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2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二)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教案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能够描述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的方法;3.掌握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二、知识概述生态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和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一种方法。
生态工程可以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减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本课程将从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学习。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课时: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学时)1.生态工程的概念–生态工程的定义–生态工程的研究对象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二课时:生态系统修复与管理方法(2学时)1.生态系统修复的基本方法–生态系统修复的概念–自然修复与人为修复的差异–生态系统修复的步骤和措施2.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生态系统管理的目的–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第三课时: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学时)1.生态工程与环境保护–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生态工程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生态工程在土壤保护中的应用2.生态工程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生态工程在湿地恢复中的应用–生态工程在森林恢复中的应用–生态工程在城市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生态工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加深对生态工程的理解;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形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
五、实践环节1.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进行生态系统修复项目的实地考察,了解项目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情况;2.实验操作:进行一些与生态工程相关的实验,如土壤修复、湿地植被恢复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工程的基本实践;3.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选择一个特定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生态工程解决方案。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学案
,达到和的同步发展。
二.生态工程的原理
1.生态工程主要由,和构成,其构建和运行主要依据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
,,等。
2.生态工程的建设主要依据理论,达到以为主,为辅的程度。生态工程的设计还必须遵循
和的基本规律,运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指导实施和管理。
3.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构建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使和
选修三: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学习
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自主学习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
1.概念: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和原理,
原则,结合经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促进物质被
利用的生产工艺系统。
A.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
11.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
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4)右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
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型。K值的含
义是,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变,
该值(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
A.生态经济 B.循环经济 C.生态工程 D.生态农业
2.下列措施不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 )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第二课时学案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生学案◇主编:编者:审核:时间:第__周星期班组姓名_______总课题生态工程总课时 5 第2课时课题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兴起的原因2.简述生态工程兴起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情感目标: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2.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相关知识回顾(多选)生态工程体系的特点是()A少消耗B多投资C可持续D多效益■本节学习任务一、认知理解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含义: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理论基础:_______________。
(3)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4)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种多样性原理:(1)内容: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____________提高系统生产力。
(2)理论基础: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4)实例:①反面:“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如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没有一条昆虫与其灭天敌相生相克的____________,使得松毛虫肆虐一时。
②正面: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如由__________和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
物种繁多,系统稳定。
3、协调与平衡原理:(1)含义: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即环境所能养活的_________的最大数量。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教案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所学的生态工程原理,结合当地的社会发展状况研究当地生态工程的建设方向和途径。
(2)分析并评价生态工程的实例,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教学设计】案例一
[板书设计]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
生态经济: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工程原理3)协调与平衡原理:
4)整体性原理: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生物中图版学案: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第一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1.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1.概念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双双受益,着眼于生态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叫做生态工程。
2.目标保护环境与资源;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使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强大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能力。
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食物链原理(1)原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的食物链,既是能量转化链和物质传递链,也是价值增值链。
(2)作用:调整食物链的长度,利用相应的腐生生物,将各营养级的食物残渣或粪便等排泄物进一步转化,提高生物能量的利用率。
2.生态位原理(1)原理: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的生物种群,每一种群在多维的生态空间中都有其理想的生态位,而每一种环境因素都给生物种群提供了现实的生态位。
这种理想与现实生态位之差,一方面迫使生物的种群去寻求、占领和竞争良好的生态位,另一方面也迫使生物种群不断地适应环境,调节自己的理想生态位,并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生物与环境的世代平衡。
(2)作用:形成一个物种多样化、种群稳定的生态系统,并使有限的光、热、水、气、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3.限制因子原理(1)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物质,叫做最小因子定律。
(2)耐性定律: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上限和下限,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
生态因子的最大量和最小量对生物的限制作用概念合并为耐性定律。
(3)限制因子:当生态因子(一个或相关几个)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繁殖或分布时,这些因子就是限制因子.4.整体效应原理(1)原理:生态系统是由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2)基本特征:是整体性,表现为系统各组分间相互联系、依赖、作用、制约的不可分割性,整体的作用和效应比各部分之和大。
高二生物《4.1生态工程的原理和类型》教案二(人教版选修三)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总第课时教案课题使用时间:主备人:方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概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2.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信息进行分析。
2.尝试运用生态位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教学重点: 1.概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2.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
教学难点: 1.概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教学方法:讲述、引导、启发、讨论、探究教具使用:共案部分个案部分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课前:一、在课前发给学生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一一解决预习提纲提供的问题。
课中:二、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研习教材。
1.讲述: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也产生过问题。
如,曾经在最初进行林带建设时,单一种植了大片樟子松林,后来松毛虫的肆虐使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奄奄一息。
但在混业林中很少发生这样的事。
这是为什么?2.总结: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食物链的长度,使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可实现对资源充分利用并增加系统稳定性的目的。
这是生态系统工程的多样性原理。
3.展示资料1:“九子登科”模式提出问题: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4.展示资料2:秦淮河的变迁组织学生讨论:①是什么原因造就了20世纪末秦淮河一潭死水的现状?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
学生观看资料1。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生观看资料2。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总第课时导学案课题第四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的原理和类型(第二课时)使用时间:主备人:方娟一、学习目标:1.概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2.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二、知识构成:1.如何理解生态工程中的生态位原理的食物链原理?2.什么是物种多样性原理?3.我国目前设计的生态工程有什么特点?4.我国的生态工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什么特点?5.生态工程的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6.设计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7.生态工程广泛涉及哪些学科?8.根据性质和设计目标的不同,生态工程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举例说出这些生态工程的名称和它们的作用是什么?9.林业生态工程包括哪些内容?10.治污生态工程包括哪些内容?11.目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建立的什么生态系统在防治和处理污水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12.人工湿地工程的组成成分包括哪些?13.在处理污水过程中,这些成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三、学法和自检:1.下列有关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尽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长度,使之无限增长,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使食物网更加复杂化,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层次,丰富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在生态系统中增加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提高副产品的产量,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下列生态工程中,不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而建立的是()A防风固沙生态工程B水源涵养生态工程C污水治理生态工程D城市绿化和园林生态工程课题第四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的原理和类型(第二课时)四、达标检测1.建立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建设人工生态系统B实现环境与经济的效益C提高环境对污染的承受力D最大限度获取经济效益2.下列关于建立生态工程还需要考虑生物存活的环境因子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因子中生物才能更好地生存B环境因子不足会引起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限制,以致消退C环境因子过量会促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此限度,生物可能灭亡3.建立生态工程中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4.下列所列出的植物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荷花等挺水植物B菱等浮水植物C金鱼藻等沉水植物D胡杨等陆生植物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工湿地作用的是()A蓄水的作用B防风消浪、护案固堤的作用C是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的场所D化学分解作用6.(多选)以治理环境污染为目标的治污生态工程包括()A污水治理生态工程B城市垃圾处理生态工程C湖泊或水源地治理生态工程D水源涵养生态工程五、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1、学习小结:2、上本作业:概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2 新选修3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教学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三、教学策略新课的引入可采取三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充分地利用题图进行课堂讨论,思考这个电脑合成作品的寓意。
认真阅读引言,分析“地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的含义,从而引出主题。
另一种方法是:教师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或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如利用第二节的“思考与探究”第1题的资料分析内容,讨论如何使受损环境修复,从而引出生态工程这一主题。
第三种方法是:让学生说出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再进一步引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从人们的认识发展变化的角度写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生态工程的含义。
建议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并搜集有关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资料,布置展板,进行学习交流。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查阅的资料,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入手,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漫画。
还可以模拟历史上的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在课堂上举行小型辩论会。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工程。
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来自《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文翻译可能有些拗口,学生可以和原文对比学习,理解这一定义。
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
《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的教学,建议从资料分析中总结出建设生态工程的意义。
可以用教材提供的两则资料分析讨论问题。
一则是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图“被洪水淹没的大地”,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再通过搜集长江沿岸湖泊面积减少的资料和有关长江成为悬河的资料(最好是图片),引入对问题的分析讨论。
课前(或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最近几年来,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防治洪灾,从而提出生态工程是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4.1生态工程的原理及类型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选修三
4.1生态工程的原理及类型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选修三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总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导学案课—四章生态工程第一旷生态工程的原理和类型(第二课时)使用时间:主备人:一、学习目标:1. 概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2. 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知识构成:1. 如何理解生态工程中的生态位原理的食物链原理?2•什么是物种多样性原理?3. 我国目前设计的生态工程有什么特点?4. 我国的生态工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什么特点?5. 生态工程的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6. 设计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7. 生态工程广泛涉及哪些学科?8. 根据性质和设计目标的不同,生态工程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举例说出这些生态工程的名称和它们的作用是什么?9.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哪些内容?10. 治污生态工程包括哪些内容?11. 目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建立的什么生态系统在防治和处理污水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12. 人工湿地工程的组成成分包括哪些?13. 在处理污水过程中,这些成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三、学法和自检:1. 下列有关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尽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长度,使之无限增长,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使食物网更加复杂化,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层次,丰富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在生态系统中增加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提高副产品的产量,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 下列生态工程中,不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而建立的是()A防风固沙生态工程B水源涵养生态工程C污水治理生态工程D城市绿化和园林生态工程课题第四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的原理和类型(第二课时)四、达标检测1. 建立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建设人工生态系统 B 实现环境与经济的效益C提高环境对污染的承受力D最大限度获取经济效益2. 下列关于建立生态工程还需要考虑生物存活的环境因子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因子中生物才能更好地生存B环境因子不足会引起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限制,以致消退C环境因子过量会促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此限度,生物可能灭亡3. 建立生态工程中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4. 下列所列出的植物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荷花等挺水植物 B 菱等浮水植物C金鱼藻等沉水植物D胡杨等陆生植物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工湿地作用的是()A蓄水的作用 B 防风消浪、护案固堤的作用C是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的场所D化学分解作用6. (多选)以治理环境污染为目标的治污生态工程包括()A污水治理生态工程 B 城市垃圾处理生态工程C湖泊或水源地治理生态工程D水源涵养生态工程五、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1、学习小结:2、上本作业:概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教学设计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
(2)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生态工程实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形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2、教学难点(1)生态工程原理的综合应用。
(2)理解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对生态工程有初步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生态工程实例,如桑基鱼塘、沼气池等,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工程原理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态工程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生态工程的成果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环境恶化的图片,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水污染等,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提问: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引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2、生态工程的概念(1)讲解生态工程的定义: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强调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举例:沼气池的建设,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解释: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使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物种多样性原理举例: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对比,天然林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高。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导学案(第二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2.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三、课前预习1、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是指。
2、整体性原理:自然生态环境是通过、之间的协同进化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人类也处在一个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因此,整体性原理就是兼顾和的共同发展。
3、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的目的。
(2)系统整体性原理,通过系统各组分的适当比例,实现大于的效果。
探究一1、“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为振兴西部而提出的宏观决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生态工程建设。
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
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探究二:1、生态工程的五大原理:课堂练习: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自2000年10月开展“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示范实验研究”开始,相继引种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共计10余种,在围隔区内已经形成了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落。
试验区内营养盐的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如试验区内氨氮和总氮仅分别为试验区外的1/13和1/5,有效地改善了水质。
(1)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2: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导学案【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2.运用生态工程依据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环境问题【预习自测】(具体要求:①通读课文,规范、准确、简洁标注出下列知识;。
②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记住最基本的概念原理。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1.生态工程的概念:2.生态工程的目的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食物链原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____、____、分解者所构成的食物链,从生态学原理看,它是一条_____链,物质传递链,也是一条_____链。
2.生态位原理3.限制因子原理(1)最小因子定律:即植物的生长取决于______的那一种物质,叫做最小因子定律。
(2)耐性定律:4.整体效益原理5.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自我检测】1.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时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2.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保护蛇是为了()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3.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原理是()A.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5.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6.据统计表明,进人21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A.自然灾害 B.动物病害C.天敌过多 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7.经过十年努力,我国西北防护林带已经初步建立,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其重要意义是()A.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B.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建立了畜牧业的生产基地D.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张建尚/江苏【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学法提示】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生态学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课前预习】起步稳——知识源于生活。
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①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②,达到③和④的同步发展。
生态工程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⑤。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①”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②,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③。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主要有①原理、②原理、③原理、④原理、⑤原理等。
4.物种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①和②,循环往复,③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④;协调与平衡原理:协调就是生物要与⑤相适应,平衡就是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⑥(又称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⑦等系统的影响力,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⑧、⑨、开发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属于⑩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即“1+1>2”属于⑾原理。
答案1.①物质循环②环境污染③经济效益④生态效益⑤可持续2.①循环经济②生产原料③生态工程3.①物质循环再生②物种多样性③协调与平衡④整体性⑤系统学和工程学4.①区域小循环②全球地质大循环③分层分级④抵抗力稳定性⑤环境⑥环境承载力⑦经济和社会⑧当前与长远⑨局部与整体⑩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⑾系统整体性【课堂探究】走得欢——探索成长快乐。
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答案
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答案目录•简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多样性的重要性–乡村生态的保护与修复•生态工程的应用领域–水资源保护与修复–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结论•参考文献简介生态工程是研究如何利用生物学原理和环境科学技术来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旨在通过改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多样性的重要性在生态工程中,多样性是一个核心概念。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丰富程度。
多样性的增加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较高的物种丰富程度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功能。
因此,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乡村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乡村生态是农业生产环境中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
生态工程在乡村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有机农业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生态工程的应用领域水资源保护与修复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的保护与修复是生态工程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生态工程在水体保护与修复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湿地恢复与保护、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等。
通过保护和改善水体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水质,增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保护并恢复水生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城市是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区域,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是生态工程在城市环境中的应用领域。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绿化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优化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农业通过有机肥料的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参考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2.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适应性原理。
3.能够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生态工程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2.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1)讲解:生态工程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和保护的一种技术手段。
(2)举例:城市绿化、湿地保护等都是生态工程的实际应用。
3.学习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整体性原理要求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效应,实现物种、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保护和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食物链原理: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传递的重要途径,食物链原理要求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合理构建食物链,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合理利用。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要求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5)物种适应性原理:物种适应性是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物种适应性原理要求在生态工程建设中,要选择适应性强的物种,提高系统的适应性。
4.分析生态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1)案例分析:以某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分析生态工程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2)讨论:同学们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拓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和展望。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学历案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和应用实例。
3、能够分析和评价生态工程方案的优缺点。
4、培养运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如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
(2)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如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等。
2、难点(1)如何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对复杂生态工程案例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三、知识链接1、生态学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等。
2、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如环境污染的类型、危害和治理措施。
四、学习过程(一)生态工程的概念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的区别在于,传统工程以人类的需求为中心,往往忽略了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和稳定性;而生态工程则强调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生态工程的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如无废弃物农业,通过沼气池将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沼渣、沼液还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成本,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在生态工程建设中,物种多样性程度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就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强,能够更好地抵抗外界干扰。
例如,在植树造林时,种植多种树木,而不是单一树种,能够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是指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例如,在进行水产养殖时,要根据池塘的大小和水质条件,合理控制养殖鱼类的数量,避免过度养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鱼类死亡。
生物学案:第章第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第一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一、生态工程的概念1.概念:指应用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原理、________________原则,结合经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促进物质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工艺系统.生态工程提供了既______________,又解决难以处理的__________问题的途径。
2.根本目标:在促进自然界__________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__________,防治__________,达到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同步发展。
3.特征:生态工程设计考虑到了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的两方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预习交流分析农林牧副渔一体化生态工程为什么可以减少环境危机.二、生态工程的构建原理1.构成:生态工程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
2.构建原理:生态工程构建和运行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基本原理。
这些基本原理主要包括:(1)__________原理:指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不能离开其他生物而单独生存和繁衍,这种关系是自然界中生物之间长期______的结果,包括______、______等多种关系。
在功能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这种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和______机制.(2)生态位原理: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占有一定的________。
在生态工程中,合理利用该原理,可以构建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而高效的生态系统。
(3)食物链原理:自然界中复杂的___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基础,也是生态工程所利用的__________原理的基础.(4)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越高,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16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二)
编写:张莉审核:王路平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生态工程原理的理论基础、内容、意义及事例;
2、学会分析具体事例中的生态工程原理。
(重难点)。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记忆,有疑问的用红笔画出,各小组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讨论;
【自主学习】
一、
【课堂检测】
1.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理性原理
2.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3.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4.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5.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
【课后作业】
6.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
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
过程合理地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达到
了良性发展。
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
的、和原理。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的制作如图所示。
在
图中标出箭头,表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3)如果将图中“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
(4)在该生态农场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物质循环过程,据图分析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叙述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5)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
请你结合所学有关生态工程原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