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研究(1964-2000)
印度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
印度国家概况【国名】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
【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
面积居世界第7位。
【人口】11.6亿(2009年),居世界第2位。
有10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
约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兰教(13.4%)、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新德里(New Delhi),人口1385.1万(2009年)。
【国家元首】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Pratibha Patil)。
2007年7月25日就任。
【重要节日】共和国日(Republic Day):1月26日。
1950年1月26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共和国宪法,印度成为共和国。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
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月、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
该节日正处于印度春季收获季节的作物即将开镰收割,冬去春来之际,因此也被称为春节。
灯节(Div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
简况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
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
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
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与中国时差-2.5小时。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精品原创】走向世界_对于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考_毛曦
2013年第1期No.1,2013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总第226期Sum No.226 走向世界:对于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考毛 曦摘 要: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学科问题研究、中外历史地理比较、专题研究和相关工具图书的编著等方面,译介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随着学科调整,原历史学中的历史地理学被归入到中国史一级学科之下,中国历史地理可以继续开展学科问题研究,参与全球历史地理整体研究,开展跨国家地区历史地理研究,中外历史地理比较研究,以及世界历史地理背景下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建议在世界史学科下设世界历史地理二级学科,强化地理学中的世界历史地理研究。
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应积极做好学科建设,多学科参与,不断扩展研究领域。
关键词:中国历史地理学;世界历史地理;世界史;世界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直至今天,研究范围在不断拓展。
[1]从理论上讲,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历史地理学,也应是研究世界历史地理的历史地理学。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业已取得非凡成就,研究领域极其广泛,但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开展非常有限,仍属极其薄弱的学术领域。
不言而喻,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推进不仅对于历史地理学的整体发展乃至中国学术的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并积极参与全球国际事务的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系统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特别是在历史学一级学科已做出调整的新的情况下,如何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做出响应,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笔者不揣谫陋,在梳理总结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就世界历史地理的学科问题及专业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出粗浅看法,以做引玉之砖。
一、从周边到全球:中国世界历史地理研究的渊源与现状“世界历史地理”,亦称“域外历史地理”或“外国历史地理”。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圣才出品】
第七章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7.1复习笔记一、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1.军事因素的构成及其与国际政治的相互关系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因素反映的是各国的军事实力状况和对外军事战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军事关系。
它作为国际政治体系的重要构成,与国际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因素军事因素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本身也包含了不同层次的许多成分。
就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分:①战争。
在国际政治中,战争是解决国家间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是所有军事因素中最典型、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国际政治影响最为直接和强大的因素。
②武装冲突。
与战争相比,武装冲突的特点是战斗活动地区有限、持续时间较短、对抗规模及破坏性不大等。
在国际政治中它是比战争更为频繁出现的军事因素。
③军备与军事实力。
它是指各国的军事编制及武器装备等,是军事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国际政治的一种强有力的因素。
④军事集团与军事同盟组织。
它是国家之间为了某种共同的政治利益而在军事领域里结成的联盟性组织。
(2)军事因素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军事因素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从广义上看,军事因素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因素,它是国际政治关系的折射体,国际军事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国际政治关系,因为它反映了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成为国际政治关系的表现形式。
②从狭义上看,军事因素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国际政治关系中主要表现形态之一。
此外,军事因素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是为国际政治的现实服务,并服从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总原则。
从这个意义上讲,军事因素与国际政治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军事因素在国家对外决策中的作用(1)军事力量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实力构成的各种要素中,军事实力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军事力量直接成为政治斗争的物质手段,它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2)军事因素导致对外决策的调整军事力量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目标选择和行为方式,同时,军事因素制约国家对外决策的作用还表现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之中。
国际传播复习资料
1.国际传播的定义广义: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
具体而言,即政府、企业、组织、个人进行的跨越国界的信息传递过程。
狭义: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
2.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一、研究范围不同:国际传播是国与国之间越过地理的国境线的信息交流过程,文化基本相同的两个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国际传播;文化相同的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处于不同国家时,其交流也是国际传播。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信息交流过程。
二、学术渊源不同:国际传播起源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研究;跨文化传播起源于文化人类学。
联系:一、研究范围有交叉:跨文化传播要考虑国际关系因素,国际传播也要注意跨文化的因素。
二、二者互相依存:无论是通过大众媒介还是人际交流渠道,跨国的传播通常是一种跨文化传播。
三、二者的研究方向正在靠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跨国公司的增多和发展,跨文化传播的研究逐渐向组织机构间的跨文化交流,向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扩展,从微观向宏观方面发展。
而国际传播的研究也开始从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发展,即观察的角度从宏观走向微观。
两者关系日益密切。
3.20世纪60、70年代国际传播的发展研究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传播,主要是十九世纪电子媒介产生以后。
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传播在美国成为一个研究的学术领域得到承认。
加拿大对国际传播的研究比较多。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1964年,麦克卢汉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提出“地球村”和“信息时代”的概念。
196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传家会议,会上发送的出版物和会后发表的“关于船舶研究国际项目的建议”,被普遍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分水岭。
它注意到了“信息自由传播原则”加剧了信息富国和信息穷国之间的不平等。
20世纪70年代,一批在50-60年代摆脱殖民统治的亚非国家(不结盟国家)在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之外,还要求建立国际信息与传播新秩序。
1973年9月在阿尔及尔召开的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关注大众传播领域里的工作”,以“促进不结盟成员国之间的信息的进一步相互交流”。
印度的国际影响:非洲解放运动与不结盟运动
印度的国际影响:非洲解放运动与不结盟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印度积极参与非洲解放运动,为非洲国家的独立与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种参与不仅展现了印度长期以来对于自由与平等的坚定信念,也在国际舞台上为印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同时,印度在非洲解放运动的积极参与也为其建立不结盟运动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非洲解放运动中,印度成为了非洲国家的坚定支持者和朋友。
正如印度国父甘地所指出的,印度作为亚洲的一员,也曾经历过殖民统治,深刻理解了非洲国家所经历的痛苦。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非常重视印非友谊,并亲自前往非洲各国,以支持他们的独立斗争。
例如,1956年,尼赫鲁积极参与了对摩洛哥和突尼斯的投票,帮助他们摆脱法国殖民统治。
此后,印度还派遣了士兵,参与了苏丹的独立战争,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军事援助和培训。
印度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在1960年代进一步得到巩固,当时非洲国家纷纷独立。
不仅如此,印度还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了非洲问题的重要议程,并推动世界各国为非洲的独立和发展提供支持。
1960年,在联合国的大会上,印度首次提出了取消殖民统治的问题,并以此为由,呼吁国际社会为非洲国家提供支持与援助。
此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共鸣,使非洲国家在国际论坛上取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与非洲解放运动相伴而行的是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不结盟运动是在冷战时期提出的,旨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自主权,抵制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影响。
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在推动运动的发展和壮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印度积极参与了不结盟运动的各项活动,并坚定捍卫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印度的国际影响也体现在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上。
印度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
印度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印度船只的航行等为印度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铺平了道路。
如今,印度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不仅有许多非洲学生前往印度学习,也有许多印度艺术家和文化使者前往非洲进行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口与人种》第2课时教学课件
人口增长过慢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力不足 养老负担加重
小结
一个地区要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速度,才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 过多、增长过快或人口增长过慢都会给环境和社 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问题。
不同的人种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人种体质特征比较表
色浅 黑色 淡黄色
波状 卷曲 黑直
——《从德国、西班牙人口老龄化现状谈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人口老龄化
国是际指人上口通生常育的率看降法低是和,人当均一寿个命国延家长和导地致区的六总十人岁 以口上中老因年年人轻口人比口重数超量过减了少总、人年口长的人百口分数之量十增,加或而者产六生十 五的岁老以年人上口的比老例年相人应口增占长总的人动口态的变总化数。的百分之七,就意 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
资源短缺
江河污染
教育落后
垃圾污染
国防兵力不足
劳动力短缺
居住紧张
饥饿贫困
就业困难
交通拥堵
养老负担加重
人口增长过快 资源短缺 江河污染 垃圾污染 就业困难 饥饿贫困 交通拥堵 教育落后 居住紧张
资源短缺 江河污染 国防兵力不足 垃圾污染 就业困难 人口老龄化 饥饿贫困 交通拥堵 劳动力短缺 教育落后 居住紧张 养老负担加重
温带:介于两者之间
课堂小结
人
口
人口问题
问
题
与
人
不同的人种
种
增长过快 增长过慢 体质特征
分布
人口增长与社会 经济协调发展
人种平等
作为与会代表的你,依据人口过快增长和 过慢增长这两种情况,你会在人口与发展大会 上提出哪些相应的人口政策?例如,控制生育 还是鼓励生育或其他更好的建议?课下,同学 们也可以试着写一份提案。
马克龙非洲政策的内核、调整和特点
马克龙非洲政策的内核、调整和特点
王战;徐冠男
【期刊名称】《区域国别学刊》
【年(卷),期】2024(8)2
【摘要】马克龙就任总统以来十分重视与非洲国家继续保持友好关系,其战略的重点放在安全反恐、经贸援助、民主化进程和人文交流等领域。
为了维护安全,他说服欧盟与法国一道在非洲反恐。
为了推动民主化进程,他特别注重培养非洲青年自由精神。
在经贸合作层面,他的目标是走出传统的法语地区,并向东非国家发展。
在人文交流领域,他喜欢打体育、语言等文化牌,并利用侨民的作用来促进法非关系的融合。
【总页数】10页(P91-98)
【作者】王战;徐冠男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
【相关文献】
1.印度对非洲政策调整的背景、特点及走势
2.美国对非洲政策的调整及其特点
3.马克龙政府对俄政策调整与法俄关系
4.法国马克龙政府的非洲政策:特点、原因与效果
5.马克龙政府“新非洲政策”的突破与困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现代史(1900-2000)》大事年表(C)
《世界现代史(1900-2000)》大事年表(C)张建华(主编)文发表:《世界现代史(1900-200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探讨/2007年2月13日首发上接B篇1950年1月5日杜鲁门代表美国政府发表对台问题声明。
2月14日《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2月美国掀起“麦卡锡主义”反共旋风。
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成立。
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
5月9日“舒曼计划”提出。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6月30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月18日中国与越南建交。
11月20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宣布以麦克马洪线为印藏边界,两国边界争端开始。
11月26日中国向北朝鲜派出志愿军参与朝鲜战争。
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51年1月9日纽约联合国大厦正式开始投入使用。
3月4日首届亚洲运动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4月18日欧洲六国签署煤铁共同体协定。
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
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
8月30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订。
9月1日《美澳新安全条约》签订。
9月4日—8日旧金山片面对日和约签定。
9月10日英国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
10月14日中美洲国家组织成立。
12月24日利比亚独立。
1952年1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调节和裁减军备的决议。
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和约。
5月26日美国、英国、法国与联邦德国签订波恩条约。
5月27日法、联邦德国、比、荷、意、卢6国外长在巴黎签署《欧洲防务集团条约》。
6月27日美国国会通过麦卡伦——沃尔特移民法。
7月22日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七月革命”,法鲁克王朝被推翻。
8月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
10月20日英属肯尼亚爆发了茅茅起义。
11月1日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2月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印度提出的在朝鲜实现停战的建议。
1953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3月5日斯大林逝世。
印度的外交战略
印度的外交战略马加力2012-11-20 10:54:43 来源:《和平与发展》(京)2006年2期作者简介:马加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内容提要:印度的地缘位置、历史文化和丰厚的人才优势,加上近些年不断上升的经济、军事实力,使其争取世界大国地位的信心明显增强。
印度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展现全方位的、注重实用型的外交,加强同所有大国的外交关系,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关键词:印度外交战略大国关系地区形势印度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和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它在当今世界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印度外交战略的形成、转变和态势,对于把握国际局势发展的脉络,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妥善处理中印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大国化的外交理念印度的大国意识根深蒂固,由来已久。
这既与它的历史密切相关,也与它本身的幅员、人口、曾经享有的外交辉煌等因素密切相关。
印度是东方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宝库做出过重要贡献。
直至今日,印度的哲学、宗教仍在对世界上众多的民族产生着强大的影响。
它又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世界排名第七,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最新统计,印度的人口现已达到11.1亿,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超级大国”。
早在民族解放斗争时期,印度的反帝反殖运动就已经成为亚非国家的榜样;后来,在亚非拉地区各国的民族独立事业中,它继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它特有的影响。
早在独立前夕,印度的开国元勋尼赫鲁就抱有极其强烈的大国理想,即把印度建成一个强大、统一、受到国际社会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他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明确提出,“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姜景奎教授简历
姜景奎教授简历一、一般信息:江苏省沭阳县人,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南亚语种分会会长。
曾任北京大学南亚学系首任主任、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印度近现代语言文学、印度宗教及南亚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07年,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印地语大会上获印地语言文学贡献奖。
2015年,被印度国家文学院授予阿南德·古马尔斯瓦米院士(Anand Coomaraswamy Fellow)席位。
二、学习经历:1. :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博士研究生印度文学文化2. :北京大学东方学系硕士研究生印度文学文化3. :印度中央印地语学院本科插班生印地语/印度语4. :北京大学东语系本科生印地语/印度语5. :江苏省沭阳县华冲中学高中生三、工作经历:1. 目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教授2.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系副教授3. :北京大学东方学系讲师四、科研成果:2017年12月止,共发表专着5部、译着2部、辞书1部、译审1部、编着20余部及论文70余篇。
举例如下:1.专着(5部):(1)《印度文学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年3月,ISBN:978-7-5000-9825-6,476千字。
获第四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成果奖(专着)一等奖。
(2)《印度近现代文学》(合,上下二卷),昆仑出版社,2014年1月,ISBN:978-7-80239-033-1,806千字。
(3)《印度中世纪宗教文学》(合,上下二卷),昆仑出版社,2011年1月,ISBN:978-7-80040-973-8,646千字。
获北京市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度)。
(4)《泰戈尔文学作品研究》(合),昆仑出版社,2003年9月,ISBN:7-80040-674-1/G·116,427千字。
非洲与中国及世界的关系
世界第一大钻
第一大钻库利南 Cullinan, 1905年产于南非普列梅尔 ( Premiar )矿山。重3106.75ct, 即621.2克。体积约为 5×6.5×l0cm,浅蓝色,拳头 大小。当时以15万英镑收购。 1907年被献于英王爱德华三世, 加工成9粒大钻。库利南Ⅰ、Ⅱ、 Ⅲ分别重530.20、317.40、 94.40ct。最大的Ⅰ号镶嵌在英 王的权杖上,Ⅱ号现镶在英王 的皇冠上, Ⅲ号镶在玛丽皇后 的皇冠上 。
往返贸易大体持 平,我国略有逆 差。
2.贸易结构
1. 2000年,中国对非洲出口分布较均匀,主要是纺 织和成衣(28%)、机械和运输设备(27%)以及 其他制造业产品(26%)。2009年,机械和运输设 备在中国对非洲出口中占据了最大份额(41%)。 2. 从进口产品看,仍以原油、铁矿砂、棉花、钻石、 原木、钢铁制品、铜制品、锰矿砂、铜矿砂等原材 料矿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合计金额178.9亿美元,占 从非洲进口总额的85%。其中,原油是第一大类进 口产品,占近70%;第二类产品是铁矿砂,占4%。
非洲联盟会议中心
2012年1月28日,中国在非洲最大援建项目——非洲 联盟会议中心落成,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亚的斯亚贝巴 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了典礼。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是 胡锦涛主席于2006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 的中国政府加强对非合作八项举措之一。会议中心位于非 盟总部所在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占地面积 13.2万平方米,被誉为中非传统友谊和新时期合作的里 程碑。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由办公楼、会议楼和辅助 配套设施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为高99.9米、共20层的 办公楼。它是目前我国在非洲最大援建项目,是继坦赞铁 路之后中非关系中又一历史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语言学
ZJF 基督教 ZJG 伊斯兰教 ZJH 道教 ZJI 中国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 ZJJ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 ZJK 当代宗教 ZJL 宗教学其他学科 ZWA 文学理论 ZWB 文艺美学 ZWC 文学批评 ZWD 古代文学 ZWE 近代文学 ZWF 现代文学 ZWG 各体文学 ZWH 民间文学 ZWI 儿童文学 ZWJ 少数民族文学 ZWK 中国文学其他学科 WWA 外国文学理论与方法论 WWB 比较文学 WWC 东方文学 WWD 俄苏文学 WWE 英美文学 WWF 法国文学 WWG 外国文学其他学科 YYA 普通语言学 YYB 比较语言学 YYC 语言地理学 YYD 社会语言学 YYE 心理语言学 YYF 应用语言学 YYG 汉语研究 YYH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YYI 外国语言研究 YYJ 语言学其他学科
考古学 宗教学
GJF 国际关系 GJG 国际组织 GJH 全球性问题 GJI 国际问题综合研究 GJJ 国际问题研究其他学科 ZSA 中国史学史 ZSB 中国史学理论 ZSC 历史文献学 ZSD 中国通史 ZSE 中国古代史 ZSF 中国近、现代史 ZSG 专门史 ZSH 中国历史其他学科 SSA 世界史学史 SSB 世界史学理论 SSC 历史文献学 SSD 世界通史 SSE 亚洲史 SSF 非洲史 SSG 美洲史 SSH 欧洲史 SSI 澳洲、大洋洲史 SSJ 专门史 SSK 世界历史其他学科 KGA 考古理论 KGB 考古学史 KGC 考古技术 KGD 中国考古 KGE 外国考古 KGF 专门考古 KGG 考古学其他学科 ZJA 宗教学理论 ZJB 无神论 ZJC 原始宗教 Z论
MZB 民族史学 MZC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MZD 蒙古学 MZE 藏学 MZF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MZG 世界民族研究 MZH 民族问题研究其他学科
印度的中文教育综述与评估
印度的中文教育:综述与评估余德烁 段维彤 胡 阳摘要:在印度的大学和教育机构里开展中文教育已有大约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没有学者系统地对印度的中文教学进行过综合的介绍。
虽然有一些学者曾经关注过印度中文教育的问题、挑战等,但是很少有人具体地关注中文学习机构的发展现状。
一些学者也曾叙述过印度大学中的中文教学与研究,但是很少涉及印度私立机构和省级高校中的中文教学。
对印度中文语言学习机构的发展,以及泰戈尔和谭云山先生如何互相协作建立里程碑式的中文学习机构——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对泰戈尔和谭云山共同事业的使命、目标和梦想,以及谭中先生如何继承父亲的事业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谭中先生已经90岁高龄,被公认为印度中文研究的元老,在过去的75年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印度中文学者。
近年来,一些新兴大学开始提供全日制和继续教育的中文课程,教授中文的大型和小型机构都开始兴起。
在印度学习中文的主要瓶颈,一方面是基础的教学资料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专业的中文教师。
关键词:印度中文教育;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谭云山;谭中;中国学院收稿日期:2020-03-27作者简介:余德烁(Yukteshwar Kumar)(1970~),英国巴斯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汉语教学、中印关系;段维彤(1972~),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副教授;胡阳(1971~),天津商业大学会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印文化交流。
基金项目:本文为兰州大学印度研究中心项目“新时期中印关系的发展局势研究”(项目编号:2019jbkyjd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接近2000年的时间里有持续的、双向的来往,实属世界罕见。
在两国互相交往过程中,双方都希望能够很好地理解对方国家,其中宗教和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佛教在中印两个国家的紧密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国佛教僧侣和学·138·印度的中文教育:综述与评估者定期的、经常的互相访问持续了近10个世纪。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6—17世纪,法国通货膨胀严重,巴黎市场上1塞提埃(谷物用的容积单位)上好的小麦的价格从1500年的1利弗尔多一点涨到1550年的4.15利弗尔(货币名称),再到1600年的8.65利弗尔,直至1650年的18利弗尔,这种通胀现象在西欧其它国家也普遍存在。
该时期的通货膨胀()A.引发了西欧的“价格革命”B.表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D.得益于工业资本的扩张2.16世纪中期,烟草在欧洲各国的宫廷和上流社会传播开来,成为一种时髦的绅士艺术。
进入17世纪上半期以后,烟草的用途发展成为逸乐消费品,并逐渐融入欧洲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
这反映了当时()A.欧洲等级观念正在日益淡化B.贵族生活方式受到普遍推崇C.工业革命助推社会经济发展D.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3.成书于1574年的《印度群岛地理通论》是由西班牙地理学家洛佩斯·德·维拉斯科所写。
书中表现出对信息、数字、规模、名字、疆域的难以抑制的欲望,令人感到世界在无限延伸。
这反映出作者()A.已具有全球维度意识B.意欲挑战“教皇子午线”C.主张构建环球交通网络D.认为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4.有学者指出,财富从伊比利亚转移至西欧大洋沿岸,激起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和对海洋世界控制权的争夺,为了提高商业资金筹集的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中间消耗,国家从间接统治转向直接统治,表现为“对公民进行统一语言、货币和法律体系的同质化”。
该学者意在强调()A.西欧政治世俗化源于产业革命B.国家统一趋势因经济发展而加强C.商业竞争促进了民族国家崛起D.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扩张性5.荔枝原产于中国。
1583年,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对荔枝已有记载。
1637年,英国旅行家蒙迪在澳门品尝过荔枝。
通过地理视角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
通过地理视角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关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且多元。
而地理因素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其国际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印度为例,从地理视角深入分析其国际关系。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
其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这种地理环境既赋予了印度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从地理位置上看,印度地处印度洋的核心区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使得印度在海洋贸易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印度洋是全球重要的贸易通道,大量的能源和货物运输都要经过这片海域。
印度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对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控,这为其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印度的陆地边界也对其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巴基斯坦之间长期存在的克什米尔争端,很大程度上源于历史、宗教和领土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地理边界的划分不清也是导致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印度与中国在边界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这些边界争端不仅影响了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自然资源方面,印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耕地资源。
然而,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印度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寻求资源的供应,这就使得印度与资源出口国之间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
同时,印度也在积极开发自身的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这一举措也会影响其与其他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气候条件也是印度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的不稳定导致了频繁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这不仅对印度国内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促使印度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积极发声,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和技术支持,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印度的地理环境还影响了其文化和宗教的传播。
全球化条件下的南南合作
全球化条件下的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是指开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开展和加强开展中国家经济独立和实现开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也是确保开展中国家公平而有效地参与新兴全球经济的方法之一。
(注:引自?哈瓦那行动纲领?,首届南方首脑会议文件,77国集团网页, .org,2001年10月1日。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开展中国家加快了南南合作的步伐。
当前南南合作的特点南南合作在开展中国家的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进入21 世纪后,南南合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并表达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全球性南南合作呈现多样化开展趋势1.全球性南南合作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冷战后,由于开展中国家进一步分化、国际地位下降,全球性的开展中国家组织(如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等)的影响力也一度有所下降,在南北对话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尽管如此,开展中国家作为旧国际秩序的“反叛者〞,从来没有停止过要求建立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新秩序的斗争。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开展中国家的边缘化地位使得它们反对旧国际秩序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标准的要求更加迫切。
近几年来,开展中国家加强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团结,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15国集团等又重新趋于活泼。
2000年4月,77国集团在古巴召开了自1964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会议发表的?南方首脑会议宣言?和?哈瓦那行动纲领?指明了开展中国家今后开展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国集团近年来根本保持了每年一届的首脑会议,成为一支推动南南合作的重要力量。
不结盟运动是最早成立的全球性南南合作组织,近期遇到的困难较多,不少人尤其是西方一些人认为不结盟运动已经过时,不结盟运动应该消亡。
尽管如此,不结盟运动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注:“BackgroundInformation on ⅩⅢ NAM Summit,〞Kuala Lumpur,20—25 February 2003,不结盟运动英文网址,年8月5日。
印度的孟加拉国独立战争分离主义与建立之争
印度的孟加拉国独立战争分离主义与建立之争印度的孟加拉国独立战争:分离主义与建立之争印度的孟加拉国独立战争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孟加拉国(前身为东巴基斯坦)争取独立的一场重要冲突。
这场战争涉及到分离主义和建立新国家的问题,成为后来孟加拉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一、孟加拉国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1.1 经济与政治不平等的导火索孟加拉国分离主义运动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等。
在1947年印巴分治期间,英属印度被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其中巴基斯坦包括东巴基斯坦(即现在的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现在的巴基斯坦)。
然而,西巴基斯坦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东巴基斯坦实施了一系列的压迫。
1.2 文化与语言的差异引发冲突除了经济与政治上的不平等,孟加拉国的分离主义运动也涉及到文化与语言的差异。
孟加拉国的人口主要由孟加拉族构成,而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
然而,在巴基斯坦的统治下,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受到了压制,这引发了大量不满情绪和民族主义情绪。
二、孟加拉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与过程2.1 起因:政治转变与民众抗议孟加拉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选。
当时,东巴基斯坦的人民联盟(Awami League)获得了绝大多数的席位,却被巴基斯坦政府拒绝承认。
这引发了孟加拉国的大规模抗议和民众运动。
2.2 军事干涉与战争爆发随着政府对抗议活动的镇压加剧,冲突进一步升级。
巴基斯坦军队对东巴基斯坦进行了武装镇压,许多无辜平民受到了伤害甚至死亡。
这导致了一个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3 印度介入与战争结果作为邻国,印度对孟加拉国局势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并向分离主义力量提供了支持。
最终,印度军队介入战争,并在孟加拉国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971年12月,巴基斯坦宣布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了现今的孟加拉国。
三、分离主义与新国家建立之争的影响3.1 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改变孟加拉国的独立对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关国与国的边界与领土主权问题
有关国与国的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的讨论-------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与领土之争问题摘要:边界与领土争端是引发国际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处理不当,会成为武装冲突与战争的导火线。
边界与领土争端是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虽然边界与领土问题虽然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激化状态,而导致边界与领土争端升级的原因有时并不单单是边界与领土问题本身。
领土争端往往与政治争端同时演变和作用才会导致为冲突。
当两国因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问题关系恶化时,边界与领土问题就成为向对方表达不满与敌对情绪的途径,施加压力的手段和斗争的工具。
边界与领土争端,极易引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当事国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人民之间产生敌对情绪。
进一步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中国所面临的边界与领土争端这一严峻问题,分析这些争端背后的利益纠葛,以及我们应该在遵守国际惯例,接受旧条约划定的边界;与争端国平等协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谈判未划定的边界,通过妥善解决边界纠纷,最终为中国营造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
关键字:边界争端历史方法1:背景事件2010年11月23日,在位于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的延坪岛附近,朝鲜和韩国发生了相互炮击事件。
媒体报道此次相互炮击造成韩国方面2死16伤,延坪岛部分建筑被击中起火。
朝鲜方面发射了200余发海岸炮弹,韩国方面则还击了80余发。
双方事后都发表声明,指责是对方挑起此次交火。
此次事件发生地------延坪岛,位于韩国仁川东北方约83.2公里的黄海海域,是一个面积约为7.29平方公里的岛屿,分为6.19平方公里的大延坪岛和0.94平方公里的小延坪岛。
尽管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延坪岛对于韩国来说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以为它距离朝鲜首都平壤只有百公里。
韩国海军参谋总长宋永武甚至形容它为“有如喉咙里的一把匕首”。
而且作为韩国西海渔业的中心地,延坪岛近海一代虾蟹产量丰富,是韩国的重要渔场,当地渔民还人工养殖海带和牡蛎等海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研究(1964-2000)
【摘要】: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余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涉及地域及时间界定;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研究现状评述;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余论部分是最近十年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发展现状。
正文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
正文共四章:第一章叙述印度与东非关系的缘起和发展。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叙述,第一个部分是历史上的印度与东非,葡萄牙人到来前的印度与东非地区的贸易以互利为基础,双边关系呈友好状态,许多印度人在东非定居,甚至与当地非洲土著通婚,形成了所谓的印巴人后裔。
随着西方殖民势力控制莫桑比克、桑给巴尔、肯尼亚等地,印度洋贸易体系衰落。
肯尼亚-乌干达铁路贯通后,英国在东非内陆的势力得以巩固,推动了印度人大规模移民东非地区的第一次高潮,印度人在东非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20世纪上半叶,英国殖民者推行的社会分层制度,欧洲人地位最高,印度人处于中间位置,非洲人处于社会最底层。
该制度破坏了印度人与非洲人的传统友好关系,导致了印度人和非洲人的紧张关系。
同时,印度人参与和支持非洲人反抗殖民统治的政治斗争,在东非涌现了诸如M.德赛,A.巴特尔和马坎·辛格等印度裔领导人。
在葡属东非,出现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印度裔商人。
第二部分叙述大国战略目标下印度的外交政策。
首先阐述独立后印度外交政策的变化与大国战略,介绍尼赫鲁时期、后尼赫鲁时期(英·甘地母子)、冷战后和后冷战后时期印度外交政策,分析印度外交政策与大国战略的关系。
印度历届政府所推行的以
不结盟为基石、以经济外交为核心的实力外交政策使印度距离“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目标越来越近。
第三部分阐述印度与东非国家的地缘战略因素,非洲在印度外交中的地位,分析印度与非洲的历史联系;独立后印度与非洲的政治、经济交往;90年代以来印度对非洲的政策;中印边界战争和印度对非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印度政府重新审视和修正了不结盟政策,印度调整对周边国家战略,对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产生影响,与中国争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印度调整对非政策,扩大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技术合作;印度与印度洋。
第二章印度与东非国家双边外交政策。
印度对东非政策是印度对非洲政策的一部分,印度支持东非民族独立运动;对东非印度裔政策和以经济外交为中心的印度洋区域合作。
东非对印度外交政策,更多地是印度对东非外交政策的一种回应,东非国家奉行不结盟和非亚洲人化政策。
因此,印度和东非国家外交政策既有共识,也有分歧。
第三章叙述1964—2000年印度与东非主要国家的交往。
分为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叙述印度与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双边政治关系,第二个层面主要叙述印度与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的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个层面叙述印度与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在文教卫生领域的合作。
第四章关于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的评价。
印度与东非国家之间关系既不同于前宗主国与原殖民地的关系,也不同于中国与东非国家间关系。
印度与东非国家同处印度洋地区,大多数国家濒临印度洋,双方保持悠久的贸易联系,大量的印度裔居住在东非地区。
这一点是中国所不具备的。
印度和东非国家都曾遭受殖
民侵略或殖民统治,大多数国家是英国殖民地,独立后留在了英联邦,英语成为双方天然的联系纽带。
印度是印度洋地区的一个大国,它的制度、管理和技术可以为东非一些国家提供借鉴和帮助,而双方在历史上没有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因此印度与东非国家间关系在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关系中有一定的特殊性。
总体来说,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是以不结盟为政治基础、经济外交为核心,印度人是联系纽带,推动印度洋地区区域合作呈不断强化之势。
【关键词】:印度东非印度人不结盟政策经济外交东非国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153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3绪论13-30一、论文涉及的地域和时间界定13-20二、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研究现状评述20-24三、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24-26四、论文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26-30第一章印度与东非关系的缘起和发展30-95第一节历史上的印度与东非30-76一、印度洋贸易体系下的印度与东非32-35二、西方殖民控制早期的印度与东非35-55三、20世纪上半叶的印度与东非55-76第二节大国战略目标下的印度外交政策76-83一、尼赫鲁时期印度外交
政策76-79二、后尼赫鲁时期的印度外交政策79-81三、冷战后印度外交政策81-82四、印度外交政策与大国战略82-83第三节印度和东非国家的地缘战略因素83-95一、非洲在印度外交中的地位83-86二、中印边界战争与印度对非政策的调整86-88三、印度与印度洋88-95第二章印度和东非国家双边外交政策95-120第一节印度对东非国家的外交政策96-109一、支持东非民族独立运动96-99二、对东非印度裔政策99-105三、以经济外交为中心的印度洋区域合作105-109第二节东非国家的不结盟和非亚洲人化政策109-120一、东非国家奉行的不结盟政策109-112二、非亚洲人化政策112-118三、印度与东非国家外交政策的共识与分歧118-120第三章印度与东非主要国家的交往(1964—2000)120-149第一节趋于稳定的双边政治交往121-126一、与肯尼亚的双边政治关系121-122二、与乌干达的双边政治关系122-123三、与坦桑尼亚的双边政治关系123-125四、与埃塞俄比亚的双边政治关系125-126第二节规模不断扩大的经贸合作126-145一、与肯尼亚的双边经贸关系129-135二、与乌干达的双边经贸关系135-140三、与坦桑尼亚传统贸易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和援助140-145第三节形式多样的文教卫生合作145-149一、印度与肯尼亚的双边文化、教育关系145-146二、印度与乌干达的文教合作146-147三、印度与坦桑尼亚的文教合作147-149第四章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的评价149-170一、不结盟政策是印度与东非国家间关系的政治基础150-154二、经济外交是核心154-158三、东非印度裔是联系纽带158-167四、区域经济合作是未来大势167-170余论:最近十年印度与东非国家的。