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享受。雨水花园的植物之美, 还可以让人们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消除对雨 水工程措施的刻板印象,提高公众对雨水花园的接受程 度,具有显著的环境教育功能。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Rain Garden,也称Bioretention)是低影响开 发体系中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它以生态可持续的方式来实现, 水面(如停车场、街道、庭院等)的雨水净化、滞留、渗透及 排放,同时由于其显著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已广泛地应用在 居住区、道路、商业区等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中。植物是雨 水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景观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
案例分析
美国波特兰市塔博尔山中学雨水花园
项目概况: 环绕塔博尔山中学的排水系统管道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由于无法控制东北太平洋 典型的降雨量,导致在这一地区常常发生地下室进水的现象。雨水花园为本地区城市 排水系统升级所需的基础建设花销节约了十多万美元。雨水花园占地2000平方英尺, 可处理超过3万平方英尺面积的来自停车场和屋顶的雨水径流。

建筑行业中的水资源管理技术措施

建筑行业中的水资源管理技术措施

建筑行业中的水资源管理技术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水资源管理成为了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建筑行业对水的需求巨大,包括施工用水、生活用水以及排水处理等。

因此,建筑行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技术措施,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并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节约用水为了降低建筑行业对水资源的消耗,建筑师和设计师应该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装节水设备:在建筑物中安装节水龙头、节水卫浴设备等节水设备,可有效减少用水量。

2. 优化景观设计:通过合理设计景观,例如选择低水耗植物和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3. 管理冷却水系统:建筑行业常用冷却水进行空调和工业生产,应采取高效的冷却系统设计以减少水的消耗,并确保冷却水的再利用。

二、回收再利用在建筑行业,水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回收再利用措施。

1. 雨水收集和利用:通过收集、储存和处理雨水,可以为建筑物提供浇灌、冲洗和其他非饮用用途的水源。

2. 灰水回收:在建筑物中回收和再利用灰水,如洗手水、洗衣机排水和淋浴水,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3. 再生水利用:建筑行业可以通过处理和过滤废水,将其转化为供冲厕、浇灌和工业用水等非饮用用途的再生水。

三、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建筑行业中的水资源管理还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 水资源监测与评估:通过监测和评估系统,及时了解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潜在问题,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 教育和培训:加强建筑从业人员对水资源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节水意识的认识和水资源管理技能的掌握。

3. 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建筑行业采取节约用水和回收再利用的措施,并对不遵守水资源管理的单位进行处罚。

四、案例分享以下是一些在建筑行业中成功应用的水资源管理技术措施的案例分享。

1. 灰水回收系统:某高层办公大楼安装了灰水回收系统,将用水后的洗手水和淋浴水回收并过滤,用于冲厕和浇灌景观。

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方法。

首先,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但大量的混凝土建筑和硬化地面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合理的景观建筑设计,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花园、公园和绿化带,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休闲场所,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城市的建设往往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许多物种的栖息地丧失。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在城市中保留和创造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环境。

例如,在建筑屋顶和墙壁上建造绿化,提供鸟类的巢穴和食物源,鼓励它们在城市中繁衍生息。

此外,种植各种植物可以吸引蝴蝶和蜜蜂等昆虫,促进花粉传播和自然授粉,维护植物的繁衍。

第三,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对改善空气质量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

树木和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固定碳元素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来降低温度,减少城市高温和热岛效应。

因此,通过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可以降低城市炎热的气候,提高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最后,景观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可以改善水资源管理。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供应和管理变得越来越紧张。

通过建立自然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湿地,可以回收利用雨水,减轻都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此外,恢复河流和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水质,提供更多的供水来源。

如何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实现生态保护和修复呢?首先,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地形,避免过度的土地改造和开发。

其次,应合理规划景观绿地,选择合适的植物和树木,建立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雨水时节的雨水污染治理

雨水时节的雨水污染治理

雨水时节的雨水污染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在雨水时节,雨水污染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雨水时节的雨水污染治理措施,从源头控制、治理技术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出可行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雨水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其核心是通过减少污染物进入雨水系统的途径来实现。

以下是几个源头控制的主要措施:1.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在城市规划的初期,应考虑将雨水收集系统纳入规划范围,将雨水收集用于绿化、冲洗等非饮用水用途,减少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冲击。

2. 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其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不会成为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3. 鼓励绿色建筑和绿色景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推广使用环保材料,建立绿色建筑和绿色景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城市在雨水时节的污染程度。

二、治理技术除了源头控制,采用合适的治理技术也是雨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雨水污染治理技术:1. 生物滞水池:通过设置具有生态功能的滞水池,将滞留的雨水经过多种生物处理方式,净化水质后再排入城市水系统。

2. 纳滞水排水系统:在排水管网中设置滞水池,将滞留时间延长,利用沉降作用减少悬浮物的含量,实现雨水的初级净化。

3. 植被过滤:建立植被过滤带,通过植物吸附、降解和根系过滤,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和有机物。

4. 生态湿地:通过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有效去除含氮、含磷等污染物质,改善雨水质量。

三、社会参与雨水污染治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以下是几个社会参与的方式:1. 教育宣传:通过开展雨水污染治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对雨水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强雨水污染治理相关的政策制定和法规执行,加强对雨水污染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形成良好的治理机制。

3.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建立政府、环保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雨水污染治理工作。

雨水收集处理方案

雨水收集处理方案

雨水收集处理方案【雨水收集处理方案】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雨水收集和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雨水的收集和处理方案,旨在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减轻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

二、雨水收集方案1. 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建筑物屋顶是一个天然的雨水收集场所。

我们可以通过将建筑物屋顶设置成斜坡状或在屋顶上设置集水设备,将雨水收集到集水管道中,再经过初步的过滤和处理后储存起来。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灌溉、清洗等非饮用水方面,有效地节约了饮用水的使用。

2. 道路和人行道雨水收集系统城市的道路和人行道也是雨水收集的良好场所。

我们可以通过在道路和人行道上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到地下储水池中。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道路积水问题,还可以收集到大量的雨水,供给城市绿化、景观水体、公共厕所冲水等用途。

3. 自然流域雨水收集系统自然流域包括河流、湖泊等水体,可以通过在流域河道上设置拦河堰等设备,将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和储存。

这种方式可以利用自然地形来收集雨水,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有助于提高流域水质。

三、雨水处理方案1. 初期筛选和过滤收集到的雨水需要经过初期筛选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悬浮物。

可以通过设置格栅和沉砂池来完成这一步骤,避免污染水质。

2.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吸附材料,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将雨水通过活性炭滤料层进行过滤,可以进一步提高水质。

3. 紫外线消毒雨水中可能存在各种细菌和病原体,为了确保雨水的安全使用,可以通过紫外线消毒设备对雨水进行消毒处理。

紫外线照射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4. 高级处理对于特定的使用场景,比如饮用水或工业用水,还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处理,比如逆渗透、超滤等技术,以彻底去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和溶解物质。

这些技术需要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四、雨水收集处理方案的应用与推广1. 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广泛采用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将雨水纳入城市的供水体系中,从而减轻了城市自来水的需求,缓解了水资源紧缺问题。

景观竖向设计中雨水的处理要点

景观竖向设计中雨水的处理要点

景观竖向设计中雨水的处理要点石媛媛陕西省体育训练中心摘要:本文从道路设计和绿地设计等方面探讨了雨水生态利用的设计方法,介绍了景观竖向设计应用中的雨水处理的要点。

关键词:竖向设计;景观;雨水处理1引言竖向设计是在景观场地总体平面布置的基础上,对建设物、场地、构筑物标高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充分利用景观场地的地形原貌,选择适当的竖向布置方式,确定场地的最佳控制设计标高,是景观场地雨水排水设计的前提。

作为景观竖向设计的关键环节,雨水排水设计考虑场地的地形条件的同时,结合景观场地降雨量和坡度排放雨水,避免冲刷地表土和积水,是设计者在景观竖向设计时考虑的重中之重。

2景观竖向设计的总体规划景观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利用和改造景观场地的原来地形,选择适宜的竖向布置型式,确定场地的最佳控制设计标高,既能与景观设计相协调,又能在满足场地功能要求下减少工程量。

设计初始阶段需要详细了解景观场地的地形、土壤、气象和水文特征,用整体规划竖向设计来引导雨水流向和汇集的设计。

出于景观多样化的要求,绿地地表往往需要一定的起伏变化,但会增大地表雨水径流、减少土壤入渗,因此在景观总体竖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平缓绿地坡度变化,以增加雨水渗入量。

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形原貌,对地形的改造要从实际状况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3景观竖向设计中的雨水处理设计3.1台阶式雨水处理设计台阶式方案是竖向设计的难点,涉及因素多,比较复杂。

台阶式雨水处理设施要避免雨水沿着陡坡倾泻情况,通过辅助设施延长雨水在每个台地中的滞留时间,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在景观设计中引入多级绿地方式,遵循绿地低于硬地的设计准则,利用雨水的自然流淌将雨水逐步引入到各级绿地中,加大雨水的吸收量,同时在每级绿地设置过滤带来净化雨水。

另外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象水文信息,对景观区域进行长期的计算机模拟,以此得到详细数据,指导雨水管理的竖向设计。

景观的美观和多样要求,地表往往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这与雨水的径流控制相悖。

城市雨水管理与生态设计

城市雨水管理与生态设计

城市雨水管理与生态设计
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一直是一个看似矛盾却又紧密相连的话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雨水管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在城市中合理处理雨水、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雨水管理挑战与对策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水泥地面和建筑物影响了雨水的自然渗透,导致雨水难以迅速排走,容易引发城市内涝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雨水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生态景观,可以有效吸收和利用雨水,减少径流量,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保护地下水资源。

生态设计原则与实践
生态设计是指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融入生态学原则,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植被恢复等手段,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在城市雨水管理中,生态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生态承载力。

雨水管理与生态设计的协调发展
城市雨水管理和生态设计并非孤立的两个概念,而是需要协调发展的。

通过将雨水管理和生态设计相结合,可以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例如,在建设中引入生态湿地,既可以处理雨水,又可以创造自然景观,实现生态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城市雨水管理与生态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才能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更加生态友好的城市,为美丽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雨水管理与生态设计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只有充分重视并积极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才能实现城市绿色生态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景观中雨水的生态净化技术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城乡建筑面积和规模发展迅速,其中建筑承担了一部分收集和排放雨水的功能,大量雨水在收集排放的过程中被浪费和污染。

所以结合景观规划设计利用太阳能风能、屋顶绿化及渗透过滤、建筑周边绿地等生态方法进行净化处理就成了当今迫切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建筑景观雨水生态净化技术
1 建筑雨水利用的现状
1.1建筑雨水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建筑雨水的收集、净化与利用成为近年来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3的城镇水资源严重短缺,但同时雨水利用率尚不到10%[1]。

另外一方面传统形式的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很少考虑雨水的滞留与净化,所以遇到暴雨便会形成城市洪水并且给城市排水管网造成压力。

另外雨水在收集排放的过程中冲刷建筑屋面会形成污染,并且污染物质随水排入河流湖泊,部分渗透入地下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重上轻下”问题比较突出,即重视地面上建筑,而忽视地下管网建设,尤其是城市排水和蓄水系统的建设[2]。

1.2 相关研究的进展
当前对于建筑雨水资源的收集净化及循环利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关注及研究的对象,其中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国走在探索的前列,采用的主要措施如下:
⑴利用建筑屋顶花园绿地滞蓄雨水,一方面收集雨水起到防洪作用,另一方面增加雨水的蒸发,起到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对不宜建设绿地的屋顶,或者“绿顶”消化不了的剩余雨水,将通过专门的已带有一定过滤作用的雨漏管道进入地下总蓄水池,再由水泵与地面人工湖和水景观相连,形成雨水循环系统,而地下总蓄水池又设有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和雨水处理系统。

⑵建筑与景观结合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通过渗透作用完成雨水净化过程。

与传统技术相比,它具有技术简单、设计灵活、易于施工、运行方便、适用范围大、投资少、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

⑶雨水自然净化技术的应用,雨水管理应该模拟自然界即通过蒸发、渗透、径流的雨水管理过程来实践,利用建筑周边场地做为雨水调蓄渗透的场所一般为公园、绿地、庭院、停车场、运动场和道路等,采用渗透池、渗透井、渗透侧沟、调蓄池和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方法,其景观形式上结合艺术化设计,完全模仿自然环境。

2 结合景观生态净化的设计技术
2.1 新能源与建筑雨水净化
建筑内收集的雨水常常因为水体封闭,流动缓慢,水域整体面积小,易污染,自净能力差。

当温度较高时,一些富含n、p的水体中,藻类就会大量繁殖,使水的颜色变成绿色发出鱼腥味,严重一点的还会变黑变臭。

太阳能具有储量的“无限性”,并且对于地球上绝大多数地区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可就地取用,另外太阳能的
开发利用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因此太阳能水体修复技术的利用具有各方面的优势。

设备的原理是利用在建筑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带动直流曝气泵将收集的雨水池水流不断流动,再沿太阳能电池板流回水体中,实现对水体的曝气复氧,同时,部分能量供应给紫外抑藻模块的紫外灯,实现利用紫外抑藻功能。

通过曝气复氧和紫外抑藻的复合作用,减少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增加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的腥臭味,控制水体中的 cod、tn、tp 等污染物含量,从而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保持水体清澈洁净。

另外在建筑屋顶或平台处可以设计玻璃水温室,利用太阳能在玻璃温室内蒸发雨水,利用水蒸气在温室顶部生成蒸馏水,之后收集起来进一步消毒处理,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利用风能为上述净化提供电力。

2.2建筑雨水的渗透净化
建筑雨水根据建筑本身功能、分布、材料等的不同,污染物成分也不尽相同。

其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为c0d、ss、氮、磷、重金属、油渍、无机盐等污染物。

首先建筑屋顶汇水面性质对雨水径流水质有最直接的重要影响,屋面径流的主要污染源是屋面的沉积物及屋面防水材料析出有直接关系,城市建筑屋面主要有平屋顶和坡屋顶之分。

从屋面材料看有水泥砖保护层屋面、卵石保护层屋面、瓦屋面、石油沥青油包屋面等,渗透过滤净化方法是处理建筑屋顶雨水的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屋顶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土壤堆积过滤
的方法,土壤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与修复能力,并对进水负荷的增加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用天然土处理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时,处理效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急剧下降,短期内会出现堵塞。

通过掺加细砂的方法来改变土壤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土砂比为7:1的人工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且渗透通量大。

净化效果与渗透深度密切相关,lm厚人工土对c0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即地表lm 厚土壤层可去除雨水径流中大部分的污染物,随深度的增加,净化作用可望进一步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并且土壤柱对氮、磷、重金属等均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其次目前新型研制的材料生泰硅砂经过加工可以有快速透水与具有阻水、透油的两种相反特性,其原料来源于沙漠的原沙既可制成有形状的---“生泰砂基透水砖”,也可结合下凹式绿地、渗透池、渗透井、渗透侧沟、调蓄池和人工湿地的结构做为铺垫层,过滤雨水中大颗粒污染物或将油污污染过的雨水进行油水分离以起到净
化的作用,相对于水体传统的硬质防水防渗层做法来说更加生态环保,具有因地制宜施工方便,防蒸发将水体的收集与净化同步,造价低等特点。

在建筑排水引流过程中可考虑利用吸附树脂来进行雨水净化,吸附树脂的外观一般为直径为0.3~1.0 mm的小圆球,表面光滑,根据品种和性能的不同可为乳白色、浅黄色或深褐色。

主要可以吸附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等化学残留物。

3 结语
建筑雨水的收集、净化与再循环利用结合建筑景观已成为当今
社会发展的趋势,设计结合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的技术方法成为前提,建筑雨水的净化通过太阳能风能的利用、渗透净化、结合周边景观为一体的系统营造方法具有广泛探讨和应用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丁润柏. 提高城市雨水利用率——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车伍教授访谈[j].《建设科技》2004年16期
[2]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收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18-2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