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 导学案3
于是,昂首,问候天空,伸指弹去满天尘埃,扯云朵拭亮太阳。从今起,这万里长空,将是我镶着太阳的湛蓝桂冠
我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我积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媒体
教材、多媒体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朗读与感悟
1、反复诵读《共工怒触不周山》,用现代汉语复述这个故事。
2、了解文章内容,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赏读与品味
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等待阳光,是最折磨的等待。却又不甘心终日梅雨。有一天,路过淡水,见平畴绿野之上,太阳在一堆泼墨也似的乌云之中挣扎。时灭时显的光线,在天空中挣脱着要出来。我突然惊讶,内心深深地感动着。大自然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教我认识世界,传授给我力量新生的秘诀。天下没有永远阴霾的天空,只要让生命的太阳自内心升起。我感受到日出的惊喜。
生命的历程中,其实也有雨季。所有的豪情壮志都在一刹那间被打湿了,像湿了翅膀的鹰,沮丧地凝望阴霾的天空,想要振奋,却挣不断细细密密的网丝,想要展翅,却甩不掉羽翼上凝聚的重露。乌云至少还有大地可泄漏,不管懂不懂,泄完了,雨季也就过去了。而无处可诉的苦,日积月累地便在内心形成阴沉的气候,形成没有阳光的一方天空。最悲哀的是,明明心里延续着梅雨,脸上却必须堆积着虚伪的晴朗。生命之中,总难免有这样的季节。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夸父追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
(2)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了解夸父追日的故事背景和公共怒触不周山的寓言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比较两篇短文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夸父追日的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追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通过学习公共怒触不周山的寓言,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
(2)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了解夸父追日的故事背景和公共怒触不周山的寓言意义。
2. 教学难点:(1)夸父追日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公共怒触不周山寓言中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
1. 教师准备两篇短文的课文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2. 准备分角色朗读的材料和指导学生讨论的问题。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或白板,以便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插图引起学生对两篇短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夸父追日的故事背景和公共怒触不周山的寓言意义。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分角色朗读两篇短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词汇与句子:(1)教师指出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进行讲解和例句演示。
(2)学生跟读和模仿,巩固对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4. 讨论与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两篇短文的不同之处,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等。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篇短文进行家庭作业,要求正确朗读并复述故事内容。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一、事件背景《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古代神话传说。
其中,共工造反是其中之一。
传说中,共工为尧时的大臣,担任水害的审判官,负责调控洪水。
然而,由于共工对自己的权力滥用,造成了无数百姓的困扰和灾害。
被尧贬为黎民时,共工不甘心,一怒之下震怒天地,并冲向不周山。
二、共工的怒触在《山海经》中,共工以其愤怒的态度冲入了不周山。
不周山为尧时的极北之地,它是禁止常人进入的神圣之地,同时也是天之柱。
共工的怒触不周山,可以理解为他对尧的不满与愤怒的表达。
在神话传说中,共工的怒触被认为是对尧治理和权威的挑战。
三、不周山的意义不周山作为尧时的极北之地,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它被视为天之柱,受到了崇拜和敬畏的态度。
不周山象征着尧的统治和治理,是天地间纽带的象征。
同时,不周山也是神圣的禁地,不普通人可以进入其中。
共工的怒触不周山,也表达了他对尧治理的不满和挑战。
四、共工与尧的矛盾在神话传说中,共工与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
共工作为尧的大臣,负责掌管水害,但他的权力滥用,给人间造成了巨大的灾害。
尧多次指责共工,并试图削弱他的权力。
作为回应,共工向尧示威,最终怒触不周山,这被视为他对尧权威的挑战。
五、共工怒触的意义共工怒触不周山,不仅仅是他个人对尧的不满,更体现出对尧时代的不满和对权威的怀疑。
在古代社会中,尧被视为仁德之君,但共工的造反却揭示出尧时代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这个神话传说中的事件,反映了人们对于统治者的不满和权威的质疑,对当时社会政治氛围的一种批判。
六、共工的下场在神话传说中,共工怒触不周山被视为对尧的挑战,尧为了维护权威和统治秩序,派遣了帝辛前去平息共工之乱。
帝辛最终成功平定了共工,将其斩杀。
共工的下场无疑是对反叛者的警示,并且彰显了尧对权威的维护和保卫。
七、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的启示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事件,但它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着权威与反叛的矛盾,统治者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治理和维护社会秩序,而被统治者也应当保持警醒并合理表达不满。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0篇)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0篇)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被编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险篇中。
本单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学习探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逐走、欲、河、道”等词语的含义、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课文,了解神话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1、会辨析文言文中的词语省略现象,正确翻译理解课文。
2、反复朗读,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3、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熟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2、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意义,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教学方法】:本课时拟采用如下教法:1、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讨论探究法。
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讨论合作的能力,学生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然导入,我来猜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二、经典神话,我诵读1、听配乐朗诵,注意生字读音和句中停顿2、跟读课文3、全班齐读4、同桌交流,译读课文,学生展示翻译结果学生可能提出的理解障碍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
(1)疑难字词:逐走:赛跑河:黄河欲:想要大泽:大湖邓林:桃林(2)词语省略现象:(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
5、根据译文,背出原文。
6、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画面栩栩如生,你认为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逐日?与日逐走——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林三、神话精髓,我探究1、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它与课本在叙述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你更欣赏哪一种?2、教师示例:扩写“化为邓林”,学生分组扩写其他画面。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教案标题: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阅读和理解。
2. 分组讨论和合作,展示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解读。
3. 个人创作,写一篇关于神话故事的短文或绘制一幅相关的插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地》等。
2. 呈现:给学生展示《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情节和相关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并回答相关问题。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解读,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1. 回顾: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读和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2. 比较: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小组的解读和理解,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神话故事的含义。
3. 创作:让学生个人创作,写一篇关于神话故事的短文或绘制一幅相关的插图,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题的答案评估。
2. 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表现评估。
3. 个人创作作品的评估。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学者来校进行讲座,深入解读《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 组织学生进行神话故事的舞台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解读。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或展览,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文物和艺术品。
教学资源:1.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文本和插图。
2. 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
3. 分组讨论和汇报的指导材料。
4. 个人创作的指导材料。
5. 学生展示作品的展板或投影仪。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神话故事,并能够运用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分析和解读。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夸父追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
(2)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篇短文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对比分析,找出两篇短文的异同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夸父追日》是一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讲述了夸父追逐太阳的故事,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挑战精神。
《公共怒触不周山》是一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的小人物通过智慧战胜强大的对手的故事,寓意着勇敢和智慧的力量。
2. 教学重点:(1)朗读和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
(2)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两篇短文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两篇短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短文,理解故事内容,查找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两篇短文的理解和感受,分析两篇短文的主题和寓意。
4. 课堂讲解:讲解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5. 比较分析:让学生对比分析两篇短文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或神话故事。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两篇短文的故事内容。
2. 选择一篇短文,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
(2)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3)分析夸父和公共的形象特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两篇短文的意义。
(2)学会通过课文注释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夸父和公共的神话背景。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短文。
(2)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3)分析夸父和公共的形象特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2. 教学难点:(1)理解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的神话背景。
(2)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的神话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夸父和公共的形象特点及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篇短文,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神话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夸父和公共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品析欣赏:(1)引导学生欣赏两篇短文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技巧。
(2)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勇于追求、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两篇短文。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夸父和公共的故事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背诵短文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质量。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夸父追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
(2)掌握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短文《夸父追日》(1)介绍夸父追日的故事背景、人物和情节。
(2)分析夸父追日的故事主题,如勇气、毅力等。
(3)学习夸父追日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短文《公共怒触不周山》(1)介绍公共怒触不周山的故事背景、人物和情节。
(2)分析公共怒触不周山的故事主题,如公平、正义等。
(3)学习公共怒触不周山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两篇短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2)准备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练习题。
2. 课堂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篇短文《夸父追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公平?3. 课堂讲解:(1)分别讲解两篇短文的故事背景、人物和情节。
(2)分析两篇短文的主题,如勇气、公平等。
(3)讲解两篇短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练习题。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5.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两篇短文《夸父追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篇短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 学案设计
《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学案设计上课时间:2011年月日星期: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姓名:课题:25、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掌握“逐走、河、道、折、绝、倾”等词语的含义、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课文,了解神话的有关知识。
3、深刻领悟故事蕴涵的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积累字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逐走()河,渭()水潦()颛顼()二、介绍神话的相关知识三、介绍《山海经》第一课时导学要点:诵读、译读课文一、导入新课二、资料交流三、经典神话我诵读1、采用范读、自主读、合作读方式练习朗读,力求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小组合作探究,译读课文,借助所学知识,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学生展示翻译成果。
课堂练习:自我检测1、填空《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___》,《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__________》,这两篇短文都是____________,都体现了古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夸父与月逐走______(2)入日_________(3)饮于河,渭_____(4)北饮大__________2、学习《共工怒触不周山》(1)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2)请你推测“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战败后怎样的心里?(3)张开想象的翅膀,表现共工怒不可遏时的情态、丰富人物形象。
(4)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多角度评价人物)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何理解文中结尾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比较阅读,找共性齐诵两篇短文,讨论: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三、拓展迁移:类似的神话你还知道哪些?请至少列举三个故事。
短文两_夸父逐日_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短文两_夸父逐日_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教案名称: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目标:1.了解《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民间神话故事的内容;2.掌握神话的主题和结构;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神话的意义和价值;2.分析和比较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和差异。
教学准备:1.教学课文《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2.PPT和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神话和古代民间故事的兴趣。
Step 2:学习《夸父逐日》(20分钟)1.教师首先简要介绍《夸父逐日》的故事梗概和背景。
2.教师通过朗读让学生听读文本,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3.教师解释神话中的重要事件和角色,并与学生讨论神话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4.教师分发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最后展示给全班。
Step 3:学习《共工怒触不周山》(20分钟)1.教师首先简要介绍《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梗概和背景。
2.教师通过朗读让学生听读文本,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3.教师解释神话中的重要事件和角色,并与学生讨论神话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4.教师分发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最后展示给全班。
Step 4:比较与分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和分析这两个神话故事,了解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差异。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3.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总结和展示。
Step 5:课堂演练(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个类似的神话故事,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和讨论。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写一篇短文,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并提出改进建议。
3.选取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Step 6: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包括神话故事的特点和价值等。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神话的理解和观点,写一篇关于神话的批判性文章。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夸父追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
(2)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3)通过分析比较,认识夸父和共工两位神话人物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
(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子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将神话故事改编或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理解神话故事,培养批判性思维。
(3)通过学习神话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
(2)分析夸父和共工两位神话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评价神话故事。
2. 教学难点:(1)理解夸父追日的故事背景和象征意义。
(2)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缘由和故事寓意。
(3)如何将神话故事改编或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和意义。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神话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两篇短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夸父和共工的故事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夸父和共工两位神话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评价神话故事。
(2)学生发表自己对神话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5.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神话故事改编或创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四、课后作业: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进行改编或创作,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导学案(新XX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案(新XX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预习自测】1、《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
2、给画线词注音。
夸父()颛顼()()水潦()【合作探究】(一)读一读原文(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反复朗读。
要求读顺句子。
(3)展示朗读(二)嚼一嚼字词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三)说一说译文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解难答疑】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2、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3、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反馈拓展】课内语段阅读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加线字词(1)逐日()(2)逐走()(3)入日()(4)、欲得饮()()2、翻译重点语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追日”常比喻。
【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感知共工形象【预习自测】(一)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
(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2)学生自由练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3)看谁读的好,指名学生读(读-听-评)(4)学生齐读课文。
(5)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
(二)说译文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合作探究】析句段(1)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2)经过:(3)结果:(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解难答疑】讨论:(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2)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3)作想象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反馈拓展】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自制第25课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 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课堂小结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 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 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 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 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4、探究赏析 (1)如何理解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 节? 夸父因追逐光明儿逐日,口渴而死,他的手 杖却化为撑起一片绿阴且结满甘美果实的桃林, 这一结尾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 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 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2)《山海经· 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不量力, 欲追日景(即日光),逮之于禺谷”,那么夸父 逐日的行为是自不量力吗?说出你的看法。 这个神话主要是表现夸父宏大的志向和豪壮 的气概。也正因为日不容易“逐”,才更加显现 出夸父那令人赞佩的勇气。
教学《共工怒触不周山》
1、参照注释,试译短文,如有困难可以与同 桌互相交流。 2、口译短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 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 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 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 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3、检查自学成果。 (1)解释红色的字词。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昔者: 为: 天柱折,地维绝 折: 维: 绝: (2)翻译句子。 天柱折,地维绝: 故日月星辰移焉:
课堂小结
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共工 敢于想权威挑战,尽管他们都是神话 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 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 得我们学习。
教学《夸父逐日》
1、参照注释,试译短文,如有困难可以与同 桌互相交流。 2、口译短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 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 河、泪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 去北方的大湖饮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 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范文模版)第一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范文模版)《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启发学生多角度理解,珍视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
多角度解读故事蕴涵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过程与方法:1、六读法: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懂内容、读到知识、读美文章、读出疑惑;2、独立思考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深入理解文章;3、学会质疑,通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文,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2、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奥秘的积极精神。
重点难点:1、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常用文言字、词、句式,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3、理解文章主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设计一:1、导入新课:在西方神话中天地是这样创造的:起初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
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
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
事就这样成了。
神称空气为天。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
事就这样成了。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
神看着是好的。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
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事就这样成了。
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
又造众星。
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管理昼夜,分别明暗。
神看着是好的。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心得体会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案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文言词汇积累。
2、疏通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神话的特点。
4、理解古人的想象,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把握主旨。
5、朗读并背诵课文。
2.教学重点/难点1、文言词汇积累。
2、疏通文意,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古人的想象,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把握主旨。
4、背诵课文。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
神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神奇的魅力,闪烁着恒久的光芒,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古代神话故事?请给大家讲讲。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
今天我们学习另两个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了解古人的想象、精神。
二、解题。
了解神话产生的原因、特点和作品简介。
三、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四、审题联想。
1、夸父为什么要与日逐走?2、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3、共工为什么要撞不周山?4、共工是个什么样的人?五、自学。
1、齐读课文,正字音。
2、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找出重点词句。
4、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六、交流。
1、疏通文意,找出重点词句。
2、概括内容。
《夸父逐日》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其手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与颛顼相争为帝,共工怒触不周山,造成天翻顾覆的变化,它曲折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变化。
3、联想问题。
(1)推其原因,大概有三:首先是对太阳的崇拜。
在原始社会中,神秘的太阳是他们崇拜的对象。
但夸父的崇拜不是跪在太阳神的脚下,而是要与他并驾齐驱。
其次先民们渴望解开太阳之谜。
再次,人们想留住温暖的太阳,好度过漫长寒冷的长夜。
因此,先民们幻想出夸父这个伟丈夫去追赶太阳,了解太阳,征服太阳的神话。
(2)夸父是一位敢于挑战,有宏大志向,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死而不已的英雄人物。
(3)炎帝、黄帝曾于涿鹿大战,最终炎帝败北。
共工与颛顼争帝,是炎黄之战的续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夸父逐日》
一、导入新课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二、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
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1、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2、《山海经》。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2遍。
(齐声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四、问题探讨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
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
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
应如何理解?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
1.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2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
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满头的赤发,坐骑是两条龙。
3.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
是炎帝的后代。
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
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
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不要相信共工氏。
共工氏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
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
4、“不周山”释义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
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
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
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5、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6、学生齐读2遍。
(齐声朗读)
7、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8、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9、背诵课文。
一、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二、质疑:
1、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教师总结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
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
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